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探究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是十分重要的,它关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关乎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也关乎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围绕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展开探讨,以期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对这一重要话题的重视。
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和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和情感。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情感体验,教师不能简单地用自己的看法和情感来规范学生的言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情感,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
在学生的作文和学习笔记中,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选择,不轻易批评和修改,而是根据学生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意图给予指导和鼓励。
只有尊重学生的声音和情感,才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和热情,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和人品的陶冶。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诗词赏析、文学欣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领略文字之美,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等材料,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才能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和人文的熏陶,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人文素养的人。
三、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关怀他们的成长语文教学是教育的事业,教师应该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倾听者和关怀者。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困难,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外读物、作文写作等形式,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成长困惑和需求,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关怀。
简析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简析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1、引导学生的情绪生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英国教育家斯宾基有这样一段话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这也就是在强调教学活动应当作为学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愉悦的情绪生活。
语文的教学,应当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语文的教学意义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特定的书面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每一篇凝聚作者思想、激情以及灵感的文字,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一个人的情操、情趣以及情感,甚至影响一个人对于个人生活的体验、对整个世界的感受。
语文的教学,不仅需要将文情、诗情传达到学生的心中,还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能够评价情感、表达情感的条件。
大胆自由的让学生对文中的幽默美、图画美、形象美、人情美进行评价,从美好的事物当中找到想要的情趣,从而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化景设情,借文移情,借诗移情,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与情义。
在此同时,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中来,共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平等、民主、友好的教学氛围,以情激情、以心施教,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始终处于振奋活跃的积极状态。
师生之间只有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达到默契的配合,学者乐学、教者乐教,也就更加容易激发中等以下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
缺乏情感的文章没有生命力,缺少感情的教学课堂也就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教学课堂就更难以使得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体验、激起心灵的涟漪。
所以,语文的教学不能缺少情感的加温,有了情感的加温就会有强烈的催化力和感染力。
2、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的健康发展语文教师不仅仅教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
通过人性的需求培育一代新人。
人的需求分有多重层次,较低层次的需求就是要满足衣食住行的生存需求;生命安全的需求;较高层次的爱情、友情以及亲情等的情感需求;有创造、学习、劳动等的发展需求;最高层次是对进步、文明的追求,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自我价值的实现需求。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不仅仅是注意到他们的学习进展,更是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个人价值和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社会意识的人。
本文将着重探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首先,人文关怀的重要性需要我们认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在认真听取和理解学生对生活、学习的各种疑问和困惑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支持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成长。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感受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鼓励。
这种关怀是一种沟通和关心,而不是“教育工具”的使用。
其次,人文关怀的实践需要我们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问题引导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观点,同时,更需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尊重这种多样性,给予学生发言的权利和空间,不应立即推翻或者批判他们的答案。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根据各个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适度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到“被重视”的心理状态,这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教师需要从独特的角度思考如何体验和理解学生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如何用关怀和爱心响应学生在成长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最后,人文关怀需要教师营造共情体验。
共情是一种心理学的概念,指的是在认知和情感上同时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状况,这种状况常常出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
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共情和关怀,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贴上标签,这样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伤害和阻碍。
同时,教师还应该体验学生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种体验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也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个性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
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
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
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
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
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社会也不需要每个学生都成为文学家、艺术家、诗人。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一、引言语文教学是一门涉及人文情怀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传授语言知识的学科,更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学科。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够感受到人文情怀的熏陶与陶冶。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情操,使他们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
1. 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不应该强求学生的一切都符合自己的意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情感特点,老师应该以一种包容和理解的态度面对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尊重和关怀。
只有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愿意去学习和领会语文知识。
2. 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与情感体验语文是一门关于感情和情感的学科,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要学会去感受和理解别人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与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并领悟他人的情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认知。
只有在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与情感体验的前提下,学生才能真正地领会和爱上语文。
4. 引导学生的审美情感与文学情怀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文学情怀。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领会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形成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文学情怀。
只有在引导学生的审美情感与文学情怀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学情趣。
5.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心理状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心理状态,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调节情感压力,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只有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心理状态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的学习动力。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指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工作中,对受教育者、患者、服务对象、社会弱势群体的个性、情感、尊严等方面的重视和关注。
在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重要表现之一,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因此,教育者应始终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情感和价值观的塑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差异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和个性化的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位学生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二、关注情感教育,以情感引领学生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还涵盖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文学作品和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同时,教师应该利用自身的情感、个性和言行举止等多种渠道,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模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激情投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
三、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怀每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具特色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和潜在优势。
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差异,针对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措施。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和困惑。
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体验,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乐趣。
四、鼓励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育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形态,引导学生锻炼各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培养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培养一、引言人文关怀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关注和照顾。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和习惯,推动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教材选择教材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基础。
应选择内容深入、贴近学生生活、有启发性的教材,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有关友谊、家庭、社会和自然等方面的故事和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培养对他人的理解和关怀。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友谊的文章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认为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有什么真实的朋友?”通过深入思考和表达,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朋友之间的关心和支持是多么重要。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阅读、讨论和分析文本,从而深入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培养人文关怀,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的渗透,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内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
例如,在阅读一篇描写贫困家庭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和思考贫困家庭成员的生活困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四、评价评价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价,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人文关怀的知识和技能。
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作业、考试、口头表达和实际行动等。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关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操和生活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和理解,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关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体验。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上。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特长和兴趣爱好。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差异,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不将学生一概而论,不以自己的偏见和成见来评价和对待学生。
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对学生情感需求的关注上。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变化和情绪波动。
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他们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当给予他们认可和赞赏。
通过关怀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对学生兴趣和个人发展的关注上。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某些话题或作品感兴趣。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
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发挥自身的潜力,实现个人的价值。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体现在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上。
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和条件,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布置教室,使学生感受到温馨和宽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还应当主动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使他们有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其中人文关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关怀是指针对学生个体的情感关怀和关注,以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为出发点,以塑造学生人格为目标,是一种对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育人方式。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应该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情感关怀。
语文教学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和理解。
教师要以亲和、耐心、互信、尊重等情感为纽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积极倾听他们的声音,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生动、真实的情感体验,通过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创造条件。
二、个性关怀。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有个性的个体,教师需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写作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老师要在鼓励学生展示自我特色的同时,也要教导学生如何尊重和包容他人的不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助力学生成为独立自信的人才。
三、价值关怀。
语文是一门涵盖文化、历史、哲学、道德等多个领域知识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历史意识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精选优秀的名著、经典作品或时事热点等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生活现实、理解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全面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教育。
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应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能力发展,全力协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多角度地呈现知识和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人文关怀的示范下,语文教学是一门充满互动和情感交流的学科。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传递爱、理解、赞扬、信任等润泽之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关怀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关怀
大学语文课程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一部分,其内容涵盖了文学、语言学、修辞学等方
方面面。
在语文课程中,除了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外,人文关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方面。
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在
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文学的温暖和心灵的陶冶。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和解读上。
经典文学作品
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作品
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人生智慧。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文
学作品,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文学的美丽和深刻,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和情感,培养出对文学
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
这种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和解读,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感
受到人文的关怀和温暖,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学情感。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渗透人文的
魅力和情感,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
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注重对人文关怀的渗透与传达,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感受到人文的
温暖和力量,培养出对语文的热爱和对文学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
希望大学语文课程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的体现与弘扬,让学生在语文
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人文情怀和文学温暖,成长为有情怀、有素养的优秀人才。
【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重视人的内在体验和情感的关怀,它在教学场景中非常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可以充分展现教师的情感和个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是有个性特点的,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一些学生可能认真听讲,乐于表现;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比较安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
为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教师应该培养与学生之间的人性化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二、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潜力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潜力和才干。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简言之,就是突出帮助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开发他们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激励学生来鼓励他们实现更高的成就。
在学习的任何阶段,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潜力和能力的情感重要性会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进入教育过程。
三、激励和鼓励学生激励和鼓励学生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激励他们创造和实现他们的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力。
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健康是重要的,它们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想法。
同时,教师应该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和服务,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有困难或遇到问题时应该尽力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解答疑难问题,并积极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通过积极解答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总之,人文关怀需要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潜力、激励和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学生,也让他们享受到了优质的民主互动教育。
构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构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人文性是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构建人文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增强他们的人文情感和人文精神,使他们成为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具有人文关怀的人。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一门涉及情感、思维和价值观的学科,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应体现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积极情绪,还要关心并引导他们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和途径。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还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上。
教师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诗歌、音乐等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同样重要的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审美价值的鉴别和评价能力。
三、弘扬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介绍一些优秀的人物、事迹和价值观,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引导他们思考人文精神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关于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的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行动。
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构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还可以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上。
通过与学生互动、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开展角色扮演、组织语文游戏等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果。
五、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一所优秀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教师要从不同方面了解学生,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才艺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机会,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积极有效的反馈,鼓励学生坚持努力,成为有梦想、有责任心的人。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语文教学作为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不仅仅是在传授语言知识,更应该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
人文关怀是对学生个体的尊重、理解和关注,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人格和精神发展,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做出积极的引导与帮助。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细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教师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关爱。
人文关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仅是在传授语文知识,更应该是在关怀学生的成长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班会、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们有一个宣泄情感、倾诉烦恼的渠道。
在课堂上,也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宽松、更舒适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心与支持。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情感满足,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引导学生热爱阅读,感受美好的文学情感。
语文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意境和情感抒发等方式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在课堂上,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朗读、赏析和写作,从而让他们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温暖。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的关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语文作为推动国学复兴的重要学科,更应该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上下功夫。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经典散文和名人传记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人文的温馨和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要立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和人文素养,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语文是一门涵盖了文字、阅读、写作、口语等多个方面的学科,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则是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关注与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着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字的热爱和兴趣。
学生是具有感知能力和情感维度的个体,他们需要通过情感的参与和体验来理解和接受知识。
而对于语文这门文字学科而言,学生对文字的感知和体验尤为重要。
通过教师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情绪,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学生会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心的温暖,从而产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文学作品等方式向学生传递对文字和语言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情感、心理、道德、审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经典课文等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自然与人的关系、道德价值等人文问题,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还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伟人的事迹和精神,激发学生的崇高情感和责任感。
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特长和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如口头表达、书写、艺术创作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他们积极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人文关怀则是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更是对学生个性、情感和态度的关注。
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注入人文关怀的元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上。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兴趣和特长。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尊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关爱与理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步提高语文能力,树立信心。
只有通过尊重与理解,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使教学工作更具有效性。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注上。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懂得如何去感知、表达和理解情感。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启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情感。
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只有在关注学生情感的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感受到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上。
语文是一门关乎人文情怀的学科,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审视世界,反思生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情怀,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与价值取向。
只有通过人文关怀,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成长。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一些冷冰冰的知识,更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如何结合课文主题有机渗透人文教育论文摘要语文学科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人文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康个性和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
二、加强语文文学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在研究性学习、专题讨论等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如何结合课文主题有机渗透人文教育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落实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就是指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
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补偿的。
人若缺少这种底子是会有问题的,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钱理群语文学科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人文学科,它特有的人文品格传递着“爱国主义的思想、人格的价值观念、人际和谐的思想、社会的责任观念”。
于漪老师认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书育人。
”因此,语文教学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还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康个性和人文精神。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
在我们使用的职高语文课本中,表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的篇章和材料,俯拾皆是。
《寡人之于国也》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关爱人、同情人、帮助人的人道主义,《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的爱国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谦恭忍让、廉颇负荆请罪的美德懿行,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洁洒脱形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体现出来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滋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奠定了学生的人生根基。
小学语文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场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小学语文课堂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 文学经典的传授: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接触和欣赏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古代诗词、童话故事、名著等。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2. 人文价值观的引导: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念,如道德、友善、宽容、感恩等。
通过教学材料和教学案例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律、责任心、公正等品质。
3. 传统文化的传承: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重要时期,语文教育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的故事、习俗、节日等,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1.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文学故事、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听学生的心声,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和感悟能力。
2.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主动探索和思考。
教师可以将人文素养相关的问题引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参观博物馆、举办读书分享会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1. 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后,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学生可以回答一些关于学习内容和人文素养的问题,自评自己的学习效果和人文意识。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1.人文关怀的定义:人文关怀是指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对人的尊重、关爱和呵护。
2.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意义: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通过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成长。
3.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5.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
6.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通过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7.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热爱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8.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三、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实施策略1.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善于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4.开展课外活动:组织阅读、写作、演讲等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强化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成长。
7.学生满意度:关注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8.学生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变化,评价人文关怀的效果。
9.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0.社会反馈:关注社会对学校语文教学的评价,了解人文关怀的实际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将人文关怀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中学生。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的定义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语文教学是一门纯粹的人文学科,不仅传授知识,更需要用人文关怀温暖学生的内心,启迪他们的智慧与灵魂。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启蒙者和陪伴者。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语文教学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抒发,学生在写作和阅读中会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如悲伤、快乐、愤怒、感恩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积极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帮助他们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发掘出表达情感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情感交流中获得人文关怀的体验。
二、用真诚的心去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样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创设一个富有情感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更主动地融入语文课堂,从而实现情感互动和共鸣,以达到人文关怀的目的。
三、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和价值追求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还应该包括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价值追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成长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环境,让学生成为具有完整人格和独立思维的人才。
四、融入生活中的文化情怀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还需要让学生融入生活中的文化情怀。
教师应该深刻理解语文的文化内涵,将课堂教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一种独特的、温馨的、感恩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爱心为引领,以人文关怀为重点,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得到真正的滋养和启迪,为自己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探究【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理念的成功实施必须要诉诸于课堂教学实践中。
人文关怀是当前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话题,所以,本研究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进行了探索。
所谓“语文课堂中的人文关怀”强调的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化的导入、与文本作者连结、挖掘文本的人文意蕴来谋求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陶冶,最终目标是培养完整意义上的人。
【关键词】语文课堂;人文关怀一、语文有关人文关怀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观教师还是因为“知识”的原因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使课堂“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1]也可以说,作为语文教师,仍是没有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情感交流的关系。
这种重“知”轻“人”,以学生为容器的现象“把语文教育的丰富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都统一到知识性这一层面。
” [2]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急于传授知识而忽略学生的内心状态,那么整个教学过程给学生所带来的只是疲劳而已。
(二)教师人文素质匮乏尽管新课程实施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绝不仅仅是教科书的更替和课程内容的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目前,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一些教师在角色“蜕变”的过程中产生了困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出现了对新课程理念肤浅的理解甚至误解,产生了诸多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做法。
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继续秉承传统的教学理念,沿用旧的教学方式,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为目标。
归结为一个原因,就是语文教师的人文素质匮乏,从而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人文情感缺失新课标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学生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 [3]由此可看出,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课程之一。
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对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语文学科,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地位又是怎样的呢?可以说目前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投入语文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导致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被忽视。
其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功利化,导致语文成了一种应付升学考试的工具,忽视了其人文性的重要特点。
一旦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那么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得不到体现,进而使得学生的人文情感得不到加强。
二、语文有关人文关怀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功利性教育思想的桎梏一部分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仍是过多注重知识的传授,一部分学生仍是抱着功利性的态度来学习语文,由此呈现出来的仍是知本位的课堂。
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还在强有力地左右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得许多语文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教学中仍是以传授知识和训练应试技能为主,缺少情感的激发、个性的张扬;使得学生学习语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致使学生逐渐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人文情感缺失。
正如一位省级重点中学的校长所说:“没有一所学校不盯住高考,这是社会和家长要求的。
校长和教师都认识到,但也没有办法扭转。
客观上每个学校都把精力放在高考上,这是个怪现象。
但谁也跳不出这个怪圈”。
[4]受功利性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教学的概念变得狭窄了,人们甚至认为“教育等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等于智育,智育等于教学,教学等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等于教书,教书等于教要考的书”。
[5]逐渐偏离了育人的原点。
(二)对语文学科性质缺乏正确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3]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结合,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语言的交际功能方面,语文的人文性则体现在通过对文学或文化的学习个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方面。
语文这一门具有浓郁人文特点的学科,在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较其他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正确的理解。
表现在:没有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重视认知目标的确立,过多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对文本内容过多地进行支离破碎地剖析,而文本深处蕴含的情感内容却被忽视或体现不明显。
长期下去,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的麻木状态,使得语文教师的教学呈现出一种重教书轻育人的局面。
(三)消费文化的兴起从当前大的社会环境来说,人们在拼命追求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的同时,其人文精神和道德水平也随之陷入空旷的荒原。
在技术理性和科学主义的支配下,人正在失去自我,丧失人性。
在这个激荡的社会大环境下,教育也逐渐迷失了方向,正在失去其意义,“为人”的教育变成了“唯知”的教育,忽略了对人的心灵的关怀和精神的呵护。
受此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那些忽视人为人的根本性的元素,阻碍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培育的现象已司空见惯。
使得本来以弘扬人文精神为己任的语文学科沦落为一种为达成某种目的的工具,从而加剧了语文教学的困境,使得语文教育越来越不被学生欢迎,甚至产生“语文无用论”。
同时,处在读图时代的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是娱乐式和休闲式的世俗化阅读观念,他们较容易受到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的人生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成为一种没有价值追求、缺乏思想深度、丧失批判精神的“单面人”。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探究策略(一)创设情境导入,铺设生态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优化课堂导入可以说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同时也直接影响着语文学习的效果。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 [6] 所以,在人文关怀的语文课堂中,只有创设情境化的导入,才能激励、唤醒学生,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在生态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徜徉。
情境化的导入,不仅具有认知维度,还有情感维度,即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依据文本内容创设充满感情色彩的自然性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能够正确而迅速地理解文本内容做好准备,以使学生在生态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课堂导入犹如一篇文章的“凤头”,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创设情境化的导入,可以在课的开始就能起到安定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感情的作用,能够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含着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以便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的情感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可以设置巧妙入情的配乐诵读进行导入,将音乐语言和文本语言进行沟通。
可以以《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轻音乐为背景,让学生慢慢地诵读文本,细细的品味文本,聆听作者的娓娓道来,在作者的引领下,漫步于荷塘之滨,勾画出一幅荷塘与月色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荷塘美景,进而体会作者哀愁与喜悦交织融会的心情。
在优美的意境中,扣击了学生心灵,引起了学生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联结文本作者,对话高尚情怀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本都是作者有感而发的结晶,凝聚着作家的激情和人生理想,蕴含着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
所以,在接触一篇文本时,我们首先应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与文本作者建立联结,进而与其高尚情怀进行对话。
可以这样说,无论是作品内容,还是其作者,都为学生提供了人格榜样,语文教师对此要加以正面引导,让学生从中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意志品德等方面的积极因素,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学生通过阅读由作家倾注满腔热情和丰富情感甚至是整个灵魂创作出来的作品后,能够与作者进行对话,与作者的高尚情怀进行对话,进而在作者的经历与体验中形成自我的阅读感悟,在获得文本意义的基础上,同内心深处的自我进行对话,建构起自我的意义,实现精神生命的成长。
所以,在学生与作者建立了联结,与其高尚情怀对话之后,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要倾诉要交流的境界,而此时就是学生精神生命自由绽放之时。
如《我与地坛》,对话史铁生,就可以领略到作者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是那么的深邃而透辟;在《报任安书》中,对话司马迁,可以了解作者对生命和事业的崇高信念,并能明白作者正是在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了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具有高尚人格的作家的生命体验去唤醒学生的关怀意识,让学生在文本中体会人文关怀,领悟人文关怀,使语文课堂焕发出人性的光芒。
(三)挖掘文本内容,体验人文意蕴叶澜教授曾指出:“课程、学科教学的内容缺乏生命色彩,这是造成学科教学育人价值贫乏化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新时期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我们就要努力挖掘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生命色彩和人文意蕴,积极践行新课改对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彰显,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
选入各版本的语文教材里的作品都是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资源。
正如童庆炳老师说的:“文学是对人的生命、生活及其意义的叩问,是情感的领域,是价值的体系。
”我们可从中发掘其正面积极的人文精神资源对高中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
一篇文本,当我们阅读它时,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语言符号的堆积,而是充盈着感情和灵魂的精神世界。
即使文本中一个小小的汉字,也绝不仅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包含着极富弹性和张力的思想文化信息,涌动着丰富血肉的生命。
所以对文本中的每一个文字,我们不能机械地进行肢解,而是通过我们的各种感官,“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进行知觉和顿悟,与汉字所蕴藏的各种生命形态去交流碰撞,唤醒自我的崇高感、使命感、责任感,完成一个大写的人的塑造。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我们通过作者对贾宝玉、王熙凤、贾探春等人的外貌描写,进一步挖掘深层内涵,管窥他们的心灵世界。
【参考文献】[1] 余文森.试析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弊端[j].教育研究,2001(5).[2] 潘庆玉.科学主义语文教育观评析[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1(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2003.[4] 霍益萍.普通高中现状调研与问题讨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8.[5] 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24.[6] 于漪.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 2000,64(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