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原经济区经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试论中原经济区经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试论中原经济区经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作者:马轶丽来源:《卷宗》2016年第05期摘要: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的中心地带,是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其范围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原经济区的现状,其次分析中原经济的问题,最后提出对中原经济建设的对策。
针对中原地区的现状及问题,只有从全局思考,合理布局做好宏观规划,深度分析区域历史现实条件,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解决中原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综合实力,繁荣中原经济区。
关键词:中原;经济;建设;中原经济区1 绪论(一)课题背景和目的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其范围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建设经济区的具体形态有很多种,对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有很多可以尝试和借鉴的形态。
如:关税同盟,在关税同盟内部,成员之间不仅相互减免关税,消除贸易壁垒,而且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政策。
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内成员之间相互减免关税,尽最大可能消除贸易壁垒,使各成员获得比较利益。
共同市场,实现各成员之间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力图实现各成员在若干重要经济领域协调并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内容为解决中原经济建设存在问题提出实施建议。
通过新颖的论点和想法来提出自己论文的创新点,再运用四年所学习的知识来补充和加工。
2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状(一)中原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原经济区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基础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工业、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基础比较雄厚。
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经济水平、民生水平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
(二)中原地区“三农”问题成为老生常谈话题1、中原地区“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2、中原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具有明显的外生化特征,过多地依赖政策的支撑,而这种支撑往往以农村地区的牺牲为代价,政府对农民的反哺工作又严重滞后,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法治障碍及其对策分析
基金项 目: 河南省软科学研 究计划项 目 中原经济 区法治保障机制构建研 究》 《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 简介 : 邓小云 , 河南省社会 科学院副研究员( 女, 郑州 4 00 ) 502 。
邓 小 云 于 晓 洋
摘
要: 加强 中原经济 区法治建 设 , 对于加快 中原经 济 区建设 来说 至关重要。 目前 中原经 济 区区域 立法本土 化且
不健全 、 区域 执法利益化且 软弱乏力 、 区域法律监督 刚性不足且缺 乏合 力、 区域 法 治文化淡 薄且 法治化 程度 低 、 区 域 法治主体虚置化且 法律信仰不高 、 区域 法律 人才总量偏少且 流失严 重、 区域法制 宣传 形式化且依 法治理不够 , 这 些 因素对 中原经济 区建设构成 了现 实的法治 障碍 。鉴 于此, 有必要放 大 中原 经济 区区域立法效 应, 强 中原经 济 加 区法律人才职业化规 范的建构 , 加大 中原 经济 区区域执 法力度 , 提高 中原经济 区区域 法律监督 的实效和水平 , 面 全 深化 中原经济 区法制 宣传和依法治理活 动。 关键词 : 中原经济 区; 法治障碍 ;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 97 I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7 1 2 1 )1 o 5 5 10 —0 5 (0 2 0 —o 5 —0
本地经济发展加快 了立法进程 , 但进度缓慢且大都
站在维护本地区利益的角度 , 没有站在中原经济区 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来加强立法工作 。其立法不足 主要表现在 :. 1立法步伐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 中原地 区与沿海省份相比, 表面上看是资源环境生
展依法治省工作 , 河南法治建设有 了长足进步。 使 尤其是河南省委、 省政府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问题浅析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问题浅析【摘要】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液和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本文对中原经济区的金融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金融支持在现代经济增长中,金融业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金融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正常经济环境下,金融业服务所在地区的经济活动,为地区经济发展融通资金;二是在国家实施重大宏观调控时期,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对地区经济发挥的政策效应。
2011年10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并指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
而在实施“三化”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现代、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地流转、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现有金融体制怎么满足这些需求,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成为中原金融区建设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随着金融改革以来,中原经济区内的金融发展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金融发展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
截止到2011年5月,河南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5618.2亿元和16467.6亿元;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6.73万亿元和550.77万亿元;2011年前三个月,河南存贷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34%和3.24%。
2011年前三月,河南省与全国的gdp分别为5615亿元和96311亿元,河南gdp占全国gdp约5.83%的比例。
而河南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约7%的比重,所以河南的人均信贷水平与gdp水平,都与全国有着较大差距。
2.资本市场运作乏力。
在中原经济区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有限,主要是ipo、配股、增发以及可转债等形式,国际市场鲜有涉及。
郑州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研究
郑州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研究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近年来,郑州市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郑州市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本文将针对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现状分析1.产业结构单一郑州市目前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特别是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传统制造业为主。
这种产业结构单一导致了郑州经济的脆弱性,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郑州市的经济就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2.创新能力不足郑州市的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模仿跟随的阶段,难以实现真正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
3.产业发展不均衡郑州市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南北差距较大。
南部地区产业密集、经济发展较快,而北部地区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二、对策研究1.优化产业结构为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郑州市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2.推动创新驱动郑州市应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端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3.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为了实现产业发展的均衡性,郑州市要加强南北协调发展,引导南部地区的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大对北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4.加强产业链协同郑州市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建立健全的产业链体系,促进产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5.优化营商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驻郑州市,郑州市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税费负担,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激发企业的发展潜力。
中原经济区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 原 经济 区 人 才 开 发 存 在 的 问题 与对 策
毋 爱 丽
( 郑州 市科 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7 )
摘 要: 在 当前 , 中原经济 区已经逐渐地成为河南乃 至是全 国各 界人 士讨论 的较 多的话题 , 积极加 强并推 动 中原经 济 区建
在全国经济发展 中, 中原经济 区有着非 常明显 的作用 。要 让中原经济 区发挥作用 , 就需要注重其发展 , 要能够有效的促进 中原经济 区的发展 , 人才开发是一个相当重要 的因素 , 然而 当前 中 原 经济 区 的人 才 开 发 还 存 在 有 诸 多 需 要 进 行 解 决 的 问题 , 这 些问题 的存在严重的阻碍了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原 经 济 区在 全 国经 济 发展 中 的重 要 地 位
自从 全球 经济危机之后 , 我国所 以面对 的挑战有很 多 , 例如 人 口红利减少 、 区域发展不平衡 、 收入分配不平衡等等 。面对这 些问题 , 需要通 过产业 自西向东的梯度转 移来进行缓 解 。在进 行梯度转 移的过程 中, 具有 丰富人 力资源 的中部必然会 成为热 点地 区。例如 2 0 1 0年的“ 富士康 内迁事件” 中河南是其首选 地 , 这就和中部崛起的战略有着 密切 的关系 。因此 , 经济建设 中原 经济区 , 为承接 产业 的转移搭建良好 的平台 , 这不仅仅是能够帮 助中原地 区的经济发展 , 同时也能 够对 中国未来 三十年 的整体 经济布局提供 良好的基础并带来新的增长极 。中原经济 区是连 通环 渤海 、 长三角 、 关 中一 天 水 经 济 区等 多 个 重 要 区 域 发 展 板 块 的重要载体 。构建中原 经济区 , 不仅仅 是能够对 区域经 济发展 进行带动 , 还可 以让经济 区域 规划 突破行政 区划上 的束缚 。这 样及符合 国家发展的大局 , 有 能让 地方政府 的积极性 与区域 的 比较 优势进行有效发挥 。中原经济区建设能够让东部 、 中部 、 西 部之 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的紧密 , 让 全国范 围内的区域经 济布局 得到改善 , 有效 的对全国内需增长空间进 行拓 展, 能够更好的支 撑 中部崛起 以及中部地 区的小康社会建设 。 二、 中 原 经 济 区人 才 开 发存 在 的 问题 ( 1 ) 人 才 规 模 与人 口总量 不 相 符 。2 0 1 1 年 末 河 南 省 人 口数 量为 1 0 4 8 9 万 人, 处于全 国第一 , 但是河南省 的人才规模却 只是 全 国前 l O , 人才贡献率仅为全国的第 1 2名。从这里来看人才规 模和人 口总量并不相符 , 主要是因为教育水平 的不足 , 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 1 ) 学 校的规模较小 , 综合效益 不足 , 在 中原 经济 区虽然高等院校 的数量较多 , 但是规模普遍较小 , 只有 郑州 大学与河南大学的在校学 生规模为 3 . 4万 与 1 . 7万 , 河南 师范 的学生数量也为 1 万 多, 其余 的多 在 9 O O O以下 ; 2 ) 专 业 的数 量 较多 , 但是单个专业的规模较小 , 专业 设置存 在严重 的重复 , 这 不仅仅是制约了专业的发展 , 更是浪费资源 ; 3 ) 高校在全国的知 名度不足 , 名校 、 强项数量不足 、 这 些 问 题 的存 在 严 重 的 制 约 了 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 ( 2 ) 人 才结 构不能够满足经 济社会协调 发展 的要求 。随着 中原经济的快速发展 , 经济区 内的人才 机构布局与经 济社会协 调发展的要 求越 来越不 相称。随着经 济结 构与产 业结 构 的调 整, 必然需要 能与其相 匹配的人才结构调 整来进行 支撑 。当前 理 配 置 。 主要 有以下 的一些表现 : 1 ) 专业机构不够合理 , 很多人才为传统 四、 结 语 的人才 , 缺乏高新技术 人才 ; 2 ) 知识结构上 不够合理 , 很多人 才 总之 , 在当前 中原经济区要能够更好 的发展 , 就必须要 能够 熟悉 的是计划经济 , 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较少 ; 3 ) 能力素 质 清楚 的认识到在人才开 发上所存在 的问题 , 并 多方努 力对这些 的结 构不够合理 , 很多人才都是单一继承性 , 缺少福和创造性人 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 , 打下 良好的人才基础 , 只有这样才可 以让 才; 4 ) 人才能级结构不够合理 , 中级人 才 比较多 , 高层 次 的人 才 中原经济去实现 良性 的可持续发展。 明显 不足 ; 5 ) 学历结构不够合理 , 很多人才 的学历较低 , 拥有高 参 考 文 献 : 学历的人才不足 ; 6 ) 区域结构上不够合理 , 在大城 市中拥有 的人 [ 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题研 究组. 建立统一规 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才 比中小 城 市 要 多 。 [ J ] . 职 业 技 术教 育 , 2 O O 9 ( 1 8 ) . ( 3 ) 人才 开发 体制 与创 新创造 的要 求不 能进 行 良好 的 匹 [ 2 ]胡迟, 赵 中伟. 发挥 大企业主体作用,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J ] . 中 配。当前 中原地区的人 才开发体制较 为僵硬 , 使 得人不 能够尽 国贸易导刊 , 2 0 1 0 ( 1 4 ) . 其材 、 才不能够尽其用 的现象较为严重 。人才培 养与劳 动力市
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市场经纬丁22经济论坛2006*6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问题 ^一^经济区域划分不科学经济区划分作为协调区域发展的重 要手段,有两种基本方法:同质性和集聚 性。
前者根据区划内部某一或某些重要 因素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进行经济区 划分,主要强调的是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的一致性,因而在经济区内不存在也不 可能建立起重要的地区间经济联系。
集 聚性又叫异质性,即由若干个互补性强 的异质部分构成在功能上联系紧密的经 济集聚区,构成要素为‘有一个场所、一 个核心和在它们边缘地区有明确程度不 同的变化梯度”,不难发现,这种方法着 眼点是强调区域内部的增长潜能。
相比 之下,同质性方法则显示出被动的、旨在 从外部引入政府计划与政策的机能。
过去我国经济区划分主要采取的是 同质性方法。
比如,上世纪50〜60年代,曾设立的6大行政区,后又划分为七大 协作区等。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梯 度开发理论的引入和发展,根据经济发 展水平的相似性,将全国划分为东、中、 西‘三大部”经济区;后来又按照地理位 置和经济特点的一致性,发展形成了“珠 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三大城市群。
前者为国家政策区划的一级经济区,后 者为东部沿海地区的二级经济区,两者 都反映了同质性区划的特点。
这种区划 对实施非均衡发展和梯度推移战略、让 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无疑起了巨大作 用,但也说明同质区域的经济发展更具 竞争性而不是互补合作性。
为什么近年 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1‘中部崛文丨刘本盛 起”的战略,并没有达到缩小地区差别的 政策预期?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经济区 东中西‘三大部”同质划分,割断了东部 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的要素优势与中西部 地区的资源优势的联系与互利,阻碍了 内生合作机制的形成。
同样,三大城市群 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恶性竞争越演越 烈,也是由于同质地区资源相近,区位环 境相当,产业布局同构,极易造成无序竞 争。
^ 二〉区域资源配置不合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均衡 与非均衡发展战略。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政府合作的困境与对策
作, 但 目前政府 合作体 制 不健全 , 地 方政 府合 作 内容 的 广泛 性 、 合 作 意愿 的模 糊 性 以及 地 方政
府 绩效 考核制度 等 因素影 响 了中原 经济 区地 方政 府 的合作 。建议 应及 时构 建利 益分 享和补偿 机制 , 设 立指 导协调 管理机 构 , 健 全和 完善政 府绩 效评 价机制 , 以达到促 进 区域 经济共 同发展 、
V o 1 . 3 1 No . 4
Aug . 2 01 3
中 原 经 区建 设 中 政 府 合 作 困境 与对 策
贺书平
( 郑 州航 空工业管理 学院 , 河南 郑 州 4 5 0 0 1 5 )
摘
要: 中原经济区是 以政府为主导的跨省域的 区域经济合作 区, 政府间已有 了初步的合
3 . 政 府 合作 制度 不够健 全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要 求 区 域 管 理 制 度 的 一 体
化( 其中包括区域组织体系、 决策体系 、 监督体系 和协调体系的一体化等) 作为保证。但 目前 中原
“ 行政区经济” 现象依然存在。此外 , 有些跨行政
区和跨 部 门 的联 合 往 往 被 认 为 有 碍 于本 地 财 政 收入 的增长 , 或者 由于地 方 利益 分 配 问题 的争 执 而无 法形成 , 地方 保 护 主义 有 愈 演愈 烈 之 势 。这
善, 因此 , 需要构建完善 的跨行政 区的政府 合作
随着改 革开放 和 经济 区域 化 的发 展 , 地 方 政 府 作为微 观经 济 主体 不 断谋 求 自身 相对 独 立 的 经 济利 益 , 在 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逐 渐 形 成 了 共 识 : 只有将 地 方 经 济 融 入 到 区 域 经 济 的 发 展 中才 能 最 终实 现 自身 的 经 济 利 益 。在 中 原 经 济 区上 升 为 国家战 略之前 , 政府 合 作 方 面 已经 进 行 了一 些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科学发展问题研究
21 年第 3 01 6期
中原经济 区建设 的科学发展 问题研究
凌 云 (- 财 政 税 务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河 南 ;南 - . I
郑州
4 16 ) 5 4 4
【 要 】 文以国务 院 E 正式 下发 的加快 中原经济 区建设 的指导 意见为纲领 , 摘 本 l 前 界定 了中原经济 区的概念 , 必须以科 学发展 观指 导 中原 经济区的建设 . 出 了中原 经济区发展 面临的主要任务 . 提 并提 出了建设 中原经济区的策略 方案 。 【 关键词 】 中原经济区;三化 ” “ 协调发展 ; 学发展观 科
设 的一 系列问题 . 如基本原 则 、 发展 目标 、 战略定位 和空间布局等 , 为 “ i化” 协调科 学发展 . 中原 经济区建设 的核 心内容 . 是 城镇 化又 三 协调科 学发展 的“ ”对 工业化 和农 业现代 化具有 引领作 结 . 河南 的发展指 明 正确前进的方 向 由此 . 中原崛起 、 河南振兴进 入了 是 “ 化” 解开了这个 “ ” “ 化 ” 结 ,l 协调科学发展才能顺利实现 一 大规模 的城 蓄势待发阶段 . 建设 中原经济 区是项系统丁程 . 不能一蹴而就 . 建设 用 . 其 市化不仅是解决工业和城镇建 设用地 的出路 . 也是农业现代化 的前提 过程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 实现科学发展 条件 因为只有越来越多 的农 民离开土地 . 才能为土地规模经 营提供 1以 科 学 发 展观 指导 中原 经 济 区建 设 . 空间 。 而土地规模经 营是现代农业 的基本表现形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 . 11中原经济 区的内涵和定位 . 三 协 河南从一个 区域规划上升到 国家的战略 .历经多次变革 和扩充 这 就 是 中 原 经济 区 提 出 ” 化 ” 调 的基 本 逻 辑 近 年来 . 省城 镇 化 水 平 有 了较 大 增 长 .0 0年 达 到 3 .%. 仍 我 21 95 但 从“ 郑汴一体 化” 中原城 市群” 最后 到“ 到“ . 中原经济 区” 范围不 断扩 . 城镇化水平低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 大. 界定越来越到位和准确 . 直至 以河南省全省为中心 . 辐射周边相邻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8个百分点 . 发展的主要 矛盾 一个令人深思 的现象是 : 依据世界银行的标 准 , 人均 省份 . 形成 了“ 中原” 大 的构架 0 0美元 . 城镇化率超过 5 %. 0 就达到 中等发达 国家 的 在发展格 局上 , 中原经济区 , 则在 以往 的“ 一极 、 两带 、 双翼” 的体系 生产总值 达到 3 0 0 0美元 , 但老百姓远没 达中等 发达国 上有所扩充 。《 指导意 见》 明确 了中原经济 区的空间布局以核心带动 、 ' 轴 水平 而河南 人均生 产总值近 3 0 0 远远低 于全 国的平均水平 带发展 、 节点提升 、 对接周边作为整体原则 , 形成放射状 、 网络化空间开 家的生活水准 城镇化率仅为 3 %多 . 23整治土地 . 三化 ” . 为“ 协调发展铺平道路 发格局“ 核心带动” 即提升郑州 、 物流 、 交通枢纽 、 商务 、 金融等功能 , 推 我省有 1亿人 t 3生活在 1. 67万平方公里 的土地 上 .人 口密度是 进郑汴一体 化的发展 . 建成郑洛工业走廊 . 提升引领 区域发展的核心带 - 人地矛盾突 出. 人均 资源 占有量较 低。同时 . 我省县城 动力 “ 轴带发展”依托亚欧大陆桥通道 . , 壮大沿陇海发展轴: 依托京广 全国的 43倍 . 分布广 , 县域人 口占全省人 口的 7 %左右 . 0 . 如何合理 通道 . 拓展纵向发展轴: 依托东南西北方 向的运输通道 . 形成“ 字形重 和县级市数量多 、 米” 这其 中最大 的难点是 点 开发 地 带 . 育成 新 的 发 展轴 :节点 提 升 ” 逐 步扩 大轴 带 节 点 城 市规 利用土地 资源有许许多多 的工作等着河南去做 . 培 “ . 是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也是最核心 的问题 模, 完善城市功能 . 推进错 位发展 . 提升辐射能力 . 形成大 中小城市合理 什么? 2 . 一 步 突 出特 色 主 导产 业 . 4进 强化 集 聚效 应 布局 、 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n“ 城 . 对接周边”加强对外联系的通道建 . 经过近年来 的发展 .全省 1 0个产业集 聚区经济规模 的迅速扩 8 设, 促进与周边地区的合作 , 实现优势互补 , 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 大. 已经成为我省经济 重要 的增长点 . 成为我省实现 工业 强省 的重要 1 . 2科学发展观的 内涵和本质 统计显示 . 今年上半年 . 全省产业集聚区固定 资产投 资更是 占 全 科学发展观 .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 2 0 年 7 2 是 03 月 8 H的讲 平台。 1 7 产业集 聚区利用外资 已占全省的 8 .%. 96 产 话中提出的 以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 种方法论 . 也是 中国共 省固定资产投 资的 4 .%. T业投资 的 5 .%. 62 全省集聚区 内规模 以上 产党的重大 战略思 想 科学发展 观 . 第一要 务是发展 . 心是以人为 业集 聚区工业投资 占全省_ 核 工业增 加值 比上年同期增长 2 . 对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的贡献 5 %. 4 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根本 方法是 统筹兼顾 73 在今年 8月份我省举 办的第 一届 . % 也是规模最大的 以承 河南省委 、 省政 府 提 出 建 设 中 原 经 济 区 . 重 要 的是 要 以 科 学 发 率 达 4 _ 最 21 1 展观为统领 . 服务全国大局 的角度谋划 中原 经济 区的建设 首先 中 接产业 为主题的“ 0 河 南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合作交流 洽谈会 ” 从 共签约 3 7个项 目. 2 投资总额 3 1 亿元 其 中, 17个项 目在各 08 有 7 原 经 济 区 经 济 发 展 总体 滞 后 . i农 文 化 突 出 . 以 在 发 展 过 程 当 中必 上 , 所 占项 目总数 的 5 % 投资总额 1 1 4 : 7 4亿元 . 占总额 须突出科学 发展观 .中原经济 区的建设需要在科学 发展观的指导下 . 级产 业集聚 区落户 , 68 % 产业集聚区的作用和地位可见一斑 加强东中西各区域和区域内部的协 调发展 . 索出不以牺牲粮食和农 的 5 . 探 25支持边界城市“ . 跨省组团” 业为前提的“ 三化” 协调发展的道路 其次是 中原经济 区是跨多个行政 从整个 中原经济区来看 . 我省边界城市发挥着 主体区和合作 区的 区 . 以需 要统筹 协调 中原 经济区建 没必须 在科 学发展观指导下统 所 是我省建设 中原经济区的桥 头堡 和门户 比如焦作 、 鹤壁与 筹兼 顾 . 逐步建立 以粮食生产稳定增 长的长效机 制 . 率先走 出一条新 桥梁作用 . 山西的长治 、 晋城 , 阳 、 州与河北 的邯郸 、 台 . 阳与山东 的菏 安 林 邢 濮 型工 业 化 、 型城 镇 化 与粮 食 安 全 双 赢 的发 展 道 路 新 泽、 聊城 , 商丘 、 口与安徽的阜 阳 、 周 亳州等 . 可形成跨省 城市群或城 均 2建 设 科 学 发展 的 中 原经 济 区 的对 策 研 究 . 市亚群 . 携手发展 . 加强跨 省交流和合作 目前 的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 21 . 落实好 支农惠农政策 . 确保粮食生产核心 区建设 相互间经济联 系不够 紧密 . 竞争合作互动机 制有 待完善 .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被视为促进” 三化 ” 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 农 实力还不强 . 体化程度不高 比较可行 的途径是打造若干 “ 增长 三角 ” 在重视郑 . 产品深加工等涉农产业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 内容 此前河南也曾提 t l 城市 作用的 同时. 充分发挥洛 阳副 中心城市 的作用 . 支持 出要做全 国人 民的” 厨房 ” 目前 来看 . 。 河南农产 品精深加 工做得还远 州 区域 中 , 跨 远不够 。 农产 品深加T企业普遍面临着高税负也是农业产业化不顺遂 边 界 城 市 “ 省 组 团 ”
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摘要】:用地供需矛盾较大这个实际问题是伴随着河南省经济发展形成的,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环境下,文章分析了当前及今后河南省经济发展及土地利用规划趋势,结合河南省土地现状,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用地保障。
【关键词】: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土地利用耕地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托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落实国家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中,应探讨构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用地战略,为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用地保障。
1、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全省土地面积16.55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7位。
土地资源数量有限。
河南是全国最古老的农业开发区之一,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截止2008年,全省农用地1228.14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792.64万公顷,建设用地2l8.66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151.83万公顷,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特别是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
河南省以占全国1.74%的土地,养育着占全国7.47%的人口,土地承载压力大,人地矛盾较为突出,人多地少的状况日趋严重[1]。
2 、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问题2.1耕地后备资源紧缺,耕地占补平衡困难实现中原崛起目标要求河南省“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年均增速超过15%,城镇化率要达到48%左右,年均提高超过1.7个百分点。
这些都将直接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
河南省土地利用率达87.4%,宜耕后备资源日趋减少,且大多位于浅山丘陵和河滩等生态脆弱区,受相关政策和成本制约,靠开发补充耕地的难度越来越大。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 2012年11月177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径及对策建议郑州大学商学院 王迪摘 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又对中原崛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论述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综合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径及对策进行了探索,即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同时以“三化”协调发展的综合驱动因素为突破口的新路子;“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包括加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地方优势产业集群及加大科技投入。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三化” 驱动因素 路径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b)-177-02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省长郭庚茂在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三化”协调发展的提出确有其必要性,首先中原经济区人口众多,又担负着全国粮食生产的重任,这就决定了“三化”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
其次,在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大量流向城市,造成农村劳动力的流失,阻碍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第三,中原经济区作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积极探索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势必可以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和借鉴作用,同时也对缩小中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在探索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上,河南省首次将新型城镇化放在“三化”协调发展的引领位置上,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河南首创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更是破解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难题,既统筹了城乡发展,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又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为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社会转型
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的社会转型摘要:建设中原经济区,牵动全局,关系长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各部门的积极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群众都要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立足全局、融入全局、服务全局,合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中原崛起;社会转型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61-01随着“中原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原经济区建设也成为备受关注的中国区域经济之一。
在以“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为核心的“十二五”规划背景下,任何一个作为转型与发展中的区域经济体也必然面临多重内涵的转型。
同样,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也面临着多重转型,这其中又以社会转型为重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共经历了三次社会转型,而当前时期我们所经历的就是第三次社会转型。
具体来说,第一,中原经济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这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又一次吹响改革的号角。
第二,中原经济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以改善民生为宗旨。
不仅是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更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等。
第三,中原经济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以全面小康为目标。
加快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更加重视广大的农村居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启的将是一个以社会建设为重要内容的改革时代。
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要省份,河南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河南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确实亟须解决面临的问题。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的社会转型上,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省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抗灾减灾能力弱,农业特别是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增大。
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 王珏[1]
作者机构: [1]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02
出版物刊名: 学习论坛
页码: 39-42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5期
主题词: 中原经济区;中原崛起;对策与建议
摘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原经济区就从构想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互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必须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的目标要求,突出科学发展、"三化"协调、载体建设、改革开放、改善民生、服务大局等六项原则,着力建设十大支撑体系,勇于创新、持续运作,力争迈出实质性步伐,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国内外已有区域性规划的成败得失,善于取他人之长,走好捷径;适时明确中原经济区所涵盖的范围,筹建相关的合作论坛或组织;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加速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在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上树立样板;及早对中原经济区的产业布局进行系统规划和整合;加快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将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富民强省有机地结合起来,细化为具体项目。
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作者:汪晓丹来源:《经营者》2014年第06期摘要:河南省经济社会正处在大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发展中的问题也较为突出,经济社会领域仍存在着影响和谐发展的因素。
本文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河南省经济社会;存在问题;对策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
河南经济正在实现由以传统农业为主向以新兴工业为主的重大转变。
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河南省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引人注目,发展态势良好,但发展中的问题也较突出。
一、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中原城市群城市依其优越的区位和产业基础等条件发展较快,其他区域发展相对较慢,区域发展不平衡。
2010年省会郑州财政收入与商丘、周口、信阳、驻马店四市相比,相差8倍。
经济首强县巩义市财政收入与经济最低台前县财政收入相差几十倍。
另外,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政府管理及机制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脱节,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现象,精力和财力集中到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方面,抑制了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河南省在科技创新上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就全国范围来看,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科技进步与创新不适应经济发展。
主要表现为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形成;发明专利数量少,数年来全省申请专利数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80%以上都属于“零”专利;河南省作为资源密集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大省,多数企业还缺乏长期的技术积累,没有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科技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还有相当一部分重点企业没有建立研发中心,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匮乏,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中原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及对策
社 区建 设 所 选择 的切 入 点 和 着 力点 也 不 同 , 要 因地 制 宜 , 尊重规律 , 注重协调 , 加 强统筹 , 发 挥 农 民 主 体 地
位, 构 建 城 乡一 体 化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关键 词 : 工 业化 ; 城镇化 ; 农业现代化 ; 村 庄社 区化
中 图分 类 号 : F 3 2 0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4 4 4 4 ( 2 0 1 3 ) O 1 一o 0 6 1 一O 4
中原 经 济 区探 索 走 一 条 “ 不 以牺 牲 农 业 和 粮
得去、 住得下、 过得 好 ?需要 多 向路 协调 、 全 方位 统 筹、 系 统化 构建 。
作 者 简 介 桂
玉( 1 9 6 6 一) , 男, 河 南 固始 人 , 河 南 工 程 学 院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教 授 , 博士 。
6 2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 社 科 版)
2 0 1 3年 2月
优势突出, 综合环 境优 越 。在社 区规 划建设 过程 中 , 要 特别 注重 土地 权益 保护 问题 、 失地农 民就业 问题 、
第2 9卷 第 1 期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 社 科 版)
中原 经 济 区新 型 农 村 社 区建 设 的 路径 及对 策
桂 玉
( 河 南 工 程 学 院 人 文 社会 科 学 学 院 , 河南 郑州 4 5 1 1 9 1 )
摘
要: 社 区 演进 和 村 庄 变 迁 是 工 业 化 、 城镇化、 农 业 现代 化 “ 三化 ” 协调、 互化互促的 结果 , 是 生产方 式变革、 生 活 方 式 变化 的 必 然 , 不 同 的 区域 、 不 同 的发 展 阶段 , “ 三化” 呈现的特征 不同 , 农 村 社 区 演进 的 路 线 不 同 , 农 村
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法治保障的对策建议
育 法 治 文 化 , 立 中原 经 济 区法 治 区域 优 化机 制 。 建 关键词 : 中原 经 济 区 ; 治保 障 ; 策 建 议 法 对 中 图分 类 号 : 97 I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 7 1 2 1 ) l 10 - 0 5 ( 0 1 o 删 6 0 — 4
间 自主达成 的 区域 合作 规则 的执行情 况 ; 等等 。
该机构不是为单个城市服务 , 而是为整个 中原经济
收稿 日期 :00 l—.1 2 1~ 1 2
基金项 目:00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中原经 济区建设 的法 治保障研究》 1e 3 的阶段性成果 。 21 ( O, ) O 作者简介 : 同民, , 丁 男 河南省社会科 学院副院长 , 究员( 研 郑州 4 0 0 ) 5 02
调机构 的法律 地位 和基本 职能 。可考 虑设立 中原经
济 区合 作 管 理 委 员会 。该 机 构 可 由河 南 省 政 府 牵
头, 其他省、 市政府及其相关部 门( 发改委、 经贸委 、
财 政厅 、 国人 民银 行 分 行 等 ) 中 的领 导 和相 关 方 面
的专 家组成 。另外 , 可整 合跨 区域 的有关 职能部 门 , 以大部 制原 则建立 若干 跨 区域 的专 门委员 会 。中原 经济 区合作 管理 委员会 履行对 中原 经济 区建设 的统
一
管理 、 划 、 调 、 督 、 挥 职能 , 法律 地 位应 规 协 监 指 其
论电子商务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现状与作用论文
由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缓慢,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部分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看不到良好的市场效果,不愿在网络经济发展中作为筑路者,进而使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缓慢,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根本着手,让企业了解电子商务,增强对电子商务方面的的知识及技能培训,综合利用中原地区的优势,发展具有竞争性的电子商务企业。
二、电子商务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
1.电子商务对中原经济区企业的作用
据淘宝网公布的数据,以河南为注册地的淘宝网注册会员为600万人,河南网民通过在线支付方式完成的年消费额逾20亿元,人均500多元。淘宝网发布的《2009~2010年度中国网购报告》指出,网店卖家增速我省占据第八位。按照省商务厅的规划,2010年,郑州电子商务交易额要占总营业额的15%以上;到2020年,90%以上企业建立网站并应用电子商务进行原材料、零配件采购及产品销售。
2.电子商务对中原经济区物流的作用
电子商务对现代中原经济区物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南省地处中原,物流优势十分明显,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兴起对中原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企业的运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大大节约了社会总交易成本,极有利的推动了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字化,一方面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结合中原经济区物流网的建设,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2)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为中原经济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2.中原地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
我省从2002年8月份开始在郑州大学首届招收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大学生,06年前后,人才市场中才出现首届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而此时,国外及国内沿海地区的电子商务已经如火如荼的普及开来,近几年,省内各大高校虽然已开始逐步扩大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规模,但由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切,人才需求缺口大,高校培养已明显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技术人才的匮乏,使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缺少后期的维护与更新。更重要的是,多数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缺乏专业认识与定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不能明确提出专业人才招聘条件,以为招过来懂计算机或网络建设方面的人才,即可解决企业电子商务进行中遇到的难题,导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同学在就业过程中的迷茫,一方面是企业急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而苦于遍寻不到:另一方面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由于不了解市场需求与描述,就业出现困惑。近两年,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竟然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这势必将对河南省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
浅谈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转型中的不足及对策研究
湖 南 湖 北 安 徽
长 株 潭 城 市 群 武汉 城 市 圈 皖 江 经 济 带
全 国“ 两型” 社 会 建 设 的示 范 区 , 中部 崛 起 的重 要 增 长 极 , 全省新型 城市化 、 新 型 工 业 化 和 新 农 村 建 设 的引 领 区 , 具 有 国 际 品 质 的现 代 化 生 态 型城 市 群 全 国资 源 节 约 型 和环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建 设 的 示 范 区 , 全 国重要 的综合 交通枢 纽 、 科 技 教 育 以 及汽车 、 钢 铁基 地 , 区域 性 的信 息 产 业 、 新材料 、 科 技 创 新 基 地 和 物 流 中心 合 作 发 展 的先 行 区 , 科学发展的试验 区, 中部 地 区 崛 起 的 重 要 增 长 极 , 全 国 重 要 的 先 进 制 造 业 和 现 代 服 务 业 基 地
一
、
中 原 经 济 区 产 业 发 展 现 状
自2 0 0 4年 党 中央 国务 院正 式 提 出促 进 中 部 崛 起 以 来 , 国家 先 后 同 意 批 准 了 中 部 地 区 多个 基 于 省 域 基 础 上 的 区 域 发 展 规 划, 包 括 湖 北 的 中部 武 汉 城 市 圈 、 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 、 江 西 的 鄱 阳湖 生 态 经 济 区 、 安 徽 的 皖 江 城 市 带 和 山 西 的 国 家 资 源 型 经 济 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 给 予 中 部 地 区 改 革 创 新 的 先 行 先 试 权 利 。 国 务 院 正 式 将 以 河 南 省 为 主 体 的 中 原 经 济 区 纳 入 到
战, 要 充 分 认 识 中原 经 济 区 在 全 国 发 展 大 局 中 的重 要 地 位 , 充 分 认 识 中原 经 济 区建 设 的长 期 性 、 艰 巨 性 。 在 当 前 和 今 后 很 长 一 个 时期 , 中 原 经 济 区建 设 的 一 项 重 要 任 务 就 是 要 加 快推 进 产 业 发 展 的转 型 , 带 动河南崛起 和我 国中部崛 起 。 中原 经 济 区 的产 业 发 展 转 型是 发 展 的 重 点 也 是 发 展 的 难 点 , 只有立足 中原经济 区产业发展 的现状 , 充 分 分 析 发
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运输为辅助的全方位开放式的立体型交通网络, 先 进的通讯网络系统使其传 统的区位优势进 一步彰 显。在矿产能源方面, 该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 原材 料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发展 , 该区已经形 成了机械、 纺织、 食品、 化工、 能源、 煤炭、 电力和原材 料工业为主的优势传统产业和综合发展的多门类工 业体系, 并初步在生物制药、 有色金属、 电子信息和 新材料等新兴科技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近年来, 借助区位 优势, 该区 的商贸物流业 迅猛发 展。在科教方面, 全省有实力的高等院校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等和全省有实力的科研机 构河南省科学院、 社会科学院、 农业科学院等都集中 在这里。作为我国人口第一大省 , 为该区域提供了 丰富的人力资源。悠久的历史, 使该地区形成了以 名胜古迹为特色的旅游业。 二、 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几年里 , 中原城市群综合实力迅速增 强, 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区域经济的协调 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同时也暴露出如下几 个问题。 ( 一 ) 中心城市不突出, 整体竞争力偏弱 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 群的发展水平 , 城市群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中心城
第 25卷第 3期 2009 年 6 月
华
北
水利水电源自学院学 报
(社 科 版 )
V o. l 25 N o. 3 Jun 2009
Journ al of N orth C h ina In stitu te ofW ater Con servancy and H yd roelectric Pow er( S ocial Scien ce)
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思考
关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思考201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以进一步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本文以文化产业的建设为例,介绍中原经济区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存在有优势和不足之处,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2011年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以进一步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近年来,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上升,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5.8%,占gdp的比重达到2.75%。
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带动和贡献不断的增强,具有广阔的前景。
一、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的概况中原经济区积极进行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原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日益增强。
但是,文化建设“大而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文化资源还没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一个较大的提高。
第一,中原经济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
优惠的政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9年,中国《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布,确定了文化产业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要实现“十二五”末期主要文化产品增加值比2007年翻两番。
河南也颁布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文件,如《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意见》强调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河南经济迅速发展,2005年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到2011年生产总值达到26931亿元,尤其是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是其在2000年的5.8倍和4倍,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丰富的文化资源。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中原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四大古都,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少林寺,嵩山、伏牛山、八里沟等名胜古迹;有老子、庄子、张衡、张仲景、杜甫、韩愈、岳飞等历史人物;有汴绣,钧瓷、汝瓷、唐三彩,南阳玉雕,朱仙镇木版年画等民间工艺,有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宝丰民间演艺,豫剧等,不胜枚举的文化资源为中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强大的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的中心地带,是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其范围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原经济区的现状,其次分析中原经济的问题,最后提出对中原经济建设的对策。
针对中原地区的现状及问题,只有从全局思考,合理布局做好宏观规划,深度分析区域历史现实条件,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解决中原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综合实力,繁荣中原经济区。
关键词:中原;经济;建设;中原经济区
1 绪论
(一)课题背景和目的
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其范围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建设经济区的具体形态有很多种,对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有很多可以尝试和借鉴的形态。
如:关税同盟,在关税同盟内部,成员之间不仅相互减免关税,消除贸易壁垒,而且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政策。
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内成员之间相互减免关税,尽最大可能消除贸易壁垒,使各成员获得比较利益。
共同市场,实现各成员之间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力图实现各成员在若干重要经济领域协调并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内容
为解决中原经济建设存在问题提出实施建议。
通过新颖的论点和想法来提出自己论文的创新点,再运用四年所学习的知识来补充和加工。
2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状
(一)中原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原经济区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基础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工业、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基础比较雄厚。
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经济水平、民生水平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
(二)中原地区“三农”问题成为老生常谈话题1、中原地区“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2、中原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具有明显的外生化特征,过多地依赖政策的支撑,而这种支撑往往以农村地区的牺牲为代价,政府对农民的反哺工作又严重滞后,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
3、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的脆弱性,乡镇企业的幼稚性和盲目性,以及国际现代化农业对我国小农经济的挤压,造成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艰难。
虽然中原粮棉肉蛋等农副产品产量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但是其中大部分仍是采用分散的小规模家庭作业生产的,成本高、效率低,农业体系极其脆弱。
(三)、农业劳动力加速向外转移一直以来农业是中原的支柱产业,中原的粮棉基地是全国重要农业基地,以河南为例,河南省的常住人口是9405万,但有1200万还外出打工,超过6个月的都统计在外地,所以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有待协调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起来,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增强才,科技,文化,信息,教育等软国力。
3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抓住中原经济根本问题,制定合理战略方针。
第一,农业效益低,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一个根本支撑点,低效率产业的长期存在将会极大地拖累整个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后腿”。
因此,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统筹推进,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意
义重大。
第二,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真对这一问题,应大力发展义务教育事业,加强各地区成人职业教育,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力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实行一系列鼓励、减免学费等优惠措施,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素质及技能的提升,以便更好地配置人力资源。
第三,区位优势还未能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文化优势和潜力有待挖掘和发挥。
经济转型意味着中国经济要逐步进入中高水平阶段。
转为中高速增长,首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结构的需要,转入中高速增长,也是中国经济软着陆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深化以政府转型和财政转型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转型,在这个转变中,财政的转型很重要,即财政要从经济建设性财政向公共服务性财政转型。
(二)中原各市定位不明确,布局成单位小规模分散型有待提升。
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但是,由于各省、市独立的区域化经营使形成中小规模分散型经济,规模效益低,同种产业分散经营且分布无序致使中原地区市场竞争激烈,成本较高,经济效益有待提升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对策。
(三)整体考虑,建立全局观念进行合理的战略布局
中原经济区最具特色的一个特点,就是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就在枢纽地位、物流设施等方面。
所以处理好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关系是解决中原经济区建设矛盾的关键,这对中原经济区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中原地区农业发展,人多地少是制约中原地区“三化”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经济社会诸多矛盾最突出的聚焦点。
所以,要破解人、地矛盾,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具体来讲,建设新型社区,集中农门入住新型社区,节约耕地面积,集中耕地范围,同时有利于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产质量和数量。
引导向工业集聚区的就业。
除此之外,既要保粮食,又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这就要求挖掘现有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为此,一方面要通过土地置换、土地整治、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来提高用地效率,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创新土地资源配置机制促进“三化”协调发展。
4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对策
(一)明确各市定位,有的放矢,形成规模经济区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三化”协调推进、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粮食核心区建设是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长远利益,务必要拿出得力措施,确保粮食稳定增产。
在特色产业集群上多投入,在民营经济和民营资本上寻求新的突破。
(二)合理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
针对中原地区的特点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抓基层、打基础、项目推动发展的理念,用项目搭建载体、抓好落实。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发展的理念,科学编制“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
三是坚持以交通为先导的城镇开发理念,依据城镇综合交通规划和承载的交通、人口流量编制产业、人口和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
四是坚持“运营城市”的理念,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社会化运作的多元化城市经营模式。
五是坚持做环境平台、促产业集聚发展的理念。
六是坚持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服务群众的理念,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
七是强化开放创新双驱动的理念,解放思想、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5 结论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这对于河南来讲无疑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审视分析河南省情,人口问题,文化发展,教育科技等都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
因此,解决好三化发展的同时问题已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整体考虑,建立全局观念进行合理的战略布局。
深度分析各市历史现实条件呢找准优势有的放矢。
从政府到企业逐步开展创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