《千金方》四首治失眠方运用探析

合集下载

4个治失眠中药古方

4个治失眠中药古方

4个治失眠中药古方失眠是指睡眠质量不理想,难以入睡或者睡眠中频繁醒来等现象。

它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有了各种药物来治疗失眠,但是有些人更愿意选择中药古方来缓解这个问题。

在传统中医领域中,有很多经过千百年验证的中药古方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本文将介绍四个治失眠的中药古方。

第一个古方是“当归生姜羊肉汤”。

这个古方主要用来治疗因寒冷引起的失眠。

制作这个药物需要以下材料:当归10克,生姜10克,羊肉100克。

先将当归和生姜洗净切片备用,再将羊肉切成块状。

将所有材料放入煲汤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

待羊肉煮烂即可食用。

这个古方具有温补作用,可以舒缓寒冷引起的失眠症状。

第二个古方是“南五味子饮”。

这个古方适用于经常因情绪压力导致失眠的人。

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南五味子10克,枸杞10克,龙眼肉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

将所有材料放入煲水中,加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炖煮30分钟。

将煮好的药物过滤出汁液,分成两次饮用,早晚各一次。

这个古方有镇定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情绪不稳定引起的失眠。

第三个古方是“柠檬薄荷茶”。

这个古方适用于经常被噪音、环境刺激所困扰而导致失眠的人。

制作这个药物需要以下材料:柠檬半个,薄荷叶10克,蜂蜜适量。

先将柠檬切片备用,将薄荷叶用开水冲泡后加入柠檬片,再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

这个古方具有清凉解暑的作用,可以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噪音、环境刺激对入眠的影响。

第四个古方是“黄连解郁汤”。

这个古方适用于因郁闷、烦躁等情绪问题引起的失眠。

需要准备的材料有:黄连10克,桔梗10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

将所有材料放入煲水中,加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慢炖40分钟。

将煮好的汤液过滤出来,饮用。

这个古方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和情绪问题引起的失眠。

这些中药古方对于缓解失眠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可能不同,所以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

老年人的睡眠保健

老年人的睡眠保健

现代中医理论认为影响睡眠的内外因素复杂,包括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病后、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

失眠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肾。

病性有虚有实,且虚多实少。

其实证者,多因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其虚证者,多由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引起心神失养所致。

常见临床证型有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等。

老年人的睡眠特点老年人睡眠多表现为入眠时间延迟,容易早醒,熟睡和睡眠时间短,白天伴有头晕、疲乏、精力不足、情绪改变等表现。

其正常睡眠和青壮年有以下区别。

在睡眠和觉醒方式上,总体是早睡早起,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节律改变的缘故。

老年人入睡前的觉醒期有所延长,由青壮年期的5~15 min延长为10~25 min。

睡眠中的醒来次数增加。

青壮年人在睡眠中可醒来1~2次,而老年人醒来的次数可超过5次。

老年人的睡眠程度浅,易唤醒,男性老人深睡眠的消失要较女性老人更早。

睡眠效率(睡眠中睡着时间占总卧床时间的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青年人的睡眠效率一般达95%,而老年人约为80~85%。

老年人白天易打瞌睡。

由于老年人深睡眠减少,睡眠中醒来次数增多,夜间睡着时间约为6 h,睡眠效率下降,致使精力恢复不佳,势必要以白天打瞌睡来弥补。

老年人晚上睡眠特点是深睡眠减少、浅睡眠增加,觉醒增加和睡眠片断化,而白天出现以微睡为主要表现的打盹。

老年人可出现睡眠时相提前,即有早睡和早起的倾向,这可能与老年人核心体温节律的改变有关,因为老年人体温节律的变动幅度减少和时相提前。

中医学认为老年人具有脏腑老化、气血亏虚及阴阳失衡的生理特点,是引起老年性失眠的主要原因。

中老年失眠病理机制的转归在于气血虚少,阴液不足,阴阳失调,阳不得入阴之故,以虚证为主。

病因主要认为与情志不遂而肝郁化火,思虑劳倦而耗伤心脾,年老久病而肾精亏损,瘀血阻络而脏腑失和,饮食不节而痰热内蕴等因素有关。

中医学对睡眠养生的认识睡眠起居对人体健康和养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金匮要略》治疗不寐方总结

《金匮要略》治疗不寐方总结

《金匮要略》治疗不寐方总结起首,依据《金匮要略》的记载,治疗不寐的方剂可以分为各种病情的治疗。

对于心烦不宁、神经紧张引起的失眠,方剂中常用的是牛膝煎加味、五味子煎加味、抱龙煎加味等方剂,这些方剂都具有冷静安神的作用。

此外,针对血虚引起的失眠,可以使用黄连阿胶汤、党参党参玉屏风等方剂,这些方剂具有滋补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

其次,《金匮要略》中还记载了一些单味药物对不寐的治疗。

例如,罗布麻、龙胆草、五味子、珍珠粉等药物在《金匮要略》中被推举用于治疗失眠。

这些药物具有安神冷静、滋养心肾的功效。

此外,《金匮要略》还强调了调整作息和养生的重要性。

依据《金匮要略》的观点,合理的作息可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调整睡眠。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防止熬夜和过度劳累,可以有助于治疗失眠。

同时,《金匮要略》还提到了饮食养生的重要性,例如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多摄取温柔的食物,例如温热的粥、小米、鸡肉等,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

综上所述,《金匮要略》中关于治疗不寐的方剂和方法分外丰富,从调理心气、滋养心肾、养血安神等多个方面入手,以达到治疗失眠的目标。

在临床实践中,可依据患者的详尽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并结合调整作息和饮食养生,综合治疗。

此外,鉴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失眠也需要个体化,因此在使用《金匮要略》中的方剂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金匮要略》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治疗不寐的方剂和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援助我们缓解失眠症状,还可以从根本上调整阴阳平衡和养生,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

然而,我们应该注意,治疗失眠需要综合思量个体差异和详尽病情,遵循医生的指导,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综合思量《金匮要略》中关于治疗不寐的方剂和方法以及调整作息和饮食养生的重要性,可以得出结论:《金匮要略》提供了丰富有效的治疗失眠的方法,通过调理心气、滋养心肾、养血安神等多个方面入手,能够援助缓解失眠症状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主题:《千金方》 医源世界

主题:《千金方》  医源世界
精通医道 熟读文史
提高临证水平
俗语称“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但“不读王叔和,临证无根而又遗恨何其多。”中医成才必须夯实理论基础。故“千金方”《大医习业第一》云:“凡欲为大医,必须诸《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周易》六王,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但这还不够,“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还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培养。“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茯苓、桂心六味在治疗虚烦中必可少,再根据兼夹症状的不同辨证加味。先煮酸枣仁,有汁浓味厚之意。
治心实热的惊不安方
(一)“竹沥汤方”治心实热,惊梦喜笑恐畏悸惧不安:
淡竹沥、石膏、芍药、白术、栀子仁、人参、知母、茯神、赤石脂、紫菀、生地黄汁。
(二)“安心煮散方”治心热满、烦闷、惊恐: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W]栏目张湛
张湛
东晋学者、养生学家。字处度。生卒年及里籍不详。撰有《养生要集》、《列子注》、《冲虚至德真经注》等。《养生要集》原书早佚,唐《千金方》与日本《医心方》等书尚存部分内容。据《晋书》载,豫章太守范宁患目痛求医于张,张嘱示其“一、损读书;二、减思虑;三、专内视;四、简外观;五、旦晚起;六、夜早眠。”范依嘱行事,其病立愈。
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善诊候者,亦可深思此意,乃尽善尽美矣。”还须重视病人心理、家庭、背景。

孙思邈千金方白话文

孙思邈千金方白话文

孙思邈千金方白话文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医术精湛、千金方传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以白话文的形式介绍孙思邈的一些经典医方,以便更好地让读者理解和学习。

孙思邈千金方之一:“益智丸”
这是一种用于治疗记忆力衰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药物。

它由天麻、远志、川芎等草药组成,具有补脑壮阳、益气养神的作用。

服用之后,可以提高大脑的活力,并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孙思邈千金方之二:“逍遥丸”
这是一种用于治疗心情低落、情绪不稳定的药物。

它由当归、川芎、白芍等草药制成,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的功效。

服用之后,可以舒缓压抑的情绪,提高心情,增加快乐感。

孙思邈千金方之三:“安神丸”
这是一种用于治疗失眠和焦虑的药物。

它由黄连、酸枣仁、天麻等草药组成,具有安神宁心、调节情绪的作用。

服用之后,可以帮助人们入睡,提高睡眠质量,并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孙思邈千金方之四:“消食丸”
这是一种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适的药物。

它由山楂、陈皮、枳实等草药制成,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滞的功效。

服用之后,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减轻胃部不适感,并促进食欲。

总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的珍贵宝藏,他的医术精湛、千金方传世,对后世医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方剂,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我们的健康。

但在使用时,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谈经方治疗失眠

谈经方治疗失眠

谈经方治疗失眠赵永旺;韩旭【摘要】失眠是指的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有严重的患者还彻夜不眠.长期失眠易引起心烦易乱、疲乏无力,甚至以头痛、多梦、多汗、记忆力减退,还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诱发一些心身性疾病.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或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本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论治本病的经方进行了列举,并附验案6则.【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5(013)015【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失眠;不寐;《伤寒论》;《金匮要略》;辨证论治【作者】赵永旺;韩旭【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高阳镇卫生院中医科,高阳071500;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卫生职业专科学校教导处,唐县072350【正文语种】中文失眠是指的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有严重的患者还彻夜不眠。

长期失眠易引起心烦易乱、疲乏无力,甚至以头痛、多梦、多汗、记忆力减退,还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诱发一些心身性疾病。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或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症。

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引起精神疾病,更有甚者会有自杀倾向,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

失眠属于“不寐”范畴。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症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寐。

不寐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者临床我们常给予天王补心丹、柏子仁丸、朱砂安神丸治之,然无效者多多。

关于不寐的经典文献

关于不寐的经典文献

关于不寐的经典文献
不寐,也称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等症状,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不寐的原因多为肝肾阴虚、心肾不交、脾胃失和等,治疗方法也随之而异。

在经典文献中,有很多关于不寐的记载和论述,下面列举一些重要的文献和其相关内容: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其中对不寐有着许多论述,如“不得卧”、“不寐”、“失寐”等。

该书将不寐分为多种类型,如邪气内扰、胃不和、肝火扰心等,并对其病因病机、证候治则进行了详细描述。

《伤寒杂病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我国医学史上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其中记载了失眠的病机和治疗方法,如“不得眠,卫气未平复也”,“不得眠,阴阳气不和也”等。

《千金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

其中对不寐的病因病机、证候治则进行了系统阐述,并介绍了许多有效的方剂和治疗方法。

《温病条辨》:清代温病学家叶桂所著,是我国温病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其中对不寐的病因病机、证候治则也进行了论述,并对方剂和治疗方法进行了介绍。

除了以上提到的经典文献外,还有许多其他文献对不寐进行了论
述和探讨,如《肘后备急方》、《丹溪心法》等。

这些文献对不寐的病因病机、证候治则、方剂药物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介绍,为后世对不寐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参考。

不寐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通过经典文献的记载和论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寐的病因病机、证候治则、方剂药物等方面,为治疗不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参考。

孙思邈《千金方》中治疗精神疾病处方大全

孙思邈《千金方》中治疗精神疾病处方大全

孙思邈《千金方》中治疗精神疾病处方大全孙思邈《千金方》中治疗精神疾病处方大全——感谢孙思邈,感谢现代医学,本人对药方按照精神疾病进行了进一步归类,便于查找。

因症治疗精神疾病总体来讲,越是远古,生活越简单,人的精神压力越小,得精神病的人越少,所以,精神病的治疗经验也越少。

写于春秋战国的《黄帝内经》只提到一个治疗治疗精神疾病的方子——生铁落饮。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主要研究的是伤寒,也就是现在说的感冒、发烧、传染病、瘟疫的治疗,其中,发高烧,人会说胡话,《伤寒论》一些处方中提到了这些症状的治疗,但是,这种感冒后的精神失常,和我们现在说的精神压力大导致的精神失常还是有区别的。

到了唐代,物资生活丰富了,人们追求吃喝享受,人的精神烦恼也增加了,唐代孙思邈收集了6000多种处方写成了《千金方》,有的是他自己开的,有的是他收集来的,其中有一些治疗精神疾病的方子,这些方子就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了,值得认真学习参考,欢迎推广转发,欢迎来信交流*******************但是:使用时需要注意:第一,古代的药方,剂量都比较大,现代药方,一般每味中药用量为一副药放入10克,朱砂等有有毒的中药,国家都有规定,例如,朱砂入丸散,不能煎煮,每次最多0.5克,请百度参考用法用量。

第二,请按照古代的加工方法加工,有的是打粉拌在一起吃,那么,如果你改为放水煎煮,就不可能产生效果,因为,放水煎煮后可能产生化学反应,产生了别的物质,而打粉搅拌是物理变化,不会产生这个问题。

第三,很多药的名字是老名字,对应于现在什么药,自己百度。

第四,如果想试用,请百度药方名字,核对药物成分,最好找中医医生咨询再用,否则一些后果自负。

以下就是千金方中治疗精神疾病的方子(有少部分现代方子),根据现代病症做了大致的分类,而且同一疾病分类中,按照药物味数少的先列出来,便于使用,本人赞成方剂中药物少而精,对于药物过多的药方,说没什么用是客气的,说骗人可能也不为过,具体原因,以后从化学、数学的角度再发文讨论。

《千金方》治疗不寐之芳香类药物运用特点分析

《千金方》治疗不寐之芳香类药物运用特点分析

《千金方》治疗不寐之芳香类药物运用特点分析齐卓操;孔晨;康前前;聂多锐;余宋;梅自芳;娄雨晨;朱长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千金方》芳香治疗不寐方药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为不寐的现代治疗遣方用药提供思路。

方法:以千金方中37个芳香治疗不寐的医方为数据源,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并录入数据库,用Microsoft Excel 2010整理归纳数据,用SPSS Statistics17.0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总结《千金方》芳香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

结果:肉桂、茯苓、石菖蒲、人参、远志是《千金方》芳香治疗不寐频数最高的五味药。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白术、大枣、石菖蒲聚为一类,其功能化湿健脾、益气安神;茯苓、茯神、甘草聚为一类,其功能宁心安神、健脾渗湿;附子、肉桂、干姜聚为一类,其功能温中散寒,补火助阳;麦冬、石膏聚为一类,其功能养阴清热,泻火除烦;远志、细辛聚为一类,其功能祛痰化饮;芍药、大黄聚为一类,其功能清热调血。

结论:《千金方》芳香治疗不寐从健脾化湿,补火温阳和清热除烦三个角度入手,共奏宁心安神之效。

《千金方》对中医治疗不寐提出针对性的特色疗法,为中医药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29)005【总页数】4页(P3-5,39)【关键词】不寐;千金方;芳香疗法;用药规律;聚类分析【作者】齐卓操;孔晨;康前前;聂多锐;余宋;梅自芳;娄雨晨;朱长刚【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92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frequency and cluster of aromatic herbs in treatment insomnia in Qianjinfang based on the data mining technology, so as to provide ideas for mod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insomnia medication.Methods:37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with aromatic prescriptions for the data source,according to the unified standard processing and input database, were summarized data with Microsoft Excel 2010 consolidation,analysis of frequency and clustering with SPSS Statistics17.0,summed up aromatic drug law for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Results:Cinnamon,Poria,calamus,ginseng,Polygala are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five aromatic herbs treatment of insomnia in Qianjinfang.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showed:Atractylodes, jujube,Acorus together as a class have the function of transforming dampness and invigorating the spleen,invigorating qi and tranquillization mind;Fuling,tuckahoe,liquorice together as a class have the function of tranquilizing the mind,invigorating spleen to damp dampness;dry ginger,cinnamon,aconite clustered have the function of warming spleen and stomach for dispelling cold, tonifying fire and helping yang;Ophiopogon,gypsum clustered,have the function of nourishing yin and clearing heat and purging fire;Polygala,asarum clustered together,have the function of eliminating phlegm; Peony and rhubarb clustered together,have the function of clearing heat transfering blood. Conclusion: The aroma therapy in Qianjinfang in treatment ofinsomnia is to invigorate the spleen for eliminating dampness, warm fire and supplement yang, clear away heat and relieve trouble and the total purpose is to tranquillization mind.Qianjinfang put forwar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eatment insomnia and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CM clinical treatment of insomnia.Key words:Insomnia;Qianjinfang;Aroma Therapy;MedicationRule;Clustering Analysis唐代医家孙思邈(581-682年)医学成就卓著,又称“药王”,一生临笔不缀,其中以《千金方》影响最大[1],学术价值最高,为后世医家广为引用[2]。

《千金方》千金有方,方方无可替代,细品经典方子

《千金方》千金有方,方方无可替代,细品经典方子

《千金方》千金有方,方方无可替代,细品经典方子
安胎方
治妊娠胎动不安腹痛方。

葱白,阿胶,当归,续断,川芎。

水煎服,一日一剂、饭后服用
地黄汤
治妊娠下血如故,名曰漏胞,胞干便是死方。

生地黄,以黄酒,煮沸,去滓服之,无时,能多服佳。

方解:
生地黄甘寒,补而能通;
黄酒辛温散,助其药势;
二者一阴一阳,一补一散,一寒一温。

是秉承阴阳之道的好方子。

补肺汤
治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中闷塞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语失声甚者吐血方。

黄芪,甘草、钟乳、人参,干地黄、桂心、茯苓、白石英、桑白皮、厚朴、干姜、紫菀、橘皮、当归、五味子、远志、麦冬,大枣。

水煎服,一日一剂、饭后服用
方解:
补:黄芪、甘草、人参、麦冬、干地黄、大枣;
温:桂枝、干姜;
疏调:茯苓、紫菀、橘皮、当归、远志、厚朴、桑白皮;
稳固:钟乳、白石英。

大茯苓汤
主胸中结痰饮结,脐下弦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水方。

茯苓、白术,半夏、桂枝、细辛、生姜,橘皮、附子、当归。

水煎服,一日一剂、饭后服用
方解:半夏散;
茯苓、白术、橘皮调;
桂枝、细辛、附子、生姜温通;
当归润。

屡试屡效方之失眠秘方

屡试屡效方之失眠秘方

屡试屡效方之失眠秘方失眠——神经衰弱失眠验方(施今墨方)【组成】百合,知母,生地黄,磁朱丸,何首乌,寸麦冬,龙齿,紫贝齿,生熟酸枣仁,石菖蒲,甘松,糠皮,西洋参,白蒺藜,鹿角霜,炙甘草,白薇,紫河车,天麻,炒远志。

【用法】共研细末.枣肉适量和为小丸。

每日早、晚各服6g,白开水送服。

【功效主治】本方主治用脑过度,心力衰弱,精神恍惚,犹类怔忡,日夜撞扰,毫无睡意,睡亦不熟,难解乏倦,杂念起伏,无能制止。

长此以往,势将趋于精神失常状态,亟宜治疗,以资挽回。

按此等症,患者痛苦虽深,而欲说明其症状如何如何,又不能具体指出,只能说失眠而已。

此由于百脉皆病,欲说无由,与《金匮要略》所载百合病相似。

【方解】本方以百合、知母、生地黄为主,再加磁朱丸交其心肾,甘麦大枣汤治其脏躁(糠皮易得,以代浮小麦)。

复用紫河车、鹿角霜补其内分泌。

酸枣仁、远志、寸麦冬、何首乌、西洋参以补心神,安脑生津,并敛肝气。

龙齿、贝齿镇惊安眠,配以白薇、菖蒲、天麻、白蒺藜、甘松,芳香祛风补虚。

俾其脑神经平衡,如是则肝木得以滋养,不致妄动;肾水得以上升,躁去惊定;心脑安和,失眠之症自愈。

【方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施今墨》失眠——血行不畅之失眠验方(施今墨方)【组成】当归6g,川芎4.5g,合欢花6g,酸枣仁6g,郁金6g,远志6g,柴胡5g,白芍6g,生地黄6g,西红花3g,丹参10g,炙甘草3g,夜交藤18g,琥珀粉(分2次随药送服)3g。

【功效主治】血液不能畅通而致失眠,妇女经行愆期而患失眠。

【方解】凡由于血液不能畅通而致失眠者,其血必滞。

肝藏血,血行不畅,肝必有郁。

故以四物汤为君,柴胡、合欢花、郁金疏肝顺气,酸枣仁、远志、琥珀安神补脑为之臣。

丹参活血生新以养其心,红花疏其瘀滞为之佐;炙甘草补中,并重用夜交藤以交其脑肾,为之使。

如是则血液循行畅通。

心、脑、肾均得安泰,失眠之症自除。

但血行迟缓,宜多服数剂以荡涤之。

凡妇女经行愆期而患失眠者,每多此症,用之收效尤捷。

千金方

千金方

《千金方》的孔圣枕中丹(败龟板、龙骨、远志、九节菖蒲四药等分,共为细末,每服3克,一日3次,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近人多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服1丸,一日2次。

)《太平圣惠方》的圣惠益智丸益智子1两,附子3分,缩砂3分,白豆蔻半两,丁香1分,黄耆3分,白术3分,厚朴3分,人参半两,桂心半两,白茯苓半分,陈橘皮3分,川芎3分,高良姜3分,藿香3分,当归3分,甘草3分。

《辨证录》的生慧汤熟地30克、山茱萸12克、远志6克、生枣仁15克、柏子仁(去油)15克、茯神9克、人参9克、菖蒲1.5克、白芥子6克。

水煎服。

连服一月,自然不忘矣。

益气养血,心肾兼补。

主治健忘。

《普济方》的育神丸熟地黄、远志、牛膝(去芦)、菟丝子、枳壳、地骨皮、当归各等分。

每服30丸,空心盐酒送下,加至40-50丸亦不妨养神明,育精气,益智聪心,补血不壅燥,润颜色,脏腑调适。

久服目光炯然,神宇泰定,语音清澈,就灯永夜,眼力愈壮,并不昏涩,不睡达旦,亦不倦怠。

服二三月后,愈觉神清眼明,志强力盛,步履轻快,体气舒畅。

《赤水玄珠》的状元丸菖蒲,远志各15克,白茯苓,巴戟天,地骨皮各12克,人参5克。

制法:上药研细为未,有去皮白茯苓,糯米共研为粉,与诸药和匀,另取石菖蒲煎取浓汁,去渣,与诸药未搅合为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50丸。

温开水送服。

养心安神,开窍益智,人参,茯苓,巴戟天,益气温中,安神强志。

佐以地骨皮除烦退虚热,治疗心烦失眠等症。

而菖蒲,远志则能开窍祛痰,除烦解郁,加强益智的效果。

老年痴呆髓海不足型症状:智能减退,神情呆钝,语不达意或静而少言,头晕耳鸣,倦怠思卧,腰膝酸痛,骨肉萎弱,苔薄或少苔,脉沉细弱。

方药:通淤煎加: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紫河车粉、续断、石菖蒲、炙远志、川芎。

水煎服,每日1剂,一个月为1个疗程。

老年痴呆脾肾两虚型症状:智能减退,神情呆钝,沉默少言,静而少动,倦怠乏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气短懒软,口不干,不思饮,腹胀便溏或五更泄泻,食欲不振或完谷不化,舌质淡,舌体胖大,苔白或滑,脉沉细弱。

《千金方》中美容方的组方特色探讨

《千金方》中美容方的组方特色探讨

《千金方》中美容方的组方特色探讨《千金方》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是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的巨著,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专辟了“面药”一篇,在《千金翼方》中专辟了“妇人面药”一篇,两篇集中刊载、公布美容秘方130余首,其他篇章中,还夹杂着各种美容保健及治疗的内服、外用方200余首[1]。

这些美容秘方内容丰富,较详细地记载了美容方剂的组成、配制、功效和用法,涉及美容的疾病包括毛发、胡须、唇齿、皮肤、体气、衣着等方面的内容,如治“唇焦枯无润”的“润脾膏”、治“面黑不净”的“澡豆洗手面方”、“令面光悦,却老去皱”的“面膏方”、“主悦泽人面”的“耐老方”;此外还有“治面黑干方”、“去粉滓方”、“治酒齄鼻疱方”,“治手皴干燥少润”、“生发方”、“香身方”等以治疗面部疾患,生发乌发,香身除臭为目的的方剂,这些方剂制作精良,剂型多样,用法各异,为中医美容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千金方》中的美容方剂虽然种类繁多,但并不杂乱,它们有着精辟的制方理论和组方特点。

徐灵胎评说《千金方》与古圣制方不同,所重专在用药,然其用意之奇,用药之巧,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2]。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寒温并用《千金方》中的方剂在组方上善于全面兼顾病情,遵循“寒温并用求平衡”的原则,通过辨识疾病本身的寒热轻重来制方用药[3],常以寒凉之品辅以辛温散寒,或以温通之品辅以苦寒清泄。

如《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六·面药第九》中载有“治面疱方”,组成:荠苨,肉桂各二两,上二味,末之。

以醋浆服方寸匕,日一[4]。

此方中荠苨又名甜桔梗,能清热、化痰、解毒,肉桂能温中散寒。

二药一寒一热,一甘一辛,配伍使用,相得益彰,用于气血郁积所致的面疱、黑黑干、黑痣、瘢痕等面部轻浅疾患。

又如《千金翼方·卷第五·妇人面药第五》中载有“令面白媚好方”,组成:白附子、白芷、杜若、赤石脂、白石脂、杏仁去皮尖、桃花、瓜子、牛膝、鸡屎白、葳蕤、远志去心,上一十二味,各三分,捣筛为末。

【王三虎《千金要方》定志丸: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

【王三虎《千金要方》定志丸: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

【王三虎《千金要方》定志丸: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千金方》、王三虎经验方适应症状广西名中医王三虎教授,有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20年多前,王教授的女儿准备考高中,突然说自己记忆力下降,变得健忘,记不住学习的内容。

王教授感觉压力很大,认真思考了一下,想起孙思邈的《千金方》里有个“定志丸”。

这个方剂只有四味药:人参、茯苓、石菖蒲、远志,药量也很小。

王教授让女儿服用“定志丸”,从此以后,孩子再也没有提健忘的事了。

“定志丸”以惊悸健忘、神志不宁、精神恍惚、夜卧不安、舌淡苔薄白、脉弱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健忘、神经衰弱、老年性痴呆等病症。

治疗方法“定志丸”(改汤剂):太子参10克、茯苓10克、石菖蒲8克、远志8克,煎汤服用。

方中人参安神益智,大补元气,为主药。

辅以石菖蒲、远志安神定志,化痰开窍;茯苓宁心安神。

诸药配伍,有补气宁心、定志益智之功效。

案例王三虎医案:在我老家,老母亲已经84岁了,多年的冠心病、高血压,后来也有一点老年痴呆。

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不能接受的是,她有段时间开始夜游,晚上一个人走出去了,这让我们压力很大。

我父亲让我开方,我就开了“定志丸”。

在原方四味药的基础上,加了一味大黄,因为她大便干燥。

结果怎么样?第二天早上我父亲就对我说,效果非常好。

吃了这个药,母亲睡眠变好了,也不夜游了。

在她84岁寿宴上,我姐姐问父母:“你们当初为什么不让我上学呢?”我父亲说:“那是害怕你嫁得远了。

”这话就有点虚了。

我母亲呢,84岁的人了,而且几乎是有老年痴呆的,竟然说:“一是那个时候村里没有女孩上学阿。

再就是我们让你去上了,上了几天你自己不上了。

”这种反应和针锋相对的语言,我想与服用“定志丸”关系密切呀。

李克绍从半夏汤谈失眠地证治

李克绍从半夏汤谈失眠地证治

克绍从半夏汤谈失眠的证治〈〈灵枢•邪客篇》说:“卫气者,出其悍气之剽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

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如此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如此阳气盛,阳气盛如此阳跷陷〔〈〈甲乙经》“陷〃作“满〃。

按:“陷〃是“满〃字之误〕。

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这是祖国医学对于失眠证病理、治如此的最早论述。

半夏汤也是治疗失眠证最早的一方剂。

“行于阳,不得入于阴〃,现代语简化为“阳不归阴〃。

阳之所以不得入于阴,是由于“厥气客于五脏六腑〃,而五脏六腑之厥气又有虚实之分,于是根据虚实,“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以“去其邪〃而“通其道〃。

如果“阴阳已通〃,就会“其卧立至〃。

这就说明,治疗失眠证的大法,重点在于调治五脏六腑的虚实,消除因,是为了疏通阳气出入的道路,所以半夏汤方后注云,“汗出如此已矣〃。

“汗出〃,就是“阴阳已通〃的证明。

时珍云:“半夏体滑而味辛性温也,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所谓辛走气,能化液,辛以润之是矣。

〃秫米,即粟米之粘者,时珍谓“能益阴气而利大肠,大肠利如此阳不盛矣。

〃可见半夏与秫米合用,粘而且滑,有滋燥和胃之功,辛散之性,又有助于利窍而接引阳气,所以能达到“病新发者,复杯如此卧,汗出如此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这样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过半夏汤并不是治疗一切失眠证的必效方剂。

因为五脏六腑的虚实不同,终究是何脏何腑?阴、阳、气、血、痰、火、湿、食,何虚何实?怎样才能“去其邪〃?怎样才能“通其道〃?这里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分析,还有不少技巧需要掌握。

不加分析,侈谈“引阳归阴〃,是不能应付临床极端错综复杂的失眠证的。

下面列举古人的一些方治,作为举一反三的提本。

〈〈伤寒论》〔新辑宋本〕76条云:“伤寒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假如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H,桁子豉汤主之。

周岳君治疗不寐临证特色

周岳君治疗不寐临证特色

周岳君治疗不寐临证特色田有坤;周岳君【摘要】总结了导师周岳君教授治疗不寐症的学术精华及临证经验.导师认为不寐其病机以郁为主,且虚实夹杂,其病位首在心,其次肝胆,涉及脾肾.治疗宜疏肝解郁,补虚泻实,标本兼顾,并视病情与兼证之不同,辅以相应药物调之.强调疾病调摄.【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2(031)004【总页数】2页(P144-145)【关键词】周岳君;不寐;导师;经验【作者】田有坤;周岳君【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23周岳君,教授,浙江省首批名中医学术继承人,治学严谨,临证胆大心细,处方知常达变,灵活处置,从医二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以治疗不寐症见长,其对不寐症的治疗有其独到见解,自成特色,临床疗效佳,其辨证之精确,立方遣药之巧妙,足资吾辈等后人师法。

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就导师周岳君教授治疗不寐症的临证经验探述如下。

1 阐病机,源于经典不寐在《内经》中称之为“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认为不寐的主要病机是邪气客于脏腑,阳气旺盛,不入于阴。

《灵枢·寒热病》“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

《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者五脏六腑之海,其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

北周姚僧垣《集验方》在“治虚烦不眠及汗出不止方”中载:“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汤法”。

导师研习经典,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并认为不寐的病机为阴气虚弱,阴不敛阳,阳不入阴,阴阳不交;或中焦有邪,邪扰于胃,胃气失和,升降失常;或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化源无力,血液亏虚,无血养心,心神失养;或情志抑郁,忧思惊恐,心胆虚怯,胆郁痰扰等。

失眠小秘方大全【百分百有效】

失眠小秘方大全【百分百有效】

功效:本发明中成药⼴泛应⽤于治疗失眠、眩晕症、⼼悸、癔病、痴呆症、更年期综合症、精神病等病症。

彻底解决⼊睡难问题服⽤以下偏⽅2周困扰本⼈⼏年的⼊睡难问题⼀扫光。

后介绍给有此困惑的亲朋好友服⽤都有起效。

现与⼤家分享。

灵芝⽚10克,黄芪5克,桂圆5个——或桂圆⾁5⽚。

放⼊约3⼩碗⽔⼤⽕煮开后以⼩⽕煮40分钟即可。

此量可熬2剂。

当茶喝,若喝时觉得苦可加⼊适量蜂蜜。

⾎虚失眠效果好取枸杞10克,桂圆⾁15克,红枣4枚,粳⽶100克,洗净加⽔熬粥⾷⽤。

此⽅对⾎虚失眠效果较好。

宜常⾷。

失眠(秘⽅)丹参五两,全部磨成细⾯分成12份,每天晚睡前⽤开⽩⽔冲喝⼀份,⼗⼆份⽤完全愈(此⽅尽管⽤有特效)。

⼀剂治愈顽固失眠炒栆仁粉6克,元胡粉3克,⽤夜交藤、鸡⾎藤各30克⽔煎的药汁,冲服药粉(睡前),⼀般⼀次即可治愈失眠。

失眠多年⼀服黄连阿胶保安康来源:⽼中医养⽣⽹相当疗效。

孔圣枕中丹出⾃《千⾦⽅》,龟者,阴物之⾄灵也,龙者,阳物之⾄灵者也。

借⼆物之阴阳,以补⼈⾝之阴阳,以助⼈⼼之灵也。

远志,苦泻热⽽⾟散郁,能通肾⽓,上达于⼼。

菖蒲,⾟散肝⽽⾹舒脾,能开⼼孔⽽利九窍,去湿除痰。

四药和⽤,痰⽕散⽽⼼神宁,聪明开⽽记忆强矣。

所以此⽅既能安眠,⼜治读书善忘,久服令⼈聪明。

⼆⾄丸平和补肾,芍药⽢草汤酸⽢养阴。

总之,四种汤剂合⽤妙哉,妙哉。

神睡⽅!专治顽固性失眠!天天忙!学⽣忙考试,⽩领忙总结,⽼板忙应酬,开不完的会,忙不完的事,这年头真是让⼈烦透了的⽕,这不⼜得了失眠了,急躁的烦的要裸奔了!怎么办哦!天天思虑,急⽕攻⼼,哪⼉有⼼思睡个好觉,安⼼享受顿亲⼿做的⼤餐;假期呢?不是⾛亲访友就是鞭炮齐鸣,要么就是彻夜饮酒狂欢,睡觉,那更是⽆从谈起了;长假后更惨,⽣物钟颠倒,肠胃调⽪,⼼神涣散,不是吃药就是挨上司骂……连续这么多天,⽆论是⼼⾥有事⼉,还是节⽇需要,睡不好觉实在是太让⼈崩溃了。

今年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可⼜不想吃安眠药,怕失眠祖传秘⽅有效率100%七、经验⼼得:疗效不是⼀般的好。

中医经典千金方的经方解读

中医经典千金方的经方解读

中医经典千金方的经方解读古代中医经典中,有一部分被称作千金方,这些经方记录了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宝贵经验。

经方的解读是研究中医药学的基础之一,通过分析经方中的药物组方、用法用量等信息,可以深入理解其中的医学原理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解读中医经典千金方的经方,以期增进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

一、经方的组方原则中医经典千金方的经方都有其独特的组方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药物的选择、配伍和用量等方面。

例如,《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桂枝汤”以桂枝为主药,辅以大枣、生姜和甘草,体现了“桂枝为主,辅之以阳助药”的原则。

这种组方原则能够通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起到疏散风寒、温阳解表的治疗作用。

通过研究和解读经方的组方原则,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二、经方的药物功效中医经典千金方的经方所使用的药物具有丰富的药物功效。

例如,《温病条辨》中的经方“麻黄汤”使用的麻黄有辛温散寒的功效,可以散寒、发汗,适用于感冒、风寒咳嗽等疾病。

此外,经方中的其他药物如桂枝、大枣、生姜等,也都有各自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经方的药物功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三、经方的用法用量中医经典千金方的经方在用法用量上也有一定的规定。

这些规定体现了中医药的用药特点和治疗原则。

例如,《千金方》中的经方“知柏地黄丸”规定其用量为每服9克,每日2次。

这种用法用量的规定是根据疾病的性质、患者的体质以及药物的毒性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得出的。

通过了解并解读经方的用法用量,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中药的用药规律,避免药物的滥用和副作用。

四、经方的临床应用中医经典千金方的经方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解读经方的临床应用,我们可以了解其中的治疗原理和实践经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例如,《金匮要略》中的经方“四逆汤”适用于阳寒内伤的病症,如寒证、寒症等。

通过了解这一经方的临床应用,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提高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芳香疗法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芳香疗法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失眠是睡眠的时间或深度不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轻则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难以入寐,重则彻夜不眠。

中医治疗失眠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其中中药芳香吸嗅疗法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 失眠病因病机正常的睡眠依赖于“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沛,阳入于阴,阴阳交合进入睡眠。

若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则心神不宁,或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心神失养,阴阳失交,则发为不寐。

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在心,与肝脾胃肾密切相关。

治疗除了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穴位贴敷外,芳香疗法亦简便易行、依从性好、经济效佳。

2 芳香疗法历史沿革芳香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用芳香药物辟秽除邪、强身健体、治疗疾病的习惯,相关记载可追溯到殷商时期。

如甲骨文上就记载有熏燎、艾热和酿制香酒的习俗,周代更有佩戴香包、蓄兰沐浴之说。

先秦时期《山海经》记载:“浮山有草麻,叶方茎赤花黑。

实臭如蘼芜,名曰薰草,佩之可以已疠。

”马王堆汉墓不仅出土了香枕、香囊及香薰炉,还有辛夷、佩兰、花椒、肉桂等芳香类药物[2-3]。

《黄帝内经》有醇酒、蜀椒、干姜、桂心外治寒痹的相关记载。

《神农本草经》载“香者,气之正。

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且对部分芳香药物记载详尽。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了“薤捣汁,灌鼻中”或“吹皂荚末鼻中”救卒死的方法[4-5]。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载有37个芳香类药物治疗不寐的医方,多数应用石菖蒲、肉桂、干姜、生姜和陈皮等气味芳香药物,体现了其芳香化湿的治疗思想[6]。

《新修本草》、《海药本草》收录了大量外来芳香药物,如安息香、苏合香、龙脑香、零陵香、青木香、没药、降香、丁香等。

《普济方》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记载了97个芳香类方剂[3]。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吹法、含漱法等多种芳香疗法,如可用巴豆油纸拈,燃烟熏鼻治疗中风痰厥、气厥等病证[7]。

徐大椿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记载“凡芳香之物”都有开窍醒神之功,可治“头面肌表之疾”。

经方治疗失眠的总结

经方治疗失眠的总结

经方治疗失眠的总结一、虚劳不眠用酸枣仁汤酸枣仁汤为《金匮要略》方,辨证要点为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或细数。

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病后体虚者、有慢性病者都可选用此方。

酸枣仁的用量临床需根据病人的体质、胖瘦决定,一般用炒酸枣仁,用量为6~ 15克。

根据现代研究证明,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作用。

茯苓宁心安神,对心脾两虚的失眠健忘作用较好,若病人伴有心悸、健忘、胸闷则选用茯神。

知母清虚热。

川芎开郁调肝,用量不宜太大,一般以6克为宜。

甘草调理诸药,共治肝血不足,心失所养之不寐。

临床中可随症加减,偏于阴虚肝旺者,配白芍药、石决明、龙齿、牡蛎等;忧思劳伤心脾而出现虚烦出汗、口渴、心悸者,可配生地黄、白芍药、五味子、牡蛎等。

二、阴虚火旺、虚烦不寐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伤寒论》方,主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辩证要点为心中烦躁,辗转不眠,手足心热,口干盗汗,小便短赤,舌质红、脉弦。

鸡子黄不可与药同煮,应该用煮好后的汤液冲服,虽味腥难咽,但效果明显,一般两剂后病人可平烦躁而安静。

若阴虚明显,加用麦门冬、天门冬、五味子、生地黄等. 三、心阳虚不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伤寒论》方,辨证要点为心悸不寐,四肢不温,胸痛气急,怔忡不适,脉细或迟。

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补益心阳。

甘草要重用,《伤寒论》原文中甘草用到二两,与牡蛎、龙骨同分量,是桂枝用量的一倍(桂枝用一两),临床上笔者用到15~20克.四、脾湿不寐用半夏秫米汤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辨证要点为不寐伴心悸、胸闷、纳呆,苔腻,脉沉或濡。

半夏“治腹胀,目不得瞑"(《本草纲目》),秫米“治胃不和,夜不得眠”(《名医别录》)。

若湿重加陈皮、茯苓、薏苡仁、白豆蔻等;纳差加苏梗、谷芽、麦芽、鸡内金等;伴脘闷嗳气加佛手、木香等。

五、胃虚痞满不寐首选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证要点为心窝部胀闷,肠中咕咕作响,夜间不寐,情绪不宁,嗳气,纳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金方》四首治失眠方运用探析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陈华章(江西省乐安县中医院)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剧烈,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因失眠而就诊的病人明显增多,唐代孙思邈对此病积累了极为宝贵的治疗经验,他将此病分述于“胆腑”、“心脏” 篇中,其症状描述简洁,方药配伍巧妙,煎法讲究,我用其颇具代表性的方剂四首,受益匪浅,常收桴鼓之效。今撷取治失眠要方四首以飨读者。
治心虚热失眠方
(一)“千里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汤”治虚烦不得眠方:
半夏、麦门冬、茯苓、酸枣仁、甘草、桂心、黄芩、远志、萆薢、人参、生姜、秫米。
上十二味(口父)咀,以千里流水一斛煮米,令蟹目沸,扬之万过,澄清取一斗煮药,取二升半,分三服。
(二)“酸枣汤”治虚劳烦扰,奔气在胸中不得眠方:
治心实热的惊不安方
(一)“竹沥汤方”治心实热,惊梦喜笑恐畏悸惧不安:
淡竹沥、石膏、芍药、白术、栀子仁、人参、知母、茯神、赤石脂、紫菀、生地黄汁。
(二)“安心煮散方”治心热满、烦闷、惊恐:
远志、白芍药、宿姜、茯苓、知母 、紫菀、赤石脂、石膏 、麦门冬、桂心、麻黄、黄芩、萎蕤、人参、甘草。
两方都有益气清热镇惊安神之功,均为治实热惊恐不安方。竹沥汤尚能清热化痰;安心煮散方用麻黄、桂枝、生姜与石膏、黄芩、知母、白芍相伍,一温一清,一散一收,有运行气血、通脉散结之功,有利于安神入睡。
上四方均用茯苓、知母、石膏、人参四味药,我在临床上观察到四味合用治失眠则可起事半功倍之效,弃之一味则疗效欠佳,不管实热虚热均可运用。在临床上对于实证、热证的失眠惊恐,极少人会用人参,但孙师常用。现在医学研究发现人参皂苷对抗睡眠剥夺作用在于能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二者得到平衡,使紧张造成紊乱的神经过程得以恢复。孙师临床经验之丰富,医术之精湛可见一斑。
酸枣仁、人参、桂心、生姜、石膏、茯苓、知母、甘草。
上八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酸枣仁,取七升,去滓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次。
经常失眠,反复失眠或长期失眠的人,常心神疲惫,面容憔悴,心烦易怒,不耐劳作,即中医所谓的“虚烦不眠”,多为“虚火扰心,气阴(血)暗耗”,上二方正是为此而设,具有益心气、养心阴(血)、清心热、安心神、通心脉之功。其中酸枣仁、人参、石膏、知母、 茯苓、桂心六味在治疗虚烦中必可少,再根据兼夹症状的不同辨证加味。先煮酸枣仁,有汁浓味厚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