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重点
动物营养学复习重点
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相互关系的科学。
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消化的概念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的形式的过程(大分子---小分子,化学价的变化等)。
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的能力;饲料能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消化率(digestibility) :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的统一指标,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动物机体组织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一部分又重新合成组织蛋白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理想蛋白的概念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这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1.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2.半必需氨基酸—能代替或部分节约EAA的AA。
3.条件性必需氨基酸:特定条件下必需由饲料供给的AA.4.非EAA:指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5.限制性氨基酸(LAA):指一定饲料(或日粮)中的一种或几种EAA的量低于动物的需要量,由于他们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导致蛋白质利用率下降。
满足需要程度最低的为第一L AA,依次为第二、三、四……等LAA。
AA的平衡体内蛋白质合成时,要求所有的必需氨基酸都存在,并保持一定的相互比例。
动物营养复习重点
动物营养复习重点
复习:
1. 需要掌握的名词解释:
消化率、利用率、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条件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瘤胃氮素循环、过瘤胃蛋白、必需脂肪酸、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营养需要、饲养标准、维持、维持营养需要
2. 需要牢记的内容
2.1 饲料养分常规分析的原理(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钙、磷)
2.2 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比较(动物体与饲料营养成分的差别)
2.3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营养生理功能(营养作用)
2.4 影响粗纤维消化利用的因素
2.5 影响能量利用效率的因素
2.6 粗纤维的主要生理功能
2.7综述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规律
2.8测定动物的维持需要在生产中的意义
3. 需要熟悉掌握的具体内容
3.1 元素组成(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组成)
3.2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粗蛋白(真蛋白和氨化物)、粗脂肪(真脂肪和类脂肪)的组成成分
3.3 饲料中养分的消化方式(分类、不同动物、不同部位)
3.4 消化后养分的吸收方式
3.5 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饲料粗蛋白和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的过程及特点
3.6 各种动物的主要限制氨基酸
3.7 理想蛋白与饲料中氨基酸的平衡
3.8 脂肪的分类及特性
3.9 各种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主要缺乏症
3.10 维生素的分类
3.11 动物体内水的来源与排泄
3.12 能量的来源
3.13各种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体系
3.14 理解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3.15 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综合法和析因法)。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营养学发展1. 动物营养学起源动物营养学起源于人们对动物饲养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的营养价值。
(1)早期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组成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上。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提出了“呼吸是燃烧的一种形式”,为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李比希的贡献:德国农业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是动物营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动物营养的有机体理论,即动物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有机物质。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分析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上。
研究者们开始认识到不同营养物质对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要性。
(2)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动物营养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营养物质的分类、营养生理学、营养代谢等。
同时,饲料工业的发展和饲养标准的建立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3)成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开始探讨营养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营养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
3. 我国动物营养学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依赖于引进和消化国外的研究成果。
(2)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阶段,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饲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等。
(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包括营养与基因调控、营养与环境友好型畜牧业、饲料添加剂研究等。
动物饲养学科中的动物营养学基础知识
动物饲养学科中的动物营养学基础知识动物饲养学是研究动物饲养管理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动物的营养、繁殖、健康和品质等多个方面。
而动物营养学,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动物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其消化、吸收、代谢等过程。
本文将介绍动物饲养学科中动物营养学的基础知识。
一、营养物质的分类在动物营养学中,营养物质通常分为宏量营养物质和微量营养物质两大类。
宏量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它们是动物体内代谢的主要物质。
微量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虽然在体内所需量相对较少,但对于动物的生命活动和健康至关重要。
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差异。
一般而言,动物对于碳水化合物的需求较大,这是因为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脂肪是动物体内的次要能量来源,其含有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两倍。
蛋白质对于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构成动物体内骨骼、肌肉和器官组织的基本单位。
三、动物对宏量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动物对宏量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发生在消化道中。
碳水化合物在口腔中开始消化,蛋白质则在胃酸的作用下开始被降解,进一步在小肠中进行分解和吸收。
脂肪在小肠中与胆汁结合形成乳状乳糜后被吸收。
四、动物对微量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微量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相对复杂。
维生素通常在动物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因此需要从外部摄取。
矿物质则可以通过某些特定的组织或细胞进行选择性吸收,以满足动物的需要。
五、动物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的关系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饲料的配方需要根据动物不同阶段的需求来进行调整,以确保动物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饲料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消化吸收效率等因素。
六、动物常见的营养缺乏和营养疾病营养缺乏和营养疾病对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常见的营养缺乏包括维生素缺乏和矿物质缺乏等,而典型的营养疾病有疲劳骨折、佝偻病和脂肪肝等。
动物营养学重点
第一章化学组成水:游离水(自由水、初水): 存在于细胞之间,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发。
结合水(吸附水、束缚水):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难以挥发。
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CP%=N% X 6.25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无氮浸出物(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NFE%=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方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饮作用单胃草食动物(猪)消化道特点切齿呈铲状,臼齿连续排列,顶端扁平,下颌左右移动范围大,咀嚼肌发达;嗅觉和味觉发达,唾液腺分泌淀粉酶和脂肪酶;胃分泌大量盐酸和酶,体积适中;小肠~ 13-15倍体长,容积相对较大,吸收能力强;后肠具有一定的发酵能力;胃肠发育较均衡,整体消化吸收能力强。
反刍动物(牛)的消化特点唇和舌灵活,切齿发达;反刍行为;胃分化为四部分;肠道长;大肠中微生物发酵能力较强。
单胃草食动物(马)消化道特点切齿发达;胃壁薄,胃容积相对较小;小肠相对较短;盲肠和结肠发达,体积大,微生物活跃。
消化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指标:消化率=(食入养分-粪中养分)/ 食入养分*100%第三章水的营养水的来源:饮水,即需水量,主要来源饲料水,变幅大,饲喂青绿饲料,可保证其来源。
代谢水,三大有机物在动物体内氧化分解或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水,需水量的5%-10%,具有重要的生命意义。
水的流失:肾脏,以尿液形式随体内代谢废物一起排出皮肤,以汗液形式散发体内产生的过量能满足动物的热呼吸,意蒸汽形式随CO2 排出消化道,以粪的形式随未消化物质一起排出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必需氨基酸(EAA ):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动物营养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必须氨基酸与非必须氨基酸 2.限制性氨基酸 3.必须脂肪酸4.水溶性维生素5.氨基酸的互补二、填空胆碱与维生素不能同时添加矿物元素(Zn、P、Ca)P与Zn是重点饲料加工方式、对消化作用的影响海水鱼与淡水鱼对必须脂肪酸需求的不同n-3与n-6两种不同类型LA LAN EPA DHA鱼虾对蛋白质、淀粉、纤维素需求范围、抗营养因子是什么?对动物有什么影响?三、改错四、简答(1)脂肪酸败的原因、危害及预防答:1)脂肪酸败的原因:①有氧条件下,光、热及铜铁等微量元素作用于双键的亚甲基,使脂肪生成低分子的酮和酸混合物,并有自我催化作用,最主要和常见的变化。
②微生物作用温度高,湿度大,霉菌和植物细胞内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生成低分子的酮,在油饼和米糠中易发2)脂肪酸败的危害:①产生不良气味,使脂肪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下降②破坏脂溶性维生素③使蛋白质消化率下降④醛和酮对鱼虾有直接的毒害作用⑤鲤鱼瘦背病,肌肉变性坏死。
虹鳟高度贫血,肝脏脂肪变性,胰腺组织病变,大量死亡。
3)饱和度:可以通过油脂的氢化和冬化以及调整来提高油脂的饱和度。
温度:油脂最好在低温下加工与贮藏。
水分:可以通过精炼脱水降低水分从而达到预防油脂酸败的目的。
氧气:可以通过隔绝氧气(充氮或真空包装) 或加入抗氧化剂来减少氧含量。
光照与射线:可以采用有色包装和避光装置来隔绝光照和射线的影响。
金属离子:解决的措施是减少油脂与铜、铁器具的接触,避免金属离子污染。
色素物质:可以通过加热炼制破坏色素。
抗氧化剂:添加抗氧化剂和抗氧化剂增效剂是一种延缓或抑制油脂酸败的有效方法。
(2)如何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答:1.达到氨基酸的平衡——利用氨基酸的互补作用,实行多种原料的同时添加。
2.添加抗氧化剂3.饲料原料的加工与处理——通过加热等工艺,除去一些不利因子4.饲料中提供足量的能量物质,避免蛋白质进行消化功能,造成浪费(3)掺杂的方式及检测答:掺杂的种类:有尿素、糠麸、饼粕、血粉、羽毛渣、锯末、花生壳、沙砾等。
《动物营养学》要点
《动物营养学》要点动物营养学(6497)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动物营养学是紧密围绕动物生产又直接为养殖业服务的一门科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特点:基本概论多、基本理论较深,前半部分主要讲述营养物质的作用及体内的代谢过程,理论性较强,后半部分主要讲述动物的营养需要量,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均较强。
学习时必须循序渐进,首先要掌握前面的基本理论,再学习动物的营养需要,结合以后所学的专业课(如养猪学)就可以用于指导和从事以后的养殖生产。
通过理论学习、课程实验与生产实践,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最后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动物营养学是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有在学好此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好饲料和饲养学、养猪学,养羊学等其它专业课程。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在于:第一,研究动物生存和生产所需的营养素及各物质的生理生化功能;第二,研究并确定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第三,研究营养素在体内代谢、定量转化规律及作用调节机制;第四,动物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五,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动物营养学在现代动物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是决定生产效率高低和生产潜力发挥的关键因素,提高动物生产效率,除合理选用品种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提高,后者则取决于动物营养研究的扩展。
20世纪,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动物营养、营养需要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动物营养学边缘学科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动物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理解各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转化规律;掌握不同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量的特点和规律。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动物营养学是生命科学中理论性、应用性均较强的学科,与自然科学中三十多门学科,特别是与生命有关的学科关系密切,也和哲学、自然辨正法、经济学和法律等人文学科相互联系。
动物营养学知识点(全)
动物营养学知识点(全)动物营养学绪论1、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全称。
2、概略养分分析主要测定饲料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等六种概略养分。
3、三大有机物: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第一节动植物体与饲料的化学组成一、动物与植物1、动植物的代谢特点·动物代谢特点:异养生物,不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而要依赖于自然界中的有机物。
·植物代谢特点:自养生物,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简单无机物合成所需有机物。
2、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二、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一)元素组成的比较1、种类基本相同,含量差异较大。
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
2、有机元素均以C 、H 、O 、N 的含量最多·植物:约占其干物质总重的95% ·动物:约占其干物质总重的91%以上主要以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形态存在,其中均以碳为最多,氧和氢其次,氮最少。
3、无机元素·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对较稳定 4、元素含量① 植物·元素含量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植物种类不同,元素含量差异大② 动物·一般须从饲料中获得,含量相对稳定。
·动物间差异小(二)化合物组成的比较干物质动植物体水分无机物质(粗灰分或矿物质)有机物质含氮化合物(粗蛋白质)无氮化合物乙醚浸出物(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1、水分①一般情况下,动植物中都以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动物:变异小②动植物体组织、部位不同含水量不同。
③影响因素不同·植物:栽培条件、气候、收获期等·动物:年龄、营养水平、饲料组成、健康状况等④饲料分类·按水分多少>45%:青绿饲料≤45%:青贮饲料·按蛋白质多少≥18%:蛋白质饲料<18%:粗饲料2、碳水化合物①植物:干物质中的3/4结构物质贮备物质②动物:主要为糖元和葡萄糖,<1%3、蛋白质①植物:除真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质含氮物(氨化物)②动物:干物质中主要为蛋白质,是动物体内的结构物质主要是真蛋白质及游离AA、激素无其他氨化物动物体蛋白质含量高,且蛋白质的品质优于植物蛋白。
动物营养学章节知识点
动物营养学章节知识点动物营养学章节知识点绪论1、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及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4、论述动物营养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养分、ADF、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括几大成分?分别怎样测定和计算?3、简述营养物质的功能。
4、试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5、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2、什么是消化率?怎样计算?3、简述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怎样提高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4、简述微生物消化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中的作用。
第三章水的营养1、简述水的生理作用。
2、水的来源和流失分别包括哪几种方式?3、简述动物的需水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1、概念:EAA、LAA、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理想蛋白、RDP、UDP、可利用氨基酸、有效氨基酸、真可利用氨基酸等。
2、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3、简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如何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5、阐述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6、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7、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8、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9、简述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10、简述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沉积的因素。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1、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2、碳水化合物在瘤胃降解的主要产物是什么?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高什么的组成比例?3、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动物营养学重点
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CP(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CP%=N%×6.25粗灰分(CA):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灼烧后的残渣中含有泥沙,故为粗灰分EE(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物质,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 4.简述养分的一般营养生理功能。
(1)机体或动物产品的构成物质(蛋白质、矿物质、水分、脂肪)---部件(2)动物生产的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动力(3)动物生产的调节物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添加剂)---控制系统★ 5. 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答1:元素组成的比较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植物体化学成分含量受生长期、地区、气候影响较大,动物体则相对稳定。
)2)元素含量规律有机元素: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它少无机元素: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3)元素含量的变异情况(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
)化2化合物组成的比较1).水分2).碳水化合物消化: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完整版)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
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第一章1.饲料: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皆可作为动物的饲料。
2.养分。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3.常规养分分析法的优缺点:优点:分析方法简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分析成本低。
缺点:(1)粗蛋白不能区别真蛋白质和非蛋白含氮物。
(2)粗纤维中各成分的营养价值差别大,纤维素与半纤维素较易消化,木质素不能被消化,测定偏低。
(3)粗脂肪是真脂肪、色素及脂溶性物质的混合物。
(4)无氮浸出物是计算值,偏高。
(5)不能分析特定养分。
4.动植物体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较大。
(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钙磷少。
异: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3)变异:动物小,植物大。
第二章1.影响消化率的主要因素:(1)水温,水温越高,肠道排空速度越快。
(2)不同生长阶段:粗蛋白随动物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
(3)营养物质含量及其相互间的相互作用。
(4)加工工艺:粉碎粒度。
(5)饲料调制。
(6)投饲频率:投饲频率越高,消化率下降。
2.水的营养作用:(1)水是动物机体主要组成成分。
(2)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
(3)水是一切化学反应的介质。
(4)调节体温。
(5)润滑作用。
3.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0%4.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特点:(1)对能量的需求低:鱼虾为变温动物,不需耗能维持其体温。
(2)对蛋白质需求高。
(3)对糖的需求量较低,利用能力也较差,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所致。
(4)鱼虾对脂肪的需求和利用率较高。
(5)对维生素的需求:Vc、VB6、Ve及烟酰胺等大,Vd低。
(6)一般对饲料中的矿物质需求低,可从水中直接吸收利用某些矿物质。
5.水产配合饲料的特点:(1)原料粉碎粒度:40目、60目筛上物不得超过10%(2)水稳定性:配合饲料应维持在水中不溃散,且要求减少溶蚀率。
动物营养学关键知识
动物营养学关键知识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如何获取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和促进生长发育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动物营养学知识:1. 营养需求: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可以帮助合理配制饲料,提供适当的营养。
营养需求: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可以帮助合理配制饲料,提供适当的营养。
2. 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等。
不同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这决定了它们对不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
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等。
不同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这决定了它们对不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
3. 饲料种类:动物饲料可以来自植物或动物,比如谷物、豆类、青草、鱼粉等。
了解不同饲料的特点和营养成分,有助于选择适合动物的饲料。
饲料种类:动物饲料可以来自植物或动物,比如谷物、豆类、青草、鱼粉等。
了解不同饲料的特点和营养成分,有助于选择适合动物的饲料。
4. 饲料配制: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可以采用合适的饲料配制方法。
这包括确定不同饲料的比例和加工方式,确保动物获得均衡的营养。
饲料配制: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可以采用合适的饲料配制方法。
这包括确定不同饲料的比例和加工方式,确保动物获得均衡的营养。
5. 营养相关疾病:营养不足或过剩可能导致动物出现营养相关疾病,如饥饿、肥胖、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助于保障动物的健康。
营养相关疾病:营养不足或过剩可能导致动物出现营养相关疾病,如饥饿、肥胖、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助于保障动物的健康。
6. 饲养管理:动物的饲养管理也与营养有关,包括合理的饲喂量、饲喂频率、饲料保存和卫生等。
良好的饲养管理有助于提高动物的营养状况和生产性能。
动物营养学重点
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并且能够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
养分(营养物质、营养液):饲料中凡是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成分性质的物质。
营养: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且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的营养物质的科学,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证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平衡。
粗蛋白质(CP):—切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蛋白和非蛋白氮。
粗灰分(CA):饲料、动物组织和排泄物样品在550-600摄氏度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焚烧后剩余的残渣。
乙醚浸出物(粗脂肪、EE):饲料中所有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包括真脂肪、类脂、脂溶性维生素、色素、有机酸、树脂等溶于乙醚的物质。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饲料经1.25%烯酸和1.25%稀碱各煮沸30分钟后所剩余的不溶解的碳水化合物。
无氮浸出物(NFE):由饲料中的淀粉、葡萄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
干物质:出去初水分和吸附水的饲料成为绝干饲料,样本中绝干饲料的含量。
采食量:动物在24小时内的采食饲料的质量。
随意采食量:动物在充分接触饲料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量。
实际采食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正常健康的动物在一定的时间内实际采食的总量。
消化: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的养分的百分率。
吸收:饲料经过消化道各种方式的消化后,营养成分被分解成能够被吸收的小分子,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淋巴液的过程。
总能:饲料被完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
消化能: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
代谢能: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的能量。
净能:指动物用于维持和生产产品的那部分能量。
动物营养学重点章节复习
绪论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动物生产的特点:1.从生产人类食物的角度看,动物生产的重要特点是物质利用效率低。
2.动物可以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养分资源(如牧草、各类副产物等)转化为人类食品,从而提高食物生产体系中的养分利用率。
一、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二、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1) 保障动物健康。
(2) 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3) 改善产品质量。
(4) 降低生产成本。
(5) 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叫饲料。
总水分:饲料样品在烘箱中100-105 ℃烘干至恒重,失去的游离水和结合水质量总和。
烘干后的剩余物叫全干(绝干)物质。
初水分:饲料等样品在烘箱中60-70℃烘干至恒重,失去的重量即为初水。
粗蛋白CP:饲料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粗灰分Ash:是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无氮浸出物 NEF:即不含氮的一类浸出物,也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
动物营养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动物营养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植物与动物1.1 植物的营养需求与供给植物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水分、养分和光能。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因素,其含量约占植物体积的70%~90%,对植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光合作用和渗透压有重要的影响。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养分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基本物质基础,一般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光能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其吸收与利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1.2 动物的营养需求与供给动物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水分、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
水分是动物生命活动的必需因素,对于体液稳定、体温调节、新陈代谢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
能量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和进行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基础,其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蛋白质和脂肪是动物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和进行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物质和维生素是动物的微量营养物质,对于机体新陈代谢、骨骼形成、酶系统活性和激素合成等具有重要作用。
1.3 植物和动物的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植物和动物的营养物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转化。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无机物质合成为有机物质,为动物提供营养物质的来源。
而动物通过摄食植物及其他生物性食物,将其内含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营养物质的来源2.1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植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以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光能。
植物的根系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并将有机物质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最终合成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2.2 动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动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食物,包括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
植食动物通过吃植物及植物性食品,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而肉食动物则通过捕食其他动物,将其体内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营养物质的分类3.1 营养物质的基本分类营养物质主要分为宏量营养物质和微量营养物质两大类。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绪论1.2. 1937 年, Maynard 所著的《动物营养学》出版, 标志着动物营养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 营养物质及其来源1. 国际上通常采用 1864 年德国 Henneberg 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2.3. 饲料中的无氮浸出物=100%-4.第三章 动物的消化生理及消化力1. 动物的消化方式合和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利用要。
2.3. 饲料某养分消化率=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0%;饲料中某养分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粪中某养分-消化道来源物种某养分) ]/食入 饲料中某养分×100% 所以一般地,4 .影响养分消化率的因素 (论述)①动物种类和品种。
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消化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因而消化力也不同;②年龄和个体差异。
动物从幼年到成年,消化器官和机能的发育完善程度不同,则消化力强弱不同,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也不一样;同年龄、同品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因培育条件、体况、神经类型的不同,对同种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仍有差异。
①种类。
不同种类的饲料因营养物质含量及质量有较大的差异。
②化学成分。
饲料的化学成分中以粗蛋白和粗纤维对消化力的影响最大。
③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
④饲料加工调制。
①饲养水平。
随饲喂量的增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力降低。
②饲养条件。
动物在温度适宜和卫生、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对饲料的消化力较高。
③饲料添加剂。
提高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利用率;可利用非蛋白氮合成微生物蛋白;可合成必须氨基酸、必须脂肪酸和维生素B发酵过程使饲料能量损失过多,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发酵形成了甲烷、二氧化碳和氢气等;优质蛋白质被降解变成了中等质量的微生物蛋白;营养物质的二次利用效率降低。
第四章水的营养1.2.3. TDS是测定溶解在水中的总无机物含量的指标4. 水的生理功能:水是动物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水是一切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参与体温调节;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其他作用第五章蛋白质的营养1. ,而在瘤胃未降解的饲粮蛋白。
《动物营养学》考试中重点中的重点
《动物营养学》考试中重点中的重点ANIMAL NUTRITION EXAMINATION绪论:1、营养: 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
3、饲料: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4、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名词解释:CP、CA、EE、CF、ADF、NDF、NFE、NPN。
粗蛋白质(CP):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NPN)。
粗灰分(CA):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粗纤维(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无氮浸出物(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非蛋白质含氮物(NPN):用饲料常规分析法获得的饲料粗蛋白质还含有部分非蛋白质性的含氮物,称NPN。
2.常用饲料干物质的化学成分?(课本P7)3.简述饲料营养物质的功能?答:1)作为动物体的结构物质2)作为动物生存和生产的能量来源3)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4)形成产品——附属功能4.动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答:一:动植物元素组成的差异: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相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他少。
不同: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3)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
二:动植物化合物组成差异:1)动植物的化合物有三类:第一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和矿物质;第二类是合成或分解的中间产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氨、尿素、肌酸等;第三类是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素、维生素和抗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并且能够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养分营养物质、营养液:饲料中凡是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成分性质的物质;营养: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且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营养学:研究生物的营养物质的科学,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证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平衡;粗蛋白质CP: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蛋白和非蛋白氮;粗灰分CA:饲料、动物组织和排泄物样品在550-600摄氏度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焚烧后剩余的残渣;乙醚浸出物粗脂肪、EE:饲料中所有脂溶性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脂肪、类脂、脂溶性维生素、色素、有机酸、树脂等溶于乙醚的物质;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饲料经1.25%烯酸和1.25%稀碱各煮沸30分钟后所剩余的不溶解的碳水化合物;无氮浸出物NFE:由饲料中的淀粉、葡萄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干物质:出去初水分和吸附水的饲料成为绝干饲料,样本中绝干饲料的含量;采食量:动物在24小时内的采食饲料的质量;随意采食量:动物在充分接触饲料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量;实际采食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正常健康的动物在一定的时间内实际采食的总量;消化: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消化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的养分的百分率;吸收:饲料经过消化道各种方式的消化后,营养成分被分解成能够被吸收的小分子,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淋巴液的过程;总能:饲料被完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消化能: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代谢能: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的能量;净能:指动物用于维持和生产产品的那部分能量;热增耗:来源于饲料营养物质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代谢所消耗的能量,是采食前后体热差;必需脂肪酸EFA:指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要求,必须由饲粮供给,在体内具有明确的生理作用,是对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不可缺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组亚油酸异构体,是一类具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双烯酸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的总称;必需氨基酸EAA:指动物不能由体内代谢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部分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NEAA:在动物机体内可以合成,不必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LAA:饲粮中所含EAA的量与动物需要量相比,差距较大的AA.理想蛋白质SEAA:指AA组成和比例与畜禽AA需要完全一致的蛋白质;必需矿物质元素:在动物生理和代谢过程中有明确的功能,必须由饲料提供,供给不足则产生特有缺乏症,及时补充则症状减轻或消失的矿质元素称为必需矿物质元素;常量元素: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上;微量元素:仅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下;电解平衡:动物体摄入水及各种无机盐类,同时又不断地排出定量的水和电解质,使动物体内各种体液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维生素:指食物中含有一类特殊有机成分,这些成分可预防人的脚气病、糙皮病、佝偻病和坏血病;脂溶性维生素:是以维生素原的形成存在于植物中组织,维生素原能够在动物体内转变成脂溶性维生素,包括VA、VD、VE、VK;水溶性维生素:无维生素原,存在于植物组织的就是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拮抗物:指那些具有与维生素相似的分子结构,却不具有维生素生理功能的物质;维生素类似物:除了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外,还具有维生素功能的一些化合物;维持需要:维持状态时,所有营养物质仅用于维持生命的基本代谢及必要的活动,此时,动物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基础代谢: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宜的温度和绝对安静中,空腹、清醒、静卧、放松状态下,维持自身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内源尿氮:指动物在维持状态下,体蛋白质净分解代谢经尿中排除出的最低生理限度的氮;代谢粪氮:指动物采食无氮饲粮时经粪中排出的数量稳定的氮;饥饿代谢:动物绝世到一定时间,达到空腹条件时所测得能量代谢叫绝食代谢;维持:指健康动物体重不增不减、不进行生产,体内各营养素处于收支平衡时的状态;孕期合成代谢妊娠效应:妊娠母猪喂以与空怀母猪相同的维持日粮时,除能满足一窝仔猪和乳腺组织增长的需要外,母体本身增重也高于空怀母猪的现象;产乳高热症:调节血钙水平的内分泌系统失调,临产前口服维生素D;酮病:产后采食量不粗和产奶量迅速上升导致机体能量负平衡,血糖降低,此时体脂所产生的甘油通过糖异生过程来弥补血糖不足,脂肪酸部分因不能生糖而转化为酮体,分娩后提高采食量,给患病牛静脉注射葡萄糖;营养需要:指动物在一定条件下维持生命健康正常生长喝良好的生产性能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要求;饲养标准:规定了各种动物为了获得不同生产目的和生产性能对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要量定额,并介绍了包括动物的营养需求特点及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数据等相关资料;寡糖:由2~10个单糖单位通过糖苷键链接而成的小聚合体,介于单糖与多糖之间,又称低聚糖;非淀粉多糖NSP:是由若干单糖通过糖苷键链接成的多聚体,包括除α-葡聚糖以外的大部分多糖分子;脂类:是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一种不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苯、氯仿的物质;大题:1.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非反刍动物消化吸收:1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2参与脂类消化主要是胰脂酶、磷脂酶、胆固醇脂水解酶、胆汁3消化产物甘油一酯,脂肪酸,溶血性卵磷脂,胆固醇4主要吸收吸收部位是空肠,并以易化扩散方式吸收5胃内为酸性环境,对脂肪的消化不利,在胃内起初步的乳化作用;反刍动物消化吸收:1瘤胃是反刍动物脂类物质的主要消化部位,在瘤胃中脂类物质得到明显的改组,瘤胃对脂类的消化有四个特点:1大部分不饱和脂肪酸氢化变成饱和脂肪酸,使必须脂肪酸含量减少2部分氢化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异构化反映3甘油变成挥发性脂肪酸41微生物合成的奇数碳原子的脂肪酸和支链脂肪酸数量增加2脂类物质通过网、瓣胃是几乎不发生变化,进入周围后消化吸收于单位动物相似.3瘤胃壁只吸收VFA和短链FA;代谢:1:能量充足时体内的脂类物质主要以在脂肪组织中和肌肉组织中合成甘油三酯为主,饥饿时,以甘油三酯氧化为主2猪和反刍脂肪合成主要在脂肪组织进行3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均可利用消化道吸收的脂肪酸作为脂肪的原料4非反刍动物体脂受饲料影响大而反刍动物影响小5氧化供能是脂类物质的主要作用2.比较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代谢的异同反刍动物:1主要消化部位为瘤胃2VFA75%由瘤胃壁吸收,20%由皱,瓣胃吸收,5%由小肠吸收3葡萄糖来源是糖异生,其前体物是丙酸4以瘤胃消化为主,以小肠,盲肠,结肠消化为辅;以VFA为主代谢,葡萄糖代谢为辅;单胃动物:1消化始于口腔,尤其是淀粉2消化道前端消化和吸收营养性CH2On后端回肠末端以后主要是微生物消化结构性CH2On 3主要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为化学性消化4以葡萄糖代谢为主,VFA代谢为辅;3.比较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的异同4.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在胃和小肠内部进行主要靠酶消化蛋白质在胃内首先被胃蛋白酶水解为蛋白胨胃蛋白冻在小肠内被胰蛋白酶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然后被吸收带谢氮相对与饲料氮的比例低特别是日粮蛋白质缺乏时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约70%的蛋白质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而分解百分之三十在肠道内被消化酶所分解蛋白质首先在瘤胃内被微生物吸收一部分在真胃里被蛋白酶水解在小肠内最终水解为氨基酸后被吸收反雏动物消化吸收的蛋白质不止有食物里的还有瘤胃微生物合成的菌体蛋白代氮相对于饲料氮的比例高5.比较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6.相同点: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器官,和消化原理相同口腔胃胰脏肝脏肠道物理的是采食咀嚼胃肠蠕动将食物磨碎混合推动食欲后移化学通过消化道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酶或饲料中所含有的消化酶对饲料进行分解不同点:反刍动物利用瘤胃微生物发酵能对难于消化的物质进行消化大大提高了植物性食物的利用率同时为了适应这种消化方式反刍动物的瘤胃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发生了变化;7.比较动植物的养分组成的异同(1)植物性饲料与动物体中都以水含量最高;不同植物体水分变异范围较大,含水量在5%-95%之间;动物体内水分含量比较稳定,一般占动物体重的60%-70%2植物性饲料干物质中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动物干物质主要为蛋白质;其次为脂肪3植物性饲料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包括无N浸出物和粗纤维,其中无N浸出物主要为淀粉;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很少,主要为葡萄糖等可溶性糖类,储存形式为糖原,含量小于1%,动物体内不存在淀粉和粗纤维;4植物体内除了真蛋白质之外,还有大量的NPN,动物体内的蛋白质主要是结构物质,除了真蛋白之外,还有少量游离氨基酸和激素,构成动植物体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种类相同,但植物可以全部合成自身需要的氨基酸,而动物不能全部合成;5植物性饲料的脂类主要包括结构脂类和贮存脂类,脂类主要是腊脂植物表面糖脂和磷脂线粒体、内质网、质膜;动物体内脂类主要以脂肪作为能量的贮备形式,构成体组织的脂类主要是磷脂,不含树脂和腊脂;动物因种类、品种、育肥程度不同,植物因品种不同,含脂量差异大6植物性饲料不含Va而含胡萝卜素,动物体内相反7动物体内的矿物质比植物多;动物体内钙、磷大于植物,钾低于植物,其他微量元素相对稳定;植物多受种类、土壤、肥料、气候、收获期的影响,变异很大;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钙:幼龄动物佝偻病骨质软弱,腿骨弯曲脊柱呈弓状古端粗大行动不便成年动物骨质软化病骨组织疏松呈海绵状骨骼和牙齿的构成部分调节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的凝集刺激肌肉蛋白的合成磷软骨症牛异食癖猪鸡营养性瘫痪马骨折骨骼和牙齿的组成部分磷脂是细胞膜的成分高能分子的成分遗传物质的成分辅酶的成分铁运输作用酶的成分防御疾病贫血呼吸加快铜促进红细胞的合成酶的成分参与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合成贫血运动失调骨质疏松羊毛褪色钴参与维生素b12的合成直接参与造血过程贫血食欲衰退生长停滞锰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代谢是体内许多酶的激活剂可以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动物的正常繁殖有关可能与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鸡滑腱症猪脚跛症碘构成甲状腺素与角蛋白的代谢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的过程有一定关系甲状腺肿大繁殖力下硒抗氧化作用与腺体组织有关维持正常的繁殖功能与动物免疫功能有关反刍动物白肌病雏鸡渗出性素质病锌不完全角化症,皮炎,长骨畸形,繁殖影响抗氧化铬抗应激维生素b1一硫铵素多发性神经炎观星状角弓反张维生素b2核黄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神经过敏皮肤干裂视力下降繁殖力下降被毛生长不良生长发育速度下降鸡卷爪麻痹症维生素b3泛酸皮炎运动失调后知肢鹅步狗坐幼反刍动物胃肠机能紊维生素b4雏禽胫骨短粗滑腱症仔猪腿部呈外八字呈狗坐姿势维生素b5鸡黑舌症滑腱症猪癞皮病维生素b6食欲不振,皮炎繁殖机能紊乱家禽成神经状态眼睑发炎,水肿羽毛粗糙猪出现共济失调腹泻脂肪肝维生素b7鸡滑腱症皮炎脂肪肝肾病维生素b11贫血鸡滑腱症神经症状,猪繁殖和泌乳紊维生素b12机能障碍贫血滑腱症猪下痢呕吐,共济失调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觉保护上皮组织完整促进性激素生成促进生长维护骨骼的正常生长和修补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维生素D降低小肠酸度促进钙磷吸收,促进骨骼钙化与粘膜细胞分化有关维生素E抗氧化作用,促进激素分泌,促进促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激素的生成促进免疫蛋白的生成提高抗病力维护肌肉正常功能,抗癌作用维生素K参与肝脏凝血酶原的合成维持正常血凝利尿强化肝脏解毒能力及降低血压1.维持状态下矿物质和维生素代谢的特点1矿:内源损失少循环利用率高矿物质元素的内源损失量可以通过平衡实验测定2.V:内源损失少或在体内分解生产性能指标对饲粮V添加量反应不敏感;蛋白质:1.生产中平衡饲料AA时,应重点考虑哪些问题1AA的缺乏2AA的失衡3AA相互间的关系:拮抗,转化,互补;2.提高NPN利用率的措施1代替日粮中蛋白质的尿素应逐渐加入,需要2-4周适用期 2需供给一些微量元素 3补饲尿素时,饲料中还应供给一定蛋白质10%-12%4充分供应足够的可溶性CH2On5控制尿素用量6正确使用:均匀拌入日粮,添加尿素的高蛋白质精粹使用尿素舔块,使用包被尿素,添加尿素青贮,尿氨化秸秆7延缓NPN分解速度8注意氨中毒93月龄以下不能喂,采食尿素2h后饮水;3.反刍动物利用NPN原理反刍动物摄入的非蛋白氮进入瘤胃后,氨基酸、肽、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可以直接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尿素等非蛋白氮被采食后,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分解成氨少部分氨直接被瘤胃微生物用于合成蛋白质,大部分氨通过瘤胃吸收于肝脏,并在肝脏中转为尿素,再进入瘤胃形成氮素循环.4.肽的吸收特点及营养生理作用1吸收机制:1 不需消化,直接吸收2吸收特别快3具有100%吸收的特点4吸收时不需耗费人体能量5起载体作用2作用:寡肽促进AA吸收,加快蛋白质合成2提高矿物质元素吸收与利用率4提高饲料的风味及诱食作用4促进生长作用5.简述蛋白质营养生理功能:1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基本成分2是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3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4提供能量,转化内糖和脂肪5动物产品的主要成分;6.列出猪和家禽常见EAA名称,常见拮抗对,转化对1生长猪10个:赖lys;蛋met;色trp;苏thr;亮leu;异亮ile;精arg;苯丙phe;组his;缬val笨蛋来宿舍晾衣晾鞋2成年猪8个:无精,组3禽13个:10+甘gly;光cys;酪tyr4拮抗:赖和精;亮,异亮和缬;苏,甘,丝和蛋;5转化:蛋—半胱,胱苯丙—酪甘—丝7.解释AA之间的拮抗,平衡,转化及中毒关系拮抗1 饲料中某一种或几种AA的浓度过高时影响其他AA的吸收和利用,降低AA的利用率 2 作用机理:肠道吸收过程中转运载体的竞争,肾小管重吸收过程中转运载体的竞争,代谢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平衡:1饲粮AA之间的比例和数量与动物需要AA之间的比例与数量一致性程度;2 失衡结果:蛋白质,能量,有机物利用率下降,生产水平和效率降低;转化:某些AA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另一种AA,有些转化AA对可逆,有些则不可逆,如谷—谷氨酰胺,苯丙-酪中毒:1 AA过量表现出毒性作用,蛋氨酸的毒性远远大于其他氨基酸2 AA的毒性可能与其他AA之间的拮抗作用有关;脂类:1简述脂类的定义和分类定义:是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一类不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苯,氯仿的物质;分类:脂类按是否与碱发生皂化反应,可分为皂化脂类和非皂化脂类;2简述脂肪的营养生理功能:1供给能量2贮备能量3提供必需脂肪酸4协助可溶性物质的吸收 5维持体温防护作用及提供代谢水6调节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3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分类及营养生理功能EFA:指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要饲粮供给,在体内具有明确的生理作用,是对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不可缺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分类:亚油酸,a-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功能:1作为生物膜的构成物质2合成前列腺素3调节胆固醇代谢4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通透性;4.CLA概念和功能共轭亚油酸:是一组亚油酸异构体,是一类具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双烯酸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的总称.功能作为生长添加剂2可预防或缓解一些疾病3代谢调节4免疫调节和抗癌5抗氧化特性5.脂类氧化酸败的概念与危害1氧化包括自动氧化是一种自由基激发的氧化反应和微生物氧化是微生物产生的脂氧化酶所催化的氧化;酸败:脂肪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这种现象称为脂肪的酸败;2危害:导致脂肪营养价值降低产生一些不良气味,影响适口性严重时损伤动物体内组织细胞;6如何在饲料中加入油脂1直接加入:将油脂按比例均匀的加入饲料中2配成高油料后加入:高油料必须现配现用3植物油脂与动物油脂混合:按1:1或2:1比例混合后使用效果更好;4加热消毒;碳水化合物1.非淀粉多糖的概念,分类及营养抗性概念:NSP是由若干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成的多聚体,包括除a-葡萄糖聚糖以外的大部分多糖分子;分类:根据溶剂性,分为水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和非水溶性非淀粉多糖;根据结构特点分为纤维素INSP,果胶SNSP,半纤维素SNSP,INSP;抗营养特性:对反刍<对猪1妨碍营养物质的吸收2降低能值的负效应3增加内源物质的损失;对家禽:产生粘性粪便,降低生产性能;克服措施:1添加酶制剂2水处理3添加抗生素4其他,如日粮中加燕麦壳;2.瘤胃发酵碳水化合物的利弊优点:1供给能量2可分解粗纤维且使细胞内营养因素得到充分利用,植物细胞壁经微生物发酵分解后,使微生物非淀粉多糖变得可用,使植物内的营养物质也被释放供动物充分利用,因而非淀粉多糖对宿主动物有显着供能性;3.瘤胃微生物可以合成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以及B族维生素;缺点:1.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是一种含能较高气体,通过暖气排出体外,不被动物所利用;2.大量消化CH2On有能量损失3.降低了碳水化合物供给葡萄糖的效率;4.容易降低瘤胃PH,抑制发酵,不利于粗纤维消化;3.寡糖的概念极其性质1概念:寡糖是由2-10个单糖单位,通过核苷酸键连接而成的小聚合体,位于单糖与高度聚合多糖之间,又称低聚糖2寡糖可分为普通寡糖和功能寡糖,前者由a糖苷键连接,可被肠道消化酶降解,蔗糖、麦芽糖等属于普通寡糖,后者指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非消化性寡糖;动物营养需要的研究方法1.研究动物营养需要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化学分析法1化学分析 2.消化实验3.代谢实验4.平衡实验5.饲养实验6.屠宰试验7.析因法和综合法8.同位素技术9.外科手术造瘘2.消化实验:目的:测定动物对饲料养分或能量的消化率或饲料养分的可消化性为目的试验方法:有体内消化实验全收粪法·指示剂法·肛门回肠收粪、尼龙袋法、体外消化实验动物微生物消化液·酶步骤:1.动物选择2.日粮匹配3.实验步骤:预试期·正式期4.粪的收集和处理5.养分消化率和消化能的测定间接法原理:先测一种营养价值比较完善的基础饲粮的消化率,再测由70%-80%此种基础饲粮的与20-30%被测饲料构成的混合饲料的消化率,通过两次试验结果套算出被测饲料的消化率;体外法原理:根据动物消化生理特点,在实验室中人工模拟动物胃肠道内环境;先后用胃及小肠中的主要消化酶处理饲料样品,过滤、冲洗、烘干经酶处理过的饲料残渣,分析测定饲料样品和残渣中的成分含量,然后用饲料中的成分量减去处理后残渣中的成分量即得饲料成分的消化量,进而计算饲料成分的消化率;3.代谢实验:目的:是测定饲料的代谢能或营养物质利用率方法有诱饲法和强饲法步骤:1.诱:1.动物选择2.饲粮准备3.禁食诱饲训练4.正式期2.强:1.2.3.预饲期3d4.正式期营养需要:1.生产中如何正确运用饲养标准选用标准的科学性2.应用标准定额的灵活性3.依据产业定位确定营养标准的原则;2.饲养标准中数值的表达方式有哪些饲粮营养物质的含量,便于饲粮配合 2.每日每头养分的需要量,便于饲料供应 3.不同的生产目的的营养物质需要量4.单位能源浓度,便于衡量采食量和营养平衡5.按体重和代谢重表示,便于估计和调整需要量6.按生产力表示,便于饲料供应家禽ME 猪DE ME 奶牛产奶NE 肉牛增重NE 羊 DE ME3.饲料营养成分对产蛋性能及产蛋品质的影响能量影响蛋重2.蛋白质和AA平衡:蛋重、产蛋量3.必需脂肪酸:蛋重、产蛋量、蛋中指数含量4.矿物质元素:产蛋量ca Na 蛋壳质量Ca;P;Vd厚度强度光洁度、蛋成分I.Se5.维生素:产蛋量蛋壳质量孵化率蛋中V含量4.营养对产毛的影响1.能量;Pr 或 AA 缺乏会限制毛蛋白质合成降低产毛量和品质2.Cu 不足降低产毛量和毛的弯曲度3.Zn 不足生长受阻和强度降低4.叶酸吡哆醇影响皮肤表皮和皮肤健康和毛的成长5.影响产蛋家禽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微生物需要的因素E:维持产蛋能量需要体组织变化和卵巢发育需要 2.Pr:维持产蛋体组织变化蛋白需求3.AA:必须AA缺乏可降低产蛋量降低饲料利用率 AA平衡可提高产蛋量和饲料利用率过量的AA会降低产蛋量和饲料利用率4.矿:所有影响摄食量的因素:品种个体大小健康情况能量浓度环境状况生理阶段高峰时需要量高老龄低5.V: Va沉积 Vd :Ca·P代谢需要 VE:生长速度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 VB:物质代谢 V的趋势上升生产水平上升密度上升抗病能力下降6.试述营养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对初情期的影响2.对排卵的影响3.对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的影响4.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5.对产后发情间隔的影响6.对中长期繁殖性能的影响7.妊娠营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