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1112动物学2教学大纲f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动物学Ⅱ》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131112
英文课程名:General Zoology
总学时:60(30+30)
学分:4(2+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基础课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1.课程性质:动物学是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各系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
2.目的:动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乃至人类本身在地球上的持续生存有着最紧密的关系,因此,动物学的理论和应用一直为人类所关注。本大纲旨在以刘凌云、郑光美主编的《普通动物学》和赛道建主编《普通动物学》为教材,按照传统动物学内容系统和适应现代网络教育特点,因材施教方法培养学生的要求,兼顾能力强和能力差一些的学生,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初入大学的学生扎实地学好动物学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发展建立稳固的专业理论基础。
3.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动物学立体知识框架,尽可能量多地吸收有关动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丰富教学的内容,扩大信息量。
《动物学》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三个教学环节来完成。一是课堂教学,二是实验课教学,三是进行野外实习。
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授课,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外阅读一定的参考书和有关文献;
实验课教学:要求学生加强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的训练,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并当堂完成实验报告。
野外实习:学会脊椎动物野外观察和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的方法,提高对自然界中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程目标:
4.1知识目标:①理解动物躯体结构、功能的演化与环境间的关系;②掌握各动物类群的基本结构、功能特征和动物的分类学知识;③认识物种,探讨物种形成、演化与环境变化的基本过程;④了解动物各器官系统结构、功能与环境协同进化的关系;
4.2能力与技能培养: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更多动物学知识的能力;②运用图谱、检索表鉴定动物的分析、工作能力;③综合性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与创新思维的研究能力:⑤口头和笔头进行动物结构特征、演化的描述能力。
4.3情感目标:①教师情感以“为人师表”为最高职业追求。忠于职守,全身心投入爱国主义与保育动物的教育;坚持“扬长补短”的教学原则,把教学与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不同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做到教书育人。②学生情感要求认真、诚信、勤奋、求实;遵守课程的规章要求;
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增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关心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结合切身经验体会思考保护、发展动物保育事业与祖国建设和待续发展的相关问题,树立服务国家和家乡的意识;培养老实、严谨、自觉自愿做学问的人格品性。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 学时安排:总学时为108,每学期54,讲课(30)与实验课(24)的学时比例为5:4。每周2课时,共15周30课时。
2.内容安排:脊椎动物学教学内容安排在第1学年的第2学期:第一学期脊椎动物学实验。本课程包括15次课堂教学。通过实验教学介绍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与系统演化,各类动物的生殖发育、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协同演化关系.
《普通动物学Ⅱ》教学大纲
学时24 学分2
1、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与重点
1.1教学目的、要求
脊椎动物学是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专业主要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脊椎动物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获得动物解剖和分类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后续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解决工作或生活中所遇到的动物学问题。
1.2教学重点
1.2.1.形态结构:以动物的进化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两条线索,来了解各纲脊椎动物的外形和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某些生理机能等。
1.2.2.分类:重点掌握脊椎动物亚门中各纲、亚纲、目以及主要科的分类特征,识别有代表性的、常见的、经济价值大的、珍稀的和我国特产的物种,以及它们的分类地位。
1.2.3.起源与演化:各纲动物起源的主要学说、过渡类型、演化谱系、以及研究动物起源和演化的主要证据和理论。
1.2.4.生态:主要了解各纲动物的生态类群、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对不良环境的适应(如洄游、休眠、迁徙等)。
1.3.5.经济意义:主要了解它们对人类是有益还是有害,对有益的要进行保护,对有害的要进行防除等。
2、教学内容
计划课时54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0学时,实验室实验24学时。具体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
第十四章(4.10)脊索动物门(3学时)
(参见赛道建《普通动物学》2、3、4、5、6、7、8、9章)
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掌握三大特征(位置、结构特点、作用、存在情况),次要特征,和与高等无机椎动物的共同特征。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述
了解各亚门、纲的分类,无头类、有头类、无颌类、颌口类、羊膜类、无羊膜类、变温
动物、恒温动物等的依据,及它们所代表的类群。
2、尾索动物亚门
一、代表动物——海鞘
外形和生活方式、主要的内部构造特征、及发育过程中的表态。
二、尾索动物亚门的分类
各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3、头索动物亚门
代表动物——文昌鱼,外形和生活方式、及主要的内部构造特征。
头索动物亚门的分类
研究文昌鱼的意义
4、脊椎动物亚门概述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亚门的分类类群
第十五章(4.11)圆口纲(1学时)
(参见赛道建《普通动物学》2、3、4、5、6、7、8、9章)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以七鳃鳗为代表动物,了解本纲动物的外形、构造的原始性特征和适应于寄生生活的特征。从它的生活史来看它们在脊椎动物演化中的地位。
圆口纲的分类现存两个目的区别及代表动物。
第十六章(4.12)鱼纲(6学时)
(参见赛道建《普通动物学》2、3、4、5、6、7、8、9章)
鱼类的躯体结构概述了解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外部形态和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特征。
鱼纲的分类掌握各亚纲和主要目的特征和分类依据。
鱼类的洄游洄游的概念、类型、研究洄游的方法和意义。
鱼类的经济意义鱼类资源的利用和渔业发展的近况。
第十七章(4.13)两栖纲(3学时)
(参见赛道建《普通动物学》2、3、4、5、6、7、8、9章)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了解动物由水生到陆生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两栖类的躯体结构概述了解两栖类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了解它们初步解决了哪些与陆地存活有关的矛盾,还有哪些不完善性;了解蛙类的变态、两栖类的休眠。
两栖纲的分类掌握各目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科的分类依据。
两栖类的经济意义了解对人类的利和害,以及应保护蛙类。
第十八章(4.14)爬行纲(3学时)
(参见赛道建《普通动物学》2、3、4、5、6、7、8、9章)
羊膜卵及其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意义羊膜卵的结构和发育特点以及它们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意义。
爬行纲的躯体结构特征概述爬行类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