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概述课程的性质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统计学基础知识,全方面认识和分析国民经济而设立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教学目的设立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规定是:使学生系统全方面把握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总体内容、重要结论和应用条件,吸取国民经济统计学中科学的分析办法和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机制的对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民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种坚实的基础。
课程合用的专业与年级本课程合用于统计学专业高年级学生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总学时为72 学时,4 学分。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经济学和统计学原理。
规定学生在掌握经济学和统计学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办法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全民理解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重要观点,初步含有科学地鉴别、分析和吸取国民经济统计学科学成分的能力。
国民经济统计学使研究有关国民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具体办法论,而不是统计学原理中所提出的普通性统计办法,在研究范畴和研究角度两方面与部门统计学现有联系又有区别。
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学时分派表第1 章总论1.1为什么要学习国民经济统计学一、信息社会中的国民经济统计学二、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经济统计信息及其办法论研究的需求1.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内容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式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畴三、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统计学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重要内容1.3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办法一、指标法和指标体系办法二、分类法三、统计办法四、估价办法五、信息解决的专用办法1.4国民经济的基本分类一、经济活动分类二、机构部门分类三、产业部门分类四、国民经济的其它分类1.5国民经济平衡关系一、统计平衡关系与统计平衡分析办法二、平衡关系的表述方式1.6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学科地位一、国民经济统计学与当代经济学二、国民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三、国民经济统计学在社会科学统计学体系中的地位1.7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三、社会经济统计学和MPS 体系四、中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发展第1 章考核规定识记:国民经济指标、国民经济指标体系、机构部门的概念领略:⒈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的特点;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内容;⒊三次产业的划分。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大纲统计学院应用统计教研室2008年10月前言(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统计学与国民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10章,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概念与理论、国民经济账户与矩阵、生产核算、投入产出核算、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国际收支核算、价格与物量核算、季度与地区经济核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能够对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过程及结果的数量关系进行清晰的描述,提升运用国民经济核算工具进行经济分析和经济信息处理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统计学、经济学和会计学。
本课程侧重对国民经济系统运行过程及结果的系统分析,教学采用SNA(1993)标准数据和中国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安排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以加深对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推荐书目1.推荐使用的教材1)邱东,《国民经济核算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邱东、蒋萍、杨仲山,《国民经济核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课外阅读书目:4)邱东,《当代国民经济统计学主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邱东、蒋萍,《国民经济统计前沿问题》,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6)杨仲山、何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SNA)修订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高敏雪,《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杨灿、周国富,《国民经济核算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9)向蓉美、杨作廪、王青华,《国民经济核算及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王德发、朱建中,《国民经济核算概论》,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版。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大纲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国民经济核算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商务信息学院统计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核算,是从定量、定性角度分析经济活动和经济循环的有力工具,是为企业、行业研究经济周期、商业机会以及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基础。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扩展统计专业统计分析与经济分析的基础和能力。
通过对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授,联系我国实际,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和数量关系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增强经济数据信息处理综合能力,提高经济分析和科学决策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做到:1.掌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2.掌握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具体制度、规则和基本数据;3.能够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和数量关系进行核算和有效的综合分析。
三、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和学分1.学时:36课时2.学分:2学分(二)教材本课程教材是由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其他教材等多种媒体组成的一体化教材,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
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分为录象教材和IP课程两种,分别计划为13课时(50分钟)和7课时。
电视课形式以精讲为主,全面系统的讲授课程内容。
IP课件以模块式讲授,以讲解重点、难点为主,并随课程进度录制。
3、其他包括网上动态实时和非实时发布的教学资源及计算机CAI课件。
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对已有课程资源的整合形成本课程的网络课程。
(三)教学环节1.自学及面授辅导电大是远距离成人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教学服务,帮助他们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习的内容。
面授辅导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辅导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合录象课的进程及文字教材,对学生进行辅导,按中央电大的统一教学要求布置并批改作业。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1.4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2.4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变化趋势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3.3 投入产出在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应用3.4 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实践与进展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结构4.2 收入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关系及其核算方法4.3 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4.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第五章:国民经济分析方法5.1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指标5.2 宏观经济预警与风险分析5.3 经济计量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5.4 我国国民经济分析的实践与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六章:收入分配核算6.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6.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和方法6.3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问题6.4 收入分配核算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七章: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7.1 价格核算的概念与方法7.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3 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与影响7.4 我国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第八章:国际收支核算8.1 国际收支核算的概念与方法8.2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8.3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与风险8.4 国际收支核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第九章:环境与经济核算9.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9.2 绿色GD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9.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的现状与问题9.4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10.1 新经济形态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10.2 大数据、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10.3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10.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展望《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11.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1.2 宏观经济模型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11.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的实践1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第十二章:区域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2.1 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方法1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政策12.3 我国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与问题12.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核算13.1 可持续发展核算的概念与指标13.2 我国可持续发展核算的实践与进展13.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3.4 可持续发展核算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统计与信息披露14.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4.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14.3 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实践与问题14.4 信息披露制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教育与培训15.1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2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手段15.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问题15.4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体系、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3教学提纲
二者是中间过渡性核算结果 4. 产业部门×产业部 门表(很少使用)
不同口径的数据含义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中, 第一产业行第二 产业列数据的含义是: 纯粹的工业,建筑业 消耗的农产品的数量,是产品对产品的消耗.
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中, 其含义是那些以 工业,建筑业生产为主的基层单位所总共消 耗的农产品的数量,是产业对产品的消耗.
不同口径的数据含义
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中,从行的方向定义 其含义表示那些以农业为主的基层单位总 共生产出了多少工业,建筑业产品.从列的方 向定义,该表记录的是工业,建筑业产品是由 哪些产业部门生产出来的.
原煤
15
耗锰
5
外购电力 4
其它
75
机床© 5 1
47
发电(d) 焦炭(e)
20
3
3
1
中间投入的分解(续)
将自产自用的产品分解还原,避免重复计算. 自产电用煤=20/2=10,自产电其它项=1.5 炼钢用煤=15+(自产电用煤)6.67+(炼焦用
煤)3=24.67 机床用煤=1 +(自产电用煤)3.33=4.33 炼钢其它项=75+(自产电其它项)1+(炼焦
135458) +(94293-44166) =121859 (亿元)
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续)
收入法 GDP =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58959+17462+18741+26706 =121859(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课程设计代码:110905课程设计名称:国民经济核算课程设计英文名称:Nationa1EconomicAccounting课程设计周数:1学分:1适用对象: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与环节:国民经济核算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课程设计目的:为了配合国民经济核算理论课程的学习而设。
主要是将理论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点应用中实际的宏观经济数据分析中,作为学生对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技能的训练而设计的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任务: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一项宏观经济数据或指标进行相关的分析。
分析需要有根有据,要有背景的调查和理论的基础。
最终形成一份具有完整格式的论文。
三、课程设计方式由教师指导选择课程设计的主题,根据主题的内容与分析的目标进行背景资料的搜集工作,搜集相关的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并采用适合的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形成结构合理、内容安排条理的课程设计论文报告。
四、课程设计教学(或指导)方法与要求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需要为国民经济核算理论课程的任课教师,课程设计环节在国民经济核算理论课程同一学期的后半学期进行。
指导教师在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按教学大纲的步骤一步步完成指导工作,在每一个步骤结束时及时监察与审查学生的课程设计完成情况并及时作做指导意见指导学生对论文进行修改。
五、课程设计内容和时间安排(一)确定题目(1天)实习具体内容:每人一组,在指导教师给定的若干个研究主题中进行选择,或自行选择研究的主题,其中自选题目需要经过指导教师同意方可实行。
时间分配:用时1天。
实习地点:校内场地要求:教室或实验室,开阔的可以相互讨论的环境。
(二)背景资料与数据搜集(2天)实习具体内容:每人一组,根据所选择的研究主题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包括经济新闻、文献综述等,对搜集回来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总结出学者们使用了什么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说明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说明《国民经济核算》课程说明《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学习方法与要求国民经济核算原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本科)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成为能从事国民经济核算的专门人才。
我国从1995年起,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面过渡到联合国推行实施的SNA体系,因此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与世界接轨的。
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以及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国情国力。
一、正确认识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的系统描述。
不少人对于国民经济核算的地位和作用也许尚未了解。
实际上,它作为广大统计人员的工作成果,在国家经济、社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国民经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运行系统。
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人们要对某一特定时期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有所了解,就必须借助于一种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国民经济核算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工具。
国民经济核算工作,通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分类、核算原则和方法等把描述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总量指标和结构联系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以指导人们的核算实践。
把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以核算成果的形式展示出来,为人们准确认识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把握国民经济运行能力提供了条件。
(二)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是建立在有效的宏观管理基础上的。
而这种有效的宏观管理离不开真实的统计信息作保障。
国民经济核算正是通过为有关管理部门提供一整套系统的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统计信息,从而成为宏观管理部门实施管理措施和制定政策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三)国民经济核算为微观经济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保证。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大纲开课单位: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学系学分:3 总学时48h课程类别:选修考核方式:考查课程负责人:郑茜石红课程编码:基本面向:统计学,经济学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国民核算是统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统计核算,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学习国民经济核算,掌握其基本理论和方法,就能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数量关系取得全面而清晰的了解,把握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和全貌,从而大大提高国民经济分析研究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讨论,课后习题、思考等环节,及相应的操作、分析技能,藉以深入理解和认识国民经济运动的内在数量关系和规律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a)统计学,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b)高等代数, 矩阵的运算c)西方经济,经济学基本概念方法2、后续课程:无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2、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4、国民经济活动的单位和部门5、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6、市场价格(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指标2、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三)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方法和其他核算方法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一)生产核算,生产的产出,生产理论,1、生产总量核算的地位,货物的含义和特点,2、市场产生的含义、非市场生产的含义3、生产的概念4、综合性生产理论。
物质生产理论,(二)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及增加值核算1、机构单位总产出、增加值的概念2、中间消耗的含义3、机构单位增加值计算(三)产业部门总产出及增加值核算1、产业部门总产出的概念及计算2、中间消耗的含义3、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四)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核算: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2、国内生产总值账户3、国民总收入。
教学大纲_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1093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16学分:3适用对象:经济统计学、统计学先修课程:经济学、统计学毕业要求:1.应用专业知识,解决数据分析问题2.可以建立统计模型,获得有效结论3.掌握统计软件及常用数据库工具的使用4.关注国际统计应用的新进展5.基于数据结论,提出决策咨询建议6.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7.计算机编程技能与经济学基本常识8.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核算,是从定量、定性角度分析经济活动和经济循环的有力工具,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对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和数量关系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增强经济数据信息处理综合能力,为在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工作中熟练运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侧重对国民经济系统运行过程及结果的系统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能够依据我国实际经济数据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和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在讲授过程中,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为主要线索,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进程,并借助于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了解中国国民经济现实。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整体框架与核算资料的应用是本课程的一大难点,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贯穿整个学期的数据案例,以此案例数据为中心,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核算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掌握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进行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
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向学生提供庞大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点。
讲课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巩固课堂讲授的内容,并熟悉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40303课程名称:国民经济统计学英文名称:National Economic Statistics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 统计学专业大三学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统计学》二、课程简介紧抓课程改革核心环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将“课程思政”作为融合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主渠道,是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综合教育理念的前进方向。
国民经济统计学是以国民经济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侧重从定量角度研究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
它按照国民经济运行的条件,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来构造内容体系。
第一部分探讨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方法和分类。
第二部分阐述国民经济运行的条件、过程的核算理论、原则和方法。
第三部分论述国民经济综合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The object of study of National Economic Statistics is the national economic entirety,it is a pure science about the method to study quantity expression and rel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t put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quantitative study about the regularity of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national economy. Its content system is structured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operation and every links of course in its operation. The first discus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characteristic and method and classify of National Economic Statistics. The second set forth the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inciple and method about the condition and course of national economic operation. The third expound the fundamental rules and method abou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national econom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统计学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之一,也是财经类院校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属于社会科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重新修订)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英文名称:National Accounts Statistics二、课程代码及性质课程编码:0200921统计学学科(大类)基础课.统计等大类专业必修课/经济管理专业选修课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学分:2.5四、先修课程先修课程: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经济、管理、统计等大类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一)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是对国民经济研究提供宏观分析工具的一门课程。
(二)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引导统计学和宏观经济方向专业的学生,全面加深经济统计专业知识的掌握,为统计学专业及宏观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分析基础。
(三)为学习其他经济、管理课程和从事经济研究,提供可靠的数量分析方法。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核算课程难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重点加强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深化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的运用。
教学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国民经济核算实践为辅。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总论(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教学内容: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及方法组成。
课后文献阅读: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课后作业和讨论: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组成,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机构单位与基层单位,经济交易,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二)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教学内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问题,增加值核算:生产法和收入法GDP,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案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1)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 (14)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24)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29)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38)第六章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45)第七章 对外经济核算 (51)第八章 国民经济账户的综合及其关系 (59)第九章 国民经济其他核算 (65)第十章 国民经济指数核算 (71)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教学目的 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本认识,使同学学习之后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学科性质和学习任务有一个总体了解,熟悉教材大致结构,并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1.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和产生发展过程。
2.重点掌握机构单位、机构部门、基层单位、产业部门等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掌握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四大交易,了解经济存量、经济流量以及市场价格的四种形式。
3.掌握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和分类体系。
4.掌握市场原则、所有者原则、三等价原则和核算统计原则。
5.了解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发展,掌握国民经济账户方法特点。
教学要求教学 重点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直接讲陈法、示例法、提问、启示法。
教学方法课时 6节课 教具 PPT、网页、黑板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总结及布置练习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组数据: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0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02004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82703亿元,增长10.3%。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8%、48.7%和39.5%。
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其中服务教 学 过 程 产品和劳务经过流通和买卖,发生资金的收支,满足生产和生活的消费需要,并增加财富的积累。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1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2013年4月16日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有关的知识体系按不同程度分两个层次做出要求。
一般掌握:能够理解。
掌握: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教学应强调与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使学员能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各章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学时:4)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产展,明确国民经生与发济核算的对象,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结构、核算原则与核算方法。
教学内容及要求1.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牢记: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
2.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和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的本质区别。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理解: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4.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重点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5.国民经济活动的单位和部门牢记:机构单位的概念。
常住单位的概念。
经济领土和经济利益中心的含义。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的概念。
基层单位的含义。
基层单位的特征。
产业部门的含义。
三次产业的划分。
理解:现实生活中机构单位有两类:住户和法人。
结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市场特征分两类: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结构单位。
从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核算出发。
机构单位可区分为常住结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结构部门的分类。
6.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牢记:经济交易概念。
经济交易的种类。
货物和服务交易。
分配交易。
金融交易。
内部交易。
货币交易和非货币交易。
7.经济流量和存量理解:经济流量的含义、特点及分类。
经济存量的概念和种类。
8.市场价格牢记:价格形式的含义。
要素价格。
基本价格。
生产者价格。
购买者价格。
9.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种量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原始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居民个人的最终消费支出,为居民服务非营利结构部门的最终消费支出和政府部门最终消费支出。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电子教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及内容组成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增加值核算:生产法和收入法GDP第三节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第四节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一节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第二节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第三节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第四节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第五节投入产出表的应用第四章资金流量核算第一节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第三节非金融投资核算第四节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及其应用分析第五章资金流量核算—金融交易第一节金融资产与金融交易第二节金融交易核算及核算表第三节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的分析应用第六章资产负债核算第一节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资产负债时点存量核算第三节资产负债存量变化(积累)核算第四节资产负债表的应用第七章国际收支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第一节对外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国际收支核算第三节国际投资头寸核算第四节对外经济核算的分析应用第八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矩阵表第一节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一般问题第二节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第三节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主要总量关系第四节国民经济核算的矩阵表述和进一步应用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的灵活运用与扩展第一节SNA灵活运用和扩展概述第二节地区经济核算和季度核算第三节粮食和农业经济核算体系第四节旅游卫星账户体系第五节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动态比较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动态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二节不变价账户与物量指数第三节价格指数的编制及其应用第四节长期动态比较中的物量指数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比较第一节GDP国际比较的目标与难点第二节GDP国际比较的汇率法第三节GDP国际比较的购买力平价法第四节购买力平价法与汇率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引言教科书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国民经济核算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核算,是从定量、信息角度经济活动和经济循环的有力工具,是为企业、行业研究经济周期与商业机会,以及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基础。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扩展会计专业财务分析与经济分析的基础和能力。
通过对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授,联系我国实际,使学生系统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和数量关系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增强经济数据信息处理综合能力,提高经济分析和科学决策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做到:1.掌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2.掌握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具体制度、规则和基本数据;3.能够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和数量关系进行核算和有效的综合分析。
三、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和学分1.学时:72课时2.学分:4学分(二)教材本课程教材是由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其他教材等多种媒体组成的一体化教材,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
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分为录象教材和IP课程两种,分别计划为13课时(50分钟)和7课时。
电视课形式以精讲为主,全面系统的讲授课程内容。
IP课件以模块式讲授,以讲解重点、难点为主,并随课程进度录制。
3、其他包括网上动态实时和非实时发布的教学资源及计算机CAI课件。
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对已有课程资源的整合形成本课程的网络课程。
(三)教学环节1、自学及面授辅导电大是远距离成人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教学服务,帮助他们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习的内容。
面授辅导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辅导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合录象课的进程及文字教材,对学生进行辅导,按中央电大的统一教学要求布置并批改作业。
2、网上辅导网上发布各阶段学习内容、作业。
3、直播课堂4、作业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可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指导书上大量的练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各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应用。
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作业,辅导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平时作业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期末考试。
(四)考试本课程考试由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难度适中,题量适度,对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和教材中带*的章节不作考试要求。
具体的考试要求及题型以中央电大下发的本课程考核要求为准。
本课程的各章教学时数分配如下(各地区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自行安排,可多于本课时,但不得少于本课时安排)。
本课程课内学时72;4学分;说明:本课时安排中的录像课时共20课时,包括13课时的系统讲授课程录像和7课时的单元辅导内容。
教学内容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概念和实践,明确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结构、核算原则与核算方法。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实践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二、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三、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1.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世界发展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概念一、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1.机构单位2.机构部门3.基层单位4.产业部门二、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货物和服务交易、分配交易、金融交易、内部交易。
三、经济流量与存量的概念。
四、市场价格概念主要价格形式及概念。
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设计体系理论一、市场经济活动、运行和分类二、国民经济核总量描述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和分类体系。
第四节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一、市场原则。
二、所有权原则。
三、三等价原则。
四、核算统计原则。
第五节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一、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发展二、国民经济账户方法特点。
三、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产核算的基本数据和核算方法,以及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和应用。
第一节我国生产核算的基本数据一、我国生产核算的实际内容体系。
二、我国生产核算的基本数据。
三、我国生产核算主要指标的实际运用。
第二节生产核算基本理论一、生产活动和范围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三、国内生产总值概念第三节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一、核算方式二、核算方法(一)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1.机构单位总产出的核算:生产要素最初投入、对货物或服务的中间消耗、生产税净额。
2.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增加值的概念,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计算机构单位增加值。
(二)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1.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工业部门总产出,农业部门总产出,建筑业总产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总产出,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出,盈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房地产业总产出的计算。
2.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
3.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
(三)国内生产总值核算1.生产法2.收入法3.支出法4.生产核算账户(四)国民净福利的度量第四节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应用一、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直接分析应用1.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经济含义2.不变价格国内生产总值数据3.汇率计算的GDP和用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4.人均GDP二、生产率分析三、部门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四、经济周期分析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GDP=Σ增加值。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和数据,掌握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平衡关系,掌握直接、间接和完全消耗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及其基本应用。
第一节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和数据一、投入产出账户与投入产出表中间投入、最初投入的概念;产品的投入产出表;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
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四个象限的意义。
三、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
四、我国的投入产出表。
第二节消耗系数一、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及计算,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及解决途径。
二、完全消耗系数三、消耗系数的应用。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我国收入分配与使用的基本数据,掌握初次分配、再分配、收入使用核算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第一节我国收入分配与使用的基本数据一、我国收入分配和使用核算的实际内容体系二、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三、我国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基本数据及应用。
第二节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一、收入初次分配理论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1.收入形成核算2.原始收入分配核算3.财产收入、原始收入和国民收入的概念。
第三节收入再分配核算一、收入再分配理论1.转移性收支:转移概念、资本转移、经常转移、转移形式。
2.经常转移的内容:收入税收支的核算,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核算,其他经常转移的核算。
3.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及核算。
二、收入再分配账户第四节收入使用核算一、收入使用核算和最终消费的概念。
1.收入使用核算2.最终消费定义二、收入使用账户三、居民消费支出核算1.居民消费支出分类;2.居民消费支出的核算3.居民消费支出的核算方法四、政府消费支出核算1.政府消费支出分类2.政府消费支出核算第五节资金流量表一、资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及理论二、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的结构及平衡关系。
第六节收入分配与消费核算应用分析一、收入分配结构分析1、收入分配的部门结构分析。
2、收入分配渠道结构分析。
二、收入使用结构分析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储蓄率= 储蓄总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三、消费结构分析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居民个人最终消费支出第五章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资本形成、金融交易核算的概念、方法和应用,了解积累核算的理论和发展。
第一节资本形成核算一、非金融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1.经济资产的概念2.非金融资产概念3. 非金融资产分类二、资本形成核算。
1.资本形成概念2.资本形成的交易3.资本形成的特性4.资本形成核算原则5.资本形成与存货增加项目的具体核算方法三、储蓄与资本转移核算。
1.储蓄核算2.资本转移收支核算四、资本账户和应用。
1.资本账户概念及其应用2.资本账户与其他账户的关系3.资金流量表的资本形成部分4.资本形成应用分析第二节金融交易核算一、金融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1.金融资产概念2.金融资产分类二、金融交易核算。
1.金融交易及其特点2.金融交易核算的原则3.金融交易内容的核算三、金融账户1.金融账户2.金融账户的作用四、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及其应用1.资金流量核算与资金流量表2.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的记帐原理与平衡关系3.我国资金流量表应用概况五、资金流量分析1.金融流量结构分析2.社会融资活动分析第三节积累核算理论一、积累核算的任务二、积累的性质及来源1.积累的性质2.积累的来源三、积累核算的内容。
四、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六章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理论,掌握资产负债核算的原则与方法,掌握名义持有资产收益、中性持有资产收益及实际持有资产收益的概念和简单计算,能进行简单的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应用分析。
第一节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理论一、国民经济流量与存量二、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原理三、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概念1.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2.资产负债核算的对象3.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分类第二节资产负债核算与调整一、资产负债的估价核算1.资产负债估价原则2.资产负债估价方法。
3.国民资产负债的估价核算二、资产负债的变动核算1.资产数量其他变化核算2.重估价核算第三节资产负债账户与资产负债表一、资产负债账户1.期初、期末资产负债账户2.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3.重估价账户二、资产负债表1.机构单位资产负债表2.机构部门资产负债表3.国民资产负债表三、国民资产负债平衡关系四、国民资产负债表(或账户)和积累账户之间的联系第四节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应用分析一、对资产总体规模和基本结构的分析二、对非金融资产特别是实物资产结构的分析三、对金融负债的分析四、将资产存量与其他有关流量相结合分析五、对重估价账户形成持有资产收益的分析第七章对外经济核算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对外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结构、平衡关系及数据应用,掌握国外账户核算和对外经济分析应用。
第一节对外经济核算理论一、对外经济活动二、对外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1.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2.国外3.对外交易。
三、对外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