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税收概论

合集下载

第1章 税收概论

第1章 税收概论
18 18
特殊区域增值税政策。 特殊区域增值税政策。 第八、 第八、做好促进节能减排的消费税政策研 究工作。 究工作。 第九、 第九、完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界定和收入 确认的相关制度, 确认的相关制度,完善特殊事项和行业的所得 税政策。 税政策。 第十、 第十、研究明确股权奖励及转让等个人所 得税政策。 得税政策。 第十一、 第十一、研究统一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办法 完善出口退税政策。 活动能力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经济结构 产生影响。政府正好利用这种影响,有目的的 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引导,从而合理调整社会 经济结构。 3、监管管理社会经济活动 国家在征收取得收入过程中,必然要建立 在日常深入细致的税务管理基础上,具体掌握 税源,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监督纳税人依法 纳税,并同违反税收法令的行为进行斗争,从 而监督社会经济活动方向,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9
分税制和不设共享税的分享税种式分税制。 b. 分享税源式分税制 分享税源式分税制是指中央和地方都有相 对独立的税收管理权限,中央与地方可以对同 一税源课征相同性质的税收。 还可以细分为分征式、上解式、附加式三种。 三、我国的分税制 (一)类型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享税种式分税制中的 有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分税制 。选择这种类型的原因有:
22
税收的这种无偿性是与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 收入分配的本质相联系的。无偿性体现在两个 方面:一方面是指政府或的税收收入后无需向 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报酬;另一方面是指政府 征得的税收收入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税收 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体现,它反映的是一种社 会产品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面转移关系,而 不是等价交换关系。 税收的无偿性是区分税收收入和其他财政收入 形式的重要特征。 3、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规

07税收概论

07税收概论

第7章税收概论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A.增值税B.公司所得税C.消费税D.营业税答案与解析:选B。

公司所得税属于直接税,不易转嫁。

2.周转税的计税依据是()。

A.V+M B.M C.C+V+M D.C+V答案与解析:选C。

周转税是以商品和非商品的交易额为课税对象的税,其计税依据是C+V+M。

3.下列税种中属于特定受益税的税种是()。

A.消费税B.利息税C.燃油税D.车船使用税答案与解析:选C。

4.在边际效用曲线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认定个人收入的边际效用是常数,哪项原则意味着需对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征相同的税?()A.比例牺牲B.最小牺牲C.均等牺牲D.均等边际牺牲答案与解析:选C。

5.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B.比例税是从价税C.定额税是从价税D.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答案与解析:选B。

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定额税是一种特殊的从量税;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有关。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1.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在形式上具有以下特征()。

A.自愿性B.强制性C.无偿性D.固定性答案与解析:选BCD。

2.一国在选择主体税种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B.国家对税收职能的侧重面C.税收成本D.一国的经济管理水平答案与解析:选ABD。

主体税种应的选择应考虑: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国家对税收职能的侧重面;④一国的经济管理水平。

3.通过征收特定受益税为公共提供筹措资金需具备的条件是()。

A.受益量在一定程度上可确认B.受益对象可确认C.消费上具有非排斥性D.税收收入专款专用答案与解析:选ABD。

第三部分判断题1.在市场资源配置相对有效情况下,政府在税制设计中应以校正性原则为主。

()答案与解析:对。

2.税收中性原则与校正性原则都是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

()答案与解析:对。

3.所得税和消费税都属于直接税。

第7章税收概论

第7章税收概论

(二)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



(二)、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分为 直接税和间接税 。 凡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为直接税 。 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属于直接税 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
(三)按课税标准分类


按课税标准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 量税和从价税。 中国目前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 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等属 于从量税。



(3)税源: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来源,即 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 有的税种征税对象和税源是一致的,如 所得税 的课税对象和税源都是纳税人的 所得收入;有的税种则不一致,如房产 税,课税对象是房屋,税源则是房产的 收益。
(三)、税率

税率:是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比例, 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 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 三类 1、比例税率
(四)、税基(课税基础)


税基:按课税标准计量的课税对象的数量。 经济税基是按课税标准计算的课税对象的全部 数量; 法定税基是经济税基减去税法规定的税前减免 或扣除项目后的剩余数量

税基与课税对象不同 税基与税源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五)、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就是对处于运动之中的 征税对象,选定应该交纳税款的环 节。 “一次课征制” “二次课征制” “多次课征制”
(四)税收与按价格的关系分类



按税收与按价格的关系分类可将税 收划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凡税金是计税价格组成部分的,称 为价内税; 凡税金独立于计税价格之外的,称 为价外税
(五)、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


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可划分为中央 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税收管理权限主要包括:⑴立法权; ⑵征收管理权;⑶收入使用权。

税收概论

税收概论
第一章 税收概论
税收引论
第一节 税收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税收收入的规模
第一节 税收的基本概念


一、税收概念的界定 二、税收的特征 三、税收术语 源自、税收分类一、税收概念的界定


1.有机论国家观下的界定:税收是国家(或 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无偿、强制、固 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机械论国家观下的界定:税收是纳税人获 得公共品的等价物。


4.政府收费的理论依据 (1)矫正外部性

(2)政府定价对自然垄断的效率损失
(2)政府定价对自然垄断的效率损失
单 价 Pm G Pat F Pmt O MR C B A 数量 D
I
H E AR MC AC
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
二、税收是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
国别 低收入国家: 巴基斯坦(2000年) 印度(1998年) 越南(2000年) 下中等收入国家: 俄罗斯(2000年) 泰国(1999年) 罗马尼亚(1999年) 上中等收入国家: 巴西(1998年) 波兰(2000年) 韩国(1997年) 南非(2000年) 高收入国家: 美国(1999年) 澳大利亚(1999年) 加拿大(2000年) 德国(1998年) 法国(1997年) 英国(1998年) 经常性收入 5313.0亿卢比 29491.0亿卢比 787500.0亿盾 27592.8亿卢布 8001.8亿泰铢 1842460.0亿列伊 3275.5亿瑞亚尔 2742.5亿兹罗提 907400.0亿韩元 268.4亿兰特 32535.0亿美元 2330.7亿澳元 4689.3亿加元 17020.8亿马克 39328.0亿法郎 3406.7亿英镑 税收收入所占比重(%) 72.7 78.0 84.3 83.1 86.4 87.8 82.9 85.0 86.4 89.9 80.3 80.6 82.4 82.8 90.9 91.5 27.3 22..0 15.7 16.9 13.6 12.2 17.1 15.0 13.6 10.1 19.7 19.4 17.6 17.2 9.1 8.5

税收概论知识点总结

税收概论知识点总结

税收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一种强制性支付,用于满足政府运作和公共服务支出的一种收入形式。

2. 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

纳税人必须依法缴纳税款,没有选择权。

(2)普遍性。

税收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不分贫富,不分阶层。

(3)公共性。

税收是用于政府公共支出的一种收入来源,用于满足国家公共服务和建设的资金需求。

(4)稳定性。

税收是国家的稳定收入来源,能够保障政府的运作和发展。

二、税收制度1.税种分类(1)依纳税对象分类。

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2)依税收方式分类。

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3)依税收对象分类。

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2.税收征收和管理(1)税收征收机构。

由税务局、海关等部门负责税收的征收工作。

(2)税收管理。

包括纳税申报、抵扣、汇缴等管理工作。

(3)税收征收程序。

包括税收申报、核定、征收和缴纳等程序。

三、税收的作用和意义1. 财政收入来源。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能够保障政府的基本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2. 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征收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3. 调节收入分配。

税收能够通过纳税人负担的不同来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四、税收的原则和政策1. 税收的公平原则。

税收应该符合纳税人的付费能力和经济收入水平。

2. 税收的公正原则。

税法应该公正透明,避免不公正和歧视。

3. 税收的效率原则。

税收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税收的破坏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有效的资源配置。

4. 稳定原则。

税收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保障政府财政的稳定收入来源。

五、税收政策和改革1. 税收政策的目标。

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公平等。

2. 税收改革的内容。

包括税收体制改革、税种改革、税率调整等。

3. 税收政策的实施。

通过采取差别化税率、减免税款和调整税收征收方式等措施来完善税收政策。

六、税收与经济发展1. 税收与经济增长。

税收概论与税收筹划

税收概论与税收筹划

税收概论与税收筹划税收概论与税收筹划税收是指政府依法从居民和机构收取的财产和收入,用于满足公共支出、调节经济和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财政手段。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税收概论是指对税收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和研究的学科。

税收筹划是指通过合法的手段和方法,优化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使纳税人能够在合法范围内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

税收概论主要涉及到税收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

税收的基本概念包括税种、税基、纳税人等。

税种是指按照不同的对象和范围划分的各种税,如所得税、消费税、资产税等。

税基是指税收计征的基础,如个人所得税的税基是个人的税前收入,增值税的税基是商品和服务的销售额。

纳税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需要缴纳税收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事业单位、组织等。

税收的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原则、效益原则、公平原则、简便原则和灵活原则等。

税收的理论包括负担理论、最优税收理论、税收公平理论等。

税收筹划是指通过合法的手段和方法,优化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使纳税人能够在合法范围内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

税收筹划主要包括合法避税、减税和推迟纳税等手段。

合法避税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的财务和商业安排,减少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款。

减税是指通过合法的手段和方法,降低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如利用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

推迟纳税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应缴纳的税款推迟到以后的期间缴纳,从而减少当前的税收负担。

税收筹划的核心是合法性,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遵守国家的税法和财务制度。

税收概论和税收筹划对于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组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个人来说,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可以帮助其合理安排财务和商业行为,减少税收负担,提高个人的财务收益。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掌握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可以帮助其优化财务和商业安排,降低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对于组织来说,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规划和管理税收事务,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提高组织的综合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第、章税收概论PPT课件

第、章税收概论PPT课件
【提示1】减税指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指免 征全部税款。
【提示2】减免税权限:减免税依照法律的 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的,按国务院 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2020/2/17
23
税收实体法构成要素
八、税负调整 (二)税收加征
与减免税相对立的,是加重税负的措施, 包括两种形式:
(1)税收附加:也称地方附加 (2)税收加成:加一成相当于加征应纳税
2020/2/17
5
(3)税收的特征
①强制性 任何社会制度下的税收,都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 通过税法所进行的强制征收。“没有,从不曾有, 也绝不可能有‘自愿’的税收制度。”(唐纳 德·C·亚历山大)税法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有纳税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 制裁。因此,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最普遍和最 可靠的形式。
2020/2/17
16
税收实体法构成要素
纳税对象的计量标准是计税依据,是税法规 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
计税依据的计量单位分为价值形态和实物形 态两大类
纳税对象与计税依据的关系
纳税对象是指征税的目的物(什么东西,质) 计税依据则是在目的物已经确定的前提下, 对目的物据以计算税款的依据或标准(多少, 量)
2020/2/17
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
分为货物和劳务税(流转税)、 所得(收益)税、财产税、资 源税以及行为与特定目的税
25
现行税种分布
货物和劳务税(流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
转税)类
税。
所得(收益)税类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财产税类
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资源税类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 占用税。

第一章 税收概论 《税收学》PPT课件

第一章 税收概论 《税收学》PPT课件
(一)税收的财政职能 (二)税收的经济职能 (三)税收的监督管理职能
第四节 税收的职能和作用
三、税收的作用
(一)筹集财政收入,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资 金需要
(二)鼓励市场公平竞争 (三)贯彻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四)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五)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维护国家权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二)税收的特征
○ 1.强制性 ○ 2.无偿性 ○ 3.固定性
第三节 税收要素和分类
一、税收要素

(三)税率
○ 1.比例税率 ○ 2.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3)全率累进税率。 (4)超率累进税率。 (5)超倍累进税率。
第一章 税收概论
第一节 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一、国家、财政和税收的起源
(一)国家的形成 (二)财政的出现 (三)税收的产生
第一节 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二、我国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一)我国税收的起源 (二)我国税收的发展
三、西方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方税收的起源 (二)西方税收的发展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的唯一来源
三、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决定税收制度 (二)税收制度影响经济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四、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 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 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集中一 部分社会产品,形成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 形式。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 对税收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 第一,税收是由国家(政府)征收的。 ○ 第二,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 第三,税收收入是政府的经济基础,是国家财政收

税收概论PPT课件

税收概论PPT课件
《税收概论》《税收概论》《税收概论》
第三节 税法与税法要素
三、税收法律关系
经过法律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虽然表现为双方之间的法律 关系,但实质上和任何法律一样,背后包含的都是利益关系。
1、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权利主体 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11 陈少克《税收概论》《税收概论》《税收概论》
《税收概论》《税收概论》《税收概论》
第三节 税法与税法要素
四、税制/法要素
违纳纳减附起税课纳
章税税税加征率税税
处期环和和点
对人
理限节免加和

税成免


16 陈少克《税收概论》《税收概论》《税收概论》
《税收概论》《税收概论》《税收概论》
第三节 税法与税法要素
1、纳税人
纳税人
直接负有纳税义 务的单位和个人
2 陈少克《税收概论》《税收概论》《税收概论》
《税收概论》《税收概论》《税收概论》
第一节 税收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概念:不同的表述方式
1、国家分配论: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的标准,无
偿地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2、社会公共需要论: 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其社会职能,按
是国家和纳税人在征纳税方面的行为依据。 ★注意两点: 第一,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
位。这是由税收的重要性决定的。 第二,税法的合法性是由宪法所决定,没有宪法
的涉税条款,所有的税法都是违宪的。
9 陈少克《税收概论》《税收概论》《税收概论》
《税收概论》《税收概论》《税收概论》
第三节 税法与税法要素
第三节 税法与税法要素
2、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税收概论

税收概论
累进。 全额累进、超额累进 分级累进。


率累:按与课税对象有关的某一比率
全率累进、超率累进
15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表
级数 1 2 3 4 5 6 7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不超过1 500元的 超过1 500元至4 500元的部分 超过4 500元至9 000元的部分 超过9 000元至35 000元的部分 超过35 000元至55 000元的部分 超过55 000元至80 000元的部分 超过80 000元的部分 税率% 3 10 20 25 30 35 4ect):是
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目的物,是国 家据以征税的依据。法学上称为 “纳税客体”。
8

征税对象是构成税收实体法诸要素的基础
性要素。因为:

(1)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2)征税对象体现各税种的征税范围;
(3)其它要素的内容一般以征税对象为基础 确定。

按期纳税
按次纳税
按年计征、分期预缴
24

纳税地点(Tax payment place):
指根据各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 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 的具体纳税地点。
25

减税免税:依税法规定对某些特殊情
况给予减轻或者免除税负的一种税收措施 或特殊调节手段。
26

减免税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
9

税目(Tax item):是对某个税种
在税法中具体规定应当征收的项目, 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了具体的 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10

税率(Tax Rate):是对征收对象的征
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税率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征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税收概论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A.增值税B.公司所得税C.消费税D.营业税答案与解析:选B。

公司所得税属于直接税,不易转嫁。

2.周转税的计税依据是()。

A.V+M B.M C.C+V+M D.C+V答案与解析:选C。

周转税是以商品和非商品的交易额为课税对象的税,其计税依据是C+V+M。

3.下列税种中属于特定受益税的税种是()。

A.消费税B.利息税C.燃油税D.车船使用税答案与解析:选C。

4.在边际效用曲线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认定个人收入的边际效用是常数,哪项原则意味着需对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征相同的税?()A.比例牺牲B.最小牺牲C.均等牺牲D.均等边际牺牲答案与解析:选C。

5.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B.比例税是从价税C.定额税是从价税D.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答案与解析:选B。

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定额税是一种特殊的从量税;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有关。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1.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在形式上具有以下特征()。

A.自愿性B.强制性C.无偿性D.固定性答案与解析:选BCD。

2.一国在选择主体税种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B.国家对税收职能的侧重面C.税收成本D.一国的经济管理水平答案与解析:选ABD。

主体税种应的选择应考虑: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国家对税收职能的侧重面;④一国的经济管理水平。

3.通过征收特定受益税为公共提供筹措资金需具备的条件是()。

A.受益量在一定程度上可确认B.受益对象可确认C.消费上具有非排斥性D.税收收入专款专用答案与解析:选ABD。

第三部分判断题1.在市场资源配置相对有效情况下,政府在税制设计中应以校正性原则为主。

()答案与解析:对。

2.税收中性原则与校正性原则都是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

()答案与解析:对。

3.所得税和消费税都属于直接税。

()答案与解析:错。

所得税属于直接税。

消费税属于间接税。

4.对必需品征收缴纳个人所得税。

()答案与解析:对。

5.对必需品征收商品税在收入分配方面具有累退效应。

()答案与解析:对。

6.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不动产税等。

()答案与解析:对。

7.在我国消费税属于一般商品税。

()答案与解析:错。

在我国消费税属于特殊商品税。

8.税收的征收成本仅指税务机构的征管成本。

()答案与解析:错。

税收征收成本不仅指税务机构征管成本,还包括履行成本。

9.维持平均税率,变动边际税率将使税率调整的效应侧重于替代效应。

()答案与解析:对。

10.累进税率的特点是课税对象的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答案与解析:对。

11、通过劳动与休闲模型的分析,表明降低个人所得税必然增加人们的劳动供给。

()答案与解析:错。

通过劳动与休闲模型的分析,表明降低个人所得税并不必然增加人们的劳动供给。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税收要素:构成税收制度的基本因素,也是税收理论分析、政策制定、制度设计的基本工具。

它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

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从经济角度而言,实际承担了税负的主体。

课税对象:课税的标的物,说明对什么课税。

税目:是税收对象的具体化,明确征税的具体范围,解决课税对象的归类。

税率:应纳税额和课税对象间的比例。

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按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级距,并且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渐递增的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作为计税依据,按最高边际税率计算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

超额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作为计税依据,但分别按课税对象各等级所适用的相应税率计算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

比例税率:不论课税对象数额多少,均按统一比例课征的税率。

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自然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税额,而不采取百分比形式。

边际税率:最后一个课税对象所适用的税率。

平均税率:全部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

名义税率:税法所规定的税率。

实际税率:纳税人实际交纳的税额占课税对象的比例,反映纳税人的实际负担率。

课税环节:税法中规定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环节。

附加与加成:附加是地方附加的简称,是地方政府在正税以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税款。

加成是加成正税的简称,是对特定纳税人的一种加税措施。

减税与免税:减税是对应纳税额减征一部分,免税是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起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税额才开始征税的数量标准,超过这一数量,将课税对象全额征税。

免征额: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即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直接税:纳税人自己负担,不发生转嫁关系的税。

间接税:纳税人有可能将税负转嫁于他人,发生转嫁关系的税。

流转税: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的总称。

周转税:以商品和非商品的交易额为课税对象的税。

增值税:以商品和非商品在每一流转环节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

一般商品税:对所有商品课征的流转税特殊商品税:对某一类商品进行课征的流转税。

特殊消费品税:对某些特定消费品进行特别课征的商品流转税。

所得税:以收益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统称。

财产税: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的数量或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统称。

中央税:由中央立法机构立法,征管权限和税收收入归中央所有的税。

地方税:由地方立法机构立法,征管权限和税收收入归地方所有的税。

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自然单位为计税依据的税。

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

价内税:税金包含在商品或劳务价格中的税。

价外税:税金附加在商品或劳务价格之外的税。

税制结构:在实行多税种同时并存的复合税制的国家中各类税收在整个税制中的相对地位。

主体税种:在一国税收中所占比重最大.在政府调节经济中发挥着首要作用的税种,它决定一国税制的基本特征。

横向公平:税收应使相同境遇的人承担相同的税负。

纵向公平:税收应使境遇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税负。

特定收益税:采用税收形式,以受益原则为政府公共支出提供筹措资金的方式。

平等竞争原则:其遵循的公平原则是规则公平和起点公平,它着眼于通过税收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受益原则:认为各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它从政府公共提供中的受益相一致。

能力原则:认为应依据个人的纳税能力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收。

客观说:认为应以能客观的观察并衡量的某种指标来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依据。

主观说:认为个人的支付能力不仅取决于客观上的可以衡量的某些指标,还取决于个人主观上的效用评价。

最小牺牲:每个人因税收造成的福利损失之和应该最小。

均等牺牲:每个人因税收造成的福利损失应该相等。

比例牺牲:每个人因税收造成的福利损失应与其税前福利成同一比例。

第五部分问答题1.一国主体税种的选择应根据哪些标准,你认为我国目前应如何选择主体税种?(1)标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国家对税收职能的侧重面.一国的经济管理水平。

(2)我国: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收入差距的拉大,应逐步提高所得税在复合税制中的地位。

2.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税收应贯彻哪些原则?(1)充分且有弹性;(2)节约与便利;(3)中性与校正性3.如何理解税收的中性与校正性?现实经济中如何贯彻?(1)中性是指不会因征税而改变产品、服务以及要素的相对价格,从而不影响纳税人经济决策。

校正性是为了解决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2)①维护税收中性减少税收效率损失。

②发挥税收校正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在现实经济中如何贯彻受益原则?受益原则认为各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它从政府公共提供中的受益相一致。

根据受益原则,税收是个人从政府公共提供中受益的价格。

由于人们不会主动显示对政府公共提供的偏好,对于政府提供的绝大部分产品和服务是无法通过受益原则来筹措资金的,只有具有排斥性的准公共品因其受益对象和受益程度均可确认,才可能适用受益原则筹措资金。

5.拉弗曲线的含义是什么?拉弗曲线的一般形状如下图1所示, 可以理解为: 在原点O 处税率为零时, 将没有税收收入; 随着税率增加, 税收收入达到最高额ON;当税率为100% 时, 没有人愚蠢到还要去工作,所以也没有税收收入, 因此曲线是两头向下的倒U 型。

拉弗曲线说明, 当税率超过图中E 点时, 挫伤积极性的影响将大于收入影响。

所以尽管税率被提高了, 但税收收入却开始下降。

图中的阴影部分被称为税率禁区, 当税率进入禁区后, 税率与税收收入呈反比关系, 要恢复经济增长势头,扩大税基, 就必须降低税率。

只有通过降低税率才可以鱼与熊掌兼而得之,即收入和国民产量都将增加。

第六部分计算题假设一个社会只有甲.乙两人,他们有相同的收入效用函数,U=-0.005Y2+100Y,甲的收入为1500元,乙的收入为2000元。

如果政府要向甲.乙两人征收1000税,根据最小牺牲说原则计算甲乙两人各应承担的税额。

甲承担250元,乙承担75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