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判读一、典例剖析典例: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数码是( )A.②B.③C.④D.⑤[解法指导]读:岩石循环模型图。

提:根据图中岩石的相互转化可以判断:当炽热的岩浆从地球内部向上侵入或喷出后,便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石在地表暴露,受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影响,常形成沉积物,进而形成含有化石的沉积岩;岩石在高压、高温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岩石在地壳深处被高温熔化变成岩浆。

调: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

答案:(1)C (2)C解析:(1)沉积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

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2)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图中④表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思:要明确各种岩石与岩浆之间的互相转化关系,把握好箭头的方向,根据其相互转化明确岩石类型及作用过程。

[考法指导]二、知识归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

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字母是a属于外力作用的字母是b。

3.写出图中各代码代表的地理事象。

(其中丙为沉积岩)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

Ⅰ冷却凝固作用,Ⅱ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Ⅲ重熔再生,Ⅳ变质作用。

判断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箭头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作用,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三、跟踪训练白云山位于福建省福安市西北部,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壳运动课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壳运动课件

火成岩的形成
沉积岩的形成
03 变质岩的形成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模型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地球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岩石的生成、转化和破坏。
火成岩和沉积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而变质岩和火成岩也可以通过侵 蚀、搬运和沉积作用转化为沉积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密切相关,是地球表面演化和地理环境形 成的重要机制。
•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地壳运动 • 板块构造理论 • 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岩石圈的组成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岩石圈由多种类型的岩石组成, 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这些岩石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 形成,并随着地壳运动和板块 构造而发生变化。
岩石的形成过程
01
02
地壳运动的概念和类型
概念
类型
பைடு நூலகம்
地壳运动的形成机制
板块构造理论
地球表层由多个板块组成,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形成机制。板 块边界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包括汇聚板块边界、离散板块边界和转换板块边 界。
软流圈的作用
软流圈是上地幔上部的塑性层,它在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中起着关键作用。软流圈 的流动和板块相互作用,导致板块的运动和地壳的变形。
通过研究板块构造理论,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为人类探 索自然和保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知识点的梳理和巩固
系统化掌握
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首先需要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确保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解题技巧的训练
应试心理的调整
地壳运动的证据和影响
证据
影响

高三地理大一轮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大一轮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大一轮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三地理大一轮知识点总结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高三地理大一轮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高三地理大一轮知识点总结1、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

高考复习资料岩石圈物质循环

高考复习资料岩石圈物质循环

高考复习资料岩石圈物质循环
高三温习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循环一.本课温习目的
二.课前温习
1.三大类岩石特征
2.外力作用与地貌
三.课堂活动
1.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表示图,总结规律
【A组】
图1 图2 图3 【B组】
图4 图5
读图4完成以下效果:
1)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构成进程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进程是
3)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
4)可以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构成进程的代码是
【总结规律】
2.判读地质图,剖析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总结规律
【A组】
1)岩1~岩5属性判读
2)某处岩浆岩外表无气孔且矿物颗粒粗大,
那么能够是岩1~岩5中的哪个?
3)历史上先后发作过哪些地质作用?
【B组】
1)甲~丁岩石属性判读
2)图中三类化石的构成、甲~丁岩石的构成、断层
等地质作用发作的顺序依次是什么?
【总结规律】
五.增补:地质年代表。

新高考地理课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新高考地理课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外力作用)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 冷却凝固作用,是内力作用
指向沉积岩的箭头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指向变质岩的箭头 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指向岩浆的箭头 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岩浆岩约占地壳体积 的65%,最主要成分 为SiO2;沉积岩约占 地壳的5%,陆地表 面积的75%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与箭头④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⑤
3.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方框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 侵蚀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
读图,图中( D )
A.沉积岩经过②作用,形成岩浆 B.乙岩石经地壳运动,出露地表 C.丙经过⑦作用,形成火山景观 D.⑤和⑥所表示的地质作用相似
页岩变质成为板岩 砂岩变质成为石英岩 石灰岩变质成为大理岩 花岗岩变质成为片麻岩
特点:具有片理构造(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 常见岩石:大理岩、板岩、片麻岩、石英岩。 应用:大理岩是建筑材料(厨房灶面);铁矿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这三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 岩石圈以下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熔化, 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岩 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 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在此基 础上形成其他岩石。岩石圈的物质 就这样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如煤、石油、天然气) 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应用: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材料;钾盐是化工材料;煤、石油是当前世 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大陆地表出露的岩石约75%都是沉积岩。是“少数民族的大家庭”。 ●沉积岩具有两大特征: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

高中地理岩石圈物质循环

高中地理岩石圈物质循环

高中地理岩石圈物质循环地球的物质循环是指地球内各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过程,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等。

其中,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由岩石和矿物质组成。

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与其他圈层不同,主要是指岩石和矿物质的产生、分解和再循环。

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主要涉及岩石的形成、变质、侵蚀和再循环四个过程。

1、岩石的形成岩石的形成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高温熔岩在地表冷却后形成的;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长期的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在高压、高温和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种类的岩石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和地质时期都有不同的形成方式。

2、岩石的变质岩石的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化学和结构性变化的过程。

在地球的内部,岩石会受到高温和高压的影响,从而发生变质。

例如,板片岩就是由原石灰岩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形成的。

3、岩石的侵蚀岩石的侵蚀是指因水、风、冰或重力等自然力量的作用,将岩石破碎、分解、移动和沉积的过程。

侵蚀作用是不断改变岩石圈的形态和构成的重要因素。

例如,河流冲刷岸边的岩石,形成峡谷和瀑布;风沙作用将岩石侵蚀成沙漠中的沙丘。

4、岩石的再循环岩石的再循环是指岩石中物质的重新利用和再造的过程,主要是指地壳板块的造山作用和岩浆的喷发。

在地壳板块的碰撞和挤压作用下,原有岩石会被挤压形成新的山脉,同时也会发生沉积、侵蚀等变化。

在岩浆的喷发过程中,地球内部的物质会涌向地表,形成新的火山岩和火山喷发物。

这些新的岩石还会被侵蚀和压缩,增加地球上物质再循环的程度。

总之,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涉及到各种复杂的地质过程,与其他圈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过程的了解和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地球的物质循环规律,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知识点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知识点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知识点1500字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指地球上固体岩石和地壳内的物质在地球表面不断循环和转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不同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包括岩石的形成、变质、侵蚀、沉积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过程:1. 岩石的形成和变质:岩石的形成是指岩石从原始物质经过熔融或沉积等过程形成的过程。

岩石的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变化。

岩石的形成和变质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起始阶段。

2. 岩石的侵蚀和破碎:岩石的侵蚀是指外部力量(如水流、风力、冰川等)作用下将岩石分解、破碎和移动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是由于风化、冻融、水蚀等自然力量的作用造成。

岩石的侵蚀和破碎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3. 岩石的运移和沉积:岩石的运移是指岩石破碎后,被外部力量如风、水流等运输到其他地方的过程。

岩石的沉积是指岩石颗粒在运移过程中,由于外部力量的减小而从水流、风力等悬浮状态沉到底部的过程。

岩石的运移和沉积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阶段。

4. 岩石的再结晶和变成:岩石的再结晶是指岩石在新的高温高压条件下重新结晶形成新的岩石的过程。

岩石的变成是指岩石中的矿物质在地质过程中发生互相转化的过程,如岩浆岩变成斑岩、辉石岩变成橄榄岩等。

岩石的再结晶和变成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5. 岩石的再熔融和岩浆的上升:岩石的再熔融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熔化成岩浆的过程。

岩浆的上升是指岩浆通过地壳上层的裂隙和缝隙向地表上升的过程。

岩石的再熔融和岩浆的上升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阶段。

6. 沉积岩的成岩和再沉积:沉积岩的成岩是指沉积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变化。

再沉积是指沉积岩经过改造或重新沉积的过程。

成岩和再沉积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不同的地质作用,地球上的岩石和地壳内的物质不断循环和转化,而且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数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对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的演化和地球上的生命起着重要的影响。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典型例题】(2016•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 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 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 ②指搬运作用C. ③指成岩作用D. ④指火山喷发作用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AD 2.AC练习:(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测试)下图中a图是香港西贡国家地质公园滨海地带火山海蚀地貌玄武岩石柱群景观,图b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图中的岩石,按成因分类可能属于b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变质岩2.导致a图玄武岩石柱断面形成的地质作用是()A.① B.② C.③ D.④(2015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波浪岩(Wave Rock)位于澳大利亚西部城市帕斯以东340公里处的沙漠中,完全由花岗岩构成,它的形状像一排即将破碎的巨大且冻结了的波浪(如左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6-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质年代(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6-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质年代(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6-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质年代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三类岩石的认识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分为:花岗岩(侵入岩),坚硬致密;玄武岩(喷出岩),常有气孔。

2.沉积岩:外力作用生成,沉积物在固结成岩的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如石灰岩/砂岩/页岩,特征:有明显层理,可能含有化石。

3.变质岩: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如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二)掌握三大岩石的转化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知识系统(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二、地质年代表【运用地质年代表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一)地球的演化:就是地球的历史,是指地球诞生之后,地球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包括地貌的演变、生命现象和活动的发展等的历史过程。

(二)【地质年代】:地质年代(Geological Time)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

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

(三)地质年表口诀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四)【划分依据】: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

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知识点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知识点

岩⽯圈的物质循环知识点 为了让⼤家更好的学习掌握岩⽯圈的物质循环,下⾯店铺⼩编为你准备了“岩⽯圈的物质循环知识点”内容,仅供参考,祝⼤家在本站阅读愉快! 岩⽯圈的物质循环知识点 1.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岩(花岗岩)或喷出岩(⽞武岩)。

喷出岩的⽓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体溢出后形成的)。

2.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经过风化作⽤、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包括⽣物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字”。

3.变质岩的形成:岩⽯在⾼温⾼压下发⽣的变质作⽤形成的岩⽯(例:⽯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形成⼤理岩)。

4.岩⽯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三⼤类岩⽯可以相互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①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②各类岩⽯在外⼒作⽤下都能形成沉积岩。

③各类岩⽯在变质作⽤下都能形成变质岩。

④各类岩⽯在地下深处重熔再⽣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岩⽯圈的构造 另外对于地球岩⽯圈,除表⾯形态外,是⽆法直接观测到的。

它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公⾥处所显⽰的第⼀个不连续⾯(莫霍⾯),⼀直延伸到软流圈为⽌。

岩⽯圈厚度不均⼀,平均厚度约为100公⾥。

由于岩⽯圈及其表⾯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

由于洋底占据了地球表⾯总⾯积的2/3之多,⽽⼤洋盆地约占海底总⾯积的45%,其平均⽔深为4000~5000⽶,⼤量发育的海底⽕⼭就是分布在⼤洋盆地中,其周围延伸着⼴阔的海底丘陵。

因此,整个固体地球的主要表⾯形态可认为是由⼤洋盆地与⼤陆台地组成,对它们的研究,构成了与岩⽯圈构造和地球动⼒学有直接联系的"全球构造学"理论。

2020高考地理“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题复习

2020高考地理“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题复习

高考地理“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题复习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2) 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2.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提示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忆下列知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数码是①,属于外力作用的数码是②。

(填数码)(3)写出右图中各代码代表的地理事象。

(其中丙为沉积岩)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

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③重熔再生、④变质作用。

物质循环图中三类岩石和岩浆的判断方法: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是三类岩石相互转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判断三类岩石和岩浆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有三个箭头指向它。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物质循环图中地质作用的判断方法:在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各个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表示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如下图所示。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高三地理总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总结

高三地理总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总结

岩石圈教案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主要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结果: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水平运动→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主要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

不同地区主导的外力①干旱地区: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搬运→移动沙丘)②湿润地区:流水作用③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山下堆积→冰碛湖)④海岸地区:海浪作用(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重熔再生成为新的岩浆。

2.山地的形成(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褶皱山(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

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向斜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背斜是良好的储油(石油)场所向斜是良好的储水场所·断块山(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

)上升岩体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体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火山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修建成本高,工程难度大。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就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来看,侵入岩与喷出岩有什么差别?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关键是判断岩浆与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大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它。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三、跟踪训练如图中的数字表示内、外力作用。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A.①—固结成岩作用B.②—风化作用C.③—变质作用D.④—侵蚀作用2.④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B.花岗岩C.大理岩D.砂岩解析: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固结成岩作用,②为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③为高温熔化,④为冷却凝固。

答案:(1)A 2.B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 A.①岩B.②岩C.③岩D.④岩4.①②④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岩浆侵入C.外力作用D.变质作用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物质循环关系可知,①是喷出岩,②是沉积岩,③是变质岩,④是侵入岩。

白头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喷出岩。

第4题,根据上题判断可知,③类岩石为变质岩,①②④三类岩石变成③类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

答案:3.A 4.D受地质作用影响,湖南省张家界石英砂岩岩峰林立,安徽省黄山多球状“怪石”。

图1、图2分别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张家界和黄山风光图片;图3是三大类岩石及岩浆之间相互关系示意图,图中a、b、c表示三大类岩石。

读图完成5~7题。

5.根据图片判断,图1、图2山体岩石类型分别是图3中的() A.c b B.a bC.b a D.a c6.根据图片判断,形成图2山体岩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化侵蚀、重熔再生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C.搬运堆积、固结成岩D.外力作用、变质作用7.形成张家界的峰林、黄山的“怪石”景观的最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流水侵蚀风化作用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流水侵蚀D.风化作用流水堆积解析:第5题,石英砂岩为沉积岩,球状“怪石”是花岗岩受风化作用形成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
第一节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浆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 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 而成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 用下,沿地壳薄弱 地带喷出地表冷凝 而成
常见岩石: 花岗岩
常见岩石: 流纹岩
常见岩石: 玄武岩
2.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 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 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
过程1:风化、侵蚀 过程2:搬运 过程3:沉积
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
过程4:固结成岩
3.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 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 的新岩石。
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方法
岩石类型的判读:判断此类图中岩石 类型应从岩浆岩入手,因为岩浆岩只 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因此有一个 箭头指向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均 可由其他两类岩石形成,因此有两个 箭头指向;三大类岩石均可经过重熔 再生形成岩浆,因此有三个箭头指向 岩浆。
A 组成图a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完成下题。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a中的景观为 玄武岩石柱,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图b 中甲、乙代表的岩石是由来自软流层 的岩浆形成的。
图 a
图 b
(4)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将岩石折 叠如被,下图为某地地质景观图。读 图,完成下题。
形成图中景观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岩浆。
读图回答(1)~(2)题。(①
B.②C.④
D D.⑤(2)能反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成因
的序号是
( )A.①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 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界张裂地区常形 成裂谷或海岭,相撞地区可形成山脉、 海沟、岛弧等地形。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三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 界处活动比较剧烈的地带,多火山、 地震。
课堂练习7:在下图中填出各板块的名称。
B
C
A F
D
E
A 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非洲板块 、 D 印度洋板块 、E 南极洲板块 、F 美洲版块 、
固结成岩
使地表趋于 与地表形态
平坦
塑造相反
可编辑
(一) 内力作用的重要形式之一 ——地壳运动
1、运动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一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 一块,而是被海岭、海 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 若干单元,称为板块。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 块。
(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二
沉积岩
C
B

A 冷却、凝固 作用变质作用
风化作、用侵蚀、B搬运、堆积
重熔再生
读课本29——30页,回答问题
(1)内、外力作用是按什么分类的? (2)它们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3)它们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4)它们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什么?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
分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
②世界的地震、火山带主要分布
在 消亡边界

课堂练习9: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图中海底地形
A处为
海沟 ,是 消亡 边界;
B处是 岩浆 物质上升处,海底地形
P处为
海岭 ,是
生长 边界。
2、板块运动与地貌
运 板块 动 移动 类 方向 型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三岩石圈物质循环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三岩石圈物质循环

考点三岩石圈物质循环TU NAN DIAN突难点)1.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三大类岩石的比较[知识扩展]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常见变式图各箭头代表的含义:①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②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成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③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

④已生成的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

WU DIAN LI悟典例)(2018·抚州模拟)黑曜石,形成于火山爆发时岩浆流的外缘,具有类似于玻璃的特性。

读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与黑曜石及其形成过程相对应的是(A)A.a—③B.b—②C.c—④D.d—①(2)图中b到d的过程(B)A.均在地表进行B.岩石性质发生改变C.物质来自地壳D.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思维过程】设问信息:1.黑曜石的岩石类型;2.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调动知识:岩石的类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MING KAO XIANG明考向)考向一岩石圈物质循环(2018·临沂模拟)下图是“地质循环示意图(a、c、d表示三大类岩石)”。

读图回答(1)~(2)题。

(1)b物质最可能是(D)A.岩浆的喷发物B.风化作用的产物C.沉积形成的岩石D.裸露在地表的岩石(2)图中b到d的过程(B)A.均在地表进行B.岩石性质发生改变C.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D.物质进入软流层[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岩浆形成a岩浆岩;岩浆岩经过热和压力形成b变质岩;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c沉积岩;b受地壳的垂直运动形成的裸露在地表的岩石。

第(2)题,b裸露地表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d变质岩,其岩石性质发生改变。

考向二岩石判断与岩层分布(2018·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在云南省的腾冲市,市政建设铺设在街道上的黑色玄武岩地砖,渗水性较好,耐用而又美观。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知识讲解1.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2)分类: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常见岩石2.地壳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右面的模式图:二、高考经典试题1.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读图,回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②B.③C.④D.⑤答案(1)C(2)C2.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双选)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解析读图可知,①指向沉积岩且在此过程中有离子参与到水圈中,应为化学沉积作用;③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②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④由岩浆指向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圈的过程。

答案AD3.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据此回答(1)~(2)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第(1)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

第(2)题,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质地不坚硬。

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D正确。

答案(1)D(2)D4.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A.石灰岩B.片岩C.板岩D.石英砂岩解析石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多形成深洞、石林等景观,不符合题意。

片岩、板岩是变质岩,分别有片理和板状结构,二者难以形成群峰林立的景观。

在巨厚层石英砂岩中,存在着若干层薄层粉砂质软弱层,因其抗风化侵蚀的能力弱,易被风化剥蚀,形成群峰林立景观。

石英砂岩抗侵蚀破坏的能力较低,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区内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或裂隙纵横交错,故山体陡峻。

答案D5.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褶皱后沉积层Ⅱ顶部岩层被侵蚀掉,说明出现了侵蚀作用;后出现了沉积岩层Ⅰ,说明又发生了沉积作用;而Ⅰ、Ⅱ岩层都被岩浆岩破坏,说明最后岩浆侵入沉积岩层Ⅱ和沉积层Ⅰ。

答案D三、跟踪训练图示意太平洋洋底地层等年龄线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洋底地层年龄最老的是( )A.①B.②C.③D.④2.甲处岛屿是( )A.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大陆板块隆起形成的B.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固形成的C.亚欧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D.两个大陆板块挤压形成的[解析] 1.D 2.A 第1题,由图中等年龄线可知,①地层年龄最新,④地层年龄最老,D正确。

第2题,甲处是亚欧大陆东部的岛屿,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正确。

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岩浆侵入作用4.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 岩浆侵入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解析] 3.A 4.A 第3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表示一些离子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岩石,属于化学沉积作用;②表示沉积物变成沉积岩的固结成岩作用;③表示变质岩变成沉积物的外力作用;④表示岩浆物质进入大气圈,应表示火山喷发作用。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

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物体中的碳再通过地壳物质循环进入地球内部圈层,因此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是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不是岩浆侵入活动;大气圈吸收太阳能对地球内部影响很小,所以A、C正确。

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板块共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6.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A.冰岛B.非洲东部C.太平洋西岸D.大西洋西岸[解析] 5.C 6.C 第5题,从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分别出现一个海沟和一个海岭可以判断,图中板块共有3个。

第6题,图中虚线圈内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处,属于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到挤压抬升形成近海的岛屿,最符合太平洋西岸的情况。

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7.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

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8.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黑色玄武岩B.灰色石灰岩C.褐色沉积砂岩D.肉红色花岗岩[解析] 7.A 8.A 第7题,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第8题,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出岩;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

花岗岩是一种致密、坚硬,无孔隙、流纹及层理结构的岩石,其裸露区常形成独特的“石蛋”地貌。

图所示“石蛋”体形巨大,表面光滑,无明显棱角。

据此完成9~10题。

图69.形成“石蛋”的岩石类型是图中的( )A.aB.bC.cD.d10.与“石蛋”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①岩浆活动②变质作用③地壳运动④搬运堆积⑤风化侵蚀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 9.B 10.A 第9题,形成“石蛋”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岩。

图中b表示侵入岩。

第10题,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地下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石蛋”地貌。

图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三大类岩石,箭头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右图为武夷山风光。

武夷山风景区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红色地层中,红色砂岩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奇岩,造就了武夷山优美的自然风光。

完成11~13题。

图811.构成武夷山风光的岩石所属类型及其代码是( )A.甲—变质岩B.乙—沉积岩C.丙—喷出型岩浆岩D.丁—侵入型岩浆岩1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①—外力作用B.②—喷出作用C.③—变质作用D.④—高温熔融13.塑造武夷山孤立山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质时期的海浪侵蚀作用B.风力的吹蚀、磨蚀作用C.流水侵蚀、重力崩解作用D.古山岳冰川的侵蚀作用[解析] 11.B 12.C 13.C 第11题,武夷山山峰是由红色砂岩构成,属于沉积岩。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根据其相互转化的关系可以判断甲为岩浆,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

第12题,①②③④分别代表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喷出或侵入作用。

第13题,孤立山峰景观是沉积岩层形成后,受外力作用中的流水侵蚀,再加上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

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

“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

图1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14~15题。

图114.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B.鄱阳湖是向斜盆地集水而成C.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东南移D.P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15.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A.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C.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D.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解析] 14.C 15.A 第14题,读图,根据图例判断,图示范围内的岩石有花岗岩,属于岩浆岩,A错。

鄱阳湖是断陷湖盆扩展形成的,B错。

根据指向标,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沿断层面向东南移,C对。

图示P地的地形开阔,不是谷地,D错。

第15题,根据材料可知,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没有受到人为破坏,A对,C、D错。

图示区域地质不稳定,环境变迁较大,B错。

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16~17题。

16.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17.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小[解析] 16.D 17.B 第16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若该区域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大;反之,当海水的侵蚀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小。

图中距起始点距离在1975年至1978年变大,此后距起始点距离总体上变小。

因此当地主要是先淤积、后侵蚀。

第17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

1992年至1997年,水深2米的位置距起始点距离总体变小,说明该海域泥沙沉积作用总体减弱,应是黄河挟带入海的泥沙量减少所致。

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增加,黄河流域水量随之增加,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强烈;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会导致入海泥沙减少;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则注入黄河的径流量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小,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