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进修院校的历史演进

合集下载

区县教师进修院校职能沿革和新课改背景下的功能定位

区县教师进修院校职能沿革和新课改背景下的功能定位
【 作者简介】黄海忠 , 上海市青浦 区教师进修 学院党总支书记 、 副院长,
璺 ± ! : 堡 兰
2 0 1 3 年第 1 2 期
教 师 拔 展 论 坛
— —


? ! ; /
挥 了不可 低估 的作用 。 “ 教师 中心 ” 是 苏 联 的教 育科 学 院 , 以及遍 布全 国的 领 导应 是 一 个 不 但 经 验 丰 富 而 且对 校 长进 修 学 院 、 地 区 教育 科研 深感 兴趣 的人 士 ” , “ 教 师 培 由英 国首 创 的一 种新 型 的进 修机 构 , 教师进修学 院、 它 开设 短期 的在 职 教 师进 修 课 程 以 教 学 法 中心等 。
则 将 此 职 能 称 为 教 师培 训 或 教 师 继 冲击 。 1 9 7 7 年, 恢 复 高考 招 生 制度 , 大学 、 教 师 专 业 体 、 广 播 电视 及 函
续 教 育, “ 中小 学教 师继 续教 育 , 是指 为使 中小 学教 育走 上 正轨 , 教 师质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授 教育 机构 外 , 各 地 的“ 教 师 中心 ” 发
高文 化专 业 知 识水 平 和教 育 技 能 而 作 为 专 司 在 职 教 师 培 训 的 教 育 机 领导 下 , 具体 实施 中小学 教 师继续 教 进 行 的学 习 活 动 ” 。现今 在 我 国 , 中 构。自此起 , 区县教师进修院校为培 育 的教育 教学 T作 ” 。
改 变教 育 落后 面貌发 挥 小 学教 师进 修 主要 由县一 级 ( 包 括 地 训在 职教 师 , 2 . 教 师进 修 问题 , 在 国外也 得 到 普遍 重视 , 并有 相 应机 构负 责在职 教
历 史 了。也 许 , 时间 可 以回答 它 的存 演 进

中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史——导学稿

中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史——导学稿

中国教师教育发展历程(张云教师教育专业)人们对“师范教育”的理解常常偏重于教师的职前培养,其实不然,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就将师范教育定义为“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包括职前培养、初任考核试用和在职培训,另外西方语境中并没有“normal education”组合,与师范教育所对应的词汇就是“teachers education”。

因此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育”一词的内涵可以用“师范教育”来表征,教师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师范教育的发展。

一、清末师范教育的初创中国虽在三千年以前就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但却没有一个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通常是由一些官吏或者知识分子来承担教师培养工作。

因此,中国教育师范的历史是从中国近代开始的。

1、产生的社会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英美法日等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在这种“内忧外患”形势下,统治阶级内部发起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以此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然而事与愿违。

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宣告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一个个屈辱条约的签订,中国面临这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

为了救亡图存,随着“开民智”目标的提出和资产阶级维新教育的兴起,中国近代教育逐渐从重点办专门教育转向大力发展普通教育,因此产生了建立师范教育以培养大批合格师资的历史需求。

2、从《论师范》到南洋公学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梁启超,1896年在《论师范》中最早较为系统地对中国兴办师范教育的重要意义、基础课程和实施方略进行论述和分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师范教育思想,开启了我国师范教育理论的先河,促进了我国师范教育的产生。

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对建立中国师范教育进行倡导和构想的同时,也开始了建立中国师范学校的实践。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以培养各级教师,它具有较为明确的宗旨和培养目标。

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探析

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探析

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探析如果从20 世纪初清政府确立师范教育体系开始计算,我国师范教育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史。

在这百年的历程中,我国的师范教育经历过了动荡也获得过机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纵观整个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过渡期(建国初期到1957 年前)解放初期的师范教育主要是模仿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同时沿袭了民国时期的一些传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不过由于国家对于人才的迫切需要,当时的师范教育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时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指出:“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建设的中心环节,师资问题如不解决,文化建设的高潮就很难到来,甚至会影响经济建设。

”当时的《人民日报》向全国强调:“师范教育就好比工业中的重工业,机器中的工作母机,它是国家教育建设的根本,是全部教育的中心环节。

”于是,师范教育成了教育领域乃至国家建设的重心。

1953 年11 月,教育部专门召开“第一次全国高等师范教育会议”,会上讨论了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性质、方针、步骤等问题,强调:“高等师范教育是办好和发展普通教育的关键”,“高等师范学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中等教育,影响新中国青年一代的培养。

”这一阶段,师范教育在模仿与摸索中获得了一定发展。

2、动荡期(1957 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从1957 年起,中国教育开始革命化、政治化。

1958 年对教育进行大批判,师范教育受到了巨大>中击,出现了“师范性” 和“学术性”之争。

1958年8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拔掉资产阶级教育教学中的一面白旗》的社论,认为“心理学”是伪科学。

1960 年全国师范教育改革座谈会召开,会上提出师范教育存在“少、慢、差、费”现象,认为课程内容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实际,认为强调师范性是造成师范教育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提出要大力精减教育科目,把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三科合一。

会上还提出了“努力使高等和中等师范学校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分别相当于综合性大学和高中的程度。

自考本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第一章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概论

自考本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第一章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概论

自考本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第一章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概论第一节小学教师专业的历史演进一、小学教师专业的历史演进阶段(识记)纵观中西方教育史,小学教师经历了古代时期的非专业化阶段、近代时期的初期专业化阶段和现代的专业化阶段。

二、结合史料,能够解释说明小学教师专业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应用)(一)小学教师的非专业化发展阶段1.西方小学教师的非专业化阶段(1)政治性;(2)宗教性。

2.我国小学教师的非专业化阶段(1)原始社会:“教育”并没有从劳动生产当中分离出来,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也没有专业的教育人员,更没有教师这个职业。

(2)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垄断着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因此“学在官府”“以吏为师”和“官师合一”是当时教育的主要特征。

(3)封建社会:私学教师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私学逐渐兴起。

我国教育家孔子就是兴办私学的代表人物。

到了宋元、明清,书院成了有组织、有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

但我国古代的小学教师始终处于非专业化阶段,尚未发展成独立的职业。

(二)小学教师的初期专业化阶段1.西方小学教师的初期专业化阶段西方国家通过教育立法、教育拨款和师资培训等措施逐步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随着师范教育的不断完善和相关教育法规的颁布,西方小学教师的培养逐步制度化和系统化。

2.我国小学教师的初期专业化阶段清朝末年,政府内外交困,一批开明知识分子主张“废科举,兴学校”,讲求实学。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师范院,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诞生。

1904年,随着我国《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的颁布,第一批旨在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学堂诞生。

20世纪上半叶,我国已陆续成立多所师范学校并制定颁布了师范教育法规,师范教育开始进入制度化的发展阶段。

(三)小学教师的专业化阶段1.西方小学教师的专业化阶段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的说明,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

无为教师进修学校

无为教师进修学校

临绣溪,傍墨池,地处无城繁华地段之轴,根生儒家文化遗址之上,昔日的古黉门包蕴了一所方圆不过37亩的“袖珍学校”——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

黉门内,苍劲水杉厚载着学子琅琅书声,斑驳石狮见证着濡须汩汩源长。

镌刻着“无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石碑,向人们默默述说着她曾经的荣耀和今天的辉煌!民国十九年(1930年),无为县始办“义务教育师资养成所”一个班,1946年,又创办了“无为简易师范学校”四个班,1951年夏,无为县人民政府为适应大力发展乡村小学教育的需要,创办了“无为乡村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安徽省无为初级师范学校”,学生毕业后停办。

1956年秋,“安徽省无为初级师范学校”重新创办,校址第一次选定在黉门夫子庙内。

黉门,乃古代儒家学子聚学论著的场所,即古代学校。

这一次的选址,不仅让古黉门重放异彩,也让无为的现代师范教育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1959年更名为“安徽省无为师范学校”,对巢湖四县一区招生,1981年被安徽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师范学校。

校名虽随着时代的要求多次变更,但古黉门的办学宗旨从来没有改变过。

她承载了巢湖四县一区近半个世纪的教育重任,为江淮大地输送了10000多名基础教育人才,曾先后涌现了省劳模杨正方、特级体育教师吴忠廉、书画名家郑养法、杨尚模、丁学章等黉门精英。

2003年12月,完成了历史使命的无为师范学校谢幕,成功转轨为“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内设实验初中。

从昔日“无为简易师范学校”的教职工20余人,到今天“教师进修学校”教职工119人;从当初的简陋的教学条件,到如今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全面建设,现代黉门人始终以“进取、修身、博学、兴校”为校训,凝心聚力,励精图治,为古黉门今日的辉煌做着不懈的努力。

今日的教师进修学校新建了教学综合楼、行政办公楼、教工宿舍等,总建筑面积达25000平方米;高标准地配置了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微机室、视频教室、远程教室、录北室、语音实验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和理化生科学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在全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中率先建立“无为教师教育网”,并配有全套摄、录、编和地面卫星接收设备,直接在Internet 上进行视频教学,实现了“天网、地网、人网”并行。

教师职业的历史演变

教师职业的历史演变

教师职业的历史演变专业或称专门职业,是指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和专门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所从事的专门职业。

教师成为一门专业(专门职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教师职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非专门化阶段,专门化阶段和专业化阶段。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落后,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没有专门的教师群体的。

从奴隶社会虽然出现了教师职业,但教师凭经验和模仿就能胜任教师之职,所以,不论是古代东方的官学、僧学还是西方的教会学校,这些教育实体的出现,并没有使教师成为专门职业。

教师进入专门化阶段的标志是师范教育的出现。

1.世界范围看,师范教育于17世纪末最早出现在法国。

1681年,拉萨尔在法国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成为人类师范教育的摇篮。

2.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始于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该校内设师范院为其他各院培养师资,这是我国最早的近代师范教育机构。

3.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成为国家统一承办的、独立设置的、专门培养中学师资的机构,标志着“定向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在我国的开始,也被认为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最初形式。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教育的要求日益增高,进而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师如何专业化发展就从上世纪后半叶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成为探讨研究的主题。

1.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是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的说明,提出“应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2.1989-1992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报告:如《教师培训》《学校质量》《今日之教师》《学校质量》等。

3.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以“加强在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教师的作用之教育”为主题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国内教师培训发展历程

国内教师培训发展历程

国内教师培训发展历程
(1) 近现代教师培训的起步与探索
20世纪初,随着新教育思想的兴起,中国教育体制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这时期,教师培训工作开始逐渐展开。

1902年,中国人办的第一所正规西式师范学校——北洋女师范学堂在天津成立,标志着中国教师培训工作的正式起步。

(2) 教师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经过起步探索阶段,中国教师培训工作逐渐发展壮大。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师范学校逐渐兴盛起来,成为培养教师的重要机构。

(3) 政策的引导与改革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985年,教育部发布了《全日制师范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教师培训的新目标和新方向。

此后,国内各地相继对教师培训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推行优秀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等。

(4) 多元化与专业化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培训工作也呈现出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趋势。

除了传统的师范学校外,各种培训机构和平台也纷纷兴起,如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教师培训项目、高校举
办的研修班、教师专业协会组织的培训活动等。

(5) 教师培训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目前,中国的教师培训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教师培训资源不均衡、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继续教育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面对未来,应加强政策引导、提升培训质量、推动教师发展,促进国内教师培训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简述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

简述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

简述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基础阶段(1949-198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队伍水平普遍较低,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

这一时期,教师培训以普及师范教育为主,重点是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的传授。

起步阶段(1980-199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得到了重视和支持,教育改革逐步深化。

这一时期,国家开始加强对教师培训的投资和管理,提高了教师的学历和职称要求,加强了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

发展阶段(1990-201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投入和教师培训水平得到了提高。

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这一时期,教师培训逐渐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职业晋升制度逐步完善,同时加强了教育教学科研的支持和管理,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提高阶段(2010年代至今)21世纪初至今,教育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

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教育投入和支持力度,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逐渐进入“新常态”,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一时期,教师培训已从基本技能培训向知识与能力培训升级,教育教学科研更加重视教师专业化建设和能力建设,2000年后,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师职业化进程的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迈入新阶段。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

从2003年开始,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步建立,通过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成为教师职业化的必要条件之一。

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的推进。

自2005年起,中国国家开始实施教师继续教育政策,要求教师每5年参加一定量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沿革学校历史沿革是指学校从建立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和变迁情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某学校的历史沿革,以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

一、学校的创建与初期发展(1970年-1980年)该学校创建于1970年,初期是一所小规模的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和少数教职员工。

学校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时期,学校主要侧重于基础教育,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并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学校的扩张与专业化发展(1980年-1990年)进入1980年代,学校逐渐扩大规模,增加了新的教学楼和实验室,引进了更多的教师和专业人才。

学校开始开设更多的专业课程,包括理科、文科和艺术类科目。

此外,学校还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三、学校的升格与综合发展(1990年-2000年)到了1990年代,学校逐渐升格为综合性大学,增设了更多的学院和研究机构。

学校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了一批国际知名教授和学者,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声誉。

四、学校的转型与现代化建设(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学校开始进行转型和现代化建设。

学校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学校还开设了更多的专业课程,包括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同时,学校加强了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五、学校的发展成就与社会影响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该学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和荣誉。

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此外,学校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学校的未来展望与发展目标展望未来,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新中国(1949年-1966年)教师进修运动的发展

新中国(1949年-1966年)教师进修运动的发展

的师资i。新中国要求全体教师队 次师范教育会百万人民教师而奋斗的目标。
方法等方面都要有高度的水平。 明确指出“师范教育的政策必须
但问题是在现有基础上,在短期 是正规师范教育与短期培训的结
内如何提高并改变当时的师资水 合”ii。1953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
虽然众多研究成果表明,“教 师对课程改革的适应性处于中上 水 平 ”x,但 是 也 有 学 指 出 ,现 实 情 况并不是如此,当我们走进课堂, 我们会发现依然有一些教师采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依赖教材 及教参等资料,甚至照本宣科。这 种现象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教 育教学中较为常见,在中老年教 师群体中尤为突出。这些教师并 未 适 应 课 程 改 革 的 要 求 xi。“ 课 程 改革对教师的核心要求是:身份 学习(identity learning)。身份学 习是教育变革的核心过程,现下 的课程改革的最终要求就是教师 专业身份的转变”xii。
关键词:教师进修 回顾 分析
一 . 教 师 在 职 进 修 的 发 展 互助组织,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
(1949- 1966)
教师跟上步伐,齐头并进。可惜的
(一)建国初期:解决“数量不 是,各级领导并未对这些有益的
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经 验 给予应 有的重 视 与总 结 ,以
建国初期的师资问题主要 至于这些经验没有得到广泛推
探索者
各地教师进修学校逐渐建立 起来,政府还积极要求苏联教育 专家来进行讲学,传授进修工作 经验,例 如,1954年 ,普 希 金 专 家 团在西南教育行政干部座谈会 上,详细介绍了苏联教师进修工 作中视导员的重要性及其选拔培 养流程、主要任务等vi。
此外,各地政府还积极组织 中小学教师学习团访问学习苏联 的教师进修学院和民主德国的师 范教育和教师进修工作。例如, 1956 年 , 中 小 学 教 师 访 苏 代 表 团 参观访问了苏联的教师进修学院 之后得出结论,教师进修学院不 仅要注重研究工作,还是重视各 种组织工作,最大限度的利用社 会力量来进行这一工作,教师进修 学院的工作才有可能取得成立vii。

我国地方教师进修学校的困境与对策

我国地方教师进修学校的困境与对策

我国地方教师进修学校的困境与对策作者:李发来源:《管理观察》2017年第24期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进修校)在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尤其是农村教师培训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客观冷静地分析进修校的困境是促其适应形势更好发挥效能的前提。

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光荣使命进修校在建国之初为了满足广大小学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的需要应运而生,它由于满足了基础教育对师资质量的需求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文革”期间,这一新生事物受到了重大打击。

198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师范教育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的通知(教高一字077号)中指出:“各级教师进修院校是培训中小学在职教师和学校行政管理干部的基地,是我国师范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相当于中等师范学校,应该分别享有同等的地位和待遇。

”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教师学历逐渐达标,教师培训开始从学历补偿为主的培训转为能力提升为主的非学历培训。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着重承担促进中小学教育观念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职责,同时更注重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进修校面临更复杂的任务,更大范围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方式、方法的要求更高。

面对新的挑战,进修校必须要转型,转变职能。

多数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面临的困境但是,在进修校转型过程中,由于各地学校主管机构重视程度、建设力度的不同,导致其发展出现极大分化。

部分进修校与教研、科研、电教等部门整合,成立新的教师培训机构,基本解决了发展的困境。

根据2011年统计,全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有2370个,已经整合的机构1000所左右,而其中发展较好的仅有700所左右。

余下的多数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普遍面临发展难题。

政府重视不够,经费保障不足由于部分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对进修校的地位和功能认识模糊,没有把进修校建设放在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战略位置上;没有在教师教育的事业规划、经营投入、基础建设、技术装备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按照先一步、高一筹、优一等的需要,切实给予优先考虑,重点予以保证,导致统筹无力,经费不足,运转困难。

中国师范教育发展史

中国师范教育发展史

中国师范教育发展史
中国师范教育发展史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师范教育主要体现在私学和书院等形式中,这些形式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士人和官吏。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传教士和外交官的进入,西方传教士和外交官开始在中国创办现代学校,这也为中国的师范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全面接管旧中国留下的教育体系,并开始大力发展师范教育。

这个时期的发展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师范教育体系,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增加教师的数量和提升教学质量。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师范教育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

其中,1951年全国第一次师范教育会议的召开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发展重点是建立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等不同层次的师范教育体系,以满足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师资需求。

此外,中国政府还通过实施“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办学积极性,促进了师范教育的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师范教育又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

其中,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教师培训机构为支撑、现代远程教育为重要手段、职前职后相互沟通、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立为中国的师范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总的来说,中国师范教育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人民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师范教育的形成和发展-2019年文档资料

我国师范教育的形成和发展-2019年文档资料

我国师范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师范教育在我国有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三种不同的模式,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师范教育体制,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之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清末新政及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1897年 3月,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特设“师范院”,以培养各级教员,开创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师范学校,揭开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序幕。

清末管学大臣张百熙于 1902年拟的《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规定学制系统的文件。

它规定师范教育分为设置于大学堂的师范馆、附设与高等学堂的师范学堂和附设于中学堂的师范学堂两级,分别构成高等师范教育和中等师范教育。

这标志着中国近代独立的师范教育制度的开始。

但很遗憾该学制没有成功施行。

1902 年创立的通州民立师范学校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中等师范学校。

1902 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成立了师范馆(现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雏形。

1904 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将师范教育从中学学堂、高等学堂正式划出来,成为单独的系统。

并规定分为初级师范和优级师范,分别培养小学和中学教员,标志着“定向型”教师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开始。

1912 年在南京成立的民国临时政府也非常重视师范教育, 1912 年,教育部刚成立,即颁布《师范教育令》《师范学校规程》、《高等师范学校规程》,将初级师范学堂改为师范学校,优级师范学堂改为高等师范学校。

至此,我国师范教育已经初步创立了独立的师范教育制度。

在体系上,分为优级师范学堂和初级师范学堂等;在管理上,属于公立教育,由政府投资兴办;师范生享受公费待遇,免交学杂费、食宿费,并酌补书籍费及服装费。

这些对保证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五四时期及国民政府时期。

“五四”运动之后,受美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影响,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师范教育的独立性受到学界的质疑,否定教师需要专门培训和师范教育应独立存在,提出将大多中等师范学校并入高级中学成为师范科,高等师范学校合并到高级中学或改为综合大学。

教师进修学校未来发展方向

教师进修学校未来发展方向

教师进修学校未来发展方向教师进修学校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进修学校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其质量和规模,引导教师走向更高的职业发展阶段。

未来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一、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为此,教师进修学校应该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方案,以满足各地教师的不同需求。

例如,针对某些地区教师缺乏教育理论知识等情况,可以提供相关的课程,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同时,针对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可以开设相应的研修班级,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数字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教育也成为教育领域新的趋势。

未来教师进修学校应该积极推广数字化教育,为教师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和交流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育课程学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教育经验和教育资源。

三、创新教育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有些过时,未来教育需要有更多的创新元素引入。

因此,教师进修学校应该致力于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并开发创新的教育资源,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师生需求的变化,打造高素质的教师人才。

四、国际化发展教育是全球性的,未来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强与国际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向国际教育界学习优秀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拓展国际教育视野,提高本国教育教学水平,吸引国外优秀教育人才来我国工作,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教师和教育人才。

五、人才培养教育人才培养是关键,所以教师进修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教学资源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学科的优势,将教师进修学校打造成为一所教育人才培养的基地。

综上所述,教师进修学校的未来发展将向着多元化、数字化、创新化、国际化、人才化等方向,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更快、更好、更强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进修记

华东师范大学进修记

华东师范大学进修记作者:李国强来源:《江西教育A》2018年第10期1982年,我在江西省教育厅高教处任副处长,曾到教育部高等学校干部进修班华东师范大学班学习4个月。

这个班由教育部委托华东师大举办,以华东地区高校处级干部为培训对象。

我们这一期是第二期,大家戏称“黄埔二期”。

一华东师大当年拥有当时高校最大最美的校园。

进修班学员被安排在第四宿舍,虽然4人一间,但都是研究生宿舍,且在研究生食堂用餐,生活方便,环境安静。

学校为进修班配备了很强的师资力量和管理团队。

班主任是华东师大顾问、原副校长王亚朴和校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瞿葆奎,工作人员有吕法川、杨德广等6人。

这期学员50人,平均年龄50岁,最大60岁,我年龄最小,36岁。

全班分为6个小组,我被指定为第6小组召集人,后被选举为班委会学习委员。

3月11日开班,经常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有:瞿葆奎讲教育学,张惠芬讲中国教育史,余立讲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

刘佛年开过教育学讲座,他是著名教育家,其《教育学》一书是全国高校通用教材。

刘校长当年68岁,一个上午,不拿教材,不用提纲,也不喝一口水,娓娓道来,条分缕析。

学员都是教育实际工作者,没有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所以大家希望除学习教育基本理论外,多请一些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同志讲课,像余立、杨德广讲课就格外受欢迎。

学校很重视学员的意见,适时调整了教学计划。

在教育调查方面,既去重点大学,也去一般院校,同时还考察大型现代企业。

7月2日,在总结交流阶段,王亚朴总结学员的体会,归纳为“四个结合”:学习教育理论与管理知识结合;学习书本知识与社会调查结合;授课、辅导与自学、讨论结合;学习兄弟单位经验与总结工作结合,反映了进修班实际,为大家所认同。

7月3日,进修班举行结业典礼,我代表学员讲话。

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离职进修,因此我把这次进修视为工作中的一次“充电” “加油”,弥补大学学业的一次“回炉” “补课”,把结业论文当毕业论文来写。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一、中国高等教育的起源中国高等教育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二世纪的东汉末年,当时的王莽政权设立了太学,为后来的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不同朝代有了不同的发展。

唐代开元盛世,设立了国子监,成为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之一。

宋元时期,设立了书院,为民间提供了一种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

二、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兴起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

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了《戊戌变法》,其中包括设立了北洋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随着中国社会的动荡,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但整体发展较为缓慢。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高等教育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52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学制改革的决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随后,中国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建设,包括学科设置的调整、高校数量的扩大、师资队伍的建设等。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高等教育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78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决定》,标志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开启。

此后,高等教育经历了多次改革,包括学制改革、学科建设的调整、教育国际化的推进等。

同时,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得到了快速的扩大,高校数量迅速增加,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纷纷涌现。

五、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提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科研领域,中国高校在一些重点学科和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等教育拥有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

同时,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高校与世界各地的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六、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中国高等教育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变迁的历程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变迁的历程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变迁的历程一、清朝时期的高等教育清朝时期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在官学和书院进行的。

官学是由官方设立的学校,招收官员子弟和士子,培养他们的才能。

书院则是由私人或地方政府设立的学校,学习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文学艺术。

官学和书院在清朝时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只针对一小部分人,普及程度较低。

二、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在民国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些变革。

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确立了学校教育的自由原则。

同时,许多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成归国,提出了一些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许多现代高等学府相继成立,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等教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新中国政府将教育列为国家发展的优先领域,进行了教育的全面改革。

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覆盖范围,成立了许多新学校,同时将原来的士子教育改为全民教育,为更多人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

四、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许多大学和高等学府相继成立,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

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不断向国际化发展,与国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五、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学科设置更加多元化,涵盖了文理工医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

同时,高等教育也在拓宽招生渠道,采取多元化的招生方式,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六、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内涵建设。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

这些高校在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学术成果等方面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七、高等教育的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师范教育是培养优秀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师范教育在中国可追溯到宋代。

宋代的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最高学府,也是培养师资的重要机构。

到了清代,设立了各级师范学堂,开始有了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的变化,师范教育的发展并不平稳。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教育事业的需要,中国开始重视师范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对于师范教育的重视凸显在多个方面,包括政策扶持、投资和师范学生数量的增加等。

1960年代,中国启动了“农村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大量投入资源培养村级教师,以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

此后,师范院校数量迅速增加,师范教育开始迎来了一个高峰。

然而,尽管师范教育有所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培养质量不稳定。

一些师范院校教师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其次,师范教育与教育改革的需求不匹配。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未能及时适应新的需求。

此外,师范生的待遇和社会认可度也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推动师范教育的改革。

首先,不断提高师范生入学门槛,加强对师范院校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选拔。

其次,推行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化、科研能力等。

此外,致力于构建一整套师范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的透明度。

未来,中国师范教育将朝着更高质量、更专业化、更创新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引入国际前沿教育理念和先进技术,提升师范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另一方面,加强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训机会,使师范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现场的需求。

同时,与教育改革紧密结合,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师。

此外,在教师待遇和社会认可度方面,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和投资力度,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师范教育经历了近代以来的起伏与发展。

历史的演进与现实的走向——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与趋势

历史的演进与现实的走向——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与趋势

历史的演进与现实的走向——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教师
教育的发展与趋势
孟引变
【期刊名称】《课程.教材.教法》
【年(卷),期】2009(029)00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教育走过了"自学-进修-骨干培训-校本培训"的改革历程.当前,改革仍在持续,我国教师教育的未来走向日益明朗,主体多极化、形式多样化、功能复杂化、目标现实化和取向全人化等趋势预示着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轮廓.构建一种以教师为本、实践为本的教师教育系统既是历史的经验,又是现实的要求.
【总页数】5页(P71-75)
【作者】孟引变
【作者单位】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
【相关文献】
1.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历史演进、阶段特点及发展趋势 [J], 朱一佳
2.我国企业福利发展的历史演进与未来走向 [J], 薛琴
3.泰国教师教育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变革 [J], 施晓光;努尔潘
4.泰国教师教育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变革 [J], 施晓光;努尔潘;
5.21世纪以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演进阶段与应然走向 [J], 栾培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地区举办或 试办 了教师进修学院 、 函授学校或教师业余学 校 。 0年代 中到 6 年代初 , 5 O 教师培训从 单一的在职业余 培 训发展为脱产进修 、 短期轮训 、 播教学及函授等多 种形式。 广
省、 市级教师进修学 院招 收脱产进 修生 , 中小学教师脱 产参
加 培训 。
各地组织教师参加 当地的土改 、 三反 、 “ 五反” 等运 动 , 提高 “
至半年 , 少数为一年 , 如中央列宁师范学校 、 江西省第 一列 宁 师范 、 闽西列宁师范等。在职教员 的培训主要通过列 宁师 范 暑期学校和大批短期训练班开展 , 学习时间为几天 、 两星期、
半个月、 一个 月 J 。
( 15 以后 : 四)9 3年 独立 的教师进修院校的兴起 为 了适应当时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 , 在大力发展师范院 校 的同时 , 开始 积极创 建新 的教 师培训 基地。15 92年 9月 3 0日, 教育部在要求各 地加 强 中小 学教 师的在职进修 的通 知 中, 建议筹办教师进修学 院、 函授 师范学校 和教 师业余 学 校 。15 , 9 3年 教育部 《 于 15 关 9 3年 中等 学校及小 学教师在 职业余 学习 的几件事项 的通知》 , 中 要求各地筹办教师进修
续建立了教学研究组 织 , 我 国教学 实践组织教师学 习, 结合 开展教材教法研究 , 提高业务水平。
( )9 1年以后 : 三 15 高等学校开始承担教师培训工作 15 9 1年后 , 随着初 等和中等教育的迅速扩大 , 各地 中小
学 教师需求量急增。15 9 3年 1 2月 , 中央人 民政府政务院在
政 治觉 悟 ” 。
用教育理论 和教育 经验 武装 教师 , 起学 习苏 联 的热 掀
潮, 是建国初期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的主要措施 。凯洛夫 主编 的《 教育学》 和苏联 中小学 各学 科 的教材教 法 , 一时成 为我
国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 作的重要 参考 。这 种群众性 的学习 热潮一直持续 到 5 0年代后期 。与此 同时 , 各地 中小学 校陆
我们更全 面地研 究其产 生的历史背景、 发展规律和今后发展方向。
关 键 词 : 师 进修 院校 ; 史 ; 顾 教 历 回
中图分类号 : 5 1 G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1— 8 6 2 1 )7— 08— 4 10 73 (0 0 0 0 1 0


教师进修院校创立 时期
我 国 教 师 进 修 院 校 的 历 史 演 进
蔡 丽 红
( 福建教育学院 , 福州 3 00 ) 5 0 1

要 : 全 国教 师 进修 院校 发 展 历 史进 行 全 面 梳 理 , 对 回顾 进 修 院校 从 “ 立一 停 滞 一 复 建 一 发展 一 转型 ” 创 的
演进过程 , 了解教师进修院校在 各个历 史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功能作 用。回顾教师进修 院校发展 的历史轨迹 , 有利 于
择有条件的县筹办教师业余 学校 。从 15 9 3年开始, 在职
教师的培训机构陆续 开始建立 起来 , 此 , 国有了专门从 从 我
年1 2月第一次全国教 育工作会议 提出 “ 建设 新教育 和维持
改造旧教育” 的方针 , 教师队伍 的改造首先着重抓思想改 造。
事教师培训的培训 机构和 培训 队伍 。到 15 , 国大部 9 4年 全
二、 教师进修 院校停办时期 ( 文革” “ 十年 )
16 年发动的“ 96 文化大革命”其主要任务 是要 “ 底揭 , 彻
收稿 日期 : 1 o 2 0一 4—1 0 5 作者简介 : 蔡丽红 (9 0一) 女 , 17 , 福建福州人 , 继续教育研究室 副研究 员 , 育史 硕士 , 教 从事教育 史、 教师教育 和教育管理
《 于改进和发展高等 师范教育的指示》 关 中明确提 出: 综合 “ 大学有培养一部 分中等学校师资的任务 , 体育学 院和艺术学 院亦有培养一定数量 的中等学校体育、 音乐 和美术师资的任 务 。 不少师范 院校设立 了进 修部 、 ” 函授部 , 举办 中学教师 培
训班 , 部分综合大学也承担 了培训中学师资的任务 。
( ) 一 解放前 : 没有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
无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还是抗 日战争时期 和
解放战争时期 , 由于战争 等因素 , 在苏 区、 解放 区和 国统区 , 都没有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在 苏区和解放 区中 , 比较有代 表性的是苏 区举 办的在 职教师 培训 , 中央 办高 级列 宁师 如 范、 省级办短期 师范和 初级 师范 、 级办 小学 教员 训练 班。 县 列宁师范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教员 , 学习时间一般 为三个月
学 院 , 市教 育厅 局 筹 办 或 委 托 师 范 学 院 举 办 函 授学 校 , 省 选
( 建 国初期 : 二) 教师 自主 培训 初现端倪 , 教师 培训 重在 提高思想觉悟和学 习苏联模式 建 国初期 , 仍没有专 门的教师 培训机 构 , 教师培训 工 但
作 开始初现端倪 , 主要是立足于教师 自学和各 中小 学校 组织 教学研究 团体 自主学习 。当时 的中小学校 是在接 管旧 的公 立学校、 教会学 校和私立 学校基 础上 , 立新 的学校。14 建 99
2 1 7月 0 0年 第2 9卷第 7期
黑龙江教 育学院学报
J u a o H i n j na gC l g f d ct n n l i l o
J1 2 1 l. O O 1
V0. 9 No 7 12 .
研究 。

1 — 8
露那些反党反社会主义 的所谓 ‘ 学术权 威 ’ 的资产 阶级反 动 立场 , 彻底批判学术界 、 教育界 、 闻界 、 新 文艺界 、 出版界 的资 产 阶级反动思想 , 夺取在文 化领 域的领 导权 ” 。因此 , “ 从 文 化大革命” 一开始 , 教育领 域作 为被 冲击 的 “ 灾 区” 就受 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