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七章
《管理学》第七章
3.何谓反馈控制?它有什么作用?
4.如果绩效标准无法达到,那么管理层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5.自上而下型预算与自下而上型预算有什么区别?
6.控制职能相对于管理的其他职能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一个公立学校系统如何采用前馈控制来识别其教师职位的最佳人选? 8.你的授课教师为这门课建立了什么样的绩效标准?你的实际绩效如何
主义,避免系统混乱,整合系统资源,保证企业有限的人、财、物
资源得到有效的分配和利用。
管理学
7
(三)保证组织计划与各级人员的素质、能力和责任相 匹配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组织计划的执行对相关责任人的 能力、素质的要求不同,只有通过检查、监督,才能及时发现 计划任务与责任人之间匹配的失误,分析其原因,采取纠正失 误的措施。
现实中的绩效衡量工作,管理者经常考察或评估两类事情:一是员工创 造的实际产出,二是员工的行为本身,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结果控制和
过程控制。
管理学
14
(一)衡量工作绩效 现实中的绩效衡量工作,管理者经常考察或评估两类事情:一 是员工创造的实际产出,二是员工的行为本身,也就是通常意 义上的结果控制和过程控制。 1.通过衡量绩效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2.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管理学
8
二、制定控制标准依据的原则
(一)反映计划要求的原则
任何控制活动的开展都是以计划为前提的,控制活动的一个重要
目的就是要保证实际活动按照计划要求进行。 (二)控制关键点原则
任何控制活动都不可能覆盖管理活动的所有细节,但是,控制活动必须要覆盖管
理过程中的关键点。
(三)体现控制趋势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控制活动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很好地体现前馈控制的前瞻性要求。
管理学第7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3 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组织文化的凝聚功能 ,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该组织员工共同认可之后,它就 会成为一种黏合剂,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从
4 组织文化的激励功能,是指组织文化具有使组织成 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发奋进取精神的效应。 5 组织文化的辐射功能,是指组织文化一旦形成较为 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组织内发挥作用,对本组织员 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
23
(3 如果说组织文化中的最高目标和宗旨、共同的 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是软件的话,那么规章制 度就是组织文化中的硬件部分,在组织文化中要配 合软件,使组织文化得以在组织内部贯彻。 (4 再好的组织哲学或价值观念,如果不能有效地 付诸实施,就无法被职工所接受,也就无法成为组 织文化。
24
2 组织文化的隐性内容是组织文化的根本,是最 重要的部分。组织文化的隐性内容包括组织哲学、
2 (1 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与组织的阶段性战略目标 相一致。随着组织的成长壮大,在其不同的发展阶 段具有不同的目标和战略,也必然要求组织结构作 (2 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组织决策对信 息的依赖性增强,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必须通过
6
(3 组织在其长期运行中,由于机构重叠、权责不 清、目标不明等原因,可能会出现低效率现象,为 (4 决策的形成如果过于缓慢,组织常常会因决策 (5 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组织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新的发展矛盾 ,为了达到新的战略目标,组织必须在人员的素质 、技术水平、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作
(1 它是一个组织全体职工所共有的对世界事物的 一般看法。组织哲学是组织最高层次的文化,它主 导、制约着组织文化其他内容的发展方向,是组织 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在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 的基本信念,是组织领导者对组织生产经营方针、 发展战略和策略的哲学思考。
管理学第7章(领导艺术)
高
关 系 行 为
参与
说服
低
授权
低
任务行为
命令
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成 熟 度
M4
成熟
M3
M2
M1
不成熟
领 导 的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比较成熟 初步成熟
(3)目标—途径理论 ( Path-Goal Theory ) 该理论是由豪斯(Robert J. House)等人提出的, 是以期望理论和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为依据而发展 出来的。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效率是以能激励下属 达到组织目标并在其工作中使下属得到满足的能力
执 行 •通过具体详细的计划监 •动员人们克服改革中的包括自身政
结果 •具有一定程度的预见,并 •改革取得较大的进展
建立良好秩序 •取得各利益相关者所期 望的成果(如用户的交货 期,股东的分红等) •具备了进一步改革的潜力,诸如开发 出了用户期望的新产品,改善了有利 于增强竞争力的人际关系等
领导理论
指导人们
•同协作者进行言语沟通,为他 们指明方向和路线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目标和 战略,以及目标实现后的效益 •指引人们根据需要组建工作 组和建立伙伴关系
管理与领导的区别
活动 内容 管 理 领 导
控制和解决问题
督进程和结果
鼓动和激励
治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等方面的种 种障碍 •在改革条件初具的情况下,鼓动人们 克服人力与资源不足的困难,努力实 现改革
来衡量的。当组织根据成员的需要,设置某些报酬
以激励组织成员时,组织成员就对获得这些报酬寄 予期望,并作出努力。但这种期望的实现必须有赖 于作出工作成绩,因此只有当员工确切地知道如何 达成组织目标时才能起到激励作用。领导应指明达
管理学 第七章 组织设计
准,在企业中加以推广,这一过程被称为管理方法标准化。
page23
第二节 组织设计理论的发展 管理学
前面所阐述的组织设计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比较全面地反 映了古典组织设计理论的主张,关于组织设计的新理论新 主张使人们对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有了更为丰富的认识。 一、注重行为分析 现代组织结构依然保留着明确的组织等级,但行为科学认 为以权威和命令来影响下属的传统组织观念已不合时宜。 认为现代企业不同于军队和教会,它最大的特点是组织目 标与个人目标的融合,现代组织中存在的一个重要事实 是,人际关系中相互依存度大为提高。因此,重视行为分 析,建立一种和谐的组织气氛,是现代组织设计的任务之 一。
page8
管理跨度对比 管理学
1 2
各层次人员数
1
1
4 16
64 256 1,024 4,096
在跨度为4时 作业人员 = 4,096 管理人员 (层次 1-6) = 1,365
8 64
512 4,096
3
组织层次
4
5
6 7
在跨度为8时 作业人员 = 4,096 管理人员 (层次 1-4) = 585
①管理者自身素质。②下属素质。③工作性质。④职能机构
的效率。⑤信息沟通的难易程度。⑥企业规模。
page10
管理学
◆传统观点:主张窄小的幅度(通常不超过6人)以便对
下属保持紧密控制。
◆现代观点:管理幅度应随权变因素而调整,并有加宽
幅度的趋势。
管理幅度经验公式= 领导者能力×被领导者能力 部门业务的复杂性×部门内外所需协调的工作量
page16
管理学
2.分权 (1)分权的概念: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层次
管理学第七章战略计划
p 12
辅助活动
1、企业基础设施,包括总体管理、计划、财务、会 计、法律、信息系统等价值活动; 2、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组织各级员工的招聘、培训、 开发和激励等价值活动; 3、技术开发,包括基础研究、产品设计、媒介研究、 工艺与装备设计等价值活动; 4、采购,包括原材料采购以及诸如机器、设备、建 筑设施等直接用于生产过程的投入品的采购等价值 活动。 5、评价企业的辅助价值活动
p 22
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是企业为了满足目标市场,确定产品或 服务的功能、质量、价格、包装、销售渠道、服 务方式等。 整体产品,向市场提供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一切物品和劳务。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扩 增产品三个层次。 产品定位策略: 1、抢先定位策略 2、领导定位策略 3、依附定位策略 4、空隙定位策略 5、重新定位策略
p 23
第二节 战略选择
战略环境分析认识了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威胁,了解了企 业的实力与不足以及企业能为何种顾客进行服务。战略选 择是企业选择恰当的战略,从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和满 足顾客。 可供选择的战略类型
定义 成本 企业强调以低单位成本价格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产品, 领先 其目标是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厂商。 基本 特色 企业力求在顾客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 战略 优势 一帜。它选择许多客户重视的一种或多种特质,并 赋予其独特的地位以满足顾客的要求。 目标 企业选择产业内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量体裁衣, 集聚 为它们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 分类 战略
档次
高档 中档
儿 童
农村
低收入
低档
还有:性别、民族、季节等
p 20
典型的工业品市场细分标志: 地理因素:产业、企业规模、地理位置等; 生产运作变量:顾客的能力、技术水平等; 采购方式因素:买方企业集权程度、内部权力
企业管理学(第七章 企业概论)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是人们从事生产、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 是人们从事生产 、 交换、分配等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 交换 、 分配等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 。 管理也 是生产力, 是生产力 , 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要 素得到合理配置, 素得到合理配置 , 是企业充满活力的根本保 正确认识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 证 。 正确认识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 , 对于全 面掌握企业管理的基础内容和方法有着重要 的意义。 的意义。
3.按企业生产要素的结构分类 资金密集型企业。指单位产品投资较多, (1)资金密集型企业。指单位产品投资较多,技术装 备水平较高,所需劳动力相对较少的企业。 备水平较高,所需劳动力相对较少的企业。这类企业一般 投资较大,设备工艺复杂,劳动生产率较高。 投资较大,设备工艺复杂,劳动生产率较高。 劳动密集型企业。指技术装备水平较低, (2)劳动密集型企业。指技术装备水平较低,所需劳 动力较多, 动力较多,单位产品的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所占比重大的企 这类企业所需投资少,工艺设备相对较为简单, 业。这类企业所需投资少,工艺设备相对较为简单,技术 操作要求较低。 操作要求较低。 知识密集型企业。即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成果, (3)知识密集型企业。即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成果, 产品中技术含量高的企业。 产品中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这类企业的特点是综合运用多 门学科的最新科技成果,技术设备比较先进,投资较大, 门学科的最新科技成果,技术设备比较先进,投资较大, 科技人员比例较高, 科技人员比例较高,一般员工也具有较高的文化科学技术 水平。 水平。
7.1 现代企业类型及企业系统
7.1.1 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企业是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 企业是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 获取经济 利益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从经济角度看, 利益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从经济角度看,企业是从 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盈利性经营实体; 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盈利性经营实体;从法律 角度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角度看, 企业是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依法享有独 立的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组织; 立的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组织;从社会 角度看,企业是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有机体, 角度看, 企业是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有机体, 是由企业员工组成的团体组织, 是由企业员工组成的团体组织,是社会系统的组成 部分,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部分,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业系统的基本模型 . 企业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部分组成的、 企业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部分组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企业不仅是一个整体系统和开 放系统,同时还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 放系统,同时还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即把各种环境因素 和资源,经过调整、配置, 和资源,经过调整、配置,从而进行有效生产经营的一个 投入产出系统,其基本模型如图7—1所示,即是由投入、 所示, 投入产出系统,其基本模型如图 所示 即是由投入、 转换、产出和反馈四个环节有机结合并不停运转的系统。 转换、产出和反馈四个环节有机结合并不停运转的系统。
管理学原理-组织人员的配备
第七章 组织人员的配备
第二节 组织人员的管理
评分表法
这种方法列出一系列绩效因素,如工作的数量与质量, 职务知识,协作与出勤,以及忠诚,诚实和首创精神等, 然后,考核者注意对表中的每一项给出评分。评分尺度通 常采用5分制,如对职务知识这一因素的评分可以是1分 (对职务职责的了解很差)至5分(对职务的各方面有充 分的了解)。
第七章 组织人员的配备
第一节 组织人员配备概述
二、组织人员配备的原则
因 公事 开择 竞人 争 即 即, ,人 有员 利的于选公择开要、依公据正空、缺公职平位竞和 争工 ,作 促的 使
实组际 织要 能求 够。 得到一流的人才。 人事因动材态施平用衡
即 即, ,组 在织 组根织据中人建员立的人能员力的和动素态质流, 动安 机排 制适 , 合提的 倡工 “作 能。 者上、愚者下”的用人观念,实现人 和事的动态平衡。
第七章 组织人员的配备
第二节 组织人员的管理
(3)配对比较法
比较法
配对比较法是将每一位员工按照所有评价标准与所有 其他员工进行比较,两两比较的优胜者用“+”标明,较差 的一个用“-”标明,最后将每一位员工得到的“+”相加, “+”数量多的为优胜者。
(4)强制分布法
这种方法要求考核者将一定比例的员工放入事先定好 的各种不同的种类中去,实施过程中要将部门绩效和员工个 人绩效结合起来,体现部门绩效的差别。
招聘广告 宣传
应聘者 申请
…招募
体检和背 景调查
录用
知识、能力 的测试和面 试
应聘者初 步筛选
…选拔 …录用
评估
…评估
第七章 组织人员的配备
第二节 组织人员的管理
招募
管理学-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一)核心经营理念
核心经营理念定义了一个组织持久的 特征,这种特征超越产品或市场生命周 期、超越技术突破、超越管理理论变迁, 以及超越个体领导人。 核心意识形态给组织提供了一种持 久的粘合剂。
1、核心价值观(企业哲学)
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企业为其经营 活动方式所确立的价值观、态度、信念、 和行为准则。主要通过企业对利益相关 者的态度、企业提倡的价值观、政策和 目标以及管理风格等方面的内容体现出 来。 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持久的和本质的 原则,不随趋势和时尚的变化而变化, 也不随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 公司条例来定义,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
的。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标,
才可能制定明确和现实的企业目标”。
战略愿景和使命陈述
愿景和使命 • 愿景(vision):企业未来将成为什么样子? • 使命(mission):企业的任务是什么?企业 的业务是什么?
企业远景(Vision),又称为企业愿景,是企业未来希
社会文化环境:一个国家地区居民的教育程 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 点、价值观念等。 技术环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技术手段的发 展变化,还有国家的科技相关政策;该领域的 技术发展动态和研究开发费用总额;技术转移 和技术商品化速度;专利及其保护情况等。 自然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生态环境和相关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河流、海洋、生 物、矿产、能源以及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 面的问题。自然资源与企业的厂址选择、原材 料供应、产品输出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战略泛指企业重大的、带有全局性和决
定性的谋划。 企业经营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特征, 并且涉及到企业大量资源的配置问题, 需要考虑企业内外环境中的诸多因素。 制定企业战略的核心问题是经营方向的 选择。经营方向选择正确,会大大推动 企业的发展;否则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 展。
《管理学基础》课件——第七章 沟通
沟通要素
内涵要求
1.目标
整个沟通过程要解决的最终问题是什么?目标能否实现?
误区或障碍
没有明确目标与接收者的关系,没有考虑对象的不同需要 提供的信息也不同,
2.沟通主体
目的是提高主体的沟通意识和技能,在明确的沟通目标下结合 没有明确沟通目标;没有对自身的身份地位、意愿、专业
自身特点选择沟通策略。需明确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在什么 知识、形象和价值取向进行定位。没有对接收者的需求做
8.反馈
按所理解的信息即时做出相应的反应。需要明确:我听到的信 息是否完整,是否准确?
反馈太少,认为无需反馈;或者只有最终结果反馈而无过 程反馈;习惯进行负反馈;反馈是封闭式的导致沟通无法 继续;听者没有足够的信息但强制要求反馈会导致混淆视 听;
二、沟通的过程
沟通要素
内涵要求
1.目标
整个沟通过程要解决的最终问题是什么?目标能否实现?
7.媒介
目的是选择合适的信息传播媒体(包括以语言、非语言等)。 需要回答:是以书面还是口头的形式?是以正式还是非正式的 渠道?是进行个体还是群体沟通?
在文件、会议、媒体、面谈等多种形式中,选择了不利于 信息接收的形式
➢要素完整的沟通过程不代表有效的沟通。 信息沟通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障碍” 的干扰,障碍可能存在每个要素中,最 主要是受到信息编码和译码的影响。因 此,沟通的过程往往需要反复确认及反 馈,直到表达意图和接收理解完全重合。
地方?我能给受众什么?
提前了解。
3.沟通客体
目的是给予接收方所需要的。需要回答四个问题:接收方是谁 ?他们了解什么?他们感觉如何?如何激发他们?
忽略接收方也分为积极消极和中性,也分为关键和非关键 。忽略了作为客体的上级、下级和平级,他们的心态不同 ,沟通策略应不同。
管理学_第七章_领导理论
另一个原因是,李非的领导风格很像谢丁自己。谢本人是 曾在部队从事过通讯系统维护工作的退役军人,多年军队 生活的训练使他养成了目前这种因为习惯了而很改变的 领导方式,但谢自己心里也明白,公司新设立的业务部门 更需要能激发创造性的人,李非是从外埠某大专院校电子 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四年前独自到北京“闯世 界”,经过大面试来到了本公司工作。他的性格与言行让 人感到,他是一个固执己见的、说一不二的、敢作敢为的 人。
假如你是在谢丁身边工作多年的一位 参谋人员,谢丁想让你从纯理性角度 对该项人事决策作出一分析,请问你该 建议谢丁选择谁担任新设业务部门的 领导人?为什么?
一、概述
(一)领导的含义及实质
(二)领导的作用
(三)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一)领导的含义及实质
1、领导的含义: 名词,指领导人或领导者;动词,指领导活 动。管理学研究中多指后者。 传统观念:组织赋予一个人职位和权力,以 率领其下属实现组织目标。 现代观念:认为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 加影响,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组织 目标而努力的艺术过程。
得不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取胜)。
(三)领导权变理论(情景理论)
基本观点: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唯一正确的领 导方式,只有结合具体情景,因时、因地、因事、因 人制宜的领导方式,才是有效的领导方式。其基本观
点可用下式反映:
• •
有效领导 = 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即有效地领导是领导自身、被领导者与领导过程所处 的环境的函数。 两种典型的模型:菲德勒模型、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应该成为领 导者。 管理学探讨的是:管理者如何成为领导者。
二、几种典型的领导理论
第七章组织设计《管理学》PPT课件
第七章
组织设计
第一节 组织工作与组织设计
• 一、组织工作的含义 • (一)组织
• 组织是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 而形成的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这一定义具有以下3层含义:
1.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 2.组织成员之间要有分工与协作 3.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
• 三、指挥链
(一)统一指挥
• 统一指挥是指组 织中一个下属应 当且只能接受一 个上级的直接领 导,多头指挥会 导致下属无所适 从的尴尬局面。
(二)职权及类型
• 1.直线职权 • 2.参谋职权 • 3.职能职权
(三)授权
• 1.分派职责 • 2.赋予职权 • 3.确立责任
• 四、管理幅度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人员直接有效地指挥下级人员的数量。 • 1.工作能力。 • 2.工作内容和性质。 • 3.工作条件。 • 4.工作环境。
(二)组织变革的过程
• 1.勒温模型 • (1)解冻。(2)变革。(3)冻结。
• 2.卡斯特模型
(1)审视状态。 (2)觉察问题。 (3)辨明差距。
(6)反馈效果。 (5)实行变革。 (4)设计方法。
• 二、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
(一)组织变革的动力
• 组织变革的动力是指赞成、支持和发动变革并努力去实施变革的驱动力。
(二)扁平结构和科层结构 • 扁平结构是指管理幅度大而管理层次少的结构。 • 科层结构就是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结构。
• 图7-6 管理幅度对比
• 五、分权化 • (一)集权和分权
• 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 分权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
《管理学》第七章习题与详解
《管理学》第七章习题与详解管理学习题与详解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1.波特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根据美国学者波特的研究,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如图7-1所示。
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行业的最终利润潜力,并且最终利润潜力也会随着这种合力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个公司的竞争战略的目标在于使公司在行业内进行恰当定位,从而最有效地抗击五种竞争作用力并影响它们朝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变化。
(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状态取决于如下因素:①现有竞争者的力量和数量;②产业增长速度;③固定或库存成本;④产品特色或转移购买成本;⑤生产能力增加状况;⑥竞争对手类型;⑦战略利益相关性;⑧退出成本。
图7-1 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2)潜在入侵者。
某一行业被入侵的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行业的进入障碍。
影响行业进入障碍的因素主要有:①规模经济;②产品差别化;③转移购买成本;④资本需求;⑤在位优势;⑥政府政策。
(3)替代品生产商。
主要包括两个内容:判断哪些产品是替代品和判断哪些替代品可能对本企业经营构成威胁。
(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①买方是否大批量或集中购买;②买方这一业务在其购买额中的份额大小;③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价格合理的替代品;④买方面临的购买转移成本的大小;⑤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是否是买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投入;⑥买方是否有“后向一体化”的策略;⑦买方行业获利状况;⑧买方对产品是否具有充分信息。
(5)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①要素供应方行业的集中化程度;②要素替代品行业的发展状况;③本行业是否是供方集团的主要客户;④要素是否为该企业的主要投入资源;⑤要素是否存在差别化或其转移成本是否低;⑥要素供应者是否采取“前向一体化”的威胁。
2.影响行业进入障碍的因素有哪些?答:潜在竞争者进入行业,变成显在的竞争者,由于它的新的业务能力和充裕的资源,将导致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其结果是产品价格可能被压低或从业者的经营成本上升,从而导致行业利润率下降。
管理学第七章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管理学第七章——领导力与团队管理》。
在管理学的学习中,第七章内容丰富,涵盖了领导力的定义、类型、团队管理的要点以及领导力与团队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领导力的定义与类型首先,我们来探讨什么是领导力。
领导力,简单来说,就是领导者通过激励和引导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领导者的个人素质,还涉及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
在领导力的类型上,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1. 交易型领导力:这种领导力强调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交换关系,领导者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激励下属。
2. 变革型领导力:变革型领导力关注于激发下属的潜能,引导他们超越自我,实现更高的目标。
3. 魅力型领导力:魅力型领导者凭借其个人魅力和影响力,激发下属的热情和忠诚。
4. 变革型领导力:变革型领导者关注于推动组织变革,引导下属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5. 关系型领导力:关系型领导者注重与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情感支持和信任来提高团队凝聚力。
二、团队管理的要点团队管理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团队管理的要点:1. 明确团队目标:团队目标应清晰、具体,并与组织目标相一致。
2. 合理分工: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和优势,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3. 沟通与协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
4. 激励与奖励:采用适当的激励措施,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 冲突管理:及时解决团队内部的冲突,避免影响团队整体绩效。
6. 团队建设: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
三、领导力与团队管理的关系领导力与团队管理是相辅相成的。
领导力为团队管理提供方向和动力,而团队管理则是领导力发挥作用的平台。
1. 领导力引导团队管理:领导者通过制定目标和计划,引导团队朝着既定方向前进。
2. 团队管理提升领导力:团队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可以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
管理学第7章 战略性计划
7.2 战略环境分析
• 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是:天、地、彼、已、顾客。 • 战略环境分析的目的是:知已、知彼、知顾客。
• 7.2.1 外部一般环境 • 7.2.2 行业环境 • 7.2.3 竞争对手 • 7.2.4 企业自身 • 7.2.5 顾客(目标市场)
7.2.1 外部一般环境
• 外部一般环境,或称总体环境,是在一定时空内社 会中各类组织均面对的环境,所以又称之为“天”。
• (三)技术环境
– 1. 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的发展变化。 – 2.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资和支持重点。 – 3.该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和研究开发费用总额。 – 4.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 – 5.专利及其保护情况。
• (四)社会文化环境
– 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 观点、价值观念等。
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s)
•弘扬日本文化,提高国家地 位
•作为开拓者,不模仿别人, 努力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尊重和鼓励每个人的才能和 创造力
宏伟、大胆、有难度的目标 (10-30 year BHAG)
•成为改变日本产品质量低劣 的世界形象的最著名的公司
•制造一种袖珍晶体管收音机
Sony公司在1950年代的愿景和使命陈述 (续)
战略概述
▪ 战略计划: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 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 的计划。内容包括: ▪ 远景和使命陈述 ▪ 战略环境分析 ▪ 战略选择 ▪ 战略实施 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 全局的谋划和指导。
7.1 战略愿景和使命陈述
愿景和使命陈述
核心意识形态
核心价值观 核心目标
场占有率和产品的获利能力。
主要竞争对手研究
• 主要竞争对手研究主要比较不同企业的竞争 实力,找出了主要竞争对手后, 还要研究 其所以能对本企业构成威胁的主要原因;
管理学第七章控制
平衡记分卡控制
1.平衡记分卡控制的内涵 ❖ 平衡记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
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之所以取名为“平衡记分 卡”.采用平衡记分卡作为控制工具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平衡记分卡将企业的战略置于核心地位。 (2)平衡记分卡使战略在企业上下进行交流和学习,并与各部门和 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 (3)平衡记分卡有助于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的协同和统一。 2.平衡记分卡的控制指标 (1)财务方面 (2)客户方面 (3)内部经营过程 (4)学习和成长
平衡记分卡控制
3.平衡记分卡的控制作用 ❖ 成功的平衡记分卡控制制度是把企业的战略和一整套财务和非财务性
评估手段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手段。平衡记分卡可以阐明战略并在企业 内部达成共识;在整个组织中传播战略;把部门和个人的目标与这一 战略相联系;把战略目标与战术安排衔接起来;对战略进行定期和有 序的总结;利用反馈的信息改进战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平 衡记分卡不仅仅是一种控制和业绩评价手段,而是一个战略管理方法。
图7-3 平衡计分卡框架
管理控制的应用
1.控制的层面 ❖ 企业有三个层面的控制,即三个主要的管理层面:高层管理者
的战略规划、中层管理者的战术计划和基层管理者(主管)的 运作计划。 (1)由高层管理者实施的战略控制。 (2)由中层管理者实施的战术控制。 (3)由基层管理者实施的运作控制。 2.控制的对象 ❖ 多数组织都要使用的4种对象是物资、人力、信息和财务资源, 这些是需要管理者合理配置和有效控制的稀缺资源。 (1)物资资源。 (2)人力资源。 (3)信息资源。 (4)财务资源。 (5)运营管理。
管理控制的过程要素
2.选择控制的重点 ❖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关于关键绩效领域(key
管理学权力PPT课件
直线职权
.
指挥链
原则:要求指挥命令和汇报请示都必须沿着一条明确而又不间断的路线逐级传递,上级不越级发号施令(但可以越级检查);下级也不越级汇报请示(但可以越级告状)这样才能够保证指挥统一。 原理: 1、统一指挥 2、阶梯原理 这一原理强调从事不同工作和任务的人,其权力和责任应该是有区别的。组织中所有人都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向谁汇报,以及自上而下的、逐次的管理层次。 统一指挥涉及谁对谁拥有权力,阶梯原理则涉及职责的范围。因此,指挥链是决定权力、职责和联系的正式渠道 。
职能职权
职能职权:允许参谋人员对有关人员直接下达指示,并且这些指示要像来自直线主管的命令一样得到同等的重视。 职能职权是介于直线职权和参谋职权之间的一种职权。 注意: 与专业一致; 仅限于具体工作,不可越权; 加强协调防止责任不清。
职权的矛盾——原因
参谋职权侵犯了直线职权
第七章 权力的配置
第三篇 组织职能
权力的配置
权力
授权
职权
集权与分权
一、职权
职权:职位范围内的管理权限。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权利 职权与组织内的一定职务相关,而与担任该职位管理者的个人特性无关。 职责:管理者对该职位所要负的责任。授权不授责,只会给滥用权利创造机会。
2、权力关系的处理
直线权力与参谋权力:参谋建议、直线指挥; 直线权力与职能权力:直线有大权、职能有特权; 集权与分权: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有一定的集权,也需要有一定的分权,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
三、授权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管理者不可能亲自决定或监控所有的工作,必须要将一部分权力授予下级。 所谓授权是指上级给予下级以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 授权是管理者成功的分身术。
管理学课件第七章决策
2、风险决策(亦称统计型决策)
这类决策问题在决策过程中可以出现多种自然状态 θi(i=1,…,m),每一个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有不同 的结局,且能预先估计出各个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 P(θi)(i=1,2,…,m)。决策分析的重要讨论对象是风险型决 策。如炒股
3、非确定型决策 这类决策与风险型决策一样,在决策过程中可以出现多
(4)电子会议
将专家会议法与尖端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多达50人围 坐在一张马蹄形的桌子旁。这张桌子上除了一系列的计算 机终端外别无它物。将问题显示给决策参与者,将他们自 己的回答打在计算机屏幕上。个人评论和票数统计都投影 在会议室内的屏幕上。
电子会议的主要优点是匿名、诚实和快速。但是,电子会 议也有缺点:那些打字快的人使得那些口才好但打字慢的 人相形见绌;再者,这一过程缺乏面对面的口头交流所传 递的丰富信息。
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注意:
① 参加的人数不宜太多。
② 要开展讨论式的会议,让大家尽抒己见。
③ 决策者要虚心听取专家意见。
(3)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是由美国兰德公司
于20世纪50年代初发明的最早用于预测,后来推广应用到 决策中来。德尔菲是古希腊传说中的神谕之地,城中有座 阿波罗神殿可以预测未来,因而借用其名。德尔菲法是专 家会议法的一种发展,是一种向专家进行调查研究的专家 集体判断。它是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 见,组织决策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都进行汇总整理,作为 参考资料再发给每一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 意见。如此反复,专家的意见渐趋一致,最后做出最终结 论。这种决策方法的大体过程是: 第一步:拟定决策提纲。 第二步:专家的选择。 第三步:提出预测和决策。 第四步:修改决策。 第五步:确定决策结果。 德尔菲法有以下三个特点:匿名性、有价值性、决策结果 的统计性。 缺点:① 受专家组的主观制约,决策的准确程度取决于 专家们的观点、学识和对决策对象的兴趣程度。② 效率低, 费用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计划要追求效果和效率
丙组一边走一边留心看 里程碑。每看到一个里 程碑,大家便有一阵小 小的快乐。这个组的情 绪一直很高涨。走了七、 八公里以后,大家确实 都有些累了,但他们不 仅不叫苦,反而开始大 声唱歌、说笑,以消除 疲劳。最后的两三公里, 他们越走情绪越高,速 度反而加快了。因为他 们知道,要去的村子就 在眼前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启示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沿着公路步行,分别 向10公里外的三个村子行进。
乙组知道去哪个村庄,也知 道它有多远,但是路边没有 里程碑,人们只能凭经验估 计大致要走两小时左右
甲组不知道去的村庄叫 什么名字,也不知道它 有多远,告诉他们跟着 向导走就是了
丙组最幸运。大家不仅 知道所去的是哪个村子, 它有多远,而且路边每 公里有一块里程碑
计划工作是对决策所确定任务和目标并对选好目标提 供一种合理实现方法。
正如哈罗德·孔茨所言,“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它 把我们所处的这岸和我们要去的对岸连接起来,以克服这 一天堑。”
无论在名词意义上还是在动词意义上,计划内容都包括 “5W2H”,计划必须清楚地确定和描述这些内容:
• 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 • Why——为什么做?原因。 • Who——谁去做?人员。 • Where——何地做?地点。 • When——何时做?时间。 • How——怎样做?方式、手段。 • How much——程度如何?
计划与决策的区别: ➢ 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 ➢ 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 内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
计划与决策的联系: ➢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 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 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三、计划的性质
第七章 计划
本章小节
1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 计划的类型 3 计划编制过程
课前思考
• 何谓计划? • 你是否制定计划? • 你是如何制定计划的? • 计划工作对你的学习、工作乃至人生产生了什么样的
影响?
计划的重要性
– 会做计划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差别之一 – 做计划是管理者与一般人的主要差别之一 – 计划是判断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 – 计划是指挥的依据 – 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 计划是减少浪费的有效方法 – 计划可把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降到最小
(二)计划是管理活动的基础
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和环境的变化使行动有如深海航行 ,如果我们想要时刻都朝正确的方向航行,那么我们必须 明确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行动的目标,这要求组织内部 的上上下下时刻都明确组织的目标和行动安排,而不至于 被日常琐事和一连串的转弯所迷失方向。计划工作的目的 就是统一所有成员的思想及路径,促使组织目标实现。
何地做Where to do? 为什么做Why to do?•制定措施/政策/规则
•计划实施的地点
•计划的原因和目的
•合理分配/集中使用资源
•了解环境条件和限制 •论证可行性
•平衡生产能力
•合理安排实施空间
•平衡派生计划
完整的计划应由目标、任务、方针措施、实施者、步骤、预算等要素构成
二、计划与决策
表现会相同吗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沿着公路步行,分别 向10公里外的三个村子行进。
乙组走到一半时才有人叫苦,大多数人想知道他们已经 走了多远了,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刚刚走了一半 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四分之三 的路程时,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脚步
甲组刚走了两三公里时就有人叫 苦了,走到一半时,有些人几乎 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大家 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有的 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再走了。 越往后人的情绪越低,七零八落, 溃不成军
关于计划的谚语
计划并不能保证你成功,但能让你为将来 作好准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未雨绸缪 有备无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星巴克的面试题
假设您是一家咖啡店的店经理,你发现店内同时出现下 列状况:
• 许多张桌子上有客人离去后留下的空杯未清理。 • 有客人正在询问店内卖哪些品种,他不知如何点咖啡。 • 已有客人点完成咖啡,正在收银机旁等待结帐。 • 有厂商正准备要进货,需要店经理签收。
(三)计划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管理人员涵盖从最高管理人员到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 的任何管理阶层,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要制定计划。虽然计 划工作的特点和广度因管理人员所处的部门、层级而异, 但是全体管理人员所必需的一项基本职能即为计划。当然 ,计划工作的普遍性中蕴含着一定的秩序。这种秩序随着 组织与组织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计划的内容 5W+ 2H
做什么What to do?
•所要进行的活动内容 •活动要求
谁去做 Who to do?
•负责实施计划的部门 和人员
何时做 When to do? How much?
•工作开始和完成时间 •进行有效控制 •对能力及资源进行平衡
•告诉实施计 划的部门和 人员做的程
度
怎么做How to do?
请问,针对上述同时发生的情况,你要如何排定处理之 先后顺序,为什么?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计划的概念
按照汉语的表达逻辑,“计划”一词兼有名次与动词两 种词性。
作为名词,计划是指用文字、数字等多种形式表述的, 关于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 的管理文件。
作为动词,计划是指为了确保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能够实 现,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这项行动安排包括:从时间和 空间两个维度进一步分解决策所确定的任务和目标;选择 任务和目标的实现方式;行动结果的检查与控制等。
(一)计划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
计划把决策所确立的组织目标及其行动方式分解为不同 时间段,比如长期、中期、短期等目标及其行动安排,同 时将目标分解为组织内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目标及行动 安排,比如高层目标、中层目标、基层目标等,或者是人 事目标、生产目标等。
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紊而不乱的合作来完成群 体的的目标。因此,组织的各种计划及其各项行动安排都 是以完成组织目标为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