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文明,商业繁荣
《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文明,商业繁荣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其中,商业的繁荣更是这一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
两河流域,通常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广袤土地,也就是现今伊拉克一带。
这片土地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农业的兴盛带来了粮食的富足,使得一部分人能够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商业便是其中之一。
古代两河流域的商业繁荣首先体现在其发达的贸易网络上。
两河流域地处交通要冲,连接着不同的地区和文明。
来自东方的香料、宝石,来自北方的木材,来自南方的金属等,都在这里汇聚和交易。
商人们通过陆路和水路,将各种商品运往各地。
陆路贸易中,商队穿梭于沙漠和山脉之间,驮着珍贵的货物。
水路方面,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成为了天然的航道,船只载着商品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
这种广泛的贸易网络使得两河流域成为了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
商业的繁荣离不开货币的发展。
在古代两河流域,人们使用各种形式的货币进行交易。
早期可能是以物易物,但随着贸易的频繁和规模的扩大,逐渐出现了金属货币,如银币和铜币。
这些货币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商业交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商业活动的繁荣催生了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和职业。
除了商人本身,还有运输工人、仓库管理员、会计等。
运输工人负责将货物从一地运往另一地,仓库管理员负责保管货物,会计则负责记录交易的账目。
这些职业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商业的繁荣,也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古代两河流域的商业法规也相当完善。
为了保障商业活动的公平和有序进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定。
比如,对于商品的质量、价格、交易方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如果商人在交易中出现欺诈行为,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些法规的存在,为商业活动提供了稳定的法律环境,增强了商人的信心,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商业中来。
商业的繁荣还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城市成为了商业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
两河流域是指哪两条河产生了什么文明
两河流域是指哪两条河产生了什么文明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和流域,主要在今天的伊拉克,旧称美索不达米亚,是古亚述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的发祥地。
在两河流域产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产生于约公元前4000年,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两河流域指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和流域,主要在今天的伊拉克,旧称美索不达米亚,是古亚述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的发祥地。
在两河流域产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产生于约公元前4000年,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广义上是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中下游地区,北部为山地,向南经过于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泽性的两河三角洲。
狭义的仅指两河之间的地区。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个干旱区域,但由于两条河流泛滥,导致下游土地肥沃,所以很早就开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1.最早居住在巴比伦平原上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4300年建立了城市国家,公元前3500年起建立了一系列以耕种为主的城邦,由于平原上石材缺乏,苏美尔人用泥砖建筑,创造了拱门、拱顶和穹窿构造。
2.苏美尔人的青铜技术也到达了很高的技术程度,他们还是世界上最早的轮车的创造者。
苏美尔人把太阳每年在天球背景上的历程分为12宫,每一宫的星座都以神话中的神或动物命名,即黄道十二宫,从春分点起分别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
3.由于春分点的西移,两千年前在白羊座的春分点,今天已经移到双鱼座。
他们的天文学为今天通用的计时系统奠定了根底,星空划分和命名那么一直相沿至今。
4.他们制定的阴历〔公元前4700年前后〕比埃及最早的历法还早500年左右。
苏美尔人在天文观测时创造了日晷,计时那么用水钟,他们在计数时用十二进制,也用十进制。
5.在数学方面他们制定了乘法表、倒数表、平方表、立方表和立方根表,并能计算矩形的面积、立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其中圆周率取3。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17张PPT)
三、《汉谟拉比法典》
阅读教材,归纳《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
①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汉
等级制度 ②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பைடு நூலகம்
谟
③奴隶
拉
比
奴隶制度: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法
典 》
其他制度: 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商品经济活跃)
三、《汉谟拉比法典》 案例分析(一)
法官判决 穷人偷窃面包被判死刑
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阴历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60进位制
二、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8世纪
二、古巴比伦王国 各个击破的策略,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地区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大兴水利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三、《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
太阳神
太阳神正在把象征国 王权力的权杖授予汉 谟拉比, 实际在宣扬 什么思想?
君权神授
法典概况:法典被刻在一块巨大的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的一座神殿里。
石柱上部是一幅精致的浮雕,太阳神正在把象征国王权力的权杖授予汉谟拉比。 石柱中部刻着法典的具体条文,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 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汉谟拉比法典》 案例分析(二)
法官判决 哥哥判死刑,弟弟赔钱 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
相传,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 尼撒二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 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 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 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 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 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 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 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 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 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古代两河流域ppt课件
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
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③商品经济活跃
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的规定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我是小法官 判决结果:小刚妻子申诉无效,驳回申诉
人物介绍: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小钱;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小刚 案例 :上次判决之后,小刚向小钱借了一大笔钱赔偿了小明的经济
领域
文明成果
文字 楔形文字
历法 阴历
计数法 60进制
建筑 空中花园
法律文 献
《汉谟拉比法典》
课堂总结
古
幼发拉底河
代
发源地
底格里斯河
“美索不达米亚”
两
河
发展历程
兴 统 强灭 起 一 盛亡
流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时期
域
苏美尔文明 (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
文 文明代表 古巴比伦文明
地位: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
B.具有森严的等级观念
C.有封建君主专制色彩
D.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空中花 园
人们根据传说绘制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图
人们根据传说绘制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图
空中花园,传说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 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患 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现 已不存。
据说空中花园采用立体造园手法, 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 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 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园中种植各种 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 由此得名空中花园。公元前539年, 新巴比伦王国被伊朗高原上兴起额波 斯帝国所灭,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至此 终结.
11世纪)商 朝
《古代两河流域》PPT精品课件
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商,品说经明济商活品跃经济在
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二.古巴比伦王国
3.《汉谟拉比法典》评价:
《汉谟拉比法典》,较为系统地继承了两河流域的法律精 华。对犹太法典、波斯等国的成文法典,乃至古希腊、罗 马的立法都产生影响。
古巴比伦王 国被外族灭 亡。
公元前 1595年
空 中 花 园
公元前 539年
波斯帝国 消灭了新 巴比伦王 国。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两河流域文明:
特点: 一头粗、 一头细
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 削成尖头的芦杆或木棒作笔,在软泥板上压刻 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 所以由这些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依据材料,思考古巴比伦社会分为了几个等级?
三个等级,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二.古巴比伦王国
2.《汉谟拉比法典》:
第199条 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 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第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1条 倘自由民击落穆什钦之齿,则应赔偿银三分之一明那。
九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
-.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 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 前1792一公元前1750年在位)大约在 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 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 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 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二.古巴比伦王国
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两河流域文明是指在古代中东地区的两个主要河流,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所形成的古代文明。
这个地区的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其主要特点有:1. 农业发展与灌溉系统:两河流域文明的农业发展是其文明特点之一。
人们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发展了灌溉农业,利用河水进行农田灌溉,创造了较为稳定的农业生产条件。
灌溉系统的建设使农业生产得到提升,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农产品。
2. 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等级制度: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起伴随着城市的出现。
人们在这片地区筑起了许多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是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埃尔姆和巴比伦等城市。
城市的兴起促进了社会的分工与专业化,出现了农民、手工业者、牧民和祭司等不同社会等级。
社会等级制度的出现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
3. 书写与文字的出现:两河流域文明的另一重要特点是文字的出现与使用。
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底格里斯河流域的阿卡德人则发明了楔形文字的一种变体。
文字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记录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信息,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4. 法律与行政制度:两河流域文明中的城市国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和行政制度。
在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成为了古代最早的法律文件之一,记载了广泛的法律条文和刑法,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城市国家还建立了行政机构,统一管理城市内的事务。
5. 宗教与神权统治:两河流域文明的宗教信仰与神权统治也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人们崇拜多神制度,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主要神祇,城市的最高统治者往往被视为神的化身。
神权统治使宗教与政治相互结合,维持了统治者的合法性。
6. 经济与贸易:两河流域文明经济相对发达,其中贸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交通便利,促进了内外贸易的发展。
城市国家之间进行了长途贸易,交换农产品、手工业品以及金属等物品,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综上所述,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特点包括农业发展与灌溉系统、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等级制度、书写与文字的出现、法律与行政制度、宗教与神权统治以及经济与贸易。
两河流域文明汇总
苏美尔人是最先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代民族, 因为他们是来自远方的黑发种族,在他们带来的石碑上 的铭文中,自称为“黑头”。自从来到这个堆积着两条 大河携带来的肥沃泥土的三角洲上重新立国,苏美尔人 就发现既没有故土那样的石头存在,也没有埃及那样的 纸草生长,于是便发明了这样的书写方式:将软泥做成 泥版,然后进行书写,书写完毕以后烤干,以便文书的 保管。
当过度的积水渗入地下水时,含盐的水位就会上升,在土壤的毛细管
作用帮助下侵入地表层,使土壤盐碱化。从苏美尔城吉尔苏的遗址中,
法国考古队发现了从苏美尔城邦争霸时期(约公元前2400年)到乌尔 第三王朝末(前2004年)的大批农业泥板文书。这400年中的文献告诉 我们,从文明一开始,随古代灌溉农业而来的土地盐化问题就一直困
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 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 点很可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 可能是东方某地。但不管怎样,是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 亚南部开掘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 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从而创建了第一个文 明。
南伊拉克(苏美尔)的土壤是肥沃的冲积粘土,宜于谷物种植。 但气候干旱少雨,灌溉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然而,土壤和河水中都 含有可交换的钠离子和盐。通常,钠离子和盐被水带到地下水层中, 只要地下水位与地表层保持一定的正常距离,含钠和盐的地下水就不 能危害农田。古苏美尔人只知浇灌而不知土壤中的盐分必须用充足的 水加以过滤,并完全排泄出去,结果是当地地下水层的盐分逐年加重。
古代两河流域ppt课件
A. 君权神授 C. 人文主义
B. 专制主义
A
D. 理性主义
4.材料阅读题(8分) 材料一:下面是古代某法典石柱。上部(图一):太阳神沙马什授予 汉谟拉比权杖的浮雕。下部(图二):法典具体条文。
图一
图二
材料二: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
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
影响
为现代人认识古埃及 为研究两河流域的 文明提供了必要条件 历史提供了条件
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 条件;我国有文字可考 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历法
阴 历
苏美尔人星象盘·阴历
苏美尔人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 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这样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 多时间……又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 和7天1周的规定。
——郭圣铭《世界历史文化丛书 世界文明 史纲要 古代部分》
位于三洲交界处,地理环境开放。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易受外部入侵,民族更替与王朝 更迭频繁。
地势平坦、气候温和、灌溉水源丰 富。有利于农耕文明的发展。
西亚地形图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历程
公元前 3500年
两河流域 实现了初 步统一
楔 形 文 字
阅读教材P7和“人物扫描”,概括汉谟拉比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对外 军事
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 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政治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法律 对内
经济
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大力兴修水利,开凿河渠
思想 神化自己,“众神之王”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文明的起源——地理位置
两河
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
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思考:两河流域位于亚欧非“十字路口”的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结合书本,找出该歌曲中唱出第2课哪些历史名词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楔形文字
周杰伦《爱在西元前》
古巴比伦王
《汉谟拉比法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识读地图《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
2.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等基本史实。
A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古代两河流域
发展历程
文明代表
苏美尔文明——楔形文字古巴比伦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
发源地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汉谟拉比的统治
《汉谟拉比法典》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实战演练
1.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表明古代文明具有( )A.统一性 B.融合性C.多元性 D.继承性
地处平原,缺少天然屏障,容易遭受入侵,战乱不断。
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产生
公元前3500年
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公元前24世纪
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建立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595年
两河流域文明是指什么
两河流域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Mesopotamia Civilization ),又称两河流域文明。
是指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现今伊拉克境内)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
主要由苏美尔( Sumerian )、阿卡德( Akkad )、巴比伦( Babylon )、亚述( Assyrain )等文明组成。
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美索不达米亚( Mesopotamia ,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
)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 Tigris )和幼发拉底河( Euphrates )之间的流域一一苏美尔( Sumer )地区(中下游地区)。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巴比伦( Babylon )的所在,在今伊拉克( lraq )共和国境内。
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士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是亚洲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其正式形成于约公元前3500年,其文明起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正式形成于约公元前3500年。
当时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了苏美尔文明,之后陆续有闪米特人赫梯人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相继入侵,两河流域继苏美尔人之后最伟大的文明,就是由
闪米特人汉漠拉比建立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自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
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起源于今天的伊拉克地区的两河流域,黄河流域与庞贝利的尼罗河流域一起并称为三大古代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两河流域这片肥沃的土地,通过灌溉水利工程,这里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本文将从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农业发展、城市建设、科技进步等方面,来探讨古巴比伦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的独特魅力。
一、地理环境两河流域位于叙利亚、伊拉克、土耳其等国家的辖境内,主要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组成。
这片土地地处亚洲内陆,毗邻波斯湾,气候干燥,但因为两河带来的水源,使得这里形成了国家繁荣的基础。
由于两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耕种,使得当时的居民能够借助水利设施进行高效灌溉,种植更多的农作物。
正是得益于这片土地的优越条件,才催生了古巴比伦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二、农业发展在两河流域,农业是古巴比伦文明的经济基础和灵魂所在。
由于河水的便利灌溉,种植农作物成本低,农产品丰富多样。
古巴比伦人种植了小麦、大麦、大米等多种作物,还养殖了牛、羊、猪等家畜。
这些农产品大大提高了两河流域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为古巴比伦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农业生产中,古巴比伦人利用河流水源建设了灌溉系统,包括运河、沟渠和散水设备等。
这些水利设施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证了农作物的灌溉需要,使得农业生产大规模化、集约化。
农业的发展不仅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还能在饥荒等紧急情况下提供粮食援助,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城市建设古巴比伦文明的繁荣不仅体现在农业发展上,还表现在城市建设上。
两河流域成为了古巴比伦城邦的核心地区,连续数千年的时间里,这里出现了许多大都市,如尼普尔、尼尼微等。
古巴比伦的城市规划以宏伟的神庙和宫殿为中心,被高墙环绕,形成独特的“圣区”。
圣区内有巨大的神庙,供奉各种神明,成为了古巴比伦人信仰的中心。
而城市的其他部分则包括居住区、商业区、浴池、植物园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体系。
浙大世界文明史两河流域和波斯文明
从城邦到帝国
各城市国家为了争雄称霸,相互征战大大 减弱了苏美尔人旳力量,使他们臣服于闪 米特人(Semitic People,也译作塞姆人)
闪米特人旳著名领袖萨尔贡(意为真正旳 国王)一世。建立阿卡德帝国,苏美尔文明 从城邦国家过渡到统一王国时期。但它旳 寿命短暂(历时280年)
来自伊朗旳库提人打败了萨尔贡一世旳孙 子。苏美尔人旳城市国家又一种个重新出 现。
亚述帝国霸权旳建立,与它实施旳当初旳先进军事体制是分 不开旳。
A行政体制。
亚述是很早实施行省制旳国家。
早在公元前19世纪末,亚述国王就曾把全国土地划 为行省,由出身贵族旳官吏、王家长官或本地原有 统治者管理。亚述帝国时期,亚述继续实施行省制。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缩小了行省规模,公元前738 年,亚述共有缩小旳行省80个。
帝国旳版图扩大到北起亚美尼亚高原、南临波斯湾、西抵地中 海沿岸和埃及、东接伊朗,地跨西亚、北非,将两河流域南部 和埃及这两大文明中心置于亚述旳统治之下。
性质:崇尚武力
亚述帝国时期, 亚述拥有当初世界上最优良旳军事体制。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Tiglathpileser III)时,亚述开始
从商业方面来看,当初国内外贸易都很发达,巴比伦、西 帕尔、尼普尔、拉尔萨等城市都是主要旳商业中心。王室 和神庙依然控制着商业,王室和神庙有商业代理人达木卡, 其下有助手零售商沙马鲁。白银已成为物价计算旳原则。
农业为主、商业发达,堪称商业文明
C古巴比伦社会构造
自由民 奴隶
马尔阿维鲁:僧侣、贵族、高级官吏、奴隶主 穆什金努:非全权公民、官吏、作坊主、小地产者 萨伯:农村公社农民、手工业者、雇工
➢公元前3023年左右,出现城邦国家,首脑称“帕特西” ➢公元前2369-前2250年,阿卡德国王萨尔贡一世
两河流域文明
然而,阿卡德人的辉煌很短暂。纳拉姆辛
死后不久,其子沙尔卡利沙利被宫廷政变推 翻。约前2230年,阿卡德王国被库提人所灭, 《苏美尔王表》曾发出了这样的悲叹:“谁
是国王,谁不是国王。”来自东北山区的库 提人给其的最后一击,使他们成了苏美尔和 阿卡德的临时主人。
阿卡德帝国
阿卡德帝国
•9
巴比伦 文明
古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之一。 巴比伦 意即“神之门”。 古巴比伦狭义上指古巴比伦王国,广义上指古巴比 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分古巴 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奴隶制城 邦,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公元前十 九世纪中,由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 城为首都的古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王国由迦勒底人建立,迦勒底人 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萨灭掉统治两河流域的亚述 帝国,建立新巴比伦王国。
两河文明的主要构
成
苏美尔人是最先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代民族, 因为他们是来自远方的黑发种族,在他们带来的石碑上 的铭文中,自称为“黑头”。自从来到这个堆积着两条 大河携带来的肥沃泥土的三角洲上重新立国,苏美尔人 就发现既没有故土那样的石头存在,也没有埃及那样的 纸草生长,于是便发明了这样的书写方式:将软泥做成 泥版,然后进行书写,书写完毕以后烤干,以便文书的 保管。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 布甲尼撒二世( Nebuchadnezzar II, 在位605 BC - 562 BC)娶了米底的公主 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 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 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 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得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 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 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是指位于亚洲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诞生了闻名世界的苏美尔文明和巴比伦文明。
本文将针对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人文特征以及文化遗产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探索这一古老而辉煌的文明。
一、地理环境两河流域地处横跨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里的两条河流从高山源头发源,蜿蜒流淌至阿拉伯湾。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水源源不断地为这片土地带来肥沃的土壤和宝贵的水资源,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和炎热,几乎没有降水和云雾,是典型的沙漠气候。
然而,两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蓄水量丰富,这为古代农业和定居生活提供了可能。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通过修建灌溉系统,将水从河流引入田地,实现了农业的发展,创造出了独特的灌溉农业文明。
二、人文特征1.苏美尔文明苏美尔文明是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两河流域兴盛的古代文明。
苏美尔人是最早在这里定居的居民,他们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并采取了集权的政治制度。
苏美尔人的宗教是多神教,他们崇拜多位神祇,并在城市中建造了诸多宗教建筑和神庙。
此外,苏美尔人还发明了最早的文字,称为楔形文字,用来记录法律、财务和宗教等方面的信息。
2.巴比伦文明巴比伦文明是苏美尔文明衰落后在两河流域兴起的文明。
巴比伦王国是其中最为辉煌的国家之一,由汉谟拉比等王朝统治。
巴比伦文明的法律制度以《汉谟拉比法典》而闻名,是古代最早的法典之一。
此外,巴比伦人还在数学、医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遗产两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为我们了解古代文明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1.城市遗址在两河流域的各个角落,遗留下了众多古代城市的遗址。
例如,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废墟上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
此外,巴比伦、底格里斯和尼布鲁克等城市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15张PPT)
出土场景
来源:卢浮宫官网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玄武石柱上历史的密码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解码一:文明兴起-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两河流域的文明孕育
【问题1】①古代两河流域在哪里?地理范围是怎样的? ②两河的泛滥给早期居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开启这些古代文明的钥匙。”
——刘健
从蒙昧走向文明
解码二:文明聚焦-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
(一)汉谟拉比的选择
【问题4】汉谟拉比是如何统一、治理国家的?
“他(汉谟拉比)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以
巴比伦为根据地,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抓住 有利时机,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各个击 破……”
政治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 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 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 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 砖的粘土。
——摘编自[英] H.G.韦尔斯著,
从渔猎走向梁农思成耕等译《世界史纲》
来源:《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上册)》
(苏美尔人的诗歌)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 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 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允许同态复仇
解码二:文明聚焦-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
(三)“正义”的追求
【合作探究】我是“大法官”(小组合作,模拟法庭)。 【案件二】 涉案人员:D(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C(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案情:C向D借了一大笔钱,并答应三年后按时还钱。三年之后, C无力偿还之前的债务,他只好把妻子、儿女卖给D做奴隶,妻子 不从,状告C。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第十五条 自由民将宫廷之奴或婢,或穆什钦努之 奴或婢,带出城门外者,应处死。 第二八二条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 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 人得割其耳。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法典
二、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头像》约 作于公元前2000年左 右的美索不达米亚
1 国王:汉谟拉比
2 策略:各个击破
3 地区:两河流域中下 游
4 制度:君主专制
5 法典:《汉谟拉比法 典》
二、古巴比伦王国
完成统一后,汉谟拉比是如何管辖他的国家的?
实
材料一:汉谟拉比拥有一套高效率的官僚体系,各种官 吏由国王本人任免。各行省和城市总督的重要职 责有:管理王室土地;对合法占有的土地给予保护, 对非法占有的土地子以没收;出租王室土地,征收 各种租税。
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第一九六条 倘自由民 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 则应毁其眼。 第一九八条 倘彼损毁 穆什钦努之眼或折断 穆什钦努之骨,则应 赔银1明那。 第二00条 倘自由民击 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 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三、《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一:
第一九九条 倘彼损毁自由民“自由民犯强盗罪 而被捕者,应处死。”
谟
拉
“倘理发师未告知
比
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
法
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
典
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 摘 录
以眼还眼,以牙还 牙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tooth.
)
——摘自《汉谟拉比
法典》
三、《汉谟拉比法典》
两河流域文明
四、波斯帝国
▪ 公元前522年,波斯各省发生大规模的人民起义,
米底祭司高墨塔乘机窃取了政权。 ▪ 7个月后,氏族贵族大流士发动宫廷政变,夺得政权,
用几年的时间把各地的起义镇压下去。 ▪ 继续对外扩张,向东征服了印度河流域西部。 ▪ 至此,波斯形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
3.巴勒斯坦
▪ 公元前722年,亚述灭亡了以色列,犹太处境也岌 岌可危,而且犹太国内阶级矛盾很尖锐,新王约西 亚(公元前637—608年)在位时被迫实行改革。
▪ 但这次改革实际上收效不大,并没有挽救犹太衰亡 的命运。
▪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攻陷了耶路撒冷,灭 亡了犹太,“巴比伦之囚”.
3.巴勒斯坦
本章重点问题
▪ 汉漠拉比法典 ▪ 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
返回
一、两河流域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苏美尔城邦 2.阿卡德王国 3.乌尔第三王朝
概述
▪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间的土地), 包括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 地区。
▪ 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称亚述(得名于亚 述城),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得名于巴比伦城), 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北称阿卡德,南称 苏美尔。
1.亚述
1.亚述
▪ 亚述表面强盛,内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很尖 锐,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占据巴比伦独立, 以后又同米底结盟,共同进攻亚述。
▪ 公元前612年,亚述首都尼尼微被联军攻陷, 帝国瓦解。
▪ 公元前605年卡尔赫米什战役的溃败标志着亚 述的彻底灭亡。
2.新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是迦勒底人,所以又称 迦勒底王国,它是在与亚述帝国的长期斗争中 兴起的。开国君主是纳波帕拉沙尔。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研究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这一文明的发展历程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类社会的进化和演变,揭示人类文明的根源和发展轨迹。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指的是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左右在两条河流流域地区兴起的文明,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这里的两河流域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因为这些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源,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农业条件和居住环境。
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开始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形成。
这一时期被称为乌鲁克时期,以乌鲁克这座城市为中心,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文字、建造城市和开展大规模的农业。
乌鲁克时期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起点,人类社会进入了城市文明的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进入了更加繁荣和发展的阶段。
在公元前约2900年至公元前2334年的早期王朝时期,苏美尔、阿卡德和巴比伦等王朝相继兴起,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实现了显著的发展。
例如,在苏美尔, 人们发展起了一套复杂的法律体系,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典──《哈摩拉比法典》。
此外,他们还建造了壮观的宫殿、寺庙和水利工程,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然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水资源的管理和控制。
由于两河流域的河流水位不稳定,水灾频发,因此人们不得不建造大规模的灌溉系统和水利工程,以确保农业的稳定发展。
此外,战争和侵略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常见问题,不同的城邦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和争夺。
总的来说,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过程。
它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后来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其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演变,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研究时,我们可以更加详细地探讨该文明的特点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化的异同
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化的异同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两个闪耀的文明古国。
两河流域文明起源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主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和叙利亚一带;而古代埃及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位于尼罗河流域。
尽管这两个文明有着一定的异同之处,但它们都对后世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地理环境方面,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都依赖于河流的肥沃泥沙和水源。
两河流域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尼罗河之间,因此被称为两河流域文明。
这里的河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古埃及则位于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每年的洪水给予了埃及土地肥沃河滨,使得农业得以繁荣。
这两个地理环境使得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都拥有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
在政治组织方面,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都是以国王为核心的王制社会。
在两河流域文明中,古埃及人的国王被称为法老,被认为是神的化身,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法老的权力被视作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掌握了军队、司法和经济等方面的控制权。
同样地,在古代埃及,法老也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掌握着重要的政治和宗教权力。
在宗教信仰方面,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都发展了独特的宗教体系。
两河流域的宗教以信奉多神为特点,古埃及也是如此。
在两河流域,人们信仰众多的神灵,这些神灵代表着自然、天空、太阳、河流和农业等方面的力量。
在古埃及,人们也信仰着多神教,将神灵看作是自然现象和社会秩序的创造者和维护者。
然而,在文化艺术方面,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在两河流域文明中,人们主要以壁画、浮雕和陶器等作品来表现他们的艺术才能。
这些作品多以宗教和统治者的功绩为题材,注重对人体和动物形象的描绘。
相比之下,古埃及文明更加注重建筑和纪念碑的建设。
埃及金字塔被认为是古埃及文明最杰出的建筑成就之一,反映了古埃及人对死亡与永恒的追求。
总而言之,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化虽然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宗教信仰的多神教和以国王为核心的政治组织,但它们在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和文化艺术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2古代两河流域
比
奴
的
对内 法律 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隶
统
制
治
经济 大兴水利
国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
家
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巴比伦古城的全景图,位于巴格达南85千米
古巴比伦城
古巴比伦遗址和想像图
2.《汉谟拉比法典》
汉
君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 安努
谟 拉
与恩里尔(古巴比伦的神)为人类造福,比
太 阳 神
权 命令我,荣耀而敬神的国王,汉谟拉
神 比,发扬正义,消灭邪恶不法的人, 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同沙马什(即
授 太阳、正义之神)一样,统治百姓, 光耀大地。”
约 前言
八 千
正文
(1)目的 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字 结语
(2)《汉谟拉比法典》中的古巴比伦社会
模拟法庭
案件一
人物: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某、有公民权 的维某的儿子、没有公民权的穆某。 事件经过:三人之间发生冲突,阿某情急 之下打了维某的儿子以及穆某,造成维某 的眼睛受伤以及穆某的牙齿脱落。
第
第
第
一
二
三
等
等
等
级
级
级
特点二:“同态复仇”原则,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 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案件二
人物:奴隶主阿某、有公民权的自由 民维某、阿某的奴隶。 事件经过:阿某的奴隶声称自己的主 人不是阿某,并被维某带走。
判决结果: 一、判决割掉阿某的奴隶一只耳朵; 二、判决维某死刑。
(3)地位 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 《汉谟拉比法典》涉及面最为广泛。它包罗万象,无所不至,可以 意 称得上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的百科全书。 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上古西亚诸国本章重点:1、城邦的产生、发展及其政治经济制度2、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3、新巴比伦王国的扩张与衰亡4、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发明5、犹太、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形成及其分裂6、犹太教的形成与发展7、波斯帝国的建立与大流士一世的改革8、波斯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参考书目:1、陈小红、毛锐:失落的文明——巴比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2、沐涛、季惠群:失落的文明——犹太王国,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3、华严明:“文明的故事”系列丛书,海南出版社,2001年。
4、(以色列)阿巴•埃班:犹太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第一节两河流域早期的奴隶制国家一、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居民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间的土地),包括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
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称亚述(得名于亚述城),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得名于巴比伦城),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北称阿卡德,南称苏美尔。
两河流域与埃及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处于干旱地带,需要利用河水灌溉。
但也有不同之处:尼罗河上游因为有大湖调节,每年泛滥的水量较稳定,两河每年泛滥的水量则因上游雨雪量的变化而变化颇大,易于成灾;另外,尼罗河来自热带,泛滥时带来大量腐殖质肥料,两河流域则缺少这样的天然肥料。
两河流域北部和南部的自然条件也稍有不同:南部地势低平,两河相距较近;北部河岸高起,两河相去又远。
所以南部比较便于灌溉,也较易受水灾,这使两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地带最初并不适于农业,甚至不适于住人,旧石器时代的遗迹都在山坡或山麓、丘陵上,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都在北方和东方的山地上,因为那里雨水稍多,又无河流泛滥威胁。
公元前五千年代,人们开始在山坡上截引溪水浇地,随后逐渐迁到河谷平原。
两河流域最早文明的创造者是居住在苏美尔地区的苏美尔人,他们讲苏美尔语。
约公元前三千年代初,一种与苏美尔人语言完全不同的人到了苏美尔以北的地区,因为后来他们在那里建立了阿卡德国家,所以被称为阿卡德人,他们的语言属于塞姆语系。
二、苏美尔城邦从约BC4300年起,苏美尔各地开始了氏族公社解体向文明时代的过渡过程。
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BC4300-3500年)、乌鲁克文化期(BC3500-3100年)、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BC3100-2700年)。
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苏美尔各地出现了较大的神庙建筑,它可能是经济合作和管理中心。
当时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陶器、铜器。
根据墓葬出土的像部落首领的男俑判断,此时苏美尔已经开始了原始社会的解体。
乌鲁克文化期,苏美尔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铜器日益普遍,能制造彩陶;各地普遍出现了宏伟的神庙建筑。
阶级分化越来越明显,在一座石膏瓶的浮雕上,一方是穿着长袍的神、祭司、氏族贵族,一方是裸体献祭的群众,这表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对立已明显。
同时作为财产标志的圆柱形印章和象形文字已经出现。
这说明苏美尔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由锄耕转向犁耕,手工业以冶金和陶器比较发达,制作精美;商业、贸易也有发展。
文字进一步发展成为楔形文字。
此外,在一些文书中经常提到男奴、女奴和奴隶主统治阶级成员的各种名称。
总之,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数以十计的奴隶制城邦,这些国家都是一些人口不多、地域狭小的小国,因此近代史学把这样的国家称为城市国家,简称城邦。
苏美尔地区的奴隶制城邦,它们都有都城,郊区有若干村镇和若干作为园圃和农田的土地。
土地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神庙所有,这类土地是不能买卖的,而且神庙经济在苏美尔各邦的经济生活中占主要地位;一类属于农村公社所有,而这类土地已经分配给了各个家族,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服劳役。
村社的土地可以买卖,土地兼并现象也很严重,迫使大量的公社成员失去份地,失去公民身份,沦为依附者。
城邦居民包括:(1)奴隶主贵族,其中包括世俗贵族和神庙高级祭司,他们拥有大块地产,剥削奴隶和失去公社份地的自由民的劳动,神庙土地也在他们控制之下,不过逐渐被王室所垄断。
(2)公社成员,按家族占有小块份地,他们有公民权,也有服劳役和兵役的义务。
(3)失去公民身份的自由民,按其具体情况又可分为:①依附神庙而生活小康的人,如神庙管理人员。
②依附于神庙的一般劳动者,他们从神庙领取小块份地,有些只能领取一定数量的粮食和羊毛。
③依附于世俗贵族的劳动者。
④奴隶,包括神庙奴隶和私有奴隶,他们从事各种劳动,但只能领取一些最起码的生活资料。
至于城邦政权,则是奴隶主对奴隶实行阶级压迫的工具,城邦的王称为“恩西”或“卢伽尔”,“恩西”原意为率领人们从事建筑的祭司,后来才有了“首领”、“统治者”之意。
“卢伽尔”原意是“大人”,后引申为“主人”。
他们的职位世袭,领导城邦的祭祀,掌管神庙经济,统率军队,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权力上受城邦会议的一定限制。
但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自由民分化的加剧,公民会议的作用逐渐削弱,王的权力日益扩大,到了巴比伦尼亚统一后,各城市的会议尽管仍然存在,但只是一种地方性自治机构。
城邦兴起后,相互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兼并战争加剧了城邦内部的社会分化和阶级斗争,因此出现了乌鲁卡基那的改革。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①扩大公民权范围。
②禁止以人身保证作为借贷的条件。
③恢复庙产,减轻人民宗教费用。
④禁止暴利、盗窃、残杀、囤积居奇。
⑤开凿两条运河,建造一些手工业作坊,扩大再生产。
由于改革打击了贵族寡头势力,有利于平民,所以受到了本国显贵和邻国贵族的敌视,他们联合起来,推翻了乌鲁卡基那的改革。
在统一过程中,北方阿卡德的势力日益强大,经过长期战争,征服了苏美尔各城邦,统一了巴比伦尼亚。
三、阿卡德王国阿卡德国家的创建者是萨尔贡,出身卑微,但他后来被推荐给了基什国王,成为其幕僚,并乘机夺取了政权。
随后他组建了一支五千多人的常备军,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经过多年征战,他统一了苏美尔和阿卡德,兵锋远达埃及、两河流域北部以至地中海东岸,自称“天下四方之王”。
他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统一度量衡,发展对外贸易,增设新官职,打击并削弱各地旧贵族势力,建立了一个中央政府,实行集权统治。
但是,统一的过程中由于萨尔贡不断毁灭城市,屠杀人民,所以晚年时各地不断起义反对他的残暴统治。
阿卡德王国的统一很不巩固,历代国王靠残酷镇压来维持统治。
最后,阿卡德王国在内乱外患中被东方来的古提人所灭,经历了几十年的外族统治。
四、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113-2006年)在与古提统治者的斗争中,苏美尔复兴,最后乌尔城统一了苏美尔和阿卡德,史称乌尔第三王朝。
这一时期王权大大加强,国王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各城邦恩西的地位与经前大不相同:①不再世袭;②可调任,也可免职;③降为从属中央政权的地方统治者;④不能免除缴纳贡赋的权利;⑤其职责主要与神庙事务有关,从神庙获取俸禄;⑥在本城仍保留司法裁判权;⑦各城恩西之间可能有商业等方面的联系。
这说明,由氏族贵族演化而来的地方贵族的势力,这时已受到严重削弱,政治上不再具有先前那种特殊地位了。
这时巴比伦尼亚的奴隶制经济前了较大发展,王室直接控制了大批奴隶制的农牧场和手工业作坊,剥削大批奴隶和依附于王室经济的自由民,这时的自由民已不象经前那样可以领取小块份地,而是同奴隶一样只领取口粮,实际地位同奴隶已无区别。
当时,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主阶级不断加强对奴隶的专政,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乌尔纳姆法典》(这部法典是古代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如有一条文规定,对擅自与女主人平起平坐的女奴隶,要予以严惩;还有,奴隶逃离主人,出了城市、边境,如果有人将其送回,主人要酬谢若干银子。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也经常对外进行侵略,但王朝末年,东西两面不断遭受埃兰人和阿摩利人的侵袭,公元前2006年终被埃兰人所灭。
第二节古巴比伦王国一、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埃兰人不久就退回了东方山地,阿摩利人却居留在巴比伦尼亚,建立了一些城邦,各城邦互相战争,使原来苏美尔、阿卡德的旧贵族受到沉重打击。
而奴隶制却在两河流域有了新的普遍发展。
各城邦制订了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其中有许多关于民法的条文,甚至有关于物价规定的条文。
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新的统一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提供了客观前提条件。
公元前1894年,巴比伦成为阿摩利人的一个城邦,它起初比较弱小,到第六代王汉漠拉比(约公元前1792-1750年)时期才逐渐强大起来,汉漠拉比用了三十五年时间最后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他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国王总揽一切大权。
他直接掌握军队的调动、对官员的任免、法律的制定、运河的开凿及神庙经济的管理等等,对地方政权也进行严密的监督和控制,并随意逮捕各种官吏。
随着王权的加强,国王把自己说成是受命于神的君主,并自称“众神之王”,把专制王权和神权统一在一起。
二、汉漠拉比法典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根据统一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了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巩固政权,汉漠拉比制订了古代奴隶制社会第一部较完整的法典(这部法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汉漠拉比法典,共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刻在一个玄武岩石柱上。
前言宣扬他的权力来自神授,同时宣扬他的所谓功绩,结语主要宣称他的法典的所谓“公平”与“正义”,希望垂之后世,正文共有282条。
它所反映的古巴比伦社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等级制度法典把巴比伦人分为三个等级:①阿维鲁,为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②穆什根努,为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③奴隶,是完全无权的人。
三个等级的人的法律地位完全不同。
从经济上说,前两个等级的情况更复杂,阿维鲁中有奴隶主,也有非奴隶主,穆什根努中同样也有这两种情况,二者的区别在于穆什根努是依附于王室的人,包括部分小生产者,至于奴隶则完全是奴隶主的财产。
2、土地制度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国王拥有大量土地,不过,与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经营方法不同,这时王室土地主要是由对王室负有不同义务的人们分散使用、经营的。
据法典规定可看出,具体情况有三点:①祭司、商人之类:他们领得土地,作为替国王服务的报酬,这种土地可以买卖,但买者必须替卖者为国王服务,这类人大都是富有的奴隶主。
②负担兵役义务的人:他们领取土地作为服役报酬。
③纳贡人:他们领取土地耕种,向国王交纳租税。
这两种人都无权出卖、转让他们从国王处领取的土地,但他们对于自己买得的土地有权出卖,属于阿维鲁个人的土地也可以出卖、转让、抵押、出租,这说明当时国家对这种私有土地的让渡也完全承认。
3、奴隶制的发展和自由民的分化法典中说到宫廷奴隶(王室奴隶)、穆什根努的奴隶和公民私人的奴隶。
当时除王室占有大量奴隶外,私人占有的奴隶也比以前增多,且奴隶是可以买卖的私产,法典甚至规定了奴隶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