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网布设及控制方案
第二讲 控制网的布设
![第二讲 控制网的布设](https://img.taocdn.com/s3/m/150505e30242a8956bece446.png)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应有足够的精度
建立国家控制网任务重、时间
跨度大,为避免重复和浪费,
必须有统一的布设方案和作业 规范,以使各测绘部门所测成
应有必要的密度
应有统一的规格
果的精度、布设规格合乎要求,
便于构成统一的国家大地控制 网整体。
控制测量 二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2.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一等三角锁系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5.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GPS网的布设方案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平均距离 (km) 9 5 2
a (mm) ≤10 ≤10 ≤10
b (1×10-6) ≤2 ≤5 ≤10
最弱边相对中误 差 1/120000 1/80000 1/45000
一级
二级
1
<1
≤10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5.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2)导线网的布设方案
电磁波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附合导线长 度 (km)
15 10 3.6 2.4 1.5
平均边长 (m) 3 000 1 600 300 200 120
每边测距中误 差 (mm)
±18 ±18 ±15 ±15 ±15
于其他方向的精度,以利于精确安装位于环形轨道上的磁
块。
控制测量 二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控制测量 二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二等三角网
二等三角网布设在一等锁环所围成的范围内,它是加
密三、四等网的全面基础。二等网平均边长为13km,
就其密度而言,基本上满足1:5万比例尺测图要求。 它与一等锁同属国家高级水平控制网,所以,主要应 考虑精度问题,而密度只作适当照顾。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方案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7850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7.png)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方案一、引言工程平面控制网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基础,它是为了建立一个精度高、几何稳定的测量框架而设计的。
它是由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也称为控制站点)组成的一种测量网,在这些控制点上通过准确测量和数据处理,建立起相应的坐标体系和相对位置关系。
通过这些控制点可以实现工程中各种复杂的测量任务,保证工程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针对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和维护,提出一个系统的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控制点布设、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控制点布设1. 控制点选择控制点的选择应考虑到工程的几何特征、地形地貌、测量任务的要求以及辐射传递的可行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控制点应具有以下特点:具有地理位置确定性、易于观测、地形开阔、无遮挡物、便于安装器材和传输信号。
2. 控制点布设方法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可以采取不同的控制点布设方法。
通常包括直射法、反射法、GPS 定位法等。
在实际工程测量中需要综合考虑测量精度、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布设方法。
三、测量方法1. 测量器材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控制点布设方法,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器材。
例如,对于直射法,可以选择全站仪或者经纬仪进行测量;对于GPS定位法,需要使用GPS接收机等设备。
2. 测量操作流程测量操作流程应包括测量准备、目标定位、观测、记录和数据传输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1. 数据采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对控制点的坐标、地形图、影像图等数据进行采集。
一般可以采用全站仪、GPS接收机、数字相机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2.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理、配准、检查、比对、坐标转换、模型构建等环节。
需要借助专业的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如AutoCAD、ArcGIS、Photoshop等。
五、质量控制1. 检查标准对于控制点的布设、测量和数据处理等环节,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查标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筑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建筑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https://img.taocdn.com/s3/m/17137d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8.png)
建筑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控制网已成为现代建筑工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对于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及其影响。
一、施工控制网的定义和作用施工控制网是指为了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精确测量和控制建筑结构的姿态和形状而布设的网络。
它通过在工地上建立具有一定精度的控制点,并通过设置的水平线和竖直线来引导施工者进行定位和测量。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在建筑结构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和控制,从而确保了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施工控制网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提供定位和测量基准:施工控制网通过设置控制点和参考线,为建筑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和测量基准,确保建筑结构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2. 引导施工过程:施工控制网可以作为施工过程中的参考线和标志物,指导施工者进行施工,保持施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控制施工误差: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可以帮助施工者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误差,防止错误的进一步扩散,并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 准确性: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必须准确无误,控制点的位置和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精密测量工具进行检验和验证。
2. 稳定性:施工控制网的布设要保证其稳定性和持久性,布设的控制点应该具有足够的抗变形和抗位移能力,以确保长期使用期间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可见性:施工控制网的布设要考虑可见性,控制点和参考线应放置在能够被施工人员清晰看到的位置,以便于指导施工和测量。
控制网布设及控制方案
![控制网布设及控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75160a16fc700abb68fc5d.png)
测量控制方案一、控制网的布设⑴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案A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遵循下列原则: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因地适宜,且适当考虑发展,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B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做下列选择: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C平控制网形式:根据桥梁跨越宽度、地形条件,可布设如下形式:选择控制点要求:尽可能使桥轴线作为三角网的一个边,提高桥轴线精度。
或将桥轴线的两个端点纳入网内,间接求算桥轴线长度。
交会角不致太大或太小(图形刚强),地质条件稳定,视野开阔, 便于交会墩位。
控制点要埋设标石,刻有“十”字的金属中心标志。
当兼作高程控制点使用时,中心顶部应为半球状。
控制网基线精度:高于桥轴线精度2~3倍根据已知条件以及经济因素,采用导线布置控制网,等级为四级。
精密导线的布置形状平面控制测量中精度导线的布置形状一般为:直伸形,曲折形, 闭合环形和主副导线环形等。
三角大地四边双大地四边三角⑵控制网布设应考虑的因素布设控制网时,可利用桥址地形图,拟定布网方案,并仔细研究桥梁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踏勘选点。
点位布设满足以下要求:①图形应简单②控制网的边长一般在0.5~1.5倍河宽的范围内变动。
③使桥轴线与控制网紧密联系。
④所有控制点不应位于淹没地区和土壤松软地区,尽量避开施工区、堆料区及受交通干扰区。
便于观测和保存二、现场测量控制现场放线时候要注意复测,放完线通过拉距离及换人测量等避免出错,而且还要通过下面所述的控制现场测量成果精度。
某风电场工程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方案
![某风电场工程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a8b5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5.png)
某风电场工程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本风电场工程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方案旨在通过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和实施,保证风电场各项工程建设达到设计要求,并为后续风电机组的安装、调试和运维提供准确的空间位置和高程数据。
二、控制网布设原则1.布设原则:根据工程平面布置尽量选择具有稳定土质的地表平整区域。
2.控制网精度:位置精度不大于1cm,高程精度不大于2cm,并考虑不同地形地貌对控制网精度的影响。
3.控制网密度:根据工程的复杂程度和要求,合理选择控制网的布设密度,以满足后续工程测量需求。
三、控制网布设方案1.主控制网布设:施工风电场的总平面控制网布设,采用观测点累次复测的方法,通过闭合差控制,保证风电场整体位置精度。
(1)测站选址:选择地势较高、土质稳定的区域作为测站选址,保证观测点不受地形起伏和土壤变化的影响。
(2)基准点选择:选择公认的国家基准点作为控制网的基准点,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控制网密度:对于较大的风电场工程,可根据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合理增加控制网的密度,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次级控制网布设:根据风电场具体情况,采用多次观测和复测的方法,建立次级控制网,用以控制风电场内部的工程平面、高程和偏差。
(1)观测方案设计:根据风电场内各个子区域的特点,制定观测方案,合理布设观测点,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数据处理:针对观测数据,进行精确处理,计算得到各个工程平面的位置和高程数据。
(3)控制点的设置:在风电场的每个子区域内,根据观测点的位置精度要求,设置控制点,用于后续测量的平差和校核。
四、施工方案1.准备工作:组织施工人员和测量设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任务分工,进行现场勘测和布设控制网的前期准备。
2.主控制网施工:根据主控制网布设方案,在选定的测站上,依次进行测量观测、数据处理和控制点设置等工作。
3.次级控制网施工:根据次级控制网布设方案,在风电场各个子区域内,依次进行测量观测、数据处理和控制点设置等工作。
工程控制网布设计方案
![工程控制网布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7e810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d.png)
工程控制网布设计方案1. 前言工程控制网布是各种建筑工程中常常需要用到的一种建筑材料。
它可以用于隔离和控制建筑工程的浮尘、渣土等杂质,保护周围环境并减少对人体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工程控制网布设计方案,主要包括设计目标、设计要求和设计流程。
2. 设计目标2.1 安全性工程控制网布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保护作用,因此,安全性是工程控制网布设计的首要目标。
设计方案需要保证这种材料的耐用性、防火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承担自己的职责,对施工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提供保障。
2.2 环保性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关注。
工程控制网布受到环保要求的影响,设计方案需要保证材料本身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要实现技术创新,提高材料的可再生性和可降解性等环保要求。
2.3 提高效率工程建设过程需要确保施工进度,因此在设计工程控制网布时,需要考虑如何提高效率。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控制网布应能快速安装、方便拆卸、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建筑结构、并能够进行维修和更换。
2.4 成本控制成本是任何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而这一点在材料应用于工程的设计中尤为重要。
因此,设计工程控制网布时,需要考虑如何控制成本,应该从材料的选择、生产效率和后期运输、维护成本等方面入手。
3. 设计要求3.1 材料选择为了保证工程控制网布的安全性、环保性和效率,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一般而言,材料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材料的防火性能,以保证建筑施工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火灾等安全事故。
•材料的耐久性和韧性,以保证其能够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影响并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
•材料的可再生性和可降解性,以保证其能够满足环保要求。
•材料的生产成本,以保证成本的控制。
3.2 结构设计工程控制网布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材料的使用效果和建筑施工的形态要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可持续性和环保性的理念。
因此,结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接缝处需要采用优秀的连接方式,以保证安装时能够快速连接并确保连接的牢固性;•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接受各种不同形态的施工建筑物的需求;•采用轻型材料进行设计,已达到方便搭建和拆卸的目的。
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教案
![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bb3d2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0.png)
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机制和运营第一章碳排放交易市场简介
碳排放交易市场是一种协调气候变化对策的机制,它可以通过赋予碳排放额度的财产权,促使企业在国家政策规定的目标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第二章碳排放配额的来源与分配
碳排放配额的来源包括国外新能源项目、国内新能源建设、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森林碳汇等。
分配方法有政府指定、第三方销售给企业、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等。
第三章碳排放市场的运作方法
碳排放市场的运作方法主要包括:碳排放证书的发行和注册→碳排放配额的交易→碳排放权人的监管。
第四章碳排放市场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碳排放市场的挑战包括政治层面的变化、市场监管的不规范、金融创新的不可预见性等。
未来展望则需要重视碳排放市场的组织、监管以及运营方式的创新。
测量控制网的布设与精度设计方案
![测量控制网的布设与精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4695e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8.png)
测量控制网的布设与精度设计方案1)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线,包括建筑物的主轴线,其测距精度不低于1/20000,测角精度不大于82)标高控制网闭合差为6Jnmm(n为测站数)或20J1mm(1为测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3)布网原则: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布网原则,控制桩选在安全、易保存且相邻点之间通视良好的位置。
1.场地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业主提供10个坐标控制点及水准点(G1至G10)。
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点我们使用其中的G3、G4、G5为基准点,引入现场三个转点控制桩,严格闭合后根据本工程特点做出本工程主轴线6轴、∏轴、15轴、20轴、24轴、29轴、35轴、40轴、46轴、G轴、M轴、R轴等距轴线10米的控制桩,要求埋深1m。
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并作标记,测定其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的依据。
控制桩点用钢管围栏保护。
四个角点构成的矩形控制网闭合校核后(需要进行首级验收)采用内分法加密成主轴线测量控制网,网点设在基坑边界线外侧,距主轴线10米,其中网点均与控制网平行排列。
首级控制网点的布置位置要求便于通视,施测简便易于操作,便于查验。
尽量避免复杂的施测方法。
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相邻两点间的距离误差要控制在2mm以内。
为保证控制网的精度,在土方施工阶段每10天对控制网进行一次校核,在基础施工阶段每15天进行一次校核,结构主体施工期间,每60天进行一次校核。
在校核后若发现桩点位移超限时,应及时修正桩点的坐标值。
在施测面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可对控制网进行局部临时加密,以便于用常规方法进行细部测量。
平面控制点经我方质检部门验收并经监理复测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2.场地标高控制网的测设2.1.布网原则:1)该建筑场地至少要设置4个水准点,且应闭合合格。
2)整个场地内,每东西或南北相距IOOm左右要有水准点,即在场地内任何地方安置水准仪时,都能同时后视到2个水准点,以便使用。
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9aec4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f.png)
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一、引言工程控制网是指为了建筑施工、地表变形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工程项目而布设的一种精密级的测量控制网络。
它是采用一定数量、布设规律、具有一定精度和控制功能的控制点构成的平面或立体的空间网;广泛应用于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位置、方位、高程、形变等测量,具有工作精度高、工作量大和覆盖面积广等特点。
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测绘工作的精度和效果。
因此,合理的布设方案是保证工程测绘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
本文将就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进行详细论述。
二、工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1. 经济原则:布设控制网应力求在实现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勘探工作量。
2. 可靠原则:控制网应予以通盘考虑,尤其是应该重点布设在各种影响因素较大地方,如易发地震、易滑、易沉、易涌、易积压、易掏挖、易决口等地段。
3. 合理原则:在布设控制网时,必须因地制宜,确保控制网的布设与实际工程的要求相适应。
4. 传递性原则:控制网点应布设得尽可能密集与均匀,以满足控制传递的需要,减小传递误差。
5. 临时性原则:在需要连续和及时传递的大型或幅员较广的工作中,还应设置临时性控制网。
三、工程控制网的布设工作1. 掌握工程控制网点的分布地理位置以及海拔高程。
2.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工程控制网布设的具体指标。
3. 选择合适的控制点分布方式,如六边形布设、三角形布设、环形布设等。
4. 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工作特点和计划任务,合理确定控制网的密度和布设范围。
5. 利用高精度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网点的基准建立和测量,保证控制点的精度和稳定性。
6. 建立工程控制网工作台账,记录控制点的情况,包括建立时间、观测资料、计算结果等。
四、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1. 控制网点的选择在工程控制网的布设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控制网点。
选择控制网点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因素: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工程设施、实际监测需求等。
控制网点的分布应该尽可能均匀、密集,以满足控制传递的需要,并减小传递误差。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布设原则与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布设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8cf61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a.png)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网布设原则与方法引言:测绘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工作,它能够提供准确和可靠的地理空间信息,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支持。
而控制网作为测绘技术的基础,其布设的原则和方法在保证测绘数据准确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中控制网布设的原则与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控制网布设的原则1.1 布设密度原则控制网的布设密度是影响测绘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布设密度过低会导致测量误差较大,无法满足精度要求,而布设密度过高则会费时费力,增加成本。
因此,根据具体的测绘任务和要求,合理确定布设密度是保证控制网精度的关键。
一般而言,控制网在平坦地区的布设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千米十个左右,而在复杂地形和多层地形区域,布设密度宜适当增加。
1.2 布设方式原则控制网的布设方式包括三角形、菱形、矩形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布设方式可以提高布设效果。
三角形布设方式适用于较复杂地形,可以减少测量的观测角度,提高布设效率。
菱形和矩形布设方式适用于较平坦地区,可以减少网络闭合差。
1.3 控制网形状原则控制网的形状对测绘精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圆形控制网具有均等的布设密度和均匀的控制网质量分布,适用于大范围的测绘任务。
而近似矩形形状的控制网在布设过程中可以更方便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子块,便于管理和布设。
二、控制网布设的方法2.1 GPS技术在控制网布设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是测绘领域的重要发展,它通过卫星定位和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准确的经纬度和高程信息。
在控制网布设中,可以利用GPS技术获取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并通过差分GPS技术对控制点进行精确测量,提高布设的精度和效率。
2.2 基于无人机的控制网布设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无人机的控制网布设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
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精度摄影测量设备,可以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密集的控制点测量,获取控制点的坐标信息。
工程控制网方案设计
![工程控制网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1183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0.png)
工程控制网方案设计一、引言工程控制网是指建设工程的测量控制网,用于实施工程测量和监控施工质量的一种控制系统。
它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套完善的工程控制网方案,确保工程测量和施工过程中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二、工程控制网的作用1. 定位作用:工程控制网能够为工程中的所有测量提供坐标系和高程基准,为地面点位、建筑物、地下设施的位置提供准确的坐标和高程信息。
2. 监控作用:工程控制网能够监控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位移情况,对于地基沉降、桥梁结构变形等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3. 测量作用:工程控制网为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量提供准确的基准,包括水准测量、导线测量、全站仪测量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三、工程控制网设计原则1. 稳定性原则:工程控制网应该建立在稳定的地质基础上,避免建立在易发生变形的地质区域。
2. 合理性原则:工程控制网应该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布设,合理确定控制点位置和分布密度。
3. 可扩展性原则:工程控制网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需求变化。
四、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1. 控制点选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控制点的选址,包括主控制点、次控制点和辅助控制点,以确保工程测量和监控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分布密度:根据工程范围和复杂程度确定控制点的分布密度,一般主控制点的间距不应超过200米,次控制点的间距不应超过50米。
3. 布设方式:控制点的布设应尽量采用地面固定方式,并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控制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工程控制网的建设过程1. 控制点的建立:根据布设方案,对控制点进行测量、标志和建立,确保控制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数据采集:根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对控制点进行定期的数据采集和监测,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系统建设:建立工程控制网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控制点的坐标、高程和测量数据等信息的采集和管理。
3.5_典型工程控制网的布设
![3.5_典型工程控制网的布设](https://img.taocdn.com/s3/m/bcb83e9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9.png)
如果建筑区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较高,则必须用 归化法来建立方格网。
首先按以上方法放样各方格点。为了求得一大批方格 点的精确坐标,可以采用任何一种控制测量方法即静态 GPS、三角、导线、交会等法,也可以联合应用几种方法 来测量,然后通过严密平差精确计算出各点的实际坐标。
由于水利枢纽工程多建在山区,那里地形复杂, 起伏较大。因此,宜用边角测量方法来建立控制网。
大坝的施工控制网布设在河谷两岸。由于点位分 布在不同高度上,有时与近点不通视,而只能与远 点通视。因此控制网的图形往往很不规则又很复杂。
3.1 平面施工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建立的要求:
控制网必须覆盖建筑物施工范围,能满足建筑物的施 工要求;
控制点尽量避开施工的影响,且通视良好; 便于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加密低等级控制点,方便
施工放样; 控制网点在被毁坏后,能方便恢复; 保证控制点的精度能满足要求。
为地面边角网; 全网共有27个点,其中已知点数10个,未知点数17个; 方向和边长观测值数分别为98和88个,多余观测值总数达131个; 平均多余观测分量为0.70; 最大边长为760多米,最短边仅有11.32米。
厂区施工控制网的主要任务是放样各系统工程的中心线
和各系统工程之间的连接建筑物。例如,放样厂房的中心线, 高炉和焦炉的中心线、皮带通廊、铁路和管道等。通过对这 些工程中心线的放样,就将这些工程进行了整体定位。
厂区控制网的精度应能保证这些工程之间相对位置误差 不超过连接建筑物的允许限差,至于各系统工程内部精度要 求很高的大量中心线的放样工作,可单独建立各系统工程的 控制网,如厂房控制网、高炉和焦炉控制网、设备安装专用 控制网等。
测量控制网布设方案指导
![测量控制网布设方案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1c90ad4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c.png)
测量控制网布设方案指导1概述a.为保证测量对工程定位精确放线,对该标段区域建(构)筑物进行测量控制网布设时,应以设计院所作的厂区控制方格网为主,以主厂房建筑控制网为辅。
控制网布设后,要与主厂房建筑测量控制网进行闭合校对,以满足建(构)筑物各个细部的放线精度。
网的建立原则:以大网建小网,以网点放基线。
b.在主厂房测量控制网施测前,应对设计院、监理公司提供的厂区测量控制网技术资料,认真校核,确认满足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第7.2.4条: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规定,方可使用。
c.主厂房测量控制网施测,用轴线法布设主厂房控制网,先确定主厂房控制网的主轴线,由厂区控制网测出,然后在施测主厂房四个边,从而形成一个主厂房控制网。
用轴线法控制主厂房四个边,这种布网方法误差分布比较均匀。
d.输煤系统测控网的建立原则,因其结构上与主厂房无硬性的直接连接,因此均可按系统(或区域)独立建立。
以主厂房测控制网为基准,扩大至附属系统。
2施工二级控制网布置原则为满足临建及各主要建(构)筑物的施工放线的需要,提高邻近建筑物轴线联结的精度,本施工二级控制网布置将根据一级控制成果、各施工图和总平面图进行,二级网直接沿建筑物四周方格网边布置,方格网四周角点作为二级网的高一级控制,减少二级网轴线测量层次,同时可以提高二级网的测设精度。
3施工二级控制网桩位结构(见下图)注:钢板厚度为IOmm,钢板及钢管材质为Q235,碎强度等级为C25,砂为中粗砂;桩位开挖后采用原槽浇灌。
4施工二级控制网的测设方法先根据厂区控制网定出矩形控制网的主轴线,然后根据主轴线测设矩形控制网(见下图)1)主轴线测设如上图所示:首先将长轴AOB定于地面,再以长轴为基线测出COD,并进行方向改正,使纵横两轴线严格垂直。
轴线的方向调整好以后,应以。
为起点,进行精密距离丈量,以确定纵横轴线各端点位置。
2)矩形二级控制网的测设在纵横轴线的端点A、B、C、D轴分别安置仪器,都以O为后视点,分别测设直角交会定出E、F、G、H四个角点。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8217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c.png)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平面控制网是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控制网,它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能够提供测量工作所需的基准框架。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对于后续的测量工作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来进行布设。
下面将介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
首先,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测区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地形地貌和地物分布情况,确定控制网的布设范围和密度等。
同时,还需要对测区的地质地貌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地下水情况、地形起伏等因素,为控制网的布设提供参考。
其次,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
在进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时,需要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
控制点是控制网的基础,其位置的准确性和数量的充分性对于整个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时,需要充分考虑测区的地形地貌情况,合理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
然后,进行控制点的布设和标志。
确定了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之后,就需要进行控制点的布设和标志工作。
在进行控制点的布设时,需要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保证控制点的位置和标高的准确性。
同时,在控制点的标志上,需要使用耐久性好、易于识别的标志物,以便后续的测量工作能够准确地找到控制点。
接着,进行控制网的连接和调整。
在完成控制点的布设和标志之后,就需要进行控制网的连接和调整工作。
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它直接影响着整个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进行控制网的连接和调整时,需要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保证控制网的各个控制点之间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最后,进行控制网的检查和验收。
在完成控制网的布设之后,需要进行控制网的检查和验收工作。
这一步是为了验证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确保控制网能够满足后续测量工作的需要。
在进行控制网的检查和验收时,需要采用多种测量方法和手段,对控制网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总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是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后续测量工作的精度和可靠性。
控制网的布设
![控制网的布设](https://img.taocdn.com/s3/m/31b5b498b0717fd5360cdc80.png)
的
布
设
二、国家三角控制网的布设
1、国家一等三角锁的布设方案
沿经纬线布设 成纵横交叉的
控
三角锁。
制
锁段长度: 200km;
网
边长:25km;
的
测角中误差:
布
0.7″;
设
起算边精度:
1/350000;
最弱边精度: 1/150000;
2、国家二等三角网的布设方案
填满一等锁环
三角网 平均边长
等级
1:50 000 1:25 000 1:10 000
3 2~3
1
约150km2 约50km2 约20km2
13km 8km 2~6km
二等 三等 四等
第一节 国家控制网的布设
一、控制网的布网原则
4、应有统一的规格;
控
《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
制 网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等
控
内的空白。
制
边长:3km;
网
测角中误差:
的
1.0″;
布 设
起算边精度:
1/350000;
最弱边精度:
1/150000;
2、国家二等三角网的布设方案
布设方案: 20世纪60年代前:在一等锁环内,先沿经
纬线纵横交叉布设二等基本锁(平均边长约
15~20km,测角中误差小于±1.2″),将一等
A级网一般为区域或国家框架网、区域动力学网; B级网为国家大地控制网或地方框架网; C级网为地方控制网和重大工程控制网; D级网为中小工程控制网; E级网为测图网。
国家GPS网的布设
国家军测部门建立的国家GPS一、二等网
控制网的布设
![控制网的布设](https://img.taocdn.com/s3/m/93876e8db14e852458fb57ab.png)
制
已有地形图;
网
已有控制点资料,等级、投影带、投影面、
的
精度等;
布
觇标标石保存情况。
设
3、交通运输情况;
4、地形:地物、地貌
5、物资供应:人力、物资
三、图上设计
控制网的图上设计:
根据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按照有关规范的
技术规定,在中等比例尺图上以“下棋”的方法确定控
制点的位置和网的基本形式。图上设计对点位的基本要
各种比例尺航测成图时对平面控制点的密度要求
测图比例尺
每幅图 要求点数
每个三角 点控制面积
三角网 平均边长
等级
1:50 000 1:25 000 1:10 000
3 2~3
1
约150km2 约50km2 约20km2
13km 8km 2~6km
二等 三等 四等
第一节 国家控制网的布设
一、控制网的布网原则
控
➢ 三等水准:闭合300km,附合200km;
制
➢ 四等水准:附合长:80km;
网
➢ 精度要求:
的
每km水准测量的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MΔ,
布
每km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MW,见下页。
设
➢ 埋石及密度要求:
基岩水准标石:间隔500km(一等水准)
基本水准标石: 间隔60km (一二等水准)
普通水准标石:间隔2~6km (各等水准)
15~20km,测角中误差小于±1.2″),将一等
锁环分为大致相等的四个区域,然后在这四个 区域中处再补充布设二等补充网(平均边长约
为13km,测角中误差小于±2.5″)。
20世纪60年代后:二等网以全面三角网的 形式布设在一等锁环内,四周与一等锁衔接。
控制网布设
![控制网布设](https://img.taocdn.com/s3/m/11f2f4c5453610661fd9f4b9.png)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西安煤航
1.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三、四等三角网布设方案
三、四等三角网是在一、二等网控制下布设的,是为了加密控制 点,以满足测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三、四等点以高等级三角点为 基础,尽可能采用插网方法布设,但也采用了插点方法布设,或越 级布网。即在二等网内直接插入四等全面网,而不经过三等网的加 密。
作为起算方位角,用来控制锁、网中方位角误差的积累。一等天文
点测定的精度是:纬度测定中误差
m, 经度0.3测 定的中误差
,
天文方m位 角0.测02定 的中误差
。
m 0.5
一等锁两起算边之间的锁段长度一般为200km左右,锁段内的三
角形个数一般为16~17个。角度观测的精度,按一锁段三角形闭合
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应小于 0.。7
1.三角网的布设方案
工程测量三角网具有如下的特点:
①各等级三角网平均边长较相应等级的国家网边长 显著地缩短; ②三角网的等级较多; ③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 ④三、四等三角网起算边相对中误差,按首级网和 加密网分别对待。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西安煤航
1.1.4 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2.导线网的布设方案 如下表。
22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西安煤航
1.1.3 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3.要有足够的密度 不论是工测控制网或专用控制网,都要求在测区
内有足够多的控制点。如前所述,控制点的密度通 常是用边长来表示的。《城市测量规范》中对于城 市三角网平均边长的规定列于下表中。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二等
三等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测量控制网设计与布设的要点与方法
![测量控制网设计与布设的要点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d6cd5d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3.png)
测量控制网设计与布设的要点与方法引言测量控制网是在各种工程测量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讨论测量控制网的设计与布设的要点与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确定测量目标在设计测量控制网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的目标和要求。
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测量目标可能会不同。
如在道路建设中,我们可能需要测量路线的线性性及纵断面,或者在建筑工程中,我们可能需要测量建筑物的平面图和高程等。
确定了测量目标后,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布设测量控制网。
二、选择适当的控制点控制点是测量控制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一系列已知坐标的点组成。
在选择控制点时,我们需要考虑其位置、密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首先,控制点的位置应该能够涵盖整个测量区域,并能提供足够的测量信息。
其次,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测量目标和精度要求灵活调整。
在一些关键位置,如交汇点、坡度变化点等,应增加密度以提高测量精度。
最后,我们需要选择稳定性高的控制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确定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是测量控制网设计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根据测量目标和现有条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法、GPS 法、水准仪法等。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测量目标的特点、精度要求和现场条件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避免过度依赖高精度的测量设备而造成不必要的测量成本增加。
四、合理布设控制点控制点的布设是测量控制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后续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测量精度的保证。
在布设控制点时,我们需要合理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相互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控制点布设在测量区域的边界上,以确保能够较好地掌握测量区域的形状和范围。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控制点的可视性和可达性,方便后续的测量工作和数据采集。
五、制定严格的测量规范制定严格的测量规范是保证测量控制网设计和布设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控制网的布设
![控制网的布设](https://img.taocdn.com/s3/m/bc6dd11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b.png)
工程三角控制网旳特点:
a、平均边长比国家三角网小旳多。
b、三角网旳等级多。
控
c、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测区旳首级控制网。
制
d、三、四等三角网起算边相对中误差,按首
网
级网和加密网分别看待。
旳
布
设
2.导线网旳布设方案
光电测距导线旳主要技术要求
控
闭合环或附合 平均边长 测距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相
制
第一节 国家控制网旳布设
一、控制网旳布网原则
1、分级布网、逐层控制;
控
我国领土广阔,地形复杂,不可能用最高精
制
度和较大密度旳控制网一次充满全国。为了适时
网 旳
地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用图旳需要,根
布
据主次缓急而采用分级布网、逐层控制旳原则是
设
十分必要旳。即先以精度高而稀疏旳一等三角锁
尽量沿经纬线方向纵横交叉地迅速充满全国,形
控
要求是: (1)从技术指标方面考虑
制
图形构造良好,边长适中;便于扩展和加密低档网,
网
点位要选在视野广阔,展望良好旳地方;为减弱旁折光 旳影响,要求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一定旳距离;
旳 布
点位要长久保存,宜选在土质坚硬,易于排水旳高地上。 (2)从经济指标方面考虑
充分利用制高点和高建筑物等有利地形、地物,以
多种百分比尺航测成图时对平面控制点旳密度要求
• 测图百 分比尺
每幅图 要求点数
每个三角 点控制面积
三角网 平均边长
等级
1:50 000 1:25 000 1:10 000
3 2~3
1
约150km2 约50km2 约20k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控制方案
一、控制网的布设
⑴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案
A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遵循下列原则: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因地适宜,且适当考虑发展,与国家
坐标系统联测时,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B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做下列选择: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C平控制网形式:根据桥梁跨越宽度、地形条件,可布设如下
形
式:
选择控制点要求:
尽可能使桥轴线作为三角网的一个边,提高桥轴线精度。
或将桥轴线的两个端点纳入网内,间接求算桥轴线长度。
交会角不致太大或太小(图形刚强),地质条件稳定,视野开阔, 便于交会墩位。
控制点要埋设标石,刻有“十”字的金属中心标志。
当兼作高程控制点使用时,中心顶部应为半球状。
控制网基线精度:高于桥轴线精度2~3倍
根据已知条件以及经济因素,采用导线布置控制网,等级为四级。
精密导线的布置形状
平面控制测量中精度导线的布置形状一般为:直伸形,曲折形, 闭合环形和主副导线环形等。
三角大地四边双大地四边三角
⑵控制网布设应考虑的因素
布设控制网时,可利用桥址地形图,拟定布网方案,并仔细研究桥梁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踏勘选点。
点位布设满足以下要求:
①图形应简单
②控制网的边长一般在0.5~1.5倍河宽的范围内变动。
③使桥轴线与控制网紧密联系。
④所有控制点不应位于淹没地区和土壤松软地区,尽量避开施工区、堆料区及受交通干扰区。
便于观测和保存
二、现场测量控制
现场放线时候要注意复测,放完线通过拉距离及换人测量等避免出错,而且还要通过下面所述的控制现场测量成果精度。
现场用全站仪测量放线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测距前应先检查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在气温较低的条件下作业时,应有一定的预热时间。
②视线应高出地面或离开障碍物1.3米以上,离开高压线2-5米,避免通过发热体和较宽水面的上空,测距过程中避免外界电、磁场和反射光的干扰。
③测距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雨、雪、雾及大风天气不应作业
④测距时应使用相配套的反射棱镜。
未经验证不得与其他型号相应设备互换使用,反射棱镜背面应避免有散射光的干扰,镜面不得有水珠或灰尘沾污
⑤晴天作业时测站应用测伞遮阳,不宜逆光观测,严禁将仪器照准部的物镜对准太阳,架设仪器后测站、镜站不得离人。
迁站时仪应装箱
⑥当观测数据出现分群现象时应分析原因,待仪器或环境稳定后重新进行观测
⑦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盒气
压表通风干湿温度计应悬挂在测站或镜站附近离开地面和人体 1.5米
以外的阴凉处,读数前必须通风15分钟,至少气压表要置平,指针不
应滞阻。
⑧距离测量人工记录时,每测回开始要读、记完整的数字,以后可读记小数点后的数,厘米以下数字不得划改,米和厘米部分的读、记错误在同一距离的往返测量中只能划改一次
⑨测距边的归算应遵守下列规定
Ⅰ、经过气象加常数、乘常数(必要时顾及周期误差)改正后的斜距才能化为水平距离
Ⅱ、测距边的气象改正按仪器说明书给出的公式计算
Ⅲ、测距边的加乘常数改正应根据仪器检定的结果计算
Ⅳ、光电测距边长和高程的各项改正值计算方法
(4)边长改算
检查外业记录,摘抄计算数据。
①气象改正
不同厂家的仪器因波长不同而气象改正公式略有不同,计算时应注意查阅仪器说明书。
如DI2002测距仪气象改正系数为:
K=281.8- 0.29065P/(1+T/273.16)(ppm)
②加常数、乘常数改正
经过气象、加、乘常数改正后斜距为:
S斜 =S测(1+K气+R乘)+C加
③改正后的斜距换成平距
D=S斜×cosα
D—平距
S斜—经过改正后的斜距
α—竖直角
④投影改正
D0=D(1-Hm/R ) Hm=H-HF
D0——投影后的边长值m
D——经各项改正后的平距m
Hm——投影面高程与测距边两端的平均高程之差m
R——测区地球半径6371KM
H——测距边两端点高程的平均值m
HF——测区选定的投影面的高程m
注:角度不必该化计算,观测值可以看作是投影在桥墩顶平面上的角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