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节颜色的混合与分解

合集下载

人机工效学颜色,色彩环境

人机工效学颜色,色彩环境
9/66
第一节:色彩的含义和构成
影响物体表面色彩的还有一个与物体本 身无关的因素,这就是光源色。
在有色光源的照射下,物体表面便在一 定程度上染上该光源的色彩,我们把这 种现象称为光源染色性。
10/66
第一节:色彩的含义和构成
二:色彩的构成 色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是具有一定质量、能 量和动量的粒子组成的粒子流。 颜色则是各种有机或无机物质的色光反映, 对有机颜料来说(颜料、染料、涂料等), 颜料是由固态微粒在水或溶剂中的光反射形 成的。
7/66
第一节:色彩的含义和构成
——牛顿光的色散实验示意图
8/66
第一节:色彩的含义和构成
一个完全的漫反射表面才能真正表现出该物质 所固有的光学特性而呈现出的固有色。
一件打磨光亮如镜的物体表面或电镀表面几乎 是全部反射光源投射光,所以物体几乎丧失其 固有色。
一般物体的表面总是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在 高光的部分更多的出现镜面反射的成分,更多 的反射出光源色;中间灰的部分则更多反映出 物体的固有色。
11/66
第一节:色彩的含义和构成
色光和颜色在构成形式与物理现象上不同。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的混合是
愈混合愈亮,其三原色等量相加得到白色光。 颜色的三原色则是黄、青、品红,它们的混
合是愈混合愈暗,三原色等量相加得到接近 于黑色。
12/66
第一节:色彩的含义和构成
▪ 颜色可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 ▪ 无彩色指的是黑色、白色和深浅变化不同的灰色
33/66
第二节:色彩混合与色彩表示方法
混色 定律
——亨贺尔滋提出的两色光混合情况表
34/66
第二节:色彩混合与色彩表示方法
▪ 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虽然也是颜料等物质的混合,但同时又有 加光混合的一些特征,中性混合并不在调色板上将色 料进行充分的混合,而是以小点、小面或细线的形式 将未调和的色彩在画面上并置,利用人的视觉合色能 力,当人的视线离开一定距离时将融合成新的色彩, 混合后的色彩明度是各被混合色的平均值,而且纯度 保持不变,因此又称为平均混合或空间混合。

第五章 不溶性偶氮染料

第五章 不溶性偶氮染料

冰染染料的特点: 色谱齐全,以橙、红、酱红、蓝、棕、黑为主(缺绿),其中尤 以橙、红、蓝、红酱、棕等的浓色见长,特别是大红色十分鲜艳 (国旗红)。 适用于染浓色,不适于淡色,淡色遮盖力小。 有些橙、红、红酱、棕色的日晒牢度可达6级或6级以上,水洗牢 度很高,但一般耐摩擦牢度很低,不耐氧漂,染色牢度不及还原 染料。日晒牢度随染色浓度的降低而下降很多。 价格低廉。工艺复杂。 强碱条件染色,很少用于蛋白质纤维和合成纤维。(???)
色酚的命名:
色酚的命名中没有颜色的名称,在“色酚”的后面都加 上“AS”。 在AS后面的字母有代表它们主要适用于染得某种颜色 或牢度的含义。 色酚AS-TR主要用于染红色;色酚AS-ITR中ITR三个字 母表示染色牢度可达到所谓阴丹士林(Indanthren)级 的土耳其红; AS-SG和AS-SR中SG和SR分别表示适用于青光黑色和 红光黑色等。(S为德语黑色) 酰基乙酰胺类都适合得到黄色,在尾注中都带有字母G。
N
CH3COCH2CONH
NHCOCH2COCH3
C2H5O
C S
NHCOCH2COCH3
色酚AS-G
色酚AS-L4G
色酚AS-G应用较广泛,它对棉纤维的亲和能力较强, 但生成的染料日晒牢度稍差。 该类色酚的偶合能力最强,最佳偶合pH值为3~4.5。
5.2.3 其他邻羟基芳甲酰芳胺类
CH3 OH C NH O
OCH3 OH O C NH O OCH3
2-羟基蒽3-甲酰邻甲苯胺 色酚AS-GR(C.I.偶合组分36) 3-羟基氧芴-2-甲酸的衍生物 色酚AS-BT(C.I.偶合组分16)
O H N C NH OH Cl
咔唑邻羟基甲酰芳胺 色酚AS-LB(C.I.偶合组分15)

第五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氮气与氮的固定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氮气与氮的固定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氮元素的存在

ⅤA
(1)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周期、第____族。
5
共用电子对
氮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__个电子。氮原子一般通过___________与其他原子相互
结合构成物质。
(2)氮元素的存在:主要以氮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动植物体
蛋白质
硝酸盐
铵盐
NO 和 1 L N2,则剩余气体的体积为 L+1 L= L,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气体总体
4
2
3
3
积的( L)/2 L= 。
(2)相同条件下,将 O2 和 NO2 按体积比 1∶4 混合并且通入足量水后,有无气体剩余?
提示:无。因为 4NO2+O2+2H2O
4HNO3,无气体剩余。
【探究训练】
1.(2022·温州高一检测)下列关于 N2 的叙述错误的是 (
4HNO3,②
2HNO3+NO。已知 V(NO)=5 mL,参与反应②的 NO2 的体积为 15 mL,
从而可知参与反应①的 NO2 和 O2 的总体积为 20 mL-15 mL=5 mL,结合反应①可得,
原混合气体中 O2 的体积为 5 mL×1/5=1 mL。
【补偿训练】
1.标准状况下将盛满 NO2 的大试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吸收后,试管内
常被用作保护气。
学习任务二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任务驱动:
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你能分别写出它们对应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吗?
N2O
NO
NO2 N2O4
1.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N

第五章第二节第2课时氨及铵盐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二节第2课时氨及铵盐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加热
②NH4HCO3受热分解: NH4HCO3 ====H2O。+CO2+NH3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 有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2.铵盐的化学性质
(2)与碱反应 NH4Cl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NH4Cl+NaOH。====NaCl+ NH3∙ H2O
例.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C )
(2)根据上述正确的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
装置是___C_____。
(3)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 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__②__④___。 ①密度 ②颜色 ③溶解性 ④热稳定性 ⑤与氧气反应
②干燥管里盛有碱石灰 ③如图中的a为浸有稀硫酸的棉花
(3)检验E中阳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E于试管中,__________
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证明E中有NH4+
6.A是一种酸式盐,它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 燥的气体B,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挤压胶头滴管,可得到蓝色喷泉。 若向A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例.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

(2)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②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放入碱后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
产生,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4+ 。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方法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C )
A.N2和H2催化加热制取氨气 工业生产 B.加热NH4Cl制取氨气 C.向碱石灰固体上滴加浓氨水 D.将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印刷色彩学课件

印刷色彩学课件
概述
❖ 印刷工艺流程:
原稿印前处理及制版印刷印后加工
❖ 印前技术:
从处理图文原稿到制成印版这一系列工序所 采用的技术。
印前技术是印刷必不可少的前导阶段,包括 扫描输入、图像处理、组版输出、分色制版 等工序。
印前技术中颜色的分解与传递是加色混合与 减色混合规律在印刷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节 彩色原稿
3. 数字印前系统/CDTP扫描分色:彩色桌面出版 系统是一种开放性的图文综合处理系统,通过 扫描仪将原稿的分色信息输入计算机中,利用 激光照排机输出分色胶片。
第二节 颜色的分解与合成
二、印刷分色原理
彩色印刷的复制过程颜色分解+颜色合成 1. 颜色分解:是根据减色法的补色原理,利用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绿、蓝三种滤色片,将彩色原稿的图像分解成 青、品红、黄三色影像的过程,又简称“分 色”。 2. 颜色合成:是指在印刷机上将三种原色印版 (CMY)上的油墨套印在同一承印物上再现原 稿颜色的过程。
一、原稿类型
❖ 印刷复制过程的五大要素: 原稿、印版、纸张、油墨、印刷机
❖ 原稿: 原稿是印前处理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 文信息,分为文字原稿与图像原稿。 原稿是印刷复制的基础和依据,原稿质量的 优劣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第一节 彩色原稿
文字原稿
黑白照片

非彩色原稿 黑白胶片
稿
黑白线条稿
图像原稿
第七章 色彩在印前技术
中的应用
第二节 颜色的分解与合成
第二节 颜色的分解与合成
一、印刷分色技术的发展阶段:
照相分色
电子分色机 扫描分色
CDTP 扫描分色
第二节 颜色的分解与合成
1. 照相分色:彩用照相的方法,通过红、绿、蓝 三张滤色片将彩色原稿分解成青、品红、黄三 张分色片的过程。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氨和铵盐[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NH3的物理性质以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

2.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和检验方法。

3.学会铵盐的性质及NH+4的检验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氨的性质及用途1.氨的性质(1)物理性质(2)氨气易溶于水——喷泉实验(3)化学性质2.氨水的性质3.氨的用途(1)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2)氨易液化,可作□10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 1.物理性质绝大多数铵盐都是□01易溶于水的白色或无色晶体。

2.化学性质(写化学方程式) (1)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如NH 4Cl :□02NH 4Cl=====△NH 3↑+HCl ↑; NH 4HCO 3:□03NH 4HCO 3=====△NH 3↑+H 2O +CO 2↑。

(2)与碱反应(如氢氧化钠与硝酸铵溶液反应) NH 4NO 3+NaOH=====△NaNO 3+NH 3↑+H 2O 。

氨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原理□01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2.收集方法□02向下排空气法。

3.实验装置1.根据NH3与H2O的反应原理分析: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提示: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NH3溶于水发生了反应:NH3+H2O NH3·H2O,所以氨水的主要成分为NH3·H2O,由于NH3·H2O NH+4+OH-,所以氨水中存在的微粒有①分子:NH3·H2O、H2O、NH3;②阳离子:NH+4、H+;③阴离子:OH-。

2.实验室能否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提示:不能。

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会重新结合成氯化铵。

3.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常在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塞一团疏松的棉花团,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提示:防止氨气与空气形成对流,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氨气。

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氨的性质1.喷泉形成的原理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色彩构成色彩笔记

色彩构成色彩笔记

色彩构成三大构成:平面、色彩、立体春:绿夏:红秋:黄冬:白一. 来历1919年包豪斯学院在德国魏玛成立,它由著名的建筑师格罗佩斯将魏玛工艺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改成组合并而成,西方画坛的艺术大师康定斯基和克利等人进入该校后倡导并创立了系统的学院框架。

二. 色彩构成定义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在互相作用下构成新的和美的色彩关系。

三. 色彩构成的研究方法色彩构成所涵概的知识领域及为广泛,重色彩基本要素色相、纯度、明度入手,对色彩的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是色彩构成的研究方法。

四. 学习色彩构成的目的学习色彩构成是为了提高对色彩的审美感觉引导研究色彩的美学范畴以及色彩的规律和法则,从而能理性的掌握色彩的美感实质和其组分原理能拓宽色彩视野,提高色彩艺术修养,形成科学的色彩设计思路第一章色彩的原理第一节色彩的物理理论色彩是一种由三个因素综合造成的现象1.光线2.反色光线3.有眼睛和大脑组成的能解读光线中的信息的感觉器官一. 光与色光在物理学上属于电磁波的一部分,她与宇宙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雷达电波、无线电波、交流电波等并存于宇宙中,由于辐射能是从起浮波的形成传递,所以他们都各有不同的波长和振动频率。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完成了用三棱镜分解日光的著名实验,牛顿将太阳的白光从小缝引进暗室使其通过三棱镜和在投射到白色屏幕上,结果光线被分解成一条美丽的彩带,有红开始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现在我们称紫之为光谱,七种色光混合在一起产生白光,每种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称“单色光”光的物理性质有广波的振幅和波长两个因素决定。

第二节色彩的理论一. 人眼的构造及功能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1.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角膜和巩膜组成,中层分为由红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红膜有两种肌肉控制瞳孔的大小,缩孔膜,收缩时瞳孔小,放孔肌收缩时则瞳孔放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烷烃的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烷烃的性质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氮气和氮氧化物[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氮气的化学稳定性,熟知氮气与镁、氧气、氢气的化学反应及其条件。

了解氮的固定和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能从物质类别和氮元素的化合价认识氮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熟知工业制硝酸的反应原理,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氮气与氮的固定1.氮元素的结构及存在(1)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ⅤA族。

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

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成物质。

(2)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氮元素主要以N2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部分氮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还有部分存在于土壤、海洋里的硝酸盐和铵盐中。

2.氮气(1)N2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稍小,难溶于水。

(2)N2的化学性质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N≡N)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也可以和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写出氮气和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金属镁:N 2+3Mg=====点燃Mg 3N 2,氮气表现氧化性; ②氢气: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氮气表现氧化性; ③氧气: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氮气表现还原性。

3.氮的固定(1)含义: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2)分类 氮的固定⎩⎪⎨⎪⎧ 自然固氮⎩⎪⎨⎪⎧高能固氮N 2+O 2=====放电2NO生物固氮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仿生固氮(1)氮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其最高正价为+5价(√)(2)氮原子与其他原子只能形成共价键,不能形成离子键(×) (3)氮气常用作焊接金属、填充灯泡、保存食品的保护气(√) (4)氮的固定中氮元素一定被氧化(×)(5)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属于自然固氮中的高能固氮(×) (6)工业上将NH 3转化为其他铵态化肥属于人工固氮(×) (7)N 2和O 2在放电条件下会生成NO 2(×)(8)N2中N元素价态为0价,处于中间价态,因此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如下图所示。

第五章 视觉实验

第五章 视觉实验

第五章视觉实验第一节视觉的物理刺激一、可见光谱引起人类视觉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谱。

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约380毫微米到780毫微米之间。

波长在其范围之外的是不可见光谱,如红外线、紫外线。

光具有三维特征:波长、纯度和振幅。

–波长——色调–纯度(波的混合度)——饱和度–振幅——明度二、光刺激的物理测量单色光和多色光–若投射到我们眼中的光是由单一波长的光组成,那么,这种光称为单色光。

–由两种以上波长组成的复合光波,称为多色光。

光的单位光通量:是由光源向各个方向射出的光功率,也即每一单位时间射出的光能量,以φ表示,单位为流明(lumen,简称lm)。

光强度:是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辐射的光通量,以I表示,单位为坎德拉(candela,简称cd)。

光照度:是从光源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以E表示,照度的单位为勒克斯(Lux,简称lx)。

光亮度:是指一个表面的明亮程度,以L表示,即从一个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

第二节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一)暗适应含义–这种从亮处到暗处视网膜的敏感度逐渐增高的适应过程,就是暗适应。

(在低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

)暗适应的机制——化合反应说克劳福德表述视紫红质的化合过程是:暗适应曲线如果用白光测定,会发现暗适应曲线由两部分组成,表示人眼有两套适应机制。

–图中上部的均匀曲线,这是视锥细胞的暗适应,这个过程约五分钟就基本完成。

–人眼对白光经过七分钟的适应以后,出现进一步的感光阈的减低,得到下部的曲线,这是视杆细胞的暗适应,约20分钟基本完成。

外界条件对暗适应过程的影响(二)明适应这种从暗处到亮处视网膜的敏感度逐渐降低的适应过程,就是明适应。

(在高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降低的过程。

)二、视敏度视敏度(visual acuity)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一)视角对象与眼睛所成的张角,叫做视角。

视角的大小决定映象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大小。

可以把物体大小A近似作为圆周的弧,把从节点至物体的距离D作为圆周的半径:(二)视敏度测定及其特征视敏度是以视角的倒数来表达的视敏度测量主要检查受测者对物象的觉察、再认、解象和定位能力。

第五章 色彩的复制原理

第五章  色彩的复制原理

﹡同样道理,若要减少品红版色量,可以先用红滤色片制作 一张青版阴片,然后将它与原稿相蒙合,进行品红版分色.
四、校色蒙版方程

C = fC(DR,DG,DB)

M = fM(DR,DG,DB)

Y = fY(DR,DG,DB)
• 式中: C、M、Y——分别为复制中所需青、品红、黄油墨量;

DR、DG、DB ——分别为原稿上某处在红、绿、蓝滤色片
0.00 0.24 0.00 0.63 1.50 1.50
• 由此可见,每种油墨除了具有所需要的基 本密度外,或多或少地有补偿密度,这是
因为三种油墨中的每一种都呈现两种不需
要的补偿吸收,则产生六种不同的补偿密
度,故在理论上需要六种密度不同的校色
蒙版来消除这六种补偿吸收。而在实际工 作中,当补偿密度在基本密度的10﹪以下 时,可以放弃蒙版,防止蒙版过量产生不 良影响。
实际的分色效果如图中A所示。在品红阳片上出现 了青色调,在黄阳片上出现了品红色调,如图中B。
• 为了纠正色差,采用蒙版的方法,用青阴片制作出 淡色调的青阳片,如图中C,将它蒙合在品红阴片 上,如图中D所示,则增加了青色部位的密度,起 到了压低相反色调的作用,得到了校正色差以后的 品红阴片,如图中E。
• 黄 墨(Y): 完全吸收 400~500nm

完全反射 500~700nm
• 而实际使用油墨的吸收性能曲线如图所示:实际油墨仅 能反射应该反射的色光中的一部分和吸收应该吸收的 色光中的一部分,其反射率和吸收率均达不到理想值。 青墨中含多量的品红及少量的黄色,品红墨中含有多 量的黄及少量的青色,黄色墨中含有少量的青及少量 的品红,因此
3.感光软片的色误差

第5章 鸡尾酒 第二节 鸡尾酒的调制

第5章  鸡尾酒 第二节 鸡尾酒的调制

玻璃器皿 图示2
玻璃器皿 图示3
练习:说出下列酒杯名称
3、酒吧设备
1、制冷设备 2、清洗设备: 洗杯机(washing machine) 3、其他常用设备 (1)电动搅拌机(blender)。 (2)果汁机(juice machine)。 (3)榨汁机(juice squeezer)。 (4)奶昔搅拌机(blender milk shaker)。 (5)咖啡机(coffee machine)。 (6)咖啡保温炉(coffee warmer)。
3不同场合的口味?欧美客人?东方客人四调酒的配方?以白兰地酒为基酒?以威士忌酒为基酒?以金酒为基酒?以伏特加酒为基酒?以朗姆酒为基酒?以特吉拉酒为基酒?以利口酒为基酒?以其它饮品为基酒singaporesling新加坡司令调制法
酒水知识——鸡尾酒
第二节 鸡尾酒的调制
第二节、鸡尾酒的调制
一、调酒的用具 二、调酒的技法 三、调酒的规则 四、色彩的配制 五、口味的配制 六、调酒的配方
一、调酒的用具
1、调酒器具 图示1/标注 图示2 图示3 右图:调酒杯 2、玻璃器皿 图示1 图示2 图示3 练习 3、酒吧设备 主要设备
调酒器具 图示1
调酒器具 图示1标注
1 冰桶和冰夹;2 香槟/汽酒瓶盖;3 榨橙汁器; 4鸡尾酒小伞; 5 去苹果心器; 6 挖瓜球器; 7 三件头标准调酒器; 8 盐瓶; 9 砧板; 10 大孔滤隔器;11 鸡尾酒饮管;12 挖沟刀; 13 扎汁器; 14 调酒羹; 15 山楂滤隔器; 16 刨皮刀; 17 香料器; 18 削皮刀; 19 搅拌杯和玻璃搅拌棒;20双锥形波士顿调酒器; 21 量器; 22 玻璃搅拌棒; 23 塑胶搅拌棒; 24 电动搅拌器; 25 烈酒量器; 26 “侍者之友”开瓶器和瓶塞钻;27 肉豆蔻磨碎器。

工程光学第五章光学和色学基础

工程光学第五章光学和色学基础

所以:
L
(1
)
L
n2 n2
第十六页,共七十三页。
折射光束的亮度与界面的反射比和界面两边介质 的折射率有关。
如果界面反射损失可以忽略,则:
L n2
L n2
光束经理想折射,光亮度也会产生变化。
第十七页,共七十三页。
五. 余弦辐射体
发光强度空间分布可用
下式表示的发光表面:
I I N cos
余弦辐射体在各方向的
增透膜。
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三页。
2. 介质吸收造成的光能损失 光通过厚度为l的介质后的光通量为:
0ekl 设介质的透明率为:P ekl 则: 0Pl 光通量损失: (1 Pl)0
光束通过多元件系统后的光通量:
0 P1d1 P2d2
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三页。
3. 反射面的光能损失
1 0 1 (1 )0 为反射比。
彩色和非彩色 光源色、物体色、荧光色
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三页。
第四节 颜色的分类及其表现特征 二. 颜色的表观特征
明度、色调和饱和度。
明度:明亮程度,与光亮度等有关; 色调:何种颜色; 饱和度:颜色的浓淡程度。
非彩色没有色调的区分,饱和度等于零, 只有明度的差别。
第三十页,共七十三页。
第五节 颜色混合及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 色光混合(加混色) 色料混合(减混色)
二. 光学量
与辐射量相对应,有以下的光学量(下标V)
1.光通量,单位流明;对人眼刺激程度,(辐通量) 2.光出射度;(辐出度) 3.光照度;(辐照度) 4.发光强度;(辐强度)
5. 光亮度。(辐亮度)
发光强度的单位为坎德拉,是国际单位制七个 基本量之一,规定为:一个光源发出频率为 540*1012Hz的单色光,在一定方向的辐射强度 为:1/683W/sr, 则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为1坎。

第五章 色彩的显色系统表示法

第五章 色彩的显色系统表示法
❖ 表示方法:光反射比/率 ❖ 不同色相的颜色具有其各自的明
度特征。
第二节 颜色的三属性
非彩色明度示意图 同色相明度示意图
第二节 颜色的三属性
紫 蓝 青 绿 黄橙 红
可见光谱明度示意图
第二节 颜色的三属性
❖ 明度不等于亮度。根据光度学的概念,亮度是 可以用光度计测量的、与人视觉无关的客观数值, 而明度则是颜色的亮度在人们视觉上的反映,明 度是从感觉上来说明颜色性质的。
无光泽版
图册:
图册:
孟塞尔系统的特点:
• 表色完全,编排合理 • 具有和CIE标准色度系统的换算关系 • 孟塞尔图册制作精良,便于携带、
保存与查阅。
主要作用:分类和标定物体表面色
孟塞尔系统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和颜料、油墨、 印刷等材料测试协会用其为标准
英国标准学会用其来标定颜料
中国颜色体系及日本颜色标准将其作为参考
彩色的明度值: 在颜色立体中 以离开基底平 面的高度代表, 即同一水平面 上的所有颜色 的明度值相等 且等于该水平 面中央轴上非 彩色(灰色)的 明度值。
二.孟塞尔彩度(Chroma,记为C)
在孟塞尔色立体中, 颜色的饱和度以离开中 央轴的距离来表示,称 为孟塞尔彩度;
表示这一颜色与相同明 度值的非彩色之间的差 别程度,以符号C来表 示。
各色调的最大彩度值不等
三.孟塞尔色调(Hue,记为H)
孟塞尔色调是以围 绕色立体中央轴的角 位置来代表的,以符 号H表示。
孟塞尔色立体水平剖 面上以中央轴为中心, 将圆周等分为10个部 分,排列着10种基本 色调组成色调环。
色调环上的10种基 本色调中,有五个 主要色调:
红(R)
5RP 5P
黄、蓝这六种原色有不同程度类似性的颜色。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红绿色分类教案及反思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红绿色分类教案及反思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红绿色分类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二册,重点围绕“红绿色分类”的主题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第五章第二节“认识红色和绿色”,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分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红色和绿色物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红色和绿色,并能够正确区分这两种颜色。

2. 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红色和绿色的区分,以及学生在分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敏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红色和绿色的物品(如苹果、西红柿、绿叶菜等)。

2. 学具:红绿色卡片、红绿色笔、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红色和绿色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什么颜色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红色和绿色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区分这两种颜色。

教师展示红绿色卡片,让学生找出相同颜色的卡片。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拿到一张红绿色卡片,根据教师的要求找出相应颜色的物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4. 分类游戏(10分钟)教师将红色和绿色的物品混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分类。

学生将相同颜色的物品放在一起,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分类过程中的发现。

学生用红绿色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红色和绿色物品。

六、板书设计1. 红色:苹果、西红柿、草莓等2. 绿色:绿叶菜、葡萄、草地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的红色和绿色物品,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红色的物品有:玩具车、衣服、苹果;绿色的物品有:植物、水果、沙发。

2. 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长协助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红色和绿色的分类,但在区分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出现混淆。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高一生物必修一的学习,是大家进行高中生物学习的基础,所以同学们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打好生物学习的坚实基础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篇一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③主要元素:C、H、O、N、P、S④基本元素:C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液)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H别在于R基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染料来吸收红光,但同时降低了织物上颜色的亮度 (变暗)。
有个染料的红光太重,可加入微量的另一绿色(或青色)染料来吸收红光, 但同时降低了织物上颜色的亮度(变暗)
11
三、颜色的混合
• 对于色光,如果颜色外貌相同,则不管它们的光
谱成份是否一样,在色光混合中都具有相同的效 果,这叫颜色混合代替律。代替律告诉我们,凡
20
• 实际上,商品染料难以做到纯的红黄蓝三 原色,或者说,表面是单色的原色染料, 其实或多或少还会含有其它另外两种原色。 因此,打样人员对所用的三原色染料的色 光特点(色相偏向和原色组分比例)要熟 悉。不同厂家生产的三原色,这种色份比 不同,配色者要注意了解和体会。
21
色彩训练 1
在图中:混合色中包含了二次色和三次色, 设三原色为红黄蓝,请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三次色。 (2)说明二次色中有哪些原色,并说明其原 色量的大小关系,例:色块2-二次色-蓝﹥ 黄。
如有一蓝色染料红光偏重, 要消除红光,可加入带青光 的蓝色染料,利用红光与青 光的互补关系消去红光的同 时,增加了织物上颜色的亮 度。因为红光与青光在眼睛 里以加法混合,所以感觉织 物的颜色较明亮。
7
二、减色混合
•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料混合后会产生另一种颜色的色料的现象,称为 减法混色。 • 色料之所以能显色,是因为物料对光谱中色光有选择吸收(即减去某 种颜色)和反射的作用。 • 减法混色是有色物质的混合,实质是反射光的减少,混合的有色物质
26
组分越多,反射光则越少,混合物颜色越暗。
8
•减法混色的标准三原色是红(品红)、黄(柠檬黄)、青 (湖蓝),也即印刷行业常用的品、黄、青三原色。 •对于印染行业,习惯使用红色、黄色、蓝色作为三原色, 由于现实很难找到理想的纯红色、黄色、蓝色染料,所以 通常使用的三原色是指接近于纯黄色、纯红色和纯蓝色的 染料,与标准的减法三原色相比有一定的色差范围。 •在进行仿色打样时,必须要了解所用的三原色染料的单色 颜色特点、双色混合以及三色混合所得颜色的效果。 •品、黄、青三原色和红、黄、蓝三原色的混合效果如图523所示。减法混色后颜色的亮度降低。三个原色以适当比 例混合后理论上可以得到黑色。
16
Y B G R G R
M
B R
G B R
Y
M White background
17
四、颜色的分解
• 将一个颜色所含的三原色组分含量分解出来,称为颜色的 分解。根据颜色所含三原色的情况,可以分为: • 1.原色:纯净、明亮,不能分解,如三原色。 • 2.间色:二次色 用二种不同的原色相拼可得到橙、绿、紫色,称它为二 次色。每一个二次色均含有二个原色。根据颜色的色相、 深浅较容易判断原色的组成与份量。 • 3.复色:三次色 三次色往往为灰彩,用二种不同的二次色拼合,或是任 意一种原色和黑色或灰色相拼得到三次色。每一个三次色 均含有三个原色,或含有一个原色与黑色(灰色)。
22
色彩训练2
• 在图5-26中颜色中找出原色、二次色和三次 色,如果三原色分别为红黄蓝和黄品青, 比较两者结果有何异同。
23
色彩训练3
• 试描述图5-29中两组颜色的色差。(用颜色 偏向、纯度、深浅来描述)
24
色彩训练4
• 试分析图5-30中各颜色的主色和副色。
25
完成下图的染色任务
要求浓度为3%
18
19
要求打样员能做到
• 给出一个颜色,能大致推断其中的红黄蓝的成分 与含量。 • 给定两个颜色,能大致判断两者的色差的数值大 小。 • 要做到:必须对所使用的各类染料三原色的单色 特点以及混色效果要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快 速准确地确定染料组成和用量,进而调整色光。 • 一般可以通过建立染料染色色卡来进行这方面感 觉的培养。
3
• CIE将色彩标准化,正式确认色光三原色为 红、绿、蓝(蓝紫色),红、绿、蓝为加 法混色的三个原色光,加法混色后,颜色 的亮度增加。
4
互补色光(补色)
• 红、绿、蓝三种色光以适当比例混合可以 得到白光。
• 在可见光范围内,某一波长的光与另一波 长的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白光,则 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色光即补色。
5
色光三原色:红(R)、绿(G)、蓝(B)
Yellow Red White Magenta Blue Cyan
Green
红、绿、蓝三种色光的补色是青、品、黄
6
互补色的应用 • 在染整打样中,有时将补色原理应用于淡、 艳、明快色的色光调整,即利用加入的同 色调染料所带色光与需要消去的目标染料 偏重的色光互为补色来调整染料色光。
是在视觉上相同的颜色都是等效的,相似色混合
后仍相似。
• 例如:如果色彩A = 色彩B,色彩C = 色彩D,那么:
色彩A + 色彩C = 色彩B + 色彩D。
12
色料三原色:黄(Y)、品(M)、青(C)
Yellow Red
Magenta
13
色料三原色:黄(Y)、品(M)、青(C)
Yellow Green
《染整打样》课程颜色的混源自与分解1内容一、加法混色(色光的混合)
二、减法混色(色料的混合)
三、颜色的混合
四、颜色的分解
2
一、加法混合(色光混合)
• 定义: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同时反映于 人眼,视觉会产生另一种色光的效果,这 种色光混合产生综合色觉的现象称为色光 加色法或色光的加色混合。
• 加法混色是光的混合,其实质是光能的叠 加,叠加的色光越多,亮度越大。
Cyan
14
色料三原色:黄(Y)、品(M)、青(C)
M+G=BK M、G互为补色 Y+B=BK Y、B互为补色 C+R=BK C、R互为补色
Yellow Red Black Magenta Cyan Blue Green
15
3.色料的互补律 凡色料三原色中的某一个颜色与其他色 料混合成黑色,则该两色料的颜色互为补色。 M+G=BK M、G互为补色 Y+B=BK Y、B互为补色 C+R=BK C、R互为补色 结论:色料相加,越加越暗。
9
标准三原色黄品青混色效果图
染料三原色红黄蓝混色效果图
如果两种色料混合产生黑色,则这两种色料叫色料互补色或余色。
10
色料互补色(余色)的应用
• 在染整打样中,余色原理主要应用于浓、暗颜色的色光调 整,是通过加入微量与需要消去的色光互为余色的染料来 进行的。
• 比如有个染料的红光太重,可加入微量的另一绿色(或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