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课件

绪论

一、地磁、地球自转速度

1.地磁成因

地球磁场起源于其外核液态铁镍物质的对流运动,从而产生电流,产生磁场。

2.地磁磁极

地磁北极:位于北纬78.6°,西径101

地磁南极:位于南纬65°,东径138°。

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11°

磁极处磁场强度:

南磁极,0.68高斯;

北磁极,0.61高斯;

赤道处,0.29~0.4高斯

地磁强度变化:平均每年降低1‟,1000年后地磁场可能消失,逐渐发生地磁场倒转。古地磁研究表明:50万~100万年地磁倒转一次。

3. 磁极移动曲线

4.地球自转速度

(1)长期变慢

一个世纪内,每日的长度平均增加1~2ms

科学家发现,13亿年前,每年有540天。

3.7亿年前,一年约有400天左右

国际天文组织测量发布:1984年6月30日增加1秒;

1987年12月31日增加1秒。

1972~1989出现了14次闰秒,地球约每15个月就要转

慢1秒。此数据不能用作预测闰秒。

1998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闰秒

2005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闰秒(相隔7年)

2008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闰秒(相隔3年)

闰秒实施举例:零八年实施的一次闰秒

协调世界时:

23时59分59秒(2008年12月31日)

23时59分60秒(2008年12月31日)

00时00分00秒(2009年1月1日)

北京时间:

7时59分59秒(2009年1月1日)

7时59分60秒(2009年1月1日)

8时00分00秒(2009年1月1日)

(2)变慢原因:潮汐摩擦,引起地球自转角动量减少

(3)地球南北极的有趣现象:

a. 一天等于一年(度日如年)

b. 北极:四面八方都朝南

c. 南极:四面八方都朝北

月球运动:自转周期等于公转周期

月球总是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

太阳运动:围绕银河系绕转:速度,250km/s ; 周期,2.5亿年

二、世界海洋概况

四大洋: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位置: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北美洲之间

南北最长:约 15900公里

东西最宽:约199O0公里

面积:17968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占地球总面积的35%。

平均深度:4028米,

最大深度:11034米(马里亚纳海沟),是目前已知世界海洋的最深点。

太平洋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和岛屿、珊瑚礁最多的海洋。

西南:以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与印度洋分界

东南: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的经线与大西洋分界

北:经白令海峡与北冰洋连接

白令海峡

宽:约85公里

深:30~50米

白令海峡是位于亚洲最东点的迭日涅夫角和美洲最西点的威尔士王子角之间的海峡。

两“角”夹峙的白令海峡中,有两个分别属于俄、美的小岛,日界线便从两岛之间通过,因此,在两个相距仅有4公里的地方,却隔着一天的日期。

威尔士角所在的阿拉斯加半岛,是白令于1741年发现的,以后俄国皮毛商人还在这里建立了村落。但是,这片当年十分荒凉的冰天雪地,被沙皇于1867年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

现在的阿拉斯加州,已经成了“能源的源泉”而身价倍增。

东:经巴拿马运河和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沟通大西洋,

巴拿马运河

长:81.3Km

深:13~15m

宽150~304 m

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26m

设有6座船闸。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个小时,可以通航76000吨级的轮船.

西:经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通印度洋,总轮廓近似圆形。

马六甲海峡

长:约l080公里

宽: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

东南部最窄处:37公里。

太平洋的几种划分:

通常以南、北回归线为界:分南、中、北太平洋.

以赤道为界:分南、北太平洋,

也有以东经160°为界:分东、西太平洋

位置: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大部分在南半球。

面积:7491.7万平方公里

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为世界第三大洋。

平均深度: 3897米

最大深度: 7150米(爪哇海沟)

西南: 以通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经线(东经2O°) 同大西洋分界

好望角:

惊涛骇浪常年不断

常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航行到这里的船舶往往遭难,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

东南:以通过塔斯马尼亚岛的经线(东经147°)与太平洋分界

南部:向南极洲敞开。

大西洋的名称源于我国明代。我国自明代起习惯以雷州半岛至加里曼丹为界线,把大洋分为东洋和西洋,称日本人为东洋人、称欧洲人为西洋人。称印度洋为小西洋,称印度洋西边的洋为大西洋。

位置:位于欧非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面积:9336.3万平方千米约占海洋面积的25.4%,约为太平洋面积的一半,为世界第二大洋。

平均深度:3627米

最大深度:9212米(波多黎各海沟)

南:接南极洲

北:以挪威最北端、冰岛、格陵兰岛南端、戴维斯海峡南边、拉布拉多半岛的伯韦尔港一线与北冰洋分界;

西南: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经线同太平洋分界;

东南:以通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经线(东经2O°)同印度洋分界。

大西洋的轮廓略呈 S形。

通常将北纬5°作为南、北大西洋的分界

位置: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为亚洲、欧洲、北美洲三洲所环抱,

面积:1310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太平洋面积的 l/14,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4.1%,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洋。

平均深度:约1200米,

最大深度: 5449米(南森海盆)

北冰洋被陆地包围,近于半封闭。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巴芬湾同大西洋连接,并以狭窄的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

海洋分布:

地球表面积为5.1亿 km2,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

北半球的陆地是南半球的2.倍.多,故北半球称为陆半球

...。

...,南半球称为水半球

海陆的比例:南,80.9% , 19.1%

北, 60.7% , 39.3% 。

海与洋: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

全球陆地被海洋分割,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

海洋深度:

平均深度:3 795 m;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11 034 m

陆地平均高度:875 m;最高处:珠穆朗玛峰,8 848 m

三、我国海域概况

1.海域辽阔

北起渤海之滨,南达南沙群岛,跨越温带、亚热带及热带三大气候带,海岸线绵延长达18 000多 km。

2.东中国海

渤海、黄海和东海有时总称为东中国海

东面:以朝鲜海峡与日本海分界

东南面:以琉球群岛与太平洋隔开。

西南:至台湾海峡的北界

面积:约l20.9万 km2。

水深

渤海:平均水深为20 m。渤海海峡深度大多在60 m以内。

黄海:平均水深为40 m,大多不超过60 m,

中心部分地区,水深在80 m以上。

东海:平均水深为349 m,最深处为2 719 m。

3.南海

范围:西濒中南半岛,它的东南部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爪哇海与太平洋相通

面积:约350万 km2,统称该海域为南中国海或南海。

平均水深:1 140 m,中间深,四周浅,形成锅形的南海盆地。

我国因石油生产的需要又分南海西部和东部,二者间以珠江口为界

.....。

四、海洋的作用

1.调节全球环境,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

(1)调温

a.气暖,大气环流

b. 水暖:黑潮、湾流。

黑潮流系图

湾流流系图

冷暖洋流影响着全球气候,如大西洋暖海洋流每年向西北欧每l km海岸输送的热量大约相当于燃烧6³107吨煤所放出的热量,使得纬度高达50°以上的挪威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也在0 ℃以上;海洋的热容量是大气的1 000倍。

改造北极气侯设想:

a.使北极变暖

前苏联工程师舒米林设想造一条长74Km、高50~60m米的堤坝,将白令海峡截断。在坝体内安装几千台抽水机,把太平洋的海水抽入北冰洋,从而造就一股强大的暖流,通过北极地区流入大西洋。

预期效果:北冰洋的冰雪消融了,成为长年通航无阻的国际航线,苏联近万公里的北冰洋海岸线全部解冻,热带向北延伸。温暖的北冰洋将为人类提供极其丰富的鱼虾和矿产……

b.防止北冰洋巨大浮冰融化

美国科学家盖尔哈撒韦设想从格陵兰到挪威建筑一条长约1700公里的海上大坝,把北冰洋和大西洋拦腰截断,阻止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他认为,如果大西洋温暖的海水把北冰洋巨大浮冰融化,便会造成海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带的悲剧。

厄尔尼诺现象090903

(2)调节空气成分:产氧,吸收CO

2

海洋每年生产360亿吨氧,大气中70%的氧来自海洋;

的量是大气的60倍;

海洋吸收大气中的CO

2

(3)生产淡水

海洋每年蒸发44³106km3的淡水;

2.给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动力资源;

3.给沿海提供优越的生存条件

海洋使沿海地区成为经济、社会和文化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海洋使沿海雨量充沛,适合农业发展;海洋为沿海地区提供优越的区位优势,便于进行区域间、国家间的经济和文

化交流;

海洋使沿海地区(个别冰封区除外)气候适宜,空气清新,适合人类生存。

全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最发达的区域多位于沿海地区,世界60%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100 km 的沿海地区内。

4.海洋是连结各大陆的基本通道。

第一章 地球与海洋 §1—1 地球的基础知识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宇宙: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天体和电磁波等物质组成的 宇宙范围:半径约150亿光年 宇宙中的星系:约有10亿个星系

小星系有几万颗恒星,大星系有上千亿颗恒星 太阳所在的星系叫做银河系

天体系统:天体常常聚集成一个个天体群或集团,通称为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球与月球、人造卫星等组成较低级的地-月系统 太阳与地球及其他行星组成较高一级的太阳系

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

太阳周围的星体: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0颗卫星,2000多颗小行星以及600多颗彗星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较小、密度较大、卫星较少,表层为固体,重元素较多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密度小、卫星较多,无固体表面,轻元素较多。

太阳系的范围:太阳系以冥王星轨道为边界,直径为118³108km ,太阳发出的光需要5.5小时才能穿出太阳系。

地球自转:地球绕通过地心的地轴的旋转称为自转,地球自转会产生天体的周日视运动,产生地转偏向力或科氏力。

地球公转:a.地球环绕地球与太阳公共质心的运动 b. 地球环绕地月公共质心的运动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个旋转椭球体,赤道半径较长,两极半径较短...................

。 地球赤道处是一个椭圆,长轴比短轴约长430m, 长轴指向西径200、东径1600。 北半球较细、较长,南半球较粗、较短。 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 地球的南北半径并不互相对称,地球的几何中心也并不在赤道平面上 北极比椭球面高出14m,南极比椭球面凹进24m 赤道至45°N 间向内凹进,

赤道至60°S 间向外凸出 2.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a 为6378.160km; 极半径b 为 6356.755km; 地球扁平率

a b a

为 0.0033529 ; 赤道周长为40075.24km; 子午线周长为40008.08km;

表面面积为510 070 100平方公里(约五亿平方公里); 地球体积:1 083 l57 900 000立方公里(约一万亿立方公

里)。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厚度有几万千米,总质量约5 136³lO 8t 。 大气圈无明确的上界。大气有明显的可压缩性, 2.水圈

水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体,占地球总质量的0.024%。陆上江河湖沼的水直接、或通过水汽、或通过地下水与海洋相通。所以地球上的水体构成了包围地球的完整圈层——水圈。

3.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存和活动的

范围。

磁层和大气层将对生命有害的高能辐射和带电离子阻挡或吸收。

磁层:

太阳风是从太阳向行星际空间抛射出的高温高速低密度的粒子流,主要成分是电离氢和电离氦。

因为太阳风是一种等离子体,所以它也有磁场,太阳风磁场对地球磁场施加作用,好像要把地球磁场从地球上吹走似的。

尽管这样,地球磁场仍有效地阻止了太阳风长驱直入。在地球磁场的反抗下,太阳风绕过地球磁场,继续向前运动,于是形成了一个被太阳风包围的、慧星状的地球磁场区域,这就是磁层。

极光现象:

地球磁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

在北极地区形成的叫北极光。

四、地球的内部结构

1.地核

a.内核固体;

b. 外核液态;

地球上层较重的铁、镍等物质逐渐熔融,并渗过硅酸盐物质

向地心流动而形成地核

2.地幔

地内深处较轻的硅酸盐物质也相继熔融浮到地球上部,形成地幔

上地幔上地幔由较重的橄揽岩层组成

.............

下地幔是由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组成的铬、铁、镍层

....................

地热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的物质衰变所产生的巨大热量

对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有重大意义。

上下地幔均能传播地震纵波和横波,所以为固态物质层

3.地壳

大洋地壳:较轻的硅镁质岩浆上移至地壳下层凝结,构成玄武

岩地壳

大陆地壳:最轻的硅铝质岩浆升到地球最上层,构成花岗岩

地壳

地球历史:从地球的地壳形成时算起,地球已有四十六亿年的

..........

历史了

...

4.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不连续,突然急剧减少)

第一个不连续界面

........(.莫霍面):

深度不一致,在大陆区较深,可达90余公里以上。在大洋

区较浅,甚至不到5km,简称莫霍面。莫霍面以上一般称为地壳,

.........

以下为地幔

.....。

第二个不连续界面

........(.古腾堡面)

深度在2898km处,简称古腾堡面,这个界面是地幔与地

.....

核的分界面。

......

五、地球的起源与地质时代

1.地球的起源

a.约在50~60亿年前,存在一个巨大的气体尘埃星云,叫做

太阳云

b.太阳云不稳定地自转, 在自身引力作用下进行收缩,使大

量物质聚集于中心部分(图A)

c.体积缩小导致自转速度加快,离心力随之加大,太阳云逐

渐变成圆盘状

d.太阳云在收缩过程中,密度、压力加大,导致温度急剧上

升,产生氢聚变为氦的核反应。产生了光芒四射的原始太

阳(图B)

e.原始太阳抛出的物质参加到围绕它旋转的圆盘中去。

f.尘埃物质作为气体凝聚的核集结成一个个大小团块,并沿赤道下沉,形成一圈一圈有规律间隔的尘环。

g.环内物质在不均匀引力作用下,大质点吸引小质点,逐渐聚结成为行星胚胎(图1—4C),最终形成行星。

2.地球的地质年代

根据岩石中存在的微量放射性元素蜕变规律测定出岩石生成的绝对年龄

寒武纪5亿年前

志留纪4亿年前

泥盆纪 3.5亿年前

石炭纪3亿年前

三迭纪2亿年前

侏罗纪 1.5亿年前

白恶纪0.7亿年前

第三纪600万年前

古新世距今6500—7000万年

始新世6000 万年前

渐新世3800 万年前

中新世2600 万年前

上新世900 万年前

第四纪1 248 万年前

(冰期末年)

第四纪2 73 万年前

第四纪3 12.5 万年前

全新世 1.2 万年前

§1─2海与洋

一、地表海陆分布

地球表面崎岖不平

深度大于3000m的海洋:约占海洋总面积的75%;

而高度不足1 000m的陆地:占其总面积的71%。

海洋的平均深度达3 795 m,

陆地的平均高度却只有875 m

如果将高低起伏的地表削平,则地球表面将被约2 646m厚的海水均匀覆盖。

二、海水的起源

1.水的组成:

海水97%,冰川2.25%,河水、湖水及地下淡水<1%;

大气中的汽态水,比例极小

2.当量水深

海水的当量深度应为2700~2800m,

大气中水汽的当量深度3cm。

3.海水的形成

a.海水水体来源:来自地球内部地下的岩石

...........

地壳增温,岩石结晶水变成产生水汽。岩浆活动或火山爆发,水汽跑到地球的外部,变成汽态水,以雨滴的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上来,形成原始的水圈。

b.海水中盐分来源:

原始的海洋,是略带咸味,没有现在海水的含盐量高。

①基岩的溶解提供给海水的盐分;

②海底火山的喷发活动不断增加海水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的含量;

③是陆地上大量的火成岩和矿物质风化、侵蚀和溶解后形成的盐由河流输送到海洋里。

海水的平均盐度:35

c.形成特点:逐渐积累

☆原始海洋中的海水约为目前海水的1/10。现在地球上有这样多的海水,无疑是经过十几甚至几十亿年的逐渐积累而成的。

☆一方面因地表上河水最后的归宿是大海,而河水流经陆地时总带有一定量的盐分;另一方面,大面积海水的唯一去路是蒸发,而蒸发出去的总是淡水。这就是海水中的盐分在太阳能和重力的作用下逐渐积累的过程。

三.海洋的划分

洋海洋的主要部分

洋的特点:

面积广阔,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 ;

深度大,一般在2~3km以上;

平均盐度35,且年变化小;

水色高、透明度大;

有各自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

海洋的边缘部分

......

特点

面积比洋小得多,只占海洋总面积的11%,深度一般较浅。

各海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各有特点,温度受大陆影响很大,并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水色低、透明度小、沉积物多为陆生的。

海的分类

地中海位于各大洲中间,而且面积广大,如亚欧非之间的地中海

内海位于同一大陆的两部分之间,面积较小,如渤海。

缘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只有一些岛屿同大洋相隔,海水可以在缘海和大洋间自由沟通,如东海等。

3.海湾

洋或海的一部分延伸入大陆,其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称为湾。

一般来说在入口的地方海角与海角之间的联线,作为湾的分界线。海湾中的海水性质一般与其相邻的海洋的海水性质近似。在海湾中常出现最大的潮差,这显然与深度和宽度的不断减小有关。例如,我国抗州湾的钱塘江怒潮驰名世界,它的潮差一般可达6~8m,最大时可达12m之多。

4.海峡

海洋中相邻海区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称为海峡。

海峡中海洋状况的主要特征是急流,尤其是潮流速度

...............

很大

..。

海流一般具有上下层流入或流出的,如直布罗陀海

峡。也有从左右侧流入或流出的,如渤海海峡等。

§1—3 海陆变迁

1.大陆漂移说

十九世纪初,德国学者魏格纳认为在大约三亿年

前(石炭纪晚期),地球上只有一块陆地,叫作“泛大陆”,

而“泛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称为“泛大洋”。后来

到中生代(约在二亿年前)时期,“泛大陆”开始分裂和漂移,

以后久而久之,才分离成近代全球大陆和大洋的分布状况。

(1)学说主要依据:地表形态,特别是大西洋两边

的地形

(2)基本内容:

①漂移层序

.....:

轻的花岗岩(硅铝质)地壳,漂浮在较重的玄武岩(硅镁质)基底之上。

②移动力:

....

由于地球自转离心力的作用和潮汐力的作用,到中生代之后,“泛大陆”就开始由东向西漂移。

(.3.)学说的作用:

.......

☆解释大洋形成原因:

..........因漂移速度不同,就分裂成几块大陆,其间就形成了各个大洋。

☆解释山脉形成原因:大陆漂移前缘,则受基底阻碍就被挤压,形成褶皱山脉。

...................................

(4)学说的缺陷:

☆着眼于地壳的水平运动

☆对引起漂移的驱动力论据还不够充分

2.对流说

1920年至1930年初,荷兰地质学家米尼兹( Vening.Meinesz)利用精密重力仪测量海面上的重力,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了对流说。

地球内部地幔的温度比地壳温度高,地幔物

...................

质呈塑性状态,能发生缓慢的对流

...............

(1)学说主要依据:海面重力资料

(2)基本内容:

地幔对流

....

对流体被地核加热后上升到地壳下面,顺

着地壳下层水平流动;

当一部分热通过地壳逐渐散失后,对流体

变冷下沉,如此产生地幔对流。

(3)学说的作用:

☆解释地壳水平运动

........:对流体在水平方向

流动时可以带动地壳底部,使地壳也跟着

作缓慢移动。

☆解释海沟形成原因

........:在大陆边缘部分,

对流体下沉牵动硅铝物物质下降,形成深

海沟又叫地槽。

☆.解释山脉形成原因

........:.

当地幔上部的热流温度达到均一时,则停止对流。

而被拉向深处的硅铝物质就遭到揉皱和局部熔化,此

时便逐渐上升,形成山脉,并伴随有岩浆的侵入和喷

出。过一段时间后地幔物质由于上部散热和底部加热

又产生温差,又开始对流,地壳运动也就又开始进行。

☆.解释了地壳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的相互关

..................

系.,

☆解释了地壳运动的周期性

............(4)学说的缺陷:

对大陆上各种构造形态的成因未能做出很好的解释

......................。

3.海底扩张说

(1)学说依据:

洋脊两旁地磁异常正向和逆向条带是对称的

海洋沉积物的地质年龄在洋脊两侧越远越老

(2)基本内容:

①大洋中脊是新地壳产生地带。

②洋脊带中央部位被一个坳陷很深的裂谷分成两排峰脊,而这洋脊轴部的裂谷是地壳张裂的结果。

③地幔中的物质不断从这裂谷的裂缝涌出来,并推动旧海底向两侧扩张,形成了新的海洋地壳。

④早期形成的海底岩石圈又在海沟地方插入地下,退回地幔下部的软流圈中,被周围的高温熔化成岩浆,造成物质

循环。

⑤海底扩张的半速度,即每边的速度,每年约为 l.~.5cm

...

⑥大约每二、三亿年就使洋底岩石圈更新一次

...................

大洋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举例:

胚胎期:东非大裂谷,抬升大陆裂谷;

[东非大裂谷] 世界陆地上最长的裂谷带。纵贯非洲大陆东部,向北延至西亚的死海——

约旦河谷地,全长6400多公里。裂谷两侧陡崖壁立,谷深达2000米、谷底分布有一系列洼地、

盆地和湖泊。

幼年期:红海,扩张狭长海;

成年期:大西洋,扩张;

衰退期:太平洋,收缩;

终了期:地中海,收缩并抬升;

遗痕期:喜马拉雅山的印度河,收缩并抬升;

4.扳块构造学说

(1)学说依据:许多学科的最新成果

(2)基本内容

岩石圈呈固态的薄壳漂浮在塑性的软流圈之上,在地球自转运动以及重力作用和热力作用的影响下,岩石圈产生断裂,遭到破坏,形成若干块体,这些块体就称之为板块。

(3)板块划分

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 Lepichon)将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个大板块

六个大板

..............................(图1一8)。大板块中可....块.,即太平洋板、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划分出许多次一级的小板块。

(4)板块的特点

☆每个板块基本上包括一个大陆及其相邻的海洋,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地震几乎全部分布在板块分界线附近,火山在分界线上分布也特别多。

☆板块的分界线一般在大洋中脊(即中央海岭)、转换断层、俯冲带和深海沟及地质缝合线处。

§1─4海底地形

海底景象千姿百态,绚丽壮观,崎岖程度不亚于陆地。海底也有高山、高原、平原和洼地等地形。

一、海岸带

海岸带就是海陆之间的界限。

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长地带即是海岸带。 世界海岸线全长44³104km ,

海岸带的组成: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

海岸: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淹没,又称潮上带。 海滩: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潮间带。 水下岸坡: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海底部分,又称潮下带。

海岸的基本类型:河口岸、基岩岸、砂砾质岸、淤泥质岸、珊瑚礁岸和红树林岸。

红树林的生态特性 a.胎生现象

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长。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数个月,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 b.特殊根系

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 c.呼吸系统

红树林植物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 d.泌盐现象

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红树林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二、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指大陆与海洋连通的边缘地带,它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以及海沟与岛弧等。 1.稳定性大陆边缘

(1)大陆架

是围绕大陆的浅海区域,指从海岸线到水深200m 以

内的区间,平均深度133m ,其宽度因地区而异。

大多数陆架只不过是陆地部分在水下的延伸。 特点: ① 许多海洋现象都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潮汐、波浪和海流的作用都比较强烈。 ② 是渔业和养殖业的重要场所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氧和各种营养盐类,因此,陆

架区特别是河口地带是渔业和养殖业的重要场所。 ③ 可形成巨大的海底油气田 (2)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陡倾斜的地区,叫做大陆坡。

特征:

① 平均坡度

3

.4;

②海洋状况较稳定,受大陆的影响较小; ③海底的沉积主要是陆屑软泥;

④底层植物极少,主要是一些食泥动物;

⑤有海底峡谷。

大陆坡上最特殊的地形是深切陡峭的 V字型谷,叫海底峡谷,长度可达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峡谷一般横切大陆坡,有的甚至切穿大陆架与现代河口相连。

峡谷成因

由于地层结构变动,地壳断裂作用在大陆坡上往往先造成巨大的裂缝,然后在强大的海底浊流和冰川的作用下,才形成现在的海底峡谷。

(3)大陆基(或叫大陆隆)

大陆坡以外与大洋盆地之间常有比较平坦的地区,称为大陆基。

通过地球物理测量证实,许多大陆基下部,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海沟,后来沉积物逐渐充填了海沟,形成大陆基,故现代的大陆基上往往没有深海沟。

2. 活动型大陆边缘

(1) 岛弧亚型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如阿留申群岛、日本群岛、琉球

群岛、菲律宾群岛等。

特征:一般缺失大陆隆,以海沟-岛弧-边缘海盆地为最大特点。

岛屿在平面分布上多呈弧形凸向洋侧,故称岛弧。

在岛弧与大陆之间的海域称为边缘海,因位于岛弧后方,又叫弧后盆

地。海沟、岛弧和弧后盆地具有伴生联系,从而构成沟-弧-盆体系。

海沟与岛弧都不在大洋盆地中间

........。

........,而是在大陆边缘分布着

岛弧靠大洋一侧往往发育着呈长条状的巨大凹地,深度在六千米以

上,称为海沟

....。

世界闻名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表面的最低点,达到11034m。

海沟举例: 马里亚纳海沟:11034m; 千岛海沟:10542m;

菲律宾海沟:10497m; 汤加海沟:10882m;克马德克海沟:10047m。

整个大洋中共有29

.....4.个,印度洋

.....6.个.。

..个,大西洋

.........19

..个海沟,其中太平洋

(2)安第斯亚型

分布区域:太平洋东侧的中美-南美洲陆缘。高大陡峭的安第斯山脉直落深邃的秘鲁-智利海沟////////////////// 特征:大陆架和大陆坡都较狭窄,大陆隆被深海沟所取代,形成全球高差(15km以上)最悬殊的地带。

三、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体,其中主要部分是水深4000~5000m的开阔水域,称为深海盆地。

它约占海洋总面积的45%。

1.深海平原

深海盆地中最平坦的部分称为深海平原。其坡度小于l‟,平均深度4877m。

2.海底山

在深海平原中地形比较突出,范围又不太大的孤立高地叫海底山。

3.海峰

有一类特别突出的海底呈锥状,且比其四周海底高1000m以上,有的隐没于水下,有的露出海面,称为海峰。太平洋中的冒纳罗亚火山海峰,海拔标高达4205m,若从海底算起,它的高差达9000多米。

海峰大多数都是火山形成的。有的海峰基座是火山成因的,而上部是由生物碎屑灰岩组成的。

4.海底平顶山

有一部分海底山顶部被海浪作用

削平,称为海底平顶山。

5.海盆、海槽

在大洋盆地中还有一些负地形,如

海盆、海槽等。

面积大而形状多少带盆状的洼地

..............

叫海盆;

....

若长而宽,且两侧坡度平缓的海底

...............

洼地叫海槽

.....。

四、大洋中脊

定义:

大洋底部很重要的地势特征是呈线状分布的,具全球规模的海底隆起,它像屹立在大洋底部的巨大“山脉”,延伸四大洲,连绵数万里,称为洋中脊或洋脊。

形状:大洋洋脊的中央顶部的两个脊峰之间有一个深陷裂谷,深度可达1000~3000m,宽度可达十公里以上,称为中央裂谷。

被一系列的横向断裂错开,错距可达数百公里以上;

突出海底的高度达2000~4000m,宽度在数百公里以上

特点:洋脊上有火山、地震活动,还有很高的热流值。

大洋中脊扩张速度:

五、无震海岭

大洋盆地中还有一些比较开阔的隆起区,高差不大,顶部有较小的起伏,没有火山和构造活动,是个比较宁静的地区,称为海底高地或海底高原。若分布是呈长条状的,则称为海岭。

1.无震海岭与大洋中脊的区别:

(l)其轴部无中央裂谷;

(2)无横断海岭的转换断层;

(3)现代火山局限于海岭的一个端点;

(4)无地震活动或仅有火山活动引起的微弱地震。

因为这类海底火山山脉最大的特点是无地震,故称作无震海

..........................

岭。

..

2. 无震海岭实例

北太平洋天皇-夏威夷海岭是无震海岭的典型实例。

天皇海岭几乎全在水下,整体呈西北偏北向

天皇海岭在屋久海山附近发生转折,转折后的这段称为夏

威夷海岭,海岭上出露的岛屿即为夏威夷群岛(图1—13)。

海岭上火山的年龄由西北向东南具有依次变新的规律性。

3. 热点-地幔柱假说

为了解释无震海岭的成因,提出了

热点-地幔柱假说

(1)热点假说

热点是指板块内部现代火山活动的小区域;

热点相对于地球自转轴是固定的;

热点处的岩浆烧穿岩石圈板块,于其表面形成火山;

先形成的火山随板块运动移出热点,停止活动成为死火山;

在后面热点处又生成新火山;

形成一串沿海底扩张方向分布的由新到老的死火山链。这种

火山链位于稳定的板块内部,无地震活动,往往被称为无震海岭。

据研究,天皇—夏威夷海岭就是由热点火山作用形成的,

(2)地幔柱假说

地幔柱是指源于地幔深处呈圆柱状涌升的热地幔物质流。

炽热的地幔物质向上运移,导致岩石圈下物质的盈余,

把上覆岩石圈向上拱起,在地表形成巨大穹隆,

地幔柱的直径可达200~300km,甚或更大。

地幔柱导致的物质盈余引起正重力异常。并在地表出现高热

流值。

热地幔柱的涌升不断向上地幔乃至岩石圈之下输送热量、质

量和动量,在烧破岩石圈的地方便成为热点。

热点的岩浆直接源于地幔柱

............。

全球识别出并经过严格检验确认的热点──地幔柱总共20多个大部分位于板块内部。

4.地幔柱一热点在研究板块运动学和动力学中的意义

①地幔柱──热点可作为确定板块绝对运动的参照系统;

②无震海岭代表板块绝对运动的方向;

③可求得当时板块绝对运动的线速度。

根据海岭上火山岩的年龄以及经过测年的火山之间的距离,以求得当时板块绝对运动的线速度。

§1─5海底矿物资源

一、滨海砂矿

分类:非金属砂矿、重金属砂矿、宝石及稀有金属砂矿

据统计,滨海钛铁矿产量占世界铁砂矿总产量的26%、锡砂占70%、独居石占80%、金红石占98%、金刚石占90%、锆石占96%。

中国是世界上滨海砂矿种类较多的国家之一,矿种多达60多种,总探明储量达数亿吨。

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主要有钛铁矿、锆石、金红石、磷钇矿、铌铁矿、钽铁矿及石英砂等。

二、海底石油和天然气

1.石油的成因

(1) 动植物遗体被埋葬

江河带来的大量泥砂不断堆积在海盆、湖沼底部,一些动植物遗体也随之一起被埋葬。

(2) 形成有机质

生物遗体的分解使泥砂富含有机质而成为有机腐泥。

(3) 有机质转变成各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原始油气

由于沉积物的不断加厚,使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再加上细菌、催化剂、放射性物质的作用,这些有机质就可逐渐转变成各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即原始油气。

(4)原始油气迁移,遇储油岩层,形成油气藏

原始油气呈分散状态,会向孔隙和裂缝多的岩层中迁移,只要油气来源充足,又具备孔隙度良好的储油岩层以及阻挡油气不致散失掉的盖层或圈闭条件,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就能够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气藏。

2.我国的海上石油概况

中国沿海有广阔的大陆架,沉积层厚达数千米,估计油气储藏量可达数百亿吨,很有希望成为未来的“石油之海”。

目前中国近海已发现的大型含油气盆地有七个,它们分别是渤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台湾浅滩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南海北部湾盆地和南海的莺歌海盆地。

东海石油储量约250亿吨,现有平湖油田、春晓油田、天外天油田.

三、磷钙石和海绿石

磷钙石

...又称磷钙土,是一种富含磷的海洋自生磷酸盐矿物,它是制造磷肥、生产纯磷和磷酸的重要原料。

海绿石

...是一种在海底生成的含水的钾、铁、铝硅酸盐自生矿物,一般呈浅绿、黄绿或深绿色。可以从中提取钾,也可用作净化剂、玻璃染色剂和绝热材料。

090910

四、锰结核和富钴结壳

1.锰结核的成份

锰结核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其中的铜、镍、钴、锰、钼都达到了工业利用品位

2.锰结核的储量

仅太平洋,在表层lm厚的沉积物中,结核就有1万多亿吨,可提取锰2×lO11t、镍90×lO8t、铜50×lO8t,钴30×lO8t。

另外,结核中还有含量很高的分散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如铍、铈、锗、铌、铀、镭和钍等。

3.锰结核的成因

锰结核的成因是个复杂的问题;至今仍未有公认的见解。

4.锰结核的分布

根据丰度,可划分出15个锰结核富集区。

5.富钴结壳的成分、矿藏位置

成分:富钴结壳含有锰、铁、钴、镍、铅、铜、钛、铂、钼、锌、铬、铍、钒等几十种金属元素,其中钴含量高达2%,比锰结核中钴的平均含量高3~5倍。

矿藏位置:生长在海底硬质基岩上的“壳状”沉积物。

产于海山、海岭、海底台地的顶部和上部斜坡区,局限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区。以太平洋海山区最富集。

五、海底热液硫化物

1.成份

富含铜、铅、锌、金、银、锰、铁等多种金属元素

2.矿藏位置

常与海底扩张中心热液体系相伴生。

3.成因

海水沿裂谷带张性断裂或裂隙向下渗透,被新生洋壳加热,形成高温(可达350~400℃)海水。高温海水从玄武岩中淋滤出大量多种金属元素,当它们重返海底时与冷海水相遇,导致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硫化物及钙、镁硫酸盐的快速沉淀。

已发现多个质量超过1³106t的矿点。热液活动区往往发育有大量不靠太阳能而靠热液营生的自养型深海底生物群落。

4.类型

a.层状重金属泥. 以红海最典型,称为“红海型”

在红海中央裂谷带已发现20多个热卤水池和重金属泥富集区,其中以阿特兰蒂斯Ⅱ号海渊最有经济价值,金属储量至少有94×106 t。

b.块状多金属硫化物. 主要产于洋中脊的裂谷带,称“洋中脊型”。

图1-23海底热液活动区的“烟囱状”矿体

六、天然气水合物

1.成分

是由碳氢气体和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冰晶状固体化合物。

因95%以上的天然气水合物由96.5%的甲烷和3.5%的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被冻结成固相,故又称固态甲烷或甲烷水合物。

1m3的天然气水合物可释放出150m3的甲烷气。

2.形成及维持固态的条件

天然气水合物一般在温度小于4℃(指深海沉积层的温度)、有机质较丰富、压力较大的沉积物中形成。

在温度小于10℃、压力大于10MPa的条件下得以保持其固态

海底以下数百米至1000m的沉积层内的温-压条件能使天然气水合物处于稳定的固体状态。

3.储量

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海域大致为4×107km2: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0%。

至1996年在世界海域已发现有57处产地,估计储量为1014~1015m3,是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10多倍,

天然气水合物将是21世纪人类的新型能源。

第二章海水的组成及声光特性

§2—1海水的组成

一.海水的成分

1.主要化学成分(占99.9%以上)

a. 5种阳离子(>1mg/1kg):钠、镁、钙、钾和锶等

b. 5种阴离子(>1mg/1kg):氯、硫酸根、碳酸氢根(包括碳酸根)、溴和氟等

c.硼酸分子

微量元素:至今已分析出80多种微量元素

2.恒比关系

1819年,A.M.乌赛分析了大西洋、北冰洋、黑海、波罗的海和黄海等14个海的浅水水样,发现Mg

+

+

、Ca

+

+

、Na

+

Cl -

、So

=

4等5种成分在不同水样中的含量虽不相同,但它们在每一水样中的比值是近似守恒的

恒比关系是指Mg++、Ca++、Na+、Cl-、SO=

4

等5种成分之间有近似的恒比关系。

二、海水中的溶解氧

表层海水与大气接触,溶解有充足的氧气

在几千米的深海中也不缺乏氧气,是深海环流把表层的富氧水带到深层的结果。

如果没有深海环流,仅表层水有充足的氧气而深层缺氧则海洋水会变成污水。

1.生物活动对海水中氧的影响

海洋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而在呼吸作用中消耗氧气。

海水表层氧含量最大

在浮游植物密集的地区,表层海水氧气含量,最大值出现在下午2~3点,最小值在夜间2~3点。

通过这种变化量的大小可以估计生物生产氧的量,从而换算成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水体产生有机碳的量,叫做初级生产力。

在近表层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随着深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在某一个深度下,溶解氧的生产量恰好等于消耗量时,该深度称为溶解氧的补偿深度。

2.海水中的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

海水中的氧气消耗主要用于有机物的分解。

生化需氧量(BOD):是在需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所消耗氧气的量。

化学耗氧量(COD):向水体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如KIO 3,KMnO 4),把氧化后消耗氧化剂的量换算为氧的毫克数。 对于受到陆地污染的近岸水,这是两个有用的指标。

§2—2 海水的盐度

盐度的定义:

l kg 海水中的溴和碘全部被当量的氯置换,而且所有的碳酸盐都转成氧化物后,其所含的全部固体物质的总克数(以‟表示)。

盐度的测定: 1.用化学法测定

(1)直接测定

海水+盐酸+氯水 ,加热烘干,480℃恒温干燥48h MgCO 3+2HCl →MgCl 2+CO 2↑+H 2O Mg (HCO 3)2+2HCl →MgCl 2+CO 2↑+2H 2O

MgCl 2+ H 2O −−→−加热 Mg(OH)Cl+ HCl ↑

Mg(OH)Cl −−→−加热MgO ↓+ HCl ↑

2Br -

+ Cl 2→2 Cl -

+ Br 2↑ 2I -

+ Cl 2→2 Cl -

+ I 2↑

称量全部固体物质的重量得海水的含盐量

(2)间接测定 依据:恒比关系

方法:用硝酸盐滴定法测定氯度

测定要求:需要一种标准海水

在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海水样本的氯度时,需要一种标准海水,它的氯度值为19.375³10

3

-,其对应的盐度值为

35.000³103

-。

盐度的计算

先确定氯度,然后计算出盐度值,计算经验公式 S ‟=0.0 30+1.8050cl ‟ 2.用电导法测定(实用盐标)

(1)定义

实用盐标是指温度为15℃和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101325Pa)下,海水样品的电导率与标准氯化钾溶液(它所含KC1的质量比为32.4356³10

3

-)的电导率之比值为

)

0,15,4356.32()0,15,s (K KCl 15σσ=

当 k 15=1, S=35;

k

15≠l,

2

/5

15

5

2

15

4

2

/3

15

3

15

2

2

/1

15

1

K

a

K

a

K

a

K

a

K

a

a

S+

+

+

+

+

=

000

.

35

5

1

=

=i

i

a(当2≤S≤42时有效)

(2)特点

a.不依赖于氯度

b.比化学法测定计算的值大1000倍

盐度最大的海:死海表面:227~275 40米深处:281

盐度最小的海:波罗的海波的尼亚湾 3

死海快要死了

死海长80公里,宽处为18公里,表面积约1020平方公里,水面平均低于海平面约400米,最深处400米。

死海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富有的地区之一,它拥有丰富的氯化钠、氯酸钾、氯化镁等资源。同时,它还蕴藏着石油,以色列和约旦正在死海湖底进行石油勘探的活动。

死海并不是海,而是绵延80公里的内陆湖。

死海死气沉沉。除了少数生命力极强的微生物和成千上万名游客,没有什么东西能在这里长久生存。

有趣的是,几乎是所有生物克星的死海,它的海水却以神奇的治病功效名扬天下。死海中水的比重是1.17~1.227,而人体的比重只有1.02~1.097,水的比重超过了人体的比重,以至于人在水中不会沉没。许多风湿病和皮肤病患者都肯定了死海海水的疗效。

为了制止死海的死亡,约旦拟在死海和亚喀巴湾之间修建一条运河,以补充死海丢失的水分。

§2— 3 海水的声学特性

一、声速的变化规律

1.声速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2.声速随盐度增加而增加

3.声速随压力增加而增加

二、声波传播特性

声波的波长与大洋的深度相比较小,可像光学一样用射线的概念研究声波的传播

声波穿过具有不同声速的水层产生折射和反射,与光学中类似,服从折射定律

折射后的声线向具有较小声速的水层方向弯曲.

1.正速度梯度上抛传播

2.负速度梯度 下抛传播

三、 声道

声波传播的路径叫声道

1. 表面声道

条件:冬季;浅海。两个混合 a. 对流混合

温度↓、盐度(蒸发)↑→密度↑→对流↑ b.湍流混合(风、浪、流产生速度梯度,上大下小)

2. 水下声道

度分布 压力分布 声速分布 水下声道 3.声道位置

大西洋:中纬度地区,1260m 左右,(800m 以深,冷水区) 太平洋:中纬度地区,900m 左右,(800m 以深,冷水区)

四、声速垂直分布实测曲线

1. 深于1500m 的8个站声速随深度的分布是一致的

2.浅于1500m的水层,各站的变化规律都不相同

五、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特征

1.声波折射、反射

声波在不同水层处发生折射;

声波遇到海面时发生反射。

2.声线分裂

声线于声速由正速度梯度变为负速度梯度的水层发生分裂,产生声影区,在声影区听不到声源发出的信息

3.声波在深水中传播的会聚区

在距声源的不同距离处,声线有许多会聚区。在大洋中大约每隔30~40km出现一个会聚区,其强度会逐渐减弱,但波能传播较远。090912

4.声波在海流中传播

声波在海流中传播时,顺流使声速增大,逆流使声速减小。利用这一现象,在两个定点之间相对发出信号,测量声波到达的时间差,就可以求得海水的流速。

5.声波在海底沉积物中传播

用于测定出海底分层结构

传播速度与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和它们的孔隙率的大小有关。

一般说海底物质的密度愈大,声速愈高,反射损失愈小,反之则损失愈大。

§2—4 海水的光学特征

一、研究海水透光的意义

1.了解某些植物的分布深度

2.选择最适宜的浅海养殖地点

3.海底地质地貌拍摄照片

4.研制非声学的水下探测工具

二、光的吸收

蓝光被吸收最少

红光被吸收最多

离岸越近光能被吸收越多

吸收公式

dI=-βIdz

三、光的散射

1.散射微粒的半径小于波长

散射系数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这种散射称为分子散射。

雷莱定律: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比黄色和红色光散射强烈。

当白光通过干净的大洋水时,散射光呈蓝色。所以,大洋的颜色呈蓝色2. 散射微粒的半径大

散射系数与波长的平方成反比。

此时蓝光的散射仍然较其它波长的光来得强烈。

3.散射公式

dI=-S Idz

式中 S称为散射系数。

四.光的衰减

衰减规律:

z

I I e-γ

=

2—1

γ为衰减系数,它等于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之和:γ=β+S。

由图看出:

(l)含有浮游生物的海水,衰减系数比纯海水大;

(2)纯海水(曲线l),波长大于0.58μ的光波,衰减系数显著地增大;

(3)含有浮游生物的海水(曲线2),绿光部分衰减系数最小,这表示在绿光处

海水有一“透明窗”存在。

五.透明度

透明度是表示海水能见程度的一个量度

..............。

1.直接测量法:

(1) 测量方法

用直径为30cm的白色园板(透明度板),垂直沉入水中,直至刚刚看不

见的深度。测出的是相对透明度

(2)优点:简便、直观

(3)缺点:

a.测量的结果不太准确

该方法受海面反射光

.....的影响,受观测者眼高

.....的影响,还与眼的近视程度

......有关。因此,测量的结果不太准确。

b.只能测到垂直方向上的透明度

透明度板只能测到垂直方向上的透明度,不能测出水平方向上的透明度。

2. 仪器测量法

(1) 测量原理

一准平行光束在水中传播一定距离后,其光能流与原来光能流之比。即

I T I =

2—2

比较式

z

0I I e

-γ=与

I T I =

z

T e

-γ= 2—3

(2)数据处理

由T 可算出γ, 由γ可算出L (衰减长度)=1/γ,L 与园板透明度的数值大体相当。 六.水色 ☆海水颜色

由海水的光学性质以及海中悬浮微粒的颜色所决定,称为水色; ☆海面的颜色

取决于海面对光线的反射,因此它与天空状况和海面状况有关。 ☆大洋海水颜色多为蔚蓝

悬浮物较少,颗粒也很微小,其水色主要取决于海水的光学性质 悬浮物较多,颗粒较粗,海水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悬浮物的颜色。 ☆.沿岸海水多为绿色........

由于悬浮物质增多,颗粒变大,根据大微粒对光线的选择吸收和选择散射的性质,可知其水色多呈浅蓝和绿色。 ☆.水色测定的方法....... 用比较法确定,1~21号,号码愈大,水色愈低

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观察沉入海中的透明板上部海水所显示的颜色。 七.水色与透明度的分布

水色高→透明度大,水色低→透明度小.................

。 在浅海,泥沙多,混合强烈,水质肥沃,生物繁殖较大洋发达。因此,浅海的水色较大洋为低,透明度.较大洋为小。

渤海透明度最小,大都在5m 左右,仅中央海区可达10m ,近岸不足3m 。 在黄河口则只有1~2m ,有时甚至低到不及半米。

黄海透明度较大,中央海区可达15m 以上,大多数地区在5~15m 之间,以10m 占据的范围较大。 东海沿岸透明度在6~10m 左右,长江口附近较低,3m 或3m 以下。

东海中部透明度较大,15m 左右。黑潮主干地区均在20m 以上,最大可达30~40m 。 南中国海大部分地区透明度在20~30m 之间,沿岸区域较小,只有5m 左右。 透明度最大的海:马尾藻海,透明度深达66.5米,个别海区可达72米。 马尾藻海以生长的马尾藻得名。没有海岸,是“洋中之海”

藻海是海上荒漠和船只坟墓。在这片空旷而死寂的海域,几乎捕捞不到任何可以食用的鱼类。 马尾藻海远离江河河口,浮游生物很少。

马尾藻海是大西洋中一个没有岸的海,大致在北纬20~35°、西经35~70°之间,覆盖大约500~600万平方千米的水域。 马尾藻海是一个终年无风区。在蒸汽机发明以前,船只只得凭风而行。那个时候如果有船只贸然闯入这片海区,就会因缺乏航行动力而被活活困死。

第三章 风及风的作用力

§3—1 风和气压

一、海平面气压场

二年级海洋教育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 教学目标 1、感受神奇的海洋植物的千姿百态,通过展示海洋植物的图片对海洋植物喜爱之情。 2、通过组织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多种方式,开展探究活动,交流、汇报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神奇的海洋植物的千姿百态 教学过程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了许多的海洋知识,你们都学到了哪些东西呢? 今天我们去看看海洋王国吧~你都知道哪些海洋植物呢? 把你们收集的材料拿出来分享一下吧~ 收集的材料真多,那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植物吧~ 1.人类已知的海洋植物大约有一万多种,主要包括藻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2.我们还认识马尾藻,我们来看看他的样子。红树是海洋中的种子植物。巨藻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他们最长的可达百米。 3.海洋植物的用处很多,大家来说说你指导的。海藻是小鱼的食物,能制造氧气,还是很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场所。 4.还有更多的有点,大家自己读读书,来说一说~你吃过这些海洋食品吗? 给你喜欢的海洋植物制作小名片吧。 漫游海洋水族馆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中的动物们。 2、通过神奇的海底世界,感受海洋的美,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海洋中的动物 教学过程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洋植物,你还记的有哪些吗?今天我们来到了海洋水族宫,一起去漫游、去看看海洋动物们吧: 1.大海里动物很多,呈现各种图片。 2.但是动物们分成两类,我们也分成两个小组,分头参观,记录重点,然后交流你所看到的好吗? 3.海洋动物分为脊椎和无脊椎动物,来看看都有哪些?脊椎动物有哪些呢鸟类、哺乳类、鱼类、爬行类。你能说出几个吗无脊椎动物也有很多:海绵动物,软体动物,节支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来看看他们的样子。 4.我们先来看看海绵动物。海绵动物有五千多种,他们的形状千奇百怪,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动物。 5.再来看看棘皮动物,你们来观察一下棘皮动作的特点。是不是因为他们身上有刺,才叫棘皮动物呢?讲解棘皮动物门快来看看,腔肠动物馆就像个大花园。有海葵,珊瑚,水母,还有海笔,海身体笔是有许多水螅虫群居形成的。 6.还有这些软体动物,有些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些却长着壳。 7.海洋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椎骨,有些靠体内的水压维持身体的形状,我们常见的虾蟹都是无脊椎动物。 8.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来看看这些动物哪些是无脊椎动物,哪些是脊椎动物。 鱼儿超级变变变 教学目标 1.了解某些鱼种从幼鱼到成鱼的特殊变化。 2.探究鱼的外形变化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3.激发探究海洋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某些鱼种从幼鱼到成鱼的特殊变化。 2.探究鱼的外形变化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你说我说,激发学习的兴趣。

海洋学课件

绪论 一、地磁、地球自转速度 1.地磁成因 地球磁场起源于其外核液态铁镍物质的对流运动,从而产生电流,产生磁场。 2.地磁磁极 地磁北极:位于北纬78.6°,西径101 地磁南极:位于南纬65°,东径138°。 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11° 磁极处磁场强度: 南磁极,0.68高斯; 北磁极,0.61高斯; 赤道处,0.29~0.4高斯 地磁强度变化:平均每年降低1‟,1000年后地磁场可能消失,逐渐发生地磁场倒转。古地磁研究表明:50万~100万年地磁倒转一次。 3. 磁极移动曲线 4.地球自转速度 (1)长期变慢 一个世纪内,每日的长度平均增加1~2ms 科学家发现,13亿年前,每年有540天。 3.7亿年前,一年约有400天左右 国际天文组织测量发布:1984年6月30日增加1秒; 1987年12月31日增加1秒。 1972~1989出现了14次闰秒,地球约每15个月就要转 慢1秒。此数据不能用作预测闰秒。 1998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闰秒 2005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闰秒(相隔7年) 2008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闰秒(相隔3年) 闰秒实施举例:零八年实施的一次闰秒 协调世界时: 23时59分59秒(2008年12月31日) 23时59分60秒(2008年12月31日) 00时00分00秒(2009年1月1日) 北京时间: 7时59分59秒(2009年1月1日) 7时59分60秒(2009年1月1日) 8时00分00秒(2009年1月1日) (2)变慢原因:潮汐摩擦,引起地球自转角动量减少 (3)地球南北极的有趣现象: a. 一天等于一年(度日如年) b. 北极:四面八方都朝南 c. 南极:四面八方都朝北 月球运动:自转周期等于公转周期 月球总是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 太阳运动:围绕银河系绕转:速度,250km/s ; 周期,2.5亿年 二、世界海洋概况 四大洋: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2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件(共68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2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件(共68张PPT) (共68张PPT)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课标定位 1.海水的性质 (1)海水的温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海水的密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4)海水性质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课标定位 2.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2)海水运动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素养阐释 1.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重要的理化性质,知道全球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密度的分布规律,并理解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人类利用海水及其溶解的化学物质,分析渔业、航运等海洋活动与海水温度、盐度及密度分布特点的关系,培养地理实践力

3.结合视频等资料,了解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知道海浪、潮汐、洋流的分类、成因及运动特点,并通过分析其运动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4.通过人们掌握的海水运动规律,明确海水运动与海岸工程建设、渔业、航运等活动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 一、海水的性质 (一)海水的温度 1.影响因素 2.意义: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 3.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2)空间分布规律。 ①水平方向:海洋表层水温,低纬度海域比高纬度海域高。 ②垂直方向: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表层区:水温趋于均匀分布。 温跃层: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 深水区:水温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4.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1)调节大气温度,夏季沿海地区升温变缓,冬季降温变缓。 (2)由于表层水温升高,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 (3)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致使浮游生物数量显著下降,直接影响鱼类、海鸟、海兽的食物供应,甚至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课件课件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课件课件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并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奥秘的精神。 地球海陆分布特点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1、制作课件;、 教师 2、地球仪 1、参看教材26 页阅读材料——“ 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分五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游记、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地理大发现、麦哲伦环球航行等资料,课前组内整理 2 分钟介 学生 绍材料;2、每人准备一条长50 厘米左右的线绳;3、人手小地球仪一个。 ___ ___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加加林初登太空的动画)这是我们人类第一次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画面,你们知道进入太空第一人是谁吗?是什么让他如此惊讶? 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二、传授新知: 教学内容及步骤 地球?水球? 1、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 对地球面貌的探索,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为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面就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他们对人类所做的贡献。 (学生介绍过程中用课件向学生提供路线示意图) 2、全球海陆分布比例 ㈠组织学生活动: ㈡课件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让学生从直观中得出结论。 ㈢所以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时认为它应该叫什么?你们对地球名称有什么看法? 3、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均匀地分布于地球表面吗?

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海洋和陆地分布有何不同?

教学方法学生活动 分组介绍: 培养查找、搜寻信息 及分析^p 、处理、归纳、 ① 张骞出使西域与丝 总结信息的能力。 通 绸之路 过小组活动培 养学 ② 马可 ? 波罗游记 生的合作意识, 同事 ③ 郑和下西洋 丰富学生的知识、 开 ④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 阔他们的眼界。 ⑤ 麦哲伦环球航行 ① 学生用线绳把地球仪 活动新颖,能提高学平分成任意大小相等的

海洋教育

我家住在大海边 活动目标: 1.了解海边的自然环境。 2.初步认识我国及世界其他沿海地区人们生活的特点。 3.初步感受海边生活的丰富多彩。 活动重难点: 了解海边的自然环境特点,感受沿海地区人们的生活特点。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儿歌《大海边》的视频短片;与海边生活有关的图片。 学生准备:海边生活方面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大海吗?现在就让我们到海边游一游。 (播放儿歌《大海边》的视频短片,学生拍手说儿歌:大海边,铺金沙。金沙上面开浪花。我跟浪花做游戏,浪花挠我小脚丫。) 2.谁能说说自己在海边是怎样玩的?(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都是幸运的孩子,因为我们生活在大海边,大海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设计意图:本课是一年级第一课,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直观注意占主导的特点,本环节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海边游玩入手,结合视频、儿歌等活泼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海边自然环境的特点。) 二、生活小广角 1.海边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呢?丁丁和爸爸、妈妈今天带着相机和DV外出采风,让我们随他们一起走一走,看一看吧。 (多媒体出示沿海地区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一组图

片) 我做小导游。 2.课前老师也让大家找一找关于海边人们生活的图片,谁来做小导游,介绍一下?(学生交流展示) 3.异域风情。 和我们同样生活在大海边的还有很多外国的小朋友。瞧,他们来了! (出示异域海边生活照片,并配以童声解说,介绍潜水、游艇观光等海边生活情景。) 4.你还了解哪些外国小朋友在海边生活的事情?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吧。 5.教师小结:住在大海边,我们的生活是丰富的、快乐的;全世界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在大海边,大海是我们共同的乐园。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沿海地区人们生活的特点。先从身边着眼,进而拓展到世界,用直观的照片、生动的解说等组织形式进行教学,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思路,培养学生生活在大海边的幸福感。) 三、心有千千问 1.教师引导:大海是个奇妙的世界。生活在大海边,你有哪些感受?关于大海,你又有哪些疑问呢?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大海给我们带来快乐,大海也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让我们走进大海,和大海做朋友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旨在激发学生热爱大海、探究大海的欲望,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情感和知识铺垫。)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 版)教案 一、知识要点 1. 海洋事业 海洋事业的范畴包括海洋资源的研究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教育与培训,以及海洋法律、政策、管理等综合性领域。 2. 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与国际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海洋事业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中国海洋事业在产业、科技、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3. 对海洋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人类对海洋的影响逐渐凸显。为了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必须倡导节约、环保、可持续利用的海洋观念,推动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事业的发展概况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2.理解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历程、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3.掌握对海洋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念及措施。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2.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学难点 1.对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深入理解;

2.探究如何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利用。 四、教学策略 1.教师讲授:通过教师授课,让学生了解到海洋事业的发展概况; 2.PPT讲解:通过展示PPT,让学生了解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历程、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3.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如何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利用; 4.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学习不同的保护海洋的方法和理念。 五、教学内容与流程 1. 教学内容 1.海洋事业的定义及其范畴; 2.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历程、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3.对海洋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念及措施。 2. 教学流程 •第一步:教师用PPT介绍海洋事业的定义及其范畴(5分钟); •第二步:教师用PPT介绍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历程、成就和面临的问题(15分钟); •第三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如何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利用(20分钟); •第四步: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10分钟); •第五步:教师通过PPT讲解对海洋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念及措施(10分钟)。

第二节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中图版高中地理 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国家海洋权益的内涵和主要形式; 2.掌握国家海洋权益的发展现状和海洋发展战略; 3.培养学生对海洋权益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的思考能力。 二、预习内容 1.学习课本中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 2.阅读相关海洋权益及发展战略方面的资料。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3.1 国家海洋权益的内涵 国家海洋权益是指各国在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上的要求和主张。国家海洋权益主要包括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公海自由航行权。 1.领海:领海是指从陆地边缘开始向海延伸12海里(2 2.2公里)以内的海域。领海是沿海国家的主权范围,内部海上领土的一部分。 2.毗连区:毗连区是指紧贴领海而外的海洋区域,有两个主权国家之间或一个海岛属于一个国家的海域。 3.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是指从领海边缘开始,向外延伸200海里(370.4公里)以内的区域,含有该国享有开采和管理海洋资源的权利。 4.大陆架:大陆架是指陆地延伸的海底。每个国家大陆架的面积是一定的,最大的从陆地起伏线起向外延伸200海里,对外开展资源勘探开发的权益受联合国国际海底资源法委员会(ISA)管辖。

5.公海:公海是指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外的海洋区域。公海上对所有国家都享有批准的航行和飞越自由权、维护深海生态系统和海洋环境等共同利益、共同关心。 3.2 国家海洋权益的主要形式 1.法律制度的规范; 2.海上军事实力的支撑; 3.经济利益的维护。 3.3 国家海洋权益的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重心的转移,海洋重心日益南移、东移,海洋利益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是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3.4 海洋发展战略 1.核心: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政权战略; 2.重点: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海洋科技创新战略和海洋环境治理战略。 四、教学方法 1.阅读教材,介绍相关概念和知识; 2.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 3.分小组展开讨论,分析海洋发展战略和保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4.老师点评、总结。 五、教学过程 5.1 知识讲解 首先,老师将国家海洋权益的内容字斟句酌地一步步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指导学生制订学习笔记,方便复习和记忆。

海洋学课件

海洋学课件 概述 欢迎来到海洋学课件的完整版!本课件涵盖了海洋学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概念,旨在帮助您了解海洋的奥秘和重要性。 1. 海洋的定义与特点 -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大面积被盐水覆盖的区域。 -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约70%,是地球最大的水域。 - 海洋呈现出深蓝色,拥有浩瀚无垠的景观。 2. 海洋的重要性 - 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陆地生态系统密不可分。 - 海洋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支持了全球亿万人口的生存。 - 海洋调整了地球的气候,通过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和二氧化碳。 3. 海洋的层次结构

- 海洋可分为五大层次:表层水域、中层水域、深层水域、底栖区和海底区。 - 每个层次的水温、光照、压力等因素都有所不同,对生物和海洋现象产生了重要影响。 4. 海洋的生物多样性 - 海洋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 - 海洋生物包括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海洋哺乳动物等。 - 海洋生物多样性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5. 海洋环境保护 -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 污染、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等问题加剧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 保护海洋环境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海洋的健康。 6. 海洋的科学研究方法

- 海洋学家使用各种科学方法来研究海洋。 - 包括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 方法。 - 这些科学研究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海洋的现象和过程。 希望这份海洋学课件能给您带来有趣而有益的学习体验!如有 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与我们联系。祝您学习愉快!

小学科学海洋资源(习题课件)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

小学科学海洋资源(习题课件)学年六年级 下册科学 海洋资源是指存在于海洋中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食品资源等。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学习海洋资源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素养。以下是对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中有关海洋资源的习题内容进行的回答。 1. 请简要描述一下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海洋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和食品资源。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海洋中重要的沉积资源,它们被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矿产资源包括钻石、金、银、锡、铜等金属矿物和磷、硅等非金属矿物;食品资源则包括鱼类、贝类、海带等海洋生物。海洋资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获取和利用困难,同时也存在着环境破坏和可持续性开发问题。 2.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常见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有海洋石油钻采、海底矿产开采、海洋渔业和海洋能源利用等。海洋石油钻采是通过在海洋中钻探和采集石油资源,用于人类的能源供应;海底矿产开采是指在海底开采钻石、金等矿产资源;海洋渔业是通过捕捞和养殖海洋生物来获得食品资源;海洋能源利用是指利用海浪、潮水等海洋能量形式来发电等。 3. 你认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应该考虑资源的可持续性、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因素。可持续性是指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可持续供应;环境保护是指在开发利用中要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避免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平衡是指要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并

保护珊瑚礁、海洋动物等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效益是指要权衡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确保资源利用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4. 请提出一些保护海洋资源的具体措施。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海洋污染物的排放和影响;加强海洋法制建设,推动海洋权益的保护和国际合作;制定合理的渔业管理政策,保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广海洋生态旅游,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开发出更可持续和环保的海洋资源利用技术。 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做些什么保护海洋资源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保护海洋资源。首先,要养成节约用水和能源的习惯,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需求。其次,要垃圾分类和合理处理废弃物,避免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同时,要保持清洁的海洋环境,不随意乱扔垃圾或其他有害物质。此外,要多关注和支持环保组织和倡议,通过参与相关活动来传播环保意识和海洋资源保护知识。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主动学习和持续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资源素养,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海洋资源。 总之,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学习中,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其开发利用方式和保护措施,能够帮助学生增强环境意识和资源素养。同时,培养学生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是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应该引起重视和关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习题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海洋资源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

小学科学海洋(课件含练习)

小学科学海洋(课件含练习) 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最广阔的领域之一,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对 于小学生来说,了解海洋的知识很重要,因为海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为小学科学课堂设计一个关于海洋的课件,以及相关的练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的奇妙世界。 一、课件设计 1. 导入部分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选择一张精美的海洋图片作为课件的开篇,激 发学生对海洋的好奇心。同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生物和环境,引导他们提出一些问题。 2. 海洋的定义与分类 我们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地介绍海洋的概念,并展示海洋的分类图。通过课件中 的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了解大洋、海湾、海峡等不同地理特征,并与身边熟悉的例子进行对比。 3.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在此部分,我们可以使用课件的幻灯片来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图片和 简短的文字说明,介绍不同种类的海洋动物和植物,如鱼类、海龟、珊瑚、海藻等。可以讲解它们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4. 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课件的绘图工具,我们可以绘制一张海洋资源的地图,标注出不同地区的 海洋资源。可以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如鱼类、贝类、石油、天然气等,并讲解它

们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可以提醒学生关于海洋资源的保护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5. 海洋生态系统 通过课件中的动画或视频,我们可以展示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可 以介绍不同层次的海洋生态系统,如浅海、深海、珊瑚礁等,并讲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同时,可以提醒学生要保护海洋生态系统,避免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6. 海洋的探索与利用 在此部分,课件可以展示人类对海洋进行探索和利用的成果。可以介绍海洋科 学家的工作,如海洋考古、海洋地质勘探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同时,可以讲解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如渔业、油气开发、海底电缆等,并讨论这些利用是否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7. 总结与互动环节 在编制课件的最后,我们可以设置一些问答题或小测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提问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二、练习设计 1. 单选题 (1)下列哪个不是海洋的分类? A. 大洋 B. 海湾 C. 河流 D. 海峡

小学科学海洋(一)(课件)

小学科学海洋(一)(课件)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领域之一,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它是许多生 物的家园,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科学课程中,学习关于海洋的基本知识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非常重要。本篇文章将介绍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海洋知识(一)。 第一节:海洋的定义和特征 海洋是地球上广阔的水域,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海洋区域,如大洋、海湾、海峡 和海沟等。海洋面积广阔,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咸水:海洋水中含有丰富的盐分,使其与淡水有很大的区别。 2. 潮汐: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影响,海洋中出现了周期性的潮汐现象,即涨 潮和退潮。 3. 波浪:海洋表面产生的波浪是由风力和海洋潮汐引起的,波浪对海洋生态系 统和海岸线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4. 巨浪:在特定的条件下,海洋中也会形成巨浪,即海啸,对沿海地区造成严 重的破坏。 第二节:海洋生物 海洋是生物的家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海洋生物可以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中层生物三大类。 1. 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是指生活在水中的微小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 浮游细菌等。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也是调控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底栖生物:底栖生物生活在海洋底部,如螃蟹、海星和贝类等。它们栖息于不同的海床环境,如珊瑚礁、沙滩和岩石等。 3. 中层生物:中层生物生活在海水中的中层区域,如鱼类和海豚等。它们在海洋食物链中处于中上层位置,是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海洋资源 海洋是珍贵且丰富的资源之一,包括了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1. 生物资源:海洋中有着大量的渔业资源,如鱼类、虾类和贝类等。海洋中还有一些药用生物资源,如海藻和海洋动物等,它们常被用于制药工业中。此外,海洋中的珊瑚、珍珠和贝壳等也是重要的工艺品和装饰品材料。 2. 非生物资源:海洋也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盐等。它们对人类的工业生产和能源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环境对于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人类的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1. 减少捕捞:制定合理的渔业管理政策,限制过度捕捞,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控制污染:加强污水处理,禁止废弃物的乱倒乱排,减少海洋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3. 保护栖息地:保护重要的栖息地,如珊瑚礁和海草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4. 加强环境教育:通过教育活动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意识。

小学科学海洋资源(配套课件)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海洋资源(配套课件)学年六年级 下册科学(青岛版) 海洋资源是地球上非常宝贵的资源之一,它们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资源,本文将针对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青岛版)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和补充。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海洋资源的定义。海洋资源是指人们在海洋中获取的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包括鱼类、贝类、海藻、石油、天然气等。这些资源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在学习海洋资源时,我们需要了解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1. 生物资源 (1)鱼类资源:海洋中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它们是人类饮食中十分重要的来源之一。不同种类的鱼类在不同海域生活,所以海洋渔业十分发达。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展示和图片了解一些常见的海洋鱼类,如鲤鱼、小黄鱼等。 (2)贝类资源:贝类是一种特殊的海洋生物,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或者视频等形式,了解贝类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品尝贝类制品,如贝壳粥、扇贝炖鸡汤等,增加他们对贝类资源的体验。 2. 矿产资源 (1)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石油和天然气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这些能源是从海底地壳中提取出来的,被广泛用于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和案例分析,理解石油和天然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盐资源:海洋中的盐分含量非常高,可以通过蒸发海水来提取盐。而盐 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调味品,也是食品加工中必备的原料。通过实地参观盐场或者观看相关视频,学生可以了解到盐的制作过程和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在学习海洋资源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1. 不乱扔垃圾:海洋是所有生物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持海洋的清洁和整洁,不 乱扔垃圾,尤其是塑料制品。因为塑料制品在海洋中是难以降解的,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的伤害。 2. 节约用水:海洋中的淡水资源是稀缺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在日常生 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避免浪费水资源。 3. 保护海洋生物:海洋中的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保 护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不进行过度捕捞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 总之,海洋资源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学习和了解海洋资源,学生可以增 加对海洋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图片、视频、实地参观等,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倡珍爱海洋资源,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海洋家园。

中班科学海洋动物课件

中班科学海洋动物课件这个25课件。的教学目标包含了认识海马、章鱼、蝠鲼、刺鲀、水母、海豚、大白鲨等。 海马 海马长得不像鱼,但的确是鱼。 小海马是爸爸生出来的哦 雄海马的腹部、正前方或侧面长有育子囊。(像袋鼠那样) 海马妈妈把卵产在海马爸爸腹部的育儿袋中,卵经过50-60天,幼鱼就会从海马爸爸的育儿袋中生出。 章鱼:又名八爪鱼 它们的身体里有许多色素细胞,能随着周围环境变换体色,把自己隐藏起来,章鱼还有一个绝招,它们的身体里有一个墨囊,装满了像墨汁一样的黑色毒液,遇到危险时,它们会喷出墨汁,把周围海水染黑,挡着敌人视线,然后溜之大吉。 蝠鲼( ):又称魔鬼鱼,“海底总动员里的雷老师”,从不主动攻击海洋动物。 蝠鲼最具特色的一个习性就是它那“凌空出世”般的飞跃绝技! 刺鲀平时,刺鲀身上的硬刺平贴在它的身上,看起来与别的鱼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当它遇敌时,它立即大口吞进海水,强大的水压使全身胀大2~3倍,倒下的硬刺也竖立起来,形成一个大刺球,让敌人无法下口。 水母: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它的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伞。 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98%以上。

水母美丽却凶猛。在触手的上面布满了刺细胞,像毒丝一样,能够射出毒液,猎物被刺螫以后,会迅速麻痹而死。 当我们去海边玩,如果被水母刺伤,发生呼吸困难的现象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或注射强心剂,千万不可大意,以免发生意外。 海豚 海豚游速迅捷,并能维持很长时间,是海洋中的长距离游泳冠军! 海豚虽然生活在大海里,但是它不是鱼类,它是哺乳类动物,它有很多特征都与人类相似。雌豚一般要怀胎十一个月,才会诞下小海豚! 海豚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它带给我们无线的欢乐,在座的小朋友有没有见过海豚表演的,举手给我看看! 好了,有的小朋友说看过有的说没看过?那我们一起看一段关于海豚表演的短片! 大白鲨 是最大的食肉鱼类,身长可达6.5米,体重3200公斤,牙长10厘米,大型进攻性鲨鱼。它们最喜捕食海豹、海狮,偶尔也会吃海豚、鲸鱼尸体。 因其体积大且具攻击性而被认为是海洋杀手,所以它很危险!!! 大班社会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课件:大班社会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课件这个课件。主要包含了箱形水母,虎鲨,石鱼,河鲀,海蛇,蓑鲉(狮子鱼),鳄鱼,刺鳐等。 小班科学活动海洋动物课件:小班科学活动海洋动物课件这个9课件。的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大海的特征,知道大海有很多动物和景物,激发幼儿热爱大海的情感。

幼儿园海底世界教学课件

幼儿园海底世界教学课件 对美工根底较好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尝试不同的方法,制作更多与众不同的鱼,帮助美工根底较弱的幼儿掌握难点。下面是的幼儿园海底世界教学课件,欢送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1、知道大海中有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能说出几种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名称、生活习惯。 2、能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对海洋世界的动物、植物进展分类。 3、了解海洋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初步具有保护海洋的意识。 1、通过观看动画片《海底总发动》引发幼儿兴趣。教师播放动画片。 2、引导幼儿利用调查表,进一步认识各种海洋动植物。 教师:除了动画片离得这些动植物,大海里还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生活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本领? 教师引导幼儿分组交流,提醒幼儿轮流介绍,并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述。 引导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教学挂图和相应的动植物图片。教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知道的海洋动植物?你最喜欢哪一种动植物?他叫上你名字?有什么本领? 3、引导幼儿确立标准进展分类。 教师:我们一共收集了多少种动植物的资料。 教师:把它们拜访在一起时,怎样让别人看得更清楚呢?(引导幼儿进展动植物分类。)动物有这么多种,还可以怎样区分呢? 4、教师引导幼儿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教师:假设这里是大海,你想做大海里的什么动物或植物?

教师:你希望大海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海呢? 教师:让我们跟着音乐《水族馆》学一学你想做的动植物的样子,好吗?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自己喜欢的海洋动植物。 今天咱们做的这个海底世界可真漂亮,小班的小朋友一定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海底世界。我们一起把这幅画带给小班的小朋友一起欣赏吧! 1、学会运用泥工的多种技能,表现海洋中的动物与植物。 2、并学会用小棒雕刻的方法来表现细小的局部。 3、开展观察力,初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每人一个透明的金鱼缸或造型各异的瓶子,泥块,小棒,海底世界的录像。 1、组织幼儿观看海底世界的录像,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我们在电视中看到海底世界有哪些动物和植物? 教师再放录像一次,观察海底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重点观察各种画类、乌龟、虾的外形特征。 2、教师讲解制作要求,重点讲解雕刻方法。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塑造出海底世界的景象,请小朋友将你想做的动物及植物用泥雕在鱼缸外表,做完后为了让小动物做的更加形象。小朋友还可以利用这些小棒在动物或植物的外表雕刻出相应的花纹。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首先确定主要内容。制作出简单的动物形象,利用小棒,简单雕刻。

4.3海洋与人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为终身发展奠基教案

问题:结合秋刀鱼的生长习性以及上图分析北海道渔场盛产秋刀鱼的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1)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浮游生物丰富,为其提供充足饵料;(2)位于温带海区,夏秋季节水温适宜其生存;(3)位于浅海水域,光照氧气充足。 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的答案。 (二)矿产资源 教师:展示日本发现周围海域可燃冰和稀土矿资源的材料以及海底矿产资源分布图(希沃限时讨论1分30秒,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学生,并利用希沃拍照上传功能展示学生答案,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表情包功能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 问题:日本周围海域可燃冰和稀土资源丰富,但却迟迟没有开采,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1)埋藏区域深,开采难度大;(2)开采技术要求高。 教师:总结评价学生回答。 (三)空间资源 教师:展示日本的神户海上机场、海底隧道、跨海大桥的照片并进行介绍:图一是日本的神户海上机场,图二是世界上总长度最长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图三是日本最长的跨海大桥濑户大桥(利用希沃对图片进行蒙层,利用希沃限时讨论1分30秒,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学生,并利用希沃拍照上传功能展示学生答案,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表情包功能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设计意图:(1)提供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日本的海洋资源概况; (2)通过分析材料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3)通过展示海底地形分布图帮助学生解决海底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的难题。(4)通过利用希沃的一些功能加强课堂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融合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1)有利于缓解日本人地矛盾;(2)有利于发展海上交通,从而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3)有利于拓展日本居民生活空间。 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答案。 (四)能源资源 教师:展示材料,提问学生(希沃限时讨论1分30秒,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学生,并利用希沃拍照上传的功能展示学生的答案,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表情包功能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 问题:分析日本利用海洋能发电的优缺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优点:(1)日本四面环海,方便开发利用海洋能;(2)清洁无污染且可持续利用;(3)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 缺点:投入成本和技术要求高。 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答案。 二、学生任务——日本对海洋的影响 说明:本部分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进行讲解,小组抽签选择不同的内容,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协作。 (一)日本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 学生代表:1.视频介绍日本核废水入海带来的危害——核废水中含有放射性元素,这些反射性元素衰减周期极长,甚至达到千年万年,这些放射性元素可以直接破坏DNA结构,导致基因突变,引起变异,导致生物癌变、畸形或者直接导致死亡,指出生物变异最终会危害人类自身。 2.展示日本捕杀海豚视频,提问:(1)日本为何大肆捕杀海豚?(2)日本大肆捕杀海豚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 其他学生回答:(1)日本的传统习俗(海豚狩猎庆祝渔业丰收)、海洋饮食文化以及经济利益的驱使; (2)造成海豚数量减少,甚至导致物种濒危,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3.介绍日本海洋垃圾污染对海洋生物的破坏——海洋中最大的塑料垃圾是废弃的鱼网,被渔民们称为"鬼网"。在洋流的作用下,这些鱼网绞在一起,成为海洋哺乳动物的"死亡陷阱",它们每年都会缠住和淹死数千只海豹、海狮和海豚等。 学生讲解课件截图:设计意图:(1)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做课件,培养学生查找资料以及使用电脑技术能力; (2)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形成以学生为主主体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三册教案2-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6)

【教学课题】 2.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型:新授课主备:审核:时间: 知识目标: 1、运用示意图,列举各类型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2、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和国家海洋国土安全 的影响。 3、通过社会调查或观看影像,体会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 义。 【教学重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方式 【教学难点】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和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和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海上漂浮城市对人类开发海洋空间有什么重要意义?在面临陆地 空间过度饱和、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挑战的今天,海 洋空间资源开发对保障国家安全有哪些作用? 【讲授新课】 一、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师】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世界人口的迅速 增长,使陆地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越 来越受到关注。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技术的日渐成熟,海洋空间将 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那么最开始人们对于海洋空间资源的 开发利用是在什么范围之内呢? 【生】人类最初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为海岸和近海的 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 【师】其中滩涂是海洋空间资源中人类开发最早、利用最多的部 分,滩涂是位于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

殊地带。下面是它的图片,通过图片你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滩涂。 滩涂 那么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呢? 【生】捕鱼; 【师】所以滩涂可为人类提供水产养殖的服务,那么它还有什么作用呢?请看课件上的图片,回答一下我这个问题。 【生】滩涂为人类提供盐田、耕地、旅游等多种服务。 【师】这是我们最初的开发范围,现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范围逐步向深海及海底延伸,服务于工业、农业、军事、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四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海洋教育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这套新教材,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陌生。教师需要用心钻研这套教材,学生的知识面将进一步扩大。同时,师生在海洋这个学习领域会有更深、更系统的认识。这是一门需要师生共同挑战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爱海洋的情感,理解“保护海洋,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海洋,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教科书编排了《海上名山》、《琅琊古韵》、《大海的故事》、《神奇的海水》、《海洋生物的启示》、《海洋新能源》、《大黄鱼哪儿去了》、《挽救我们的朋友》等八课内容,另附学生评价《情系海洋《海边足迹》。随着《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课程的开展,要树立师生正确的海洋观,促进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密切联系现实世界,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2.走进海上名山,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海洋环保卫士》、 3.品味琅琊古韵,了解灿烂的历史文化;欣 4.倾听大海的故事,领悟海洋文化的内涵; 5.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二)知识目标 1.研究神奇的海水,了解海水淡化技术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面的应用; 2.认识更多的海洋生物,了解他们究竟带给我们多少启示; 3.追踪大黄鱼,挽救我们的朋友; 4.知道保护海洋生态与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5.了解环境教育的相关常识。 (三)能力培养 1.会合理利用、保护海洋;

2.探究海洋生物在仿生学方面的应用; 3.探究海洋里的新能源; 4.了解大海中的珍稀的海洋生物; 5.了解中国在保护海洋自愿方面的基本法规。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热爱家乡的情感;是学生了解海洋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难点: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基本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搜集相关的材料; 2.运用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关注每个学生,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4.找出本学科的困惑,便于以后更好地教好本学科; 5.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理解所学知识。 六:教学进度 间周一课 上学期学习1-8课,下学期学习9-16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