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讲解_几何概型_基础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讲解_几何概型_基础

几何概型: :【学习目标】1.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基本特点;2.熟练掌握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3.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4.能运用模拟的方法估计概率,掌握模拟估计面积的思想.【要点梳理】要点一:几何概型1.几何概型的概念: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中的点.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3.几何概型的概率:一般地,在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d P A D 的测度的测度. 说明:(1)D 的测度不为0;(2)其中"测度"的意义依D 确定,当D 分别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时,相应的"测度"分别是长度,面积和体积.(3)区域为"开区域";(4)区域D 内随机取点是指:该点落在区域内任何一处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分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部分的测度成正比而与其形状位置无关.要点诠释:几种常见的几何概型(1)设线段l 是线段L 的一部分,向线段L 上任投一点,若落在线段l 上的点数与线段l 的长度成正比,而与线段l 在线段L 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落在线段l 上的概率为:P=l 的长度/L 的长度(2)设平面区域g 是平面区域G 的一部分,向区域G 上任投一点,若落在区域g 上的点数与区域g 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区域g 在区域G 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落在区域g 上概率为:P=g 的面积/G 的面积(3)设空间区域上v 是空间区域V 的一部分,向区域V 上任投一点,若落在区域v 上的点数与区域v 的体积成正比,而与区域v 在区域V 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落在区域v 上的概率为:P=v 的体积/V 的体积要点二:均匀随机数的产生1.随机数的概念随机数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机产生的数,并且得到这个范围内任何一个数的机会是均等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模拟随机试验,特别是一些成本高、时间长的试验,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可以起到降低成本,缩短时间的作用.2.随机数的产生方法(1)实例法.包括掷骰子、掷硬币、抽签、转盘等.(2)计算器模拟法.现在大部分计算器的RAND 函数都能产生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3)计算机软件法.几乎所有的高级编程语言都有随机函数,借用随机函数可以产生一定范围的随机数. 要点诠释:1.在区间[a ,b]上的均匀随机数与整数值随机数的共同点都是等可能取值,不同点是均匀随机数可以取区间内的任意一个实数,整数值随机数只取区间内的整数.2.利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结合随机模拟试验,可以解决求概率、面积、参数值等一系列问题,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3.用随机模拟试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基本思想是:构造一个包含这个图形的规则图形作为参照,通过计算机产生某区间内的均匀随机数,再利用两个图形的面积之比近似等于分别落在这两个图形区域内的均匀随机点的个数之比来解决.4.利用计算机和线性变换Y=X*(b-a)+a ,可以产生任意区间[a ,b]上的均匀随机数.【典型例题】类型一: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例1.取1根长为3 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的两段长都不小于1 m 的概率有多大?【思路点拨】从每一个位置剪断绳子,都是一个基本事件,剪断位置可以是长度为3 m 的绳子上的任意一点,基本事件有有限多个,而且每一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因此事件的发生的概率只与剪断位置所处的绳子的长度有关,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2章 统计 全章复习讲义(含答案解析)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2章 统计 全章复习讲义(含答案解析)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抽样方法从调查的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或观测,获取数据,并以此对调查对象的某项指标做出推断,这就是抽样调查.调查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被抽取的一部分称为样本.1.简单的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设一个总体的个体数为N.如果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就称这样的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①用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个体时,任一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1N ;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nN;②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不放回抽样,逐个地进行抽取,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③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是其他更复杂抽样方法的基础.简单抽样常用方法:①抽签法: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个)编号(号码可从1到N),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适用范围:总体的个体数不多.优点:抽签法简便易行,当总体的个体数不太多时适宜采用抽签法.②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抽样“三步曲”:第一步,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第二步,选定开始的数字;第三步,获取样本号码.【解析】由题意可得1011910,5x y ++++=22222(10)(10)(1010)(1110)(910)25x y -+-+-+-+-=,解得12,8.||4x y x y ==-=,故选D .例3. 对某电子元件进行寿命追踪调查,情况如下:寿命(h ) 100~200 200~300300~400400~500500~600个 数2030804030(1)列出频率分布表;(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和累积频率分布图; (3)估计电子元件寿命在100~400 h 以内的概率; (4)估计电子元件寿命在400 h 以上的概率.【思路点拨】 通过本题可掌握总体分布估计的各种方法和步骤. 【解析】(1)频率分布表如下:寿命(h ) 频 数 频 率 累积频率 100~200 20 0.10 0.10 200~300 30 0.15 0.25 300~400 80 0.40 0.65 400~500 40 0.20 0.85 500~600 30 0.15 1 合 计2001(2)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3)由累积频率分布图可以看出,寿命在100~400 h内的电子元件出现的频率为0.65,所以我们估计电子元件寿命在100~400 h内的概率为0.65.(4)由频率分布表可知,寿命在400 h以上的电子元件出现的频率为0.20+0.15=0.35,故我们估计电子元件寿命在400 h以上的概率为0.35.【总结升华】画频率分布条形图、直方图时要注意纵、横坐标轴的意义.举一反三:【变式1】为了了解某地区高三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抽查了该地区100名年龄为17.5岁-18岁的男生体重(kg) ,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根据上图可得这100名学生中体重在〔56.5,64.5〕的学生人数是()(A)20 (B)30 (C)40 (D)50【答案】C;【解析】根据运算的算式:体重在〔56.5,64.5〕学生的累积频率为2×0.03+2×0.05+2×0.05+2×0.07=0.4,则体重在〔56.5,64.5〕学生的人数为0.4×100=40.【变式2】某班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成绩分布如下表:分数段[0,80)[80,90)[90,100)人数 2 5 6)分数段[100,110)[110,120 [120,130)人数8 12 6分数段[130,140)[140,150)人数 4 2那么分数在[100,110)中的频率和分数不满110分的累积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精确到0.01). 【答案】0.18 0.47【解析】由频率计算方法知:总人数=45.分数在[100,110)中的频率为458=0.178≈0.18. 分数不满110分的累积频率为458652+++=4521≈0.47【变式3】为检测某种产品的质量,抽取了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检测结果为一级品5件,二级品8件,三级品为13件,次品4件 (1)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2)画出表示样本频率分布的条形图;(3)根据上述结果,估计商品为二级品或三级品的概率约是多少? 【解析】(1)样本的频率分布表为产品频数频率 一级品 5 0.17 二级品 8 0.27 三级品 13 0.43 次品40.13(2)样本频率分布的条形图为:(3)此种产品为二级品或三级品的概率约为0.27+0.43=0.7.例4.甲、乙两小组各10名学生的英语口语测试成绩如下:(单位:分) 甲组 76 90 84 86 81 87 86 82 85 83 乙组 82 84 85 89 79 80 91 89 79 74 用茎叶图表示两小组的成绩,并判断哪个小组的成绩更整齐一些?【思路点拨】学会用茎叶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并会进行统计推断.【解析】用茎叶图表示两小组的成绩如图:由图可知甲组成绩较集中,即甲组成绩更整齐一些.【总结升华】对各数据是二、三位数,且数据量不是很大时,用茎叶图表示较为方便,也便于进行统计推断,否则,应改用其他方法.举一反三:【变式1】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各有10名同学,他们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成绩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则他们在这次测验中成绩较好的是组.【答案】甲小组类型三:变量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例5.某产品的广告支出x(单位:万元)与销售收入y(单位:万元)之间有下表所对应的数据:广告支出x(单位:万元) 1 2 3 4销售收入y(单位:万元)12 28 42 56(1) 画出表中数据的散点图;(2)求出y对x的回归直线方程;(3)若广告费为9万元,则销售收入约为多少万元?【解析】(1)作出的散点图如下图所示(2)观测散点图可知各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由此可知散点图大致表现为线性相关.列出下表:序号 x y X 2xy 1 1 12 1 12 2 2 28 4 56 3 3 42 9 126 44 56 16 224 ∑1013830418易得569,22x y ==所以 414222156944184732255304()42i ii ii x y xyb xx ==--⨯⨯===-⨯-∑∑ 697352252a y bx =-=-⨯=- 故y 对x 的回归直线方程为73ˆ25yx =- (3)当x=9时, 73ˆ92129.45y=⨯-= 012 3 4x(万元)Y(万元)1020 30 40 50 60 .. . .08.0423.15=⨯-=-=bx y a .∴线性回归方程为:08.023.1^+=+=x a bx y .(2)当x=10时,38.1208.01023.1^=+⨯=y (万元) 即估计使用10年时维修费用是12.38万元.【变式2】一个工厂在某年里每月产品的总成本y (万元)与该月产量x (万件)之间有如下一组数据:x 1.08 1.12 1.19 1.28 1.36 1.48 y 2.25 2.37 2.40 2.55 2.64 2.75 x 1.59 1.68 1.80 1.87 1.98 2.07 y 2.92 3.03 3.14 3.26 3.36 3.50(1)画出散点图;(2)求月总成本y 与月产量x 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 【解析】(1)画出散点图:(2)设回归直线方程a bx y+=ˆ, 利用计算a ,b ,得b ≈1.215, 974.0ˆ≈-=+=x b y a bx y,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较为恰当的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以上三种均可3. 从N 个编号中抽取n 个号码入样,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抽取,则分段间隔应为( ) A .n N B .n C .⎥⎦⎤⎢⎣⎡n N D.1+⎥⎦⎤⎢⎣⎡n N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统计里,把所需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B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大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C .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D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5.要从已编号(160:)的60枚最新研制的某型导弹中随机抽取6枚来进行发射试验,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选取的6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 )A .5,10,15,20,25,30B .3,13,23,33,43,53C .1,2,3,4,5,6D .2,4,8,16,32,486. 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结果用下面的条形图表示,根据条形图可得这50名学生这一天平均每人的课外阅读时间为( ) A.0.6 h B.0.9 h C.1.0 h D.1.5 h7.某班50名学生在一次百米测试中,成绩全部介于13秒与19秒之间,将测试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六组:第一组,成绩大于等于13秒且小于14秒;第二组,成绩大于等于14秒且小于15秒;……;第六组,成绩大于等于18秒且小于等于19秒.下图是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设成绩小于17秒的学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为x ,成绩大于等于15秒且小于17秒的学生人数为y ,则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可分析出x 和y 分别为( )A .0.9,35B .0.9,45C .0.1,35D .0.1,458.根据某水文观测点的历史统计数据,得到某条河流水位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水文观测点平均至少一百年才遇到一次的洪水的最低水位是( ) A .48米B .49米C .50米D .51米9.用系统抽样法要从160名学生抽取容量为20的样本,将160名学生从1~160编号.按编号顺序平均分成20组(1~8号,9~16号,…,153~160号),若第16组应抽出的号码为126,则第一组中抽签方法确定的号码是________.10.从一堆苹果中任取了20只,并得到它们的质量(单位:克)数据分布表如下:分组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频数1231031则这堆苹果中,质量不小于...120克的苹果数约占苹果总数的 %.11.某校有学生2000人,其中高三学生500人,为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采用按年级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学生中抽取一个200人的样本,则样本中高三学生的人数为 . 12.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练习射击,每人打5发子弹,命中环数如下甲 6 8 9 9 8乙 10 7 7 7 9则两人射击成绩的稳定程度是__________________.13.为了了解初三学生女生身高情况,某中学对初三女生身高进行了一次测量,所得数据整理后列出了频率分布表如下:组别频数频率145.5~149.5 1 0.02149.5~153.5 4 0.08153.5~157.5 20 0.40157.5~161.5 15 0.30161.5~165.5 8 0.16165.5~169.5 m n合计M Nm n M N所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1)求出表中,,,(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全体女生中身高在哪组范围内的人数最多?14.从两个班中各随机的抽取10名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如下:甲班76 74 82 96 66 76 78 72 52 68乙班86 84 62 76 78 92 82 74 88 85画出茎叶图并分析两个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15.对甲、乙的学习成绩进行抽样分析,各抽5门功课,得到的观测值如下:问:甲、乙谁的平均成绩最好?谁的各门功课发展较平衡?16.以下是某地搜集到的新房屋的销售价格y 和房屋的面积x 的数据:(1)画出数据对应的散点图;(2)求线性回归方程,并在散点图中加上回归直线; (3)据(2)的结果估计当房屋面积为2150m 时的销售价格.【答案与解析】1.【答案】B 【解析】∵n40=0.125,∴n=320.故选B. 2. 【答案】C 3. 【答案】C 【解析】剔除零头 4. 【答案】B【解析】平均数不大于最大值,不小于最小值 5. 【答案】B 【解析】60106=,间隔应为10 6. 【答案】B 【解析】505.020)5.11(1025⨯++⨯+⨯=0.9.7.【答案】A【解析】由图知,成绩小于17秒的学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频率为0.020.180.360.340.9+++=, 所以0.9x =;成绩大于等于15秒且小于17秒的的频率为0.360.340.7+=,104416461451222222=++++=)(甲s 5627313751222222=++++=)(乙s ∵ 22乙甲乙甲,s s x x >>∴ 甲的平均成绩较好,乙的各门功课发展较平衡16.【解析】(1)数据对应的散点图如图所示:(2)1095151==∑=i i x x ,1570)(251=-=∑=x x l i i xx , 308))((,2.2351=--==∑=y y x x l y i i i xy设所求回归直线方程为a bx y +=), 则1962.01570308≈==xx xyl l b 8166.115703081092.23≈⨯-=-=x b y a 故所求回归直线方程为8166.11962.0+=x y )(3)据(2),当2150x m =时,销售价格的估计值为: 2466.318166.11501962.0=+⨯=y )(万元)。

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

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

【篇一】1.幾何概型的定義:如果每個事件發生的概率只與構成該事件區域的長度(面積或體積)成比例,則稱這樣的概率模型為幾何概率模型,簡稱幾何概型。

2.幾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構成事件A的區域長度(面積或體積);試驗的全部結果所構成的區域長度(面積或體積)3.幾何概型的特點:1)試驗中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基本事件)有無限多個;2)每個基本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相等.4.幾何概型與古典概型的比較:一方面,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即試驗結果是可數的;而幾何概型則是在試驗中出現無限多個結果,且與事件的區域長度(或面積、體積等)有關,即試驗結果具有無限性,是不可數的。

這是二者的不同之處;另一方面,古典概型與幾何概型的試驗結果都具有等可能性,這是二者的共性。

通過以上對於幾何概型的基本知識點的梳理,我們不難看出其要核是:要抓住幾何概型具有無限性和等可能性兩個特點,無限性是指在一次試驗中,基本事件的個數可以是無限的,這是區分幾何概型與古典概型的關鍵所在;等可能性是指每一個基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這是解題的基本前提。

因此,用幾何概型求解的概率問題和古典概型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同屬於“比例法”,即隨機事件A的概率可以用“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所占的圖形的長度、面積(體積)和角度等”與“試驗的基本事件所占總長度、面積(體積)和角度等”之比來表示。

下麵就幾何概型常見類型題作一歸納梳理。

【篇二】一、隨機事件主要掌握好(三四五)(1)事件的三種運算:並(和)、交(積)、差;注意差A-B可以表示成A與B的逆的積。

(2)四種運算律: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德莫根律。

(3)事件的五種關係:包含、相等、互斥(互不相容)、對立、相互獨立。

二、概率定義(1)統計定義:頻率穩定在一個數附近,這個數稱為事件的概率;(2)古典定義:要求樣本空間只有有限個基本事件,每個基本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相等,則事件A所含基本事件個數與樣本空間所含基本事件個數的比稱為事件的古典概率;(3)幾何概率:樣本空間中的元素有無窮多個,每個元素出現的可能性相等,則可以將樣本空間看成一個幾何圖形,事件A看成這個圖形的子集,它的概率通過子集圖形的大小與樣本空間圖形的大小的比來計算;(4)公理化定義:滿足三條公理的任何從樣本空間的子集集合到[0,1]的映射。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总结(版)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总结(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恒则人生一连的奋追求理想奋战不懈坚持到 有恒则引言1. 课程内容: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幕函数)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

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3个系列: 选修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 —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选修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选修2—3:计数原理、概率,统计案例。

选修系列4:由4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 重难点及考点: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难点:函数、圆锥曲线高考相关考点: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的应用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⑼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棱柱、棱锥、球、空间向量⑽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11) 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态分布(12) 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13) 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必修1数学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大全一、集合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例如:{1, 2, 3} 是一个集合,表示包含数字 1、2 和 3 的集合。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如 {a, b, c}。

描述法:使用描述性语言来表示集合,如 {x | x 是自然数且 x < 5}。

3.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表示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集合。

交集:表示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的集合。

差集:表示一个集合中有而另一个集合中没有的元素的集合。

二、函数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唯一地对应到另一个集合(值域)中的元素。

例如:f(x) = x^2 是一个函数,表示输入 x 后,输出 x 的平方。

2.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奇偶性:函数关于原点对称或关于 y 轴对称。

周期性:函数值在一定的周期内重复出现。

3.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值与自变量的关系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函数的性质。

三、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是描述角度与边长关系的函数,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等。

例如:sin(θ) 表示角度θ 的正弦值。

2. 三角函数的性质周期性:三角函数的值在一定的周期内重复出现。

奇偶性:正弦和余弦函数是奇函数和偶函数。

3. 三角函数的图像三角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值与角度的关系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函数的性质。

四、立体几何1. 空间几何体的定义空间几何体是由平面或曲面围成的几何形状。

例如:球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2. 空间几何体的性质表面积:空间几何体外部面积的总和。

体积:空间几何体内部占据的空间大小。

3. 空间几何体的计算利用公式计算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五、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取值范围在 0 到 1 之间。

例如: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为 0.5。

2. 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1.3知识归纳:赋值、输入、输出语句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1.3知识归纳:赋值、输入、输出语句

赋值、输入、输出语句
1.输入语句
在该程序中的第1行中的INPUT 语句就是输入语句.这个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其中,“提示内容”一般是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如每次运行上述程序时,依次输入-5,-4,-3,-2,-1,0,1,2,3,4,5,计算机每次都把新输入的值赋给变量“x ”,并按“x ”新获得的值执行下面的语句.
2.输出语句
在该程序中,第3行和第4行中的PRINT 语句是输出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
3.赋值语句
用来表明赋给某一个变量一个具体的确定值的语句.
除了输入语句,在该程序中第2行的赋值语句也可以给变量提供初值.它的一般格式是:
4.INPUT 语句不但可以给单个变量赋值,还可以给多个变量赋值,其格式为:
5.(1)赋值语句中的“=”叫做赋值号.
(2)赋值语句的作用:先计算出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然后把这个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使该变量的值等于表达式的值.
(3)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能是表达式.如:2=X 是错误的.
(4)赋值号左右不能对换.如“A =B ”“B =A ”的含义运行结果是不同的.
(5)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的演算.(如化简、因式分解、解方程等)
(6)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
.。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概率知识讲解(全套及答案)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概率知识讲解(全套及答案)

第3章概率§3.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3.1.1随机现象3.1.2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②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和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获取试验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概率的含义,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难点: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难点突破: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直接感知.按照探究式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围绕概率定义产生的思维过程,从定义产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两方面不断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以研究者和探索者的身份,参与随机事件发生频率的统计规律的抽象概括过程,参与概率定义的过程。

从而强化重点.(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建议教师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主要是创设“掷硬币时‘正面向上’出现的比例是多少”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知识.(2)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推理能力.(3)让学生通过试验,相互交流试验数据,体会相互合作提升办事效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本节课主要突出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试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问题1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问题2掷骰子实验.⇒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习过的频率的知识,观察、比较、分析,得出概率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回答所提问题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及不可能事件的概念.⇒通过例2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概率与频率的关系问题的解题策略.⇒通过例3及其变式训练阐明概率的意义,使学生明确与概率有关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考察下列现象:(1)导体通电时发热;(2)向上抛出的石头会下落;(3)常温常压下石墨能变成金刚石;(4)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360°;(5)明天下雨以上现象中哪几个是必然会发生的?哪几个是肯定不会发生的?【提示】(1)(2)必然发生;(3)(4)肯定不会发生;(5)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1.(1)定义:对于某个现象,如果能让其条件实现一次,就是进行了一次试验,而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的结果,都是一个事件.(2)分类【问题导思】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一枚骰子掷多次,观察出现的结果,并记录各结果出现的频数.在本实验中出现了几种结果,还有其它实验结果吗?【提示】一共出现了1点,2点,3点,4点,5点,6点六种结果,没有其它结果出现.若做大量地重复实验,你认为出现每种结果的次数有何关系?【提示】大致相等一般地,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在相同条件下,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我们可以用这个常数来刻画随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把这个常数称为随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1)有界性:对任意事件A,有0≤P(A)≤1.(2)规范性:若Ω、Ø分别代表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则P(Ω)=1,P(Ø)=0.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1)巴西足球队在下届世界杯足球赛中夺得冠军;(2)x2-3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3)李四走到十字路口遇到张三;(4)某人购买福利彩票5注,均未中奖;(5)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 ℃时,冰融化.【思路探究】本题可以根据事件的定义去判断,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明确条件,判断在此条件下,事先能否断定出现某种结果.【自主解答】巴西足球队在下届世界杯足球赛中是否夺得冠军不确定,故(1)为随机事件;(2)∵Δ=(-3)2-8=1>0,∴(2)是必然事件;(3)(4)是随机事件;(5)是不可能事件.准确掌握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应用时要特别注意看清条件,在给定的条件下判断是一定发生,还是不一定发生,还是一定不发生,来确定属于哪一类事件.在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①如果a,b都是实数,那么a+b=b+a;②从分别标有1,2,3,4,5,6的6张号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③没有水分,种子发芽;④某电话总机在60秒内接到至少15次传呼;⑤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达到50 ℃时沸腾;⑥同性电荷,相互排斥.【解】由实数运算性质知①恒成立是必然事件;⑥由物理知识知同性电荷相斥是必然事件,①⑥是必然事件.没有水分,种子不会发芽,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达到50 ℃时不沸腾,③⑤是不可能事件.从1~6中取一张可能取出4也可能取不到4,电话总机在60秒可传呼15次也可不传呼15次.②④是随机事件.某公司在过去几年内使用了某种型号的灯管1 000支,该公司对这些灯管的使用寿命(单位:时)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2)根据上述统计结果,估计灯管使用寿命不足1 500小时的概率. 【思路探究】 (1)频率=频数÷总数.(2)先求出灯管使用寿命在[0,1 500)的频数,再应用公式f n (A )=n An 求解.【自主解答】 (1)频率依次是0.048,0.121,0.208,0.223,0.193,0.165,0.042. (2)样本中使用寿命不足1 500小时的频数是48+121+208+223=600,所以样本中使用寿命不足1 500小时的频率是6001 000=0.6,即估计灯管使用寿命不足1500小时的概率为0.6.1.频率是事件A 发生的次数m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利用此公式可求出它们的频率.频率本身是随机变量,当n 很大时,频率总是在一个稳定值附近左右摆动,这个稳定值就是概率.2.解此类题目的步骤是:先利用频率的计算公式依次计算频率,然后用频率估计概率.下表中列出了10次抛掷一枚硬币的试验结果,n 为每次试验抛掷硬币的次数,m 为硬币正面向上的次数.计算每次试验中“正面向上”这一事件的频率,并考查它的概率.【解】 由事件发生的频率=mn ,可分别得出这10次试验中“正面向上”这一事件出现的频率依次为0.502,0.498,0.512,0.506,0.502,0.492,0.488,0.516,0.524,0.494.这些数字都在0.5附近摆动,由概率的统计定义可得,“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张明同学抛一枚硬币10次,共有8次反面向上,于是他指出:“抛掷一枚硬币,出现反面向上的概率应为0.8”.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思路探究】 正确理解频率定义及概率的统计性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他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自主解答】 从概率的统计定义可看出:事件A 发生的频率m n 叫做事件A 发生的概率的近似值.但要正确理解概率的定义必须明确大前提:试验次数n 应当足够多.也就是说,只有“在相同条件下,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时,才用这个常数来刻画该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即称为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近似值.张明同学抛掷一枚硬币10次,有8次正面向上,就得出“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8,显然是对概率统计性定义曲解的结果.1.随机事件的概率,本质上是刻画该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量,不能由此断定某次试验中一定发生某种结果或一定不发生某种结果.2.在理解概率的定义时,一定要将频率与概率区分开,频率与试验的次数有关,概率不随试验次数而变化,是个客观值.某同学认为:“一个骰子掷一次得到6点的概率是16,这说明一个骰子掷6次一定会出现一次6点.”这种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解】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掷骰子一次得到6点是一个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掷6次骰子就是做6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可能出现6点,也可能不出现6点,所以6次试验中有可能一次6点也不出现,也可能出现1次,2次,…,6次.混淆随机事件的概念致误先后抛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一共可能出现多少种不同的结果?(2)出现“一枚正面,一枚反面”的结果有多少种? (3)出现“一枚正面,一枚反面”的概率是多少?【错解】 (1)一共可能出现“两枚正面”“两枚反面”“一枚正面,一枚反面”3种不同的结果.(2)出现“一枚正面,一枚反面”的结果有1种. (3)出现“一枚正面,一枚反面”的概率是13.【错因分析】 忽略了“一枚反面,一枚正面”与“一枚正面,一枚反面”是两种不同的结果,从而导致得出错误的结果.【防范措施】 1.明确事件的构成,分清事件间的区别与联系. 2.试验的所有结果要逐一写出,不能遗漏.【正解】 (1)一共可能出现“正、正”“正、反”“反、正”“反、反”4种不同的结果.(2)出现“一枚正面,一枚反面”的结果,是“正、反”“反、正”两种. (3)出现“一枚正面,一枚反面”的概率是12.1.随机事件可以重复地进行大量的试验,每次试验结果不一定相同,且无法预测下一次的结果,但随着试验的重复进行,其结果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2.随机事件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①2013年清明节下雨②打开电视,正在播放电视剧《西游记》③半径为R的圆,面积为πR2④某次数学考试二班的及格率为70%【解析】③为必然事件,其余为随机事件.【答案】①②④2.下面给出了四种现象:①若x∈R,则x2<0;②没有水分,种子发芽;③某地明年8月8日天晴;④若平面α∩平面β=m,n∥α,n∥β,则m∥n.其中是确定性现象的是________.【解析】根据确定性现象的定义知①②④为确定性现象.【答案】①②④3.已知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为0.02,事件A出现了1 000次,由此可推知共进行了________次试验.【解析】1 0000.02=50 000.【答案】50 0004.对某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进行抽样检测的数据如表所示:(1)(2)估计该厂生产的电视机是优等品的概率是多少?【解】(1)结合公式f n(A)=mn及题意可计算出优等品的各个频率依次为:0.8,0.92,0.96,0.95,0.956,0.954.(2)由(1)知计算出的优等品的频率虽然各不相同,但却都在常数0.95左右摆动,且随着抽取台数n的增加,频率稳定于0.95,因此,估计该厂生产的电视机是优等品的概率是0.95.一、填空题1.下列事件:①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会自由下落;②函数f(x)=x2-2x+3=0有两个零点;③下周日会下雨;④某寻呼台某一时段内收到传呼的次数少于10次.其中随机事件的个数为________.【解析】根据定义知①为必然事件,②为不可能事件,③④为随机事件.【答案】 22.某地气象局预报说,明天本地降雨概率为80%,则下列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①明天本地有80%的区域降雨,20%的区域不降雨;②明天本地有80%的时间降雨,20%的时间不降雨;③明天本地降雨的机率是80%; ④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概率的意义的理解.选项①,②显然不正确,因为80%的概率是说降雨的概率,而不是说80%的区域降雨,更不是说有80%的时间降雨,是指降雨的可能性是80%.【答案】 ③3.某班共49人,在必修1的学分考试中,有7人没通过,若用A 表示参加补考这一事件,则下列关于事件A 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1)概率为17;(2)频率为17;(3)频率为7;(4)概率接近17.【解析】 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当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在概率附近摆动,本题中试验次数是49,不是很大,所以只能求出频率为17,而不能求出概率.【答案】 (2)4.在某餐厅内抽取100人,其中有30人在15岁及15岁以下,35人在16岁至25岁之间,25人在26岁至45岁之间,10人在46岁及46岁以上,则从此餐厅内随机抽取1人,此人年龄在16岁至25岁之间的概率约为________.【解析】 16岁至25岁之间的人数为35,频率为0.35,故从此餐厅内随机抽取一人,此人年龄在16岁至25岁之间的概率约为0.35.【答案】 0.35 5.给出下列4个说法:①现有一批产品,次品率为0.05,则从中选取200件,必有10件是次品;②做100次抛掷一枚硬币的试验,结果有51次出现正面向上,因此,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是51100;③抛掷一颗骰子100次,有18次出现1点,则出现1点的频率是950;④随机事件的概率一定等于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 次品率为0.05,即出现次品的概率(可能性)是0.05,所以200件产品中可能有10件是次品,并非“必有”,故①错;在1次具体的试验中,正面向上的次数与试验的总次数之比是频率,而不是概率,故②错;③显然正确;由概率的定义知,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在概率附近摆动,故随机事件的概率不一定等于该事件发生的频率,故④错.故填③.【答案】 ③6.某人忘记了自己的存折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但只记得最后一位数字是偶数,他随意按了一个数字,则他按对密码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 最后一位是偶数有0,2,4,6,8共5种情况,按任一数字都是随机的,因此他按对密码的概率P =15.【答案】 157.任意抛掷一颗质地不均匀的骰子,向上的各点数的概率情况如下表所示:【解析】 概率大的点数易出现,由上表知点数为6的最易出现. 【答案】 68.样本容量为200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3-1-1所示,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数据落在[6,10)内的频数为________,数据落在[2,10)内的概率约为________.图3-1-1【解析】 落在[6,10)内的概率为0.08×4=0.32,所以频数为0.32×200=64.落在[2,10)内的频率为(0.02+0.08)×4=0.4.【答案】 64 0.4 二、解答题9.我国西部某地区的年降水量在下列范围内的概率如下表所示:(1)年降水量在[180,280)范围内的概率; (2)年降水量小于230 mm 的概率.【解】 (1)[180,280)分成两个范围,第一范围是在[180,230);第二范围是[230,280). 由于在第一个范围的概率为0.31,第二个范围的概率为0.21,因此,年降水量在[180,280)范围内的概率为P =0.31+0.21=0.52.(2)由于小于230 mm 有三个范围,其一是低于130 mm 的;其二是[130,180)的;其三是[180,230)的;而这三个范围的概率分别是0.15、0.28、0.31,因此,年降水量小于230 mm 时的概率为P =0.15+0.28+0.31=0.74.10.如果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次,前5次都是正面向上,那么后5次一定都是反面向上,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解】 不正确.如果把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次作为一次试验,正面向上的概率是12,指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即掷硬币次数的增加,大约有一半正面向上.但对于一次试验来说,其结果是随机的,因此即使前5次都是正面向上,但对后5次来说,其结果仍是随机的,每次掷硬币试验正面向上的概率仍然是12,即每次可能是反面向上,也可能是正面向上,可能性相等.11.已知f (x )=x 2+2x ,x ∈[-2,1],给出事件A :f (x )≥a (1)当A 为必然事件时,求a 的取值范围; (2)当A 为不可能事件时,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f (x )=x 2+2x ,x ∈[-2,1], ∴f (x )min =-1, 此时x =-1.又f (-2)=0<f (1)=3, ∴f (x )max =3. ∴f (x )∈[-1,3](1)当A 为必然事件时,即f (x )≥a 恒成立,故有a ≤f (x )min =-1,即a 的取值范围是(-∞,-1].(2)当A 为不可能事件时, 即f (x )≥a 一定不成立, 故有a >f (x )max =3, 则a的取值范围为(3,+∞).(教师用书独具)2011年6月4日,中国选手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战胜意大利老将斯齐亚沃尼,顺利在罗兰·加洛斯红土球场夺得了个人第一座大满贯冠军,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单打大满贯冠军,也创下了亚洲女选手首次登顶大满贯的纪录.决赛前,有人对两人参赛训练中一发成功次数统计如下表(1)分别计算出两位运动员一发成功的频率,完成表格;(2)根据(1)中计算的结果估计两位运动员一发成功的概率.【思路点拨】先计算两位运动员一发成功的频率,然后根据频率估计概率.【规范解答】(1)中在0.9的附近,所以估计两人一发成功的概率均为0.9.一个地区从某年起几年之内的新生婴儿数及其中的男婴数如下:(1)(2)估计这一地区男婴出生的概率约是多少. 【解】 (1)计算mn 即得到男婴出生的频率依次约是:0.5200,0.5173,0.5173,0.5173.(2)由于这些频率非常接近0.5173,因此估计这一地区男婴出生的概率约为0.5173.§3.2古典概型(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本事件的特点;(2)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3)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两个试验的观察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观察类比骰子试验,归纳总结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体现了化归的重要思想,掌握列举法,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一些随机现象。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总结苏教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总结苏教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总结苏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总结(苏教版)一、函数与导数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的域与值域- 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单调性与周期性2. 基本初等函数- 幂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及其性质- 反三角函数- 双曲函数3. 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极限的概念与性质- 无穷小与无穷大-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4. 导数与微分- 导数的定义与几何意义- 常见函数的导数- 高阶导数- 微分的概念与应用5. 导数的应用-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问题- 曲线的切线与法线- 洛必达法则- 函数的单调区间与曲线的凹凸性二、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1.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三角函数的图像- 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2. 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恒等变换公式3. 解三角形-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数列的基本概念-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2. 数列的极限- 数列极限的概念- 极限的四则运算3.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证明方法与步骤四、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1. 平面向量- 向量的基本概念与运算- 向量的模、方向角与投影2. 直线与圆的方程- 直线的点斜式、两点式与一般式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3. 圆锥曲线- 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方程及其性质五、立体几何1. 空间直线与平面- 空间直线的方程- 平面的方程-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 立体图形的性质- 棱柱、棱锥与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与表面积 - 球的体积与表面积六、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定义-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 概率分布与概率密度函数3. 统计初步- 总体与样本- 统计量的概念与计算- 线性回归与相关分析以上是苏教版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多个领域。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讲解_总体特征数的估计_提高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讲解_总体特征数的估计_提高

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理解样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方差、标准差.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数据样本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并作出合理解释.3.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4.学会计算数据的方差、标准差,并使学生掌握通过合理抽样对总体的稳定性水平作出科学估计的思想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 1.平均数样本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即121()n x x x x n=+++.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如果变量是分类的,用众数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班委会要作出一项决定,考察全班同学对它赞成与否就可以用众数.3.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把中间数据(或中间两数据的平均数)叫做中位数.中位数把样本数据分成了相同数目的两部分.要点诠释:由于众数仅能刻画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较多,中位数对极端值不敏感,而平均数又受极端值左右,因此这些因素制约了仅依赖这些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数字特征的准确性.要点二: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的数字特征(1)中位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应该相等,由此可以估计中位数的值;(2)平均数:平均数的估计值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3)众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众数是最高的矩形的中点的横坐标. 要点三:标准差与方差 1.标准差 样本数据1,2,,n x x x 的标准差的算法:(1)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x .(2)算出每个样本数据与样本数据平均数的差:()12i x x i n -=, ,, (3)算出(2)中()12i x x i n -=, ,,的平方. (4)算出(3)中n 个平方数的平均数,即为样本方差. (5)算出(4)中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即为样本标准差. 其计算公式为:s =2.方差从数学的角度考虑,人们有时用标准差的平方2s (即方差)来代替标准差,作为测量样本数据分散程度的工具:2222121[()()()]n s x x x x x x n=-+-++-要点诠释:在刻画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上,方差和标准差是一样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多采用标准差. 数据的离散值程度可以用极差、方差或标准差来描述.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的幅度;样本方差描述了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样本方差的算术根表示样本的标准差,它也描述了数据对平均数的离散程度.【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例1.据报道,某公司的33名职工的月工资(以元为单位)如下:(1)求该公司人员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精确到元)(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从5000元提升到20000元,董事长的工资从5500元提升到30000元,那么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又是什么?(精确到元)(3)你认为哪个统计量更能反映这个公司人员的工资水平?结合此问题谈一谈你的看法.【思路点拨】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答案】(1)2091 1500 1500 (2)3288 (3)中位数和众数 【解析】 (1)平均数是40003500200021500100055003020150033x ++⨯++⨯+⨯+⨯=+150********≈+=(元), 中位数是1500元,众数是1500元. (2)平均数是2850018500200021500100055003020'150015001788328833x ++⨯++⨯+⨯+⨯=+≈+=(元),中位数是1500元,众数是1500元.(3)在这个问题中,中位数和众数均能反映该公司人员的工资水平.因为公司中少数人的工资额与大多数人的工资额差别较大,这样导致平均数与中位数偏差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这个公司人员的工资水平.【总结升华】 (1)深刻理解和把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反映样本数据上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2)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三者比较,平均数更能体现每个数据的特征,它是各数据的重心. 举一反三:【变式】为了了解高一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2:4:17:15:9:3,第二小组频数为12.(1)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容量是多少? (2)若次数在110以上(含110次)为达标,试估计该学校全体高一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在这次测试中,学生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小组内?请说明理由.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小长方形的高与频数成正比,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频率之和等于1.【答案】(1)由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形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大小, 因此第二小组的频率为:40.0824171593=+++++又因为频率=第二小组频数样本容量所以 121500.08===第二小组频数样本容量第二小组频率(2)由图可估计该学校高一学生的达标率约为171593100%88%24171593+++⨯=+++++(3)由已知可得各小组的频数依次为6,12,51,45,27,9,所以前三组的频数之和为69,前四组的频数之和为114,所以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第四小组内.例2.为了检查一批手榴弹的杀伤半径,抽取了其中20颗做试验,得到这20颗手榴弹的杀伤半径,并列表如下:(1)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各是什么?(2)求出这20颗手榴弹的杀伤半径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并估计这批手榴弹的平均杀伤半径.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 【解析】(1)总体是要检查的这批手榴弹的杀伤半径的全体;个体是每一颗手榴弹的杀伤半径;样本是所抽取的20颗手榴弹的杀伤半径;样本容量是20.(2)在20个数据中,10出现了6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10(米).20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第10个和第11个数据是最中间的两个数,分别为9(米)和10(米),所以中位数是21(9+10)=9.5(米). 样本平均数4.9)112311610495817(201=⨯+⨯+⨯+⨯+⨯+⨯=x (米) 所以,估计这批手榴弹的平均杀伤半径约为9.4米. 【总结升华】(1)根据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答题.要注意:总体、个体和样本所说的考察对象是一种数量指标,不能说成考察的对象是手榴弹,而应说是手榴弹的杀伤半径.(2)读懂表格的意义,利用概念求众数、中位数,用样本平均数估计这批手榴弹的平均杀伤半径.另外在这里要会简便计算有多个重复数据的样本的平均数.类型二:方差、标准差例3.甲、乙两个数学兴趣小组各有5名同学,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成绩统计用茎叶图表示如图,若甲、乙小组的平均成绩分别是x 甲,x 乙,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x 甲>x 乙,甲比乙成绩稳定B .x 甲>x 乙,乙比甲成绩稳定 C .x 甲<x 乙,甲比乙成绩稳定 D .x 甲<x 乙,乙比甲成绩稳定 【答案】A 【解析】 依题意得15x =甲 (80×2+90×3+8+9+2+1+0)=90, 15x =乙 (80×4+90×1+3+4+8+9+1)=87, x 甲>x 乙;215S =甲[(88-90)2+(89-90)2+(92-90)2+(91-90)2]=2, 215S =乙 [(83-87)2+(84-87)2+(88-87)2+(89-87)2+(91-87)2]=9.2,2S 甲<2S 乙, 因此甲比乙成绩更稳定.例4.皮划艇运动员甲、乙二人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6次测试,测得他们最大速度(m /s)的数据如下:甲:27,38,30,37,35,31. 乙:33,29,38,34,28,36.根据以上数据,试判断他们谁更优秀.【思路点拨】先分析甲、乙运动员的平均成绩,若平均成绩基本接近,再考虑两运动员的稳定程度. 【解析】16x =甲(27+38+30+37+35+31)=33. 16x =乙(33+29+38+34+28+36)=33.216s =甲[(27-33)2+(38-33)2+(30-33)2+(37-33)2+(35-33)2+(31-33)2]=473, 216s =乙[(33-33)2+(29-33)2+(38-33)2+(34-33)2+(28-33)2+(36-33)2]=383. 22.s s >乙甲所以二人的最大速度的平均值相同,但乙比甲更稳定,故乙比甲更优秀. 【总结升华】平均值反映了运动员的平均水平,方差反映运动员的稳定程度,方差越小,运动员发挥越稳定. 例5.在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中,两组学生的成绩如下表:已经算得两个组的平均分都是80分.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进一步判断这两个组在这次竞赛中的成绩谁优谁劣,并说明理由.【解析】(1)甲组成绩的众数为90分,乙组成绩的众数为70分,从成绩的众数比较看,甲组成绩好些.(2)21251013146s =+++++甲[2(50-80)2+5(60-80)2+10(70-80)2+13(80-80)2+14(90-80)2+6(100-80)2]=150(2×900+5×400+10×100+13×0+14×100+6×400)=172, 2150s =乙(4×900+4×400+16-100+2×0+12×100+12×400)=256.∴22s s <乙甲,∴甲组成绩较乙组成绩稳定,故甲组成绩好些.(3)甲、乙两组成绩的中位数、平均数都是80分,其中,甲组成绩在80分以上的有33人,乙组成绩在80分以上的有26人,从这一角度看,甲组的成绩总体较好.(4)从成绩统计表看,甲组成绩大于或等于90分的人数为14+6=20(人),乙组成绩大于或等于90分的人数为12+12=24(人),∴乙组成绩集中在高分段的人数较多,同时,乙组得满分的人数比甲组得满分的人数多6人,从这一角度看,乙组的成绩较好【总结升华】 要正确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语.全方位地进行必要的计算,而不能习惯地仅从样本方差的大小去决定哪一组的成绩好,像这样的实际问题还得从实际的角度去分析,如本例的“满分人数”;其次要在恰当地评估后,组织好正确的语言作出结论.举一反三:用样本估计总体 400450 例2【变式1】甲、乙两台机床在相同的技术条件下,同时生产一种零件,现在从中抽测10个,它们的尺寸分别如下(单位:mm) 甲机床:10.2 10.1 10.0 9.8 9.9 10.3 9.7 10.0 9.9 10.1 乙机床:10.3 10.4 9.6 9.9 10.1 10.9 8.9 9.7 10.2 10.0分别计算上面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如图纸规定零件的尺寸为10 mm ,从计算的结果来看哪台机床加工这种零件较合适? 【解析】101001011.101.102.10101=⨯=++=)(甲 x ,1010101104.103.10101=⨯=+++=)(乙 x .∴[]2222101.10101.10102.10101)()()(甲-+-+-= s =0.032mm []22221010104.10103.10101)()()(乙-+-+-= s =0.062mm . ∴2甲s <2乙s∴用甲机床比乙机床稳定,即用甲机床加工较合适.。

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与概率知识要点.doc

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与概率知识要点.doc

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与概率知识要点高二数学学习对大家来说很重要,想要取得好成绩必须要掌握好课本上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高二数学知识点,下面为大家带来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与概率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掌握数学知识有所帮助。

一、随机事件主要掌握好(三四五)(1)事件的三种运算:并(和)、交(积)、差;注意差A-B可以表示成A 与B的逆的积。

(2)四种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莫根律。

(3)事件的五种关系:包含、相等、互斥(互不相容)、对立、相互独立。

二、概率定义(1)统计定义:频率稳定在一个数附近,这个数称为事件的概率; (2)古典定义:要求样本空间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事件A所含基本事件个数与样本空间所含基本事件个数的比称为事件的古典概率;(3)几何概率:样本空间中的元素有无穷多个,每个元素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可以将样本空间看成一个几何图形,事件A看成这个图形的子集,它的概率通过子集图形的大小与样本空间图形的大小的比来计算;(4)公理化定义:满足三条公理的任何从样本空间的子集集合到[0,1]的映射。

三、概率性质与公式(1)加法公式:P(A+B)=p(A)+P(B)-P(AB),特别地,如果A与B互不相容,则P(A+B)=P(A)+P(B);(2)差:P(A-B)=P(A)-P(AB),特别地,如果B包含于A,则P(A-B)=P(A)-P(B);(3)乘法公式:P(AB)=P(A)P(B|A)或P(AB)=P(A|B)P(B),特别地,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P(AB)=P(A)P(B);(4)全概率公式:P(B)=P(Ai)P(B|Ai).它是由因求果,贝叶斯公式:P(为大家带来了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与概率知识要点,希望大家能够熟记这些数学知识点,更多的高二数学知识点请查阅。

2019—2020年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统计》章末考点复习课及解析.docx

2019—2020年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统计》章末考点复习课及解析.docx

(新课标)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章末复习课课时目标 1.巩固本章主干知识点.2.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1.某质检人员从编号为1~100这100件产品中,依次抽出号码为3,13,23,…,93的产品进行检验,则这样的抽样方法是________.2.某单位有职工750人,其中青年职工350人,中年职工250人,老年职工150人,为了了解该单位职工的健康情况,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样本,若样本中的青年职工为7人,则样本容量为________.3.若某校高一年级8个班参加合唱比赛的得分如茎叶图所示,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____________.897931640 24.某人5次上班途中所花的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x,y,10,11,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x-y|的值为________.5.如果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x,方差为s2,则2x1+3,2x2+3,…,2x n +3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____________.6.某棉纺厂为了了解一批棉花的质量,从中随机抽测了100根棉花纤维的长度(棉花纤维的长度是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所得数据均在区间[5,40]中,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在抽测的100根中,有______根棉花纤维的长度小于20 mm.一、填空题1.为了调查参加运动会的500名运动员的身高情况,从中抽查了50名运动员的身高,就这个问题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①50名运动员是总体;②每个运动员是个体;③抽取的50名运动员是样本;④样本容量是50.2.某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有十六个班,812人,高二年级有十二个班,605人,高三年级有十个班,497人,学校为加强民主化管理,现欲成立由76人组成的学生代表会,你认为下列代表产生的办法中,最符合统计抽样原则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指定各班团支部书记、班长为代表;②全校选举出76人;③高三选举出20人,高二选举出24人,高一选举出32人;④高三20人,高二24人,高一32人均在各年级随机抽取.3.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为40和0.125,则n的值是________.4.观察新生婴儿的体重,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新生婴儿的体重在[2 700,3 000]的频率为____.5.在某项体育比赛中,七位裁判为一选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0 89 90 95 93 94 93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________.6.下列图形中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是________.7.一个总体中有100个个体,随机编号0,1,2,…,99,依从小到大的编号顺序平均分成10个小组,组号依次为1,2,3,…,10.现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规定如果在第1组随机抽取的号码为m,那么在第k组中抽取的号码个位数字与m+k的个位数字相同,若m=8,则在第8组中抽取的号码是________.8.一个样本容量是100的频率分布如图(1)样本落在[60,70)内的频率为________;(2)样本落在[70,80)内的频数为________;(3)样本落在[90,100)内的频率是0.16,该小矩形的高是________.9.某商店统计了最近6个月某商品的进价x与售价y(单位:元)的对应数据如下表:x 3528912y 46391214假设得到的关于x和y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是=bx+a,那么该直线必过的定点是________.二、解答题10.对甲、乙的学习成绩进行抽样分析,各抽5门功课,得到的观测值如下:甲6080709070乙8060708075分别计算两个样本的平均数x和方差s2,并根据计算结果估计甲、乙谁的平均成绩较好?谁的各门功课发展较平衡?11.下表数据是退水温度x(℃)对黄酮延长性y(%)效应的试验结果,y是以延长度计算的,且对于给定的x,y为正态变量,其方差与x无关.x(℃)300400500600700800y(%)405055606770(1)画出散点图;(2)指出x,y是否线性相关;(3)若线性相关,求y关于x的回归方程;(4)估计退水温度是1 000℃时,黄酮延长性的情况.能力提升12.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跳高的17名运动员成绩如下:成绩1.50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1.90(单位m)人数2323411 1(1)分别求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保留3个有效数字);(2)分析这些数据的含义.13.去年西南一地区遭遇严重干旱,某乡计划向上级申请支援,为上报需水量,乡长事先抽样调查了100户村民的月均用水量,得到这100户村民月均用水量的频率分布表如下表:(月均用水量的单位:吨)用水量分组 频数 频率 [0.5,2.5) 12[2.5,4.5)[4.5,6.5) 40 [6.5,8.5)0.18[8.5,10.5] 6 合计1001(1)请完成该频率分布表,并画出相对应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2)估计样本的中位数是多少?(3)已知上级将按每户月均用水量向该乡调水,若该乡共有1 200户,请估计上级支援该乡的月调水量是多少吨?1.三种常用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应用抽样方法抽取样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随机数表法抽样时,对个体所编的号码位数是相等的,当问题所给位数不相等时,以位数较多的为准,在位数较少的数前面添“0”,凑齐位数.(2)用系统抽样法抽样时,如果总体容量N 能被样本容量n 整除,抽样间隔为k =N n,如果总体容量N 不能被样本容量n 整除,先用简单抽样法剔除多余个数、抽样间隔为k =[N n],([N n]表示取N n的整数部分.)(3)三种抽样方法的适用范围:当总体容量较小,样本容量也较小时,可采用抽签法;当总体容量较大,样本容量较小时,可采用随机数表法;当总体容量较大,样本容量也较大时,可采用系统抽样法;当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可采用分层抽样法. 2.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可以通过样本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标准差等数字特征对总体的数字特征作出估计.众数就是样本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值;中位数就是把样本数据分成相同数目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比这个数小,另一部分比这个数大的那个数;平均数就是所有样本数据的平均值,用x 表示;标准差是反映样本数据分散程度大小的最常用统计量,其计算公式如下:s =1n[(x 1-x )2+(x 2-x )2+…+(x n -x )2].有时也用标准差的平方s 2——方差来代替标准差,实质一样. 3.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1)先把数据制成表,从表中计算出x ,y ,∑ni =1x 2i ,∑ni =1y 2i ,∑ni =1x i y i ; (2)计算回归系数a ,b .公式为⎩⎪⎨⎪⎧b =∑ni =1x i y i -n x y ∑n i =1x 2i -n x 2,a =y -b x(3)写出线性回归方程 =bx +a .章末复习课双基演练 1.系统抽样 2.15解析 设样本容量为n ,则350750=7n ,∴n =15. 3.91.5和91.5 4.4解析 ∵x +y +10+11+95=10,15[(x -10)2+(y -10)2+(10-10)2+(11-10)2+(9-10)2]=2,化简得x +y =20,(x -10)2+(y -10)2=8,解得x =12,y =8或x =8,y =12,∴|x -y|=4. 5.2x +3,4s 2解析 由x 1+x 2+…+x n =n x , 所以2x 1+3+2x 2+3+…+2x n +3n=2(x 1+x 2+…+x n )+3n n =2n x n +3=2x +3.又(x 1-x )2+(x 2-x )2+…+(x n -x )2=ns 2,所以[2x 1+3-(2x +3)]2+[2x 2+3-(2x +3)]2+…+[2x n +3-(2x +3)]2=4[(x 1-x )2+(x 2-x )2+…+(x n -x )2]=4ns 2.所以方差为4s 2. 6.30解析 纤维长度小于20 mm 的频率约为p =5×0.01+5×0.01+5×0.04=0.3, ∴100×0.30=30. 作业设计 1.④解析 在这个问题中所要考察的对象是身高,另一方面,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的个体数目. 2.④解析 以年级为层,按各年级所占的比例进行抽样,为了使抽取的学生具有代表性,应在各年级进行随机抽样. 3.320解析 由40n =0.125,得n =320.4.0.3解析 频率=频率组距×组距,由图易知:频率组距=0.001,组距=3 000-2 700=300, ∴频率=0.001×300=0.3. 5.92,2.8解析 去掉95和89后,剩下5个数据的平均值 x =90+90+93+94+935=92,方差s 2=15[(90-92)2+(90-92)2+(93-92)2+(94-92)2+(93-92)2]=2.8. 6.④解析 ①和②符合函数关系,即对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从③、④散点图来看,④的散点都在某一条直线附近波动,因此两变量具有相关关系. 7.76解析 由题意知:m =8,k =8,则m +k =16,也就是第8组的个位数字为6,十位数字为8-1=7,故抽取的号码为76. 8.(1)0.2 (2)30 (3)0.016解析 (1)由频率组距×组距=频率,得频率为0.2;(2)频率为0.3,又由频数=频率×样本容量,得频数为30; (3)由频率组距=高,得小矩形的高是0.016.9.(6.5,8) 解析x =16(3+5+2+8+9+12)=6.5,y =16(4+6+3+9+12+14)=8.由 =y -b x 得y =b x +a ,所以 =b x +a 恒过(x ,y ),即过定点(6.5,8). 10.解x 甲=15(60+80+70+90+70)=74,x 乙=15(80+60+70+80+75)=73,s 2甲=15(142+62+42+162+42)=104, s 2乙=15(72+132+32+72+22)=56,∵x甲>x乙,s 2甲>s 2乙; ∴甲的平均成绩较好,乙的各门功课发展较平衡. 11.解 (1)散点图如下.(2)由散点图可以看出样本点分布在一条直线的附近,可见y 与x 线性相关. (3)列出下表并用科学计算器进行有关计算.i 1 2 3 4 5 6 x i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y i 40 50 55 60 67 70 x i y i12 00020 000 27 500 36 000 46 900 56 000 2i x 90 000160 000250 000360 000490 000640 000x =550,y =57∑6i =1x2i =1 990 000,∑6i =1x i y i =198 400 于是可得b =∑6i =1x i y i -6x y ∑6i =1x 2i -6x 2=198 400-6×550×571 990 000-6×5502≈0.058 86,a =y -b x =57-0.058 86×550=24.627. 因此所求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0.058 86x +24.627. (4)将x =1 000代入回归方程得 y =0.058 86×1 000+24.627=83.487, 即退水温度是1 000℃时,黄酮延长性大约是83.487%.12.解 (1)在17个数据中,1.75出现了4次,次数最多,即众数是1.75;把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中间一个数即第9个数据是1.70中的一个,即中位数是1.70; 平均数x =117(1.50×2+1.60×3+…+1.90×1)≈1.69(m )因此,17名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依次为1.75 m ,1.70 m,1.69 m . (2)众数是1.75说明了跳1.75 m 的人数最多;中位数是1.70 m 说明了1.70 m 以下和1.70 m 以上的成绩个数相等;平均数是1.69 m 说明了所有参赛运动员平均成绩是1.69m .13.解 (1)频率分布表与相应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如下:用水量分组频数 频率 [0.5,2.5) 12 0.12 [2.5,4.5) 24 0.24 [4.5,6.5) 40 0.40 [6.5,8.5) 18 0.18 [8.5,10.5] 6 0.06 合计1001(2)前两个矩形面积和为0.12+0.24,第三个矩形一半的面积为0.5-(0.12+0.24),则所求的中位数为:4.5+0.5-(0.12+0.24)0.2=4.5+0.7=5.2.(3)该乡每户平均月均用水量估计为(1.5×12+3.5×24+5.5×40+7.5×18+9.5×6)/100=5.14. 上级支援该乡的月调水量应为5.14×1 200=6 168. 答 上级支援该乡的月调水量是6 168吨.。

苏教版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掌握数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苏教版高三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解析几何1. 点、直线、平面的定义与性质2. 平面曲线的一般方程3. 圆锥曲线的方程与性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4. 空间几何体的定义与性质(球、圆锥、圆柱、圆台、棱柱、棱锥)二、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式1.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正弦、余弦、正切、余切)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周期、对称性、单调性)3. 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与化简技巧4.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5. 三角方程的解法与应用(借助三角恒等式)三、导数与微分1. 函数的导数定义与性质2.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3. 高阶导数与利用高阶导数分析函数的特性4. 隐函数求导与参数方程求导5. 微分的定义与性质四、不等式与极值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解法2. 绝对值不等式与分段函数的不等式3. 函数的最值与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4. 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与幂函数的性质与应用五、向量与立体几何1. 向量的定义、性质与运算2. 点、线、面的向量方程与数量积3.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4. 立体几何体的定义与性质(平行、垂直、角平分线等)六、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基本性质2. 古典概型与计数原理3.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4.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5.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6. 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均值、方差、标准差)以上是苏教版高三数学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进行习题练习与理解。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数学知识点,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祝愿你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苏教版数学必修3讲义:第3章 3.3 几何概型

苏教版数学必修3讲义:第3章 3.3 几何概型

3.3几何概型1.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基本特点.(重点)2.熟练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重点、难点)3.正确判别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型问题计算.(重点、易混点)4.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的方法估计概率.(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几何概型阅读教材P106~P107“例1”上边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几何概型的定义设D是一个可度量的区域(例如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每个基本事件可以视为从区域D内随机地取一点,区域D内的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随机事件A的发生可以视为恰好取到区域D内的某个指定区域d中的点.这时,事件A发生的概率与d的测度(长度、面积、体积等)成正比,与d的形状和位置无关.我们把满足这样条件的概率模型称为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无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3.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一般地,在几何区域D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d内”为事件A,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P(A)=d的测度D的测度.判断正误:(1)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就是基本事件具有无限个.()(2)几何概型的概率与构成事件的区域形状无关.()(3)有一杯1升的水,其中漂浮有1个微生物,用一个小杯从这杯水中取出0.1升,求小杯水中含有这个微生物的概率时,可用几何概型求解.()【解析】(1)√.由几何概型的特点可知正确.(2)√.由几何概型的定义知正确.(3)√.该试验的基本事件具有无限个,故要用几何概型求解.【答案】(1)√(2)√(3)√[小组合作型][2,3]________.(2)某市公交车每隔10 min一班,在车站停1 min,则乘客能搭上车的概率为________.【精彩点拨】利用测度为长度的几何概型求解.【自主解答】(1)设“X≤1”为事件A,则事件A发生表示X∈[-2,1],由题意知,D测度为区间[-2,3]长度3-(-2)=5,d的测度为区间[-2,1]长度1-(-2)=3,即X≤1的概率为P(A)=dD=35.(2)由题意知,试验的所有结果构成的区域长度为D=10 min,而事件B的区域长度为d=1 min,故P(B)=dD=110,即乘客能搭上车的概率为110.【答案】(1)35(2)110。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 1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   1

(2)结构形式
TB: 小初高题库
高中数学精选学习内容
一、填空题 1.下列关于流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流程图是描述算法的语言; ②流程图中可以没有输出框,但必须要有输入框给变量赋值; ③流程图虽可以描述算法,但不如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直观; ④流程图有五种结构. 2.尽管算法千差万别,但流程图按其逻辑结构分类共有________类. 3.对起止框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或结束,图框是 ②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图框是 ③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或结束,图框是 ④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图框是 4.已知两点 A(7,-4),B(-5,6),完成求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的算法: S1 求线段 AB 的中点 C 的坐标,得 C 点坐标为________; S2 求直线 AB 的斜率,得________; S3 求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得________; S4 求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得________. 5.下列关于流程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①流程线表示算法步骤执行的顺序,用来连接程序框; ②流程线只要是上下方向就表示自上向下执行可以不要箭头; ③流程线无论什么方向,总要按箭头的指向执行; ④流程线是带有箭头的线,它可以画成折线. 6.给出下列流程图
若输出的结果为 2,则①处的处理框内应填的是______. 7.以下给出对流程图的几种说法: ①任何一个流程图都必须有起止框; ②输入框只能紧接开始框,输出框只能紧接结束框; ③判断框是唯一具有超出一个退出点的符号; ④对于一个问题的算法来说,其流程图判断框内的条件的表述方法是唯一的.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________个. 8.下面流程图表示的算法的运行结果是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算法(要求:能够根据流程图或伪代码得出输出结果或输入值)
1.流程图
(1)顺序结构:依次进行多个处理的结构
(2)选择结构: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
A
B
Y p N
A B
A A
p p N
Y
Y
N
( 3)循环结构:需要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
当型循环直到型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
伪代码: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文字和符号。

( 1)赋值语句:用符号表示,如“”表示将y的值赋给x,其中 x 是一个变量,y 是一个与x 同类型的变量或表达式。

( 2)输入、输出语句
输入语句:“Read a,b表”示输入的数据依次送给a,b;
输出语句:“Print x表”示输出运算结果x。

(支持多个输入和输出,但是中间要用逗号隔开)
( 3)条件句注:条件句可嵌套,如:
If A Then If p1 Then
A
B
Else
Else
If p2 Then
C
B
End If
Else
C
End If
End If
( 4)循句
W
For I From 初“” To “ ” Step步“”
While p
hi
循体
循体
le
End For
End While

For 循
当型循
注:当足条件p ,一直做循体直到不足条件p 立即跳出循
Do 循
Do
直到型循
循体
Until p
End Do
注:一直做循体直到足条件p 立即跳出循
二、
1.抽方法:随机抽、系抽、分抽
系抽(要求:能通第一抽取的号得出第n 抽取的号):
①剔除多余个体使体能被n 整出
②平均分成n段,按隔k 分段(每段k 个个体)
③第一段确定抽取的起始个体号l ☆
④后依次抽取第二段l+k 号,第三段l+2k 号,⋯⋯,第n 段 l+(n-1)k 号的个体。


分抽(要求:能正确得出各本数、个体数和体本数、个体数):
①将体按一定准分
②算各的个体数与体的个体数的比
③按各个体数占体的个体数的比确定各抽取的本容量,在每一行抽
注:
2.频率分布表(要求:能够根据频率分布表求出相应数据)
1)求全距,决定组数和组距,组数=
2)分组,通常对组内数值所在区间取左闭右开区间,最后一组取闭区间
3)登记频数,计算频率,列出频率分布表
3.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要求:能够看懂图像,并根据图像求出相应数据)
1)限制做频率分布表,然后作直角坐标系
2)把横轴分成若干段,每一线段对应 1 个组的组距
3)以此线段为底作矩形,它的高等于该组的,这样得出一系列的矩形,每个矩形的面
积恰好是该组的频率,这些矩形就构成了频率分布直方图
折线图:将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相邻的矩形的上底边的中点顺次连结起来,那么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简称频率折线图。

4.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要求:掌握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解题)
(1)平均数:
一般地,若取值为的频率分别为,
则其平均数为
(2)方差:
(3)标准差:
三、概率
1.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事件:必然会发生;不可能事件:肯定不会发生;随机事件:可能发生
2.随机事件 A 的概率: P(A)
3.古典概型(要求:掌握枚举法、图形法,区分有序和无序)
一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 个,那么每一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

如果
某个事件 A 包含了其中m 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则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P(A)=。

4.几何概型(要求:正确找到d 的测度和 D 的测度,掌握会面问题)
P(A)=
会面:以相同点作原点作出两人/物到达的范区域
5.互斥事件
不能同生的两个事件称互斥事件
(1)如果事件 A ,B 互斥,那么事件A+B 生的概率,等于事件 A , B 分生的概率的和,即
P(A+B )=P (A)+P (B)
(2)一般地,如果事件两两互斥,那么
P()=P ()+P()+ ⋯+
P()
(3)立事件☆(要求:掌握用立事件化繁解决复概率的方法)
若两个互斥事件必有 1 个生,称两个事件立事件。

若事件 A 的立事件作

P(A)+P ()=1
P()=1P(A)
(4)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互斥事件未必是立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