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基础参数

合集下载

关于起搏器工作参数的表述

关于起搏器工作参数的表述

关于起搏器工作参数的表述
起搏器的工作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起搏阈值:这是指能够引起心脏有效收缩的最低电脉冲强度。

在测定起搏阈值时,
脉冲宽度通常固定为0.5ms,以便于统一和规范化。

起搏器的输出电压通常设定为起搏阈值的2~3倍,以确保有效起搏。

2.脉冲宽度:脉冲宽度是指单个起搏脉冲电流持续的时间,以ms为单位。

埋藏式起
搏器的脉宽通常选择为0.5ms,而体外临时起搏器的脉宽则通常为1.5ms左右。

在必要时,脉宽可以进行程控调节。

3.起搏频率:这是起搏器发放冲动的频率,通常设定为72次/min。

但考虑到电路无件
分散性,允许基本频率存在4次/min的差异。

因此,体外临时起搏器表面的刻出的频率,有时与实际发放频率会有些差异。

4.感知灵敏度:这是起搏器感受P波或R波的能力,通常以P波或R波的高度(mV)
表示。

心室的R波较高,一般用较低的灵敏度,如2.5mV;P波较低,则用较高的灵敏度,应≤1.25mV。

此外,P波和R波上升的斜率也是一个重要参数。

5.反拗期:在同步起搏器中,有一个对外界信号不敏感的时间,相当于心肌的不应期。

R波同型的反拗期通常为325ms左右,P波同步型的反拗期通常为140ms。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F波或早搏的误感知。

另外,在起搏器的使用中,通常将起搏设定为单极,感知设定为双极,这既可以保证心电图的起搏脉冲幅度较高,又可以减少外界电磁场干扰。

但也有一些情况下会将起搏设定为双极,感知设定为单极。

以上是关于起搏器工作参数的一些基本表述,具体参数可能会因不同的起搏器型号和患者情况而有所差异。

临时起搏器的使用及参数调整

临时起搏器的使用及参数调整
30 – 150 ppm: 225 ms 151 – 200 ppm: 200 ms 201 – 250 ppm: 175 ms
5318 AAI;VVI;AOO;VOO 30 – 200 ppm
0.1 – 10 V / 0.06-2 ms 0.5 – 20 mV
250ms
9V碱锰电池 600小时 36小时 30秒
OFF
ON
MEDTRONIC 5®318
Temporary Pacemaker/ Implant Tool
PAUSE
2 3
4
5
6
7
8
9
10 11
SUCCESS
THANK YOU
2019/9/9
5318电池
更换电池 工作状态的电池 9伏碱性电池
更换电池期间, 临时起搏功能 能维持约15秒
5318 临时起搏特点
34
电极导线放置分析--感知阈值
影响因素
• 电极导线类型 (被动或主动固定) • 电极导线位置 (组织/电极界面) • 电极导线稳定性 • 电极技术(电极头表面,激素) • 电极周围纤维化 • 药物
35
电极导线放置分析—起搏阈值
将起搏输出和脉宽设置在既能获得持续 夺获又能适应阈值改变,从而可以避免预料不 了的副作用。
3. 降低感知灵敏度:将感知灵敏度钮沿逆时针方向缓慢 旋转至起搏指示灯连续闪烁
4. 增加感知灵敏度:将感知灵敏度旋钮沿顺时针方向缓 慢旋转至感知指示灯连续闪烁,起搏指示灯熄灭,所 得值即为P/R波(感知阈值)
5. 将感知灵敏度值设置在所得阈值的一半(或更小)这就 提供了至少2:1的安全界限
6. 将频率和输出电压恢复到原始值
漂浮球囊起搏导管床旁临时心脏

起搏器基础篇(三)起搏器基础篇之感知、阈值、阻抗

起搏器基础篇(三)起搏器基础篇之感知、阈值、阻抗

起搏器基础篇(三)起搏器基础篇之感知、阈值、阻抗今天,我来为各位看官介绍一下起搏器的一些基础概念,便于我们后面对于起搏器功能运作的理解。

今天我们只讲感知、阈值、阻抗,属于基础知识普及,请高能人士略过~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什么是起搏器的感知。

感知是起搏电极的阴极与阳极之间感受到的心肌的电位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当起搏电极阴极与阳极之间电位信号不同,感知振幅会有交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就会决定着起搏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对于起搏器的正常工作而言,并非所有的电信号都是我们希望起搏器看到的,T波、肌电干扰、电磁干扰等被起搏器接收后,可能会干扰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导致长间歇或者心室起搏频率过快(当心房过感知时)。

为了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我们在术中测试时需要确保心室感知>5mv,心房感知>1.5-2mv(如果为房颤患者或者病窦患者,在起搏阈值与阻抗抗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多次尝试仍然感知较低,我们可以根据情况评估)。

为了起搏器的正常工作,我们需要引入感知灵敏度的概念。

我们必须确保起搏器能够看到所有有用的信息,同时又能滤过不必要的无用干扰信号。

我们用三张图片来理解一下感知灵敏度。

1、感知灵敏度设置过低(感知灵敏度数值设置过大)。

2、感知灵敏度设置过高(感知灵敏度数值设置过小)。

3、感知灵敏度设置恰当。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阈值的概念。

阈值从定义上理解即为起搏器能够夺获心肌的最小能量。

而起搏器释放的能量又由两个因素决定,即为电压和脉宽,两者共同决定起搏器输出能量的大小。

我们举例说明,当电压设置为5v时,不同的脉宽下,起搏器释放的能量会有比较大的区别,同样的,当脉宽固定时,电压的调整同样会改变起搏器的输出能量。

当我们固定电压或者脉宽的一项,改变另外一项的数值,即固定脉宽降电压或固定电压降脉宽,测量到的夺获心肌所需的最小能量即为起搏阈值。

起搏阈值在术中急性期,我们需要确保心室起搏阈值<1.0v>1.0v><1.5v>1.5v>为了让起搏器患者的安全,也为了起搏器的电能释放更加有效,我们引入一个时间强度曲线来解释这个问题。

起搏器基础

起搏器基础
2. 植入人体的首例起博器 3. 1974 年,将 Larsson 的起搏器更换成 VVI 。 1989 年更换了 VVIR
(带有自动调节起搏频率的起搏器)。截止到 1996 年他更换的最后 一台起搏器,他这一生共更换 20 台起搏器。更换最后一个起搏器 5 年之后, Larsson86 岁时去世,死于腹腔的癌症。 Larsson 43 岁时 得了当时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Ⅲ度房室阻滞,而其有幸植入了人类第 一台起搏器,又幸运的活了 43 年。正是因为起搏器,使他的缓慢性 的心率失常得到了根治。
• 1. 心内膜导线和心外膜导线 • 下图中前两种都是靠后面带的尾翼来被动的固定在心脏的肌小梁上面,而使顶端
面积紧贴着心肌的组织。后边的一种是通过主动的用螺旋电极把电极导管固定在 了心肌的部位,所以前两种叫被动固定电极,最后一种叫主动固定电极。
• 经静脉导线 • 被动固定电极导线是利用叉齿卡在了心肌的肌小梁上边,把电极导管给它固定住
使用寿命。如果把频率适应模式设为开,起搏器就能够根据心率的情况来自 动调整它的心率水平。比如在打球、运动、爬山、激动的时候,需要心跳加 快,这时候起搏的频率也会加快。而在休息、睡梦中时,需要一个低的起搏 频率,能够减少症状,而且省电。
• 需要强调的是病人安全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延长电池寿命。另外,延长电
脉冲发生器的分类
• 脉冲发生器一般分成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以及三腔起搏器,现在
还有四腔起搏器。
• 1. 单腔起搏器 • 所谓单腔起搏器,是指起搏器上只有一个孔,能够连接一根电极导线。
电极导线植入心房或植入心室。植入到心室内,起搏心室;植入心房, 起搏心房,根据需要起搏或感知的心腔而定。单腔的起搏器电极导线 的顶端有两个电极,接触心肌处有一个,在该电极之后1cm左右的地 方有个环状的电极。这两个电极就可以采集心腔内的电机动信号,同 时发放电的脉冲,叫做双极的单腔起搏。

07起搏参数的调节及意义汇总

07起搏参数的调节及意义汇总

起搏参数的测定及调整
• 2、常用的起搏参数 • 电阻(Ω ) 电极与人体相关组织的电阻(Ω ),一 项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过程重要的 指标,影响起搏电输出,但在临时心脏 起搏器使用过程相对来说关注较少,改 变电极位置会产生改变,不可调。
起搏参数的测定及调整
• 3、起搏参数的调整 • 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时,应该尽可能将 电极安放在右心室内进行VVI起搏,但 也不排除在某些情况(或无法将电极送 至心室)采用的AAI起搏。 • 本节讨论临时心脏起搏器在VVI起搏时 的参数调整。
起搏参数的测定及调整
• 1、起搏与感知域值测定 1)起搏域值测定 起搏域值测定: 电极导管到位后,调节固定脉宽到0.5ms, 逐渐调低脉冲幅度(电压),观察起搏 情况,其能起搏的最低电压即为起搏域 值。
起搏参数的测定及调整
• 1、起搏与感知域值测定 1)起搏域值测定 起搏域值正常值:常设2.5-3V。 对临时起搏来说,目前无公认的正常值,一般 <1V较为合理,但不同的起搏方式起搏域值各 不相同,同一患者不同时段也不同,如在2-4V 能完全起搏,即为正常(合理),某些情况下 可视患者主观感受与心电监护完全起搏为标准。
起搏参数的测定及调整
• 1、起搏与感知域值测定 2)感知域值测定 感知的安全度: 腔内心电图P或R波的幅度高出起搏器设置的 感知灵敏度值的比例。 感知的安全度=(腔内心电图P或R波的幅度-感 知灵敏度值)/感知灵敏度值×100% 要求:>100%,最好>150%。
起搏参数的测定及调整
• • • • • • • 2、常用的起搏参数 基本脉冲频率(ppm) 脉宽(ms) 脉冲幅度(V) 感知灵敏度(mV) 不应期(ms) 电阻(Ω )
起搏参数的调节及意义

心脏起搏常用参数名称及意义

心脏起搏常用参数名称及意义

心脏起搏常用参数名称及意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3-251 起搏模式1.1 双腔模式DDD,VDD,DDDR,DVI,AAI<=>DDD(AAIR<=>DDDR)等。

1.1.1 DDD模式心室输出同步于感知的心房除极,房室均有起搏与感知功能。

在无自主心率的情况下,起搏器在程控的低限频率起搏双腔。

心房起搏事件启动PAV间期,PAV间期结束后心室起搏,并启动VA间期。

非不应期感知的心房事件启动SAV间期,SAV间期结束启动心室起搏,VA 间期重新启动。

整个起搏、感知房室间期内心室感知阻断心室输出和起始室房间期。

在房室间期内心室感知事件阻断心室输出,重新开始室房间期。

在DDD模式,心房间期调节室房间期来维持连续心房起搏频率。

1.1.2 VDD模式感知心房后心室跟踪心房起搏。

双腔感知但心房不起搏。

当无感知情况下,起搏器在低限频率起搏心室。

如果没有被心室感知抑制,在SAV后心房感知事件启动心室起搏。

为预防(逆)传递的心室起搏SAV间期可延长,可造成起搏器在低于低限频率起搏。

1.2单腔模式VVI,VVIR,AAI,AAIR,VVT,AAT等。

在VVI或AAI模式下,如果没有自主心律,起搏器将在低限频率起搏。

2 起搏输出(Output)起搏输出主要是指起搏器的能量输出,包括电压幅度和脉冲宽度,此两项指标决定了夺获心房和心室的必要起搏强度。

电压值和脉宽值可以人工调节程控,也可通过起搏器的自动阈值管理功能实现自动调节。

3 起搏频率(Pacing Rates)3.1 下限频率(Lower Rate):基础起搏频率。

即无感知状态下的最低起搏频率。

3.2 上限频率(Upper Rate,ADL Rate):包括3.2.1 上限跟踪频率(Upper Tracking Rate,UTR)在DDDR、DDD、VDD模式下心房感知后的最高心室跟踪起搏频率。

即SAV间期结束后上限跟踪频率间期内的心室起搏事件。

起搏器基础篇(一)起搏时间间期

起搏器基础篇(一)起搏时间间期

起搏器基础篇(一)起搏时间间期本号后续会推出一系列起搏器基础知识的普及型的文章,而时间间期是学习起搏器中重要而重要的内容,因此,小编再次为大家推送这篇时间间期的文章,如果各位看官对本号有任何建议和需求,请在文章后或后台留言,小编感激不尽。

第一部分时间间期基础了解起搏器的功能,时间间期是一个绕不过的山头,借用行业中一位资深前辈的话,起搏器是一个江湖,时间间期就是这个江湖的规矩,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起搏器这个江湖的江湖规矩。

在时间间期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起搏江湖中常见的代号和这些代号的含义,也就是“北美起搏及心电生理学会”为起搏器制定的代码。

NBG Codes我们来举一个栗子,起搏模式VVIVVI模式,低限频率60次继续这个例子:到这里,我们遇到了起搏器的第一个间期低限频率间期也叫基本频率间期。

低限频率是起搏器发放脉冲起搏心脏的最低频率。

除此之外,前面的图形中也隐藏着另外两个间期在工作,那就是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空白期)。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间期是怎么工作的:绝对不应期:起搏器处于“聋子”状态,不接收外界任何信号;相对不应期:起搏器处于“装聋”状态,能接受外界信号,但不做反应。

有低限频率间期自然也就有上限频率间期,上限频率间期分两种,一种是有频率应答功能起搏器用来约束传感器最大起搏频率的高限(上限)传感器频率间期,即高限传感器频率,另一种则是约束心室跟踪心房起搏时的最大频率,即最大跟踪频率(也叫高限跟踪频率)。

高限(上限)传感器频率间期在单腔起搏模式下,例如VVIR模式下,决定了起搏器在患者所能达到的最大心室起搏频率,在DDDR和AAIR模式下则决定了患者所能达到的最大心房起搏频率。

最大跟踪频率(高限跟踪频率)间期则只会出现在双腔起搏模式中,而且只作用于心室跟踪心房的VAT模式时,例如患者处于房性心律失常时,心室起搏往往会处于较快的频率下。

为了鼓励自身心率,起搏器还提供了滞后功能,在时间间期中也就有了滞后频率间期。

心脏起搏器的类型和参数

心脏起搏器的类型和参数

心脏起搏器的类型和参数2.2 心脏起搏器的类型和参数2.2.1 心脏起搏器的类型和其适应症心脏起搏器由发生器、导线和电极组成。

电源供应产生电能,发生器发放起搏脉冲,经导线传到电极,由于电极与心脏接触而使起搏脉冲刺激心肌,引起心脏兴奋和收缩。

心脏起搏器按不同的观点可有不同的分类。

1.按使用时间长短分类(1)永久性起搏器。

患者终身携带,达到持久起搏作用。

一般是植入埋藏式起搏器。

永久性埋藏式起搏器适应症:①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或Ⅱ度(莫氏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无论是由于心动过缓或是由于严重心律失常而引起脑综合症(阿-斯综合症)或者伴有心力衰竭者。

②三束支阻滞伴有心脑综合症者。

③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病窦综合症);心动过缓及过速交替出现并以心动过缓为主伴有心脑综合症者。

(2)临时性起搏器。

临时性起搏是指心脏病变可望恢复,紧急情况下保护性应用或诊断应用的短时间使用心脏起搏,一般仅使用几小时、几天到几个星期或诊断及保护性的临时性应用等(如图2.5)。

图2.5 临时性(经皮式)和埋藏式起搏器及植入电极位置示意图临时性起搏器适应症:①急性前壁或下壁心肌梗塞,伴有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经药物治疗无效者。

②急性心肌炎或心肌病,伴有心脑综合症者。

③药物中毒伴有心脑综合症发作者。

④心脏手术后出现Ⅳ度房室传导阻滞者。

⑤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引起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

⑥超速驱动起搏应用于诊断上以及用于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已经无效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者。

⑦在必要时可应用于安置长期心外膜或心肌起搏电极之前,冠状动脉造影、电击复律手术、重大的外科手术及其他手术科室的手术中或手术后作为保护性措施者。

⑧其他紧急抢救的垂危患者。

2.按起搏器与病员的关系分类(1)感应式(半埋藏式)起搏器。

起搏器的脉冲发生器在体外,通过载波发射给埋植在体内的接受器(感应线圈)接收,再经解调(检波)为原形起搏脉冲,通过起搏电极刺激心脏。

其优点是体内部分无需电源,无电池使用寿命之忧。

人工起搏器的技术参数

人工起搏器的技术参数
3、 更换频率 指起搏器电源即将耗竭时的脉冲频率,多数采用比原起搏频率下降5%-10%为更换指标。
(二)、脉冲周期
脉冲周期指两个脉冲间的时间间隔,以ms表示。
脉冲周期=60000ms/起搏频率
(三)、自动间期和逸搏间期
1、自动起搏间期又称自动间期(automatic interval),指起搏器以按需工作方式时,连 续两个刺激信号间的时距。
(二)上限频率间期(upper rate interval, URI)
指起搏器能对快速心房率保持1∶1跟踪并触发心室的最大频率。上限频率用于心房同步起搏方式,如DDD、DDDR、VDD、VDDR、VAT起搏。当房率处于起搏器程控的上、下频率之间时,如在A-V间期内未感知心室事件,起搏器能对房率保持1∶1感知并下传心室。如房率超过上限频率,起搏器会出现文氏现象或固定频率阻滞,使心率保持在上限频率以下。
①心室空白期
心房后心室空白期:开始于心房脉冲发放后,可根据心房脉冲强度和持续时间程控。
心室空白期;开始于心室脉冲发放后,应结合心室脉冲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程控。脉冲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空白期应长一些,否则可能感知到脉冲后电位,但过长的空白期又容易引起心室竞争心律。
②心房空白期:心房脉冲和心室脉冲发放后各有一段空白期。
(十一)磁频率(magnet rate)
在磁场作用下,起搏器不感知自身心电信号,而以非同步方式发放固定频率的脉冲,称为磁频率或磁铁频率。一般为90或100/min,不能通过程控进行改变,但可以打开或关闭。在磁频率关闭时,磁频率试验无效,即便在起搏器上放置磁铁也不会出现磁频率,但不能因此误认为起搏故障或电源耗竭。关闭磁频率对患者心率影响较小,当患者进入磁场时不会出现磁频率,起搏心率不会因此加快,但可出现干扰频率。有的双腔起搏器在进行磁频率试验时,其A-V间期较基础A-V间期缩短,如有180ms缩短至100ms,属于正常现象。

人工起搏器地技术全参数

人工起搏器地技术全参数

人工起搏器的技术参数一、常用技术参数(一)、起搏频率1、基础频率即出厂频率,60-70±2/min2、干扰频率起搏器受电磁干扰时自动转为V00模式,此时的固定起搏频率称干扰频率,比基础频率快20-30%或相等,并可与自身心律竞争。

如果磁强度不够,可能出现起搏功能抑制而不出现干扰频率。

磁频率也可看作干扰频率。

3、更换频率指起搏器电源即将耗竭时的脉冲频率,多数采用比原起搏频率下降5%-10%为更换指标。

(二)、脉冲周期脉冲周期指两个脉冲间的时间间隔,以ms表示。

脉冲周期=60000ms/起搏频率(三)、自动间期和逸搏间期1、自动起搏间期又称自动间期(automatic interval),指起搏器按需工作时,连续两个刺激信号间的时距。

2、逸搏间期(escape interval,or stand-by interval)是自身心律与刺激信号间的时距,指从感知QRS波或P波初始部到其后的脉冲信号之间的时距。

但由于感知并非发生在QRS起始部,且自身心肌除极波到达起搏器需要一定时间(一般约50ms),故实际上大多数逸搏间期略长于自动间期。

(四)、脉冲幅度(pulse amplitude)脉冲幅度指输出脉冲的电压强度(即起搏脉冲电能),以伏特(V)为单位。

调节输出电压的节能作用比调节脉宽作用大。

当有胸大肌或膈肌抽搐时可通过降低电压来减轻。

电压程控参数范围在不同种类起搏器是不同的,高档起搏器程控参数较多,可程控范围从0.8-8.0V,每档0.8V左右。

低档次起搏器只有两档或不能程控。

(五)、脉宽脉宽指单个脉冲的电流持续时间,以ms为单位。

程控脉宽的目的是为了节省能源和避免肌肉刺激与膈肌抽搐。

测定脉宽可了解起搏器电源耗竭情况,如脉宽延长表明电源已接近耗竭,应予更换。

脉宽参数程控范围在不同厂家的起搏器是不同的,程控范围可从0.05-1.9ms,递增值0.1ms。

脉宽阈值试验可确定夺获心脏所需的最小脉宽值,以利于更合理地应用能量输出。

双腔起搏器参数设置

双腔起搏器参数设置

双腔起搏器功能的不断完善,双腔起搏心电图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搏心电图分析和解释日趋困难。

分析每一例双腔起搏心电图时,必须重温双腔起搏各种定时周期和数据。

(一)双腔起搏时间周期1、下限频率为程控基本频率,即起搏器连续发放脉冲之间的最长周期。

起搏器设计的下限频率误±2bpm。

起搏器频率低于下限频率,应注意电极有无脱位,电池有无耗竭。

2、上限频率起搏器设置的最高起搏频率,窦房结功能正常,活动时,DDD及VDD能保持1:1房室跟踪起搏。

上限频率设置限制了快速房性心动过速被感知后下传心室的次数。

当心房率大于起搏器上限频率时,起搏A—V间期出现文氏现象,使心室率限制在上限频率以下水平。

3、A-V间期A-V间期是房波与室波之间的时间。

包括:(1)感知P波后至心室起搏间期(SAV)。

(2)起搏的心房刺激至心脏自身QRS间期。

(3)心房起搏到心室的时间间期;心房起搏到心室起搏的A—V间期略短于感知P波至QRS波A-V间期。

因P波感知需要达到一定高度和斜率时方被起搏器感知,所以,感知P波后的A-V间期略长于起搏心房后的A—V间期。

(4)频率自适应A-V间期,P—R间期随心率加快而逐渐缩短。

4、心房逸搏间期心房逸搏间期=A-V+V-A间期。

是起搏基本频率。

5、心房不应期为A-V间期+心室后心房不应期,一般在400ms左右。

在此间期内心房不发生感知。

上限跟踪频率=60000/心房不应期(ms)。

若要提高上限跟踪频率,应缩短心房不应期。

6、心室不应期感知QRS波群后的一段时间内心室不发生感知。

7、心室空白期心房脉冲发生后,为避免心室感知心房脉冲而抑制心室脉冲发放,在心房脉冲发放后心室感知电路内设置10~60ms的空白期。

8、安全起搏心室感知心房脉冲后110ms内发放的心室脉冲,称之为安全起搏。

安全起搏的A—V间期短于房室顺序起搏的A—V间期。

9、回退频率当心房率1:1下传超过上限频率时,便出现回退频率,使心室率限制在上限频率以下。

起搏器基础知识

起搏器基础知识

慢性期电极
SJM internal use ONLY
SJM的类固醇释放 ● Passive Plus® DX TIN导线 ● Tendril® DX 和 SDX导线 ● Isoflex®导线
SJM internal use ONLY
起搏阈值的急性变化
SJM internal use ONLY
患者安全
心脏感知阈值
● 在电极之间可抑制按需起搏器所需的最小心脏电能 ○ 测量P波和R波振幅 ○ 电极看到的心脏信号 ○ 仅检测QRS信号的方法 ○ 影响放大器的不想要的信号
SJM internal use ONLY
感知灵敏度的安全范围
St Sm =
Ss
St = 感知阈值 Ss = 感知灵敏度设置
在植入时,Sm至少为2
SJM internal use ONLY
导线阻抗变化
SJM internal use ONLY
导线阻抗变化
● 低阻抗 ○ < 250Ω ○ 也被称为 “短路” ○ 绝缘层破损 • 绝缘层被缝线割断 • 绝缘层老化 • 锁骨下挤压综合征
SJM internal use ONLY
导线阻抗变化
SJM internal use ONLY
NASPE / BPEG (NBG)代码
位置
I
II
III
IV
分类
起搏心腔 感知心腔 对感知的反应
使用的 字母
O-无 A-心房 V-心室 D-双腔
(A+V)
O-无 A-心房 V-心室 D-双腔
(A+V)
O-无 T-触发 I-抑制 D-双重
(T+I)
频率调节
O-无 R-频率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尚健慧
北美起搏电生理协会(NASPE)与英国起搏电生理协会 (BPEG)用五个字母来表示起搏器的各种功能,称为NBG 代码
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 第三个字母 第四个字母 第五个字母
起搏腔 O=无
感知腔 O=无

反应方式 O=无
可程控性 O=无
抗快速型心 率失常功能
O=无
A=心房
A=心房
T=触发
P=简单程控 P=抗心动过 速起搏
感知到自身下传的心室激动,起搏器便认为所设置的AV间期 太短,自动延长AV间期,延长后再搜索,如此反复;
负滞后AV间期:
目的:主要针对某些特殊人群:如:肥梗心脏失同步心衰植入 永久起搏器/三腔需心室完全起搏;避免自身心室激动;
原理:与正滞后相反搜索;在一定时间内如发现自身心室激动, 则认为设置的AV间期太长,而将自动缩短后再搜索,直至没 有自身心室激动;
相对不应期:可感知心电信号外的干扰信号,并自动转 换为干扰频率,一直持续到干扰消失为止;
心室不应期可定义为任何信号都不能重整下限频率的一 段时限,不管该信号是否被起搏器感知;
设置VRP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对上述非QRS波信号的过感知;
双腔起搏器计时周期
下限(低限)频率间期(LRL) 上限频率间期(MRTI) 房室延迟(AVD) 心房逸搏间期(AEI) 心室空白期(VBP) 心室反坳期(不应期) 心室安全起搏(VSP)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RAP) 总心房反坳期(TARP)
V=心室
D=(心房+心 室)
V=心室
D=(心房+心 室)
I=抑制
D=(触发+抑 制)
M=多程控功 能 C=遥测通讯
R=频率应答
S=电转复
D=( 抗 心 动 过速起搏+ 电转复)
起搏器参数范围
感知(mV)
阈值(V)
心房
≥2
≤1.5
心室
≥5
≤1.0
阻抗(Ω) 300-1000 300-1000
有条件可测斜率,即在电压和时间的变化;如R波振幅偏低,斜率亦低, 则可能感知不足;因此,斜率测试也很重要;
部分起搏器能自动搜索AV间期,适当范围内自动延长PAV, 使更多心房激动经房室结下传;生理+省电;
2.3房室间期-频率适应性AV间期
2. ?
70bpm
50bpm
2.4房室间期-滞后AV间期
正滞后AV间期:
目的:尽可能让心房激动经AVN下传;鼓励自身心室激动; 原理:设置的一段时间(如5min或256个心室事件)内,如未
低限频率间期
逸搏周期
自身激动
不应期
心室起搏 VVI / 60
单腔起搏器计时周期
3.心室不应期(VRP):发放起搏脉冲或感知自身心室 激动后心室感知放大器对外来信号不感知的一段时间; 分为:绝对不应期(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噪声采样 区);
外来信号:心室脉冲的后电位、T波、期前收缩等信号; 绝对不应期:对任何信号不感知,即:看不见任何活动;
1.下限(低限)频率间期(LRL)
也称基础频率;通常60bpm; 不同公司产品名称不同;
美敦力:Lower Rate 波士顿:Lower Rate Limit 圣犹达:Base Rate 百多力:Basic Rate
下限频率的设定目的:使患者心率保持在规定的起搏 器下限频率之上,当心脏自身心率低于LRL,起搏器 给予起搏;
2.感知并非发生在QRS波起始处,而是感知心腔内心室除极点位的 快速本位曲折或快速上升速率(斜率,dV/dt);
如果自身电活动起源于电极导线顶端处的室早/逸搏,则逸搏间期≈ 起搏间期;
因此,当一个刺激信号落在QRS波任何部位(起始、中间、终末), 尤其是存在RBBB/左心室室早时,并不必然表示起搏系统感知功能 不良;
滞后=逸搏周期-起搏周期
1000ms
800ms
逸搏周期>起搏周期
鼓励自身心律
正性滞后
起搏周期
800ms
1000ms
逸搏周期<起搏周期
抑制自身异位心律
逸搏周期
负性滞后
起搏周期
逸搏周期
3.此图正常/不正常?
3.心室安全起搏(VSP)
即非生理性房室时间(NPAVD)心室起搏; 起始于心房的脉冲,PAV一般设定为110ms(包括心室空白
2.2房室间期-感知AV间期(SAV)
感知自身心房P波至心室脉冲发放或感知心室自身激 动的时间间期;
由于心房激动后其电位上升达一定幅度才能被感知,通 常是P波达峰值时才被感知,而不是P波的起始处;这就 存在一个感知延迟过程。
因此,程控时,SAV必须短于PAV;
2.3房室间期-频率适应性AV间期
2.房室间期
起搏器的房室传导时间与PR间期有等同的生理意义, 称AV间期;
AV间期的类型:
起搏AV间期(PAV) 感知AV间期(SAV) 频率适应性AV间期 滞后AV间期
2.1房室间期-起搏AV间期(PAV)
心房脉冲发放后到下传或起搏心室的时间,长于SAV;
心房脉冲发放后要经过20-40ms的延迟才能激动心房, 因此实际的心房刺激到心室激动时间要晚于程控AV间期 20-40ms,所以在程控时,PAV要长于SAV20-40ms;
起搏周期
心室起搏
不应期
心室起搏
VVI / 60
单腔起搏器计时周期
2.逸搏间期:刺激信号与其前自身心室波之间的距离;
理论上,起搏间期=逸搏间期;实际上,起搏间期多<逸搏 间期;
1.自身心室除极的兴奋波到达感知电极所在部位的心肌需要时间, 尤其是存在右束支阻滞或左心室起源的室早,通常自QRS波开始约 20ms处;
正常人的AV传导时间随心率的增加而缩短; 当心率减慢时,AV间期延长; 通常心率每增加10次/分,PR间期缩短5ms,这一动态变化
使房室收缩时间分配更合理,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现代部分起搏器具有频率自适应AV间期功能,即在一定程 控范围内的AV间期能根据心率的快慢自动调整,模拟人体 生理反应,特别适合AVB;
起搏阈值测试时脉宽通常为0.5ms;
起搏阈值在植入电极导线后会有变化,短期内上升,2周左右达到高峰 (可达刚植入的2-4倍),然后开始下降,3个月左右趋于平稳;
一、起搏器计时周期
以单、双腔起搏器为例;
单腔起搏器计时周期
1.起搏间期:亦称基础起搏频率,为连续两个刺激信号之间 的时间距离;
低限频率间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