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87197ba58da0116d17494c.png)
显强化
19
.
鞍上囊实性性占位,囊液T1呈 低信号,形态不规则实性结节, 实性部分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 鞍内可以看到垂体
20
.
21
.
22
.
垂体柄与垂体腺胚胎起源相同,因此生长于垂体腺的肿瘤 在垂体柄都可以见到 需要注意:儿童——生殖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
成人——转移瘤
23
.
不规则低信号区,及低信号分隔 中等到显著“蜂房样”强化,持续缓慢强化 骨质破坏
40
.
41
.
转移瘤 METASTASIS
少见,多侵犯斜坡 血行转移,肺癌、乳腺癌 影像表现多样,结合病史 通常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均匀、不均、环形强化
42
.
斜坡高信号消失
43
.
乳腺癌转移 T2 中心低信号 T1 高信号 环形强化 中心可能为出血
生殖细胞肿瘤 GERM CELL TUMOR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y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 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症多见 实验室检查可有AFP和(或)HCG升高
24
.
鞍区生殖细胞瘤起源于三脑室底部或垂体柄 CT:边界清楚稍高密度灶,强化显著 MRI: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失;肿瘤
鞍区常见肿瘤 影像学诊断
.
广东同江医院放射科
1
张水诚
.
鞍区解剖 诊断思路 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2
.
前界:前床突、交 叉前沟
后界:后床突、鞍 背
两侧界:颈动脉沟
主要结构:蝶鞍、 垂体、垂体柄、海 绵窦及其穿经结构、 鞍上池、鞍上血管、 视神经、视交叉、 视束及下丘脑
19
.
鞍上囊实性性占位,囊液T1呈 低信号,形态不规则实性结节, 实性部分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 鞍内可以看到垂体
20
.
21
.
22
.
垂体柄与垂体腺胚胎起源相同,因此生长于垂体腺的肿瘤 在垂体柄都可以见到 需要注意:儿童——生殖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
成人——转移瘤
23
.
不规则低信号区,及低信号分隔 中等到显著“蜂房样”强化,持续缓慢强化 骨质破坏
40
.
41
.
转移瘤 METASTASIS
少见,多侵犯斜坡 血行转移,肺癌、乳腺癌 影像表现多样,结合病史 通常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均匀、不均、环形强化
42
.
斜坡高信号消失
43
.
乳腺癌转移 T2 中心低信号 T1 高信号 环形强化 中心可能为出血
生殖细胞肿瘤 GERM CELL TUMOR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y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 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症多见 实验室检查可有AFP和(或)HCG升高
24
.
鞍区生殖细胞瘤起源于三脑室底部或垂体柄 CT:边界清楚稍高密度灶,强化显著 MRI: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失;肿瘤
鞍区常见肿瘤 影像学诊断
.
广东同江医院放射科
1
张水诚
.
鞍区解剖 诊断思路 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2
.
前界:前床突、交 叉前沟
后界:后床突、鞍 背
两侧界:颈动脉沟
主要结构:蝶鞍、 垂体、垂体柄、海 绵窦及其穿经结构、 鞍上池、鞍上血管、 视神经、视交叉、 视束及下丘脑
鞍区病例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课件
![鞍区病例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5aaef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f.png)
脊索瘤的MRI表现
脊索瘤在MRI上表现为鞍旁或鞍内的占位性病变,T1加权 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可强化 或不强化。
脊索瘤的诊断要点
脊索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表现,尤其是鞍区和颅内中线部位的影像学检查。
04
鞍区病例影像鉴别诊断
垂体瘤与颅咽管瘤的鉴别诊断
CT检查
总结词
高分辨率成像
详细描述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成像的特点,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鞍区的细微结构,对鞍区肿 瘤、炎症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MRI检查
总结词
软组织分辨率高
详细描述
MRI检查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鞍区的软组织和血管结构,对鞍区肿瘤、出血等病变的诊断具有 重要价值。
核医学检查
别存在困难。
主观性
影像诊断结果受医生经验和技 术水平影响,存在一定主观性 ,不同医生对同一病例可能得 出不同结论。
辐射风险
影像检查过程中可能产生辐射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等敏感 人群。
费用较高
影像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对于 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能造成
负担。
未来展望
技术进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提高对微小病变和特殊类型 病变的识别和鉴别能力。
颅咽管瘤的MRI表现
颅咽管瘤在MRI上表现为鞍上或鞍旁占位性病变, 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颅咽管瘤的诊断要点
颅咽管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尤其是鞍区和颅内中 线部位的影像CT表现
脊索瘤在CT平扫中呈低密度或等密度,钙化常见,增强扫 描后可强化或不强化,形态多不规则。
脊索瘤在MRI上表现为鞍旁或鞍内的占位性病变,T1加权 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可强化 或不强化。
脊索瘤的诊断要点
脊索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表现,尤其是鞍区和颅内中线部位的影像学检查。
04
鞍区病例影像鉴别诊断
垂体瘤与颅咽管瘤的鉴别诊断
CT检查
总结词
高分辨率成像
详细描述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成像的特点,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鞍区的细微结构,对鞍区肿 瘤、炎症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MRI检查
总结词
软组织分辨率高
详细描述
MRI检查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鞍区的软组织和血管结构,对鞍区肿瘤、出血等病变的诊断具有 重要价值。
核医学检查
别存在困难。
主观性
影像诊断结果受医生经验和技 术水平影响,存在一定主观性 ,不同医生对同一病例可能得 出不同结论。
辐射风险
影像检查过程中可能产生辐射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等敏感 人群。
费用较高
影像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对于 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能造成
负担。
未来展望
技术进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提高对微小病变和特殊类型 病变的识别和鉴别能力。
颅咽管瘤的MRI表现
颅咽管瘤在MRI上表现为鞍上或鞍旁占位性病变, 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颅咽管瘤的诊断要点
颅咽管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尤其是鞍区和颅内中 线部位的影像CT表现
脊索瘤在CT平扫中呈低密度或等密度,钙化常见,增强扫 描后可强化或不强化,形态多不规则。
鞍区肿瘤影像诊断课件
![鞍区肿瘤影像诊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c370e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c.png)
脊柱病变诊断等
4
注意事项:检查前 需去除金属物品, 检查过程中保持安
静,避免运动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原理:利用X
1 射线对人体进 行断层扫描, 获取二维图像
优势:分辨
2 率高,可显 示组织结构 细节
应用:适用于
3 颅脑、胸部、 腹部等部位的 肿瘤诊断
局限性:辐
4 射剂量较高, 不适用于孕 妇和儿童
的制定提供依据。
4
注意事项:在进行PET检查时,患者需 要禁食禁水,并避免剧烈运动,以确
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影像诊断要点
肿瘤位置和形态
01
鞍区肿瘤的位 置:鞍区肿瘤 通常位于鞍区, 包括垂体、蝶 鞍、鞍上、鞍
下等区域
02
肿瘤形态:鞍 区肿瘤的形态 多样,包括圆 形、椭圆形、
不规则形等
03
肿瘤大小:鞍 区肿瘤的大小 不一,从几毫 米到几厘米不
则、边缘模糊
肿瘤信号对比:肿瘤信 号对比通常表现为与正
常组织信号对比明显
肿瘤信号分布:肿瘤信 号分布通常表现为不均
匀、局部增强
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
肿瘤与周围 组织的边界: 清晰、模糊 或融合
肿瘤与周围 组织的对比 度:高、低 或中等
01
03
肿瘤与周围组 织的生长方式: 外生性、内生 性或混合性
05
02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1
原理: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 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 检测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情况,从
而判断肿瘤的存在和性质。
2
优点:PE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 性,能够早期发现肿瘤,并区分肿瘤
的良恶性。
3
4
注意事项:检查前 需去除金属物品, 检查过程中保持安
静,避免运动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原理:利用X
1 射线对人体进 行断层扫描, 获取二维图像
优势:分辨
2 率高,可显 示组织结构 细节
应用:适用于
3 颅脑、胸部、 腹部等部位的 肿瘤诊断
局限性:辐
4 射剂量较高, 不适用于孕 妇和儿童
的制定提供依据。
4
注意事项:在进行PET检查时,患者需 要禁食禁水,并避免剧烈运动,以确
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影像诊断要点
肿瘤位置和形态
01
鞍区肿瘤的位 置:鞍区肿瘤 通常位于鞍区, 包括垂体、蝶 鞍、鞍上、鞍
下等区域
02
肿瘤形态:鞍 区肿瘤的形态 多样,包括圆 形、椭圆形、
不规则形等
03
肿瘤大小:鞍 区肿瘤的大小 不一,从几毫 米到几厘米不
则、边缘模糊
肿瘤信号对比:肿瘤信 号对比通常表现为与正
常组织信号对比明显
肿瘤信号分布:肿瘤信 号分布通常表现为不均
匀、局部增强
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
肿瘤与周围 组织的边界: 清晰、模糊 或融合
肿瘤与周围 组织的对比 度:高、低 或中等
01
03
肿瘤与周围组 织的生长方式: 外生性、内生 性或混合性
05
02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1
原理: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 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 检测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情况,从
而判断肿瘤的存在和性质。
2
优点:PE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 性,能够早期发现肿瘤,并区分肿瘤
的良恶性。
3
鞍区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鞍区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f96f7a524de518964b7dbe.png)
海绵窦为硬膜包绕的静脉梁窦,Ⅲ、Ⅳ、Ⅴ ( Ⅴ的分支眼神经Ⅴ1和上颌神经Ⅴ2)走行于其 外侧壁的硬膜中,颈内动脉及Ⅵ走行其中。
鞍区肿瘤依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鞍内肿瘤、 鞍上肿瘤和鞍旁肿瘤。
YY
3
精品文档
前窗突 海绵窦
鞍区解剖
视交叉 垂体 颈内动脉
YY
4
精品文档
YY
5
精品文档
鞍区解剖
YY
6
精品文档
肿瘤分类:根据肿瘤性状
实性肿瘤 完全囊性 部分囊性
YY
17
精品文档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
颅咽管瘤平扫MRI表现
实性部分:等T1、稍长T2信号 含胆固醇和蛋白质囊液:短T1、长T2信号 不含上述成分囊液:长T1、长T2信号
颅咽管瘤增强MRI表现
实性成分和囊壁明显强化
鞍上80%,囊性80%,合并钙化80%
增强MRI表现
明显或显著强化
YY
42
精品文档
鞍区胶质瘤的MRI诊断
女,17岁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1级
YY
43
精品文档
鞍区胶质瘤的MRI诊断
男,8岁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级
YY
44
精品文档
鞍区胶质瘤的MRI诊断
女,35岁,毛细胞星形细胞瘤1级
YY
45
精品文档
鞍区胶质瘤的MRI诊断
男,17岁,星形细胞瘤
YY
18
精品文档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
女,27岁
YY
19
精品文档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
女,19
YY
20
精品文档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
女,28岁
YY
鞍区肿瘤依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鞍内肿瘤、 鞍上肿瘤和鞍旁肿瘤。
YY
3
精品文档
前窗突 海绵窦
鞍区解剖
视交叉 垂体 颈内动脉
YY
4
精品文档
YY
5
精品文档
鞍区解剖
YY
6
精品文档
肿瘤分类:根据肿瘤性状
实性肿瘤 完全囊性 部分囊性
YY
17
精品文档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
颅咽管瘤平扫MRI表现
实性部分:等T1、稍长T2信号 含胆固醇和蛋白质囊液:短T1、长T2信号 不含上述成分囊液:长T1、长T2信号
颅咽管瘤增强MRI表现
实性成分和囊壁明显强化
鞍上80%,囊性80%,合并钙化80%
增强MRI表现
明显或显著强化
YY
42
精品文档
鞍区胶质瘤的MRI诊断
女,17岁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1级
YY
43
精品文档
鞍区胶质瘤的MRI诊断
男,8岁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级
YY
44
精品文档
鞍区胶质瘤的MRI诊断
女,35岁,毛细胞星形细胞瘤1级
YY
45
精品文档
鞍区胶质瘤的MRI诊断
男,17岁,星形细胞瘤
YY
18
精品文档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
女,27岁
YY
19
精品文档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
女,19
YY
20
精品文档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
女,28岁
YY
鞍区常见肿瘤诊断ppt课件
![鞍区常见肿瘤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176550a417866fb84a8e5a.png)
• 临床表现:痴笑癫痫、性早熟
• 悬于三脑室底部 • CT:等密度 • MRI:T1WI与皮质信号相似;T2WI呈等信号 • 无强化
脑膜瘤
• 多发于成人,女性多见 • 鞍旁脑膜瘤多见,单纯起源于蝶鞍底部脑膜瘤少见 • T1WI和T2WI均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 • “脑膜尾征” • 可有钙化,出血、坏死、囊变少见
• 多为囊性或囊实性,囊壁光滑,厚薄不均
• 实性部分和囊壁钙化多见 • 囊液因成分不同在CT和MRI上表现为不同密度/信号 • 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生殖细胞肿瘤 GERM CELL TUMOR
•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Y •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 • 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症多见 • 实验室检查可有AFP和(或)HCG升高
RATHKE 囊肿
• 起源于RATHKE囊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30~40岁出现症状 • 多位于鞍内,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 • 囊壁薄、均匀、光滑,无强化; • 囊液因蛋白含量不同而信号变化不一
颅咽管瘤 CRANIOPHARYNGIOMAS
• 鞍区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年龄呈双峰:5~14Y,50~70Y; • 临床症状多为压迫症状
脊索瘤 CHORDOMAS
• 原发低度恶性骨肿瘤 • 高峰年龄40~60Y
• 好发于骶尾部、蝶枕联合区
• CT:等、稍低密度 • MRI:信号不均,T1WI 等、低信号,T2WI 高信号,不规则低信号区, 及低信号分隔
• 中等到显著“蜂房样”强化,持续缓慢强化
• 骨质破坏
转移瘤 METASTASIS
• 鞍区解剖 • 诊断思路 • 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鞍区病变鉴别医学ppt
![鞍区病变鉴别医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55bf10e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0.png)
药物治疗是鞍区病变的常见治疗 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口服或注射 药物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
常用的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免 疫抑制剂、神经营养药物等,具 体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 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
对于鞍区病变严重的患者,手 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治疗方法。
鞍区病变鉴别医学
• 鞍区病变概述 •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 鞍区病变的实验室诊断 • 鞍区病变的鉴别诊断 • 鞍区病变的治疗 • 鞍区病变的预后和随访
01
鞍区病变概述
鞍区的解剖结构
鞍区位于颅底中部,是颅骨的一 个凹陷区域,容纳脑垂体和视神
经等重要结构。
鞍区的周围有鞍结节、视神经孔、 颈内动脉沟等重要骨性标志。
其他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
全血细胞计数可了解白细胞、红 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有助于判 断是否存在感染或血液系统疾病 。
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可了解凝血酶原时 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有助于 判断是否存在凝血障碍。
04
鞍区病变的鉴别诊断
垂体瘤与颅咽管瘤的鉴别诊断
垂体瘤
起源于垂体前叶,多为良性,常见症 状包括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 。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和药物治 疗。
性激素
检测性激素水平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性腺功能异常。
脑脊液检查
01
02
03
压力测定
检测脑脊液压力有助于判 断是否存在颅内压升高或 降低。
常规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可了解白 细胞计数、蛋白含量等指 标,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 感染或炎症。
生化检查
脑脊液生化检查可了解糖、 氯化物等指标,有助于判 断是否存在代谢性疾病。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下)PPT课件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57f2569e314332396893c2.png)
2019/11/1
.
3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T1COR+C鞍隔区脑膜瘤
2019/11/1
.
4
T1SAG蝶鞍区脑膜瘤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2019/11/1
.
5
蝶鞍旁区 脑膜瘤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2019/11/1
.
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2019/11/1
.
7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2019/11/1
• 最常见来自乳腺,肺或白血病、淋巴瘤 • 可直接累及下丘脑、垂体柄或垂体,或累及蝶骨
继而蔓延至海绵窦或蝶鞍,大多患者表现为尿崩 症
2019/11/1
.
47
转移瘤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2019/11/1
.
48
鞍区胶质瘤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常发生于视交叉
• 视交叉胶质瘤常见于青春期女性,
临床表现有视神经萎缩和视力障碍
.
24
表皮样囊肿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钻空2019生/11/1 长、弥散成像呈高信号.
25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患者 男 23 右侧三叉神经痛8月 余
表皮样囊肿
右侧CPA胆脂瘤累及鞍区
2019/11/1
.
2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表皮样囊肿
弥散成像呈高信号 增强未见明显强化
2019/11/1
.
27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三叉神经瘤(局限于半月节)
2019/11/1
.
35
三叉神经瘤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2019/11/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
CT平扫+重建
鞍区见一类圆
形
囊性肿块,囊
壁呈
蛋壳样钙化。
肿块向下压入
蝶鞍,向上达
到第三脑室水
平。
.
19
T1WI T2WI
209094 男 17岁
T1 FLAIR
语言异常、视力减退、尿失禁、
昏睡1月余
鞍上池-第三脑室见一类圆形囊实性 占位,边界清晰, 内部以囊性长T1、长T2信号 为主,信号均匀;另在囊下壁 可见多发结节状实性病灶, T2WI 呈乳头状向囊内凸起。
.
23
病理: 呈球形生长,有包膜,与脑组织边界清楚, 可见出血或钙化,血运丰富,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
.
24
临床: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2倍。主要为压 迫症状。 好发部位依次为:矢状窦旁、大脑镰、脑凸面、溴沟、鞍结 节等。
MRI首选,CT补充(是否钙化、有无出血、颅骨有无累及 等)。 密度/信号均匀,有包膜,可有斑点状钙化;增强均匀 、显 著强化,脑膜尾征。
T2 FLAIR
.
20
T1+C T
囊内实性病灶及囊壁明显强化,囊内容物无 视交叉受压向前移位,垂体可见,但垂体柄 中脑结构向后移位,中脑导水管通畅。 第三脑室明显变窄,双侧侧脑室、第四脑室 肿块邻近脑实质呈受压改变,关系清楚, 无脑实质浸润及水肿信号。 (压迫视交叉、垂体柄、中脑;无梗阻性脑
.
21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
11影像本实习生陈。。 指导老师:。。。
.
1
.
2
.
3
鞍区常见四种大型肿瘤 1、垂体大腺瘤(成人最常见) 2、颅咽管瘤(小儿最常见) 3、脑膜瘤 4、动脉瘤 (以上均为脑外肿瘤)
.
4
影像检查方法
超声:无价值。 X线:平片--应用价值有很大限度;
DSA--有创,一般不用。 CT:平扫+增强+重建,能够很好地做出定位和定性诊断。 MR:多方位、多参数和三维成像及功能成像,准确定位、定 量、定界,甚至定性。
(故通常选用CT和MR检查,MRI诊断率较高)
.
5
基本征象 直接征象: 鞍区肿块(密度/信号、结构、形态) 强化类型与程度
间接征象: 颅骨改变 瘤周脑水肿(脑外肿瘤一般无或轻) 占位征 周围组织侵犯
特异征象:钙化、出血等
.
6
各论:
疾 病 概 念
病 因
理临 床 与 病
用影 像 学 应
现 影 像 学 表( 特 征 )
.
25
CT平扫
482933 女 61岁 反复头晕3年余
鞍上可见一类圆形均匀稍高密度灶,CT值约47HU, 边界清楚,其内见一小点片状钙化灶;继发鞍上池受压伴变性。
.
26
T1
T2
鞍区占位肿块,呈等T1等T2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楚。
.
27
T1+C
↘
↘
病灶呈均匀、显著强化(馒头样),以宽基底与前颅窝底相连, 冠状位和矢状位见脑(硬)膜尾征; 肿块突入鞍上池,向上推压视交叉,后缘紧邻垂体柄,与双侧颈 (脑膜尾征:增强扫描,肿块邻近的增厚硬脑膜呈窄带状强化, 而逐渐变细。)
Hale Waihona Puke 果).14颅咽管瘤
由外胚叶形成的颅咽管的残余上皮细胞发展起来的一种胚胎 残余组织肿瘤。颅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 病因:胚胎残余学说--源于颅咽管退化过程中的残留上皮细 胞。 病理:成釉细胞型和乳头状型
.
15
临床:常见于儿童(发育障碍、颅压增高、视力视野障碍 等),鞍上多见。 一般无脑水肿,室间孔阻塞则出现脑积水。
.
28
MRA
颅内动脉走形自然,管壁光滑,未见局灶性异常狭窄或扩
.
29
CT平扫 ←
176488 男 62岁 右眼视朦半年
鞍区见一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影, 密度较均匀,边界较清, 位置稍偏右,向上突入鞍上池内, 周围骨质未见破坏。
←
.
30
T1 ←
前颅窝底、鞍前区见一肿块影, 呈等T1等T2信号,信号均匀, 边缘清楚,以宽基底与颅底接触。
CT和MRI定位及定性均较准确,MRI更优。 密度/信号复杂,多有囊变和钙化灶(蛋壳样钙化,CT); 增强边缘或实质明显强化。
.
16
T1
T1 FLAIR
T2 FLAIR
389618 男,2岁 双视力障碍
鞍区见一类圆形囊性肿块, 呈长T1长T2信号,囊壁厚薄不均。
.
17
T1 +C
囊壁呈环状强化,囊内未见明显 强化。 病灶占据蝶鞍、鞍上池及第三脑 室前部, 边缘清楚。
T2
←
←
.
.
11
T1+C
病灶不均匀 明显强化。视交叉、垂体柄受压上移。
.
12
CT平扫
330527 女 20岁 发现双眼偏盲半年余。视野检查为颞侧偏盲
蝶鞍-鞍上池内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密度不 蝶鞍稍扩大,鞍背骨质变薄,鞍上池受压变
↓
.
13
治疗(综合): 手术切除(根本治愈) 放射(可控制肿瘤发展) 药物(溴隐亭,对催乳素腺瘤和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有一定效
则治 疗 原
结影 像 鉴 别 小
新 进 展
.
7
垂体大腺瘤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发生的肿瘤,为鞍区最常见 的肿瘤;直径大于10mm的为垂体大腺瘤。 病因不清,可能诱因: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生物 因素等。 病理:(1)功能性(有分泌激素功能):泌乳素腺瘤、生 长激素腺瘤(嗜酸细胞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嗜 碱细胞腺瘤)等。(2)无功能性:嫌色细胞腺瘤。
治疗: 手术为主,尽量完整切除 部分切除术后辅以局部放疗 大的囊性单腔性,可用同位素32P内放疗
.
22
脑膜瘤
是起源于蛛网膜粒帽状细胞的衍生物。
病因: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颅脑外伤、放射性照 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综合加速了蛛网膜 细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导致细胞变性的早期重要阶段。
.
8
临床:发生于成人,大腺瘤一般无明显内分泌表现,常因压 迫症状(视力障碍、头痛、垂体功能低下等)就诊或意外发 现。
CT和MRI对其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均高;MRI能清楚显示肿瘤 与大血管和相邻结构的关系,优于CT。
密度/信号不均匀,束腰征/雪人征。
.
9
CT平扫
289447 男 49岁
肢端麻木2月。偶头晕头痛
鞍内及鞍上见一类圆形实性占位病变,边界尚清楚,密度欠均 匀,CT值 约41-58HU。垂体窝扩大,鞍背骨质稍变薄。
.
10
T 1
→↙
T 1
→←
T 2
→←
鞍区见一较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 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 矢状面和冠状面上可见典型束腰征、雪人征(腺瘤通过鞍膈 向上生长时,由于受到鞍膈的限制而形成对称的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