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

合集下载

室内差异性传导心电图特点

室内差异性传导心电图特点

室内差异性传导心电图特点
1、室内差异性传导心电图表现为波形外形峰值变小,峰值宽度增加,而且传导延迟明显增加。

2、室内差异性心肌后的PR间期延长和QRS复合的增多是两个典型的心电图改变。

3、心电窦性活动改变,以及这种变化临床表现上有可能引起抑制型心动过缓、室内阻滞、室性早搏等。

4、室内差异性传导心电图除了上述考虑的几个特征外,还可能表现为窦性活动改变,包括:室内传导抑制,室外传导抑制,室内传导隔离,室外传导隔离,室内节段急性阻滞,室外节段急性阻滞,慢性阻滞等。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脏病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脏病学基本概念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

心室异位节律呈自律性增高,发出频率略超过窦性心率的冲动并控制心室而引起的心动过速,又称之为加速的室性自主心律(accelerated idioventricular rhythm)、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accelerated ventricular escape rhythm)。

由Rothfeld于1967年首先提出。

心电图特征为:①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秒,频率60~100次/min,略快于窦性心率,规则;②多数由3~20个室性异位搏动组成一阵,与窦性心率交替出现;③发作开始或终止时常有室性融合波。

主要病因有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炎,其次为洋地黄中毒和高钾血症,少数也见于正常人。

此种节律虽然称之为“心动过速”,但尚无突然发作和突然中止的特点,其频率并不很快,故一般不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而且它多出现在舒张晚期,激动心室的时间不甚提前,因而多无发展成为心室颤动的危险。

多数认为它是良性过程或暂时现象。

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必要时给予阿托品,以提高窦性心率而消除室性异位心律。

差异性传导

差异性传导

1.Aberrancy脱离正道,偏离常轨,反常,差异性rate dependent aberrancy 释义:与心率有关的差异性传导,心率依赖性差异传导;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nonphasic intraventricular aberrant conduction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phasic aberrant ventricularconduction●室内差异性传导1910年由Lewis首先提出,当时他将此概念定义为“室上性激动未能按正常途径在心室内传播”。

目前认为室内差异性传导是指心室内传导系统生理不应期变异而引起室上性冲动的暂时性室内传导异常。

也就是说室内差异性传导是功能性的,暂时以心室内传导系统生理周期长度的改变所致,它既不包括窦律时永久性或间歇性束支阻滞,也不含因传导组织解剖异常而引起的异常传导,如预激综合征等。

室内差异性传导是生理性干扰现象的一种,因其冲动是从心室的上部传来的,此时心室内传导组织尚未从前一次激动中完全复原,受到相对不应期的干扰所致。

一般地,室内差异性传导分为非相性和相性两类●房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分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与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两类(1)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特征如下:①激动的起源为室上性,般是房性或窦性;②QRS波群提出现,提前越早,室内差异性传导越显著;③QRS波群轻度增宽,呈右束支阻滞图形,V1导联的QRS波群常呈三相(rSR 或rSr );④QRS起始部向量与窦性心室波群相同;⑤额面QRS电轴0°~+100°。

(2)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特征如下:①主要表现为房室交界性逸搏或逸搏心律的QRS波群增宽畸形;②其发生与起搏点位置异常以及其传导径路与正常不同有关;此类较少见。

3室内差异性传导

3室内差异性传导

平均额面电轴
常在正常范围
徐州医学院附院心内科
多半极不正常(如-1500)
New Breakthrough
房颤伴差异传导与室早的鉴别
房颤伴差异传导
多见于心率突然变快时 无明显代偿间歇 配对前心动周期较长 配对间期短而不相等 V1导联多呈3相波(RBBB)
室早
心率缓慢时易出现 有代偿或类代偿间歇 与前周期关系不大 多数配对间期固定 V1导联呈单相或双相波 多一致,无变化 可能为洋地黄过量可减量或停药 洋地黄增量后可产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用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等药后,畸形的 QRS波群减少或消失 希氏束电图V波前无H 波 H波与V波无关系
• 1947年Ashman等提出:差异性传导的出 现,主要取决于前方的长周期,即现在 所说的Ashman现象。(见下图) • 分: 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 非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
徐州医学院附院心内科
New Breakthrough
Ashman现象
徐州医学院附院心内科
New Breakthrough
一.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 又称室内相对干扰。干 扰发生的部位可在束支及 其分支上,也可在浦肯野 纤维与心室内。
交界性逸搏伴反复搏动 左、右束支交替发生差异传导
徐州医学院附院心内科
New Breakthrough
(2)QRS-T波形的易变性 最大特点是 QRS-T 易变性较大。与迷走 张力的变化、联律间期及前周期长短等因 素有关。 (3)QRS之前有相关的心房波 窦性、房性激动伴有的时相性室内差异 传导的QRS波群之前有相关的窦性P波及 房性P`、F或f波。
2.3相束支及其分支阻滞 过早出现的室上性激动传入心室 时,某一束支或分支处于相对不应期 而发生传导延缓,出现束支阻滞图形。 心率加快时引起差异传导亦可用3 相阻滞来解释。这种差传心率不是很 快,但略微频率增快就出现差异传导。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心脏病学是一门研究心脏相关疾病的医学专业,主要涉及心脏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心脏病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常见心脏病的分类、病因、症状以及预防措施等内容。

一、心脏病的分类心脏病可分为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两大类。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胎儿发育期间出现的心脏结构异常,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

后天性心脏病则是指在出生后或成年期出现的心脏病,最常见的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

二、心脏病的病因心脏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抽烟、肥胖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长期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血管硬化、血栓形成,最终引发心脏病。

三、心脏病的症状心脏病的症状表现多样,包括胸痛、心悸、气短、乏力、心慌、头晕、晕厥等。

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常表现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放射至肩部、手臂甚至下颌部。

其他症状可能与心脏病的类型和程度相关。

四、心脏病的诊断心脏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判断和辅助检查。

临床上,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等,可以明确诊断心脏病的类型和程度。

五、心脏病的治疗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多样,根据具体病情选择。

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心脏病的症状和减轻心脏负荷;介入治疗包括支架植入、冠状动脉造影等,可通过血管内操作达到治疗效果;手术治疗常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和严重的心脏病。

六、心脏病的预防预防心脏病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包括有规律的运动、合理的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以及减少精神压力等。

另外,定期体检和及时治疗其他慢性疾病也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总结:心脏病学是一门研究心脏疾病的学科,从心脏病的分类、病因、症状、诊断到治疗和预防,涵盖了广泛的内容。

了解心脏病的基本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心脏疾病,保护好我们的心脏健康。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原理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原理
生激动,致使QRS波群形态发生改变。
• 时相性吗?这是指提早出现的波动落在不 应期,致使除极异常,部分心肌还没有恢 复兴奋性,在心室常见是右束支。
• 差传有3%会引起起始向量的改变。
• 生理性与病理性差传,这与心率有关,一 般提早波动在心电图T波后应该恢复传导, 在之前可以有不应期 。
如何与发生在高位室性早搏鉴别?
一般高位室性早搏是折返机制,有固定联律间期, 有固定路径,QRS波群形态一致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尽量记录较长的心电图,使得心电现 象可以重复出现
这份心电图,PR间期延长,联律间期超过500毫秒还发生心 室差异性传导。你考虑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最后一份图,差传形态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非时相性差传,其机制是异位起搏点位于房室交界区的周围部分,在下 传时常沿着特殊的径路(近侧)抵达心室,使一侧心室较另一侧提早发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原理
1、自动性 节律性
这是基本的概念,每一份心电图? 兴奋性是对内外源刺激的反应 我们观察心电图最重要熟悉不应期
传导性在心电图中主要表现传导减慢,阻滞。主要概念是不应期 ,也就是兴奋性的问题。
, 我们在工作中最常见的是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先充分理解心室内差异 。 性传导,之后再了解心房内差异性传导
心脏的结构决定了各个部位除极时间不能完全同步 ,除极之后的复极也 就有时间先后,不应期的长短与除极频率有关。也就是每次除极时间间
隔越长,不应期也越长。
这是连续发生心室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为什么房速后面四个QRS波群 正常下传了?--RR间期越短,不应期也相应缩短
这是观察差异性传导心电图必须测量的提早程度 和前一个RR间期的长短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原理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原理

发展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无创检测技术
开发新型的心电图检测技术,如动态 心电图、心电监测等,提高心电图差 异性传导的检出率。
VS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心 电图数据进行自动分析,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和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诊断心肌缺血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也可能出现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心肌缺血时心脏电信号传导受阻,导致心电图出现差异性传 导的特征,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
对心脏疾病治疗的影响
指导药物治疗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出现可能提示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医生可以根据心电图的差异性传导特征来评 估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原 理
目录 CONTENT
•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基本概念 •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生理机制 •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临床意义 •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病理机制 •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实验研究 •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研究展望
01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基本 概念
定义与特性
定义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是指心脏电信号在 传导过程中出现不同步、不均匀的现 象。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出现可能预测患者发 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如猝死、心肌梗死等 ,有助于提前采取干预措施,降低不良事 件的发生率。
04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病理 机制
心脏电信号的异常传导路径
心脏电信号的传导路径通常是从窦房结传至心房,然后通过房室结传至心室。在 差异性传导中,电信号可能通过异常路径传导,如旁路、束支传导等。
02
心电图差异性传导的生理 机制
心脏电信号的产生与传导
心脏电信号的产生
心脏电信号是由心肌细胞膜电位变化引起的,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 上的离子通道开放,导致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心脏电信号。

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定义异位搏动或阵发性心动过速终止以后,恢复的第一个P波或连续数个P波形态发生了改变,该P 波又是窦性P波应该出现的时间。

这种P波形态的改变,与动作电位的时相无关,Cheng称此现象为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non—phasic aberrant intra—atrial conduction)。

心电图表现在窦性心律情况下,于期前收缩后出现的第一个P或连续数个P波形态与基本窦性心律的P波比较有或多或少的差别。

ECG表现为:(1)P波振幅增大;(2)P波振幅降低;(3)P波时限延长;(4)P波时限缩短;(5)P波出现切迹;(6)P波双峰。

但不包括发生的倒置的P波。

这些P波又是窦性P 波应该发生的时间。

P—R间期与基本窦性心律的P—R间期相同或略为缩短或延长。

引发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的心律失常:1、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是引发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常见的心律失常。

在单源、成对、多源房性期前收缩或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之后,恢复的第一个窦性心律的P波形态发生了变化。

(图1、图2)交界性期前收缩引起的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少见。

偶尔,室性期前收缩也可引发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图1 房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P波增高女性,87岁,冠心病。

窦性心律,第3个心搏过早发生,其前的T波增高,提示房性期前收缩出现T波顶峰上,伴轻度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

其后第1个心搏的P波增高,P-R间期0.21s,一度房室阻滞图2 成对房姓期前收缩诱发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男性,70岁。

高血压、冠心病。

窦性心律,P-R间期0.14s。

第3与第4个心搏过早出现,为成对房性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后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波振幅降低,P波时限缩短,P′-R间期0.12s.V3-V6导联ST段下降0.05-0.10mV2、加速的逸搏或加速的异位心律(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加速的房性逸搏或加速的房性心律、加速的交界性逸搏或加速的交界性房性心律以及伴有逆向心房传导的加速的室性逸搏或加速的室性心律之后,也可出现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差异性传导的机制和特点

差异性传导的机制和特点

差异性传导的机制和特点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1 差异性传导的机制和特点差异性传导的机制一般说来,差异性传导是指由于束支不应期长于房室结的不应期,当以此束支不应期的周期刺激心室激动时,正好落在束支的不应期,而发生右束支阻滞或左束支阻滞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生理情况下,右束支的不应期比左束支不应期的略长,所以70%~75%的差异性传导呈右束支阻滞型。

我们知道,心肌的不应期与激动频率有关,心动过速时不应期缩短,心动过缓时则不应期就长[2]。

当心房颤动时,由于RR间期不同,所以心肌的不应期不同,即在长的RR间期后的心搏不应期长,在短的RR间期后的心搏不应期短,当长RR间期后出现短的RR间期时,激动到达心室就正好落在束支的不应期内而产生差异性传导,呈现出右束支或左束支阻滞型QRS波群。

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特点(1)QRS波群的形态:多呈右束支阻滞型,V1导联多为三相QRS波群,QRS波群起始向量与正常下传者相同。

当室内差异传导呈左束支阻滞型时,V1导联的r波小于不伴差异传导的r波, V6导联呈QS或rS型[1]。

(2)联律间期:无固定的联律间期,但有长间歇、短联律间期规律[1]。

畸形的QRS波与其前一个QRS波联律间期越短,越宽大畸形,且联律间期不固定,差异性传导的QRS波群前面的RR间期愈长愈容易出现畸形。

(3)在同一导联上可见不同程度的QRS波增宽及变形,畸形的QRS波多在心室率较快的情况下出现,减慢时消失。

(4)代偿间期:差异性传导其后无代偿间期。

2 室性早搏的机制和特点室性早搏机制室性早搏指心室异位起搏点提早发放或折返使整个心室提前除极的室性搏动。

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常用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和折返激动两种理论来解释[3]。

室性早搏心电图特点(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时间≥,其前无相关P波;(2)大多数联律间期固定。

少数无联律间期,如插入性室性早搏;(3)大多数呈完全性代偿间歇;(4)ST-T呈继发性改变,也就是T波方向常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室性反复搏动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室性反复搏动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室性反复搏动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脏病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脏病学基本概念
“室性反复搏动”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室性反复搏动
起源于心室异位律点的冲动在激动心室之后,经室房传导途径逆传到心房使其激动,并下传再次激动心室的现象。

第2次的心室激动被称为心室回波(ventricular echo)。

室性反复搏动较少见,可继发于室性现为:①QRS-P′(逆行性)-QRS序列,第1个QRS波为室性异位节律,第2个QRS波多为室上性,并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呈QRS-P′(逆行性)-QRS序列时,称为完全性室性反复搏动(complete ventricular reciprocal beat)。

当存在室房逆传阻滞或干扰时,可无逆行性P′波。

呈QRSQRS序列,称为不完全性室性反复搏动(incomplete ventricular reciprocal bea t);②RP′时间较长;③有时室性异位节律的冲动可未逆传心房即下传,产生隐匿性房室传导而未能下传心室,称隐匿性室性反复搏动(concealed ventricular reciprocal beat),心电图表现为室性异位QRS波之后无逆行性P′波和心室回波(QRS波),类似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反复搏动,称为室性反复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reciprocal tachycardia),其本质是室性早搏诱发的房室结内折返性或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偶尔是伴有1∶1逆传的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意义及处理参见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室内差异性传导

室内差异性传导

室内差异性传导室内差异性传导一、概念室内差异性传导是指室上性激动暂时性的室内传导异常.一般认为室内差异性传导本身是功能性的改变,或者是继发于其他原发的传导系统病理性或功能性紊乱二、分类可分为时相性和非时相性两类。

时相性指心率增快、心动周期缩短引起的暂时性室内传导异常,临床上可见于提早出现的心搏如室上性早搏、反复心律和心室夺获,各种类型的室上速。

非时相性室内差传则为心率减慢、心动周期延长时出现的暂时性室内传导异常,临床上多见于交界性逸搏。

时相性室内差传比非时相性多见,且临床意义也更重要。

三、发生机制㈠时相性室内差传1.3相阻滞3相为终末复极期,-60mV之前为有效不应期,-60mV--80mV 之间为相对不应期,过早出现的激动抵达束支系统时,若落入一侧束支有效不应期,则产生完全性束支阻滞图形,若落入一侧束支相对不应期,则产生不完全性束支阻滞图形。

心肌细胞的传导性能取决于激动前膜电位水平,若激动前膜电位水平低于-60mV,则不能产生扩布性兴奋;若处于-60mV--80mV,则产生的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慢,振幅低,传导较差。

2.双侧束支和分支不应期不一致正常情况下,右束支不应期比左束支长,左前分支不应期又比左后分支长。

过早发生的激动抵达心室时,右束支可能处于不应期,激动沿左束支下传,故产生右束支阻滞图形;左前分支若处于不应期,激动沿左后分支传导,又可产生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过早发生的激动常可呈现右束支阻滞并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当双侧束支传导时间相差>0.025s时即可出现一侧不完全性束支阻滞图形,当双侧束支传导时间相差>0.04s-0.06s时可出现一侧完全性束支阻滞图形。

3.长-短周期顺序(Ashman现象)心室传导系统的不应期与心动周期长度相关,长的心动周期后动作电位时间延长,复极延缓,故不应期随之延长,反之亦然。

一个长周期后提早出现的激动最容易落入心室传导系统的不应期而发生室内差传,这就是所谓的Ashman现象。

心电图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课件

心电图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课件
鉴别诊断
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需要与完全性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等相鉴别。同时,还需注意与 其他心脏疾病引起的类似症状进行区分。
02
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
正常心电图
Hale Waihona Puke PR间期QRS波群
由窦房结的P波至房室结的QRS波群的时距 。正常值:0.12-0.20秒。
反映左右心室肌除极时所产生的综合电位 变化。正常值:0.06-0.10秒。
详细描述:完全性右束 支传导阻滞合并室内差 异性传导阻滞的心电图 表现如下
1. V₁和V₂呈现rsR'型或 M型;
2. Ⅰ、V₅、V₆导联S波 增宽而有切迹;
3. QRS波群形态在完全 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基 础上出现更加异常的表 现,如QRS波群起始部 有切迹、S波增宽等。
案例二
• 总结词:左前分支阻滞的主要特点是在Ⅰ、AVL导联QRS波呈rS型,Ⅲ、AVF导联导联呈qR型,QRS波时间轻度延长,但 一般仍小于0.12秒。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时,QRS波形态在左前分支阻滞的基础上出现明显变形。
详细描述:电解质紊 乱引起的室内差异性 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 现如下
1. 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如低钾血症时QT间 期延长;
2. 室内差异性传导阻 滞的表现,如QRS波 形态异常;
3. 这种差异性可能是 由于电解质紊乱导致 的自律性异常引起。
05
相关知识点拓展
心脏电生理基础
心脏电生理概述
心脏电生理是指心脏的电活动过 程,包括心电产生、传导和感知 等。心电图则是记录这些电活动
与束支传导阻滞鉴别
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增宽畸形、时限大于 0.12秒、V₅或V₆导联R峰时间大于0.06秒等。而室内差异性 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QRS波群形态异常等。

室内差异性传导

室内差异性传导
室内差异性传导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 杨德忠
室内差异性传分为相性和非相性两类。 室内差异性传导分为相性和非相性两类。 以相性最为常见, 以相性最为常见,通常所说的室内差异 性传导是指相性差应传导而言。 性传导是指相性差应传导而言。
相性室内差异传导
一、概念
当窦性或室上性激动通过抵达心室, 当窦性或室上性激动通过抵达心室,此 时心室内传导组织尚未完全恢复应激与 传导功能,因而传导径路发生异常, 传导功能,因而传导径路发生异常,使 心室除极过程有所改变, 心室除极过程有所改变,以致在心电图 上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称为相性 波群, 上出现宽大畸形的 波群 室内差异传导。 室内差异传导。
RV1与 RV1与R ′ 振幅
四、室上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异 位搏动的鉴别
鉴别点 室性融合波 代偿间歇 室上性早搏伴室 室性异位搏动 内差异性传导 有 无 房性早搏多为不 多为完全性代偿 间歇。 间歇。 完全性代偿间歇, 完全性代偿间歇, 交界部早搏多为 完全性代偿间歇。 完全性代偿间歇。 有 多呈短、 无、多呈短、长 间歇。 间歇。
形态固定或两种截 然不同的QRS波群 QRS 然不同的QRS波群
与长短周期无关
通常比平均R 通常比平均R-R 间期为长。 间期为长。
心房纤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 异位搏动的鉴别
二联律 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畸形的 QRS波群连续 QRS波群连续 出现 洋地黄使用情 况 少见 多有 常见 少见
多在未用洋地 黄或用量不足 时出现
四、室上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 性异位搏动的鉴别表
鉴别点 V1 QRS 图形 QRS波易变形 QRS波易变形 室上性早搏伴室 室性异位搏动 内差异性传导 多呈三相形 多呈单相和双相 形 QRS波群形态相 QRS波群形态相 单源性室早形态 完全相同, 似,但可不完全 完全相同,多源 相同。 相同。 性有两种或多种 固定形态。 固定形态。 R ′﹥ R ′﹥ R﹥R′

房内差异传导

房内差异传导
J U N LO R C IA L C R O R A FP A TC LE E T Q 垒
较好 , 反之则预后不 良。
总之 , 率 的变化 给 临床 提供 了各 心
璺 Q : 竺 !Q2 ! : 2
4 9
方面的信息 , 特别是一 些器质性心脏病 。 合心电图及时作 出相 应处理。
为 P S型并行心律致房 内差异传导。 J
以间位性 PS出现 , I 其后第 1 窦性 P波形 态改变, 个
房交 接区 内发 生隐 匿性折 返 , 隐匿性 相阻滞 , 其后心房 除极时窦性 P波形 参考文献 并 使
激动房内结 间束及 房问束 , 其产 生新 态发生改变 。 使
1 黄名超, 伍联军. 房性期前收缩致非时相
个或 2个 以上窦性 P波 , 但往往 以 P S后 心 电 图 中发 现 10例 房 内 差 异 传 导 , 2 发 P 波 的交 接 性 及 室 性 间 位 性 P 。 一 S 的第 1 窦性 P波畸形最 明显 , 个 以后 畸 生 率为 0 1 . %。并 系统 的讨 论了其发 生
作 者 单 位 : 107 北 京 丰 台 区 长 辛 1 00 2
称为 房内差 异传 导。此 现象 比较 少见 ,
图 1 患者男性 ,1岁。冠心病。 6 窦性 频率 7 9次/ , 分 P波有切迹 , 为不完全性房间阻滞。P—R间期 0 1 sR 、的T波内有 1 .7 , 2 7 个提前 的P 波, 下传 的R波呈轻度 室内差异传 导, 其后 的第 1个窦性 P波形态 改变呈正负双 向,9前半部平坦后半倒置, P 均在窦性序列上 , P S后房 内差异传 导。 为 A
导 , 段 水 平 下 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差异性传导的机制和特点

差异性传导的机制和特点

差异性传导的机制和特点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1差异性传导的机制和特点1.1 差异性传导的机制一般说来,差异性传导是指由于束支不应期长于房室结的不应期,当以此束支不应期的周期刺激心室激动时,正好落在束支的不应期,而发生右束支阻滞或左束支阻滞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生理情况下,右束支的不应期比左束支不应期的略长,所以70%~75%的差异性传导呈右束支阻滞型。

我们知道,心肌的不应期与激动频率有关,心动过速时不应期缩短,心动过缓时则不应期就长[2]。

当心房颤动时,由于RR间期不同,所以心肌的不应期不同,即在长的RR间期后的心搏不应期长,在短的RR间期后的心搏不应期短,当长RR间期后出现短的RR间期时,激动到达心室就正好落在束支的不应期内而产生差异性传导,呈现出右束支或左束支阻滞型QRS波群。

1.2 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特点(1)QRS波群的形态:多呈右束支阻滞型,V1导联多为三相QRS波群,QRS波群起始向量与正常下传者相同。

当室内差异传导呈左束支阻滞型时,V1导联的r波小于不伴差异传导的r波, V6导联呈QS或rS型[1]。

(2)联律间期:无固定的联律间期,但有长间歇、短联律间期规律[1]。

畸形的QRS波与其前一个QRS波联律间期越短,越宽大畸形,且联律间期不固定,差异性传导的QRS波群前面的RR间期愈长愈容易出现畸形。

(3)在同一导联上可见不同程度的QRS波增宽及变形,畸形的QRS波多在心室率较快的情况下出现,减慢时消失。

(4)代偿间期:差异性传导其后无代偿间期。

2 室性早搏的机制和特点2.1 室性早搏机制室性早搏指心室异位起搏点提早发放或折返使整个心室提前除极的室性搏动。

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常用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和折返激动两种理论来解释[3]。

2.2 室性早搏心电图特点(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时间≥0.12s,其前无相关P波;(2)大多数联律间期固定。

心电图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

心电图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是指希氏束分界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包括右束支、左束支、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阻滞。右束支阻滞较为常见,其ECG特点包括V1、V2导联QRS波呈rsR’,V5、V6导联QRS波呈qRS型等。左束支阻滞多发生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其ECG特点为V1、V2导联QRS波呈QS型或rS型等。左前分支阻滞的ECG特点包括电轴左偏,Ⅰ、aVL导联呈qR型等。左后分支阻滞则表现为电轴右偏,Ⅰ、aVL导联呈rS型等。此外,还有双分支阻滞与三分支阻滞,其中双分支阻滞指三分支中的任何两分支同时阻滞,三分支阻滞则指三分支同时阻滞。对于治疗,慢性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如无症状无需治疗,双分支与不完全性三分支阻滞者需动态观察,而完全性三分支阻滞且有晕厥者应立即考虑心脏起搏器治疗。

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解读

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解读

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解读
卢喜烈
【期刊名称】《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年(卷),期】2012(21)4
【摘要】心电图上期前收缩后P波变形,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称为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这种现象由Chung氏于1972年最先报告,又称Chung现象。

在房性心律、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以后,也可见到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总页数】1页(P258)
【作者】卢喜烈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无创检测中心,北京1008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1
【相关文献】
1.室性阵速伴不等比室房逆传阻滞及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J], 胡安安;王小润
2.室性阵速伴不等比室房逆传阻滞及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J], 胡安安;王小润
3.房性期前收缩致非时相性房内差异性传导1例 [J], 黄名超;伍联军
4.房性早搏致非时相性房内差异性传导1例 [J], 张友元;张鹏
5.多源室性早搏诱发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J], 石亚君;卢喜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
传导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脏病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脏病学基本概念
“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
传导
由于室内传导组织的4位相自动除极化,使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缓慢传导或生理性传导阻滞引起的室内差异性传导。

这种差异性传导主要发生在长的心室周期后即动作电位4位相,故有人又将其称为4相差异性传导(fourth phasic aberrant conduction)。

由于它一般在缓慢心律中发生,故一般为慢频率依赖的。

确切的发生机理尚不清楚。

可能有以下几种解释:①起源于交界区的冲动,沿着一条特殊的径路下传,因而使一侧心室较另一侧心室提早激动,由于两侧心室激动顺序不同,致使QRS波群形态发生改变;②交界性激动部分或全部通过Mahaim束传导,引起部分心室预先除极,产生畸形的交界性QRST波群;③冲动起源于某侧束支或分支近端,引起两侧束支非同步传导现象,因而产生此类差异性传导。

心电图特点:①在缓慢心率时,较早的室上性冲动下传激动心室的QRS波群形态正常,较晚的室上性冲动
下传激动心室的QRS波群形态变异;②在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时的长间歇后或房性早搏代偿间歇后或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长间歇后第1个室上性冲动下传激动心室的QRS波群可发生4位相差异性传导。

非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本身亦多无重要临床意义,也无需特殊治疗。

其临床重要性主要在于需与室性异位搏动相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