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出发、回归,探求人生意义(作文升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出发、回归,探求人生意义(作文升格)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每个人都是找寻人生意义路上的行者,有人很早就确定意义所在,而有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未能知晓。有人说,人生由一次次出发构成,对前方的未知的探寻,是人生最大的意义。有人认为,人最大的未知是自身,所有的出发都指向回归,回到自己的内心。对于人生的意义在于出发还是回归,年轻的你又是如何思考的?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本题模仿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命制。在阅读其他内容前,你可以先思考一下: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你对“出发”“回归”有着怎样的理解?你能想到哪些与“人生意义”“出发”“回归”相契合的写作素材?并在笔记区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
思路点拨
近年来,浙江卷高考作文命题在方向、内涵上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新高考改革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强调在“真实情境”“典型任务”中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就本题而言,材料的核心论题是“人生意义”,意图引导学生能够沿着材料提供的思路深入地思考这一哲学命题,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
探求人生意义是人的本能属性,而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因人而异。材料提供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出发,即向外部世界获取
意义,这是一种“外向型”的人生;另一种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回归,即向内部世界获取意义,这是一种“内向型”的人生。这两种人生意义观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映照的,可以代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人生意义的不同理解。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说:“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这个顺序错不得。
显然,材料提供了一个具有一定争议性的话题。它给定了两个看似对立的观点,一是人生的意义在于出发,一是人生的意义在于回归。因此,“人生意义”“出发”“回归”必然成为三个核心概念,写作时需要围绕这三个概念进行阐述与分析,而不能抛开“出发”和“回归”来谈“人生意义”,这算是命题设置的一个陷阱。
鉴于此,在立意指向上,可以有三个基本的维度:一是围绕“人生意义在于出发”,重点阐释“人生意义缘何在于出发”,兼谈“回归”;二是围绕“人生意义在于回归”,重点阐释“人生意义缘何在于回归”,兼谈“出发”;三是围绕“人生意义在于出发与回归的融合”,重点阐释两者如何构建起人生的意义。
【高分佳作】在回归中出发
高上
我们都是人生路上的行者,在出发与回归中找寻着人生旅程的意义。愚以为,出发是对外在世界的探索,而回归是对内心世界的观照。二者同等重要,都是发现人生意义的重要方法。1
要寻求人生的意义,出发探寻必不可少。想要去“探”,就注定要离开原有的位置,向着未知进发,因而便有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出发的论断。出发不啻为一种从已知向未知进发的状态,是离开原点奔向前方的开始。这种开始,正是探寻人生意义的起点。试问:没有出发,怎么能探寻到人生的意义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探寻人生意义,这条茫茫的探索之路,不正始于一次次的出发?停留原地、安于现状,目所能及的自然是有限的,只有向着远处不断迈进,才能发现别样的美丽风景;也只有在不断进发的途中,才能不断丰富已有的认识,以更高的姿态再一次出发,并在这一次次出发中向更高、更深、更远处探寻,从而打破已有格局,增加发现人生意义的概率。如此观之,人生的意义确乎在于出发探求。2
然而,向前方出发,对外界探索,只是找寻人生意义的一个方面。而回归,正是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深入发掘。谁又能断定人生的终极意义没有蕴藏在我们心中?释迦牟尼在树下苦思冥想数天,终通悟人生至道,这难道不是对人生意义的发现?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对自己的反省过程,不也正是自我重新发现的过程?这种对未知自我的发现,正是对人生意义的拾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及时回归内心,听从本心的召唤,才能更好地明晰方向,做更有意义的探寻。回归,何尝不是一种反方向的出发?如果说出发是一种实践过程,回归便是一种思考方式。思考自己的人生状态,寻觅内心深处的未知,实际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探寻。3
狄更斯曾言:“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越接近起点。”出发与回归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出发是在回归的基础上出发,回归是在出发的过程中回归,二者缺一不可。出发和回归的落脚点是一致的,都是对未知意
义的探索,对美好人生的渴求。无论是失去了出发还是回归,人生的意义都只是空中楼阁。4
所有的出发都源自内心的念想,所有的回归都离不开出发后的畅然。出发,为社会做出贡献;回归,让自身提升境界。在这种不断的出发与回归中,我们探求人生,我们砥砺初心,我们成长壮大,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开篇引述材料,并对材料中的“出发”与“回归”进行精确定义,然后顺势提出观点,语言简洁,思维辩证,观点显豁。
从“要寻求人生的意义,出发探寻必不可少”的角度论证“人生的意义在于出发”这一分论点,切口小,分析不枝不蔓、精准深入,言简意明。
从“回归是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深入发掘”的角度论证“人生的意义也在于回归”,用例典型、引用精当,颇有以一当十的功效。
辩证认识“出发”“回归”对于人生的意义,要言不烦;“出发是在回归的基础上出发,回归是在出发的过程中回归”等句子深蕴哲理,辩证通透。
【低分病文】人生之道,本在远方
朱宸嘉
人生是复杂的。有人说,远方不过是一片虚无;也有人曾断言,只有了解自身,才能真正明白这世界。
但是我说,人生的意义本就蕴含在出发后对远方的探索之中。只有不断向远方的未知进发,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正如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所认为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阶段,海盗时代的野蛮虽然不是文明,但正是海盗的远航、探索与交流带来了文明。玄奘以七尺之躯完成了从长安到天竺的征途,成为佛教史甚至是世界史上不可磨灭的一段传奇。马可·波罗出于对东方的向往,历经艰辛来到中国,其经历最终推动了地理大发现、世界大融合。1
但正像周国平因这商业时代人缺失信仰而发出的惊呼那样,这个社会中,又有多少人真正拥有抬头望向远方的勇气呢?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扑朔迷离,让人直呼看不懂。我们暂且不去评判候选人的好或坏,单单看大选对美国社会造成的撕裂,许多美国民众对远方向往的缺乏便可见一斑了。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物质的社会,我们只有保持对远方的热爱,跳出社会的喧闹而踏出迈向未知的脚步,才能真正发现自己人生的意义。2
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我们心中也应葆有对远方的热情。嵇康对曹魏时期黑暗的官场深感厌恶,最终也没有受其浸染,而是选择独自打铁,深山狂啸,以一曲《广陵散》结束其超然独立的一生,用他无与伦比的自由精神开启了魏晋名士竞风流的时代。儒家圣人孔子,在近六十岁时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毅然踏上了周游列国之路。其执着和坚韧,让两千多年后20世纪沉浸于“在路上”风潮中的青年都相形见绌。对远方的追求是一种态度,其力量足以让一个人内心的青春永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