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的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文化的简介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
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
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
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在我国的唐朝时期,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
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
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
《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
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
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
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
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
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
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
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如今,茶已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
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
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
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是"原子
时代的饮料",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
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
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
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
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
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
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
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
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
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
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
遐想。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
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
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
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
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陵的“荼”,颜师古注为:音
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
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彩纷呈,对同一事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
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
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
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
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
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
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
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
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
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
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