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①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色彩、颜色。

〕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把守、防守;内,通“纳”,接纳、包容。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膜、嫌隙。

〕⑦因击沛公于坐 /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⑧不者,假设辈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那么。

〕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包容。

〕二、一词多义1.去①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间隔②于是项伯复夜去分开2.立①哙拜谢,立而饮之站着②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立即、马上3.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抱歉〕②哙拜谢〔感谢〕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告辞,辞别〕4.因①因击沛公于坐〔趁机〕②因招樊哙出〔于是〕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5.为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为”读weì,介词,给、替;后“为”读weí,动词,出、谋划〕③窃为大王所不取也〔动词,认为〕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⑤君王为人不忍〔动词,对待〕⑥为之奈何?〔介词,对、对于〕⑦客何为者?〔动词,干、做〕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相当于“呢”〕6.幸①妇女无所幸〔宠幸〕②故幸来告良〔幸好,特地〕7.从①毋从俱死也〔跟从,跟随〕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带着〕8.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往,到……去〕②为之奈何?〔代词,代指这件事〕③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构造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9.善①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容词作动词〕②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副词〕10.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老交情,名词〕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特意,副词〕11.乃①乃令张良留谢 / 乃令张良留谢〔于是、就,副词〕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才,副词〕12.去①亡去不义〔分开,动词〕②相去四十里〔间隔,动词〕13.胜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承受得住,动词〕14.如①固不如也〔及、比得上,动词〕②劳苦而功高如此〔像,动词〕③沛公起如厕〔往,动词〕15.请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请允许我〕②寿毕,请以剑舞〔恳求〕③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臣请入,与之同命〔请允许我〕16.置①沛公那么置车骑〔放弃,丢下〕②置之坐上〔放置〕17.且①且为之奈何?〔那么〕②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将要〕③臣死且不避〔尚且〕18.军①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名词作动词〕②为击破沛公军〔军队、____,名词〕19.说①鲰生说____〔劝说、说服,动词〕②而听细说〔说法、谗言,名词〕20.当①当是时〔正当〕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21.得①未得与项羽相见〔可以〕②吾得兄事之〔应当〕22.然①沛公默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然而,连词〕三、古今异义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一.实词部分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2)具.告以事:(3)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令将军与臣有郤.:(7)不.者:(8)因击沛公于坐.:(9)沛公不胜桮.杓:置之坐.上:2.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2)约为婚姻(3)备他盗之出入..:..,臣战河南..与非常..也:(4)将军战河北(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6)沛公已去.:(7)所以..:..遣将守关者:(8)我为鱼肉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用①沛公军.霸上:②沛公欲王.关中:③吾得兄事.之:④籍.吏民:⑤范增数目.项王:⑥刑.人如恐不胜:⑦道芷阳间行:⑧若入前.为寿:(2)名词作状语用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吾得兄.事之:③常以身翼.蔽沛公:④头发上.指:⑤道芷阳间.行:(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③拔剑撞而破.之:④樊哙侧.其盾以撞: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4)形容词用作名词①此其志不在小.:②君安与项伯有故.:(5)名词的意动用法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4.一词多义(1)如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起如厕: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2)意: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3)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杀人如不能举:(4)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哙拜谢:③乃令张良留谢: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5)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从此道至吾军③为击破沛公军(6)言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8)去①亡去不义②相去四十里(9)胜①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不胜杯杓(10辞①卮酒安足辞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③大礼不辞小让二.虚词部分(1)为①客何为者②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③窃为大王不取也④为击破沛公军⑤我为鱼肉⑥吾属今为之虏矣⑦何辞为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⑨军中无以为乐⑩且为之奈何○1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12君为我呼入○1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通假字距:通“拒”,意为把守,如“距关,毋内诸侯”。

内:通“纳”,意为接纳、进入,如“距关,毋内诸侯”和“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要:通“邀”,意为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倍:通“背”,意为背叛,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坐:通“座”,意为座位,如“置之坐上”和“因击沛公于坐”。

不:通“否”,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如“头发上指,冠上”,意为向上。

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意为使……活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意为使……跟随。

形容词作名词:如“此其志不在小”,意为小的地方;“今事有急”,意为危急的事。

形容词作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意为与……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意为接近、接触。

三、成语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部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形容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劳苦功高:形容做事勤劳辛苦,功劳很大。

大行不辞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四、文言虚词若:你;你们;你(们)的。

如“~入前为寿”。

者: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如“客何为~?”。

所: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

如“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

如“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也可以表示就;于是,如“贡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乎:语气词。

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如“壮士,能复饮~?”。

也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如“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

为:动词,以为;认为。

如“窃~大王不取也”。

五、句式特点省略句:如“为击破沛公军”省略了主语“我”。

判断句:如“此天子气也”和“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倒装句:如“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是状语后置句,“大王来何操”是宾语前置句。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背景介绍“鸿门宴”发生于公元前 206 年,秦末楚汉相争时期。

刘邦率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

项羽随后入关,驻军鸿门。

当时刘邦兵力远逊于项羽,项羽谋士范增主张趁机除掉刘邦,于是便有了这场充满权谋与惊险的宴会。

二、主要人物1、刘邦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用人。

在鸿门宴中,他表现出了随机应变、能屈能伸的特点。

2、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善战,但性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3、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被项羽尊称为“亚父”,他目光敏锐,主张杀刘邦以绝后患。

4、张良刘邦的重要谋士,足智多谋,善于谋划。

5、项庄项羽的堂弟,在宴会上被范增指使舞剑,企图借机刺杀刘邦。

6、樊哙刘邦的部下,忠勇豪爽,在关键时刻闯入宴会,保护刘邦。

三、情节梳理1、无伤告密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欲在关中称王,这使得项羽大怒,决定次日发兵攻打刘邦。

2、项伯夜访项羽的叔父项伯因与张良有旧,连夜前往刘邦军中告知张良此事,并劝其离开。

张良则将此事告知刘邦,并为刘邦出谋划策。

3、刘邦谢罪刘邦得知项羽大怒后,决定亲自前往鸿门向项羽谢罪。

在宴会上,刘邦卑辞言好,称自己无意称王,项羽信以为真。

4、范增举玦范增多次向项羽示意,让其下令杀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

范增无奈,只好召项庄舞剑,欲借机刺杀刘邦。

5、项伯翼蔽项伯看出范增的意图,也起身舞剑,常以身体遮挡刘邦,使项庄无法得手。

6、樊哙闯帐在危急关头,刘邦的部下樊哙闯入营帐,义正言辞地斥责项羽,项羽赐酒赐肉,樊哙趁机为刘邦辩解。

7、刘邦脱身刘邦借上厕所之机,在樊哙等人的护卫下逃离鸿门,留下张良向项羽辞谢并献上礼物。

四、重点词句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 言:动词,说,告诉。

3、“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有:动词,占有。

4、“素善留侯张良。

超详细鸿门宴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超详细鸿门宴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鸿门宴学问点归纳一,通假字1. 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距,通“拒”,把守;②毋,通“无”,不要;③内,通“纳”,接纳,进入;2.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反;4. 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5. 不者,如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6.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7. 项王就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8. 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9.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10. 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11.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12. 坐,通“座”,座位;①项王就受璧,置之坐上;②因击沛公于坐13.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二,虚词实词( 一) 实词:飨土卒( 飨;犒劳)夜驰之( 之:到,往)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 从:跟从)亡去不义( 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抗)与臣游( 游:交往)籍吏民( 籍:登记)他盗之出入( 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 具:具体,完备)如入前为寿( 如: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坐须臾( 须臾:片刻)相去( 去,距离) 置车骑( 置;舍弃)督过之( 督过:批评)留谢( 谢:辞谢)( 二) 虚词固不如也( 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因言曰( 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以示之者三( 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如属皆且为所虏( 如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①沛公欲王关中;②秦地可尽王也;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于是项伯复夜去;5.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①亡去不义;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6.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7.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8.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9. 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0. 如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1.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2.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13. 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14. 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17.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18.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19. 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事;20. 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21.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22.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四,文言句式(一)判定句;1. 此天子气也2.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 此亡秦之续耳(二)省略句:1. 沛公军( 于) 霸上;2. 沛公欲王( 于) 关中;3. 为( 吾) 击破沛公军;4. 具告( 之) 以事;5. 亡去不义,不行不语( 之) ;6. 将军战( 于) 河北,臣战( 于) 河南;7. 交戟之卫士欲止( 之) 不内;8. 仍军( 于) 霸上;9. 项王受璧,置( 之) 于坐上;10. 竖子不足与( 之) 谋;11. 欲呼张良与( 之) 俱去12. 如彘肩上(三)被动句:1. 如屑皆且为所虏2. 晋属今为之虏矣(四)宾语前置句:1. 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2. 不然,籍何以至此3. 客何为者4. 大王来何操5. 沛公安在6. 今日之事何如?7. 何辞为?(五)介宾短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 沛公欲王于关中;3. 具告之以事;4. 良曰:“长于臣;”5. 得复见将军于此;五,古今异义: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 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4. 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具体说来;5. 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六,一词多义(一)为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做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且为之奈何动词,应付,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二)故故听之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三)辞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未辞也(告别,辞别)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一)通假字1.2.吾令人望其气⋯⋯成五 . 私见张良, 具告以事; . 采; 采,通“彩”,颜色; 具,通“俱”,全部; . . . 3. ① ② ③ 距 关, 毋 内 诸侯;①距,通“拒”,把守; ② 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晏子治东阿》他库少 内)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内;.4.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德也; 倍,通“背”,违反;(四)幸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幸而)七,成语集锦 :劳累而功高如此 ( 劳累功高 )秋毫不敢有所近 ( 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八重点翻译句1.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3.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 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7. 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8.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9. ①项王就受璧,置之坐上;②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10.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11.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奉,通“捧”;.12. 不者,如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13.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二)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2.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秦地可尽王也;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作动词,称王;.3.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5. ①亡去不义;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6.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7.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8.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9. 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0. 如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1.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2.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13. 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14. 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17.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18.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19. 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事;.20. 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21.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22.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三)文言固定句式 ..1. 今入关,财物 无所取;.. 2. 为之奈何?..3. 且为之奈何? ..4. 孰与君少长?..5.吾入关,秋豪不敢 有所近;日夜望将军至, 岂敢反乎!沛公不先破关中,公 岂敢入乎?君王与沛公饮,军中 无以为乐;今日之事 何如?.. .. 12.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辞! . . 13. 此亡秦之续 耳; . . 14.何辞为?(四)宾语前置句..1. 不然,籍 何以至此?..2. 今日之事 何如?..3. 客何为者?..4. 何辞为?..5. 大王来何操?6. .. . 所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 . 也;7. ..8...9. .. 不然,籍 何以至此?10...11. ....6. 沛公安在?(五)被动句.1. 不者,如属皆且为所虏!.2. 吾属今为之虏矣!(六)省略句1. 沛公军于霸上;2. 沛公欲王于关中;3. 为吾击破沛公军;4. 具告之以事;5. 亡去不义,不行不语之;6.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7. 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8. 仍军于霸上;9. 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10. 竖子不足与之谋;(六)状语后置句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 沛公欲王于关中;3. 具告之以事;4. 良曰:“ 长于臣;”5. 得复见将军于此;(七)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秋毫无犯劳累功高(八)重点翻译句1.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3.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九)多义词1. 因例句出处释义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荐》依靠,凭借《梦游天姥吟留别》顺着,依据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乘机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溪笔谈·雁荡由于,由于山》因合纳斗盆《促织》于是,就陈陈相因成语沿袭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缘由,理由2. 如例句出处释义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犹如,像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比,及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到,往,去万事如意成语顺,随如其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假如,假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似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或,或者坐》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至于空空如也成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3. 意例句出处释义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织》意图,意愿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意思来宾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意态,表情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意料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史记·张仪列传》怀疑,猜疑4. 举例句出处释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静夜思》举起,抬起举其一不计其十,到底旧不图《屈原》提出,举出其新举兵伐徐,逐灭之《韩非子·五蠧》发起,发动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据举贤任能成语举荐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柳毅传》科举考试杀人如不能举《过秦论》全,尽成语全部,整个举世无双5. 谢例句出处释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赔礼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孔雀东南飞》推辞,谢绝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辞别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感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告知,劝说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芙蕖》凋落,衰亡6. 为例句出处释义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替,给,介词为之奈何《鸿门宴》应付,动词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是,动词何辞为《鸿门宴》表疑问,句末语气词;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做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二)故故听之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三)辞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未辞也(告别,辞别)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四)幸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幸好,幸亏)(十)异义词..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 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4. 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具体说来;..5. 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7,谢项王8,相去四十里十一,虚词实词( 一) 实词:飨土卒( 飨;犒劳)夜驰之( 之:到,往)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 从:跟从)亡去不义( 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抗)与臣游( 游:交往)籍吏民( 籍:登记)他盗之出入( 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 具:具体,完备)如入前为寿( 如: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坐须臾( 须臾:片刻)相去( 去,距离) 置车骑( 置;舍弃)督过之( 督过:批评)留谢( 谢:辞谢)( 二) 虚词固不如也( 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因言曰( 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以示之者三( 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如属皆且为所虏( 如属:你们这些人)你好!鸿门宴学问点归纳一,通假现象①距关,勿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②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④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⑤不者,如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⑦项王就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⑧令将军与臣有?(?通“隙”)二,虚词实词(一)实词:飨土卒( 飨;犒劳) 夜驰之( 之:到,往)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抗) 与臣游( 游:交往) 籍吏民( 籍:登记)他盗之出入( 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具体,完备) 如入前为寿( 如: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舍弃) 督过之(督过:批评)留谢(谢:辞谢)(二)虚词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 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 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如属皆且为所虏( 如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用如动词,驻军)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如动词;称王)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如动词,与⋯⋯交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直接作状语,在夜里)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动用法,使⋯⋯跟从)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用如动词,用眼睛示意)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止)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如动词,施以刑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使动用法,使⋯⋯为王)道芷阳间行( 道,名词用如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四,文言句式判定句;①此天子气也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③此亡秦之续耳省略句:①为击破沛公军②欲呼张良与俱去③如彘肩上④仍军霜上⑤竖子不足与谋被动句:①如屑皆且为所虏②晋属今为之虏矣宾语前置句:①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②不然,籍何以至此③客何为者④大王来何操⑤沛公安在介宾短语后置句: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②具告以事五,古今异义: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婚姻:儿女亲家特别;意外的变故.地方:土地方圆.河北,河南: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六,成语集锦:劳累而功高如此( 劳累功高)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无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七,文化常识:①关于古人的座次:坐向:大堂上坐北朝南的位置为尊,内室靠西面东位置为尊;如:“何不按甲束兵,北面而事之.”亚父南向坐”最(尊) “项王东向坐;”也(是尊位)②相关礼节:坐姿: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再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长跪(跽):跪时,臀离开脚跟,挺拔了腰板.如:“府吏长跪告;”再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为“拜”,拜了又舞为“再拜”;如:“谨使张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③相当地名:山东: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大行山或崤山,函谷关以东为“山东”,泛指战国时除秦之外的六国之地;关中:古代在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京畿地区叫“关内”或“关中”;如;“欲王关中;”1. 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距,通“拒”,把守;②毋,通“无”,不要;③内,通“纳”,接纳,进入;2.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反;4. 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5. 不者,如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6.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7. 项王就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8. 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9.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10. 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11.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12. 坐,通“座”,座位;①项王就受璧,置之坐上;②因击沛公于坐13.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二,虚词实词( 一) 实词:飨土卒( 飨;犒劳)夜驰之( 之:到,往)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 从:跟从)亡去不义( 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抗)与臣游( 游:交往)籍吏民( 籍:登记)他盗之出入( 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 具:具体,完备)如入前为寿( 如: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坐须臾( 须臾:片刻)相去( 去,距离) 置车骑( 置;舍弃)督过之( 督过:批评)留谢( 谢:辞谢)( 二) 虚词固不如也( 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因言曰( 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以示之者三( 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如属皆且为所虏( 如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①沛公欲王关中;②秦地可尽王也;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于是项伯复夜去;5.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①亡去不义;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6.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7.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8.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9. 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0. 如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1.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2.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13. 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14. 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17.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18.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19. 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事;20. 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21.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22.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四,文言句式(一)判定句;1. 此天子气也2.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 此亡秦之续耳(二)省略句:1. 沛公军( 于) 霸上;2. 沛公欲王( 于) 关中;3. 为( 吾) 击破沛公军;4. 具告( 之) 以事;5. 亡去不义,不行不语( 之) ;6. 将军战( 于) 河北,臣战( 于) 河南;7. 交戟之卫士欲止( 之) 不内;8. 仍军( 于) 霸上;9. 项王受璧,置( 之) 于坐上;10. 竖子不足与( 之) 谋;11. 欲呼张良与( 之) 俱去12. 如彘肩上(三)被动句:1. 如屑皆且为所虏2. 晋属今为之虏矣(四)宾语前置句:1. 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2. 不然,籍何以至此3. 客何为者4. 大王来何操5. 沛公安在6. 今日之事何如?7. 何辞为?(五)介宾短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 沛公欲王于关中;3. 具告之以事;4. 良曰:“长于臣;”5. 得复见将军于此;五,古今异义: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 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4. 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具体说来;5. 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六,一词多义(一)为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做谁为大王为此计且为之奈何动词,出,制定,动词,应付,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二)故故听之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三)辞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未辞也(告别,辞别)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四)幸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幸而)七,成语集锦:劳累而功高如此( 劳累功高)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背景介绍“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 206 年,秦末楚汉相争初期。

刘邦和项羽两支起义军先后攻入关中,刘邦兵力较弱,却先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

项羽随后入关,兵力强大。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大怒,决定次日发兵攻打刘邦。

刘邦在谋士张良等人的劝说下,亲自到项羽的营帐鸿门谢罪,于是有了这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

二、主要人物1、刘邦:为人圆滑,善于应变,能屈能伸。

2、项羽:勇猛善战,但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3、张良:足智多谋,是刘邦的重要谋士。

4、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眼光敏锐,老谋深算。

5、樊哙:刘邦的部下,忠勇豪爽。

三、故事情节1、刘邦赴宴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他,惊恐万分,在张良的建议下,决定亲自去鸿门向项羽谢罪。

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一百多人来到项羽营帐,态度谦卑,言辞恳切。

2、项羽设宴项羽在营帐中设宴招待刘邦,宴席上气氛紧张。

范增多次向项羽示意杀掉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

3、项庄舞剑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便让项庄在宴席上舞剑,企图趁机刺杀刘邦。

张良察觉不妙,赶紧出去叫樊哙进来。

4、樊哙闯帐樊哙勇猛无畏地闯入营帐,面对项羽毫不畏惧,一番慷慨陈词,让项羽对刘邦的杀心有所动摇。

5、刘邦逃走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从小路逃回自己的营地。

四、文学手法1、对比手法通过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对比,突出了两人性格的差异。

刘邦的小心谨慎、能屈能伸与项羽的自大轻敌、优柔寡断形成鲜明对比。

2、细节描写文中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十分精彩。

如樊哙“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生动地展现了樊哙的愤怒和勇猛。

3、烘托渲染通过营造紧张的气氛,烘托出鸿门宴的凶险。

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渲染了紧张的局势。

五、重点词句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这里的“军”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通“彩”,颜色2.距关,毋内诸侯/毋从俱死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距,通“拒”,把守;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进入。

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背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早些6.令将军与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否”,否则,不这样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通“骖”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出入: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表示意义,另一个陪衬,此处偏在“入”。

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存亡”,偏在“亡”。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6.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古义:不超过。

今义: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还军霸上/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驻扎2.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称王3.亡去不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恪守信义4.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5.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6.若入前为寿上前7.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8.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二)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在夜晚2.吾得兄事之像兄长一样3.日夜望将军至在白天在黑夜4.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5.头发上指向上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已去,间至军中从小路(三)形容词作名词1.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2.沛公今事有急危急的事3.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四)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毫毛不敢有所近靠近,接触,沾染(五)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六)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命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率领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停止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称王5.拔剑撞而破之使……破裂四、重点实词1.飨:用酒食款待,犒劳。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而听细说明确(古:小人的谗言;今:地讲述。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2个)1、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

1. 作者与出处。

2. 关于项羽与刘邦。

- 项羽: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他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好武,在秦末起义中成为重要的军事力量。

他自封西楚霸王,在楚汉相争中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 刘邦: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

他出身农家,在秦末起义中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史称汉高祖。

二、通假字。

1.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 “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 “不敢倍德”- “倍”通“背”,背叛。

4.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5. “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三、古今异义。

1. 沛公居山东时。

- 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山东省。

2. 约为婚姻。

-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非常。

4.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5. 再拜献大王足下。

-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四、一词多义。

1. 为。

- “使子婴为相”,担任。

- “为击破沛公军”,替、给。

-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 ④“客何为者”,做、干。

- ⑤“吾属今为之虏矣”,被。

2. 故。

- “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 “故听之”,所以。

3. 以。

-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把。

- “籍何以至此”,凭、靠。

-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来、用来。

- ④“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来。

4. 且。

- “且为之奈何”,将。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五、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沛公军霸上”,军,驻军、驻扎。

-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1一、通假字:成五采: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把守。

内,通“纳”,……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不者:不,通“否”。

沛公不胜杯杓:沛公不胜杯杓:杓,同“勺”。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日日夜夜地。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再三,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样。

持剑盾步走:步,徒步。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间,从小路,秘密地。

名词活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籍吏民:籍,登记户籍。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刑,杀。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素,与……交好。

3、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臣活之:活,使……活,救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称王。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17.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著名且充满戏剧性的事件,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一、背景知识秦末,天下大乱,陈胜吴广率先起义,随后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反秦。

刘邦和项羽是其中两支重要的力量。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进入咸阳后,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随后率领大军入关。

此时,刘邦的势力相对较弱,而项羽兵强马壮,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

二、主要人物1、刘邦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用人。

在鸿门宴中,他小心谨慎,善于应变。

2、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善战,但性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3、范增项羽的重要谋士,主张杀刘邦以除后患。

4、张良刘邦的重要谋士,足智多谋,为刘邦出谋划策。

5、项庄项羽的堂弟,在宴会上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6、樊哙刘邦的部下,忠勇豪爽。

三、宴前形势刘邦入关后,派兵守函谷关,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大怒,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

此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听后更加愤怒,决定次日攻打刘邦。

四、宴会经过1、刘邦赴宴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他,非常惊恐,在张良的建议下,决定亲自去鸿门向项羽谢罪。

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人来到项羽的军营。

2、项羽设宴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

宴会上,项羽的态度比较傲慢,刘邦则表现得十分谦卑。

3、范增示意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举起玉玦暗示项羽下决心杀刘邦,但项羽默然不应。

4、项庄舞剑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便召来项庄,让他在宴会上舞剑,伺机刺杀刘邦。

张良见情况危急,便出去找樊哙。

5、樊哙闯帐樊哙带剑拥盾闯入营帐,怒视项羽。

项羽赐酒赐肉,樊哙趁机陈说刘邦的功劳,指责项羽听信谗言。

项羽无言以对。

6、刘邦逃脱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从小路逃回霸上。

五、重点词句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二、古今异义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玩,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公敢入乎(敢:古义:能够;今义: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

)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

)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3.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5.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6.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是《史记》中的经典篇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言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7、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8、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9、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四、一词多义1、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2)哙拜谢感谢(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2)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故听之所以3、胜(1)刑人如恐不胜尽(2)沛公不胜杯杓禁得住,能承受4、因(1)不如因善遇之趁机(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3)因击沛公于坐趁机5、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给(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个“为”,介词,替;后一个“为”,动词,出,谋划(4)若属皆且为所虏被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亚父者,范增也。

(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省略句(1)为(吾)击破沛公军(2)欲呼张良与(之)俱去(3)毋从(之)俱死也3、宾语前置句(1)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2)沛公安在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4、状语后置句(1)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2)得复见将军于此正常语序为“得于此复见将军”六、重点实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完整版)《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完整版)《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成五采采:通“彩”,颜色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3)距关距:通“拒”,把守的意思4)毋内诸侯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使进入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7)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9)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10)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1)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12)不者不:通“否”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使进入1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寻常的变故今义,副词,很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6)将军战河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7)臣战河南..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8)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3)亡去不义义:恪守道义4)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5)籍吏民籍: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或登记6)若入前为寿前:上前7)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以目示意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恪守道义9)刑人如恐不胜刑: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杀10)从郦山下下:下来11)道芷阳间行道:取道(二)、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三)、形容词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危急的事(四)、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2)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4)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在夜里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6)头发上指上:向上7)四人持剑盾步走步:用步行的方式8)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五)、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者(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意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他活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止4)樊哙侧其盾以撞侧:使……侧过来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之为王6)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四、重点实词1)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2)妇女无所幸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急击勿失失:指失去时机4)鲰生说我曰鲰:浅陋、卑微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6)披帷西向立披帷:揭开帷幕7)瞋目视项王瞋目:瞪眼8)项王按剑而跽曰跽: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戒的姿势9)则与斗卮酒斗卮:大酒杯10)拔剑切而啖之啖:吃11)大礼不辞小让小让:细小事情上的礼节12)如今人方为刀俎刀俎:切肉用的刀和砧板13)大王来何操操:拿,这里是携带14)旦日飨士卒旦日:第二天早上15)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样16)鲰生说我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17)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18)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19)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能够用来……的20)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有可以用来……的21)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相比…哪一个…2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23)沛公起如厕往,到……去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2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2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27)杀人如不能举全、尽28)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2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30)哙拜谢感谢31)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32)沛公军霸上驻军33)从此道至吾军军营34)为击破沛公军军队35)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3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37)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8)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39)亡去不义离开40)相去四十里距离41)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4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敌、抵挡五、虚词(一)、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臣为韩王送沛公替5)为之奈何对付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7)君为我呼入(前者)替;(后者)制定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前者)给;(后者)成为9)君王为人不忍10)若属皆且为所虏被11)军中无以为乐作为12)客何为者做,干13)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14)我为鱼肉是15)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16)公为我献之17)吾属今为之虏矣(二)、因:1)因言曰趁此2)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4)因击沛公于坐趁此5)因招樊哙出(三)以:1)具告以事介词,把2)籍何以至此介词,凭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5)所以遣将守关者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7)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8)请以剑舞9)常以身翼蔽沛公10)樊哙侧其盾以撞11)项王未有以应(四)、且: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2)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3)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五)、然:1)然不自意然而,连词2)不然这样,代词3)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六)、之:1)故听之代鲰生2)为之奈何代这件事3)臣活之代项伯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今日之事何如助词,的6)立而饮之代酒7)拔剑切而啖之代彘肩8)公为我献之代白璧和玉斗9)吾属今为之虏矣代沛公10)珍宝尽有之1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2)项伯杀人,臣活之13)吾得兄事之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5)今者有小人之言1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9)此亡秦之续耳20)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七)、而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背景介绍A. 鸿门宴的历史时期1. 秦朝末年2. 楚汉争霸时期B. 主要参与人物1. 刘邦2. 项羽3. 范增4. 张良5. 项庄二、事件起因A. 秦朝灭亡后的权力真空1. 秦朝内部矛盾2. 民间起义频发B. 楚汉争霸的初步形成1. 刘邦先入关中2. 项羽的不满与野心三、鸿门宴的过程A. 宴会地点与时间1. 地点:鸿门(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2. 时间:前206年B. 宴会前的策略与布局1. 刘邦的谨慎与准备2. 项羽的自信与轻敌C. 宴会中的交锋1. 范增的劝说与项羽的犹豫2. 张良与项庄的暗斗3. 刘邦的机智与应对四、鸿门宴的结果与影响A. 刘邦的脱险1. 张良的智谋2. 项庄舞剑的插曲B. 项羽的失误1. 错失除掉刘邦的机会2. 范增的失望与离去C. 楚汉争霸的加剧1. 鸿门宴后双方关系的恶化2. 楚汉战争的爆发五、历史评价与启示A. 鸿门宴的历史地位1. 楚汉争霸的转折点2.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宴会之一B. 鸿门宴对后世的影响1. 成为策略与智谋的代名词2. 对后世政治斗争的启示六、相关文献与研究A. 古代文献1. 《史记》2. 《汉书》B. 现代研究1. 鸿门宴的历史真实性探讨2. 鸿门宴与楚汉争霸的研究七、结语A. 鸿门宴的历史意义B. 对现代人的启示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结构化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旨在提供一个关于鸿门宴的全面概述。

每个部分都应该进一步扩展,以满足3000字的要求。

在撰写时,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清晰性,同时保持逻辑连贯和格式规范。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政治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为项羽与刘邦之间进行谈判的场合。

以下是对鸿门宴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整理:1.鸿门宴的背景:鸿门宴发生在项羽攻打汉中之后,刘邦与项羽的力量对峙期间。

刘邦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之一,项羽是当时农民起义军的统帅。

两人一度联合起来推翻秦朝,但后来由于个人私心、权力争夺等因素,双方关系日趋紧张。

2.鸿门宴的目的:鸿门宴是刘邦利用项羽信任他的机会,试图通过谈判解决与项羽的争端,重新夺取领导地位的一次策略性谋略。

3.鸿门宴的地点:鸿门宴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鸿门镇(今长安区鸿门镇)举行,得名于此。

4.鸿门宴的过程:刘邦在宴会上准备了美酒和美食,并安排了歌舞表演,以迎接项羽的到来。

宴会期间,刘邦派出陈平与项伯交谈,试图说服他们离开项羽的麾下,加入自己。

最后,在庆宴结束时,刘邦抓住了时机,出现在项羽面前,并借着酒势,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试图打动项羽归降。

5.鸿门宴的结果:尽管刘邦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策略,但项羽并未动摇。

项羽意识到刘邦的诡计,怒而离席,于是刘邦发动了霸王别姬的计划,成功逃离了宴会现场。

这场事件最终导致刘邦与项羽彻底翻脸,双方进入了长时间的战争状态。

6.鸿门宴的影响:鸿门宴是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转折点。

刘邦在逃离鸿门宴后成功发动了霸王别姬的计划,逐渐重振军队,并最终在巨鹿之战中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

这场宴会的失败也奠定了刘邦的军事、政治和智谋的声誉,被后人称为“鸿门宴不败之功”。

7.鸿门宴的文化象征:鸿门宴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颂,并有多部文学作品、电影和电视剧以此为题材进行改编。

鸿门宴被认为是刘邦的智慧和谋略的最高体现,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优秀战略谋略的代名词。

总之,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其背后涉及到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权力斗争、智谋较量以及历史转折点等多个方面。

鸿门宴的影响深远,对于刘邦最终建立汉朝、开创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有着重要作用。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一、背景介绍“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 206 年,是项羽和刘邦在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初期的一次重要宴会。

当时,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秋毫无犯,颇得民心。

而项羽随后入关,兵力强大,对刘邦先入关中颇为不满。

二、主要人物1、刘邦刘邦为人机敏,善于用人,能屈能伸。

在鸿门宴中,他深知形势对自己不利,始终保持低调和谦逊,以化解项羽的敌意。

2、项羽项羽性格豪爽但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在鸿门宴上,他本有机会除掉刘邦,但在范增的多次暗示下仍未下定决心。

3、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足智多谋,深知刘邦日后必成大患,极力主张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

4、张良刘邦的重要谋士,沉着冷静,善于谋略,在鸿门宴中帮助刘邦巧妙应对危机。

5、项庄项羽的堂弟,在鸿门宴上奉命舞剑,企图借机刺杀刘邦。

6、樊哙刘邦的部将,勇猛豪爽,在关键时刻闯入宴会,为刘邦解围。

三、故事情节1、刘邦赴宴刘邦得知项羽入关后,亲至鸿门谢罪。

项羽设宴款待刘邦,宴会上气氛紧张。

2、范增示意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并举起玉玦示意项羽下决心除掉刘邦,但项羽默然不应。

3、项庄舞剑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便召项庄舞剑,意在趁机刺杀刘邦。

4、樊哙闯入项伯也起身舞剑,保护刘邦。

此时,樊哙闯入营帐,面对项羽怒目而视,义正辞严地斥责项羽。

5、刘邦逃脱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逃离鸿门宴。

四、文学艺术手法1、对比手法通过刘邦的谦卑与项羽的傲慢进行对比,展现出两人性格的差异以及命运的不同走向。

2、细节描写如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使读者如临其境。

3、情节跌宕起伏整个鸿门宴的情节充满了紧张和悬念,让读者始终为刘邦的命运捏一把汗。

五、重点词句解析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这里的“军”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 “王”是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之意;“有”是“占有”的意思。

鸿门宴知识整理

鸿门宴知识整理

《鸿门宴》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3.所以..遣将守关者 4.备他盗之出入..也..与非常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6.而听细说7.我为鱼肉二、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此其志不在小.4.素善.留侯张良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秦地可尽王.也7.项伯杀人,臣活.之8.吾得兄.事之9.籍.吏民10.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11.沛公不先破.关中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3.先入关破.秦14.范增数目.项王15.若入为寿.16.常以身翼.蔽沛公17.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8.刑.人如恐不胜1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0.还军.霸上21.四人持剑盾步.走22.道.芷阳间.行23.拔剑撞而破.之24.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三、文言句式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沛公居山东时4.贪于财货5.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6.项伯者,项羽季父也7.具告以事8.欲呼张良与俱去9.毋从俱死也10.臣为韩王送沛公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12.籍何以至此1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4.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5.若属皆且为所虏16.今日之事何如17.客何为者18.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19.则与斗卮酒20.则与一生彘肩21.加彘肩上22.此亡秦之续耳2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4.何辞为25.大王来何操26.沛公安在27.置之坐上28.竖子不足与谋29.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30.吾属今为之虏矣31.我持白壁一双,玉斗一双四、句子翻译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8.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字音】旦日飨(xiǎng)士卒鲰(zōu)生说(shuì)我曰奉卮(zhī)酒为寿数(shuò)目项王戮(lù)力瞋(chēn)目玉玦(jué)目眦(zì)尽裂按剑而跽(jì)参乘(cān shèng)彘(zhì)肩刀俎(zǔ)樊哙(fán kuài)不胜(shēng)杯杓(sháo;同“勺”,酒器)沛公欲王(wàng)关中毋内(nà)诸侯【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古今异义】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固:古义:本来;古义:坚固)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往,游览)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9.公敢入乎(敢:古义:能够;今义: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13.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15.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16.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秦地可尽王也(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3.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4.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5.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夜:名词作状语,连夜)6.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之事)7.亡去不义(义:名词用作动词,合于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用作动词,合于义)8.君安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9.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10.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1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12.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1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1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15.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言:名词用作动词,告诉)16.范曾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17.若入前为寿(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18.寿毕,请以剑舞(寿:名词用作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19.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20.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动词使动用法,使……止,阻止)21.樊哙侧其盾以撞(侧:名词用作动词,偏过)22.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3.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2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25.此亡秦之续耳(续:形容词用作名词,后续者)2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细谨:形容词用作名词,细小的事情;让:动词用作名词,谦让)27.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28.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特殊句式】1.判断句(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亚父者,范增也(……者,……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者,……也)(3)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此亡秦之续耳(……)(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5)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2.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贪于财货(应“于财货贪”)②具告以事(应“以事具告”)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应“以沛公言具”)④长于臣(应“于臣长”)⑤得复见将军于此(应“于此得复见将军”)(2)宾词前置①籍何以至此(应“以何”)②大王来何操(应“操何”)③沛公安在(应“在安”)④客何为者(应“为何”)(1)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2)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1)为(吾)击破沛公军(2)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3)毋从(之)俱死也(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5)则与(之)一生彘肩(6)竖子不足与(之)谋(7)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8)加彘肩(于盾)上(9)沛公军(于)霸上(10)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11)卫士仆(于)地(12)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13)毋从(其)俱死也(1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15)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5.固定结构(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4)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译文】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

”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

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

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

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

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着刘邦一起死了。

”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

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所以就听了他的话。

”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

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刘邦说:“跟你比,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

”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

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把我不敢忘恩的事全部告诉项王。

”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刘邦说:“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全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

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

”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有隔阂。

”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至于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

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

亚父就是范增。

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坐。

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

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

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

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

”项王说:“好。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

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

”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

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眶都裂开了。

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

”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

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

”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

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猪腿。

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如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

’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来等待大王到来。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