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厌氧性细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检查法
1.直接涂片镜检--是极有价值的快速诊 断法。镜检见:G+大杆菌,白细胞少, 伴有其他杂菌,即可报告初步结果。
2.分离培养与动物试验
防治原则
1.预防措施 菌种类多,毒素多,抗原复杂,目前尚无预防 用的类毒素。
主要是对伤口及时清创、扩创,破坏和消除局部 厌氧微环境。
2.治疗措施
(1)主要是对感染局部-- 尽早施行扩创, 切除坏死组织,必要时截肢以防止病变扩散 (2)大剂量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 杀灭病 原菌和其他细菌。 (3)可使用多价抗毒素和高压氧舱法治疗- 后者可使血液和组织中的氧含量提高,能 部分抑制厌氧菌的生长。
厌氧芽胞梭菌属
共同特点:
1.
2.
3.
4.
5.
形态:G+杆菌有芽胞,芽胞大于菌体呈 梭形,抵抗力强; 分布:在自然界(粪便、土、腐物等)、 动物及人体肠道中广泛存在; 培养:专性厌氧菌; 致病性:多为外源性感染,产生外毒素 致病。 预防:用类毒素预防、抗毒素治疗
一、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是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 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 创口污染、分娩时用不洁器械剪断脐带, 本菌可从伤口侵入,引起破伤风,患者表现为 肌肉痉挛,抽搐,最终呼吸衰竭或窒息而死, 发病后,死亡率很高。
血平板上双层溶血环
致病性
致病物质——能产生十余种外毒素,有的即为胞外酶
α毒素(卵磷脂酶)——,破坏细胞膜上的卵磷脂,增加 血管通透性,溶血、坏死作用,最重要的毒素 β毒素——组织坏死 ε毒素——增加胃肠壁通透性 ι毒素——坏死,增加血管通透性 κ毒素(胶原酶)——分解胶原纤维、组织崩解 μ毒素(透明质酸酶)——有利细菌及毒素扩散 γ毒素(DNA酶)——降低粘稠度,有利扩散 θ毒素——溶血毒素、细胞毒素 λ毒素——蛋白酶 肠毒素——增加肠黏膜细胞通透性
三,肉毒梭菌
生物学性状 G+ 大杆菌,有鞭毛,无荚膜;芽胞椭圆形, 粗于菌体,位于次极端,网球拍状菌体 严格厌氧,普通平板生长 R 型菌落;能产生脂 酶,在卵黄培养基上菌落周围出现浑浊圈。 抵抗力 芽胞强,100℃3-5h,180 ℃5-15min 肉毒毒素, 不耐热,100 ℃1min破坏 耐酸,胃酸24h不破坏
一、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G+细杆状,周毛菌,芽胞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大 于菌体宽度,呈鼓槌状
培养特性
专性厌氧,血平板上呈扩散生长,有 β 溶血;多数生 化反应阴性,不分解糖类,不分解蛋白质。
抵抗力
强,芽胞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耐热100℃1h, 对青霉素敏感
致病性与免疫性
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概述 厌氧菌——是一群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 殖的细菌
厌氧性芽胞梭菌(外源性感染——致病菌) 包括破伤风梭菌、产期荚膜梭菌、肉毒梭菌、
根据芽胞有无 无芽胞厌氧菌(内源性感染——条件致病菌) 包括G+球菌、杆菌和G-球菌、杆菌。 为正常菌群,引起机会性致病的内源性感染。
第一节
致病性
致病物质——肉毒毒素
是一种强烈的神经外毒素,是目前已知毒素中毒力最强者, 对人的致死剂量是0.1μg,比氰化钾的毒性强10000倍; 不耐热,但是对酸和蛋白酶的抵抗力强。
肉毒毒素作用机制(嗜神经毒素)
—作用于脑及周围周神经末梢的肌肉神经接头处 阻 止乙酰胆碱的释放 → 运动神经末梢功能失调 → 肌肉松 弛性麻痹(软瘫)
2.食物中毒—较轻
1)主要因食入被A型产气荚膜梭菌大量污染 的食物(主要为肉类食品)而引起。 2)潜伏期约 10h 3)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水样腹泻; 无发热、无恶心呕吐。 1-2天后自愈。 如不进行细菌学检查常难确诊。
3.坏死性肠炎(C型) β毒素致病,为出血性肠黏膜坏死(腹 剧痛、腹泻、血便、循环衰竭等),死亡 率高达40%
3.感染特征
具有下列特征之一时,应考虑无芽胞厌氧菌 感染 :
①口腔、颌面部、鼻咽腔、胸腹腔、盆腔及肛门会阴 部等处的慢性深部脓肿; ②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或脓液呈血性或黑色或乳白色混 浊液,有恶臭,有时有气体产生; ③所引起的脓肿分泌物,用直接涂片染色常可见革兰 氏阴性或阳性杆菌,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该类细菌; ④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及 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
所致疾病
1.食物中毒(毒素性,肉毒中毒) 食品:罐头、香肠、腊肠、发酵豆制品 潜伏期短 临床表现
无胃肠道症状,为神经末梢麻痹症状、乏力、头痛 眼肌(复视、斜视、眼睑下垂) 喉肌(吞咽困难、咀嚼不灵、语言障碍) 膈肌(呼吸困难、死亡率高20-70%)
2.婴儿肉毒病
1 岁以下,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 因其肠道的特殊环境及缺乏能拮抗肉 毒梭菌的正常菌群,食入被肉毒梭菌芽 胞污染的食品(如蜂蜜)后,芽胞发芽、 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 症状与肉毒毒素食物中毒类似,早期的 症状是便秘,吸乳无力。死亡率不高。
3.创伤感染中毒
若伤口被肉毒梭菌芽胞污 染,芽胞在局部厌氧环境中能发 芽繁殖并释放出肉毒毒素 , 导 致机体肉毒中毒。
四,艰难梭菌
肠道正常菌群 厌氧菌 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菌群失调)和假膜 性结肠炎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1. 种类多,主要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占正 常菌群的绝对优势(90%);
4.所致疾病 无特定病型,多为化脓性炎症,感染部 位遍及全身。以脆弱类杆菌最常见。其 他如双歧杆菌、丙酸杆菌和消化球菌均 可引起混合感染。
复习思考题
破伤风梭菌:致病条件;致病物质及致 病机制;特异性防治原则 产气荚膜梭菌:主要生物学性状;所致 疾病 肉毒梭菌: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及所致 疾病 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条件和感染特征
所致疾病:破伤风 传染途径及伤口条件
1.感染途径:经伤口感染。 2.感染条件:伤口形成厌氧环境:
(1)窄而深的伤口,伴有泥土、杂物混入; (2)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3)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外毒素) 本质:蛋白质,对蛋白酶敏感。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 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该毒素由质粒编码,由轻链是
所致疾病
1.气性坏疽(A型产气荚膜梭菌为主)
感染条件:创伤感染、产后宫内感染;伤口条 件与破伤风相似 潜伏期及繁殖周期都比较短,细菌容易穿透肌 肉结缔组织间隙,进入正常组织发酵肌肉中 的糖类,产生大量气体。 临床表现:局部组织坏死,产生大量气体,组 织气肿,压迫神经末梢,剧烈疼痛并伴有恶 臭,最后大块肌肉坏死,毒素入血(毒血 症),全身中毒症状,休克、死亡(30%)
培养特性与生化
不严格厌氧,营养要求不高,繁殖快(1代 8min),有助于分离培养。 血平板双层溶血环(内环β溶血、外环α溶血) 生化代谢活跃,分解多种糖、产酸产气,“汹涌 发酵”,在牛奶培养基中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 的酪蛋白发生凝固,同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可将 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气势凶猛。在庖肉培 养基中分解肉渣中的糖类而产生大量气体 根据其主要毒素的抗原性分A、B、C、D、E5个 型,A型为主要致病型。
毒性单位,重链是结合单位。两者结合后才有毒性。
作用机理:为神经毒素,毒性强(1ug),
当局部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后,通过运动终板吸收 沿神经纤维间隙至脊髓前角神经细胞,上达脑干; 也可经淋巴吸收,通过血流到达中枢神经。 毒素能与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苷脂结合,封闭了脊髓抑制性突触末端, 阻止释放抑制冲动的传递介质,从而破坏上下神经原之间的正常抑制 性冲动的传递 导致屈肌和伸肌兴奋性同时异常增高,出现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症 状。
致病机制
痉挛毒素 末梢神经 淋巴液 血液 脊髓前角 脑干
破伤风
Leabharlann Baidu
封闭抑制性突 触的介质释放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强直性痉挛
伸肌、屈肌同 时强烈收缩
临床症状:全身骨骼肌兴奋性增高,张口困难,
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呼吸困难,最后窒息死亡。
免疫性:抗毒素免疫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微生物学检查:临床症状及病史诊断 防治原则 1.彻底清创、扩创: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青 霉素抗菌治疗
G+ 丙酸杆菌(皮肤)、双岐杆菌(肠道)、真杆 菌(肠道)
临床常见菌
杆菌
GG+
类杆菌(结肠和口腔)、梭杆菌(肠道)
消化链球菌属(阴道) 韦荣菌属(咽喉)
球菌
G-
2.致病条件(厌氧菌感染因素)
(1)机械或病物理理损伤导致它们侵入非正 常寄居部位(寄居部位改变) (2)局部组织形成厌氧环境 血管损伤,肿瘤压迫,烧伤,动脉硬化,组织 水肿、坏死、混合感染等 (3)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菌群失调
2.特异性防治:
预防:人工自动免疫——类毒素(成人用破 伤风精制类毒素;小儿(6个月—6岁)注 射百白破三联疫苗DPT)平时预防 紧急预防:人工被动免疫——抗毒素 治疗 抗毒素+抗生素+镇静解痉药物
二,产气荚膜梭菌
气性坏疽的病原体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G+粗大杆菌,无 鞭毛,有荚膜,芽胞 椭圆形,位于次极端 , 宽度小于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