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还乡》中的人物悲剧性格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代《还乡》中的人物悲剧性格探究
【摘要】《还乡》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经典作品,也是一部成功的悲剧。小说中大部分人物都经历了悲剧命运,这与他们自身性格的弱点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本文试从人物的悲剧性格方面来揭示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
【关键词】《还乡》;悲剧;性格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晚期英国最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一位继承了英国传统文化,并且极具时代精神和现代性的作家。哈代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度的时期,资本主义在给英国社会创造了繁荣的经济的同时也加深了下层贫苦人民的困境。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正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展现,《还乡》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从《还乡》开始哈代看到威塞克斯社会的改善已无可能,悲剧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本文就试从人物的性格方面探究《还乡》小说悲剧形成的原因。
一、叛逆女神——游苔莎
女主人公游苔莎在荒原上登场,她美丽高傲、性情热烈、充满异教精神,是从“古老宗法制母体中经过长期的内部阵痛后分娩出来的第一个叛逆女性”。【1】
登场之时,她站在爱敦荒原最高点,犹如荒原上的美
丽仙子。可事实上对游苔莎来说来到荒原就如充军发配一样,她视荒原为自己的牢狱,与尚处于宗法制的荒原格格不入。游苔沙不是荒原本地人,她出生在繁华的资本主义化的港口城市——蓓口,受过人类文明意义上的良好教育,她向往繁华和城市文明,期盼能去巴黎享受都市生活的快乐,过一种文明的浪漫生涯,所以对游苔莎来说,爱敦荒原就是与之抗争的命运的象征。哈代精妙地描述了游苔莎与荒原的疏远和隔阂:“在荒原上居住却不研究荒原的意义,就仿佛嫁给一个外国人却不学他的语言一样。本来爱敦荒原的景物,能叫一个乐天知足的女人咏歌吟啸,能叫一个受苦受罪的女人虔心礼拜,能叫一个笃诚贞洁的女人祝颂神明,甚至于能叫一个急躁浮嚣的女人沉思深念,现在却叫一个激愤不平的女人忧郁沉闷” 【2】。
游苔莎生性喜欢幻想、冒险,独立不羁,追求个性解放,蔑视传统道德,对于荒原的习俗,她不屑一顾甚至故意与其作对。平日别人劳作时,她独自休息,可到休息日那天,她却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干家务;她厌恶正统的宗教,憎恨礼拜天;她所欣赏的人都是个性强硬、暴戾严厉或不信上帝的——这完全与宗教、习俗和社会规范背道而驰。由于这种高傲的、独来独往的个性,她被姚伯太太评价为贪图享乐的懒惰女人,村妇苏珊·南色则把她当做女巫并当众侮辱,连克林姚伯这样的“先进青年”也以局限的眼光褒贬她。
游苔莎热情好动,追求新鲜有趣味的生活,要求真挚、浪漫、热烈的情感。荒原上的生活平淡乏味,爱情成了她唯一的兴奋剂。韦狄刚开始之所以受到她的青睐,是因为她在荒原上找不到比之更好的人物,再者二人对荒原有着一样的憎恨。韦狄并不是她理想中的情人,但她不甘心被抛弃,出于自尊心和虚荣心才把准备与朵荪结婚的韦狄拉回来,但得到以后感情也一下子就冷淡了。这时巴黎归客克林出现了,她抛开了韦狄,开始对克林的狂热追求,并匆匆的同他结了婚。游苔莎相信克林能够帮她逃离荒原去巴黎。可是现实让她大失所望,克林不愿再回到巴黎,他要在荒原上教育民众,破除陋习,还因熬夜苦读患上眼疾,而后又加入砍常青棘人的队列——之前令人心醉神迷的英雄变成一事无成的懦夫,美丽的巴黎成了永远的幻影。她极度苦闷,绝望痛哭。失去克林后她别无选择,决定在一个风雨之夜痛苦地离开,却在途中坠入水塘——荒原吞没了她,她的灵魂也永远地留在了这里,死亡最终实现了她与荒原的和解。
游苔沙以自己特有的勇敢叛逆的性格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矛盾和痛苦的心灵世界。狂热地追求享受、爱情和理想,对生活充满不满并极力反抗,造成了理想和现实的对立,她也难逃成为激情牺牲品的命运。
二、耽于理想的偏激者——克林
克林生于荒原,后来到了巴黎担任了珠宝店经理的职
务。但由于受到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他觉得巴黎的荣华富贵是虚伪和华而不实的,所以在经历了世路的腾达后他选择“回归”荒原,决心在荒原上做一番合理的事业。他是一个力图理解荒原意义的人物。
克林的天性是淡泊的,理想是崇高的,但他却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理想只是空中楼阁,乡村的人根本没有进步到能接受他的那种程度。他没有实干家的精神,只是拘泥于书本的研读,他无视现实耽于幻想,看不到文化和精神层次上的差距会使他的教育计划很难得到乡民的认同。他不听母亲妻子的劝告,认识不到自己的盲目和不切实际,不顾一切要把他的崇高理想付诸实施,虽用心良苦,却难逃一事无成的结局。由于命运的捉弄,他又突患眼疾,进而为他的失败雪上加霜。
在爱情方面,克林对于游苔莎的认识也是盲目的。他自以为是地认为游苔莎受过良好教育,一厢情愿的认为游苔莎在他的感化下会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乡村女教师,帮助他来实施他的教育计划,他甚至替她设想她应该做的工作。可是事实上,游苔莎离乡村女教师的形象实在太遥远了,她老早就表明自己对同乡没有多少爱心,有时候甚至恨他们。但是克林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假想中,对游苔莎的话充耳不闻,孰不知他所向往的地方正是游苔莎千方百计想逃离的监狱。这样一对性格理想迥异的青年男女,“多半出于外貌上的相互吸
引,再加上初识阶段彼此的错觉和误解,在一时的感情冲动之下结为婚姻伴侣” 【3】,其结果注定是悲剧性的。
在秉持的思想观念上,克林也显示出他偏激的一面,他先是执着于现代人先进的观念,后又陷于陈旧腐朽的传统道德中难以自拔,直接造成了他最亲近的两个女性的悲剧。在和游苔莎的婚姻问题上,他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大胆地违背母亲的心愿独自选择个人所爱,对母亲的竭力反对毫不妥协,甚至搬离住处,长时间没有跟母亲和好,最终酿成母亲的悲剧。之后母亲的惨死使他遭受良心上的自我谴责,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又作怪,让他赶走了“罪魁祸首”游苔莎,并把她推进了死亡的深渊。
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克林消极颓废,最后只好放弃教育计划和感情追求,通过传教进行逃避。克林认为“命运待他不好”,认为命运叫人出世“就是把人放到进退维谷的地位里——我们不能打算怎样在人生的舞台上光辉前进,而只能打算怎样能不丢脸地从人生舞台上退出【4】”,孰不知性格上的盲目、执拗和偏激更是造成自己如此境地的重要原因。
三、其他人物性格
姚伯太太是小说中的第二个悲剧女性。她性格中的缺陷就在于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争强好胜,端着封建家长的架子,苛刻地对待她不喜欢的人。她开始时看不起文恩对朵荪的爱,因为他只是个地位卑微的红土贩子;她不喜欢韦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