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港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总体规划

时间:2010年01月15日来源:省交通运输厅

港地处长江下游河口段北岸,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8′54″,北纬32°45″。距入195.5公里,距吴淞口102公里,距264公里。

前言

改革开放以后,随狼山海轮港区的建设,港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由河封闭式港口向沿海开放型港口转变。《港总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1988年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部联合批准实施。按照《规划》重点发展了狼山、、江海等公共港区,随九十年代以来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富民、任港、天生、如皋等港区亦相继发展,200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010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490.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8.2万TEU。

港口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其规模和空间上均突破了原《规划》的围,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形势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港口功能日益拓展,港口的发展要适应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的要求;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的实施,江海转运向专业化、大型化发展,港口面临结构调整与优化的任务;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布局已初步形成,进一步研究港的地位与作用非常必要;市已知明确稳定深水港口岸线已基本得到开发,急需解决港口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问题。

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明确未来港的发展方向,优化港口的规划布局,合理、有效地开发港口资源,促进港口与城市、腹地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主枢纽港的作用,港务局与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共同开展了《规划》的修编工作,编制了《港总体规划》。该规划描绘了港口发展的宏观蓝图,是港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制订中长期规划、建设计划及选择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呈报省人民政府和交通部批准后实施。

第一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现状及评价

第一节地理位置

港地处长江下游河口段北岸,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8′54″,北纬32°45″。距入195.5公里,距吴淞口102公里,距264公里。港口处在海、江、河的交汇处,是海轮进江后长江北岸第一个可停靠的港口,是水上中转的重要枢纽。从长江口出海可达我国沿海和世界各港;上溯长江,可通往、皖、赣、鄂、湘、川六省及滇、黔、陕、豫等省,位于沿海和长江两条经济轴线的交汇处,对对外的经济辐射都极为有利。河运输通过长江、引河与通扬、通吕等北水系和京杭大运河相贯通。疏港公路与国道、北公路网衔接,民航已通航,铁路已接轨,水陆交通均十分方便。港地理位置见附图一。

第二节自然条件

一、气象

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较好。

(一)气温

市年平均气温为15.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10.8℃,全年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的天数平均为3.2天。

(二)降水

市降水主要集中在6~10月。多年平均降雨量1083.7毫米,历年最大降雨量1626.8毫米,历年最小降雨量641.3毫米,日最大降水量287.1毫米,日降水量≥25 毫米的天数为10.7天。

(三)风况

地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沿海地区风力较大,临江地区风力稍弱。详见表1-2-1:

表1-2-1 风况特征值统计表

据1949~1997年资料统计,本地区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2.24次,台风风力6~8级,最大风力12级。

(四)雾

多年平均雾日数30天。雾多出现在晚春和初冬,雾的最长持续时间27小时。

二、水文

(一)潮汐

1、长江岸段潮汐属非正规半日潮,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每日两涨两落,日潮不等

现象非常显著。沿海岸段主要受东海前进波的控制,潮波进入浅水区后,形成驻波,属正规半日潮。

2、潮位特征值

潮位特征值的起算面天生港和海门港为吴淞基面,吕四和如东西太阳沙为各自的理论最低潮面,详见表1-2-2:

表1-2-2 潮位特征值统计表单位(m)

3、工程水位

工程水位的起算面同上,详见表1-2-3 :

表1-2-3 工程水位表单位(m)

(二)波浪

各规划港区的设计波浪(五十年一遇,设计高水位时)见表1-2-4:

表1-2-4 设计波要素表

三、地貌及地质特征

市位于长江近口段和北支北岸,北辐射沙洲南沿,岸线陆域是长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地势低平,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略有倾斜,高程一般小于5m(吴凇基面),沿岸有沙洲滩地。长江岸线自西向东分属如皋沙群汊道、通洲沙汊道、徐六泾节点、北支,沿海岸线毗邻北辐射沙洲南部的烂沙洋—黄沙洋和小庙洪—大弯洪水道。

市地质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与江南古陆的交接部。沿江一带成陆较晚,除狼山低丘区外基岩埋深在300~400m以下,均是1720年以后淤积经围垦成陆的。第四系地层厚300~400m,为河流相、海相和过渡相沉积。沿江地表下50m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灰黄色粉质粘土(厚2m)、灰色粉细砂(厚30m左右)、淤泥质粉质粘土(厚10~20m)和灰色粉砂(容许承载力185kPa)。河床底质为粉砂和极细砂。

沿海地带第四系地层厚400m以,其中全新世灰黄~浅灰色粉质粘土层厚10~40m。在海域表层为灰色淤泥和粉细砂,其中启东小庙洪水道蒿子港一带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松散状灰色粉细砂、灰色粘性土间粉细砂与灰色粉细砂夹粘性土的交互层。如东西太阳砂区域地表下31~45m深度围以浅海相灰色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为主,容许承载力80~240kPa,其下为厚50~60m陆相粉细砂,容许承载力255~280kPa。

四、地震

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编制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说明书,市沿岸,如东港以北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其余均为6度。

第三节港口现状

一、港口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狼山港区一、二期工程海轮泊位的建设,港由单纯的河运输拓展为江海物资转运。随着天生电厂、华能电厂、中远船厂等沿江工业的发展,相应形成了一些工业港区。进入九十年代,一些企业、公司等沿江建设码头,也参与到港口建设和经营上来,相应形成了一些零散码头和作业区。截至2003年底,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71个,其中深水泊位21个,年综合通过能力3290万吨,完成吞吐量5010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490.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8.2万TEU。见表1-3-1。

表1-3-1 港生产性码头泊位现状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