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野生猪苓的驯化栽培技术
猪苓的功效作用以及种植技术
猪苓的功效作用以及种植技术猪苓为我国常用的菌类药材,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多生枫树下,而且也是一味中药,而且又很多的功效作用。
以下是小编推荐猪苓的功效作用知识,欢迎阅读!猪苓的功效作用利水渗湿。
《药品化义》曰:“猪苓味淡,淡主于参,入脾以通水道,用治水泻湿泻,通淋除湿,消水肿,疗黄疸。
独此为最捷。
”临床多用之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病,湿浊带下,黄疸,脚气等。
泄热止渴。
《本草纲目》云:“猪苓淡渗,气升雨又能降,故能开腠理,利小便。
”《药性论》也记载说:“(猪苓) 解伤寒温疫大热,发汗。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也提到:“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治疟止泻。
《本草汇言》记载:“此药味甘淡微苦,苦虽下降,而甘淡又能渗利走散,升而能降,降而能升,故善开腠理分理表阳里阴之气利小便,故前古主主痎疟。
”《方脉家宝》中就记载有用猪苓配柴胡、茯苓、半夏、生姜等治疗新久痎疟。
又《时病论·湿泻》云:“泄泻之病,属湿为多。
湿浸于脾,脾失健运,不能渗化,致阑门不克泌清别浊,水谷入大肠而成泄泻矣”。
治泻之法,《医学入门.泄泻》中云:“初宜分理中焦,渗利下焦。
”故用猪苓治泻,可以分便小便,从而使湿去泻自止。
抗菌作用。
猪苓的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鉴别应用。
猪苓与茯苓:二药都能利水渗湿,对于小便不利、淋痛、水肿等证,常相须为用,协同利水效果。
但猪苓淡重于甘,主入肾与膀胱经,只能渗湿利尿,无补脾益中之效,且利水作用较茯苓强;茯苓则利中有补,甘则补中,淡则能渗,即胃落滋补心脾而益肺,宁心安神。
又能利水通窍除邪热。
补而不峻,利而不猛。
利尿。
动物实验证明猪苓的利尿作用强大。
人每次口服8克,药后6小时内的排尿量和尿中氯化钠的量分别增加62%和45 %。
比对照药卡非因强,其利尿作用主要是由于抑制肾小管对水和电解质,特别是钠、钾、氯的重吸收所致。
对免疫系统。
本品提取物可以增加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脾脏抗体细胞形成增多,T 淋巴细胞转化率上升。
猪苓栽培技术之管理措施
猪苓栽培技术之管理措施(1)温度管理:猪苓作为一种真菌,其与蜜环菌形成的寄生与反寄生关系或称共生关系,基本上确定了它们的习性相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当温度达到12℃以上时,二者开始萌发,达到14℃时猪苓即开始膨胀长大,蜜环菌才能够进入正常生长代谢阶段;此后随着温度的提高,如达到26℃以上,二者的生长均受到抑制,达到30℃时,即进入高温休眠。
根据该特性,可以进行合理地调控,比如适量浇水降温、遮阴降温等。
实践表明,遮阴降温是对猪苓生长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的,所以,野外选择栽培地点时必须要在树荫下,但是,即使在荒山上或裸地上,也可采取搭建阴棚、种植长蔓型植物等方式予以遮阴。
总之方法很多,只要根据具体条件合理设计与操作,将猪苓生长的土层中温度控制在28℃以下,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这是夏季管理。
冬春季节则应采取适当覆盖草苫、柴草、秸秆类,或在栽培沟上搭盖塑膜等进行增温,各种方法均可,目的是增温、保温,只要使土层内保持12℃以上,猪苓即可缓慢生长。
注意尽量不要使温度降至8℃以下(零下20度不死亡),以最大程度地延长猪苓的生长时间。
(2)水分管理:苓种或菌种等在运输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某些外力的撞击、揉搓等,导致其带伤播种,正常条件下,伤口愈合需要约5天左右,因此,播种后不要即时用水,约一周后方可浇透水;此后,根据土质状况及气候状况,约每7~10天浇一次水,使沙土湿润;沙土含水率一般在30%~40%之间。
注意春夏之交季节如有干热风、大旱天气等,则应加大浇水频率,并需每月应至少灌透水一次,否则将因过度干燥使蜜环菌菌索生长缓慢、活力降低或死亡。
(3)保护管理:第一,遮阴管理。
遮阴的主要作用一是降温,二是防止水分过量蒸发流失,如在室内栽培,不存在遮阴问题。
但在山坡、果园及平地的栽培时,则必需采取遮阴措施,主要方法:依靠原有树木的遮阴、种植长蔓型植物搭架遮阴、搭架后利用秸秆、杂草类遮阴、植草皮、直接在栽培沟上覆盖秸秆、柴草等。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猪苓(学名:Polyporus umbellatus),又称茯苓,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真菌。
猪苓在我国早有野生产地,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
由于其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如利尿、消肿、降血脂、降血压等,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并已进入中医药材的行列。
由于猪苓采摘困难、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导致猪苓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工栽培猪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猪苓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种苗选育:选取猪苓的优质菌株作为种子,通过筛选与培养优质菌种,提高苗木的质量。
也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以保证苗木的健康和生长。
2. 栽培基质的选择:猪苓需要选择适宜的基质进行生长。
常用的基质有玉米秸秆、木屑、腐熟的牛粪等。
选取合适的基质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3. 栽培环境的调控:猪苓在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通过调控这些因素,使其适应人工栽培环境,促进猪苓的生长和发育。
4. 施肥管理:适宜的施肥可以提高猪苓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的方式,根据猪苓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施肥。
5. 病虫害防治:猪苓在栽培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菌核病、疫病、虫害等。
通过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可以减少猪苓的损失。
6. 采收和加工:猪苓的采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为春秋两季。
采收后要进行初步的加工和干燥,以便储存和销售。
猪苓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旨在提高猪苓的产量和质量,解决市场供不应求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保护野生猪苓资源。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相信猪苓人工栽培技术会不断完善,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保障。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尿等功效。
野生猪苓采摘困难,价格较高,因此人工种植逐渐成为猪苓种植的主要方式。
本文就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并介绍。
1.环境选择
猪苓是生长在山地阔叶林和竹林边缘处,多分布于海拔800~1800米的山地地带。
因此,选择海拔900米以上、沙土壤和酸性土壤较好的地带进行栽培,环境湿润、光照充足且通风良好。
2.种子选择
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猪苓作为种子,嫩茎末节通常是最佳的种子部位,种子先放入水中浸泡1天再放入培养皿,待出芽后用土壤培养。
3.土壤选择
猪苓喜欢酸性土壤,对土壤呈中性或碱性的土壤不适应,所以在栽培地点选择沙质壤土,并在土壤中加入长期堆肥和有机化肥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土壤酸性度。
4.养护方式
(1)灌溉:刚开始时,在植苗期内,需要每天进行适量喷水,保证土壤保湿,促使种子生根。
(2)施肥:猪苓需要养分比较充足的土壤,但是过度施肥会使猪苓的药用价值降低。
建议在种植初期,每平方米施用20千克的堆肥,并每月施1次20克的有机化肥。
(3)防治病虫害: 施肥后为土壤提供养分,同时也会为病菌的生长提供依托,因此加强病虫害的防护至关重要。
可采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4)摘芽除草: 猪苓名副其实,因为它的枝条犹如猪尾一样,会缠绕生长。
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摘芽和除草,保证苗木的强壮性和正常生长。
总之,在人工栽培猪苓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模仿野生环境,选择合适的土壤、光照和施肥方式,进行科学养护,从而确保人工栽培的猪苓质量和产量。
猪苓的栽培技术
猪苓的栽培技术猪苓,又名山药、淮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益气健脾、补肺止咳、润肠利便等功效。
猪苓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因此也成为了许多药农和花农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猪苓的栽培技术,帮助需要栽培猪苓的人了解如何种植猪苓。
1. 土壤选择猪苓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同时,这种土壤也有利于猪苓的发芽和生长。
因此,在选择种植猪苓的土壤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泥土疏松的土壤,这有利于猪苓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这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避免选择酸性土壤,猪苓选用的土壤应该是微酸性或中性的;•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避免在积水的地方种植猪苓。
2. 繁殖方法猪苓主要通过地下块茎繁殖,而种植的方式有两种:2.1. 茎秧种植茎秧种植是将猪苓的茎切开,种到土中进行繁殖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猪苓生长期选取直径2-3cm的健康猪苓茎,并将茎洗净备用;2.将洗净的猪苓茎切成5-8cm长的段,每段上应有3-4个节;3.将猪苓茎段插入培育土中,埋好后适当浇水即可;4.约经过10-15天,猪苓茎段便会发芽。
2.2. 块茎分株繁殖块茎分株繁殖是将猪苓产生的侧芽分离出来,然后移植到新的土地上进行繁殖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猪苓生长期,选取直径4-6cm的健康猪苓块茎,并将块茎挖出;2.将块茎表面的泥土清除干净,并将侧芽分离出来;3.将分离出来的侧芽移植到新的土地上,注意距离要适宜,并浇上适量的水。
3. 环境要求在猪苓的种植过程中,为了保证它的生长和发育,需要满足以下的环境要求:•气候:猪苓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不过也要注意避免太阳直射;•水分:猪苓需要充足的水分来保证生长发育,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需要适当对猪苓进行浇水;•光照:猪苓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在种植猪苓的过程中,需要放置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肥料:猪苓需要充足的养分来保证生长发育,可以适量施肥,但是要注意避免过量使用化肥。
4. 病虫害防治在猪苓的种植过程中,也需要关注病虫害的防治问题。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猪苓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材,野生品种品质更加优异,但由于采集困难、野生种群数量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野生猪苓资源严重匮乏。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保护野生资源,研究猪苓的人工栽培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从环境、土壤、光照、水分、肥料等方面探讨猪苓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
一、环境控制猪苓生长要求相对稳定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空气湿度应该适中。
在人工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温,选择温度稳定、通风良好的棚室作为生长环境。
另外,宜选用本地环境和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块进行栽培,如平原、低山丘陵等地形。
二、土壤选择猪苓生长在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保水能力强的土壤中,对于酸碱度要求不高,PH值保持在5.5-7之间即可。
可选用砂质壤土或者黄壤,也可以调整腐殖质含量来提高土壤质量。
三、光照控制猪苓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阳光。
在早春、初夏的生长期,湿润度高、天气阴沉时要进行适当的光照补充,可选用节能灯、LED光源等人工光源,为猪苓提供良好的光照环境。
四、水分管理猪苓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积水,因此人工栽培时要注重水分管理。
在生长期的早期,宜每7-10天进行一次浅灌,后期隔7天一次即可。
同时,在雨量充足的季节,要注意排水,避免积水影响生长发育。
五、施肥注意施肥是猪苓人工栽培中的重要环节,施肥不当会对猪苓的生长和药效产生重大影响。
在栽培初期,应进行基础施肥,以增加土壤养分和改善土壤结构为目的。
主要通过优质有机肥进行追肥,同时要避免使用过量的化学肥料,以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需要在环境、土壤、光照、水分、肥料等方面进行科学控制。
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人工栽培的猪苓品质,提高其药效价值,为猪苓的利用和保护做出贡献。
猪苓如何种植技术
猪苓如何种植技术
猪苓是一种野生的药用真菌,常见于林间、山野或田园的湿润环境。
由于猪苓的生长环境特殊,种植猪苓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知识。
种植猪苓的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找到适合的生长环境:猪苓喜欢在潮湿、阴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生长,通常在山林或田野中可以找到。
在选择种植的地点时,要选择坡度适中、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
2. 培育种子或菌丝体:猪苓的种植可以通过培育种子或菌丝体进行。
在野外收集到的猪苓菌丝体可以进行培养和繁殖,也可以购买猪苓种子或菌丝体作为种子材料。
3. 建立培育基地:选择适合的培育基地,可以建立猪苓的种植基地,进行土壤处理、埋蔷、配置土壤等环节。
4. 培育猪苓:猪苓通常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培育,需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进行。
在培育过程中,要注意给予适量的水分和养分,同时防止过度的日照和干燥。
5. 收获和加工:猪苓的收获时间通常在适当的生长周期后,要注意及时采收然后进行加工,制成中药材。
总的来说,种植猪苓需要根据其生长环境和特点,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同时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制定种植方案。
同时,也需要注意猪苓的保护和管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猪苓的生长和质量。
猪苓野生驯化栽培
猪苓野生驯化栽培经过几年的实验示范,采用菌种栽培猪苓,具有投资少、繁殖快、效益好、适应范围广、温度要求广、栽培季节长等优点,一般点种2个月后(春季)可见猪苓小菌核,6个月后菌核有板栗大小,2~3年采挖,窝产鲜猪苓10kg左右。
1根据猪苓生长的环境条件确定场地1.1地势猪苓分布于海拔1000~2000m的山区,以1200~1600m的地区较多。
历年调查表明,阳坡、阴坡均有猪苓分布,但以半阴半阳的二阳坡生长较多。
坡度以20°~50°坡分布较多,坡度超过50°的地方野生猪苓菌核常呈直线或斜线状分布。
坡度小的地方分布不规律,有的地方只能挖到一穴。
有的在此穴周围又分布数穴,呈梅花状,可能与子实体孢子弹落有关。
猪苓在土壤中分布较浅,一般深40cm左右,有些猪苓生长在地表或只为一层树叶和薄土覆盖,故有“十猪苓九露头”之说。
1.2植被原始森林砍伐后十余年生长出次生林地分布猪苓较多,而原始森林中很少生长。
杂木林中常在树根旁挖到猪苓,以桦树、黑老鸹树最多,总之,除松林外,阔叶林、混交林、次生林和竹林均有野生猪苓分布,但以次生林生长猪苓较多。
森林土壤中各种树根、毛细须根交织生长,猪苓喜欢生长在这些树根中。
1.3土壤山区的腐殖土、黄土都有猪苓生长,但以含团粒状结构、疏松的腐殖土最适生长猪苓,且个体肥大。
1.4气候条件据观察,当平均地温升高到9.5℃时猪苓开始萌发;12℃左右时新苓能够生长膨大;14℃左右新苓萌发多,个体生长快;18~22℃生长最快;超过28℃,生长受到抑制。
2选树截段栽培猪苓首先要选择既适合猪苓菌丝生长,又适合蜜环菌生长的原材料。
选择直径为3~12cm坚实皮厚、经久耐腐的硬杂木截成50cm长,自然风干。
3栽培时间菌种栽培不受时间限制,但要注意避开“寒冬”和“伏天”,高温或低温影响菌丝萌发、生长慢;最佳时间为春季4~6月、秋季9~11月上旬。
各地气候不同,以日平均气温10~25℃点种栽培为宜。
林区半野生猪苓栽培技术2010-07-18星期_28农家大讲坛_致富天地_云南网
林区半野生猪苓栽培技术2010-07-18星期_28农家大讲坛_致富天地_云南网猪苓是我国常用的菌类药材。
由于野生猪苓资源紧缺,目前市场上的猪苓绝大多数是仿野生环境栽培生产的产品。
1.选地。
野生猪苓多分布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区,以1200~1600米的地区生长较多;林区的腐殖土、黄土都有野生猪苓生长,但以含颗粒状结构、疏松的腐殖土最适宜生长猪苓;阳坡、阴坡均有猪苓分布,但以半阴半阳地生长较多。
此外,坡度以20~50度分布较多,超过50度的地方,野生猪苓菌核常呈直线或斜线状分布。
综上所述,次生的小灌木薪炭林最适宜栽种猪苓。
这种林地土壤中有密集交错的粗细树根,并有逐年积累的大量落叶,腐殖质层深厚,成为猪苓主要养分蜜环菌所需营养的持久来源。
2.温度湿度控制。
(1)温度。
蜜环菌丝在10~30℃都能正常生长,平均地温升高到9.5℃时猪苓开始萌发,12℃左右时新苓能够生长膨大,14℃左右新苓萌发多,个体生长快,18~22℃生长最快,超过28℃生长受到抑制,超过30℃时菌丝停止生长。
所以,一般以18~25℃最为适宜。
(2)湿度。
土壤湿度30~50%,空气相对湿度65~85%。
不同质地的土壤及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对土壤的含水量影响很大,猪苓分布地区一般腐殖质含量高,土壤含水量相对也较大,一般在30~50%时适宜猪苓生长。
蜜环菌适宜生长湿度低于30%生长受阻,大于70%时影响透气,不利于蜜环菌生长。
保持较稳定的土壤湿度,是提高猪苓产量的关键。
3.半野生栽培方法。
(1)栽植期。
猪苓菌核无明显的休眠期,冬季只要温度、湿度条件适合,仍可生长。
采挖野生猪苓作种苓,除冬季结冻期不能栽种外,其他时间都可以栽种;翻栽人工栽培猪苓,以3~5月最适宜,此期头年新生长的白苓都变成灰苓,正适合播种。
(2)播种量。
猪苓菌核有大有小,栽植前可将大块菌核由离层或菌核的细腰处分开,切成100~150克的小块,每穴下种1~2块。
(3)栽种方法。
猪苓的栽培技术
菌丝体感染
种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积水和排水不畅
日照不足或过强
温度不适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xx年xx月xx日
猪苓的栽培技术
目录
contents
猪苓的生物学特性猪苓的栽培条件猪苓的栽培技术猪苓的采收与加工猪苓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猪苓的种植案例与经验分享
猪苓的生物学特性
01
猪苓为多年生真菌,菌核呈不规则块状或瘤状,多由膨大的菌丝束构成,表面为棕黑色或棕褐色。
菌核
猪苓的子实体单生或丛生,由菌核萌发而成,幼时为半球形,成熟时展开成伞形,常呈辐射状排列。
施肥
见病虫害防治部分。
病虫害防治
病害
猪苓的主要病害为腐烂病,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需加强通风、控制湿度等措施预防。
虫害
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采用生物防治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用药安全,避免对猪苓造成损害。
病虫害防治
猪苓的采收与加工
04
采收时间
猪苓一般在春季和秋季采收,此时猪苓的品质最好。
子实体
猪苓的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猪苓适宜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山区,要求林木茂盛、枯枝落叶层厚、排水良好的腐殖土环境。
生长温度
猪苓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菌丝在3℃以下开始生长,而3-5℃则是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猪苓的生活习性
无性繁殖
猪苓的菌核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产生新的菌丝束,进而萌发成新的子实体。
有性繁殖
猪苓也可以进行有性繁殖,通过两性生殖器官结合产生担孢子,再由担孢子萌发成菌丝束,进而发育成新的菌核。
猪苓的繁殖方式
猪苓的栽培条件
02
种植猪苓的方法
种植猪苓的方法猪苓种植土壤选择20厘米以上腐殖质土层为佳,微酸性土壤含水量在40%左右。
盐碱地和草炭地不宦栽培。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种植猪苓的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种植猪苓的方法1.选地整地最好选择海拔高度1000~2000米的林下,坡向东南或西南即半荫坡,土层深厚、腐殖多,疏松的砂质壤上,植被物为桦木、橡、槭、桦等林下。
2.繁殖方法目前人工栽培多栽小猪苓进行繁殖。
3.栽培时间最好在春季3-4月或秋季7~8月,这时猪苓正度过休眠期进入生长期,密环菌也处在生长期,两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关系。
4.栽培方法采用坑栽,一般坑深50厘米,长宽各70厘米,林下栽培,既防止破坏森林,又能给猪苓创造适宜的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栽培前首先要培育好密坏菌的菌床或菌材,一般用长有密环菌的朽树根、树枝、树皮作菌种和砍的新树棒(粗约10厘米,长50~60厘米的短节)堆放在坑内,盖土20~25厘米,温度适宜,经过1~2个月即可使用,也可使用培育好准备栽天麻的菌材,或栽过天麻尚未腐烂又没长杂菌的老棒来栽培猪苓,一窝用5根菌棒,下种菌核0.18千克,栽时选完整无伤的新鲜野生小猪苓,或把猪苓核分成小块,每块大小如核桃一般,用手指压紧使菌核扯断的菌丝断面与菌材紧密结合,一根菌材上可压放苓块7~8个,栽好一根,用腐殖上把四周培好,不留空隙。
以此类推,一般只栽一层,最好盖腐殖土20~25厘米,略高出地面,两年后可以采挖。
(五)采收加工猪苓多年生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才是繁殖旺盛时期,收获中要注意表面土层中的菌核,全年都可以采收,以夏秋季采收为好,色黑质硬的称为老核,这就是商品猪苓,也就是第一代第二代猪苓,色泽鲜嫩的灰褐色或黄色苓,一般核体松软,可作种核。
在收获时要去老留幼,将已收获的猪苓菌核去杂刷洗,弄得干干净净,然后在日光下自然晾晒,干后即可装运销售,用麻袋或竹箩装,放干燥处保存,猪苓外皮乌黑光泽,体重,坚实,断面洁白或黄色者为佳,告诉大家这些,希望大家种植这个能够在明年大丰收。
猪苓栽培技术
猪苓栽培技术猪苓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味甘、淡,性平,主要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等,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蚀等,还有一定的抗肿瘤、防治肝炎的作用。
猪苓以野生品供应市场,近几年产区过度采挖,野生品已呈枯竭之势。
现将其人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地与整地1、选地:在原始阔叶林、混交林或次生林中栽培,如桦、橡、槭、柞、柳等林下,不要栽在针叶林内。
选择海拔1000-2000米的阴坡地或半阴半阳坡地,坡度15-45度,土壤以厚20厘米以上的腐殖质土层为佳,微酸性土壤含水量要在40%左右,盐碱地和草炭地不宜栽培。
2、整地:选地后顺坡挖窝(亦称窖),长度70厘米,宽度60厘米,窝深18-20厘米,窝距50厘米。
二、材料(以每平方米计)⑴猪苓菌种3瓶;⑵蜜环菌种3瓶;⑶菌材木棒直径5-10厘米、长50厘米;⑷猪苓生长素;⑸阔叶树叶;⑹树叶和腐殖土的混合物。
三、繁殖方法1、窝底铺树叶厚2-3厘米,将蜜环菌掰成1-2厘米的小块均匀撒在树叶上,再把猪苓生长素均匀撒在树叶上,把菌材(木棒)摆在撒好蜜环菌的树叶上,菌材间距3-5厘米,用混合物将菌材间距填平,将猪苓菌掰成2厘米左右的块状,均匀摆放菌材两侧和端头上,然后盖厚3厘米左右的树叶,树叶上盖厚10厘米左右的腐殖土,最后窝顶再盖树叶。
菌种栽培猪苓的关键在于猪苓菌种的质量。
优质猪苓菌种菌丝粗壮,表面有网状菌根,菌丝萌发力强,成功率高,地温15℃以上点播5天菌丝定植,20-30天菌丝向土中延伸呈根网状,60天开始在树叶及土层中形成白色球星幼苓。
购买菌种应认清优劣,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2、温度:猪苓在地下10厘米深处平均地温达9.5℃即可萌发,在18-22℃生长最快,超过28℃生长缓慢,低于9℃、超过30℃停止生长。
四、采收与加工1、用纯猪苓菌种播种的成熟期约3年左右,(老方法栽培的为5-6年),当猪苓色黑质硬(称老核)时,可于春季4-5月或秋季7-9月采收。
猪苓栽培技术
猪苓栽培技术
猪苓作为传统中药常用之一,多用于煲汤治疗,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又可治蔓藤,
疗湿热,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等,因其药力广泛,被称为特种药材。
猪苓栽培有许多方法,以下是两种最常见的方法:
1. 种子繁殖:采用自然灌溉的方法,在田外撒播猪苓的种子,然后将种子保持湿润,使其发芽,当种子发芽后,在苗床上移植,再用温水浇灌,保持湿润,即可栽培出优质的
猪苓苗。
2. 根茎繁殖:采用梭浆繁殖的技术,依据根茎种子的繁殖规律,利用梭浆衍生种子,可生长出大量幼苗,可被移植到备选地。
猪苓栽培在田间还需要考虑种子质量,防止病虫害,管理措施应在田间灌溉,施肥,
施药,田间除草等。
此外,猪苓需要的土壤特性是土壤质地肥沃,疏松,适宜湿润,保证适当的土壤湿度,以帮助植物发育,使植物活力旺盛。
最后,经过管理畜林专家判断,猪苓栽培技术可以增加猪苓的产量,提高其质量,让
更多消费者获得口感纯正的猪苓。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猪苓,又称木耳,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食用菌,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被广泛食用。
由于野生猪苓资源的极度匮乏,人工栽培成为了解决猪苓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逐渐成熟,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的技术研究,探讨其优势、挑战以及发展前景。
1.提高产量和质量。
野生猪苓资源十分匮乏,人工栽培可以提高产量,使得猪苓更加丰富,品质更可靠。
2.节约采集成本。
野生猪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采集,而人工栽培可以节约这部分成本,减轻劳动强度。
3.稳定供应市场。
人工栽培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猪苓,有效解决了野生猪苓供应不稳定的问题。
1.培养基。
猪苓的人工栽培需要使用适宜的培养基,通常包括木质素、葡萄糖、蛋白质等,以提供适宜的养分供给。
2.培养条件。
猪苓对培养环境的要求较高,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
3.接种技术。
培养猪苓需要进行合适的接种,以保证株系的稳定和产量的提高。
4.病虫害防治。
在猪苓人工栽培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病虫害进行防治,避免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三、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的挑战1.技术复杂度。
猪苓的人工栽培技术相对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培养知识和经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
2.成本压力。
人工栽培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成本,包括设备购置、材料采购等,对资金的要求较高。
3.市场竞争。
随着猪苓人工栽培技术逐渐成熟,市场竞争加剧,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和质量水平,确保自己的竞争力。
1.市场需求广泛。
猪苓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受到广泛的市场欢迎,人工栽培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创新,通过优化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政策支持。
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大,对于猪苓人工栽培也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障。
猪苓种植的技术要点
猪苓种植的技术要点猪苓种植的技术要点1、选地人工栽培猪苓最重要的就是选地,选地要从地形、地势、植被以及土壤等多方面进行,猪苓适宜生长在海拔300-1500米的地区,以半阳半背坡向为好。
植被宜选择柞、桦、槭、榆、柳、杨等灌木树种,土壤以选择富含腐殖质的沙粘土为宜,土壤呈微酸性。
盐碱地和草炭地不宜种植。
选地后就要有顺坡挖窝,窝与窝之间控制株行距30×50厘米,而且还要有排水沟,而窝的规格一般为长1米、宽70厘米、深15厘米。
2、材料准备首先要选择良好的菌柴,适宜选择椴木、桦树、枫相木等树种,这些树种的皮厚质量,负载蜜环菌生长环境,而且营养丰富,能为菌种提高持久的营养供应,有利于高产。
还要准备好猪苓菌核蜜环菌种,菌种应该选择菌丝粗状、表面有网状菌根、菌丝萌发力强的优质菌种,这样才能获得高产、优产的猪苓。
3、繁殖方法首先在窝底铺一层2-3厘米厚的树叶,将蜜环菌掰成小块均匀的撒在树叶上,再将猪苓生长素撒在树叶上。
最后吧菌柴摆好在树叶上,菌柴阿金要有一定的间距,3-5厘米为宜,再用混合物将间距填满。
将猪苓菌掰成小块,均匀的摆在菌柴的两侧上,在覆盖一层树叶,树叶上覆一层10厘米厚的腐殖质土,在用树叶覆盖。
4、管理栽培猪苓的功效点在于温度,猪苓在10厘米深处,地温在10度时即可萌发,萌发后在18-22度生长最快,一旦温度超过28度生长缓慢,低于9度或超过30度会停止生长。
所以在管理时最重要的就是温度,一定要控制好地温,其他管理较为简单,不用施肥,不用除草,使其保持自然生长即可。
猪苓的功效与作用猪苓是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子实体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35cm。
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十分鲜美,其地下菌核黑色、形状多样,是常见中药。
具有淡渗利湿、利尿、通淋泄浊的功效。
1、淡渗利湿:猪苓在改善水肿方面较常用,其中含有的猪苓多糖可以抑制葡萄球菌,即有抗炎的作用,但猪苓一般在临床中不单味药应用,具有淡渗利湿的功效。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猪苓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被广泛用于中药材的生产中。
由于其野生资源的有限和不稳定性,人工栽培猪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猪苓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湿润的山区,一般生长在林下草丛中。
由于野生猪苓的生长环境特殊,因此如何在人工条件下模拟其生境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对猪苓野生资源的调查和采样,分析了其生长的土壤条件、温湿度要求以及光照条件等。
在人工栽培过程中,人们在土壤选择上使用松散、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并加入适量的腐叶土和腐熟的农家肥以提供养分。
并且,人们还需要进行适时的浇水和喷洒草粉,以保持土壤湿润和适度的养分供给。
人们还在养殖场周围搭建遮阳网以模拟猪苓生长的阴凉环境。
除了土壤和环境条件的调控外,如何提高猪苓的繁殖能力也是人工栽培的重要研究内容。
猪苓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和根繁殖两种方式。
在种子繁殖方面,人们采用优良种苗进行播种;在根繁殖方面,人们通过根茎分割或者悬挂根系进行繁殖。
为了提高繁殖的成功率,人们需要注意种子的选择、贮存和播种的技巧,以及根茎的分割和种植的时间等。
猪苓的生长过程也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猪苓对于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弱,因此人们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病虫害。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人们采用有机农药进行喷洒,并在生长环境中加入一定的抗病虫害剂,有效地减少了病虫害对猪苓的损害。
通过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人们已经实现了猪苓的大规模生产,解决了中药材的供应问题。
人工栽培猪苓使其生产更加稳定,并减少了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人们还通过猪苓的选育改良,使其产量和药效得到提高,提供了更好的中药材来源。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通过对土壤和环境条件的调控、繁殖方式的优化以及病虫害的防治,人们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猪苓的大规模生产,为中药材的供应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
卵形 , 3 , 具 棱 红棕色或黑棕色 , 于翅状的花被 内。 包 野生于山坡林边 、 溪谷及灌木林中。
3 虎杖的利用价值
31 根茎呈 圆柱形 , 曲, . 弯 红棕色 , 质坚硬 , 不 易折断。根茎 具有 活血通经 、 尿通 淋、 利 解毒 等作 用。主治风湿 、 筋骨疼 痛 、 女经 闭、 妇 烫伤 、 疮癣 恶 疾; 在民间被用作抗乙型肝炎及止血 , 良好。用 效果 种子繁殖的 3 年采收, 分根繁殖及组织培养育苗的 2 年采收。春季或秋 季将根挖 出 , 去须根 , 净 晒 除 洗 干。鲜根可随采随用。 32 虎杖可以提取色素, . 其色素无毒, 可以生 产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 。 33 虎杖适应性强 , . 植株高大 , 繁叶茂 , 枝 根状 茎横生, 木质, 是水土保持的良 好的革本植物。地上 茎有节 , 在出土未展叶时整株酷似竹子 , 有一定的观 赏价值。
2 繁殖方法
2 1 种子繁殖 .
在原产地 可 以采到成 熟种子。4月 上 、 中旬播 种, 按行距 2 3c 5~ 0m开沟, lm, 深 c 将种子均匀撒 入 沟内, 覆土后稍镇压 , , 浇水 在温度 2 ℃左右时 1 ~ 0 0
1 天出苗。当苗高 5 0 5 ~1c m时间苗定植, 行距 株、
・
2 ・ 4
维普资讯
特种 经济动植物 20 年第7 04 期
・ 药用植物 ・
●李银春 ( 林省长 朝阳区 林处 1 01 吉 春市 园 3 2) 0
●赵振 成 ( 吉林省长春市新立城水库 100) 300
内, 覆土, , 压实 浇水。秋栽者翌春出苗 , 春栽者 1~ 0 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 别名阴阳莲、 活血龙、 1 天即可出苗。 酸 5 23 组培育苗 . 秆等 , 自然分布在黄河 以南各 省 区, 于浙江、 主产 江 苏、 、 。上世纪 9 安徽 广西 0年代初 , 虎杖被引入吉林 虎杖为易诱导 出组培苗 的植物 , 以利用组织 所 省, 在吉林市市 区及 白石山、 吉林区育苗栽植, 延 经 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其大量扩繁。生长季 节 , 采虎杖 植株 中、 上部带叶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采用 MS 十 1 0年观测 , 良好 , 自行分根进行无性繁殖。 生长 并能 虎杖用途广泛 , 可用于园林绿化 、 药用及提取天 B 10 A 0 1 A . +N A . 培养基, 诱导培养 1 0天后 , 可从叶 然色素等。 腋处诱导出 不定芽; 继代培养基与诱导培养基相似, 只是把 B A浓度由 10降低到 05 g , . .r  ̄ 继代培养周 n 1 植物学 特征 期为 4 天 , 期增殖 3 倍 。生根采 用 12 0 每周 ~6 / MS 高 2 m, 直立, ~3 茎 圆柱形 , 中空 , 有凸起纵棱 , B 03 A 02 培养 1 0天后生根。在 散生红色或紫色斑点。单叶互 生 , 叶片广卵形至卵 +IA ,+N A .培养基, 成活后移入营养钵, 待苗高 1c 0m以 状椭 圆形 , 全缘或有 细锯齿 , 叶鞘膜质。雌 、 托 雄异 育苗盘内炼苗, 上时定植于田间。 株,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 生, 花小 , 红色或 白色。瘦果
松肥沃、 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或山地沙质黄棕壤 上长出大量棕红色蜜环菌丝后, 表明蜜环菌种培育 土为宜, ~65 p 6 .。野生猪苓主产于吉林省长白山 H 成功 , 可用于生产。 脉。 山西、 陕西、 甘肃、 云南等省区也有分布, 以长白 412 培养猪 苓菌种 在生产 中可选用 黑苓 .. 山区产的猪苓 品质最佳。 和灰苓直接作种苓与蜜环菌菌枝或 菌材 栽培猪苓 , 2 形态特征 也可将猪苓菌核按常规方法进行组织分 离 , 获取猪 猪苓菌核为多年生 , 菌核块状或不规则块状 , 直 苓菌种 。 方法同蜜环菌。采用组织分离猪苓菌种 , 成 径 3 8m, - c 形似 生姜块茎 。表面皱缩不平 , 富有 弹 本低 、 繁殖快、 产量高 , 适宜规模化生产。 性, 棕黑色至灰黑色 , 内部 白色至淡褐色 , 坚而 干后 4 2 栽培方法 . 不实 , 呈半木质化 状态。菌核表 面有 时伴有根状 的 42 1 穴窖栽培法 ①栽培时间 可在 1 .. O月 蜜环菌菌索 , 内部剖面则为 曲线状 的斑纹。子 实体 下旬封冻前或翌年春解冻后 的 4 ~5月栽 培。②菌 由菌核上生出 , 基部 相连 。 菌柄 向上多分枝 , 一 材制作 选 择直径 4 0r 的 阔叶树 , 形成 ~1e a 截成 5 ~ O 丛近白色至浅灰色的小菌盖, 生有 1 ~10 O 0 余朵; 8e 长的木段 。 菌 0r a 晒至半干。 象种黑木耳一样打成孔 , 盖肉质 、 白色 , 湿时易烂 , 干后坚硬而脆 , 近圆形 , 较 孔深 2m、 c 孔距 5 c 或用刀砍成鱼鳞 口。将猪苓  ̄6m。 薄。 表面白色至淡褐色。 边缘薄而锐, 常为卷, 菌种塞满孔中或鱼鳞缝 中。③挖 穴窖 顺坡挖窖 , 俗称 “ 猪苓花”芳香 , 。 , 味佳 可食用 ; 菌肉白色 , 软肉质 , 较 窖深 5c 长 7 ~10r、 7c 0m、 O 0e 宽 0m。④ 种植 先将 a 薄; 菌管圆形至多角形 , 无囊状体 , 与菌柄相连呈延 窖底铺一层湿树叶 ( 阔叶)把塞满猪苓 菌的木棒平 , 生 , ; 孢子球形 至椭 圆形 , 白色 担 无色 ; 担子短棍 棒 放于窖 内的树 叶上 。 间距 1c 把蜜环 菌短枝放 于 0m, 状。 。 无色 顶生 4 个担孢子。 猪苓菌棒之间 , 然后在菌棒 上面撒 些猪苓菌和蜜 环 菌菌种。 粗棒两端放些蜜环菌枝。用湿树叶覆盖菌 3 生物学特性 猪苓 的生长 发育与蜜环菌有密切关系 , 没有蜜 材后, 覆腐殖土3 e 完成第 1 ~5 m, 层。 第2 层按第 1 层方法操作 , 最后覆腐殖士 1c 0m, 环菌的侵入 , 猪苓是不 能 自养的 猪苓不能直接寄 盖上树叶或稻草防止雨水侵入。 生在活树或腐朽的树木上, 而需要蜜环菌索一端侵 窖顶呈龟背形 ,
维普资讯
・
药用植物・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 04年第7 期
长 野 猪苷的 他栽培拨
● 王惠怡 ( 吉林省敦化成人高等专科学校 l 70 3 0) 3
●朱海军 ( 林华康 股份有 公司) 吉 药业 限
●秦树有 ( 林省敦 特产 所) 吉 化市 研究
6 经济效益
每平方米投放 2 1 0‘ g的菌材 , 可产 鲜猪 苓 11 , 干率 4 % , 0‘ 折 g 5 以当前的价 格 计算 , 每平 方 米 可 实现产值 15元 , 除综 合 成 本 3 扣 5 元, 0 纯利润 8 5元。是一项高
猪苓别名 猪尿苓 、 亥苓 、 猪苓 、 野 鸡屎苓 、 枫苓 、 乌桃 等, 名 [ o prsu blts P s) rs] 学 Pl ou m eau (e .F e.。 y l a i 为担子多孔菌科 、 多孔菌属多年生药用真菌 , 以菌核 供药用 。味淡 、 。具有利水渗湿、 性平 通淋消肿的功 能。主治小便不利 , 尿道热 痛的淋 病 、 湿盛水肿 、 泄 泻、 白带等症。猪苓含粗蛋 白、 多糖类物质, 对利尿、 乙型肝炎有一定的疗 效; 猪苓 多糖具 有提高人 体免 疫力 、 治疗癌症的作用 , 还可用于化妆品生产。近几 年, 国内药材市场 猪苓需求 量较大 , 坚挺, 价格 由每 千克 1~2 元上升到每千克 3 ~3 8 5 O 7元。由于货少 价扬 , 导致长白山区野生猪苓资源被大量采挖 , 破坏 了生态 , 现已濒于绝迹。为解决 市场 供求矛盾 日趋 突出的问题 。 敦化市特产研 究所的科研人员 , 经过 3 年多的试验研究 , 将长 白山地道野生猪苓 驯化家植 成功 , 并总结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 。 入腐朽的树木 上吸收营养物质 , 另一端侵 入猪苓菌 核, 并提供营养给猪苓。蜜环菌分泌物中, 某些成分 是猪苓的营养来源, 两者互为利用 , 因而猪苓与蜜环 菌是共生关系。 人工栽培猪苓 , 要选择黑苓( 年生) 3 与灰苓 ( 2年 生) 作种苓或提取菌种。在蜜环菌 的伴生下 , 具备适 宜的环境条件, 菌核从某一点 突破里皮 , 出白 猪苓 发 色菌丝 。 每个萌发点均可生长发育成包着一层白皮 的 新生苓 ; 白苓又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生长 、 , 发育 成为 灰苓。灰苓继续生长发育成为黑苓 , 即成品苓 。
2 ~3 c 每穴留壮苗 l 5 0m, ~2株 22 分根繁殖 . 虎杖在吉林省开花未结实 即遭 霜害, 不能采 到 成熟种子 , 所以引种成 功后 的扩 繁主要靠 分根 繁殖 来进行。秋末地上茎 叶枯 萎或 春季幼苗 出土前, 将 母株刨 出, 分根 , 每根上带 2 ~3个芽 , 按行距 4 c 0m 开沟 , 沟深 1 ~1c 1c 株距把根芽摆放于沟 0 5T, 5m 1按
4 2 2 树墩 栽培 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选择当年采伐的阔叶树墩, 找出 3兀以上的树 c 根, 打孔或砍成鱼鳞 口, 塞满猪苓菌种 , 四周撒些湿 树叶, 然后适量播些猪苓菌种和蜜环菌种 , 再用湿树 叶盖住菌种 , 最后覆腐殖土 1c 0m。 4 3 苓场管理 . 猪苓栽种后严禁人 、 畜践踏和随意翻动观看 , 以 免破坏两者之间 的共生关系 , 影响产量。应经常检 查窖内土 壤 湿 度 , 土壤 含水 量 应 保 持 在 4 % ~ 0 5 %。干旱时应及时浇水。一般不用施肥和除草 , 0 呈半野生状态最好, 要严防 鼠害。
4 栽培技 术
4 1 培养蜜环菌和猪苓菌种 . 菌种的提取 、 生产与培养方法 和常规的食用菌 菌种制作方法基本相 同。 4 1 1 培养 蜜环 茵菌种 利用 培养天麻用 的 .. 蜜环菌菌材作菌源或在秋季采集新鲜 、 完整 、 色正 、 1 生境及分布 发育 良好 、 菌伞未开的蜜环菌子实体( 榛蘑 )按 常规 , 长 白山猪苓多生长在海拔 l 0 ~l50 0 0m半 阴 0 方法进行组织分离 , 接种于固体斜面培养基上 , 置于 半阳坡的林地 , 坡度在 2 ~3‘ O O。野生猪苓隐生于阔 2-2" 2 8 C的恒温箱 中培养 7 O天 , ~1 待菌丝布满斜 叶林或混交林, 常寄生在枫、 桦、 柳、 槭、 柞、 槲树等阔 面培养基时, 即得 1级母 菌; 其转接 2级原 菌, 将 置 叶树的树根上 。当地 温 1℃时开始萌发 ,4 5 O 1 ~2℃ 于 2  ̄2" 2 6 C的培养室内培养 1 天左右 , 5 待菌丝布满 生长最快, 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 ~ 5 2℃子实体 O 2℃, 2 全培养基时, 再转接 3 级生产菌 , 置于 2℃的培养室 5 散发孢子。土壤含水量 以 4 %左右为宜。土壤以疏 O 内培养 1 个月左右 , 当培养瓶 内的短枝条和培养 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