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

第一节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是人们的多种社会属性与多种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 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 社会角色是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3. 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4. 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

二、社会角色的分类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2. 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3. 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4. 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三、社会角色的理论

1.米德关于儿童角色意识形成过程的理论

米德在运用社会角色这一概念时,旨在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认为儿童角色意识的形成主要经过三个阶段:模仿阶段;游戏阶段;博弈阶段米德认为角色是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的表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表演规定大致的范围。

2.林顿关于文化与角色的理论

拉尔夫•林顿(Ralph Linton ,1893-1953 )认为社会角色可以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

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 。林顿将社会结构置于个人行为之上,视社会结构为一个行为规范体系, 个人则必须接受和遵循这些规范, 越轨将受到惩罚。在每一次高度结构化的社会互动中,社会都为其提供了一个“剧本” ,用以指导分配给不同社会成员的不同角色的扮演。角色的学习就是要领会某一特定身份被期待的或是必需的行为, 换而言之, 即把握好对具有某种身份的人的“规范” 。可见,林顿特别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塑造社会角色中的显著作用。

3.莫雷诺与戈夫曼的戏剧理论

雅各布•莫雷诺认为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角色,角色扮演具有社会性。莫雷诺把角色划分为两类:身心角色——扮演这种角色完全是无意识的, 是与基本的生理需求相关并受文化制约的;心理戏剧角色一一指个体遵循的普遍的社会期望。欧文•戈夫曼详细

地研究了人们制造印象以及别人根据自己的印象做出反应的过程。戈夫曼把人类的互动比做

剧院,人们按照社会剧本的需要扮演角色, 而他们的演出又受到对可能表露演员真实性格的疏忽十分警觉的观众的鉴定。在他看来,人类互动的主要特点是“印象管理”( impression man ageme n) ---- 即如何表现自己,使得人们能按自己的愿望看待我们。戈夫曼认为一些规

则决定着我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的方式,强调了个人经验结构在角色扮演中的作用。

四、社会角色的扮演

1.社会角色扮演的一般过程角色期待即社会对某一角色的期望和要求,为了扮演某种角色,人们首先得努力了解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与要求。角色期待是一种外在力量,制约着角色扮演者的角色行为。

角色领悟

或称为角色认识,即角色扮演者对其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认识和理解,相对于角色期待而言,

角色领悟是一种内在力量。

角色实践即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或活动,它是角色扮演者角色领悟的具体表现。

2.社会角色扮演的失调

角色冲突是指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由于不同角色的不同要求,引起人们某一具体角色扮演的矛盾和冲突。

角色不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该角色的行为规范不清楚,不知道如何进行角色实践。角色混同是指人们在其角色扮演中,将不同的角色规范或行为模式混淆了。

角色中断是指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或者前一种角色所具有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后来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方式直接冲突。

角色失败是指由于多种原因而使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地扮演角色,实践角色行为,这是一种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

第二节社会互动

一、什么是社会互动社会互动( social interaction )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社会互动塑造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在社会学家看来,社会互动是观察、分析、认识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出发点,是研究社会的重要方面。

一般而言,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符号互动理论(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

拟剧论( Social Dramatic Theory )

社会交换论( Social Exchange Theory ) 常人方法学( Ethnomethodology )

1.符号互动论,也称符号相互作用理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米德被认为是符号互动论的开创者,后来,布鲁默和库恩等发展了米德的思想,并形成了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和以库恩为首的依阿华学派,他们在研究方法等问题上形成了不同的看法。除此之外,托马斯、库利也对符号互动论作出了贡献。

(1)人与人的互动是以符号为中介的。 ( 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 ( 3)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4)互动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人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为根据指导自己的行为。 ( 5)互动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2.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他把社会比做舞台,把社会成员比做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

3.常人方法学也称本土方法论或俗民方法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使用方法的理论,其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该理论关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互动的主观方面,研究大家约定俗成、习以为常的隐含规则。

常人方法学认为,社会学应该研究常识世界,研究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

具有能动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动具有权宜性,即行动并不是按照事先规定的规则进行,而是行动者根据局部情况、场景条件,并依赖自身的努力去完成的。规范只是行动者理解与说明实践行动的参照。场景本身是行动的一部分,它与行动一样是社会成员通过努力构建的“成果”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和社会行动具有“索引性”( indexability ),即当事人的实践活动运用共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假设和共享知识进行。比如加芬克尔发现,在日常

谈话中人们之间的互相理解不仅基于当事人说出来的东西,而且根据大量谈话中未提到的因素,即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