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美术----《追寻文明的足迹》
六年级美术下册《追寻文明的足迹》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将围绕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古代文明为什么会留下这么多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从美术作品的表象深入到文明背后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合理分组,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创作美术作品时,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富有创意的作品。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培养团队精神。
3.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发挥潜能,提高创作水平。
4. 作业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给出指导性建议,帮助学生找到改进的方向,提高美术素养。
五、案例亮点
1. 跨学科整合,丰富教学内容
本教学案例将美术学科与历史学科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视角探寻中华文明的足迹。通过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更多元的知识,提高综合素养。同时,案例中涉及到的古代文明主题丰富多样,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古代美术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描绘了哪个时期的场景?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特点?”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2.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年级美术下册《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了解文明发展概况
1.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作品中的文明元素。
2.介绍本章节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文明发展的概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解读美术作品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详细解读其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及所反映的社会风貌。
2.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文明发展,认识文明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提高道德素养。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作品中的文明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以追寻文明的足迹为主线,介绍各个时期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风貌。
2.学生观察后,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这些作品都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它们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些作品,探寻文明的足迹。”
(二)讲授新知,500字
1.首先,我将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文明发展的大致脉络。
(四)课堂练习,500字
1.讨论结束后,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文明元素和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现在,请大家运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幅反映文明元素的作品。可以是描绘古代文明的场景,也可以是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结合。”
2.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面临以下挑战:
1.对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和解读。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下《1.追寻文明的足迹》说课稿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下《1.追寻文明的足迹》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1.追寻文明的足迹》是常锐伦美术六下的第一课时,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材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主线,选取了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既有绘画、雕塑等静态艺术形式,也有建筑、设计等动态艺术形式。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也有对艺术流派、艺术家的介绍,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够了解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级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学生对艺术的认知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认知、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艺术的魅力,增强对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艺术的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人类文明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作品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分析艺术作品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1《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追寻文明的足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追寻文明的足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明特点,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认识不同文明时期的代表性建筑、艺术品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明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追寻文明的足迹,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明的发展脉络和不同文明时期的特点。
2.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文明的时空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相关图片和视频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域的文明发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新课导入:介绍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史前时期、古代文明、中世纪、近现代等阶段。
3. 作品欣赏:展示不同文明时期的代表性建筑、艺术品等,引导学生欣赏、分析、讨论,感受文明的艺术魅力。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文明时期进行深入研究,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展示海报。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明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六、板书设计1. 追寻文明的足迹2. 副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3. 正文:介绍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不同文明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和艺术品、学生合作研究等。
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文明时期,深入了解其特点,完成一篇研究报告。
2. 学生绘制一幅描绘文明时期的建筑或艺术品的画作,要求构图合理、色彩丰富、表现力强。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课件(共16张PPT)

中国古代文明成果
• 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 印刷书。
• 算盘、瓷器、丝绸、中医、哲学、历法、二十四 节气、天文学、哈雷彗星、汉字、故宫、长城等 等。
长城和故宫
• 长城是我国北方领土上 • 故宫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一条延绵起伏的古代城 又称紫禁城,是世界上 墙,长度有1万多华里, 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它 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利、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举行盛典的地方。 堪称“世界之最”。
• 你在参观或游览这些文明古迹时见到过一些不文 明的做法?
• 为了继承和传承这些文明,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追寻文明的足迹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追寻文明的足迹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大河培养的文明
为什么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和蔼,合适人类 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 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第贰部分
探索新知
文字的演变
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
中国文字变迁图
故宫
长城
承德避暑山庄 烟雨楼
பைடு நூலகம்
印第安文明
• 印第安人中一些比较发达的民族,如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 人都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留下了众人无法理解的玛雅文明。
• 兴盛在公元300~900年之间的玛雅文化是古典文化的高峰,玛雅 人创造了美洲留下的唯一文字──玛雅文字,建立了相当精确的 太阳历。他们培养了玉米、马铃薯,建造了高大的神庙,留下了 在今天难以解释的文字。
• 阿兹特克文化吸取了玛雅文化等各种印第安人文 化的成绩,农业发达,金属冶炼和制作技艺精良, 建筑宏伟,使用象形文字,有精确的历法系统。 如特诺奇蒂特兰城、神庙等。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追寻文明的足迹|人美版(2023)

4.罗马建筑艺术,以科洛西姆竞技场为例,解析其建筑特点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5.拉丁美洲玛雅文明的壁画与雕刻艺术,探讨其与自然崇拜的关系。
二、核心素养目标
《追寻文明的足迹|人美版(2023)》六年级下册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通过分析不同文明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文明艺术的基本概念。古代艺术是反映历史时期人类生活、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审美的体现,更是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资料。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如古埃及金字塔的壁画。这个案例展示了古埃及人对生命和来世的观念,以及艺术在宗教信仰中的表现。
-玛雅文明壁画与雕刻艺术中的自然元素与宗教寓意。
-通过对不同文明艺术作品的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的辨识能力。
2.教学难点
-对于古埃及壁画中的象征意义和宗教观念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其复杂的文化内涵;
-希腊雕塑的比例与动态表现,尤其是对于运动瞬间的捕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艺术技巧;
-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及其在秦朝文化中的地位,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历史知识去深入理解;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追寻文明的足迹|人美版(2023)
一、教学内容
《追寻文明的足迹|人美版(2023)》六年级下册,本章节主要围绕古代文明的艺术成就展开,具体内容包括:
1.古埃及金字塔与壁画的艺术特点与历史背景;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追寻文明的足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文明中的艺术作品,拓宽视野,培养审美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手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文明的足迹1.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文明,文明的发展与艺术的关系。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文明中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古埃及的艺术1. 介绍古埃及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分析古埃及的艺术作品,如金字塔、木乃伊、壁画等。
3. 让学生尝试创作古埃及风格的艺术作品。
第三章:古希腊的艺术1. 介绍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分析古希腊的艺术作品,如雕塑、建筑、壁画等。
3. 让学生尝试创作古希腊风格的艺术作品。
第四章:中世纪的艺术1. 介绍中世纪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分析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作品,如教堂建筑、壁画、圣像画等。
3. 让学生尝试创作中世纪风格的艺术作品。
第五章:现代艺术的发展1. 介绍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分析现代艺术作品,如印象派、立体派、抽象派等。
3. 让学生尝试创作现代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不同文明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2. 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艺术表现手法的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不同文明艺术特点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创作能力。
3. 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第六章: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艺术1. 介绍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分析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艺术作品,如莫亨佐-达罗遗址、印度河流域壁画等。
3. 让学生尝试创作印度河流域文明风格的艺术作品。
第七章:古中国的艺术1. 介绍古中国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分析古中国的艺术作品,如兵马俑、壁画、书法等。
3. 让学生尝试创作古中国风格的艺术作品。
六年级美术下册课件-1追寻文明的足迹-人美版(32张PPT)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五年级的时候我 们介绍过了中国的文化遗产,这是中国古人留给全人 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国外的文化遗产,并 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思考 ·在同学们记忆里有哪些文化遗产呢? ·你们对这些文化遗产有哪些认识呢? ·你们最喜欢的文化遗产是什么,如果有机会你们最想去那 个地方看看?
长城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备工程,是一道 高大、坚固而连续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 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备体系。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 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 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课外拓展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印度泰姬陵
复活节岛巨石像
巨石阵
思考与讨论
·我们学习了解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 ·本课中的岩画,建筑和雕塑的艺术成绩为人类文化 带来了哪些贡献? ·请你对喜欢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成绩,艺术 风格,艺术魅力,艺术影响等方面进行评述。 ·搜集你所了解的人类文明遗迹,与大家一起 分享。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 楼。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 层突出4.5米。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
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庙位于希腊共和国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
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矩形建筑物,神庙耸立在卫城的最 高点,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又名巴特农神庙。
六年级美术下册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教案:六年级美术下册《追寻文明的足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学会通过美术作品来感受和表达文明的足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会通过美术作品来感受和表达文明的足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发现文明的足迹。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第一章:文明的起源1.1 人类文明的起源1.2 古代文明的代表作品第二章:古希腊文明2.1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2.2 古希腊文明的代表作品第三章:罗马文明3.1 罗马艺术的特点3.2 罗马文明的代表作品第四章:中世纪文明4.1 中世纪艺术的特点4.2 中世纪文明的代表作品第五章:文艺复兴5.1 文艺复兴的艺术特点5.2 文艺复兴文明的代表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系列美术作品,让学生自由欣赏,感受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代表了哪个时期的文明?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分别介绍每个章节的内容,包括文明的起源、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中世纪文明和文艺复兴。
2. 针对每个时期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文明足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每个时期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文明足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自己喜欢的文明时期为题材,创作一幅表现文明足迹的美术作品。
2. 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2. 学生谈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文化素养。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追寻文明的足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类文明成果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分析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2.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第一章:文明的起源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认识最早的人类文明成果。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
2. 分析人类文明的发展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最早的人类文明成果。
3. 让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古埃及文明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古埃及文明的特点,认识古埃及的艺术成果。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了解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2. 分析古埃及艺术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古埃及的艺术风格。
3. 让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古埃及文明的看法和感受。
第三章:古希腊文明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古希腊文明的特点,认识古希腊的艺术成果。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了解古希腊文明的特点。
2. 分析古希腊艺术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古希腊的艺术风格。
3. 让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古希腊文明的看法和感受。
第四章:中世纪文明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中世纪文明的特点,认识中世纪的艺术成果。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了解中世纪文明的特点。
2. 分析中世纪艺术成果,引导学生认识中世纪的艺术风格。
3. 让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中世纪文明的看法和感受。
第五章:文艺复兴时期文明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明的特点,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果。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明的特点。
六年级美术下册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六年级美术下册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文明时期的美术作品,学会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古埃及文明a. 介绍古埃及文明的历史背景和美术特点b. 欣赏古埃及壁画、木乃伊、金字塔等艺术作品c. 分析古埃及艺术作品中的符号、图案和宗教信仰2. 第二课时:古希腊文明a. 介绍古希腊文明的历史背景和美术特点b. 欣赏古希腊雕塑、建筑、壁画等艺术作品c. 分析古希腊艺术作品中的神话故事、英雄主义和人文精神3. 第三课时:古罗马文明a. 介绍古罗马文明的历史背景和美术特点b. 欣赏古罗马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c. 分析古罗马艺术作品中的政治、军事和宗教因素4. 第四课时:中世纪文明a. 介绍中世纪文明的历史背景和美术特点b. 欣赏中世纪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c. 分析中世纪艺术作品中的宗教信仰、神秘感和社会制度5. 第五课时:文艺复兴时期a. 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美术特点b. 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c.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科学精神和审美观念三、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不同文明时期的美术作品,认识和分析这些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探索欲望得到提高。
四、教学资源1. 图片: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图片。
2. 视频:相关文明时期的美术作品介绍和分析视频。
3. 教材: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材。
4. 教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明时期的美术特点。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追寻文明的足迹》说课稿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追寻文明的足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一课追寻文明的足迹》是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绘画和制作,追寻文明的足迹,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和多样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的特点和魅力。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详细的绘画和制作步骤,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探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制作基础,对美术学科有较高的兴趣。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文明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文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明的特点和魅力,通过绘画和制作表达对文明的理解和感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培养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绘画和制作表达对文明的理解和感悟。
2.难点:学生如何通过艺术手段有效地表达自己对文明的理解,如何处理画面和制作过程中的细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合作、示范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文明的图片和案例,提供详细的绘画和制作步骤,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文明的图片和案例,引发学生对文明的兴趣和思考。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文明的特点和魅力,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示范:教师示范绘画和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技巧和方法。
4.实践: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绘画和制作表达对文明的理解和感悟。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课题《第一课追寻文明的足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人美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追寻文明的足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不同文明留下的痕迹?”比如,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古埃及文物,或是电影中出现的古希腊建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文明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代文明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痕迹,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课堂上,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让学生对古代文明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讲授新课内容时,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影响这两个重点掌握得还不错。通过对比不同文明的成就,他们能更好地理解难点内容。不过,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历史背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人美版
一、教学内容
《追寻文明的足迹》为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人美版。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了解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关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重要成就。
2.观赏和分析不同文明时期的美术作品,如:《金字塔》、《巴特农神庙》、《罗马斗兽场》等,学习其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手工艺制作的活动进行得相当热烈。他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实践活动加深了对古代文明的理解。然而,我也观察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说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实践技能的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古代文明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尽量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思考。成果分享时,我发现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观点,这让我深感欣慰。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追寻文明的足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历史文明的认知和感悟。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类文明成果的情感。
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1.1 人类文明的起源1.2 文明的发展与艺术成就第二章:古代埃及文明2.1 古代埃及的艺术特点2.2 金字塔与法老的永恒之宫2.3 木乃伊与壁画艺术第三章:古希腊文明3.1 古希腊的艺术成就3.2 雕塑艺术:宙斯像与雅典娜像3.3 瓶画与建筑艺术第四章:古罗马文明4.1 古罗马的艺术特色4.2 建筑艺术:圆形竞技场与万神殿4.3 壁画与雕塑艺术第五章:中世纪欧洲文明5.1 中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5.2 教堂建筑与壁画艺术5.3 插图与手抄本艺术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不同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3. 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4. 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场所,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5. 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跨学科教学,如与历史、文化、哲学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文明6.1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特点6.2 达芬奇与蒙娜丽莎6.3 米开朗基罗与大卫像6.4 拉斐尔与圣母像第七章:巴洛克时期文明7.1 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7.2 贝尼尼与圣彼得大教堂7.3 伦勃朗与夜巡7.4 委拉斯开兹与宫女图第八章:洛可可时期文明8.1 洛可可时期的艺术特点8.2 华托与舟8.3 弗拉戈纳尔与蓬巴杜夫人8.4 雷诺阿与印象派绘画第九章:工业革命时期文明9.1 工业革命对艺术的影响9.2 康斯太勃尔与工业景观9.3 莫奈与睡莲9.4 梵高与向日葵第十章:现代文明艺术10.1 现代艺术的特点10.2 毕加索与格尔尼卡10.3 杜尚与泉10.4 波普艺术与安迪·沃霍尔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追寻文明的足迹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文明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2. 中世纪文明:欧洲城堡、教堂建筑等。
3. 近现代文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
4. 当代文明:现代建筑、艺术流派等。
5. 中国文明:古代建筑、绘画、雕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特点和艺术成就。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文明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不期的美术作品,感受文明的发展。
2. 讲解法:讲解重点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表达对文明的感悟。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美术作品图片。
2. 准备绘画、雕塑等创作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与讲解:组织学生欣赏不期的美术作品,讲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文明的理解,思考如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
4. 实践创作:让学生动手创作,表达对文明的感悟。
5.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择一幅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个历史时期的文明成就和艺术特点。
第二章:古埃及文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埃及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古埃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古埃及的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追寻文明的足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学会通过美术作品来感受和表达文明的足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和表达人类文明的足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来理解和表达文明的发展过程。
第一章:文明的起源1.1 教学内容:介绍人类文明的起源,如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等。
1.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明的特点。
1.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这些文明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古代文明的繁荣2.1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如罗马帝国、唐朝、阿兹特克帝国等。
2.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繁荣特点。
2.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这些文明是如何繁荣起来的?”第三章:中世纪的艺术3.1 教学内容:介绍中世纪的艺术形式,如教堂建筑、镶嵌画、雕塑等。
3.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中世纪艺术的特点。
3.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这些艺术形式是如何反映中世纪社会的?”第四章:文艺复兴的辉煌4.1 教学内容: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
4.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文艺复兴艺术的特点。
4.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这些艺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人文主义的?”第五章:现代艺术的发展5.1 教学内容:介绍现代艺术的形式,如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
5.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艺术的特点。
5.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这些艺术形式是如何反映现代社会的?”第六章:东方艺术的魅力6.1 教学内容:介绍东方艺术的特点,如中国水墨画、日本浮世绘、印度曼荼罗等。
《追寻文明的足迹》课件(人美版六一年级美术下册课件)

中国文明
总结词
悠久而连续的历史
详细描述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之一,具有连续性、包容性和创 新性,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 巨大贡献。
04
文明的交流与影响
古代贸易路线
01
02
03
古代丝绸之路
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 道,促进了商品、技术和 思想的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海上航行,开拓了新 的贸易路线,加强了沿海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
互动,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艺术在文明中的作用
表达情感与思想
陶冶情操与提升审美
艺术作品能够深刻地表达人类的情感 和思想,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人们 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艺术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审 美水平,使人们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美 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激发创造力
艺术创作过程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 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推动科技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追寻文明的足迹》 课件(人美版六一年 级美术下册)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文明的定义与起源 • 世界主要文明 • 文明的交流与影响 • 艺术在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课程简介
适用年级:六年级下册
课程名称:《追寻文明的足 迹》
01
02
03
教材版本:人美版
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 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文明的起源
文明起源于古代农业社会,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的兴 起,人类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社群,进而产生了文明 。
古代文明的形成受到了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制度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古埃及文明依赖于尼罗河的灌溉,古希 腊文明则发源于爱琴海地区。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及文明古迹的特点,学会用速写的方法记录所观察到的文明古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以及对文明古迹的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及文明古迹的特点。
2. 速写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文明古迹的特点,学会用速写的方法记录所观察到的文明古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速写方法表现文明古迹的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速写本、画笔、颜料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速写本、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文明古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2. 欣赏与分析(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各种文明古迹的图片,分析文明古迹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
3. 实践与指导(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速写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观察文明古迹的基础上,运用速写方法表现文明古迹的特色。
4. 学生练习(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文明古迹的速写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速写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文明古迹的特点,另一部分是速写方法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学生完成一幅文明古迹的速写作品。
2. 学生写一篇关于文明古迹保护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六年级美术下册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回应:六年级美术下册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教案章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文明背景下美术作品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的美术作品: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2. 中世纪文明的美术作品:欧洲教堂艺术、拜占庭艺术等。
3. 近现代文明的美术作品:文艺复兴、巴洛克、浪漫主义等。
4. 当代文明的美术作品: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5. 中国古代文明的美术作品:甲骨文、青铜器、瓷器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同文明背景下的美术作品特点。
2. 展示法:展示相关美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文明足迹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引出课题。
2. 讲解:讲解不同文明背景下的美术作品特点,引导学生欣赏。
3. 展示:展示相关美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文明足迹的美术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的培养。
3. 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图书资源:介绍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书籍、美术史书籍、艺术家传记等。
2. 网络资源:相关文明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图片、视频等。
3. 实物资源:古代美术作品复制品、博物馆参观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背景下的美术作品特点,提高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带好美术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九、安全事项1. 提醒学生小心使用美术用品,避免划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斯科洞穴的岩画
壁画内容
• 拉斯科洞穴内壁画约有100多幅,保存较好。其 中以马最多,还有牛、驯鹿、洞熊、狼、鸟等, 也有一些想像的动物和人像。而唯一的人物形象 就是一个被野牛撞倒在地的人。画面大小不一, 长者约5.5米,短的有1米左右。画面大多是粗线 条的轮廓画剪影,即在黑线轮廓内用红、黑、褐 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重量,形象生动,色彩明 快,富有生气。最引人注目的一幅是一头被刺破 胸膛的牛将猎手顶倒在地的构图。洞内还有一些 用尖利工具勾划的浅刻画。洞窟壁画为马格德林 文化期的作品。边洞出土木炭的碳14测定为距今 15517±800年
巨石阵
巨石阵
• 巨石阵又称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 太阳神庙、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栏、斯 托肯立石圈等名,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 文化神庙遗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 兹伯里平原,约建于公元前4000~2000年 (2008年3月至4月,英国考古学家研究发 现,巨石阵的准确建造年代距今已经有 4300年,即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
比萨斜塔
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 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 开始后不久(1178年), 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 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 塔身倾斜向东南。 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 标志,1987年它和相邻的 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 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 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 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 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埃及金字塔 和 库库尔坎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
• 建于4500年前,是古 埃及法老(即国王) 和王后的陵墓。陵墓 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 的方锥形建筑,因形 似汉字“金”字,故 译作“金字塔”。埃 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 小的金字塔110座,大 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 期。
库库尔坎金字塔
• 库库尔坎金字塔在墨 西哥尤卡坦半岛北部, 有座著名的古建筑称 为库库尔坎金字塔, 是曾经的古代玛雅人 留下的文明遗址。库 库尔坎在玛雅文中是 带羽毛之神蛇的意思, 被誉为是太阳的化身。
毛阿伊石像 (复活节岛巨像)
• 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 中的一个孤岛,因 1772年复活节这一天, 被荷兰航海家罗杰温 发现而命名。岛上因 有数百尊巨石雕像而 闻名于世。石像面色 凝重,神情孤傲,令 人难以理喻。其石像 及所涵盖的文化意义 令无数学者所热衷。
思考与讨论
• 我们学习了解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 意义? • 本课中的岩画,建筑和雕塑的艺术 成就为人类文化带来了哪些贡献? • 请你对喜欢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的 艺术成就,艺术风格,艺术魅力, 艺术影响等方面进行评述。
中国木塔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 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 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 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 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 (公元1056年),金明昌 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 完毕。它是我国现存最古 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 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 的瑰宝,世界木结 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 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 它留给未来。
作业
• 画一幅自己喜欢、向往的 建筑 • 要求;构图适中、颜色鲜 艳、线条流畅、画面干净
吴哥古迹
• 吴哥古迹,又名吴哥考古园,位于东南亚 中南半岛的柬埔寨西北方暹(xiān)粒省, 吴哥是高棉语“城市”的意思。古迹群分 布在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包括高棉王国 从9世纪到15世纪历代都城和寺庙,如吴哥 窟、吴哥城、巴戎寺、女王宫等遗迹。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将吴哥古迹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法隆寺木塔与中国木塔
法隆寺
法隆寺木塔
• 位于奈良县奈良市的法隆寺日本 国内第一个被选入世界遗产名录 • (1993年),是成功吸收丝绸之 路文化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 建筑。 • 法隆寺,是607年由当时的政治 家圣德太子(574~622)建造的。 宽阔的寺院里,珍藏着38件国宝 和151件重要文化遗产,是日本 美术的宝库,也是世界上最为古 老的木结构建筑群。寺院分为东 西两院,西院以金堂(主要建筑) 和五重塔为中心,东院以梦殿为 中心。文化风格方面,丝绸之路 的文化和日本特有的文化相互融 合、交相辉映是其特点。
奥林匹亚遗址
遗址简介
• 奥林匹亚遗址(Olympia Site)得名于希腊传说中诸神会 聚的奥林波斯山。在青铜时代中期即有人居住,还发现了 迈锡尼文明的居址。自公元前8世纪起,成为希腊人供奉 诸神之父宙斯的最重要圣地,作为崇拜仪式之一的奥林匹 克运动会据说于前776年首次举行。罗马帝国后期,奥林 匹克运动会遭禁,逐渐荒废。1875~1881年间,德国考 古队开始发掘。古奥林匹亚遗址是一个体育运动和宗教仪 式的混合体。奥林匹亚遗址东西长约520米,南北宽约 400米,中心是阿尔提斯神域,这里有运动员比赛、颁奖 的地方,也是人们祈祷、祭祀的场所。神域内的主要建筑 是宙斯神庙和赫拉神庙,此外还有圣院、宝物库、宾馆及 行政用房等。奥林匹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奥林匹 克运动正是一种祭神的庆典活动。
圣瓦西里教堂
圣瓦西里教堂
• 瓦西里升天教堂为俄罗斯东正教堂,显示 了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风格。整座 教堂由九座塔楼巧妙地组合为一体;在高 高的底座上耸立着八个色彩艳丽、形体下 满的塔楼,簇拥着中心塔。中心塔从地基 到顶尖高47.5米,鼓形圆顶金光灿灿;棱形 柱体塔身上层刻有深龛,下层是一圈高高 的长圆形的窗子。
阿布辛拜勒神庙前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塑
阿布辛拜勒神庙
• 埃及的阿布辛拜勒神庙真正称得上是伟大的世界奇迹。令 人惊叹的不仅在于如此宏伟的建筑是在 没有任何机械帮 助的条件下建造而成的,而且还在于它的湮没、发现和搬 迁的整个过程。 • 两座神庙竖立在尼罗河边,是从山崖石壁中雕凿出来 的。神庙建于公元前1290年—公元前1224年埃及法老拉 美西斯二世在位的时期。 • 最大的一座神庙伸进出山崖55米,附近拉美西斯的妻 子尼菲拉丽较小的神庙外,有6尊挺立的雕像 ,其中4尊 是拉美西斯,2尊是尼菲拉丽,每尊都高达10米。 • 1813年神庙还无人知晓,因为它们被埋在沙里。 1817年神庙被发掘出来,此后便一直是旅游者向往的胜地。
掷铁饼者
外形特点
• 这尊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现投 掷铁饼的一个典型瞬间动作:人体动势弯腰屈臂成S型。这 使单个的人体富于运动变化,但这种变化常常造成不稳定 感,所以作者将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让左足尖点地以支 撑辅助,以头为中心两臂伸展成上下对称,从而使不稳定 的躯体获得稳定感。身体的正侧转动,下肢的前后分列, 既符合掷铁饼的运动规律,又造成单纯中见多样变化的形 式美感。 • 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 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 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 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风俗 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 术史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六年级美术下册
追寻文明的足迹
•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 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 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 带给我们的震撼。
想一想
• 在同学们记忆里有哪些文化遗产呢? • 你们对这些文化遗产有哪些认识呢? • 你们最喜欢的文化遗产是什么,如 果有机会你们最想去那个地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