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

合集下载

交换原理课程设计--T-S-T交换网络设计

交换原理课程设计--T-S-T交换网络设计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前言 (3)第一章 T-S-T网络基本原理 (4)1.1 T接线器的简介及工作原理 (4)1.2S接线器的简介及工作原理 (6)1.3 T-S-T网络的工作原理 (10)1.4 T-S-T网络的工作过程 (11)第二章硬件介绍 (12)2.1 单片机AT89C51简介 (12)2.2 时分交换芯片MT8980介绍 (14)2.3 空分交换芯片MT8816介绍 (16)2.4 锁存器74HC573简介 (19)第三章 T-S-T网络总体设计及结果分析 (20)3.1 T-S-T网络硬件设计 (20)3.2 程序的结果分析 (21)3.3 T-S-T网络软件设计 (22)第四章 T-S-T网络性能分析 (25)4.1 T-S-T阻塞的概率计算 (25)4.2 T-S-T网络的容量 (25)4.3 T-S-T网络的不足和改进 (25)总结及心得体会 (26)参考文献 (27)摘要T-S-T交换网络在程控数字交换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容量的大小,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交换能力及系统的可靠性。

程控用户交换机用于集团内部,可以实现内部的通话服务,并可以方便地组建各种专用网。

通过添加汇接功能也可以与公用电话网(PSTN)接通。

用户交换机与电信系统内的局用交换机的任务不同,其设计方案与技术指标也不相同。

MT8980 是用于数据或语音交换的专用芯片,文章介绍了利用该芯片实现小型程控交换的设计方案,讨论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

指出了MT8980 与CPU 的接口设计,以及对MT8980的程序控制。

并对交换技术作了简单介绍, 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利用MT8980和MT8816 ,实现T-S-T 交换网络的设计方案, 介绍了交小型T-S-T的数字交换机软件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

关键词:TST网络,AT89C51,MT8980,MT8816,74HC573前言近20 年的时间里, 随着半导体材料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传输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电话交换系统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廉价、快捷、优质、可靠, 不仅能交换话音, 还能够交换数据或图像等多种综合业务的通用性的通信组网设备。

TST交换网络设计

TST交换网络设计

*******************实践教学*******************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0年春季学期交换原理课程设计题目:T-S-T数字交换网络设计专业班级:通信工程(3)班姓名:张天昆学号:07250318指导教师:蔺莹成绩:摘要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 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T 型)和空分接线器(S 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 交换单元电路。

单独的T 接线器和S 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 对于 完成多语交用户间和交分交换芯片构成 TST 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换 的数量。

第〒级T 器接线器间一级责输入母接线器时隙S 交换勺出W£ T p j 一线数线器于两责母线之间的空间交换。

第 2级T 接线器:负责输出母线的时隙交 换。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现代交W 换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时分交换芯片 MT8980及空分交换芯片MT8816构成TST ]交换网络。

其中,输入级T 型接线器为顺序写入、控 制读出,中间级;也可以是输出控制工作方式,输出级 S 型接线器为输入控制方式 T 型接线器工作 方式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关键字:交换网络 MT8980 MT8816亠TST 。

-------- II 1——林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选用 〜TST (时分-空分-时分网络,它是三级交换网络,■ 11RI第1章TST网络及其组成1.1时间接线器能。

T接线器主要由话时间接线器简称T接线器,其作用是完成一条时分复用线上的时隙交换功音存储器(SM )和控制存储器(CM)组成如图所示,话音存储用来暂存话音数字编码信息,每个话路为8bit。

SM的容量即SM的存储单元于时分复用线上的时隙数。

控制存储器用来存放SM 的地址码(单元号码),CM 的容量通常等于SM 的容量,每个单元所存储SM 图1.1 T 接线器1. 工作方式是针对SM 而言(CM 总是输入控制)2. 话音存储器的位数总按8bit 计算。

TSST数字交换网络的设计

TSST数字交换网络的设计
3网络的阻塞计算
在进入阻塞计算之前,首先我们的了解话务量,话务量反应了电话负荷的大小,与呼叫发生强度和平均占用时间长度有关。其话务量的表达式是A=λ×S 其中A表示话务量强度,单位为爱尔兰(Erl),λ为呼叫发生强度,S为平均占用时长。
占用概率分布:在一个线束中同时占用的线路数十一个随机变量。爱尔兰分布适用于话源数N为无穷大、线束容量为有限值的情况。在爱尔兰分布情况下,线束中有X条线被占用的概率为
本设计在学习程控交换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思考将所学的时间(T)接线器和空间(S)接线器组合,实现一定容量的数字交换网络。
1设计方向
利用时间(T)接线器和空间(S)接线器的功能设计一个要求输入为128个接线器,每个T接线器为16线,而每线的复用度为32的TSST数字交换网。
2网络工作原理
1)时间(T)接线器和空间(S)接线器工作原理
试中,p(x)为线束中x条线被占用的概率,A为线束的流入话务量,m为线束的容量。
当x=m时,线束全忙,即产生呼损,爱尔兰呼损公式为
试中,E为线束发生呼损的概率,A为线束的流入话务量,m为线束的容量。实际应用中,可以查爱尔兰呼损表,只要知道E,A和m中的任何两个值,通过查表,就可以查出第3个值。
4TSST数字交换网络构成图
6结束语
随着数字交换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交换网络是程控交换系统中一种规模可缩放的大容量数字交换部件,目前在交换局中运行的程控数字交换系统,其数字交换网络主要采用复制式T型时分交换。在实现上通常采用专用通信芯片。现今数字网络已经在通信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看,大大简化了网络容量的局限性,实现大容量。其业务能力加强,且具有强大的网络智能化管理。现在的数字交换网络也增加了很多个性业务。相信数字交换机将是现在数字通信社会不可取代的智能设备。

TST交换网络课设

TST交换网络课设

摘要T-S-T交换网络是三级交换网络,由时间接线器(T型)和空间接线器(S型)组成。

在本次设计中要熟练掌握T接线器和S接线器的功能以及构成T-S-T交换网络的方法,正确理解接线器的组成、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在实现过程中用到时分交换芯片MT8980和空分交换芯片MT8816。

MT8980适用于数据或语言的专用芯片,文章介绍了利用该芯片实现小型程控交换的设计方案,讨论了系统的系统硬件与软件结构。

指出了MT8980与CPU的接口设计,以及对MT8980的程序控制。

本次课设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同时给了我们将理论用于实践的机会,主要是将我们所学现代交换原理中的理论用于实践了。

关键词: T接线器 S接线器时隙交换 T交换网络前言T-S-T交换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典型的交换网络,他有共享存储型交换单元的T接线器和开关结构的S接线器连接而成。

其中T接线器是时间接线器,也成时分接线器。

T型接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时隙交换。

S接线器是空间接线器。

S型接线器主要进行线间交换,即在同一时隙内进行不同T接线器的线间交换。

以T型或S型时分接线器为基础,组成两级或两级以上的交换网络。

常见的交换网络有:TT、TTT、TST、TTS等。

程控话路交换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用户间话路的接续,他可划分为两大部分;话路设备与控制设备。

数字交换网是程控交换系统中一种规模可缩进的大容量数组交换部件,目前在交换局中运行的程控数字交换系统,其数字交换网络主要采用T-S-T型的交换网络,在T-S-T 实现经常使用专用的通信芯片。

交换单元的内部通常采用T-S-T型接线器结构。

T-S-T型接线器主要有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及一些控制电路组成,其交换工作方式有两种:顺序写入、控制读出和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由T型接线器和S型接线器组成的T-S-T交换网络其容量是比较大的,相对于仅有单个的T型接线器或S型接线器构成的交换网络。

容量增大了,对存储器的速率要求也高。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设计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设计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设计摘要:程控数字交换是控制系统依靠事先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引导微分处理机对各种信令进行处理,对交换网络和接口进行必要的控制。

单一的S接线器不能单独构成数字交换网络,而T接线器可以单独构成,但是T接线器容量受到限制,因此本设计采用四级接线器,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形成无阻塞型数字交换网。

采用接线线器构成的数字交换网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时间接线器和空间接线器的不同组合以得到一定容量要求,在交换器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高PCM的复用度。

关键词:TSST;S接线器;T接线器;数字交换网目录第1章绪论 (1)1.1 设计背景 (1)1.2 设计参数及内容 (1)第2章时分数字交换网 (3)第3章数字交换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4)3.1 数字交换网的基本概念 (4)3.2 时间(T)接线器 (4)3.2.1 T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4)3.2.2 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 (5)3.3 空间(S)接线器 (6)3.3.1 S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6)3.3.2 S接线器的两种控制方式和控制原理 (8)第四章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 (10)4.1 串/并变换和并/串变换 (10)4.2 TSST接续网 (11)4.3 TSST网络工作原理 (12)第五章网络阻塞分析 (15)总结 (16)参考文献 (17)第1章绪论1.1 设计背景随着数字交换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交换网络是程控交换系统中一种规模可缩放的大容量数字交换部件,目前在交换局中运行的程控数字交换系统,其数字交换网络主要采用复制式T型时分交换。

在实现上通常采用专用通信芯片。

现今数字网络已经在通信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整体上看,大大简化了网络容量的局限性,实现大容量。

其业务能力增强,且具有强大的网络智能化管理。

现在的数字交换网络也增加了很多个性业务,相信数字交换机将是现在数字通信社会不可取代的只能设备。

数字交换机的诞生不但使电话交换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对开通非电话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T-S-T交换网络的设计

T-S-T交换网络的设计

西南石油大学程控交换原理课程设计课程程控交换题目T-S-T交换网络的设计院系专业年级通信工程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页脚内容1目录前言 (3)第一章T-S-T网络基本原理 (4)1.1 T接线器的简介及工作原理 (4)1.2 S接线器的简介及工作原理 (6)1.3 T-S-T交换网络 (7)第二章硬件介绍 (8)2.1时分交换芯片MT8980 (8)2.2空分交换芯片MT8816 (10)2.3 单片机AT89C51 (13)2.4 锁存器74HC573 (16)第三章T-S-T网络总体设计及性能分析 (17)总结及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19)页脚内容2前言对于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来说,它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 T型) 和空分接线器( 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

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而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选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交换网络,完成多语音用户间的交换。

其次,利用TST网络。

TST(时分-空分-时分)交换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换网络,它是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T接线器,分别作为初级T和次级T,中间一级为S接线器,S级的出入线数决定于两侧T接线器的数量。

第1级T接线器:负责输入母线的时隙交换。

S接线器:负责母线之间的空间交换。

第2级T接线器:负责输出母线的时隙交换。

这次课程设计利用时分交换芯片MT8980及空分交换芯片MT8816构成TST交换网络,它是在现代交换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中,输入级T型接线器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中间级S型接线器为输入控制方式也可以是输出控制工作方式,输出级T型接线器工作方式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页脚内容3T-S-T交换网络的设计通常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采用T-S-T交换网路。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现代交换原理是计算机网络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原理。

本报告旨在介绍我们小组在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工作和成果。

二、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交换机,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正确交换。

具体要求如下:1. 实现数据的分组传输和交换;2. 支持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3. 实现数据的差错检测和纠正;4. 支持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三、设计方案我们小组采用了以下设计方案来完成课程设计:1. 分组传输和交换: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存储转发的交换机,即接收到完整数据包后才进行转发;2. 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我们采用了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的技术,将不同的数据流分配到不同的时隙或频段中;3. 差错检测和纠正:我们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对数据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4.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我们采用了基于窗口的滑动窗口协议来实现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四、系统架构我们的交换机系统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输入端口:负责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的缓存和处理;2. 转发引擎:负责根据转发表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输出端口;3. 输出端口:负责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到目标设备,并进行数据的缓存和处理;4. 控制器:负责管理整个交换机系统的运行,包括转发表的维护和更新、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我们设计的交换机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下是部分实验结果和分析:1. 数据传输速率:我们测试了交换机在不同负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交换机能够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2. 差错检测和纠正:我们对输入数据进行了人为引入差错的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交换机能够正确检测和纠正差错;3.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我们进行了拥塞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交换机能够有效控制网络拥塞,保证数据的稳定传输。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小组深入学习了现代交换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交换机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现代交换技术—2.4 时分数字交换网

现代交换技术—2.4 时分数字交换网
2012年7月22日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程控电话交换原理
2.4.2 时分接线器
2.4
时分数字交换网
2.4.2.2单输入端T型时分接线器
话音存储器 SM Tsi 时写入 0 1 Tsi A HW入 Tsj A Tsi A HW入 K-1 (a)T型接线器的延迟特性 (b) T型接线器的存储器实现 ┇ 2 A Tsj A HW出 ┇ Tsj时读出
2012年7月22日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程控电话交换原理
2.4.2 时分接线器
2.4
时分数字交换网
2.4.2.1 时分接线器的分类 时分接线器是时分数字交换机的交换网络构成部件,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单输入端T型接线器(单输入端时间型时分接线器) 用在一条PCM总线上对时隙进行交换。 2. 多输入端T型接线器(多输入端时间型时分接线器) 借助多路复用器实现多条PCM总线上的时隙交换, 某种意义上有总线交换的功能。 3. S型接线器(空间型时分接线器) 在多条PCM总线间按时隙进行交换,不改变信息所 在时隙。
程控电话交换原理
程控电话交换原理
PSTN
CTI Link
LAN
交换机 PBX
2012年7月22日
交换机 PBX
CTI W/S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程控电话交换原理
Digital Trunking Switch Switch
Analog Loop
时分数字交换机交换网络的一般结构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TST交换网络设计说明

TST交换网络设计说明

*******************实践教学*******************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0年春季学期交换原理课程设计题目:T-S-T数字交换网络设计专业班级:通信工程(3)班姓名:天昆学号: 07250318指导教师:蔺莹成绩:摘要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 T型) 和空分接线器( 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

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而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选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交换网络,完成多语音用户间的交换。

TST(时分-空分-时分)交换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换网络,它是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T接线器,中间一级为S接线器,S级的出入线数决定于两侧T接线器的数量。

第1级T接线器:负责输入母线的时隙交换。

S接线器:负责母线之间的空间交换。

第2级T接线器:负责输出母线的时隙交换。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现代交换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时分交换芯片MT8980及空分交换芯片MT8816构成TST交换网络。

其中,输入级T型接线器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中间级S型接线器为输入控制方式也可以是输出控制工作方式,输出级T型接线器工作方式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关键字:交换网络 MT8980 MT8816 TST。

第1章 TST网络及其组成1.1 时间接线器能。

T接线器主要由话时间接线器简称T接线器,其作用是完成一条时分复用线上的时隙交换功音存储器(SM)和控制存储器(CM)组成如图所示,话音存储器用来暂存话音数字编码信息,每个话路为8bit。

SM的容量即SM的存储单元于时分复用线上的时隙数。

控制存储器用来存放SM的地址码(单元),CM的容量通常等于SM的容量,每个单元所存储SM图1.1 T接线器1.工作方式是针对SM而言(CM总是输入控制)2.话音存储器的位数总按8bit计算。

tst数字交换网络课程设计

tst数字交换网络课程设计

tst数字交换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字交换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和关键概念;2. 学生能够描述TST数字交换网络的结构特点,解释其信号传递与交换机制;3. 学生能够掌握数字交换网络中的路由选择、流量控制等关键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数字交换网络中的一般性问题;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模拟TST数字交换网络的搭建与运行过程;3. 学生能够利用网络仿真软件,对数字交换网络进行性能评估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交换网络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2.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3. 使学生认识到数字交换网络在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数字交换网络基本概念:介绍数字交换网络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基本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数字交换网络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内容:第一章 数字交换网络概述。

2. TST数字交换网络结构:讲解TST交换机的结构特点、工作流程及信号传递与交换机制。

教学内容:第二章 TST数字交换网络。

3. 数字交换网络关键技术:分析路由选择、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关键技术,探讨其在数字交换网络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三章 数字交换网络关键技术。

4. 数字交换网络搭建与运行: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模拟TST数字交换网络的搭建与运行过程,加深对数字交换网络的理解。

交换技术-第2章同步时分交换网络

交换技术-第2章同步时分交换网络
控制方式: ---输出控制:按每条入线设置CM 。CM控制写入、顺 序读出。 ---输入控制:按每条出线设置CM 。CM控制写入、顺 序读出。
(1)输出控制
输出控制方式旳S型接线器,每条输入线上都配 有一种控制存储器,控制该输入线与输出线旳全部 交叉接点。
每个控制存储器与此前旳一样为“控制写入、 顺序读出”。
不同容量旳网络构造
不同容量旳网络构造可由不同旳级构成(图2.2.15),最小容 量可只设一对AS,没有选组级;当AS不超出4对,可只设置一 种第2级旳DSE;当容量增长时,需要设置第3级,倘若仍超出 了第2级和第3级一种组所能到达旳范围,则应设置第4级。
全部装足时,共有512对AS,可接6144个CE,互换机容量到达 10万线以上。假如装4个平面,整个互换网络共用2304个DSE。
2)网络构造
由入口级和选组级构成。
入口级是DSN旳第1级,由成正确入口接线器(Access Switch, AS)构成,每个AS就是一种DSE,可接16条32路旳 PCM链路。其中12条(0~7、12~15)可接多种终端模块 (称为控制单元CE,Control Element),另4条(8~11) 分别接到4个平面旳第2级(一对AS分别接到第2级某个DSE 8 个端口中旳n和n+4,第2级1个DSE可接4对AS)。
1)T/S结合型旳多级互换网络
T/S单元经过复接扩展容量,但是复接旳单元数不能太多 (<4K),当网络容量超出4k,就要采用3级互换网络。
T/S结合型3级网络(图2.2.10) 网络两侧各有16个T/S单元,中间8个T/S模块(容量为
2K×2K,由4个1K×1K 旳T/S单元复接)。 若容量继续扩大,能够增长两侧旳T/S单元数,另外也可增长级

数字交换网络的设计

数字交换网络的设计

题目:______数字交换网络的设计_____ 班级:_______ 10通信工程本_________ 姓名:________陈楠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10110003306__________TST型交换网络设计陈楠(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通信班)摘要:对于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来说,它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 T型) 和空分接线器( 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

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而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选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交换网络,完成多语音用户间的交换。

其次,利用TST网络。

TST交换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换网络,它是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T接线器,分别作为初级T和次级T,中间一级为S接线器,S级的出入线数决定于两侧T接线器的数量。

其中,输入级T型接线器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中间级S型接线器为输入控制方式也可以是输出控制工作方式,输出级T型接线器工作方式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关键词:TST交换网络,语音存储器,控制存储器The Network Design of TST ExchangeChennan(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Wenzhou University)Abstract:For a complete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a terminal, exchange, transfer of three parts, the exchange is the core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Among them, time switch (T) and space-division switch (S) is the exchange of basic circuit units of program-controlled exchange technology. T connector and S connector alone, is only suitable for relatively small capacity switchboard, and for large capacity switch normally uses space-division switching chip and a time switch chip TST switching network, exchange between multiple voice user. Secondly, using the TST network. TST switching network is a switched network is often used in circuit switching system, it is the three exchange network, on both sides of the T connector, respectively, as the primary T and secondary T, intermediate grade for S connector, the number of S access line number depends on both sides of the T connector. Among them, the input stage T type connector for sequential write, control read, intermediate grade S type connector can also be output control work as input control mode, working mode output stage T type connector for control, sequential read write.Keywords:TST switching network, a voice memory, memory control1 TST网络及其组成1.1 TST网络原理大型的数字交换网络普遍采用TST(时分-空分-时分)三级结构,它由两个T级和一个S级组成,如图1.1所示;T-S-T是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T接线器,中间一级为S接线器,S级的出入线数决定于两侧T接线器的数量。

T-S-T交换网络的设计

T-S-T交换网络的设计

西南石油大学程控交换原理课程设计课程程控交换题目T-S-T交换网络的设计院系专业年级通信工程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目录前言 (3)第一章 T-S-T网络基本原理 (4)1.1 T接线器的简介及工作原理 (4)1.2S接线器的简介及工作原理 (6)1.3 T-S-T交换网络 (7)第二章硬件介绍 (8)2.1时分交换芯片MT8980 (8)2.2空分交换芯片MT8816 (10)2.3 单片机AT89C51 (13)2.4 锁存器74HC573 (16)第三章 T-S-T网络总体设计及性能分析 (17)总结及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19)前言对于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来说,它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 T型) 和空分接线器( 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

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而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选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交换网络,完成多语音用户间的交换。

其次,利用TST网络。

TST(时分-空分-时分)交换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换网络,它是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T接线器,分别作为初级T和次级T,中间一级为S接线器,S级的出入线数决定于两侧T接线器的数量。

第1级T接线器:负责输入母线的时隙交换。

S接线器:负责母线之间的空间交换。

第2级T接线器:负责输出母线的时隙交换。

这次课程设计利用时分交换芯片MT8980及空分交换芯片MT8816构成TST交换网络,它是在现代交换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中,输入级T型接线器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中间级S型接线器为输入控制方式也可以是输出控制工作方式,输出级T型接线器工作方式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T-S-T交换网络的设计通常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采用T-S-T交换网路。

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交换网络。

1.TST数字交换网络_现代交换原理(第4版)_[共2页]

1.TST数字交换网络_现代交换原理(第4版)_[共2页]

第3章 程控交换技术 89存放的内容,是第q 条输入复用线在时隙I 时应接通的输出线的线号。

S 接线器一般都采用输出控制方式。

在采用这种方式时可实现广播发送,将一条输入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同时输出到多条输出线。

3.2.3 数字交换网络在实用上,单一的S 接线器不能单独构成数字交换网络,而T 接线器可以单独构成数字交换网络,但T 接线器容量受到限制,因此通常采用多级接线器构成数字交换网络。

常见的类型有TS n T 型,STS 型和TTT 型。

S n 表示有几个S 级,n 一般为1~3。

1.TST 数字交换网络TST 数字交换网络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数字交换网络结构,很多数字程控交换系统都采用了这种网络结构,例如AXE10,FETEX-150和5ESS 数字程控交换机。

(1)TST 数字交换网络的结构典型的TST 交换网络的结构如图3-12所示。

TST 交换网络是三级交换网络,两侧是T 接线器,中间采用S 接线器。

对于一个有n 条输入复用线和n 条输出复用线的交换网络而言,需要配置2n 套T 接线器。

其中一个n 套在输入侧,称为初级T 接线器,将输入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交换到选定的交换网络内部的公共时隙;另一个n 套在输出侧,称为次级T 接线器,将交换网络内部的公共时隙的内容交换到输出线的指定时隙。

交换网络内部能够提供的公共时隙的数量决定了交换网络中能够形成的话音通路的数量。

中间的S 接线器主要由一个n ×n 的交叉接点矩阵和具有n 个控制存储器的控存组来组成,用来将交换网络内部运载用户信息的公共时隙,从一条输入侧复用线上交换到规定的一条输出复用线上。

初级T 接线器和次级T 接线器总是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

一般将数字交换网络的输入端称为上行通路,用来与用户信息的发送端相连;将数字交换网络的输出端称为下行通路,用来与用户信息的接收端相连。

(2)TST 交换网络的工作原理TST 交换网络的工作原理如图3-13所示。

TST数字交换网络设计

TST数字交换网络设计

摘要大型的数字交换网络普遍采用T-S-T(时分-空分-时分)三级结构,它由两个T级和一个S级组成,采用两个T级,可充分利用时分接线器成本低和无阻塞的特点,并利用S级扩大容量,使他具有成本低,阻塞率小和路由寻找简单等特点。

本设计利用时分交换芯片MT8980和空分交换芯片MT8816构成T-S-T交换网络,完成语音用户间的交换。

关键词:时分交换芯片MT8980;空分交换芯片MT8816;T-S-T交换网络目录前言 (1)第一章基本原理 (2)1.1T接线器的原理 (2)1.2S接线器的原理 (3)1.3TST网络的介绍 (3)第二章芯片介绍 (4)时分交换芯片MT8980 (5)2.2空分交换芯片MT8816 (8)2.3单片机AT89C51芯片介绍 (10)第三章硬件设计 (12)3.1设计原理框图 (12)3.2设计思路 (13)3.3容量和速率 (14)3.4软件设计步骤 (14)3.5设计总结 (15)参考文献 (15)总结 (16)前言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是现代信息网络的灵魂,“交换”的发展,决定了“整个通信网络”的发展。

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提供用户通信接口之间的连接,在不同的交换方式中,连接方式可以是物理的,也可以是逻辑的。

物理连接,是指用户通信过程中,不论用户有无信息传送,交换网络始终按预先分配方法,保持其专用的连接通路;逻辑连接则只有在用户有信息传送时,才按需分配提供接续通路。

所以,逻辑连接也称为虚连接,交换单元是构成交换网络的最基本的部件,其外部特性为不管交换单元内部结构如何,总可以把它看做一个黑箱,对外的特性只有一组入线和一组出线。

而交换网络则是由若干个交换单元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就可构成交换网络。

交换单元又有空间和时间之分,空间交换单元也称为空间接线器,简称为S单元或S接线器,用来实现多个输入复用线与多个输出复用线之间的空间交换,而不改变其时隙位置。

其功能是在时隙不变的情况下不同复用线上的交换,组成为交叉点矩阵(开关阵列)和控制存储器,控制方式有输入控制和输出控制。

TST交换网络设计【范本模板】

TST交换网络设计【范本模板】

*******************实践教学*******************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0年春季学期交换原理课程设计题目:T-S—T数字交换网络设计专业班级:通信工程(3)班姓名:张天昆学号: 07250318指导教师:蔺莹成绩:摘要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 T型)和空分接线器( 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

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而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选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交换网络,完成多语音用户间的交换。

TST(时分—空分—时分)交换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换网络,它是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T接线器,中间一级为S接线器,S级的出入线数决定于两侧T接线器的数量。

第1级T接线器:负责输入母线的时隙交换。

S 接线器:负责母线之间的空间交换。

第2级T接线器:负责输出母线的时隙交换。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现代交换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时分交换芯片MT8980及空分交换芯片MT8816构成TST交换网络.其中,输入级T型接线器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中间级S型接线器为输入控制方式也可以是输出控制工作方式,输出级T 型接线器工作方式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关键字:交换网络 MT8980 MT8816 TST。

第1章TST网络及其组成1。

1 时间接线器能。

T接线器主要由话时间接线器简称T接线器,其作用是完成一条时分复用线上的时隙交换功音存储器(SM)和控制存储器(CM)组成如图所示,话音存储器用来暂存话音数字编码信息,每个话路为8bit。

SM的容量即SM的存储单元于时分复用线上的时隙数。

控制存储器用来存放SM的地址码(单元号码),CM的容量通常等于SM的容量,每个单元所存储SM图1。

1 T接线器1。

工作方式是针对SM而言(CM总是输入控制)2.话音存储器的位数总按8bit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XXXX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201010315XXX 年级 2010级指导教师宋刚职称副教授2013年12月6日设计报告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设计报告交院实验室保存。

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专业: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宋刚摘要: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T型)和空分接线器(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S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在不同复用线之间同一时隙内容的交换,T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在同一条复用线上的不同时隙之间的交换。

为了实现不同用户之间的通话,数字交换网络必须完成不同复用线上不同时隙的交换,即将数字交换网络上某一条输入复用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交换到指定的输出复用线的指定时隙。

本设计中为达到一定的容量要求,在交换前要将多个PCM低次群系统复用成PCM 高次群系统,然后一并进行交换。

交换完成后要将复用的信号还原到原来的的PCM低次群上。

本课程设计采用TSST四级接线器构成数字交换网络,能同时完成时间交换和空间交换的功能。

关键词:数字交换网络;T接线器;S接线器;复用线目录绪论 (4)第1章时间(T)接线器 (5)1.1 T接线器的基本功能 (5)1.2 T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5)1.3 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 (5)第2章空间(S)接线器 (8)2.1 S接线器的基本功能 (8)2.2 S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8)2.3 两种控制方式和控制原理 (9)第3章网络阻塞 (12)3.1 网络阻塞的计算 (12)3.2 内部阻塞 (12)第4章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络 (14)4.1 TSST设计思路 (14)4.2 TSST数字交换网络的系统组成 (14)4.3 TSST数字交换网络系统的工作原理 (16)第5章结论 (19)参考文献 (20)绪论程控数字交换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产物,是数字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关键设备,在电信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数字交换和数字传输为基础的数字电话网已能向用户提供良好的话音及相关新业务。

近20年以来,程控数字电话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程控交换技术在交换领域也出现了新情况,即“新技术层出不穷,多种新技术同时发展,技术可选择性不易确定及各个学科技术相互交叉”。

本课题介绍的是“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的原理及设计。

第一至二章主要介绍课程设计前期准备工作和时分数字交换网络的原理及优势;第三章介绍数字交换网络即T接线器、S接线器以及输入控制、输出控制的原理;第四章介绍TSST接线器的设计原理和系统分析;第五章计算TSST接线器的网络阻塞。

从本设计的基本机构来看,前三章属于基本内容,后三章属于课程设计的主题。

本设计在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系统结构时,花费的时间较多。

对前三章的基本内容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设计参数:输入级:128个T接线器;输出级:128个T接线器;每个接线器要求16线,每条HW线复用度为32;中间级:S型接线器,接线法自定设计内容:(1)T、S接线器的工作原理(2)系统组成(含系统图)(3)系统工作原理(举例说明,以某一个时隙交换为例)(4)网络阻塞讨论及分析第1章 时间(T )接线器1.1 T 接线器的基本功能T 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在同一条复用线上的不同时隙之间的交换。

即将T 接线器中输入复用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交换到输出复用线上的指定时隙。

1.2 T 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T 接线器的结构如图1-1由图可见,T 接线器主要由话音存储器(SM )、控制存储器(CM )以及必要的接口电路(如串→并,并→串转换等)组成。

SM 和CM 都包含若干个存储器单元,存储器单元数量等于复用线的复用度。

1.3 T 接线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T 接线器有两种控制方式:输出控制方式和输入控制方式。

话音存储器CM图1-1 T 接线器的结构1、输出控制方式采用输出控制方式的T接线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2(a)所示。

输出控制方式也叫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T接线器的输入线的内容按照顺序写入话音存储器(SM)的相应单元,即输入复用线上第I时隙的内容就写入SM的第I个单元。

话音存储器的写入地址,是由时钟信号分频后得到的。

而输出复用线某个时隙应读出话音存储器的哪个单元的内容,则由控制器的相应单元的内容来决定,即控制存储器的第j个单元存放的内容k就是输出复用线第j个时隙应该读出的话音存储器的地址。

控制存储器的内容是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写入的,在此呼叫处理期间,控制存储器j单元的内容保持不变。

2、输入控制方式采用输入控制方式的T接线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2(b)所示。

输入控制方式也叫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哪个单元,由控制存储器相应单元的内容来决定。

即控制存储器的I单元的内容j,就是输入复用线TSi的内容应写入的话音存储器的的地址j。

同样,控制存储器的内容,是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的。

而输出复用线的某个时隙,就依次读出话音存储器相应单元的内容,即在时隙k时,就将话音存储器的k单元的内容读出,输出到输出线的TSk。

话音存储器的读出地址,是由时钟信号分频得到的。

CPU SMCLKSM(a)输出控制方式(b)输入控制方式图1-2 时间(T)接线器的工作原理第2章空间(S)接线器2.1 S接线器的基本功能S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在不同条复用线上的同一时隙之间的内容交换。

即将某条输入复用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交换到指定的输出复用线的同一时隙。

由于交换前后发生变化的是被交换内容所在的复用线,而其所在的时隙并不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形象地将其称为空间交换。

2.2 S接线器的基本组成S接线器的组成结构如图2-1所示。

由图可见,S 接线器主要由一个连接n 条输入复用线和n 条输出复用线的n×n 的电子接点矩阵、控制存储器组以及一些相关的接口逻辑电路组成。

S 接线器交换的时隙信号通常是并行信号,因此,在实际交换系统中,如果交换的花园信号是8位的数字信号。

电子交叉点矩阵由高速门电路构成的多路选择器组成,矩阵的大小取决于S 接线器的容量。

控制存储器共有n 组,每组控制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数等于复用线的复用度。

第j 组控制存储器的第I 个单元,用来存放在时隙I 时第j 条输入(输出)复用线应接通的输出(输入)线的线号。

设控制存储器的位元数为i ,S 接线器的输入(输出)线的数目为n ,则控制存储器的位元数应满足以下关系:n i2。

2.3 两种控制方式和控制原理与T 接线器类似S 接线器也有输出和输入两种控制方式。

在输出控制方式下,控制存储器是为输出线配置的。

对于有n 条输出线的S 接线器来说,配备有n 组控制存储器CM1~CMn ,设输出线的复用度为m ,则每组控制存储器都有m 个存储单元。

CM1控制第1条输出线的连接,在CM1的第I 个存储单元中,存放的内容是时隙I 时第1条输出线应该接通的输入线的线号。

CM2控制第2条输出线的连接,依次类推,CMn 控制第n 条输出线的连接。

控制存储器的内容是在连接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的。

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工作的S 接线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2所示。

图2-1 S 接线器的组成结构CM 1CM 2CM n01m............由图可见由于控制存储器CM1的1号单元值为n ,所以输出线HW1在时隙1时与输入线HWn 接通,将输入线HWnTS1上的内容C 交换到输出线HW1的TS1上,CM1的2号单元的值为2,所以输出线HW1在时隙2时与输入线HW2接通,将输入线HW2TS2的内容e 交换到输出线HW1的TS2。

在输入控制方式时,控制存储器是为输入线配置的,在控制存储器CMq 的第I 个单元存放的内容,是地q 条输入复用线在时隙I 时应接通的输出线的线号。

输入控制方式下S 的工作原理与输入控制方式类似,如图2-3所示。

图 2-2 输出控制方式下工作的S 接线器的工作原理0131............23n 221nn211CM1CM2CM n 0131......... ...2 3n221nn211图 2-3 输入控制方式下的S接线器的工作原理第3章 网络阻塞3.1 网络阻塞的计算在进入阻塞计算之前,首先我们得了解话务量,话务量反应了电话负荷的大小,与呼叫发生强度和平均占用的时间长度有关。

其话务量的表达式是A S λ=⨯,其中A 表示话务量强度,单位为爱尔兰(Erl ),λ为呼叫发生强度,S 为平均占用时长。

占用概率分布:在一个线束中同时占用的线路数是一个随机变量。

爱尔兰分布适用于花源数N 为无穷大、线束容量为有限值的情况。

在爱尔兰分布情况下,线束中有X 条被占用的概率为式子(3-1)()!0!Xi A X p X m A i i ==∑ (3-1)式中,()p X 为线束中x 条线被占用的概率,A 为线束的流入话务量,m 为线束的容量。

当x=m 时,线束全忙,即产生呼损,爱尔兰呼损公式为(3-2)()()!0!m m i A X E p X E A m A i i ====∑ (3-2)式中,E 为线束发生呼损的概率,A 为线束的流入话务量,m 为线束的容量。

实际应用中可以查看爱尔兰呼损表,只要知道E ,A 和m 的任何两个值,通过查表可以查出第三个值。

3.2 内部阻塞多级交换网络会出现内部阻塞。

图3-1所示为一个nm ×nm 的两级交换网络,第一级由m 个n ×n 的交换单元构成,第二级由n 个n ×m 的交换单元构成,第一级同一交换单元的不同编号的出线分别接到第二级不同交换单元的相同编号上。

交换网络的nm 条入线中的任何一条均可与nm条出线的任何一条接通,因此它相当于一个nm×nm的单级交换网络。

图3-1中,第一级的每一个交换单元与第二级的每一个交换单元之间仅存在一条链路,假设当第一级1号入线与第二级2号交换单元的2号出线接通时,第一级1号交换单元的任何其他入线都无法再与第二级2号交换单元的其余出线接通。

这就是网络的内部阻塞。

按照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的观点,网络内部阻塞也可称为冲突,即不同入线上的信息试图同时同时占用同一条链路。

入线出线图3-1 nm×nm的两级交换网络第4章 TSST 时分数字交换网络4.1 TSST 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是一个TSST 时分数字交换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