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再灌注综合征的防治

合集下载

肝移植手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肝移植手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麻醉的准备
麻醉药物的准备
诱导药:依托咪酯、芬太尼/舒芬太尼、顺苯 维持药物:七氟烷、瑞芬太尼、顺苯、乌司他汀 急救药物准备要充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需双稀)、麻黄素、阿托品、甲氧明、佩尔、艾司洛尔均需抽好备用,嘱护士急救车药物处备用状态(不建议使用多巴胺) 其他:碳酸氢钠、氯化钙、氯化钾、胰岛素、速尿。
活动情况:A:家里;B:医院;C:ICU;D:机械通气 蛋白、腹水及黄疸的程度 肝性脑病、低氧血症、肾功能不全以及缺血性心脏病
肝移植受体病人的严重程度
一级:病人能够在家保养 二级:病人需住院治疗,但病情稳定 三级:病人不仅需住院治疗,且病情不 稳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或肾功能不全 四级:病人需住ICU,并需机械通气
禁忌症
高龄 合并有严重的糖尿病感染 严重心肺疾患 合并有严重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经内科治疗无效者 肺结核者 肝胆恶性肿瘤已有远处转移
1
肝移植的种类
肝移植分为同种异体肝移植和异种肝移植。同种异体肝移植的术式可分为如下几种:
肝移植的种类
肝移植 原位肝移植 异位肝移植
肝移植的种类
原位肝移植:切除受体病肝,将供肝植入受体 原肝部位。
肝移植手术的分期
再灌注期(Reperfusion Stage)/新肝期+完成期(肝动脉吻合,胆道重建):从开放下腔静脉和门静脉阻断钳使移植肝供血开始直至吻合肝动脉、胆总管及关腹结束手术为止。此期主要的问题是再灌注综合征(reperfusion syndrome) 和凝血问题。
肝移植受体病人的术前评估
八、电解质代谢的改变
低钠血症:水潴留是形成稀释性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水潴留往往与肝病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或与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少有关。低钠血症是机体濒于死亡的表现,常预示病人预后险恶。

肝移植相关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移植相关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移植相关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和血管吻合技术的提高,临床肝移植成功率大大提高,而严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移植肝功能受损始终未能解决,影响肝移植的效果。

因此本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类、机制、预防及治疗等方面予以综述。

[Abstract] With the new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vascular anastomosis techniques improved the success rate of clinical liver transplantation greatly improved. And severe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aused by impaired liver function has not yet been resolved, the effect of the impact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So this article on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lassification, mechanism,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o be summarized.[Key words] Liver;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肝移植相关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从正常体温下,心脏停跳开始到供肝植入受体内,重新建立起血循环的全过程中,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环节发生的肝细胞损伤。

热缺血损伤指的是肝脏在正常体温下心脏停跳到冷灌注开始的这段时间发生的损伤;冷缺血损伤指的是肝脏在低温下缺血引起的损伤;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在缺血后,恢复血液供应不仅不能使肝功能恢复,反而肝脏损伤加重的现象。

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手术中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手术中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手术中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董兰;韩曙君;雷志礼;宁新宇;宇鹏【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06(17)12【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乌司他丁对成人原位肝移植(OLT)患者血浆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研究乌司他丁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中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择期行OLT手术的晚期肝病患者,ASAⅡ-Ⅲ(排除急慢性重症肝炎及伴有明显毒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Ⅰ(U1)、组Ⅱ(U2)和对照组(C),每组20例.组工和组Ⅱ分别在手术开始后用微量泵持续泵入乌司他丁10万U/h和20万U/h,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Ⅰ)、无肝期40min(Ⅱ+40)、新肝期30 min(Ⅲ+30)、90min(Ⅲ+90)、180 min(Ⅲ+180)及术后24h采血,测定血浆IL-8和TNF-α的浓度.结果 C组患者血浆IL-8浓度自切皮起即有所升高,新肝期30min后明显升高(P<0.05),180 min升高极显著(P<0.01),24h后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自新肝期30 min开始升高(P<0.05),24h后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1组患者血浆IL-8在新肝期180min有所升高,24 h后明显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各期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2组患者血浆IL-8各期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新肝期后用本实验方法不能完全检测出.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肝移植术中IL-8和TNF-α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总页数】3页(P887-889)【作者】董兰;韩曙君;雷志礼;宁新宇;宇鹏【作者单位】武警总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39;武警总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39;武警总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39;武警总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39;武警总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乌司他丁联合粉防己碱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 钟毓杰;刘忠民;黄勇平;邱晓俊2.乌司他丁联合维拉帕米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高飞;赵浩亮3.乌司他丁对肝移植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罗刚;罗地来4.乌司他丁对肝移植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罗刚(综述);罗地来(审校)5.乌司他丁联合硫酸镁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武姣;吴召召;黑云鹏;朱小宁;叶青山;马增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陕 西 医 学杂 志 2 0 0 2年 8月 第 3 卷 第 8 1 期

73 1
综述 ・ 座 ・ 讲
肝 移 植 后 缺 血 再 灌 注 损 伤 的研 究 进 展
西安 交通 大 学 第二 医院麻 醉 科 ( 1 0 4 韩 新 生 赵 亚芹 综述 薛荣 亮 审校 700)
阻断期 ) 。在 重 建 血 供 时 , 脏 易 受 到 进 一 步 的 损 伤 使 已 肝 经 缺 血 的 损 伤 加 剧 , 就 被 称 为 缺 血 再 灌 注 损 伤 (- 。 这 IR)
在 肝 移 植 领 域 中 , 包 括 了一 个 功 能 低 下 的 移 植 物 的 常 它 见I床 结果所伴 随的多种情况 L。 I 缶 】 ] 1 病 理 生 理 再 灌 注 开 始 后 肝 脏 的 损 伤 是 由 于 不 同 复 杂 机 制 之 问 相 互 作 用 的 结 果 , 再 灌 注 早 期 阶段 , 在 内皮 细 胞 肿 胀 、 血
展 普 林 格 氏 操 作 法 时 应 用 射 频 治 疗 对 不 可 手 术 切 除 的肝
化 学 引诱 剂 (I C NC) I 一 、 L 8家 族 一 成 员 的 产 生 而 起 作 用 的 。 AF拮 抗 剂 证 实 在 缓 解 供 肝 短 缺 问题 中起 重 要 作 用 , P 因 为 它 可 降 低 脂 质 过 氧 化 及 提 高 从 无 心 跳 供 者 所 取 肝 脏
2 外 科 相 关 情 况
全 血 管 阻 断 的 引 入 允 许 更 多 复 杂 的 肝 切 除 得 以 实
I -0是 一 种 抗 炎 细 胞 因 子 , 过 其 对 转 录 核 因 子 L1 通
( —B) 抑 制 效 应 来 抑 制 炎 症 反 应 , 近 研 究 显 示 I 一 NF K 的 最 L 1 O抑 制 T — NF amRNA 化 学 因 子 及 细 胞 问 粘 附 分 子 的 表 达 , 而减轻肝 脏再灌注 损伤[。 因 7 ]

肝移植术再灌注综合征防治

肝移植术再灌注综合征防治

肝移植术再灌注综合征的防治陈绍洋曹淑梅胡胜熊利泽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肝移植已成为至今治疗终末期肝病首选的措施。

但由于肝移植病人病情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围术期病理生理变化复杂,因此肝移植麻醉管理仍面临诸多特殊性和危险性。

其中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尤其再灌注综合征(Reperfusion syndrome, RPS)发生,是影响肝移植手术成败和患者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1]。

故本文就肝移植术再灌注综合征发生诱因和防治措施作一概述。

一、再灌注综合征的诊断和发生率Aggarwal等[2]于1987年首先提出,原位肝移植术中移植肝恢复血流后,血流动力学立即发生一系列急骤变化,表现为平均动脉压(MAP)和外周血管阻力(SVR)降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中心静脉压(CVP)升高等,且这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可持续30min以上,通常需给予心血管活性药物支持。

由此,再灌注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原位肝移植术中,移植肝开始再灌注最初5min内,MAP降低超过基础值的30%,并且持续最少1min[3]。

为了避免病人之间个体差异的影响,Millis等[4]于1997年通过计算MAP曲线下百分比(AUC)作为PRS诊断标准,即原位肝移植术中,移植肝再灌注最初5min内MAP %AUC降低超过30%,称之为PRS。

也有学者以MAP绝对值作为诊断PRS的标准,如新肝移植再灌注最初1min或5min内,MAP<60mmHg,被示为PRS。

由于PRS诊断标准不一,因此文献报告PRS的发生率差异也较大。

Aggarwal等[2]报告PRS的发生率为30%。

以Millis等[4]为诊断标准,PRS的发生率为43%,也有其它的文献报告PRS的发生率为7%-57%[5]。

二、再灌注综合征诱因和机制原位肝移植术中开放门静脉后,并发PRS的诱因众多,机制复杂,既与患者术前全身状况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相关,也与术中机体内环境变化有关,需综合分析和考虑[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o j e n s于 象 即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n 缺血再灌 注损伤 (sh ma—rpr 一 s n i uy R ) 的 概 念 是 Jn ig i e i e e u i n r ,I I c f
16 首先 提 出的 :缺 血后 再灌 注 不仅 是许多 因子参 与 的复 杂 的病 理生 理过程 , 9 0年
Dp r etfH p tbl r, eFrtf l t si lLa nn dcl o eeJnhu1 10 ,hn eat n eaoiayt i f i e Ho t ,io i Me i lg ,izo 2 0 1 C ia m o i h sA a d p a i g aC l
T a s rp in lc n r l o h rf一 1 e e i r n c to a o to f t e P e i g n n
1 Gr g ie FM ,Fra bibliotekS s 0 eor ma CM , S l u HS. Und r e-
s e u n t b st i ef rdcst e I i ,b t o ei s l z o y t ,p e t y I i p
【 btat Weoe n one rb m f e aci hm arpe s nw e ari u hp t t yadh pt A s c】 r f n ecutrpol so hp t ce i r ui h ncr n o t eae o n eai t e is e f o yg cm c
idpn et fnui s t c [ ] i n ee dn sl r i a e J .Da o i ne s n -
P ee t na d C r fHea c Ice a R p r s n Ijr : P o rs i eec HU N a , IX — d n . rvni n ue o p t shmi e ef i nu y o i uo r ges n R srh A G T oB u og

肝移植的麻醉进展

肝移植的麻醉进展
编辑课件
四、改良式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 1、经皮穿刺颈内静脉及股静脉导管置入,连
接离心转流泵和变温器,术中仅行股静脉至 颈内静脉转流。 2、对肝肾综合证(HRS)病人,转流回路中安装 血滤或超滤装置,术中行肾替代治疗(RRT)。 3、改良技术的核心是:A、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ECMO);B、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C、 体外循环全身热疗(Extracorpereal Whole Body Hyperthermia,EWBH)。
编辑课件
谢谢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肝移植术与成份输血
一、历史与现状 1、历史:大量输血,陈旧血,很少考虑成
份输血问题。 2、现状:输血量虽较大,但注重新鲜血及
凝血因子的补充,原则为“缺什么,补 什么”。
编辑课件
二、成份输血的重要性 1、拟做肝移植手术的病人术前多有凝血因
子缺乏、凝血机能紊乱。 2、手术时间长,加上无肝期低温及新肝期
编辑课件
二、静脉—静脉转流适应证: 1、预计病人术中循环极不稳定,特别是术
中需完全阻断下腔静脉,无肝期>60min。 2、CI<2.4,EF<55%,PCWP>18mmHg。 3、术前肾功能不全,肝肿瘤过大或累及下
腔静脉。 4、阻断下腔静脉和门静脉10min内循环剧烈
变化。
编辑课件
三、体外静脉转流与非体外静脉转流。 有人提出无肝期应用体外与非体外静脉转 流两种方法。所谓非体外静脉转流即在下 腔静脉阻断初始阶段快速输入500~1000ml 胶体液,间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 (Dopamine)调至5-8ug/kg/min或泵注去甲肾 上腺素(Norepinephrine)0.01~0.1ug/kg/min。

控制性低CVP技术在原位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控制性低CVP技术在原位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肝移植术中患者处于全身麻醉状态,呼吸完全由 机器控制,而生理状态下的呼吸加深加快无法发挥作 用,在不改变呼吸参数情况下,体内过多的 CO2无法顺 利排出而蓄积于体内,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因此,适当 调整呼吸机参数也是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的重要手段。 3.2 CLCVP 对出血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由于肝移植术中无肝期需阻断门、腔静脉血流,引 起血液回流受阻,氧气供给不足,乳酸堆积,因此,术中 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主要开始于无肝期,并随血流阻 断时间延长而加重[25]。门静脉、肝动脉血流重新开放, 无肝期堆积的大量代谢废物和炎症因子等入血,常造 成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和高血钾等,造成新肝缺血-再 灌注损伤。血流重新开放后中心静脉压和动脉压短期 内会大幅降低,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如此剧烈的内环 境 波 动 亦 可 引 起 循 环 功 能 紊 乱 ,严 重 者 危 及 病 人 生 命。术中出血可导致大量库存血输入易引起循环中高 枸橼酸钾,直接诱发代谢性酸中毒及高血钾,另外枸橼 酸与 Ca2+结合使血清游离 Ca2+浓度降低,低血钙抑制心 肌收缩,同时抑制凝血功能,增加术中输血补液量,形
七氟醚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肝脏手术患者中应用的麻醉 效果更好,此新型麻醉方法是否能够广泛应用尚需进 一步证据的支持。 2.2 呼吸控制
机械通气在一定程度上升高 CVP,这与具体的通 气模式有关[14]。机械通气常用的模式有:(1)同步间歇 指 令 通 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 tion,SIMV);(2)辅助控制通气(assist-control ventila⁃ tion,ASV);(3)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 tion, PSV);(4)控 制 通 气(control ventilation, CV); (5)PEEP;(6)间歇正压呼吸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等[15]。现阶段临床常用的机 械通气模式为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Abdelqawad 等[16]研究发现:心输出量 降低与肺容量有关,与胸腔内压无关。PEEP 能使心功 能曲线右移,静脉回流曲线下移,间接使右心后负荷增 加,增高 CVP 的同时减少了心输出量静脉回流量。因 此,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在以 CVP 衡量病人容量状态 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顺应性及 PEEP 变化幅度对 CVP 的 影响。另外,理论上,潮气量降低、气道峰压和平台压 降低、胸内压降低、静脉回流更通畅,CVP 降低[17]。但 在现实工作中,CVP 与气道压的关系复杂,尤其在腹腔 镜手术建立气腹之后,小潮气量对 CVP 的影响需要进 一步研究。 2.3 术中严格液体控制

肝移植围术期器官损伤机制及器官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肝移植围术期器官损伤机制及器官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肝移植围术期器官损伤机制及器官保护策略研究进展黑子清【摘要】我国麻醉学已从传统的麻醉学科向围术期医学科迈进,围术期医学以更加全面的理念,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以患者的舒适、无痛、快速康复及良好的预后为目标,个体化的针对每个患者提出围术期治疗的方案.而器官保护是围术期医学的核心之一,维持良好的器官功能状态及防治损伤引起的器官功能不全能为患者的快速康复及早期预后提供良好的支撑.随着外科发展,器官移植手术是我国未来医疗重点领域之一,肝移植作为主要的移植术种,可引起患者围术期各种器官功能的损伤,阐明其损伤机制及制定相关保护策略是围术期医学的重点难题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19(040)004【总页数】6页(P487-492)【关键词】围术期;麻醉;器官保护;肝移植;损伤机制【作者】黑子清【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广东广州 5106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目前肝脏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卫生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治疗途径。

2014年中国肝移植注册系统(china liver transplant registry,CLTR)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肝移植规模已居全球第2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是全国第3大肝移植中心,肝移植技术目前已经成熟。

围术期器官保护、患者的快速康复促进肝移植患者的恢复及减轻患者的负担,是肝移植发展的重要基石,而相应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为器官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针对麻醉管理策略是否能实现移植手术的器官保护目前尚存在争论。

虽然近年有临床研究提示一些保护性的策略可确保器官保护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如减少血液制品的需求,适当的血糖控制或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区域麻醉。

然而,因为研究设计和终点指标在不同的研究中有差异较大,使得这些保护性的措施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1]。

原位肝移植术中再灌注综合征的预防

原位肝移植术中再灌注综合征的预防

Saa f , r , r a coiG F. s rm i tn bl— 1fiF Pe oniM Fe r e i l Dic i na ig a ii t om p ie idie o e s i s a e a tv t n y ofc ost n c sf r m a urng die s c iiy i re h um aoi rhrts:a c m pa io t e t d a t ii o rs n of h Chr i r on c A — t ii Syse i i hrts t m c nde x, Die s Ac i t Sc r a d s ae tviy oe n
显 著 降低 。治 疗 前 患 者痛 觉 、 , 疗 后 C P和医 生 对 疾 病 Hb 治 R 活动的 V AS是 D 2 AS 8的重 要 影 响 因 子 , 独 立 反 应 疾 病 的 能 活 动性 。C P P T 和 R R 、L F的 改 善 是 评 价 疾 病 活 动 的 重 要 指 标 , 定 期检 测 。 在 评 价 R 患 者 疾 病 的 活 动 性 时 , 该 从 应 A 应 患 者 的临 床 症 状 体 征 、 观感 觉 及实 验 室 指 标 等 多 方 面 综 合 主
meti c ncl rc c y remaoo i s[ ] J n n l i pat e b h u tl s J . i a i gt
Rh um aol 1 93. O( e t 。 9 2 3): 9 5 . 57 — 81 Va e u s e Van Lo y S, y , t a.DAS2 nd rCr y s n B, o W nsB e 1 8
Rhe m s 2 07, u Di , 0 66( ): 1 5 l O1 9 1 9 一 2 . A gr wa M i r R , a lS, s a Agg r l a wa A.Ane i n he m a m a i r u — t d a t ii : gh pr v lnc f ion de iin y a mi ol r hrts hi e ae e o r — fce c ne a

肝移植麻醉

肝移植麻醉

肝移植麻醉一、分工:1、麻醉:建议一人,同时负责术中用药及处理。

2、穿刺:分工协作(注意无菌)3、监护设备:建议一人可同时负责各种化验结果。

4、术中用药及处理:同15、血液回收机:建议一人,可同时负责各种化验检查。

6、各种化验检查:同3、5。

7、麻醉纪录:随时统计各种用药量、出入量二、术前麻醉操作具体步骤及事项:1、手术室温度调节在21~23℃;入室后建立右上肢静脉通道(套管针):输平衡液500ml。

注意放置好保温毯和准备好变温箱(低温可引起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及降低心肌收缩力)。

眼部的保护:湿纱布覆盖。

输液泵:六个泵通道(注意通道的标注)。

2、无创监测:NBP、ECG、SPO2。

注意电源插座固定(麻醉机同)、心电电极固定。

3、诱导:氟芬合剂4ml、异丙酚(或力月西)、仙林、异氟醚。

(阿曲库胺产生劳丹碱不用)4、插管:接麻醉机以IPPV方式通气。

麻醉机:手术时间长应注意氧耗量,及时更换氧气。

安置:T1(鼻温)/T2(肛温)5、建立有创监测和静脉通道:中心静脉穿刺顺序:由于肝移植病人凝血机制差,一旦穿刺未成功,极易形成血肿,影响再次穿刺;首选颈外静脉穿刺,置入三腔CVP管;再选颈内中、高位位置开始穿刺,置入Swan-Ganz导管鞘套。

该穿刺顺序可保证建立中心静脉通道,减少并发症发生。

(由于凝血机制差,固定鞘管和导管时,最好采用荷包式缝合和棉球加压固定,防止穿刺部位渗血,术中应随时检查是否渗血量增加。

)(1)设备:四个有创监测——飞利蒲+E3000飞利蒲监护PA+CO(一个通道)和动脉(一个通道)和心电监护E3000监护:CVP(一个通道)和股静脉(一个通道)(2)通道:*有创探头标注、有创系统保证通畅(特别是波形不佳时)、有创用药通道的位置、固定(最好在右侧)、有创系统换能器的位置、固定(最好在左侧)。

*各种接头、三通的堵头、肝素冒须保留放好备术毕用。

①左桡A穿刺、置管(测A压及采A血用,注意穿刺针端接三通以采血用,注意A系统延长管的硬度、长度以及接头<两种:两端公头、两端母头>;动静脉肝素水,10mg肝素)②右颈内静脉穿刺:置漂浮导管,测PAPS、PAPD、PAPM、PCWP、CO、CVP、采静脉血专用。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危险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危险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医学研究生学报222)年2月第34卷第2期J Mep Posf a,VW24,Nc.2,Fetruam,222)-155-综述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危险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韩玉珍,王延庆综述,黄立锋审校[摘要]早期肝功能不全(EAD)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提示肝移植患者预后不良。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肝移植术后导致EA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相应成果。

EAD的危险因素包括供体因素及受体因素等。

文章主要对引起EAD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早期肝功能不全;肝移植;危险因素;防治[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199(222))22-2185-45[DOI]14.1997)/j.coki.l408A197.229).49.414Reseurch prooress on the risk factors and prrveution of eurly allografS dysfun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e-tionHAN Yu-zhet1,WANG Yat-qint9reviedng,HUANG LiAest-checking(1.Dedartment of Surgical Intenive Cara Unit,Bedin,g Chaoyag Hospital AffUiatep to Capital Mepical University, Bping100020,Ceina;a.Dedartment S EmeTaenca Medicine,Bepinn Liaigxiaig Hospitai.Capital Mepical Unwea-sity,Beijine102421,Chinn)[Abshoct]Early allograft dysfuocCot(EAD)is Ro most common comptca/on,which Cats to abverse outcomes aftos tves PanspCnta/on(LT).Io secest years,a great devi of researchers have explored the risk factors as well as mechanisms related to EAD. This article aimed to review all Ro risk factors iocluting dotcz related and recipient related fos EAD and summaVzeP Ro diherest meth­ods of preves/on.[Key worOs]early allograft dysfuocCot;Over tmnspCnta/on;risk factors;prevesPot0引言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衰竭的唯一有效方法,在当前移植肝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也日趋增多。

通用麻醉学模拟题2021年(56)_真题-无答案(84)

通用麻醉学模拟题2021年(56)_真题-无答案(84)

通用麻醉学模拟题2021年(56)(总分80,考试时间120分钟)多项选择题1. 肝移植术中静脉输液输血应该注意的问题哪些正确的()A. 采用下肢静脉通路B. 禁忌输糖C. 输血以新鲜血为主D. 采用上肢静脉通路E. 输入葡萄糖2. 在肝移植手术中,麻醉需要监测的项目有哪些()A. 血糖B. 中心静脉压C. 体温D. 凝血功能E. 血气3. 肝移植期间,在阻断门静脉、肝动脉和下腔静脉瞬间病人可能出现下列哪些危险情况()A. 心脏骤停B. 高血钾C. 血压急剧下降D. 体温骤降E. 高血糖4. "免疫三联"是包括()A. 环孢菌素AB. 甲基泼尼松龙C. 氢化可的松D. 环孢菌素BE. 硫唑嘌呤5. 硬膜外麻醉下行肾移植手术,哪些措施是错误的()A. 开放前后应适当输血和平衡液维持正常血压B. 适当提高局麻药的浓度C. 为减少局麻药的吸收局麻药常规加用肾上腺素D. 开放肾动脉后血压下降首先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E. 必须气管插管,防止低氧的发生6. 肝移植术在开放下腔静脉后患者可能发生下列哪些并发症()A. 低血压B. 高血钾C. 低血糖D. 代谢性碱中毒E. 低温7. 全麻下行肾移植术,可用以下哪几种肌松剂()A. 阿曲库铵B. 氨酰胆碱C. 琥珀酰胆碱D. 泮库溴铵E. 维库溴铵8. 在移植术中,行免疫抑制治疗常使用"免疫三联"疗法,治疗药物包括()A. 甲基泼尼龙B. 硫唑嘌呤C. 泼尼松D. 氢化可的松E. 环孢素A9. 肾移植病人术前可能存在()A. 凝血功能障碍B. 低蛋白血症C. 电解质紊乱D. 贫血E. 高血压10. 器官移植的麻醉原则()A. 各种麻醉用具均应灭菌处理B. 掌握多种相关特殊药的用药方法C. 全麻时应以吸入为主D. 选择对移植器官无毒副作用的麻醉药E. 监测体温、循环及酸碱平衡11. 心肺联合移植麻醉维持为什么不宜使用吸入麻醉药()A.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B. 增加右向左分流C. 麻醉偏浅D. 肌松不好E. 直接抑制心肌12. 氧自由基包括()A. 过氧化氢B. 一氧化氮C. 黄嘌呤氧化酶D. 羟自由基E.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13. 肾移植术前,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移植肾的存活()A. 按常规血液透析即可,不必增加血液透析B. 常规血液透析患者,在移植术前48小时内应加透一次C. 术前给受者输全血可以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D. 术前除非病情需要,否则不应给患者输全血E. 膜透析患者,一般应持续腹膜透析至术前14. 肾移植的禁忌证有()A. 顽固性心力衰竭B. 慢性难治性感染C. 伴有恶性肿瘤D. 慢性呼吸衰竭E. 精神病患者15.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以下哪几项是正确的()A. 清除自由基B. 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C. 减轻细胞内钙负荷D. 应用细胞保护剂E. 消除缺血原因,尽快恢复血流16. 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引起肝移植术中失血量大()A. 大量输库血反应B. 凝血功能障碍C. 门脉高压侧支循环丰富D. 低体温E. 血管吻合口漏17. 心肺联合移植完毕停止体外转流的条件包括()A. 体温正常B. 血气值正常C. 出现窦性心律D. 酸碱平衡正常E. 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定项选择1. 患者男性,60岁。

肝移植术后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研究进展

肝移植术后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研究进展

第8卷第4期2017年7月Vol. 8 No. 4Jul. 2017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PLS )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实体器官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移植术后溶血的主要原因。

PLS 是由于供者B 细胞在移植后被输注到受者体内,并被激活、增殖,从而产生抗体,导致溶血的发生。

其主要发生在ABO 或Rh 血型不相合的移植中,有时也可由某些不规则抗红细胞抗体所致。

PLS 可以通过血清学方法、嵌合体检测及流式细胞技术进行诊断。

目前尚无可靠的方法治疗PLS ,但纠正贫血、去除抗体、抑制B 细胞增殖及营养支持是治疗PLS 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肝移植;抗红细胞抗体;溶血反应;ABO 血型;Rh 血型【中图分类号】R617,R45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17)04-0014-04肝移植术后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研究进展明英姿 庄权 成柯 赵于军 佘兴国 牛英 彭博 刘洪·综述·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passenger lymphocyte syndrome ,PLS )是指供体中残留的B 细胞(也称为过客淋巴细胞)针对宿主抗原产生免疫性抗体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尤其以溶血为主[1]。

在PLS 中,供者记忆性B 细胞产生了抗受者红细胞抗原的抗体,从而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在补体的作用下,导致红细胞裂解,即发生溶血[2]。

这种现象在ABO 或Rh 血型不相合的移植中最为常见;有时,溶血可见于一些罕见血型系统不相合,如Kidd 、MNSs 、Kell 以及Lewis 血型系统[3-5]。

在实体器官移植中,发生溶血的风险往往与移植物所携带的淋巴组织的多少相关。

此外,其发病还与供者移植前红细胞同种凝集素水平以及受者移植后抗体滴度的迅速增长有关。

过客淋巴细胞导致的溶血最常见于心肺移植(大约70%),其次是肝移植(29%)以及肾移植(9%)[6]。

《临床麻醉学(人卫第4版)》课件—常见器官移植手术的麻醉

《临床麻醉学(人卫第4版)》课件—常见器官移植手术的麻醉

一、肾移植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
•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水代谢障碍、高血钾和低血钾、 低钠血症和钠潴留、酸中毒
• 循环系统变化:高血压、心包炎及心肌炎、心律失常、潜在性 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肺水肿
• 血液系统变化:贫血、凝血功能障碍 • 其他:胃肠功能人的麻醉前准备
2.选择合法且合适的器官供者是器官移植成功的首要条件 3.肾、肝移植手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器官移植手术,应掌握其麻
醉管理要点
• 有创动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压监测 • 术中应及时监测动脉血气指标,一般在手术开始前、术中每隔
1h、无肝期开始5min后、无肝期每30min、再灌注15min前、 再灌注5min和30min后以及之后的每隔1h抽血进行检测 • 床边彩色多普勒超声
小结
1.围绕器官移植开展的所有活动均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 医学伦理学和医学原则
塞米等
2
肝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录
一、肝移植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 二、肝移植病人的麻醉管理要点 三、肝移植病人的术中监测
一、肝移植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
• 神经系统:肝性脑病 • 心血管系统:高动力循环状态及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 • 呼吸系统:低氧血症、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 血液系统:凝血功能障碍 • 肾功能:肾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 • 代谢紊乱:低钠血症、水潴留、低钾血症等 • 其他:门脉高压
• 充分透析 • 纠正严重贫血 • 控制高血压和改善心功能 • 控制感染 • 禁食
三、肾移植病人的麻醉药物选择原则
•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不在肾脏或不主要依赖肾脏 • 无肾毒性 • 药物作用时间短
四、肾移植病人的麻醉管理要点
➢ 保证移植肾的血液灌注:术中一般宜维持血压在相对较 高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移植术再灌注综合征的防治
陈绍洋曹淑梅胡胜熊利泽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
肝移植已成为至今治疗终末期肝病首选的措施。

但由于肝移植病人病情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围术期病理生理变化复杂,因此肝移植麻醉管理仍面临诸多特殊性和危险性。

其中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尤其再灌注综合征(Reperfusion syndrome, RPS)发生,是影响肝移植手术成败和患者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1]。

故本文就肝移植术再灌注综合征发生诱因和防治措施作一概述。

一、再灌注综合征的诊断和发生率
Aggarwal等[2]于1987年首先提出,原位肝移植术中移植肝恢复血流后,血流动力学立即发生一系列急骤变化,表现为平均动脉压(MAP)和外周血管阻力(SVR)降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中心静脉压(CVP)升高等,且这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可持续30min以上,通常需给予心血管活性药物支持。

由此,再灌注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原位肝移植术中,移植肝开始再灌注最初5min内,MAP降低超过基础值的30%,并且持续最少1min[3]。

为了避免病人之间个体差异的影响,Millis等[4]于1997年通过计算MAP曲线下百分比(AUC)作为PRS诊断标准,即原位肝移植术中,移植肝再灌注最初5min内MAP %AUC降低超过30%,称之为PRS。

也有学者以MAP绝对值作为诊断PRS的标准,如新肝移植再灌注最初1min或5min内,MAP<60mmHg,被示为PRS。

由于PRS诊断标准不一,因此文献报告PRS的发生率差异也较大。

Aggarwal等[2]报告PRS的发生率为30%。

以Millis等[4]为诊断标准,PRS的发生率为43%,也有其它的文献报告PRS的发生率为7%-57%[5]。

二、再灌注综合征诱因和机制
原位肝移植术中开放门静脉后,并发PRS的诱因众多,机制复杂,既与患者术前全身状况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相关,也与术中机体内环境变化有关,需综合分析和考虑[1]。

1.术前心血管系统功能:由于大多数终末期肝病病人都处于一种高动力性循环功能状态,典型的表现为心指数(CI)增加和SVR降低[5],因此,术前改善心血管储备功能至关重要。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射血分数一旦低于50%,就预示心肌功能异常,发生PRS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2.低温、代酸、高血钾:Aggarwat等[6]认为,供肝移植术中开放门静脉后,低温、酸性和含高钾的血液快速进入体循环回流至心脏,是发生RPS的最初原因。

因为体温迅速降至32℃以下,血钾急剧升至7.0mmol/L,均会抑制心肌的收缩性及心脏传导。

临床研究表明,在无肝期RPS组血钾水平明显升高,而非RPS组血钾水平维持基本正常;开放门静脉再灌注后,所有病人血钾水平均明显升高,尤其是RPS组升高更明显,达4.5-6.0mmol/L。

但有22%的非PRS病人,血钾水平也大于5.5mmol/L,说明高血钾并不是发生RPS的唯一原因[6]。

3.快速血流回流:肝移植术中门静脉开放后快速大量血流回流,亦是并发PRS的原因之一。

Chemla D等[7]报告,并发PRS的诱因,除高血钾,低温,酸血症和低钙外,静脉开放血流快速回流,使右心室前负荷急剧增加,导致左心极度牵拉,使MAP降低;此外,由于肺容量超载,引起PAP和PCWP升高,导致右心衰竭[6]。

4.内源性物质释放:进一步研究认为,内源性毒性物和某些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可影响心肌收缩力、血管紧张性和血压,严重者可致心跳骤停[9]。

这些物质包括血小板激活因子、氧自由基、缓激肽和5-羟色胺等[10]。

Martin等[11] 研究认为,具有明显舒血管作用的NO,在RP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原位肝移植术中,NO代谢产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水平明显升高,血浆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水平与开放血流最初15min的CI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门静脉开放再灌注后肺循环(PVR和MPAP)变化,也与环鸟苷酸(CGMP)水平相关。

另外,研究显示RPS发生与移植肝恢复血流后循环血中细胞因子水平(TNF-α,IL-1β,IL-6和IL-8)升高相关。

5.其它:低血钙也是诱发心室收缩功能障碍,CI减少,导致循环不稳定的原因之一[9]。

引起SVR降低另一可能原因是终末期肝病致交感-肾上腺素能反应系统敏感性下降,使血管舒缩反应减退。

三、RPS预防和治疗
原位肝移植术中,由于各种诱因可并发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出现PRS,严重者威胁病人的生命。

因此,有效地预防和治疗PRS显得尤为重要。

1.预测RPS发生机率:Martinez等[13]认为术中试行阻断下腔静脉,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以预测RPS发生可能性。

研究表明,阻闭下腔静脉后10min,如果CI、SVR1和MAP分别较阻闭前减少<50%、增加>50%和下降<30%,提示患者血管紧张性及周围血管反应性良好,不易发生RPS;反之,开放门静脉再灌注后,发生RPS可能性增加。

2.积极调整酸碱和电解质平衡:开放门静脉恢复肝血流后,移植肝和下腹部肠道等缺血脏器组织释放物和代谢产物,大量进入体循环,造成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高
血钾症和代谢性酸血症最为常见。

因此,无肝期(即开放前)尽量维持可耐受的低血钾状态(3.0mmol/L)和正常的血清游离钙及BE(>-3mmol/L),以缓冲开放后对机体的影响。

在这期间避免快速大量输注库血。

根据检测结果,应及时、积极补充钙剂和碳酸氢钠,以防止再灌注后因低血钙、高血钾和酸血症等诱发PRS[9]。

3.容量治疗:无肝期的出血,应及时补充予以纠正,防止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延续至门静脉,肝上、下腔静脉开放,加剧对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变化。

因此,在HR、BP、CVP和CO等各项监测指标的指导下,维持充足的血容量,并避免因开放冲洗,吻合口出血引起的循环波动。

新一代羟乙基淀粉(万汶130/0.4)、人体白蛋白和血浆均具有可靠的扩容效应,可依据血浆白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等情况酌情选用[3]。

但对短暂可逆的相对低血容量,一般不主张过量输入溶液。

4.冲洗供肝再灌注:应用人体白蛋白或羟乙基淀粉(万汶)500-1000ml和自体门静脉血,冲洗供肝中的保存液和代谢产物等,既可避免一过性高钾发生,又可减少各种代谢有害物质(缓激肽、血栓素A2、白三烯和氨等)和防止低温血液回流对心脏的影响,有助于维持循环的稳定,避免PRS的发生。

需要注意采用自体门静脉血冲洗,要防止由此引起的低血容对循环的影响,为此,应保证在开放前补充足够的血容量[14]。

5.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在开放大血管,再灌注供肝即刻,经常为出现短暂低血压,这多与周围血管阻力降低有关,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维持循环稳定。

静脉泵注小剂量多巴胺3-5μg/kg!min,被认为除支持心功能,稳定循环外,还有激动多巴胺受体,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因此,仍普遍应用[3]。

针对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的低血压,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对维持循环稳定,增强心肌收缩力更有效;此外,还可阻断不利的动静脉交通支开放,增大组织血管的氧供。

当收缩压下降>20%,单次静注去甲肾上腺素10-20μg则可有效;且认为去甲肾上腺素0.2μg/kg!min静注,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15]。

值得注意的是,若酸血症未得到纠正,则机体对血管活性药的反应会减弱,故须及时纠正酸血症。

6.预防低体温:术中持续监测鼻咽温或中心血温,加强采取保温措施。

患者后背部、四肢应有保暖流设备,输注的容液均应加温处理,体腔热盐水冲洗确保患者鼻咽温维持在36.5℃左右,抵御开放再灌注瞬间低温对心脏的影响[3]。

7.其它:经典式肝移植术中行静脉- 静脉转流(VVB)虽对维持无肝前期的循环稳定有一定作用,但对无肝后期和背驮式肝移植术,VVB对减少血管活性药用量,维持循环稳定并没有差异[16],因此,VVB的应用逐渐减少。

抑肽酶具有抗血清酶活性作用,减少出血和高纤维蛋白溶解;同时还可抗激肽释放酶的活性,减少缓激肽的释放,因此,
预防性应用抑肽酶100KI μ/ml,有助于维持循环稳定,减少血管活性药用量[17]。

一旦发生心跳骤停或严重心率减慢30-50次/min,则应当机立断,立即行膈下心脏按压,待冷灌注液和其它各种对心脏刺激因素消除后,心脏多能很快复跳。

总之,肝移植麻醉处理关键在于预防,大血管开放再灌注开始前后严密监控关注各项监测指标,积极调整机休内环境,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充分保温,适当扩容和主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并与外科医生密切合作,可有效减少PR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避免心跳骤停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