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罗红霉素

合集下载

半胱氨酸抑制二氧化铈纳米颗粒化学发光

半胱氨酸抑制二氧化铈纳米颗粒化学发光

半胱氨酸抑制二氧化铈纳米颗粒化学发光石文兵;戚景南;贺薇;万邦江【摘要】在碱性条件下,二氧化铈纳米颗粒能够有效催化过氧化氢-鲁米诺体系的化学发光.然而,当加入半胱氨酸,该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得到极大抑制.该文详细讨论发光条件,如二氧化铈纳米颗粒、过氧化氢、鲁米诺等质量浓度及鲁米诺pH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探讨半胱氨酸的抑制特性,在一定范围内抑制强度与半胱氨酸的质量浓度成正比.线性范围为0.01~1.8 μg/mL,(r=0.9946),检出限(3σ)为1.6 ng/mL,对质量浓度为1.0 lg/mL的半胱氨酸进行11次平行测定,RSD为0.72%.该法有望用于测定实际样品中半胱氨酸的含量.【期刊名称】《中国测试》【年(卷),期】2015(041)007【总页数】4页(P37-40)【关键词】半光氨酸;抑制;二氧化铈纳米颗粒;化学发光【作者】石文兵;戚景南;贺薇;万邦江【作者单位】无机特种功能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8100;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唐山063001;无机特种功能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8100;无机特种功能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8100【正文语种】中文L-半胱氨酸属于蛋白质氨基酸,在临床医学和医药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L-半胱氨酸参与多种重要的细胞功能,如蛋白质合成、解毒和新陈代谢等;因此,灵敏、快速和廉价检测半胱氨酸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方法已用于测定药物、尿液、血清和血浆中L-半胱氨酸含量,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1-2]、分光光度法[3-4]、固相微萃取[5]、比色法[6-7]、电化学法[8]、荧光法[9]。

虽然这些方法大多数具有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的优点,但它们要么仪器昂贵,要么步骤繁复耗时。

化学发光法(LC)因其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便宜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化,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

罗红霉素含量测定技术分析

罗红霉素含量测定技术分析

荷移络合物的组成比均为l : 2 ( F i g . 2 , F . 3 ) 。
2 . 8 反应 机理
T C NQ 是缺电子试剂, 罗红霉素是一种富电子物质, 其氮原子上的孤对电 子能够与7 , 7 , 8 , 8 四氰基x  ̄ - -次甲基苯醌形成n 7 r 型荷移络合物, 根据测得
UV 2 4 0 1 P C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I HHS ・ 2 1 Ni 型恒温水浴
( 北 京 靖卫 科学 仪器 厂 ) 。
1 2实 验方 法
2 . 9标准曲线 按实验确定的最佳条件配制溶液并进行反应, 在各自的最大吸收波长下测 定荷移络合物的吸光度, 将测得的数据作统计处理, 绘制工作曲线, 得到回归方
络 合物 组成 比为 l : 2 , 推 测 其形成 机理 见F i g . 4 。 C( R o x i t h r o my c i n ) + ( TC NQ) =1 . 0 ×1 0 -3 mo l / L
F . 2 7 7 7 Th e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t he c o mp l e s f o r ma t i o n b y
C( Ro x1 0 - 4 mo l / L,
C( T C N Q) =1 . 0×l O - 3 mo l / L
Fi g. 3 7 7 7 T h e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t he c o mp l e s f o r ma t i o n b y
甲醇、 无水乙醇、 丙酮、 氯仿等有机试剂均为分析纯。 罗红霉素片( 江苏恒瑞医药 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0 5 0 1 1 2 5 1 I 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 , 批号0 4 1 1 l 2 9 ) 。

罗红霉素的伏安法测定研究_俞学炜 - 副本

罗红霉素的伏安法测定研究_俞学炜 - 副本

第18卷第6期 分析科学学报2002年12月V ol.18 N o.6 JO U RN A L OF AN A L Y T ICA L SCI EN CE Dec. 2002文章编号:1006-6144(2002)06-0478-03罗红霉素的伏安法测定研究俞学炜2 狄俊伟1 屠一锋1*(1.苏州大学化学化工系,苏州,215006;2.江苏省苏州卫生学校,苏州,215002)摘 要:本文报道了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的伏安法测定。

研究中发现,罗红霉素除本身发生不可逆电化学氧化外,且可与溶解氧结合并发生电荷转移生成结合态的超氧阴离子,因而具有更高的电化学氧化活性。

采用伏安法测定,检测下限可达6×10-6m ol/L,对罗红霉素制剂可不经分离直接进行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及回收率均符合要求。

关键词:罗红霉素;超氧阴离子;伏安法中图分类号:O657.1;R917 文献标识码:A罗红霉素是红霉素经C-9位结构改造后所得的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及体外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类似,体内抗菌活性较红霉素高3.5倍以上,且对酸的稳定性较强,口服吸收迅速。

该药自问世后,迄今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罗红霉素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其体内外抗菌活性[1]、生物利用度[2]等方面。

其含量测定方法有微生物检定法[3]、紫外吸收法[4]和HPLC[5,6]法。

本文研究了罗红霉素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发现罗红霉素可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氧化,而且当溶液中有溶解氧存在时,罗红霉素与氧分子结合并经电荷转移[7]生成的结合态超氧阴离子[8]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且与罗红霉素浓度存在线性关系,可用于其定量测定。

1 实验部分1.1 仪器及试剂CHI-660a电化学工作站(USA,CH Instr ument Inc.);玻碳电极、饱和甘汞电极、铂丝电极。

精密称取一定量罗红霉素对照品(由扬子江药业集团提供),用少量无水乙醇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定容后作贮备液。

纳米金颗粒增强信号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的检测_王青

纳米金颗粒增强信号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的检测_王青

Vol.34高等学校化学学报No.8 2013年8月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1845 1850doi:10.7503/cjcu20130424纳米金颗粒增强信号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的检测王青,刘卫,羊小海,王柯敏,刘沛,何磊良(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生物纳米与分子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2)摘要构建了一种高灵敏检测谷胱甘肽(GSH)和半胱氨酸(Cys)的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先将富含T碱基的DNA1和DNA2探针分别修饰在金电极和纳米金颗粒(AuNPs)上,再加入Hg2+,通过形成T-Hg2+-T结构使AuNPs结合到金电极表面.当加入GSH(或Cys)后,GSH(或Cys)可以竞争结合T-Hg2+-T结构中的Hg2+,使AuNPs离开电极表面.由于AuNPs上修饰的DNA探针能够静电吸附大量电活性物质六氨合钌(RuHex),因此该过程可引起计时电量信号的显著变化,据此实现了GSH(或Cys)的高灵敏检测.该传感器的检出限达10pmol/L,比荧光法或比色法降低了2 3个数量级.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关键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纳米金颗粒;DNA;谷胱甘肽;半胱氨酸中图分类号O657.1文献标志码A谷胱甘肽(GSH)和半胱氨酸(Cys)均为含有巯基的生物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GSH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具有抗毒素和活性氧化物(ROS)的作用[1],GSH的消耗与糖尿病、艾滋病及神经组织退化等疾病[2,3]密切相关.Cys作为一种生物标志分子[4,5],是老年痴呆及心血管等相关疾病的生理调节剂[6,7].微量GSH和Cys的精确测量将有助于相关疾病的研究.目前,检测GSH和Cys的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8,9]、毛细管电泳[10]、表面增强拉曼光谱[11]、电化学方法[12 16]、荧光法[17,18]和比色法[19]等,其中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方法需使用昂贵的仪器[17].电化学方法检测GSH的机理主要是基于GSH的氧化还原反应,检出限通常仅在纳摩尔水平[12].为了提高GSH的检测灵敏度,Miao等[20]利用GSH竞争修饰在金电极上的寡核苷酸,再利用另一个金电极和纳米金颗粒检测被竞争下来的寡核苷酸,实现了GSH的间接检测,检出限虽然低至0.4pmol/L,但该方法操作较为复杂.Xu等[17]和Jia等[18]基于GSH(或Cys)竞争结合T-Hg2+-T 结构中的Hg2+,发展了GSH(或Cys)的荧光检测方法,检出限通常局限在纳摩尔水平.因此,发展操作简便、灵敏高且选择性好的检测GSH和Cys的方法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富含T碱基的DNA1和DNA2探针分别修饰在金电极和纳米金颗粒(AuNPs)上,再加入Hg2+,通过形成T-Hg2+-T结构使DNA2功能化的纳米金颗粒(DNA2-AuNPs)结合到金电极表面.当加入电活性物质六氨合钌(RuHex)后,RuHex能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结合在DNA上.AuNPs上修饰的DNA能够吸附大量RuHex,因而增强了计时电量信号.当加入GSH(或Cys)后,由于GSH(或Cys)与Hg2+形成复合物的结合常数远大于T-Hg2+-T的结合常数(4.14ˑ106L/mol)[21 23],故GSH(或Cys)可以竞争结合T-Hg2+-T结构中的Hg2+,使DNA2-AuNPs离开电极表面,从而带走大量的RuHex,降低了收稿日期:2013-05-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1190044,21175035)、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批准号:2010DFB3030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批准号:NCET-09-0338)和湖南大学“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资助.联系人简介:王柯敏,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及纳米尺度和分子水平上获取生物化学信息的研究.E-mail:kmwang@hnu.edu.cn羊小海,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纳米及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分析化学研究.E-mail:yangxiaohai@hnu.edu.cn计时电量信号,据此可高灵敏检测GSH和Cys,其检出限为10pmol/L.1实验部分1.1试剂DNA1(5'-HS-C6H12-TTTTTTCCTTTGTTTGTTCCTTTTCTTTGTT-3')和DNA2(5-HS-C6H12-TTTTTTTT-CTTTGTTTTGGTTCTTTCTTTGG-3')均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六氨合钌(RuHex)、6-巯基己醇(MCH)、谷胱氨肽(GSH)(还原型)和半胱氨酸(Cys)均购自美国Sigma公司;氯金酸(HAuCl4·4H2O)和二水合柠檬酸三钠(Na3C6H5O7·2H2O)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所用试剂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电导率18.2MΩ·cm).1.2纳米金颗粒的制备与修饰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纳米金颗粒[24],并参照文献[25,26]方法将巯基化DNA2修饰在纳米金颗粒表面,将DNA2-AuNPs溶液中游离的单链DNA2离心除去.采用UV-16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测定了纳米金颗粒修饰巯基化DNA2前后的光谱变化.当纳米金颗粒表面修饰巯基化DNA2后,其最大吸收峰从518.0nm红移至524.0nm,表明巯基化DNA2已修饰到纳米金颗粒表面.1.3电极的处理与修饰金电极(直径2.0mm,纯度99.99%,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的清洗步骤如下:先将金电极浸泡在Piranha溶液(浓H2SO4/H2O2,体积比7ʒ3)中15min,再在麂皮上分别用1.0,0.3和0.05μm氧化铝粉抛光,依次用超纯水、乙醇和超纯水分别超声5min,最后在0.1mol/L H2SO4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直至电流-电压曲线稳定.在洁净的金电极表面采用3种方式修饰以获得不同的修饰密度.(1)将1μmol/L DNA1(10 mmol/L PBS,pH=7.3,0.05mol/L NaCl)在25ħ下组装30min;(2)将2μmol/L DNA1(10mmol/L PBS,pH=7.3,0.3mol/L NaCl)在25ħ下组装60min;(3)将5μmol/L DNA1(10mmol/L PBS,pH= 7.3,1.0mol/L NaCl)在25ħ下组装120min.将修饰DNA1的金电极表面用相应的缓冲溶液洗净后,用高纯氮气吹干.将金电极浸入1mmol/L MCH中,于25ħ下封闭60min,用缓冲溶液洗净后即可用于检测GSH(或Cys).通过计时电量法测定金电极表面固定化DNA1的修饰密度[27].1.4电化学信号的检测在CHI660C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电化学测量.采用三电极体系:金电极为工作电极,饱和KCl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辅助电极.计时电量法采用的支持电解质溶液为含50μmol/LRuHex的10mmol/L Tris-HCl缓冲溶液(pH= 7.0),扫描电压范围为-0.45 0.05V.交流阻抗法采用的支持电解质溶液为含有5mmol/L K3[Fe(CN)6]/K4[Fe(CN)6]的10mmol/L PBS缓冲溶液(pH=7.3,0.3mol/L NaCl).1.5谷胱甘肽与半胱氨酸的检测将20μL含5μmol/L Hg2+和DNA2-AuNPs的混合溶液滴加到DNA1修饰的金电极表面,于25ħ孵育90min,然后用10mmol/L PBS缓冲液(pH=7.3,0.3mol/L NaCl)反复冲洗以除去未结合的Hg2+和DNA2-AuNPs复合物,测定计时电量信号.将20μL不同浓度的GSH(或Cys)溶液滴加到金电极表面,在室温下孵育30min后,用10mmol/L PBS缓冲液(pH=7.3,0.3mol/L NaCl)反复冲洗电极表面,测定计时电量信号.根据计时电量信号前后的差异可定量检测GSH和Cys.2结果与讨论2.1检测原理基于纳米金颗粒增强信号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GSH和Cys检测的原理如图1所示.DNA1作为捕获探针修饰在金电极表面,DNA2-AuNPs作为信号探针,二者均是富含T碱基的DNA序列,本身648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Vol.34不发生杂交.通过形成T-Hg 2+-T 结构可以将DNA2-AuNPs 捕获到金电极表面,以RuHex 为电信号分子可测出计时电量信号Q 1.由于GSH (或Cys )可与Hg 2+结合,当存在GSH (或Cys )时,可破坏T-Hg 2+-T 结构,使DNA2-AuNPs 远离金电极表面,测定此时的计时电量信号Q 2.由于一个纳米金颗粒上可装载数百条DNA 链,能够静电吸附大量RuHex 分子,纳米金颗粒的脱离使计时电量信号明显减弱,利用GSH (或Cys )结合前后的信号差值(ΔQ =Q 1-Q 2)即可实现对GSH (或Cys )的检测.Fig.1Principle of the electrochemical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glutathione and cysteinebased on gold nanoparticles amplification分别采用交流阻抗和计时电量法考察了检测原理的可行性.首先采用交流阻抗法对电极修饰过程进行表征,结果如图2(A )所示,裸金电极的阻抗值较小(R=130.8$,曲线a ),说明电子能够自由传递.当2μmol /L DNA1捕获探针自组装到金电极表面后,阻抗增加(R=1235.5$,曲线b ),这是因为电极上自组装的捕获DNA1探针带负电荷,能与电活性物质[Fe (CN )6]3-/4-产生静电斥力,阻碍了电子转移.再用1mmol /L MCH 修饰电极后,阻抗进一步增加(R=1895.5$,曲线c ),MCH 的封闭能有效减少非特异性吸附.当将5μmol /L Hg 2+和DNA2-AuNPs 组装到电极表面后,阻抗明显增加(R=3250.6$,曲线d ),其原因是AuNPs 表面负载有大量DNA2探针,进一步阻碍了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但是在加入10nmol /L GSH 反应之后,阻抗有所减少(R=2200.4$,曲线e ),这是由于GSH 与Hg 2+结合,破坏了T-Hg 2+-T 结构从而使DNA2-AuNPs 脱离电极表面所致.交流阻抗结果表明,DNA2-AuNPs 通过T-Hg 2+-T 结构被捕获到金电极表面;当目标物存在时,DNA2-AuNPs 又可脱离电极表面.Fig.2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a (A )and chronocoulometric curves (B )of the electrodes(A )a .Bare gold electrode ;b .DNA2modified electrode ;c .DNA2/MCH modified gold electrode ;d .DNA2/MCH /Hg 2+/DNA1-AuNPs modified gold electrode ;e .DNA2/MCH /Hg 2+/DNA1-AuNPs modified gold electrode after treatment with 10nmol /L GSH.Theelectrolyte is PBS buffer containing 10mmol /L [Fe (CN )6]3-/4-and 0.1mol /L KCl.(B )a .DNA2modified gold electrode ;b .DNA2/Hg 2+/DNA1-AuNPs modified gold electrode ;c .incubation with 10nmol /L GSH.The electrolyte is 10mmol /L Tris-buffer contai-ning 50%mol /L RuHex.计时电量法检测结果如图2(B )所示.图2(B )中曲线a 为金电极表面修饰了DNA1后的计时电量曲线;由曲线b 可见,在滴加Hg 2+和DNA2-AuNPs 后,响应信号明显增强,这是由于通过T-Hg 2+-T 结7481No.8王青等:纳米金颗粒增强信号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的检测构而被捕获到金电极表面的DNA2-AuNPs 可以静电吸附大量的RuHex 分子所致.当加入10nmol /L GSH 后,响应信号明显减弱(曲线c ),这是由于GSH 可竞争T-Hg 2+-T 中的Hg 2+,导致DNA2-AuNPs 远离电极表面.以上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2.2修饰密度的影响金电极表面DNA1的修饰密度对形成T-Hg 2+-T 结构的影响较大,因此采用计时电量法考察了不同修饰密度的影响.由图3可见,当金电极表面DNA1的修饰密度处于中密度(4.2ˑ1012molecule /cm 2)时,可获得最大的计时电量信号;当修饰密度处于低密度(1.6ˑ1012molecule /cm 2)时,电极表面捕获的纳米金颗粒较少,致使吸附的RuHex 分子较少,进而导致计时电量信号值较小;当修饰密度处于高密度(6.8ˑ1012molecule /cm 2)时,表面巯基化DNA1修饰密度太大,降低了T 碱基和Hg 2+的结合效率,从而影响纳米金颗粒的捕获.因此,选择金电极表面DNA1的修饰密度为中密度.Fig.3Effect of the DNA1surface density on goldelectrode 10-12Density /(molecule ·cm -2):a.1.6;b.4.2;c.6.8.Fig.4Effec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Hg 2+2.3Hg 2+浓度的影响由于Hg 2+浓度对DNA1与DNA2修饰的纳米金颗粒的结合影响很大,因此考察了不同Hg 2+浓度情况下该传感器对10nmol /L GSH 的响应情况,结果如图4所示.可见,信号值随着Hg 2+浓度的增大逐渐变大,当浓度为5μmol /L 时趋于平缓.因此选择5μmol /L 为最佳浓度.Fig.5Chronocoulometric curve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SH (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he concentration of GSH and ΔQ (B )Inset of (B ):linear plot for the logarithmic of GSH concentration vs .ΔQ ;(A )c (GSH )/(nmol ·L -1):a .0;b .0.01;c .0.05;d .0.1;e .0.5;f .1.0;g .5.0;h .10.0;i .30.0;j .50.0.2.4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的定量分析在最优条件下,采用该传感器检测了不同浓度的GSH ,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A )可见,随着GSH 浓度从0nmol /L 升至50nmol /L ,计时电量信号逐渐减弱.由图5(B )可见,随着GSH 浓度的增加,ΔQ 逐渐增加,GSH 最低浓度可检测至10pmol /L (S /N =3),比荧光法或比色法的检出限降低了2 3个数量级[20,28 30].由于Cys 也具有巯基,因此该方法也可用于Cys 的检测,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6(B )可见,ΔQ 随着Cys 浓度的增大而增加,Cys 最低浓度可检测至10pmol /L (S /N =3).848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Vol.34Fig.6Chronocoulometric curve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ys (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he concentration of Cys and ΔQ (B )Inset of (B )linear plot for the logarithmic of Cys concentration vs .ΔQ ;c (Cys )/(nmol ·L -1):a .0;b .0.01;c .0.05;d .0.1;e .0.5;f .1.0;g .5.0;h .10.0;i .30.0;j .50.0.2.5选择性考察为了考察该传感器的选择性,分别选取30nmol /L 的组氨酸(His )、精氨酸(Arg )、甲硫氨酸Fig.7Selectivity of the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GSH and CysThe concentration of all amino acids was 30nmol /L.a.Cys ;b.GSH ;c.CoA ;d.His ;e.Arg ;f.Met ;g.Lys ;h.Trp ;i.Asn ;j.Asp ;k.Glu ;l.Br -;m.Cl -;n.F -;o.SO 2-4;p.CO 2-3.(Met )、赖氨酸(Lys )、色氨酸(Trp )、天冬酰胺(Asn )、天冬氨酸(Asp )、谷氨酸(Glu )、辅酶A (CoA )和一些阴离子(包括Br -,Cl -,F -,SO 2-4和CO 2-3等)作为对照进行测定.由图7可见,上述氨基酸与阴离子的信号值均小于等于16nC ,GSH 的信号值为114nC ,Cys 的信号值为141nC ,表明这些氨基酸和阴离子对GSH 和Cys检测的影响较小.根据文献[21,22]报道,巯基可与Hg 2+结合,而其它含硫基团不能与Hg 2+结合.因为这些氨基酸均不含巯基,对目标物的检测没有干扰.但是对于辅酶A ,由于其含有巯基,故会产生较强信号,对目标物的检测产生干扰.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不含巯基的氨基酸及阴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3结论基于GSH (或Cys )可以竞争结合T-Hg 2+-T 结构中的Hg 2+,并结合纳米金颗粒以增强响应信号,构建了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可用于检测GSH (或Cys )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本方法操作简便,无需使用昂贵的检测仪器,并且利用DNA 修饰的AuNPs 能够负载大量的电活性物质,实现了检测信号的放大,可以检测浓度低至10pmol /L 的GSH (或Cys ).参考文献[1]Guo Y.S.,Wang H.,Sun Y.S.,Qu B.,Chem.Commun.,2012,48,3221—3223[2]Hiraku Y.,Murata M.,Kawanishi S.,Biochim.Bioph.Acta ,2002,1570,47—52[3]Pastore A.,Federicia G.,Bertini E.,Piemonte F.,Clin.Chim.Acta ,2003,333(1),19—39[4]Goodman M.T.,McDuffie K.,Hernandez B.,Wilkens L.R.,Selhub J.,Cancer ,2000,89(2),376—382[5]Liu J.,Yeo H.C.,Overvik-Douki E.,Hagen T.,Doniger S.J.,Chu D.W.,Brooks G.A.,Ames B.N.,J.Appl.Physiol.,2000,89(1),21—28[6]Droge W.,Holm E.,FASEB J.,1997,11(13),1077—1089[7]Li Y.L.,Zhang J.G.,Wei Y.L.,Cheng F.Q.,Chem.J.Chinese Universities ,2012,33(6),1158—1161(李咏玲,张建刚,卫艳丽,程芳琴.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33(6),1158—1161)[8]Lu C.,Zu Y.B.,Yam V.W.W.,J.Chromatogr.A ,2007,1163(1),328—332[9]Zhang W.,Wan F.,Zhu W.,Xu H.,Ye X.,Cheng R.,Jin L.T.,J.Chromatogr.B ,2005,818(2),227—2329481No.8王青等:纳米金颗粒增强信号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的检测058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Vol.34[10]Chen G.,Zhang L.,Wang J.,Talanta,2004,64(4),1018—1023[11]Huang G.G.,Han X.X.,Hossain M.K.,Ozaki Y.,Anal.Chem.,2009,81(14),5881—5888[12]Harfield J.C.,Batchelor-McAuley C.,ComptonR.G.,Analyst,2012,137,2285—2296[13]Ndamanisha C.J.,Bai J.,Qi B.,Guo L.P.,Anal.Biochem.,2009,386,79—84[14]Narang J.,Chauhan N.,Jain P.,Pundir C.S.,Int.J.Biol.Macromol.,2012,50,672—678[15]Munteanu G.,Dempsey E.,McCormac T.,J.Electroanal.Chem.,2010,638(1),109—118[16]Li Y.,Yang S.Y.,Chen S.M.,J.Electrochem.Sci.,2011,6,3982—3996[17]Xu H.,Hepel M.,Anal.Chem.,2011,83,813—819[18]Jia X.F.,Li J.,Wang E.K.,Chem.Eur.J.,2012,18,13494—13500[19]Li Z.P.,Duan X.R.,Bai Y.H.,Chin.J.Anal.Chem.,2006,34(8),1149—1152(李正平,段新瑞,白玉惠.分析化学,2006,34(8),1149—1152)[20]Miao P.,Liu L.,Nie Y.J.,Li G.X.,Biosen.Bioelectron.,2009,24,3347—3351[21]Oram P.D.,Fang X.J.,Fernando Q.,Chem.Res.Toxicol.,1996,9,709—712[22]Berthon G.,Pure&App.Chem.,1995,67(7),1117—1240[23]Li Y.,Jiang Y.,Yan X.P.,Anal.Chem.,2006,78,6115—6120[24]Frens G.,Nature,1973,241(20),20—22[25]Wang Q.,Yang L.J.,Yang X.H.,Wang K.M.,He L.L.,Zhu J.Q.,Anal.Chim.Acta,2011,688,163—167[26]Storhoff J.J.,ElghanianR.,MucicR.C.,Mirkin C.A.,LetsingerR.L.,J.Am.Chem.Soc.,1998,120(9),1959—1964[27]Adam B.S.,Tonya M.H.,Michael J.T.,Anal.Chem.,1998,70(22),4670—4677[28]DengR.R.,Xie X.J.,Vendrell M.,Chang Y.T.,Liu X.G.,J.Am.Chem.Soc.,2011,133(50),20168—20171[29]Cai H.H.,Wang H.,Wang J.H.,Wei W.,Yang P.H.,Cai J.Y.,Dyes Pigments,2011,92(1),778—782[30]Li H.L.,Liu J.Y.,Fang Y.X.,Qin Y.N.,Xu S.L.,Liu Y.Q.,Wang E.K.,Biosen.Bioelectron.,2013,41,563—568High Sensitive Glutathione and Cysteine Detection by AuNanoparticles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WANG Qing,LIU Wei,YANG Xiao-Hai*,WANG Ke-Min*,LIU Pei,HE Lei-Li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hemo/Biosensing and Chemometrics,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Key Laboratory for Bio-Nanotechnology and Molecule Engineering of Hunan Provinc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410082,China)Abstract Glutathione(GSH)and cysteine(Cys)are biological thiols that play vital roles in maintaining cel-lular functions.GSH is a thiol-group-containing tripep-tide,which has a pivotal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redu-cing environment in cells.Cys is a biomarker for various medical conditions,and a disease-associated physio-logical regulator.In this work,a high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for GSH and Cys detection was con-structed using Au nanoparticles enhanced signal amplification.DNA1and DNA2were all poly-T DNA probes.Firstly,DNA1was modified on the surface of electrode,and then DNA2was modified on the AuNPs.In the presence of Hg2+,the binding of Hg2+with thymine(T)was employed to form T-Hg2+-T structure and thus DNA2modified AuNPs could be captured on the electrode surface.The added GSH(or Cys)could selectively coordinate with Hg2+of the T-Hg2+-T structure,which resulted in the departure of AuNPs from the electrode surface.Since DNA modified on AuNPs could bind a large number of electric activeRuHex via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the chronocoulometry signal was reduced obviously,and then GSH(or Cys)could be detect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chronocoulometry signa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was highly sensitive,and it could detect as low as10pmol/L for GSH(or Cys).It was about2—3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hose of fluorescent and colorimetric methods.Moreover,eight kinds of amino acids were used as control to investigate the selectivity of this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showed good selectivity.Keywords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Au nanoparticles;DNA;Glutathione;Cysteine(Ed.:I,K)。

优化《中国药典》罗红霉素HPLC含量测定方法

优化《中国药典》罗红霉素HPLC含量测定方法

Optimization of HPLC Method of Roxithromycin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YANG De-zhi,XU Wei-sheng,ZHANG Li,YANG Shi-ying,LV Yang(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050,China)
·药品检验·
优化《中国药典》罗红霉素 HPLC 含量测定方法研究Δ

杨德智*,徐维盛,张 丽,杨世颖,吕 扬(#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市 100050)
中图分类号 R927.2;R97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 2011)17-1604-03
摘 要 目的: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罗红霉素含量的最佳流动相条件,改善现行方法中主峰拖尾现象。方法:选取流动相中 缓冲液浓度、pH 值、三乙胺含量、乙腈用量为影响因素,以罗红霉素色谱峰拖尾因子(T1)、保留时间(tR)、半峰宽(W1/2)及理论板数 (N)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含量测定方法并与 2010 年版《中国药典》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结果:优化后含量测定方法:用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0.067 mol·L-1磷酸二氢铵溶液(三乙胺含量 0.3%,调 pH 值至 7.5)-乙腈(60 ∶ 40),检测波 长:205 nm,柱温:30 ℃,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 μL。优化后方法与药典方法的比较结果:T1 为 1.2、1.9;tR 为 14.133、 12.383 min;W1/2为 0.400、0.533;N 为 6 916、2 987。结论:优化后方法较 2010 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提高了柱效,延长了保留时间,较 好地改善了色谱峰拖尾严重的状况。 关键词 正交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罗红霉素;优化;流动相;含量测定;《中国药典》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红霉素胶囊药物含量的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红霉素胶囊药物含量的研究

罗 红霉 素 英 文 名为 R o x i t h r o m y c i n , 为 半合 成 的 l 4元 环 大 环 内酯 类 抗 生素 , 是新一代大环 内酯类抗生素 。罗红霉素抗菌谱与抗菌作用基本上与 红霉素相仿, 其体外抗菌作 用与红霉素相类似 , 体 内抗 菌作用 比红霉素 强 1 - 4倍。罗红霉素对肺炎衣原体、 肺炎支原体 、 溶脲脲原体的抗微 生物作用
2 . 2提取 方 法 确 定
分别称取同批 罗红霉 素胶囊样品 6份 , 分 别依 照 2 - 3项 F 供试 品制备
方法制备供试品, 按 质 量 标 准 含 量 测 定 项 下 方 法 测 定含 量 , 并 计 算 样 品 的
R S D值为 0 . 5 3 %, 结果表明, 此含量测 定方法 的重现性 良好 。
2 . 9稳 定 性 试 验 依照 2 . 3项 下供 试 品制 备 方 法 制 备 供 试 品 溶 液 , 分别在 0 , 2 , 4 , 8小 时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 谱仪, 进样测定 , 供 试品罗红霉素峰面积 积分值 的 R S D为 O . 5 5 %。结果表 明罗红霉素至少在 8小时 内稳定 。 2 . 1 0 回收 率 试 验 采 用加 样 回收 试 验 , 取 已 知含 量 的 同一 批 供 试 品各 6份 , 精密称定 , 分 精密添加一定量 的罗红霉素对照品, 按供 试品制备所述 方法制备供试 品溶 液, 测定含量 ( 同时测定样品含量) , 计算 回收率。6次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
科 学 理 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定罗 红霉素胶囊 药物含量 的研 究
范丽 霞
( 哈 药 文采用高校液相测 定了罗红霉素胶囊中罗红霉素的含量, 固定相为 : K r o m a s i l C 1 8 液相色谱柱 ( 1 5 0 ' 4 . 6 a r m, 5 u n ) , 0 . 1 m o l / L 磷酸二氢铵溶液 ( 三乙胺调节 p H至 6 , 5 ) 一 乙腈 ( 9 0 : 1 O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1 0 i r m;罗 红霉素在 5  ̄ 3 5  ̄ g ・ m L 范围内呈 良好 的线性关系 。罗红霉素的平均 回收率为 9 9 . 6 %, R S D为 O . 5 3 %( n = 6 ) ; 此方法简便 、 准确、 重现性好 , 可用于罗红霉素胶囊中罗红霉素 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 罗红霉素胶囊; 罗红霉素 ; 含量

罗红霉素电化学行为的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

罗红霉素电化学行为的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

罗红霉素电化学行为的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祝保林(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系,陕西渭南714000)摘 要 应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罗红霉素的电化学行为。

在011mol #L -1Na 2HPO 4-K H 2PO 4缓冲溶液(p H =6190)中,罗红霉素于-1148V(vs 1SCE)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其一次微分线性扫描峰电流与罗红霉素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质量浓度范围116~20010mg #L -1,相关系数r =019972(n =10),检出限为016mg #L -1。

以8010mg #L -1罗红霉素溶液作6次平行试验,RSD 为0142%,回收率在9819%~10812%之间。

罗红霉素的此电化学特性可用于其胶囊含量测定。

关键词 药物分析 罗红霉素 线性扫描极谱法 吸附波收稿日期:2007-12-27作者简介:祝保林(1975~),男,讲师,从事高分子材料和电化学分析研究Study on Roxithromycin Capsules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by theLinear Scanning Polarographic MethodZhu Baolin(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 hemical Engineering,Weinan Teacher p s College,Shanxi Weinan 714000)Abstract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Roxithromycin Capsules was studied by linear scanning polarographicmethod 1In 012mol #L -1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H6190),a sensitive reductive wave of Roxithromycin Capsules ap 2peared at-1148V(vs 1SC E)1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 een the peak current and the Roxithromycin Capsules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of116~20010mg #L -1(r =019958,n =10)w ere observed.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is method was 018mg #L -11 RSD w as 0173%1From the data of 6independent determinations at the c oncentration level of 8010mg #L -1,the recovery ratio w as 9717%~10912%1This Roxithromycin Capsules p s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propertymay could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tablets 1Keywor ds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roxithromycin capsules;scanning polarographic adsorptive wave 罗红霉素,化学式C 41H 76N 2O 15,为半合成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抗菌作用基本上与红霉素相仿,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比红霉素差,对撕嗜肺军团菌的作用比红霉素强。

L-半胱氨酸自组装修饰金电极对尿酸和肾上腺素的同时测定(英文)

L-半胱氨酸自组装修饰金电极对尿酸和肾上腺素的同时测定(英文)

L-半胱氨酸自组装修饰金电极对尿酸和肾上腺素的同时测定
(英文)
童耀斌;罗红群;李念兵
【期刊名称】《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30)5
【摘要】研究了在半胱氨酸自组装修饰金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电极对肾上腺素(EP)和尿酸( U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同时测定EP和UA采用差分脉冲法在pH为7 .7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进行.尿酸的检出限为6.5×10-7mol/L,肾上腺素的检出限为2.4×10-7mol/L.该方法应用与EP和UA的同时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总页数】6页(P52-57)
【关键词】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肾上腺;尿酸
【作者】童耀斌;罗红群;李念兵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1
【相关文献】
1.L-半胱氨酸自组装修饰金电极-不可逆双安培测定阿魏酸 [J], 李利军;喻来波;陈其锋;程昊;吴峰敏;吴健玲;孔红星
2.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作用及其测定 [J], 傅崇岗;苏昌华;单瑞峰
3.L-半胱氨酸自组装单层膜修饰金电极测定抗坏血酸 [J], 江锡铭;方兆;陶海升
4.自组装L-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检测对硝基苯酚 [J], 连欢;张翠忠;张贞发;彭金云
5.去肾上腺素在L-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分析研究 [J], 李明齐;何晓英;蔡铎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红霉素在改性蒙脱土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罗红霉素在改性蒙脱土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罗红霉素在改性蒙脱土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李华刚;吴洪梅;罗宿星;伍远辉
【期刊名称】《化学世界》
【年(卷),期】2014(55)8
【摘要】制备羧酸甲基纤维素钠改性蒙脱土修饰电极(CMC-MMT/GC),研究罗红霉素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及缓冲溶液的pH值,罗红霉素的富集时间,电位等因素的影响,并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其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在最优化条件下,罗红霉素在5.73×10-4~1.08×10-2 mol/L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0.59157-0.13898c,相关系数R=0.99,检出限为
1.05×10-4 mol/L。

【总页数】3页(P465-467)
【关键词】罗红霉素;测定;电化学;修饰电极
【作者】李华刚;吴洪梅;罗宿星;伍远辉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1.4
【相关文献】
1.磷钨酸改性蒙脱土-离子液体修饰电极上百草枯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J], 宋桃;何晓英;范向明;魏胤;华俊
2.银掺杂改性蒙脱土修饰电极上对苯二酚的电化学行为与测定 [J], 熊健;李容;朱伟
琼;韩园园;何晓英
3.水杨酸在改性钠基蒙脱土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J], 何晓英;张艳;李容;蒋晓丽;范向明
4.银掺杂改性蒙脱土修饰电极测定L-色氨酸的电化学行为 [J], 熊健;李伟;李容
5.改性钠基蒙脱土修饰电极上百草枯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J], 李容;蒋晓丽;何晓英;李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旋光法快速测定罗红霉素胶囊的含量

旋光法快速测定罗红霉素胶囊的含量

旋光法快速测定罗红霉素胶囊的含量
李夏华;王玉
【期刊名称】《天津药学》
【年(卷),期】2001(013)005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测定罗红霉素胶囊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旋光法进行测定.结果:浓度在0.92~3.66万U/ml范围内与旋光度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100.5%,R5D=0.63%(n=7),与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尤适用药厂、医院对该制剂和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和快速分析.
【总页数】1页(P59-59)
【作者】李夏华;王玉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药品检验所,深圳,518029;广东省深圳市药品检验所,深圳,518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2
【相关文献】
1.旋光法快速测定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含量 [J], 邱颖妲
2.旋光法快速测定硫酸吗啡注射液的含量 [J], 李玉莲
3.旋光法快速测定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的含量 [J], 黄丽娟;韩业超;冯泽;李倩;赵宇红
4.旋光法快速测定卡那霉素含量的实验研究 [J], 王乐; 张雪娇; 贺慧慧; 唐欣
5.旋光法快速测定痤疮擦剂中红霉素含量 [J], 王森;朱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C_MS_MS法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的血药浓度

LC_MS_MS法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的血药浓度

·424·
Chin JMAP, 2008 October, Vol. 25 No. 5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2008年 10月第 25卷第 5期
王试剂厂 ) ; 甲酸 、乙醚和碳酸钠为分析纯 (沈阳化学试剂 厂 ) ;空白血浆由沈阳中心血站提供 。 2 方法 2. 1 试验条件 2. 1. 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D iamonsil C18柱 (150 mm ×4. 6 mm , 5μm ) ;流动相为甲醇 2水 2甲酸 (75∶25∶0. 5) ,流速为 0. 5 mL ·m in - 1 ,柱温 :室温 。 2. 1. 2 质谱条件 ESI离子源 ;源喷雾电压为 4. 0 kV;加热 毛细管温度为 300 ℃;鞘气 (N2 )压力 25 A rb;辅助气 (N2 )压 力 5 A rb;碰撞气 (A r)压力 1. 2 mTorr;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 的碰撞诱导解离 (C ID )电压都为 25 eV;正离子方式检测 ;扫 描方式为选择反应监测 ( SRM ) ,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 别为 m / z 837. 5 (m / z 679. 3 罗 红 霉 素 ) 和 m / z 748. 5 (m / z 158. 1 (克拉霉素 ) ;扫描时间为 0. 3 s。 2. 2 样品的处理方法 2. 2. 1 样品的预处理 用肝素抗凝的负压真空离心管取全 血 2 mL ,上下震荡 3次 ,以 5 000 r·m in - 1离心 5 m in,分离上 层血浆 ,立即置于冰箱 , - 20 ℃贮存 。 2. 2. 2 血浆样品的处理 向 50μL血浆中分别加入 50μL内 标溶液 (克拉霉素 10μg·mL - 1 )和 0. 05 mol·L - 1 Na2 CO3 30 μL,混匀 ;加 1 mL提取溶剂乙醚 ,涡流混合 1 m in,往复振荡 10 m in (180次 ·m in - 1 ) ,离心 5 m in ( 4 000 r·m in- 1 ) ,分取上层 有机相于另一试管中 ,于 40 ℃空气流下吹干 ,残留物加入 1 mL 流动相溶解 ,涡流混合 ,取 20μL进行 LC /MS/MS分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罗红霉素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罗红霉素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耳鸣 2 耳胀 2 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药疗法 2 三拗汤/治疗应用 2 磺胺类 1 畜禽养殖基地 1 抗生素 1 大环内酯类 1 喹诺酮类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2014年 科研热词 问卷调查 重型痤疮 痤疮,寻常型 抗菌药 投药,皮肤 投药,口服 不良反应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3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科研热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规模化养猪场 荷移反应 罗红霉素 百里酚蓝 最小抑菌浓度 废水污染 分光光度法 兽用抗生素 中药方剂
科研热词 抗生素 罗红霉素 鸡 阻塞性 链球菌 超声波萃取 质粒 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 药敏试验 肺疾病 肺功能 肠杆菌 联吡啶钌 耐药 粉末 益气活血化痰方 电致化学发光 生物被膜 生化鉴定 环境行为 渗透泵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流感嗜血菌 污泥 气道重塑 控释片 慢性 快速检测 归宿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 化学修饰电极 包衣 串联质谱 l-半胱氨酸 flume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Biblioteka 号 1 2 3 4 52011年 科研热词 肾病综合征 尾静脉注射 大鼠模型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 fsgs 推荐指数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 1 辅酶q10 1 超声波 1 豌豆根瘤菌 1 诱变 1 药敏测试 1 紫外-licl 1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1 分离鉴定 1 出血性败血症 1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石建;赵艳;高杰;张华【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09(049)044【摘要】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RM)含量.方法用Kroma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磷酸盐缓冲液(39:11:50),检测器为电化学检测器,电位1.2 V、流速0.9 ml/min,内标法定量.结果本法的线性范围是0.146 9~18.8 mg/L,回归方程Y=0.085 946 9 X、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6%~105%,日内RSD和日间RSD均小于6.3%.结论本法具有简便、灵敏、准确、稳定的特点,适用于RM血药浓度监测.【总页数】2页(P84-85)【作者】石建;赵艳;高杰;张华【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苏州215006;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苏州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11【相关文献】1.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罗红霉素浓度 [J], 曾晓晖;石磊;罗新根;龚丽娴;王明礼2.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克仑特罗浓度 [J], 杨莹;郑惠良;徐春慧;王梦娟3.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人血浆中维生素C的浓度 [J], 焦建杰;张文军;朱学慧;高卫真;董伟林;杨昆;娄建石;张才丽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 [J], 王华;王刚;吴筱丹;朱亚尔5.改变检测波长HPLC-UV法测定人血浆中的罗红霉素浓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J], 陈日来;周彦彬;田娟;厉宇红;冉黎灵;左英;丁劲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红霉素电化学行为的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

罗红霉素电化学行为的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

罗红霉素电化学行为的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
祝保林
【期刊名称】《化工时刊》
【年(卷),期】2008(22)3
【摘要】应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罗红霉素的电化学行为.在0.1 mol·L-
1Na2HPO4-KH2PO4缓冲溶液(pH=6.90)中,罗红霉素于-1.48 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其一次微分线性扫描峰电流与罗红霉素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质量浓度范围1.6~200.0 mg·L-1,相关系数r=0.997 2(n=10),检出限为0.6 mg·L-1 .以80.0 mg·L-1罗红霉素溶液作6次平行试验,RSD为0.42%,回收率在98.9%-108.2%之间.罗红霉素的此电化学特性可用于其胶囊含量测定.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祝保林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系,陕西,渭南,7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
【相关文献】
1.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布洛芬的电化学行为 [J], 谢天阳;吴粦华
2.盐酸胺碘酮的线性扫描极谱法测定及电化学行为研究 [J], 谭学才;翟海云;李荫;蔡沛祥
3.罗红霉素缓释片与罗红霉素片治疗急性呼吸系感染的临床研究 [J], 曹丽华;王慧玲;霍丽;王镇山;徐启勇;章辉;刘德梦;刘晓菊
4.罗红霉素在改性蒙脱土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J], 李华刚;吴洪梅;罗宿星;伍远辉
5.钍试剂Ⅱ及铍(Ⅱ)-钍试剂Ⅱ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Ⅱ.钍试剂Ⅱ的解离作用,电化学行为及其电极反应机理 [J], 王臣;张月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PLC_EC检测法测定血浆中的罗红霉素

HPLC_EC检测法测定血浆中的罗红霉素
480 Chin Phar m J , 1999 July , Vol . 34 N o. 7
[ 4] [ 3]
- 6A 电化学检测器, 日本岛津公司) ; WDL - 95 色 谱工作站(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1. 2 实验方法 1. 2 . 1 色谱条件
- 1
。我们建
色谱柱为 Allt ima C18 柱( 200m m
- 1
NaOH 调节
; 工作电压 + 1. 2V, 柱温 取 0 . 5ml 血浆样品, 加入
1. 2. 2
甲醇 100 l 和内标克拉霉素溶液 50 l( 40mg L - 1 甲 醇溶液 ) , 用 0. 1mol L
*
碳酸钠溶液 200 l 碱化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第 39625025 号 中国药学杂志 1999 年 7 月第 34 卷第 7 期
图1 测定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的色谱图
A- 空白血浆样品; B- 空白血浆中加入 RM 及 内标; C- 给药后 3h 受 试者血 样; 1- 内标; 2- 罗红霉素
红霉素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 线性范围 0. 4~ 0. 6 mg L- 1 , 最低定量浓度为 0. 35mg L - 1 。以微生物 法的测定结果为横坐标, H PL C 的测定结果为纵坐 标 , 绘制相关图, 见图 3。两种方法的相关直线方程 为 Y = 12. 3X + 0. 0673, r = 0. 8982。对相关系数 r 进行统计学 t 检验 , 结果证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 相关性显著( P < 0. 01) 。根据 H PLC 和微生物的测 定结果分别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见表 1。以 制剂 B 为对照制剂, 由两种方法求得的相对生物利 用 度 分 别 为 ( 278. 2 252. 0) % 。 3 讨 论 与红霉素一样, 罗红霉素仅在短波长范围内有 很弱的紫外吸收 ( 235nm) , 用紫外法测定生物样 品时灵敏度低 , 不适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但因其 氨基糖结构中含有一个可被氧化的叔胺基 , 从而被

罗红霉素的电化学氧化机理

罗红霉素的电化学氧化机理

目前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其体内外抗 菌活性、 生物利用 和 HPLC 法 测定含量 , 对其氧 化 还原行为及机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发现 , 罗红霉素可在电 极上发生电化学氧化 , 并可能与溶液中的 溶解氧分子 结 合后经电荷转移生成超氧阴离子的氧化过程可能与其药理及 毒理作用有 密切关系 , 因为超 氧阴离子一 方面与 生物体 的 衰老、 肿瘤、 炎症等有关 , 另一方面又和许多化学治疗药 物的药 理作用 相关 , 可导致 细菌 DNA 的破坏从 而阻断 其复制 过 程。 2 2 1 实验部分 仪器及试剂 CHI 660a 电化学工作站 ( 美国 CHI 公司 ) ; 玻 碳电极 ( GC) 、 金电极 ( 金 盘电极、 真空 溅射金 膜电极 ) 、 饱
和甘汞电极、 铂丝辅助电极 ; Lambda 17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 ( 美国 Perkin Elmer 公司 ) 。 罗红霉素对照品 ( 扬子江药业集团 ) , 用少量无水乙 醇溶解后 , 水定容 ; 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 水为蒸馏水。 2 2 实验方法 ( 1) 循环伏安法 取 一定量 罗红霉 素溶液 , 加 入少量 KClO4 饱 和溶 液 , 以 GC 或金电 极为 工作电 极 , 在 取 一定量 已知浓度 罗红霉 素于电 解 1 4~ - 1. 2 V 范围内进行循环 伏安测定 , 并考察与溶解氧的关 系 ; ( 2) 恒电位电 解
好的电化学响应 , 在约 0. 80 V 处有一氧化峰而无明显 的还原峰 , 表 明其在玻 碳电极 上发生 的是不 可逆的 氧化反 应。当 pH< 6. 0 时 , 罗红霉素无电化学响应。随 pH 值增大 , 罗红霉素的氧化电流增大且氧化峰右移。但当 pH> 8. 0 后 , i p 又 减 小至一定值 , 可见罗红霉素的氧化宜在中性条 件下进行。 3 2 含氧条件下罗红霉素的电化学氧化行为 罗红霉素的电 化学氧化 特殊性 表现在 当溶液 中有氧存 在时的 循环伏 安 行为 , 在向支持电解质溶液中通入氧气的过程中 , 原罗红霉素的 氧化峰 ( a) 电 位升高 , 峰电 流降低 , 并出 现一响 应更灵 敏 的氧化电流峰 ( b) , 两峰峰宽相等。随扫描进行 , 峰 b 的电流略 有下降 而峰 a 电流逐 步恢复。 同时在负 电位范 围内出 现 氧的还原电流 ( i p c ) 。 溶解氧对罗红霉素的影响同样可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上 得到佐 证 , 当向罗红 霉素溶 液中通 入氧气 时 , 其 吸光度 值 显著增加 , 可认为是由于氧分子与罗红霉素分 子结合导致共轭体系加强而增强其吸光。 用大面积金电极控制电位库仑电解法测定已知浓度 罗红霉 素溶液 在不同含 氧量时 的电化 学反应 电量 , 可计算 峰 b 的表观电子转移数 , 该氧化峰所发生反应的电 化学活性物质的量与 通氧时间有 密切的关系 , 在进 行的多 次测定 中 , 在 保 证溶解氧饱和及时间足够的条件下 , 所测得的最高的电 荷转移数按罗红霉素浓度计算为 0 93, 因而该氧化反应可视为 一 单电子转移过程。由于峰 a 的宽度与峰 b 相同 , 故可 认为峰 a 亦是一单电子转移过程。 3. 3 氧化反应机理探讨 根据以上实验事 实 , 可以推测该电极反应过程涉及到罗红霉素与溶解 氧之间的 结合并发生 电 Rox + O2 Rox O2 Rox+ O 2 Rox + O2 Rox2+ O2 荷转移形成超氧阴离子 , 结合态的超氧阴离子 被电化学氧化 , 具有较高的超电位。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 Rox + O 2 - e Rox+ O2 - e

电化学分析的发展及应用

电化学分析的发展及应用
中应用
毛细管电泳非环糊精体系拆分手性药物研究进展
A48
免疫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进展
A49
毛细管电泳与电泳芯片检测方法研究
A50
非水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应用
A51
毛细管电泳分离体液中手性药物
A52
1 极谱与伏安法 络合吸附 波 、催 化波 、线性 扫描与 循环伏 安法 、示差脉
冲伏安法 、方波伏安法 、卷积伏安法等极谱和伏安 法由于其 具有灵敏 、快速和简单等特点 , 已广泛应用于 材料 、环 保 、药 物和生化等领域的研究和检测 , 见表 2 。
表 2 极谱与伏安法
研 究内 容
文献பைடு நூலகம்
催化动力学极谱法测定痕量钒
B1
铅-茜素紫-邻菲罗啉体系极谱行为及其应用
B2
单扫示波极谱法测定氧氟沙星
B3
甲基橙亚硝化极谱法测定
NO
3
B4
微波消解催化极谱法测定茶叶及大麻笋中的微量硒
B5
酪氨酸 、脯氨酸和组氨酸的示波极谱连续测定
B6
盐酸羟胺存在下极谱动力法测定阿托品
B55
示波极谱法测定皮蛋中微量铅
B56
锌-茜素紫络合物极谱行为及应用
B57
奥美拉唑示波极谱法测定
B58
甘草次酸的电化学研究
B59
卡托普利单扫示波极谱法测定
B60
吡虫清催化极谱波
B61
钆(Ⅲ)-钙试剂络合吸附波
B62
泼尼松示波极谱法测定
B63
示波极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 A
B64
赖氨酸与香草醛反应产物的极谱特性及其应用
B83
催化极谱法测定高纯铅中痕量镍
B84

L-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罗红霉素

L-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罗红霉素

L-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罗红霉素李利军;蓝苏梅;程昊;蔡卓;程龙军【期刊名称】《分析化学》【年(卷),期】2009(37)9【摘要】在裸金电极上制备了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L-Cys-Au/SAM/CME).考察了联吡啶钌和罗红霉素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表现出了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化学发光(ECL)响应.基于罗红霉素的存在可增大了联吡啶钌的发光强度,建立了测定罗红霉素片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罗红霉素浓度在1.0×10-7~1.0×10-4 mol/L范围内与其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2×107C+384.02,r=0.9977; 检出限(S/N=3)为1.0×10-7 mol/L.连续测定1.8×10-5 mol/L罗红霉素10次,发光强度的RSD为1.93% , 表明此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并将本方法用于罗红霉素片剂的检测.【总页数】4页(P1367-1370)【作者】李利军;蓝苏梅;程昊;蔡卓;程龙军【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柳州,545006;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柳州,545006;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纳米金/L-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J], 何晓英;魏胤;宋桃;杨雪娟;高渐龙2.Au25/L-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上CO2的电化学还原 [J], 谭幸楠;金葆康3.自组装L-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检测对硝基苯酚 [J], 连欢;张翠忠;张贞发;彭金云4.基于单(6-巯基-6-去氧)-β-环糊精修饰金电极对L-半胱氨酸的快速灵敏检测 [J], 彭与煜; 王煜; 于鑫垚; 曾巨澜; 肖忠良; 曹忠5.L-半胱氨酸/纳米金/DNA/壳聚糖修饰金电极测定布洛芬 [J], 李玲;王娟;刘计敏;张燕;郑晶;郭满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罗红霉素【摘要】在裸金电极上制备了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L Cys Au/SAM/CME)。

考察了联吡啶钌和罗红霉素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

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表现出了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化学发光(ECL)响应。

基于罗红霉素的存在可增大了联吡啶钌的发光强度,建立了测定罗红霉素片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罗红霉素浓度在1.0×10-7~1.0×10-4 mol/L范围内与其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2×107C+384.02, r=0.9977; 检出限(S/N=3)为1.0×10-7 mol/L。

连续测定1.8×10-5 mol/L罗红霉素10次,发光强度的RSD为1.93% , 表明此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并将本方法用于罗红霉素片剂的检测。

【关键词】 L半胱氨酸,化学修饰电极,罗红霉素,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1 引言罗红霉素为第3代红霉素衍生物(结构见图1),是红霉素A 的9位羰基以甲氧基乙氧基甲肟基取代的半合成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1]。

其抗菌活性及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但对酸稳定,血药浓度高,因而具有用量小、口服吸收良好、作用时间长、稳定性好等优点。

罗红霉素直肠给药可作为治疗慢性细菌性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药物[2]。

目前,对罗红霉素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3]和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4]。

中国药典(2000年版)测定其含量采用微生物检定法,但该方法操作繁琐,检验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实验误差大[5]。

文献[6]报道了参考中国药典罗红霉素胶囊的溶出度检测法。

文献[7]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罗红霉素的含量。

但用同一溶剂时,罗红霉素与其分解产物显同一颜色,此法测定罗红霉素的含量可能产生很大的误差,故需要选择适宜的溶剂。

因此, 建立罗红霉素分析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致化学发光(ECL)是通过电极上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种化学发光。

它是在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不但保留了化学发光分析和电化学分析所固有的优点,同时还具有其化学发光反应易于控制、方法更灵敏、更具有选择性、获得更多的化学信息等优点[8,9]。

ECL作为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分析方法,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已报道的ECL 物质有联吡啶钌类络合物[10,11]、酰肼类药物[12,13]及多环芳烃类物质[14]。

其中作为发光试剂的联吡啶钌[Ru(bpy)3]2+ 具有水溶性好、试剂稳定、氧化还原可逆、发光效率高、可电化学再生、可进行可逆单电子转移反应及激发态寿命长等优点,在ECL光药物分析应用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关于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罗红霉素的报道较少。

本实验研究了巯基化合物在金电极表面的自组装及分析应用。

通过巯基化合物能够在金电极等金属表面形成SM键,且伸向溶液的有机链会形成有序排列的单分子层结构,因此在结构与功能上自组装膜具有类似生物膜的特性,且稳定性好,在界面化学和生命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利用L半胱氨酸(L Cys)与金电极的强相互作用,通过SAu键使L Cys自组装到金电极的表面,形成L Cys Au/SAM/CME,此电极对罗红霉素的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据此,成功地建立了一种罗红霉素的ECL检测新方法。

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联吡啶钌与罗红霉素体系的ECL强度与罗红霉素浓度在1.0×10-7~1.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本方法简单、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同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样品处理简单。

本方法应用于罗红霉素片剂的分析,结果满意。

2 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MPI E型电致化学发光分析系统(西安瑞迈电子科技XXX); DL60D型超声波清洗器(上海之信仪器XXX), CH660B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仪器XXX); 电化学实验采用三电极系统: LCys Au/SAM/CME电极为工作电极, Pt丝为对电极,Ag/AgCl 为参比电极(饱和KCl溶液)。

1.00×10-4 mol/L罗红霉素标准储备液(用时现配):准确称取0.0084 g 罗红霉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用20 mL无水乙醇溶解后,用水定容至100 mL棕色容量瓶中,再用超声脱气后冷藏于冰箱中备用; 1.00×10-3 mol/L联吡啶钌(Aldrich公司)储备液:准确称取六水合三(2,2联吡啶)氯化钌0.0374 g,用水溶解并定容于5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超声脱气后放入冰箱中(4 ℃)保存。

实验用水均为二次石英亚沸蒸馏水。

2.2 L Cys Au/SAM/CME的制备将金电极首先用金相砂纸打磨,再依次用0.5和0.05 μm αA12O3粉在平板玻璃上抛光至镜面,分别于无水乙醇和水中超声洗涤5 min。

然后将金电极浸人0.05 mol/L H2SO4 溶液10 min,在1.4~0.4 V范围内进行CV扫描,直至得到稳定和重现的伏安图。

随后,固定电位在0.25 V恒电位极化3 min,以彻底消除表面可能存在的金氧化物。

再将金电极依次用水和无水乙醇冲洗干净,以高纯氮吹干立即浸入0.02 mmol/L L Cys溶液中,在室温下自组装24 h,取出电极,用无水乙醇反复冲洗以除去物理吸附的硫醇,最后用水冲洗,即可制得L Cys Au/SAM/CME。

2.3 实验方法实验在MPI E型电致ECL工作站上进行。

三电极系统; 支持电解质为0.1 mol/L 硼酸盐缓冲液(pH 7.50),将0.4 mmol/L Ru(bpy)2+3和0.2 mL 0.1 mol/L硼酸盐缓冲液加入电解池,在0.2~1.30 V范围内进行CV扫描,然后记录发光信号作为空白。

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罗红霉素溶液0.1 mL, 采用相同的方法测定发光信号值。

以相对化学发光强度(信号/空白)对罗红霉素定量分析,绘制相对峰高强度与罗红霉素浓度的校准曲线,同时对样品进行分析测定。

a. 2.5 mmol/L Ru(bpy)2+3;b. a+0.1 mmol/L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0.1 mol/L Na2B4O7。

发光强度时间实验曲线由MPI E型ECL工作站测定。

用工作站检测池下方的光电倍增管来收集待测样品的ECL强度,光电倍增管负高压为850 V。

溶液测定前用超声波除气5 min,实验在室温下进行,所有电位值均相对于参比电极Ag/AgCl。

3 结果与讨论3.1 Ru(bpy)2+3和罗红霉素的电化学行为分别对80 μL Ru(bpy)2+3,80 μL硼酸盐缓冲溶液(pH 7.5),80 μL Ru(bpy)2+3+100 μL罗红霉素标准液+80 μL硼酸盐缓冲溶液(pH 7.5)进行CV扫描和正向线性电位扫描。

实验结果如图2。

图2的a和b分别为联吡啶钌体系和罗红霉素与联吡啶钌共存体系的CV曲线,从图2可见,联吡啶钌只有低的电极电流(曲线a),而罗红霉素加入后电极电流信号显著增强(曲线b),由此可知罗红霉素对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3.2 罗红霉素Ru(bpy)2+3体系电化学发光行为考察了Ru(bpy)2+3在L Cys Au/SAM/CME电极的ECL行为。

联吡啶钌在L Cys Au/SAM/CME电极的发光强度比裸金电极明显增大。

在相同条件下,在Ru(bpy)2+3体系中加入罗红霉素后,体系的发光强度增大约6倍。

说明罗红霉素对Ru(bpy)2+3的发光强度具有增敏作用。

3.3 缓冲溶液对ECL强度的影响介质是影响电化学发光的主要因素。

关于硼酸盐缓冲溶液对电化学发光的影响已有报道[15]。

本实验分别考察了硼酸盐和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及稳定性的影响,如图3所示。

结果表明,以硼酸盐缓冲体系为介质时,罗红霉素增敏的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信号与联吡啶钌的空白电化学发光信号的信噪比最大,且重现性较好,最佳浓度为0.1 mol/L。

图3 缓冲溶液体系对ECL强度的影响Fig.3 Effect of pH value of solution on ECL signala. 磷酸盐缓冲溶液(PBS);b. 硼酸盐缓冲溶液(Borate buffer); v:100 mV/s; 扫描范围(Scan potential): 0.2~1.30 V; 0.1 mol/L Na2B4O7 .考察了pH值在6.5~9.0之间的硼酸盐缓冲体系,得知在pH=6.5时发光较弱;随着pH增大,发光强度逐渐增大,pH= 7.5时达到最大值。

由于罗红霉素带有胺基,其氮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易与质子结合,因此在酸性溶液中会与H+反应形成正离子。

pH继续变大时发光强度有所降低,可能是由于溶液中过多的OH-参与在电极上的竞争反应造成高价态联吡啶钌的减少。

因此,缓冲体系的pH值太低或太高都不利于电极上Ru(bpy)3+3的产生。

实验中选择Na2B4O7(pH=7.5)。

3.4 Ru(bpy)2+3浓度的选择考察了在0.1~1.0 mmol/L范围内Ru(bpy)2+3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Ru(bpy)2+3 浓度的增加,ECL强度增大,过大的浓度使噪音也同时增加,因此在保证最佳信噪比的前提下,选择Ru(bpy)2+3浓度为0.4 mmol/L。

3.5 共存物质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以测量误差&lt;5%为标准,考察了共存物质对测定罗红霉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共存物的允许量(以倍数计):Na+,K+,CI-,Br-,NO-3,葡萄糖,淀粉(1000); Ca2+,Mg2+,Zn2+,SO2-4(100),不干扰罗红霉素的测定。

3.6 方法的评价在最佳条件下,通过ECL工作站记录不同浓度罗红霉素标准溶液在L Cys Au/SAM/CME上的发光强度响应如图4所示,以相对峰高对浓度进行线性回归,罗红霉素浓度在 1.0×10-7~1.0×10-4 mol/L范围内与其ECL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2×107C+384.02(r=0.9977),方法的检出限(S/N=3)为1.0×10-7 mol/L。

对1.8×10-5mol/L罗红霉素平行测定5次,其RSD为1.93%。

结果表明,体系的重现性好。

3.7 样品分析称取10片罗红霉素,放入研钵中研磨粉碎混匀,再称取相当于1片罗红霉素量的样品溶于无水乙醇,过滤后用水定容于100 mL 棕色容量瓶中,稀释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进行测定。

对1.8×10-5 mol/L 罗红霉素溶液平行测定5次,其RSD为1.93%,表明此体系的重现性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