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数学专业导论大纲

合集下载

2024级《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2024级《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024008 开课部门:信息工程学院英文名称:Introduce to Computer 适用年级:2024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适用方向:无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程学分学时:1学分,支配16学时编写人:李晓蕾审核人:何广军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专业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担负着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技术大门的重任,是引领计算机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导游图”。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学问、实力、素养协调发展为目标,突出学生为主体,重视实力培育和素养培育。

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的方方面面,但着重讲解的是基本概念而不是数学模型和技术细微环节,要求做到“广度优先,广而不细"。

课程侧重点在于勾画计算机科学体系的框架,奠定计算机科学学问的基础,为今后深化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各专业理论及实践课程做好铺垫。

(三)课程设计思路用严密性方式将学生引入计算机学科各个富有挑战性的领域。

CC2024 报告要求该课程应讲授那些富有才智的、核心的思想。

还要充分考虑现代教化思想(如CDIO)及其在本学科教化中的应用。

因此在构建课程内容的同时,还要充分留意对学生实力的培育,以及强化学生对学问的载体属性的相识和利用。

本次课程内容设计时,以CCC2024 中课程提纲为依据,采纳CCC2024 举荐的课程设计方法,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究性地提出以实践阅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提纲。

教学方法手段:本课程实行专题讲座的形式,由本专业高职称、高学历的老师进行主题演讲。

1.案例教学:本课程应以实物(典型成果)为引导,呈现主题特色,直观说明主题所阐述的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在那些岗位上应用,将来在哪些方面可以有所突破。

2.自主学习式教学:本课程各主题所涉及的核心技术不宜过多,以2-3点为宜。

一方面,在讲清概念、介绍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探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探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探索作者:陈湘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1期[摘要] 专业导论课开设的必要性受到众多高校的认可。

结合湖北科技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新生学情,从课程性质与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和考核等方面对专业导论进行系统的课程设计。

经过2015~2018年四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课程开设的目的。

[关键词] 专业导论;数学与应用数学;课程设计;实践探索[基金项目] 湖北科技学院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17-XB-038)[作者简介] 陈湘(1980—),男,湖北咸宁人,硕士,研究方向:高光谱图像处理。

[中图分类号] G642.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1-0243-03; ; [收稿日期] 2020-02-10一、背景“高高兴兴而来,浑浑噩噩而去”是当下一些本科生四年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

想当初,他们意气风发,带着一颗热情洋溢的心,怀揣成功的梦想进入大学校园,但部分新生由于没有适时调整心态,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分转变,后期又没有在专业学习上得到及时引导,一旦丧失了学习的目标和兴趣会极易沉沦下去,得过且过,轻则学业警告,重则退学走人。

这种现象不仅在很多普通本科高校存在,在一些重点大学也不鲜见。

显而易见,大一新生需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会科学管理时间,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同时需要在增进专业认同感、培养专业兴趣等方面得到专业教师的积极引导。

早些年,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了集体讲座的形式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和专业引导,但这种大会式的宣讲教育有诸多弊端,一是时间短暂、难以给新生留下持续深刻的印象;二是难以体现专业特色,缺乏个性化的引导,故效果非常一般。

很多同学特别是大类招生的同学,在经历了一到两年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后,仍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将来能够从事的职业非常迷茫,这对他们今后学习兴趣的保持、就业方向的选择等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数学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数学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数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02441课程名称:数学专业导论英文名称: Mathematics special introduction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16学分:1适用对象:数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本课程重在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规划和设计,最终考核环节采取论文形式结课,论文题目统一为《我的大学生活规划与设计及我对数学专业的认识》,格式按照给定格式,综合成绩评定方法为平时学习表现占40%,论文成绩占60%,本课程没有补考,如成绩不及格,直接重修。

本课程考核环节存档资料目录:1、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记录;2、纸质版结课论文。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为广东财经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一年级新生重要的入门课程,为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特别开设的专业引导课,是学生了解自己所选专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职业要求的重要途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职业能力和素质的相关要求,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确立学习目标和掌握学习方法,为规划好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也为今后的进一步深造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和方法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共16学时)1、大学是什么?(2学时)主要内容:大学的功能;大学与中学的区别;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

2、认识专业(6学时)主要内容:数学专业在国内的发展状况;专业建立与发展的历史与专业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即对各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专业教学计划及学时学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优秀生培养;专业活动、专业类竞赛与专业考试、专业资格证书等相关要求的引导。

3、认识工作世界(从专业的角度)(1学时)4、学习要求及学习方法介绍(1学时)(1)理论课程学习要求(2)实践课程学习要求(3)学习方法介绍(4)推荐书籍、学习网站、网络课程,行业典型人物6、升学与就业(1学时)(1)升学通道之一:报考国内硕士研究生(2)升学通道之二:申请国外(境外)硕士研究生(3)升学通道之三:辅修学位(4)就业面向及对应的岗位群介绍:数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就业形势;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数学专业导论

数学专业导论

漫谈数学该专业主要课程有: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概率论、物理学、数学模型、数学实验、计算机基础、数值方法、数学史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数学与运用数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后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2.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某一应 3.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6.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数学与应用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和上升的平台,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的专业之一。

该专业属于基础型专业,就业面较宽,不过考研仍然是该专业毕业生的首选。

在日常生活中,从天气预报到股票涨落,到处充斥着数学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数学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就业前景看好。

而且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场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其就业前景比较广阔。

由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联系紧密,以它为依托的相近专业可供选择的比较多,因而报考该专业较之其他专业回旋余地大,重新择业改行也容易得多,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

数学应用数学专业导论大纲

数学应用数学专业导论大纲

数学应用数学专业导论大纲一、数学应用数学专业的定义与内涵数学应用数学是一门将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学科。

它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科学、工程、经济、金融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数学应用数学并非仅仅是抽象的理论推导,而是注重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它涵盖了众多分支领域,如数值分析、优化理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等,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二、数学应用数学专业的发展历程数学应用数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当时人们就已经开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土地测量、天文观测等实际问题。

在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应用数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例如,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为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概率论的发展在统计学和金融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进入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使得数学应用数学在数值计算、模拟仿真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同时,数学应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日益紧密,如生物数学、金融数学等新兴领域不断涌现。

三、数学应用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分析:是数学应用数学的基础,包括极限、连续、微分、积分等内容。

高等代数:涵盖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等知识。

解析几何:研究空间中的几何图形与代数方程的关系。

常微分方程:探讨常见的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和应用。

2、核心课程概率论: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和概率计算。

数理统计:基于概率论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

数值分析:介绍数值计算的方法和误差分析。

优化理论:求解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和算法。

3、选修课程数学建模:培养运用数学方法建立实际问题模型的能力。

金融数学:将数学应用于金融领域,如期权定价、投资组合优化等。

生物数学:研究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和方法。

图像处理:运用数学原理进行图像的处理和分析。

四、数学应用数学专业的学习方法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的关键。

应用数学导论

应用数学导论

应用数学导论应用数学专业简介应用数学专业简介一、该学科的历史沿革和学术地位应用数学是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信息、管理、经济、金融、社会、人文之间的重要桥梁。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日益强大的计算机,应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在一些xx 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用数学也是数学xx题的重要来源。

应用数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广泛应用的数学方法,以及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理学院应用数学硕士主要学习数值逼近与计算几何、常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控制理论与优化方法、偏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生物数学、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故障树理论、工程问题数学建模等。

二、专业介绍依托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和一大批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应用数学学科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逐年提升。

2005年10月,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获批。

2007年招收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

与国内高校同类学科相比,我校在应用数学方面有8个稳定明确的研究方向,均处于学科发展前沿,发展势头良好,生命力强,应用广泛。

在数值逼近、控制理论和优化方法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

硬件建设方面,有一定规模的应用数学实验室和图书馆资料室,充分保障了数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设备、图书资料。

在数学的应用中,非常注重跨学科和创造xx。

比如,数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数学与金融相结合已经初具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主要研究方向和学术团队这个硕士学位有八个研究方向,涉及应用数学的很多领域。

每个方向都有一个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1.控制理论和优化方法本研究方向将基于信息论、现代控制理论、随机近似理论、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理论,研究具有热噪声、阴影衰落、多径衰落、链路增益和信噪比估计误差的随机时变不确定无线通信系统。

2.数值逼近和计算几何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指数函数、一般三次和四次的Pad逼近理论,讨论一元二次代数函数的逼近路径,以及一元二次代数函数逼近的存在性、xx性和局部性。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Mathematics Teaching Theor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19400080;课程总学时:45;周3学时;2学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

1.课程性质学科教学论(数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是以一般教学论为基础,广泛地应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思维科学、科学方法论、数学教育等方面的有关理论、思想和方法,来综合研究数学教学活动的特殊规律、内容、过程与方法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与环节,初步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水平,逐步培养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数学教学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当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指导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使之适应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有解析几何、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教育学、心理学等,学习本课程要求学习者还要有一定的初等数学知识和高等数学知识的基础。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李忠海:《数学教学论与案例分析》,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年。

(2)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

(4)张奠宙、李士琦,《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李求来、昌国良:《中学数学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7)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灵活地选择以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讨论法等,并依据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180101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学分:0.5学时:总学时8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先修课程:无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学生教学单位:数理信息学院修读学期:第1学期一、课程描述和目标本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资源,介绍数学各个分支的发展历史、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课程详细介绍了本科阶段各个课程的内容设置、课程要求以及学习中应注意的地方。

学习本专业导论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性质、特点,初步了解并把握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各课程的方法,为学好本专业打下导论基础。

【学生学习结果1】:通过课程教学,学生熟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设置情况和专业性质,了解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掌握本专业的主要学习方法,了解各学年阶段主要课程的基本内容与特点,为以后学习各门课程做好前期准备。

【学生学习结果2】:了解专业培养方案,具备根据培养方案安排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能力。

【学生学习结果3】:具有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树立为人师表的理念,能保持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精神,具备自觉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二、本课程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的内涵分解和支撑关系本课程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内涵和指标,以及所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的程度关系如表2-1和表2-2所示。

表2-1 对应本课程的专业毕业要求内涵分解表2-2课程与毕业要求指标对应的支撑程度矩阵关系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本课程理论教学共8个学时。

四、学生毕业目标的达成途径本课程采用专家报告、教师讲授、案例解读等教学方法,以达到符合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教学目的。

表 4-1课程毕业要求和达成途径注: 毕业要求指标下内涵和具体内容参考表2-1。

数学应用数学专业导论大纲

数学应用数学专业导论大纲

数学应用数学专业导论大纲在数学领域中,应用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应用数学专业导论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对应用数学领域的全面了解,包括其基本概念、应用领域、研究方法等内容。

本文将对数学应用数学专业导论大纲进行详细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学习内容。

一、导论在导论部分,将介绍应用数学的定义、重要性和发展历程。

应用数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将数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学科,其在工程、经济、生物、物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数学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对社会进步和科学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基本概念在基本概念部分,将介绍应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内容。

微积分是应用数学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函数、极限、导数和积分的研究,可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线性代数则是研究向量空间、线性方程组和矩阵等内容,是应用数学中的重要分支。

概率论则是研究随机现象和随机变量的规律,可以应用于风险评估、金融分析等领域。

三、应用领域在应用领域部分,将介绍应用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

应用数学可以应用于工程领域,解决工程设计、优化和控制等问题;在经济学领域,可以应用于市场分析、风险评估等问题;在生物学领域,可以应用于生物模型、基因表达分析等问题;在物理学领域,可以应用于物理模型、量子力学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应用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应用。

四、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部分,将介绍应用数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应用数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数值计算、优化方法、模拟仿真等内容,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数值计算是应用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数值求解,可以得到问题的近似解;优化方法则是研究如何找到问题的最优解,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等内容;模拟仿真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实际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通过对这些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一)课程地位本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的先导性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背景、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要求及毕业去向,从而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背景、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要求及毕业去向。

2. 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课堂教学、专业调研、课堂讨论、课程论文。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数学学科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数学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了解学科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本专业的师资状况和办学条件。

第二章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情况,了解必修课和选修课,了解专业方向课,了解各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能够制订选课方案和学习计划。

第三章人工智能算法及应用初步了解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了解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主要应用领域。

第四章数据挖掘理论与技术初步了解数据挖掘的思想和基本理论,了解重要的数据挖掘方法。

第五章金融风险和金融数学初步了解期货证券投资等金融活动的数量特征,了解组合投资中的风险与收益关系,了解常用的统计数据和基本统计分析方法。

第六章软件开发理论展望初步了解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了解软件开发的一般流程,了解大学期间学习的软件,了解程序设计竞赛的举办时间和参加条件。

五、课程学时安排(一)推荐教材:无(二)主要参考书:[1] 数学文化,顾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第二版.[2]人工神经网络教程,韩力群,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理论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学科。

该专业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既包括基础数学理论,也涵盖了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是一份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以供参考。

一、基础数学课程1、高等数学:涵盖微积分、线性代数、解析几何等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数学分析:深入学习极限、导数、积分等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抽象代数:研究群、环、域等代数结构,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应用领域提供支持。

5、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研究复数函数和积分变换的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应用数学课程1、数值分析:学习计算机数值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值计算问题。

2、数学建模:学习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筹学:研究最优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为管理、经济等领域提供支持。

4、微分方程:学习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5、计算几何:研究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6、拓扑学:学习拓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7、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学习实变函数和泛函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8、模糊数学:研究模糊数学的基该方法,为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9、统计物理与非线性科学:研究统计物理和非线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10、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学习随机过程和时间序列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金融等领域提供支持。

11、数学优化方法:学习优化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为管理、经济等领域提供支持。

12、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学习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13、非线性规划:研究非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为管理、经济等领域提供支持。

14、数值逼近论:学习数值逼近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347课程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16/1 (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开课学期:1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授课语言:中文课程网站:无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课程是我校为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帮助并促进新生了解、理解和规划自身学业、专业、职业,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而开设的一门新型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的重要性,分析时代的数学经典,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哲学,数学在现代高科技中的广泛应用,数学软件与数学建模初步,现代数学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是本专业的必修课和先导类课程。

本课程重视科学方法论的渗透和专业思想的巩固,使之成为衔接基础数学与本专业的纽带。

三、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数学学科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掌握基础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应用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控制理论、计算机领域、数据科学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规范的数学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能够运用数学基本原理,对复杂系统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和知识表达。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1)2、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综合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知识,使用数学软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定量分析解决数学、信息科学、控制科学等领域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0.2)3、掌握有效获取、加工、利用信息的方法,具有追踪数学专业发展趋势并进行自我提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具备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的知识迁移能力,掌握检索、阅读、分析数学文献的技巧与方法,熟练使用学习工具的能力,具有问题意识,能多角度辩证提出见解的能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心得体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心得体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心得体会作为一名热爱数学的大学生,我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课程充满了期待。

这门课程在我的数学学习之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它为我打开了数学的大门,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数学的本质和广泛应用的可能性。

在本次专业导论课程中,我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妙与智慧,同时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首先,在导论课程的开端,我们深入探讨了数学的定义、历史和基本概念。

数学作为一门精确、严密、自洽的学科,早在古代就有了深厚的历史。

从毕达哥拉斯定理到费马大定理,数学家们一代又一代地为数学知识的积累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了解数学的历史,我不仅对数学学科产生了更深刻的敬意,而且也加深了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其次,导论课程还介绍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

数学的核心思想是抽象和推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数学家们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语言,不断地发现新的数学规律和定理,推动着数学学科的发展。

在课堂上,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的抽象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中的符号和公式可能显得晦涩难懂,但正是这种抽象和形式化的表达方式,让数学成为一门能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强大工具。

在导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涉及了数学的不同分支和应用领域。

数学作为一门广泛应用的学科,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微积分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应用,概率论在统计学和金融学中的应用,线性代数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都使我深刻认识到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在各个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

此外,导论课程还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无处不在,它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潜移默化的角色。

从简单的购物打折到复杂的科学研究,数学都贯穿其中。

数学思维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从容应对。

数学的实际应用也激发了我对数学研究的兴趣,让我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应用数学专业(经济数学方向)专业导论教学大纲杨桂元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应用数学系2011年9月第一讲概述(2课时)一、专业沿革(从全国到我校)我国人民在古代曾对数学的发展做出过辉煌的贡献。

大约在19世纪,西方数学理论较系统地传入中国。

在洋务运动中,1862年清政府设立了同文馆,内设有天文算学馆。

在1898年成立了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而其中的天文算学馆,成为大学堂的“算学门”。

京师大学堂算学门于1913年正式招生,成为我国的第一个大学数学系。

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成立了许多新式大学,其中都有数学系。

以后逐渐和西方国家有了较多的学术交流,并向欧美和日本派出留学生。

20世纪30年代,我国自己的数学研究群体开始形成,成立了学术团体,创办了学术杂志。

到40年代就出现了一些杰出的数学家,其中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许宝騄等以其重大贡献而享誉世界。

然而,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家底毕竟是单薄的。

我国当时仅在数学的若干经典分支有自己的研究人员,而许多重要的分支学科,特别是应用数学学科,几乎是一片空白。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派出大批留学生去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

这批学者回国后为我国数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2年,在“向苏联学习”的口号下,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

它本质上是一次力度很大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很长时间之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我国的高等学校被分为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农科院校、医科院校以及师范院校等不同性质的大学与学院。

当时,设立了综合性大学13所、高等师范院校33所,其中均有数学系。

与此同时,还全盘照搬了原苏联当时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不仅设立了各式各样的专业,还有了各种专门化。

这些,对我国高等学校数学学科专业的教育体制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当时的教育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从解放初到“十年动乱”前,我国的数学系毕业生几乎都是在这样的体制下培养出来的。

那时数学系的培养目标是单一的,只培养数学研究人员与数学教师。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派出了大批的数学工作者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欧美进修与交流;又开放了青年学生直接出国留学的渠道;还邀请了不少外国数学家访华讲学。

我国数学科学和数学教育从十年浩劫的破坏中逐渐恢复,并进一步发展繁荣。

对外的开放与交流无疑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使我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看到了世界数学研究的广阔领域和先进水平,并在与国外数学教育的比较中反思我国数学教育中的成败得失。

这导致了在教育观念上对我们过去传统做法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只在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开设数学系的局面被突破,大量的工科院校成立了数学系或应用数学系。

各校的数学学科专业也废止了专门化的设置,拓宽了专业培养目标,并调整了教学计划。

此后,我国高等学校数学学科专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但是,在市场经济建立的初期,人们对经济建设与基础学科的关系有某种偏见,社会公众对基础学科特别是对数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致使我国数学系和应用数学系的招生与就业一度普遍出现困难。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这个问题相当严重,即使是一些名牌大学也未能幸免。

1990年的“兰州会议”(全国高等理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建设“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分流培养”的理科教育体系。

在具体政策上,“兰州会议”指出,多数高校的理科专业要向应用性理科发展;同时要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国家理科基地”。

“兰州会议”后,教育部成立了第一届高校理科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参谋机构。

1991年,教育部开始审批设立第一批“国家理科基地”,到1996年全国分四批共设立了13个“数学基地”(后来浙江大学并校,浙大与杭州大学的“数学基地”合二为一,故全国现有12个“数学基地”)。

通过加大力度的建设,这些“国家理科基地”明显改善了办学条件,持续稳定地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并为相关学科输送高质量的研究生生源。

1995年以后,我国数学学科专业的招生与就业困难大大缓解,而且形势越来越好。

1998年,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调整了数学学科专业的数量与名称,将原来的八个专业合并为三个专业,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及(与经济类的统计学合一的)统计学专业,为进一步淡化专业、拓宽培养口径奠定了基础。

此后,数学学科的两个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都有了大踏步的发展。

到2003年,全国“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点达到324个,“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点达到366个,分别居全国高校理科专业点的第二位和第一位。

在大部分高校中,这两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般也位居前列。

20世纪末,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院校合并和扩招,各综合性高校数学科学学院的规模普遍扩大,实力普遍增强,数学教育大大发展。

但这种大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随着连年扩大招生,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教育,不同学校同一届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别也在扩大。

如何在扩招下确保毕业生的质量,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何投入力量采取特殊措施,指导优秀学生的成长;如何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实现自身价值与国家多种需要的关系,引导大量毕业生的合理就业,都是迫切的问题。

再例如,扩招造成许多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除了教师数量的缺乏外,还有较小学校和边远学校教师质量的不达标,也都亟待解决。

现在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由七个主干方向组成,它们是: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教育、数学史、概率论、运筹学、自动控制。

“基础数学”的历史最久远,从京师大学堂1913年成立我国的第一个数学系起,就开始有这个专业方向。

“应用数学”专业方向,在1958年大跃进和教育革命中开始在许多高校中萌芽,“文革”后逐渐普遍开设。

“数学教育”专业方向,20世纪50年代在不少师范院校的数学系中就有其前身“教材教法”专业方向。

1984年襄樊会议认为它的名称应改为“数学教育”方向。

1987年以后,全国许多师范院校都有了这一方向。

“数学史”专业方向,是“文革”后首先在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学院等师范院校中陆续开设的,之后又有少数高校开设这一方向。

“概率论”专业方向,解放前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中就有,解放后逐步有了较大的发展。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方向,开设的学校并不多。

少数高校在该专业方向有较强的师资力量。

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新的专业目录,上述七个方向都可以归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名下。

由于社会公众对数学重要地位的认识不断提高,这个专业招生和就业的形势很好。

至2003年,全国已有324所高等院校开办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招生人数达到35000人。

安徽财经大学从2001年申办第一个数学类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2002年开始招生,当年招生100人;2004年申办“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当年招生50人;2006年、2007年也分别招生一个班,目前已经毕业。

2005级、2006级、2007级三届已经毕业,考研率、获奖率较高,大部分同学就业在金融、投资等行业。

为了办出我们自己的特色,2009年开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按照“经济数学方向”招生一个班约60人,生源质量明显好于往年。

2010年、2011年仍然按照“经济数学”方向招生,扩大招生规模每届招收两个班约120人,特别是2011年大部分生源是按照“一本”录取进校的。

尽管该专业办学历史不长,但从一开始就非常正规,学生的考研率居学校领先水平,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特别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奖面居全校领先水平。

该专业的就业率高、科研能力强、发展前景是非常有前途的。

二、专业现状与发展前景(一)数学学科发展现状数学学科专业近些年出现了大发展的态势,目前的现状分下面分五点叙述。

1.发展速度加快,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数学学科专业的大发展,近二十年中有过两次。

一次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前期,因高校数学教师奇缺,许多工科院校办起了数学系或应用数学系,突破了过去只在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中办数学系的框框,带动了数学学科专业,主要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含其前身)的大发展。

另一次大发展是在1998年教育部调整专业目录及1999年起实行高校扩招后。

高校扩招又一次造成高校数学教师的缺乏。

而新公布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名称诱人,生源充足,开办该专业又不需要大的投入,在扩招的形势下,许多学校办起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这引起了数学学科专业的第二次大发展。

这次是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大发展为主。

当然,这两次大发展,也与数学学科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提高、社会公众对数学重要性的认可相关。

2.多元化的培养规格正在成为各校的共识和实践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数学系是专门培养数学研究和数学教学人才的。

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学与各种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人才市场上各个行业都需要许多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宽的知识面、综合素质好的数学人才。

因此,多元化的培养规格正在成为各校的共识。

各校在实践上一方面培养数学研究和数学教学人才,一方面也培养一大批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国民经济各领域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这里所说的多元化,除了包含多种类型的人才外,也包含同一类型中多种层次的人才。

我国有上千所大学,有几百个数学系或应用数学系,情况千差万别。

所以,同一类型的人才,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可能是不同层次的。

只要市场有需求,都应当得到尊重和鼓励。

3.“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思路深入人心,各校普遍加强了基础课教学。

文革前“专门化”的培养思路,毕业生出路过窄,降低了办学效益,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在,数学学科专业毕业生需求的多元化,引起了高校数学人才培养规格的多元化;同时,也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思路,它使毕业生的基础打得更加扎实,适应面大大拓宽。

教育部在1998年把数学学科专业从8个调整为2个,另加统计学专业。

这就为“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思路创造了条件。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各校普遍加强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这三门基础课的教学。

所谓加强,并不在于增加课时或加深内容,而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每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抓住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重点,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而后续课程的安排与要求,不同学校,甚至同一学校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都表现出更加多样灵活的特征。

4.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教学不再只强调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

从数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吸取一些高校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优秀的数学本科生应具备的十种基本的数学能力和五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