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哮喘

合集下载

儿科哮喘发作应急预案

儿科哮喘发作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儿科哮喘急性发作,确保患儿生命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儿科病房、急诊科及门诊部,针对哮喘急性发作的应急处理。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儿科哮喘急性发作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措施。

四、应急响应流程1. 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时,医护人员应立即评估病情,判断是否为哮喘急性发作。

2. 如确定为哮喘急性发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

3.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到达现场,展开应急处理。

4. 根据病情,立即给予患儿吸氧、平喘、抗过敏等对症治疗。

5. 如病情危重,需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紧急处理。

6. 同时,通知相关科室(如重症医学科、药剂科等)做好支援准备。

7. 患儿病情稳定后,及时转至相应科室进行后续治疗。

五、应急处理措施1. 吸氧:给予患儿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2. 平喘:根据病情给予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

3. 抗过敏: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

4. 对症治疗:根据患儿具体症状,给予相应治疗,如止咳、化痰等。

5. 紧急处理:如病情危重,需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

6. 转诊:病情稳定后,及时转至相应科室进行后续治疗。

六、应急物资及设备1. 氧气、吸氧设备2. 平喘药物、抗过敏药物3. 气管插管、呼吸机等紧急抢救设备4. 其他常用药品及急救器材七、应急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哮喘急性发作的应急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八、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需要,可由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九、附则1. 本预案的解释权归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所有。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儿科哮喘护理个案

儿科哮喘护理个案

儿科哮喘护理个案简介本文档介绍了一个儿科哮喘护理个案,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要症状、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等内容。

患者信息- 姓名:张小明- 年龄:8岁- 性别:男- 诊断:哮喘主要症状1. 呼吸急促:患者出现频繁的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的症状,常伴有喘鸣声。

2. 咳嗽:患者常伴有阵发性的干咳或带有黏液的咳嗽。

3. 胸闷:患者感到胸部不适和压迫感。

4. 气喘:患者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容易出现气喘现象。

护理目标1. 缓解症状:通过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等症状。

2. 提供舒适环境: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帮助其放松身心。

3. 教育患者和家属: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哮喘的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技巧,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护理措施1.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气喘程度、咳嗽情况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给予氧疗: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正确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和浓度,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给。

3. 正确使用药物:依据医嘱,按时给予患者吸入型哮喘药物,如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

4. 舒适护理:给予患者适当的体位,保持环境温度适宜,提供舒适的床铺和富含氧气的空气。

5. 教育患者和家属:向患者和家属传授哮喘的相关知识,如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器和哮喘急救技巧,引导他们进行疾病的自我管理。

结论本个案提供了一个针对儿科哮喘患者的护理计划,通过综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并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哮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这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以上是关于儿科哮喘护理个案的文档内容。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前言为了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儿科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版)。

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儿童哮喘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随访进行了详细阐述。

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哮喘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指南概述诊断标准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包括:1.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2. 发作时具有以下至少一项:- 呼吸困难- 口唇及指(趾)端发绀- 哮喘症状导致夜间醒来- 哮喘症状影响正常活动3.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

评估方法儿童哮喘的评估分为:1. 初始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肺功能测试等。

2. 定期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急性发作评估:针对哮喘急性发作,进行紧急处理。

治疗原则儿童哮喘的治疗原则包括:1. 急性发作期治疗:缓解症状,纠正低氧血症,预防进一步恶化。

2. 慢性持续期治疗:降低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

3. 康复治疗:提高患儿体质,减少复发。

治疗方案儿童哮喘治疗方案分为四个级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相应治疗措施:1. 轻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

2. 中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必要时添加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

3. 重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和(或)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吸入治疗。

4. 危重症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和(或)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吸入治疗,必要时进行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辅助通气。

儿童哮喘的治疗级别

儿童哮喘的治疗级别

儿童哮喘的治疗级别
儿童哮喘是最常见的儿科呼吸道慢性疾病,给患儿和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是引起在校学生缺课的重要原因,那么儿童哮喘的治疗级别是什么呢?哮喘对儿童的危害大吗?
儿童哮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主要用于初次诊断和既往虽被诊断但尚未按哮喘规范治疗的患儿,以此作为制定起始治疗方案级别的依据。

儿童哮喘的严重程度分为第1级至第4级共四级,即间歇状态、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

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应评估过去2~4周每日症状、夜间症状/憋醒、应急缓解用药情况和活动受限情况;患儿只要具有某级严重程度的任一项特点,就将其列为该级别;任何级别严重程度,包括间歇状态,都可以出现严重的急性发作。

第1级、间歇状态患者日间症状发作每周小于2天,发作间歇无症状;不伴有夜间症状或憋醒;每周使用应急缓解药物少于2天;患者活动不受限;每年急性发作0~1次。

第2级、轻度持续患者日间症状发作每周大于2天,但并非每日都有日间症状;夜间症状或憋醒每月发生1~2次;每周使用应急缓解药物大于2天,但并非每日都使用;患者活动轻微受限;每年急性发作每六个月内超过2次。

第3级、中度持续患者每日都有日间症状;夜间症状或憋醒每月发生3~4次;每日使用应急缓解药物;患者活动部分受限;每年急性发作每六个月内超过2次。

第4级、重度持续患者每日持续伴有日间症状;夜间症状或憋醒每周发生超过1次;每日多次使用应急缓解药物;患者活动严重受限;每年急性发作每六个月内超过2次。

儿童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评估及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评估及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评估及治疗专家共识儿童哮喘是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主要特点是呼吸道高度敏感,在刺激下易发生气道狭窄和炎症反应,导致慢性咳嗽、喘息和胸闷等症状。

小气道功能障碍是儿童哮喘的主要表现之一,指的是气道内径缩小,阻力增加,导致呼气流速下降。

对于儿童哮喘的小气道功能障碍评估及治疗,专家共识如下。

一、小气道功能障碍评估1.评估指标:(1)肺功能检测:包括峰流速-时间曲线(PEF-T)、最大呼气流速-时间曲线(FEV1-T)等。

(2)氮氧化物测定:测定呼气一氧化氮(FE_NO)水平,可反映气道炎症程度。

(3)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评估过敏原是否参与小气道炎症反应。

2.评估方法:(1)肺功能检测:可使用峰流速计、肺活量计等设备进行测量。

(2)氮氧化物测定:可使用呼气一氧化氮仪进行测量。

(3)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可使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

二、小气道功能障碍治疗1.早期干预:(1)室内环境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污染源和过敏原。

(2)合理饮食:提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禁止食用过敏原或刺激性食物。

(3)良好作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4)运动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肺功能。

2.药物治疗:(1)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急性发作时的缓解治疗。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用于稳定期的控制治疗。

(3)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控制气道炎症反应。

(4)抗白细胞介素:可用于控制儿童哮喘的炎症反应。

(5)抗过敏药物:可用于控制过敏性哮喘发作。

3.支持治疗:(1)心理支持: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心态,减轻焦虑和压力。

(2)家庭护理:家长应定期观察儿童哮喘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康复训练:通过物理治疗、呼吸训练等手段改善肺功能。

儿科哮喘应急预案演练

儿科哮喘应急预案演练

一、演练目的为提高儿科应对哮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儿生命安全,本演练旨在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提高医护人员对哮喘病情的识别、评估和救治能力。

二、演练背景某日,儿科病房突然接到急诊科通知,一名5岁哮喘患儿因病情加重被紧急转入。

患儿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精神萎靡,面色苍白。

接诊后,医护人员立即启动哮喘应急预案。

三、演练流程1. 报告与响应(1)接诊医生接到通知后,立即报告值班护士长,护士长迅速启动哮喘应急预案。

(2)值班护士长通知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到位,并报告科主任。

(3)科主任宣布启动哮喘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开展救治。

2. 病情评估与救治(1)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过敏史、用药史等。

(2)对患者进行查体,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3)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4)给予支气管解痉药物、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5)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3. 通知家属(1)医护人员向患儿家属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

(2)告知家属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保持患儿情绪稳定。

4. 交接与转诊(1)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将患儿交接给转入科室。

(2)转入科室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再次评估,确保病情稳定。

5. 演练总结(1)演练结束后,科主任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

(2)对参与演练的医护人员进行表彰,对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

(3)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完善应急预案。

四、演练评估1. 演练效果评估:评估医护人员对哮喘病情的识别、评估和救治能力,以及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2. 演练过程评估:评估演练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沟通协作、应急处置等方面。

3. 演练结果评估:评估演练过程中患儿病情的变化及救治效果。

五、演练总结与改进1. 总结演练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哮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哮喘病情的识别、评估和救治能力。

《儿科学》第9版课件—支气管哮喘

《儿科学》第9版课件—支气管哮喘

哮喘的分期与分级
<6岁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
轻度
重度C
精神意识改变

焦虑、烦躁、嗜睡或意识不清
血氧饱和度(治疗前)a
≥0.92
<0.92
讲话方式b
能成句
说单字
脉率(次/min)
<100
>200(0~3岁) >180(4~5岁)
紫绀 哮鸣音
无 存在
可能存在 减弱,甚至消失
注:a血氧饱和度是指在吸氧和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前的测得值;b需要考虑儿童的正常语言发育过程。 C判断重度发作时,只要存在一项就可归入该等级。
《儿科学》第9版课件—支气管哮喘
主讲人:XXX
中国儿童哮喘患病率近20年上升明显
1.09 1.01
%
%
1.97 %
1.54 %
3.02 %
2.32 %
累计患病率
现患率
中国儿童哮喘协作组近30年来每隔10对城市14岁以下儿童进行大样本的流 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呈显著上升趋势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 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29-735.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增刊):64-68.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 中华儿科杂志,2003;123-127.
防治原则
❖ 防治原则
➢ 应尽早开始 ➢ 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 ➢ 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
❖ 哮喘治疗
➢ 急性发作期
• 抗炎、平喘,以便快速缓解症状
➢ 慢性持续期
• 坚持长期抗炎,降低气道反应性,防止 气道重塑,避免危险因素和自我保健
治疗
治疗
管理与教育
❖ 鼓励哮喘患儿与医护人员建立伙伴关系 ❖ 医患双方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 日常自我监测,记录哮喘日记 ❖ 避免和控制哮喘促(诱)发因素,减少复发 ❖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 长期定期随访保健

儿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诊疗

儿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诊疗

儿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诊疗一、病因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患。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管高反应性,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管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二、发病机制1.1型变态反应和IgE合成调控紊乱抗原(变应原)初次进入人体后,作用于B淋巴细胞,使之成为浆细胞而产生IgE o IgE 吸附于肥大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上,其FC段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IgE牢固吸附于细胞膜上,致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当相应抗原再次进入致敏机体时,即吸附在肥大细胞及嗜酸性细胞膜上与IgE结合,导致细胞膜脱颗粒,释放一系列化学介质包括组胺、慢反应物质、缓激肽、5-羟色胺和前列腺素等,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可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亢进等生物效应作用,引起支气管哮喘。

2.气管炎症改变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BA1)对哮喘动物模型及哮喘患者进行活检,证明气道组织显示不同程度的炎症变化。

3.气管高反应性气管高反应性即气道对各种特异或非特异刺激的反应性异常增高。

哮喘患儿即存在气管高反应性。

气管高反应包括即刻反应(I型变态反应)及持续反应。

目前认为,持续气管高反应性主要与炎症介质有关,研究发现气管对组胺、乙酰胆碱的反应性与哮喘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是平行的,这些又与神经调节紊乱,特别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三、常见变应原1.吸入式变应原如花粉、柳絮、粉尘、蜻虫、油烟、油漆、汽车尾气、香烟等。

2.食入式变应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羊牛肉、海鲜、乙醇、抗生素、消炎药、香精、葱、姜、大蒜及其他蔬果等。

3.接触式变应原如冷热空气、紫外线、辐射、化妆品、洗发水、洗洁精、染发剂、肥皂、化纤用品、塑料、金属饰品、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记录儿科哮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记录儿科哮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记录儿科哮喘背景介绍儿科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往往需要住院治疗。

住院医师是孕婴儿童基础医疗卫生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需要接受规范化的培训以提高儿科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培训目标本次培训的目标是使住院医师能够掌握儿科哮喘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化治疗流程,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并且能够熟练进行查房记录。

培训内容1. 儿科哮喘病因及发病机制- 了解哮喘的病因,包括遗传、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 掌握哮喘的发病机制,包括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2. 儿科哮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熟悉儿科哮喘的临床表现,包括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

- 掌握儿科哮喘的诊断标准,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和过敏原检测等。

3. 儿科哮喘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 熟悉儿科哮喘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炎症、纠正气道高反应性和缓解症状。

- 掌握儿科哮喘的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和抗过敏药等。

4. 儿科哮喘的教育指导和预防措施- 熟悉儿童哮喘的教育指导,包括正确使用药物设备、避免诱因和维持健康生活方式等。

- 了解儿童哮喘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避免呼吸道感染和定期随访等。

查房记录模板儿科哮喘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入院日期:- 病房号:查房日期及时间:xxxx年xx月xx日 xx时xx分查房内容:- 体温:℃- 呼吸频率:次/分钟- 心率:次/分钟- 血压:mmHg(收缩压/舒张压)- 收听肺部、心脏听诊:- 肺部听诊:啰音、哮鸣音、湿啰音等情况- 心脏听诊:心音、心律、杂音等情况- 观察患者症状:- 咳嗽次数:次/天- 呼吸困难程度(可使用MRC量表进行评估,分为0-4级)- 药物治疗情况:- 支气管舒张剂使用情况:剂量、次数- 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剂量、途径- 教育指导和预防措施:- 家长对儿童哮喘治疗的理解和配合情况- 家长对儿童哮喘的教育指导和预防措施的掌握程度- 其他问题记录:- 如有必要,可以记录其他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培训总结通过本次培训,住院医师们对于儿科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有效进行查房记录,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儿科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儿科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儿科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采取舒适体位休息,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3、饮食护理:给清淡、半流质饮食,避免诱发哮喘的食物,如:牛奶、蛋类、鱼虾等,避免生冷饮食。

4、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精神、面色、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雾化吸入以利排痰。

(3)观察患儿有无烦躁、神志改变等脱水症。

5、用药的护理
(1)使用氨茶碱注意有无心悸、惊厥、血压剧降的反应。

(2)使用舒喘灵、博利康尼、美喘清等药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心率加快等症状。

6、心理护理:关心爱护患儿,对患儿和家长作好健康教育。

7、对症护理:哮喘持续状态,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吸氧、镇静及平喘药,并观察药效及药物副作用。

小儿哮喘的知识,为你科普一些

小儿哮喘的知识,为你科普一些

健康答人小儿哮喘的知识,为你科普一些刘敏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儿科,四川成都 610500)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由于人们对哮喘的认识不足,很多小儿在发病后,会出现控制不当、反复发作等情况,对他们的学习及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进一步了解小儿哮喘疾病知识,本文对小儿哮喘疾病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1何为小儿哮喘小儿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咳嗽及喘息等。

小儿哮喘发作时间一般集中在凌晨或夜间,呼吸道症状的严重程度会随着时间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而不断发生变化,并且还会伴有呼吸气流受限等情况。

2小儿哮喘发病机理小儿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气道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可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有多数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可自行缓解。

3小儿哮喘临床表现(1)患儿常表现为咳嗽、喘息、胸闷及气促等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

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诱因多样性,常有变应原暴露、上呼吸道感染及剧烈运动等诱因;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时间节律性,常在凌晨及夜间发作;季节性,常在换季时或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可逆性,平喘药通常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期。

(2)患儿多有变应性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3)患儿哮喘发作时最常见呼气相哮鸣音等异常体征。

4小儿哮喘发病原因4.1 遗传因素2008年发表的《小儿哮喘与家族哮喘的关系》一文中提出,哮喘患者的亲属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哮喘,其子女患有哮喘的概率高达60%~70%,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哮喘,其子女患有哮喘的概率也能达到20%~30%。

4.2 尘螨、霉菌、花粉等超过80%的小儿哮喘属于过敏性哮喘。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

先天性喉喘鸣 生后数天即有持续性吸气性喘鸣,喉部有声,可见胸骨上窝凹陷,在俯卧位有时喉喘鸣声消失,应用钙剂、维生素D治疗后好转。多在6个月至2岁消失。
胃食管反流 进食后因胃食管反流引起反射性气管痉挛而咳嗽喘息,可进行食管钡餐X线检查、食管24小时PH值测定以协助诊断。
[治疗方案] 支气管扩张剂 β2受体激动剂 分类:(1)短效:口服:舒喘灵、特布他林、博利康尼 吸入:气雾剂:万托林 雾化液:万托林 长效:安通克、美谱清 沙美特罗
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皮试可做辅助诊断;
咳嗽变异哮喘诊断标准(儿童年龄不分大小)
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
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或遇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后加重,痰少,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D
哮喘持续状态。
E
各种急性并发症(重度缺氧、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肺不张、呼吸衰竭、昏迷等)。
缓解期中医治疗方案
辩证论治 哮喘缓解期以肺气虚弱、脾气虚弱、肾气虚弱、虚实夹杂四个证型较为常见。
肺气虚弱:以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倦怠乏力,容易出汗,反复感冒,胃纳不香,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为主症。常用药物有益气固表可用黄芪、人参、五味子、大枣、白术、丹参、党参、太子参等;止咳化痰可用海蛤壳、法半夏、杏仁、款冬花、白前、前胡、制胆南星、百部等。
鉴别诊断
哮喘性支气管炎 发生在3岁以内,有发热、喘息,
毛细支气管炎 也有呼吸困难和喘息,但多见于2-6个月小婴儿,冬春两季发病较多,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若反复发作喘息,则应怀疑为哮喘病的开始并 做变应原的检查。
一般无呼吸困难。大部分病人到4-5岁时发作停止。但如果达到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发作>3次,具有特应性体质,可诊断为婴幼儿哮喘。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一、引言本文对中国儿科学会于2024年发布的儿童哮喘治疗指南进行解读和概述,该指南旨在提供儿童哮喘的最新治疗方针和策略。

二、诊断与评估指南明确了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

其中包括儿童哮喘的症状、体格检查、肺功能测试等方面的内容。

三、非药物治疗该指南强调了非药物治疗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重要性。

这包括环境控制、避免过敏原、饮食与营养等方面的建议。

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儿童哮喘管理的核心。

指南提供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哮喘控制水平的药物选择和使用建议。

这包括快速缓解药物和控制性药物的使用指南。

五、哮喘控制评估与调整指南详细介绍了哮喘控制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

根据评估结果,指南提供了相应的治疗调整策略,以确保儿童哮喘的良好控制。

六、特殊情况与共病管理该指南还对儿童哮喘的特殊情况和共病管理进行了讨论。

这包括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哮喘与肺炎等相关问题的处理建议。

七、儿童哮喘教育与自我管理指南强调了儿童哮喘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提供了相关的教育资源和自我管理技巧,以帮助患儿和家长更好地管理哮喘病情。

八、总结与展望本文对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进行了全面解读,概述了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该指南为儿童哮喘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对于改善儿童哮喘的管理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的解读。

请注意,本文内容仅为概述,具体治疗方案和建议仍需根据医生的专业指导进行实际操作。

《小儿哮喘》课件

《小儿哮喘》课件

《小儿哮喘》课件教案:《小儿哮喘》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儿科疾病概述,第4节,小儿哮喘2. 详细内容:小儿哮喘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儿哮喘的基本概念;2. 掌握小儿哮喘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3. 学会小儿哮喘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儿哮喘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 教学重点:小儿哮喘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哮喘发作演示模型;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哮喘的定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儿哮喘。

2. 基本概念:讲解小儿哮喘的定义,强调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3. 病因讲解:分析小儿哮喘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4. 临床表现:讲解小儿哮喘的临床表现,如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

5. 诊断方法:介绍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包括病史、临床表现、肺功能测试等。

6. 治疗原则:讲解小儿哮喘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7. 预防措施:介绍小儿哮喘的预防措施,如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强免疫力等。

8.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哮喘发作的影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病情。

9.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关于小儿哮喘的病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10.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自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儿哮喘的定义;2. 小儿哮喘的病因;3. 小儿哮喘的临床表现;4. 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5. 小儿哮喘的治疗原则;6. 小儿哮喘的预防措施。

七、作业设计2. 答案:小儿哮喘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临床表现包括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诊断标准包括病史、临床表现、肺功能测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小儿哮喘知识的掌握程度;2. 拓展延伸:讨论小儿哮喘的科研进展,探索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儿科哮喘应急预案

儿科哮喘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儿科所有哮喘患者,包括轻、中、重度哮喘患者及哮喘持续状态患者。

二、预案目的1. 及时有效地控制哮喘发作,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2. 预防哮喘发作,降低哮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 提高医护人员对哮喘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儿科哮喘应急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

2. 组长:儿科主任3. 副组长:儿科主治医师、护士长4. 成员: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四、应急措施1. 病情评估(1)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查体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评估哮喘病情程度。

(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2. 一般处理(1)保持病室空气流通,避免花草、皮毛等过敏原。

(2)患者取舒适体位,给予吸氧,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

(3)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避免空调直吹患者。

3. 药物治疗(1)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支气管解痉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2)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特殊处理(1)哮喘持续状态患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2)过敏性疾病患者,给予抗过敏治疗,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5.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3)做好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和安慰。

五、应急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哮喘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病情评估、药物使用、护理措施等。

六、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1. 根据临床实践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及时修订和更新应急预案。

2.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流程。

七、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我院儿科对哮喘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预案要求,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哮喘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 神经、精神因素
肺支气管的植物神经支配很复杂,包 括胆碱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和非 肾上腺素能神经非胆碱能神经等。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 张力亢进,或是同时伴有α-肾上腺素 能神经的反应性增加,可使支气管平 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哮喘发作
神经、精神因素 神经、
NANC神经的抑制系统是使气道平滑肌 松驰的主要神经系统,P物质是NANC神 经的兴奋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它存在 于气道迷走神经化学敏感性C类传入纤维 中,当气道上皮损伤暴露C纤维传入神经 末梢时,可使局部病损进一步恶化。 情绪剧变可激发小儿和成人哮喘发作, 尤其对那些难治性哮喘病人影响更大。
婴幼儿哮喘长期治疗方案
发病机制
•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基 本特征 •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 是哮喘的基础病变
发病机制
免疫因素 神经、精神因素 内分泌因素
免疫因素
免疫介质、淋巴细胞、嗜 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参 与气道粘膜病理改变过程
免疫因素
IgE介导作用 介导作用
过敏原与特异IgE结合,引起肥大细胞 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白三烯C、 D、E等介质,使平滑肌收缩、粘膜水 肿、分泌物增加,导致支气管狭窄,发 生哮喘。临床上也见到哮喘患儿血清总 IgE或过敏原特异IgE大多升高,说明不 少哮喘可能存在I型变态反应。
散在 弥漫 弥漫 减弱乃至无 <100 100— >120 >120或脉率 120 变慢,不规则
哮喘急性发作期分度诊断标准
临床特点 轻度 中度 重度 急性呼吸暂停 用β2激动 >80%60— <60%或β2 剂后PEF占 80% 激动剂作用 正常预计 持续时间<2小时 值或本人 最佳值比 PaO2(非 正常 8— <8可能有紫绀 吸氧kPa) 10.5
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
喘乐宁溶液或气雾剂
0.03ml/kg.次,快速吸入,愈快 愈好(迅速缓解),若效果不好, 可能与平时β2受体气雾剂使用有 关,使β受体下调, 可在全身激 素使用后半小时~2小时后再吸。 作用于小气道。
M胆碱受体拮抗剂
溴化异丙托品 小儿困迷走N兴奋性高,使用 效果好,0.06ml/kg.次, 作 用于大气道。
临床表现
婴幼儿哮喘多为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 起病较缓慢;年长儿大多在接触过敏 原后发作,呈急性过程。哮喘发病时 往往先有刺激性干咳,接着可咯大量 白粘痰,伴以呼气性呼吸困难和哮吼 声,出现烦躁不安或被迫坐位,咳喘 剧烈时还可出现腹痛。
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可示胸廓饱满,呈吸气状, 叩诊过度反响,听诊全肺有哮鸣音; 严重病例呼吸困难加剧时,呼吸音 可明显减弱,哮鸣音亦之消失。在 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有些病例在用力时仍可听到哮鸣音。
哮喘急性发作期分度诊断标准
临床特点 呼吸急促 体位 谈话 激惹状态 出汗 轻度 走路 平卧 成句 可能 无 中度 稍动 坐位 短语 经常 有 重度 急性呼吸暂停 休息 前弓 单字 不能讲话 经常 嗜睡意识模糊 大汗
哮喘急性发作期分度诊断标准
临床特点 呼吸频率 辅助呼吸 肌活动及 三凹征 哮鸣音 脉率 (>12岁) 轻度 中度 重度 急性呼吸暂停 轻度 增加 明显 呼吸可暂停 没有 常有 常有 胸腹矛盾运动
婴幼儿哮喘长期治疗方案
第4级:长期控制药物
每日用药 •吸入糖皮质激素 辅以储雾器和面罩的MDI,每日 600—800μg或雾化吸入丁地去炎松>0.5mg,每日2次或 •吸入色甘酸钠 雾化吸入色甘酸钠溶液20mg,每日4 次 •口服小剂量茶碱类 •很少需要长期加用口服糖皮质激素,如必须则以最 可能小的剂量,隔日1次,清晨服用
去除病因
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和 清除感染病灶,去除各种诱发 因素(如吸烟、漆味、冷饮、 气候突变)
控制发作
原则:抗炎─解痉并用。长期, 持续、规范、个体化。 急性期:快速缓解 缓解期:长期维持,预防或减少 发生,保护肺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
控制发作(急性期) 控制发作(急性期)
β2受体激动剂 M胆碱受体拮抗剂 茶碱 全身激素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asthma) variant asthma)诊断标准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名过敏性咳嗽,是 一种潜在隐匿形式哮喘,可发生任何 年龄,其唯一症状是慢性咳嗽,无明 显阳性体征,易误诊为气管炎,但其 发病机制多数认为与哮喘相同,给予 哮喘治疗有效。
非急性发作期哮喘病情评价
重度:症状频繁发作,体力活动受 限,严重影响睡眠,PEF或FEV≤60 %预计值,PEF变异率>30% 中度:每日有症状,影响活动和睡 眠,夜间哮喘症状>每周一次,PEF 或 FEV1≤50 % , <80 % 预 计 值 , PEFR>30%
免疫因素
IL-5介导作用 介导作用
IL-5在哮喘患儿均升高,且证实 病人气道粘膜T淋巴细胞能够产 生IL-5。IL-5可促使嗜酸性粒细胞 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分化成熟, 并延长其存活时间。
免疫因素
IL-5介导作用 介导作用
已公认嗜酸性粒细胞的局部浸润是 导致哮喘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的中 心环节,在嗜酸性粒细胞颗粒内含 有的碱性蛋白和嗜酸性细胞过氧化 酶等,都对呼吸道及肺上皮细胞有 毒性作用,并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
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源自)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儿科 何念海
概述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在气道高反应 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由嗜酸性粒细 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 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 反复发作性咳嗽和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呼 吸困难(喘息)。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 解。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
茶碱
二线药。氨茶碱或缓释剂。
全身激素
强的松 氢化考的松 地塞米松 甲基强的松龙
控制发作(缓解期) 控制发作(缓解期)
激素 色甘酸钠 茶碱
激素
丙酸倍氯素,或丁地去炎松强调局部吸入, 减少全身的副作用。 •抑制肥大细胞膜上PLA2活性,减少花生 四烯酸释放。 •抑制炎症反应, 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渗出水肿。 •增加β2受体数量,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 •对受损气道上皮起抗炎再生作用。
非急性发作期哮喘病情评价
轻度:症状≥每周1次,但<每天一次, 发作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 每 月 2 次 , PEF 或 FEV1≥80 % 预 计 值 , PEFR20~30% 间歇发作:间歇出现症状,<每周一次 短期发作(数小时~数天) 夜间哮喘 ≤ 每 月 2 次 , 肺 功 能 正 常 , PEF 或 FEV1≥80%预计值,PEFR<20%
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
凡具有以上第1、2、5条既总分 >5分者可诊断哮喘。 如喘息发作2次,并具有第2、5 条,既总分<=4分者诊断为可 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
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
诊断试验: •1:1000肾上腺素0.01ml/kg.次皮 下注射,15-20分钟后若喘息缓解 或哮喘音明显减少者加2分; •予以舒喘灵气雾剂或其水溶液雾化 吸入后,观察喘息或哮鸣音改变情 况,如减少明显者可加2分。
3岁以上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年龄≥3岁,喘息呈反复发作者(或可追 述与某种变应原或刺激因素有关)。 •发作时双肺及闻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呼气相延长。 •支气管舒张剂有明显的疗效。 •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疾病。
3岁以上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对可疑病例可作任何一项支气管舒张试验 •β2受体激动剂的气雾剂或溶液雾化吸入。 •0.1%肾上腺素0.01ml/kg皮下注射,每次 最大剂量不超过0.3ml。试验后15分钟, 如果喘息明显缓解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 或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上升率 ≥15%,则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可作哮 喘诊断。
实验室检查
皮肤试验将可疑的抗原作 皮肤试验有助于明确过敏 原,皮肤挑刺法的结果较 为可靠。
诊断
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 3岁以上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咳 嗽 变 异 性 哮 喘 ( cough variant asthma)诊断标准
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
•年龄<3岁,喘息发作≥3次。3分 •发作时双肺闻及呼气相哮鸣育、 呼气相延长。2分 •喘息症状突然发作。1分 •具有特应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疹, 过敏性鼻炎。1分 •父母有哮喘病等过敏史。1分 •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
婴幼儿哮喘长期治疗方案
第4级:快速缓解药物 •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 根据症状按需吸入β2激动剂或 溴化异丙托品,或 •口服β2激动剂片剂或糖浆,每 日不超过3—4次 •口服茶碱类
婴幼儿哮喘长期治疗方案
第3级:长期控制药物 每日用药 •吸入糖皮质激素 辅以储雾器和 面罩的MDI,每日400—600μg或雾 化吸入丁地去炎松≤0.5mg,每日1 次或 •吸入色甘酸钠 雾化吸入色甘酸 钠溶液20mg,每日3次或辅以储雾 器和面罩的MDI,10mg,每日3次
临床表现
哮喘发病以夜间严重,一般可自行或 用平喘药物后缓解。 若哮喘急性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拟 交感神经药物仍不能在24小时内缓解, 称作哮喘持续状态,随着病情恶化, 患儿由呼吸严重困难的挣扎状态转为 软弱、咳嗽无力、血压下降、出现紫 绀,甚而死于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病情反复发作者,可出现桶状 胸,常伴有营养障碍和生长发 育落后。到成年期约有50%病 例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部分病 人可留有轻度肺功能障碍,本 病死亡率约1%。
色甘酸钠
对抗肥大细胞脱颗 粒释放炎性介质, 阻止迟发反应。
茶碱
目前作为长期用药,可部分减少β2和 激素量。 •增强气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 促进分泌物的清除 •改善呼吸肌的收缩,增加通气量 •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收缩力 •解除哮喘同时有睡眠呼吸障碍者症状
茶碱
•抑制炎症细胞活性及过敏介质的释放 •调节T辅助细胞(CD4)及T—抑制细胞 (CD8)的比例,CD4/CD8比例下降 •诱发外周血B细胞程序性凋亡 •干扰TNF—α的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