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精修)(共30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精修)(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52da1e16fc700abb68fc80.png)
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
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 后李氏。隆庆二年( 1568 )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 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 1572 年),明穆宗 驾崩, 10 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 48 年, 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 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 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 提高。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 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 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 [1] 执 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 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再上朝, 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 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 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 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
清
。
清太祖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1559年2
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 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 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 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 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 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 向覆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 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ー、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
明朝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 明神宗 )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 2.社会动荡: 法纪松弛 ,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大量农民流 离失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件: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共19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件: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eee9ce28ea81c758f57880.png)
课堂检测
• 5.他从小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长大 后,他足智多谋,武艺超群。他经过三十多年的征战, 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他是( C ) • A.铁木真 B.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 6.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的 第一位皇帝是( B )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帝 D.康熙帝
课堂检测
• 1.下列农民起义中,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的是( C ) • A.黄巢 B.张角 C.李自成 D. 宋江 • 2.明朝的建立者和灭亡者是( C ) • A.朱元璋、皇太极 B.朱棣、李自成C.朱元 璋、李自成 D.朱元璋、皇太极
课堂检测
• 3.下列人物中,对女真族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 人物是( D ) • A.耶鲁阿保机 B.元昊 C.铁木真 D.努尔哈赤 • 4.满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满族这一称 呼是从下列哪个民族演化而来?( C )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 鲜卑族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崇祯帝自缢之处
明朝后期的腐败
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皇帝多 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 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 • • • 政治腐败: (1)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3)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部明 《 流 民 图 》 局 )
(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 社会动荡 • 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 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对民众百般盘剥。 •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地主阶 级)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 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24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24张)](https://img.taocdn.com/s3/m/1dc2d5ca227916888486d7ea.png)
清世祖福临顺治帝
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第九子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1644年,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 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所虏,开关 迎接清军。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农 民军,随后,进入北京,建立起对全国 的统治。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表现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政治腐败与
大臣们结党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争权夺利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崇祯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难点:分析) 2.掌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原因、经过及结果(重点) 3.了解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的基本史实(重点)
自学指导
❖ 一、默读教材84-86页 ❖ (1)画出导致明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原
因,并划分出主要原因。 ❖ (2)画出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
领导者并划分出根本原因;画出大顺政权建 立的史实。 ❖ (3)画出满洲兴起和清朝建立的基本史实。 ❖ 二、完成练习册74页自主初探。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 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皇 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主要原因
皇室内部: 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 臣: 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明 朝
社会动荡
影响
朝政的混乱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流离失所
的 李自成起义
灭
推翻明朝
1644年,明朝覆亡
亡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满洲兴起和
清兵入关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1.明末陕北地区爆发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D ) A.宦官魏忠贤专权 B.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 C.明朝政府不断增加赋税 D.陕北地区发生大旱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说课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说课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a2f3e1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5.png)
设计意图 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既可以拓展 学生的思维,也能够进一步实现 知识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
教学效果与反思
我在本课的讲授中,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并在 课堂教学中通过感情丰富的语言做铺垫,讲解适可而 止。如果把所有问题都讲尽讲透,就打消了学生思维 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被动学习、懒于思考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学习,但不可以代替学生学习;要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分析、思考,从而使自己 明白事理,掌握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就需要从 教师的讲授开始。所以历史课堂既离不开教师的讲授, 也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回味的时间和实践。
同学们看课本84-85页,
思考: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和影响。
【设计意图】 教师设置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带 着问题去看书学习,把学习的主动 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主动参与课堂。初步培养学生 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读图说史
政治腐败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看图说史的能力,学 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研读史料
满清军队进入山海关内、攻占北京这,一开环节始的统设治置中可国以充。分贯彻落实新
课改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
念,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课堂小结 (板书)
设计意图: 设置思维导图进行小结,使学生对 本课知识有个清晰的脉络。同时对 课堂中学生想法与表现加以肯定和 表扬,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社会动荡不安
设计意图:通过有梯度的
课堂练习
题来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本
难点,通过当堂练习,不仅
固了所学基础知识,而且使
1、下A.列重有文关轻明武朝,灭军亡事原弱因的叙述B不.正大确臣的、是宦(官结A)党生 为 提的 教 供营学 师 依私习 制 据效 定 。果 下得 节课以的及教时学反计馈
教学效果与反思
我在本课的讲授中,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并在 课堂教学中通过感情丰富的语言做铺垫,讲解适可而 止。如果把所有问题都讲尽讲透,就打消了学生思维 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被动学习、懒于思考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学习,但不可以代替学生学习;要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分析、思考,从而使自己 明白事理,掌握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就需要从 教师的讲授开始。所以历史课堂既离不开教师的讲授, 也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回味的时间和实践。
同学们看课本84-85页,
思考: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和影响。
【设计意图】 教师设置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带 着问题去看书学习,把学习的主动 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主动参与课堂。初步培养学生 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读图说史
政治腐败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看图说史的能力,学 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研读史料
满清军队进入山海关内、攻占北京这,一开环节始的统设治置中可国以充。分贯彻落实新
课改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
念,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课堂小结 (板书)
设计意图: 设置思维导图进行小结,使学生对 本课知识有个清晰的脉络。同时对 课堂中学生想法与表现加以肯定和 表扬,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社会动荡不安
设计意图:通过有梯度的
课堂练习
题来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本
难点,通过当堂练习,不仅
固了所学基础知识,而且使
1、下A.列重有文关轻明武朝,灭军亡事原弱因的叙述B不.正大确臣的、是宦(官结A)党生 为 提的 教 供营学 师 依私习 制 据效 定 。果 下得 节课以的及教时学反计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2b007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7.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技能目标:了解闯王起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清军是如何入关的;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明朝是如何灭亡的吗?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明朝的灭亡》;
二、动荡的社会与闯王起义:
师:课件出示闯王起义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的?闯王起义对明朝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清军入关:
师:课件出示努尔哈赤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清军为何会入关?清军入关对明末的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明朝的灭亡-(修订版).ppt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明朝的灭亡-(修订版).pptx](https://img.taocdn.com/s3/m/001ffd9b71fe910ef12df894.png)
(2)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 成的起义军?
• 归纳:(1)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 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口 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2) 李自成规定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 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还向贫困民众发放钱粮。(3)起义 军作战勇敢。
• 传统观点无原则地推崇农民起义,把历史上 的农民起义领袖都看作推动历史进步的大英 雄。由于李自成的农民军占领京城直接推翻 了明王朝的统治,所以李自成的“业绩”更得 到推崇。但威名赫赫的李自成只在京城维持 了一个多月即迅速败亡,许多学者都为李自 成惋惜。李自成最终成为悲剧人物。
•三、聚焦主题 合 作探究
(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 归纳总结:(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 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 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 争权夺利。(2)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 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3)土地兼并严 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4)沉重的赋税, 民众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尖锐。
满洲的兴起和清兵入关
• 提到清朝,近年来描写清朝的电影、电视剧不少, 其中有创作更有“戏说”。有同学能说出清朝给 你留下的最基本的印象有哪些吗?(留长辫子、 穿马褂等。注意指导同学区分历史和文艺创作, 勿受误导)而建立清朝的是满族。今天的满族是 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唐宋时 期。(引导同学回忆唐宋时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 少数民族情况,回忆学习过的靺鞨族、女真族的 历史。)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 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 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 (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 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 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 清朝是怎样建立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习明朝的灭亡。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精品【课件】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5b2b0e2af90242a895e57c.png)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明末土地兼并严重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联系?
针对土地兼并严重,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闯王受到人欢迎。因为“均田免粮”符合人民要求, 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
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义 人民生活困苦 明朝灭亡 清朝建立
女真壮大,建立政权
•Jva8TLnOtD7!324^&*Jva8TLnOtD7!324^&山顶的海风 胥得意
•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 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 、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 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 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流民图》(局部)
新授
材料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
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
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 鬼哭。 ——《豫变纪略》 材料二: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训遭旱灾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 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后来服成为起义队伍的领
袖,人称“李闯王”。
新授 “杀牛羊,备酒装,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
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人教(部编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 件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 件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3fc8dfbb4cf7ec4afed02d.png)
材料二
杀牛羊, 备酒浆 , 开了城门迎闯王 , 闯
王来时不纳粮。
——引自《石匮书后集》
材料三 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绢。
——引自《明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世纪的什么事件?
17世纪明末农民起义。
(2) 上述材料中“闯王”是谁?他为什么受到人
民的爱戴?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规定了严明 的军纪,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的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
C A.朱棣
用。他是( B.朱元璋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
12.与李自成的失败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吴三桂
B.史可法
A
)
C.崇祯
D.秦桧
13.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 全国的封建王朝,分别是(
A.藏族、回族
B.蒙古族、女真族
B
)
C.党项族、契丹族
乎?”
(2) 东汉: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3)明朝:李自成起义,“均田免赋”。
1.下列不属于明朝后期腐朽统治表现的是( ) A.皇帝不理朝政 B.宦官专权 C.加派赋税,大肆搜刮 D.实行行省制
D
2.明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的汉族王朝,明朝时封
建体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那么明朝灭亡
明末农民起义失败。
3.满洲贵族为什么能迅速入主中原? (1)主观原因:清军是新兴力量,已拥有辽东, 并且勾结明军将领吴三桂。 (2)客观原因:李自成起义军占领北京后骄傲轻 敌,贪图享受,放松了警惕。农民起义军摧毁 了腐朽的明朝统治。
4.农民起义的口号易混淆。
(1) 秦朝: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17张PPT)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215e4ba58da0116c1749a5.png)
D
③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36 ④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1644
Hale Waihona Puke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5 .中国的历史是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
王朝有( )
A.宋、元 B.元、清 C.元、明 D.明、清
B
部编人教 版
骨打的领导下,统一女真各部并建立金,在 1125年和1127年分别灭亡辽和北宋
图中两个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看图学史
看图学史
1616年
努尔哈赤统一 女真,建立大 金,史称后金
1635年
皇太极改女 真为满洲
1636年
皇太极改国 号为清
1644年
吴三桂降清,引 清兵入关,李自
成兵败被杀
清兵入关
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 土地兼并、
原 因
阶级尖锐
李自成成 内
为起义主 力军
爆 发
忧
1644年攻 明 克北京, 亡 明朝灭亡
明朝的灭亡
课堂小结
满洲兴起
1636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外 1635 患
1616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建立后金。
清兵入关,吴三 桂、清兵联合败
李自成
课堂巩固练习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向贫苦农民发放钱粮等。
启示
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 以得到哪些启示?
主要原因: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 灾害等。
启示: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
原因
课堂笔记
经过
温故知新 起源于东北的女真族,12世纪时在首领完颜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0ce81c2af90242a895e531.png)
【反思完善】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政治上日益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社会 动荡,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 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人物扫描】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 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 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 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 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 ,被称为“闯将”。后来他 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 “李闯王”。
明朝《流民图》
土地兼并严重,使农业生 产遭到破坏,农民流离失所。
【影响】
材料 据《明史》记载:明朝中期以来,出现了宦官 专权的局面。明武宗时,宦官刘瑾多方引诱武宗游玩嘻戏, 宴乐不止,武宗日渐宠信他,让他进内官监,总督团营…… 刘瑾设立内行厂,更加残酷毒辣,用微法中伤人,没有人 能保住性命。 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怎样的政治局面?影响如何?
直接原因
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过程】
爆发 领导 口号 地点 人物 建立 政权 历史 功绩 采取的 措施
陕 北
李 自 成
均 1643 1644年攻 田 下北京, 年建立 免 推翻了腐 赋 大顺政 朽的明王
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提出了“均田免赋” 的口号;规定了严明 的军纪;向贫苦农民 发放钱粮等。
朝
2.
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结合图片,简述李自成起义军挥师北上,推翻明朝 的过程。
分组讲述李自 成的历史小故事
【原因】 阅读材料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 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 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明末农民起义为什么首先在陕西北部爆发?农民 起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共1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142483ebcd126fff7050bec.png)
八旗制度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存在296年,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 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 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清的建立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明《流民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原因
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 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材料:(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 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 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口号
均田免赋 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 闯王来时不纳粮。
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 展到100多万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建立政权
1643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大顺先以西安为京师, 随后曾迁至北京,领土一度 囊括中原多个省之范围。
一个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一段让人唏嘘的帝国往事
明思宗·崇祯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政治腐败与 社会动荡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结果 ①②
表现:①②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a646cd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9.png)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满洲兴起和清兵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入关
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课堂练习
1.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昏庸无能 B.政治腐败
C.天灾人祸
D.满清强大
2.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C.均田免赋 D.大楚兴,陈胜王
明熹宗时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顷 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帝时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明《流民图》局部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2.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因果关系)
表现: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 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 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 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 等(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 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 离失所。
猜猜他是谁?
他是一位开国皇帝 他曾是一位农民起义的领袖 他曾出家皇觉寺……
朱元璋
新课导入
农民起义出身的朱元璋最终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明朝曾是当 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历史往往 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强大一时的明朝也被农民起义推翻了,这是 为什么呢?
人教版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清兵入关
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 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 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 退回北京,随机离京西行,转战 各地,最后失败。
节 哭电逆红冲恸破鼎
—
选 罢扫贼颜冠哭敌湖
吴 君黄天流一六收当
伟 业 《 圆
亲巾亡落怒军京日 再定自非为俱下弃 相黑荒吾红缟玉人
明朝的灭亡-ppt课件
![明朝的灭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a25b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d.png)
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建立大顺政权
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清兵入关 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谢谢大家!
17.明朝的灭亡
人教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目录
1. 2. 3. 4.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01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前后内容联系 本课的一条基本线索是明亡清兴,上
本
密切 承14-1到中国古代史重要知识点:
一堂完整的典 型课例
农民起义。本课是整本教材中对农民
5 战各地,最后失败。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3.起义军口号
“均田免赋” (平均分配田地,减免赋税)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 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进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 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 严明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3)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1644年时间线梳理
李自成建 大顺
攻克北京明 朝灭亡
吴三桂降清, 清军入关
李自成受两 方夹击,交
战失利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表现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政治腐败与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明 朝 的 灭
亡
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义 推翻明朝
影响 朝政的混乱 农民流离失所
明末农民起义原因 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赋税苛重 直接原因:陕北连年灾荒
教材分析
教
重点
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及过程
建立大顺政权
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清兵入关 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谢谢大家!
17.明朝的灭亡
人教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目录
1. 2. 3. 4.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01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前后内容联系 本课的一条基本线索是明亡清兴,上
本
密切 承14-1到中国古代史重要知识点:
一堂完整的典 型课例
农民起义。本课是整本教材中对农民
5 战各地,最后失败。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3.起义军口号
“均田免赋” (平均分配田地,减免赋税)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 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进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 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 严明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3)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1644年时间线梳理
李自成建 大顺
攻克北京明 朝灭亡
吴三桂降清, 清军入关
李自成受两 方夹击,交
战失利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表现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政治腐败与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明 朝 的 灭
亡
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义 推翻明朝
影响 朝政的混乱 农民流离失所
明末农民起义原因 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赋税苛重 直接原因:陕北连年灾荒
教材分析
教
重点
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及过程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共35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8a3772f7ec4afe04a1df88.png)
2. 造成的后果 (1)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贪赃枉法 (2)地主阶级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
明《流民图》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 起义原因 (1)明末,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2)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3)天灾导致农民无以为生
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 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 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 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 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 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 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 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 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探究: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首先是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 联合进攻。
其次是农民阶级局限性,拥兵百 万,流动作战,没有根据地。再次是没 有统筹全局的观念,没有高屋建瓴的政 治智慧,没有高瞻远瞩的政治谋划。
政治腐败与社 会动荡
明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造成的后果: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
起义原因
4.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
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起义军失败。这里
的“将领”是( )
A.张献忠
B.吴三桂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5、大一统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 再印证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
民起义的共同点是( C )
A以民间宗教为组织形式 B带有反对民族压迫的特色 C为反对苛政而举兵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
二、清朝的建立:
1、皇太极的主要历史活动是什么?
(1)改革内政,重视发展生产
(2)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皇
太
(3)改国号为清:1636年 极
像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 后改称盛京。1636年,皇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924cac01f69e3142329476.png)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材料中,当时受灾百姓生存状况怎样?
答:因天灾人祸,百姓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2.起义经过
结合书本内容和起义形势图,说一说李自成起义经过(85-86)
经过
陕北起义 进军中原: 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百姓拥护,
队伍100万人。
“均田免赋”:反映广大农民“平均土地,减免赋税”迫切愿望,因此得到广大 农民的热烈拥护。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说中 的木匠皇帝。在他执政期间, 外有金兵侵扰,内有农民起义, 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但他依 然不务正业,把朝政交给宦官 魏忠贤,一心只想做木匠,从 而致使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 “九千岁”。
我承认我是一个好木匠, 不是个好皇帝.
阅读书本P85内容及下图 ,请归纳明朝中后期社会动荡的表现。
社会动荡表现:
①朝政混乱,造成____中__央_对__社__会_的__控_制__力__不_断__下_降___, 法纪松弛,各级__官__吏_贪__赃__枉_法__,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兼__并_土__地__, 肆意侵占民田,致使__大__量_农__民_流__离__失_所___。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巩固练习:下列各项,哪些与明亡有直接关系,请在□内画√。(P87)
□√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 土地兼并严重 □√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社会动荡
明
七年级历史(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二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三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材料中,当时受灾百姓生存状况怎样?
答:因天灾人祸,百姓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2.起义经过
结合书本内容和起义形势图,说一说李自成起义经过(85-86)
经过
陕北起义 进军中原: 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百姓拥护,
队伍100万人。
“均田免赋”:反映广大农民“平均土地,减免赋税”迫切愿望,因此得到广大 农民的热烈拥护。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说中 的木匠皇帝。在他执政期间, 外有金兵侵扰,内有农民起义, 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但他依 然不务正业,把朝政交给宦官 魏忠贤,一心只想做木匠,从 而致使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 “九千岁”。
我承认我是一个好木匠, 不是个好皇帝.
阅读书本P85内容及下图 ,请归纳明朝中后期社会动荡的表现。
社会动荡表现:
①朝政混乱,造成____中__央_对__社__会_的__控_制__力__不_断__下_降___, 法纪松弛,各级__官__吏_贪__赃__枉_法__,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兼__并_土__地__, 肆意侵占民田,致使__大__量_农__民_流__离__失_所___。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巩固练习:下列各项,哪些与明亡有直接关系,请在□内画√。(P87)
□√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 土地兼并严重 □√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社会动荡
明
七年级历史(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二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三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 (共1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 (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b826c75022aaea998f0f26.png)
天下归一统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明朝末年社会状况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政治腐败 ②蝗灾连年 ③赋税沉重 ④各地起义爆发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
D
2.下列口号与明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是(
D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明 武 宗
明 熹 宗
魏忠贤
朝政腐败、宦官专权
刘 瑾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 心斗角,纷争不已;大巨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明代《流民图》局部
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昏庸 宦官专权
土地兼并严重是政治腐败的 必然结果,也是农业生产遭 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
社会动荡不安
明末大旱和鼠疫
陕北
时间:1644年 领导人:李自成 政权:大顺 都城:西安 口号:均田免赋 措施:严明军纪,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 粮。
1644年 李自成 攻入北京 明朝灭亡 崇祯自缢 于煤山
1645年 李自成 牺牲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 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 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 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 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 被称为“闯将”。后来成为 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 闯王”。
A.皇太极 C.阿骨打
B B.努尔哈赤
D.铁木真
正白旗
正蓝旗
正红旗
镶黄旗
镶白旗
镶蓝旗
镶红旗
努尔哈赤
1616年, 统一了女真各部, 建立政权,国号 大金,史称后金 他率军与明朝连 年交战,接连取 胜,使明朝的北 部受到严重威胁洲; 次年改国号 为清。
吴 三 桂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明朝末年社会状况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政治腐败 ②蝗灾连年 ③赋税沉重 ④各地起义爆发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
D
2.下列口号与明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是(
D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明 武 宗
明 熹 宗
魏忠贤
朝政腐败、宦官专权
刘 瑾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 心斗角,纷争不已;大巨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明代《流民图》局部
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昏庸 宦官专权
土地兼并严重是政治腐败的 必然结果,也是农业生产遭 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
社会动荡不安
明末大旱和鼠疫
陕北
时间:1644年 领导人:李自成 政权:大顺 都城:西安 口号:均田免赋 措施:严明军纪,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 粮。
1644年 李自成 攻入北京 明朝灭亡 崇祯自缢 于煤山
1645年 李自成 牺牲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 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 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 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 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 被称为“闯将”。后来成为 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 闯王”。
A.皇太极 C.阿骨打
B B.努尔哈赤
D.铁木真
正白旗
正蓝旗
正红旗
镶黄旗
镶白旗
镶蓝旗
镶红旗
努尔哈赤
1616年, 统一了女真各部, 建立政权,国号 大金,史称后金 他率军与明朝连 年交战,接连取 胜,使明朝的北 部受到严重威胁洲; 次年改国号 为清。
吴 三 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