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加工工艺及术语
良渚玉器制作工艺
良渚玉器制作工艺一、前言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渚玉器则是其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代表。
良渚玉器制作工艺源远流长,至今仍有不少传承者。
本文将从原材料、工具、制作流程等方面详细介绍良渚玉器制作工艺。
二、原材料良渚玉器的原材料主要是翡翠和和田玉。
翡翠质地细腻,颜色多为深绿色,硬度较高;和田玉则因其结晶细密而被誉为“天然硬度最好的矿物”。
在选材时,需要挑选无裂纹、无杂质且颜色均匀的原料。
三、工具1. 磨盘:用于打磨和抛光。
2. 磨棒:用于打磨小面积或凹陷处。
3. 刀具:用于切割、雕刻。
4. 车床:用于加工圆形物品。
5. 砂纸:用于打磨和抛光。
6. 水钻:用于钻孔。
7. 羊毛轮:用于抛光。
四、制作流程1. 原材料准备:将选好的翡翠或和田玉原料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垢。
2. 初步加工:将原料切割成所需大小,并进行初步打磨。
此时需要注意保持对称性和比例。
3. 雕刻:根据设计图案,使用刀具进行雕刻。
雕刻时需要注意力度和方向,以避免损坏原料。
4. 精细打磨:使用磨盘、磨棒、水钻等工具对雕刻好的玉器进行精细打磨,使其表面光滑平整。
5. 钻孔:如果需要在玉器上钻孔,则需要使用水钻进行钻孔操作。
钻孔前需要确定位置和大小,并在此处打上标记。
6. 抛光:使用羊毛轮和抛光膏对玉器进行抛光处理,使其表面更加光滑亮丽。
7. 成品检查:对制作好的玉器进行检查,确保无裂纹、无杂质且符合设计要求。
五、结语良渚玉器制作工艺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手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才能掌握。
本文从原材料、工具、制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能对读者了解良渚玉器制作工艺有所帮助。
汉朝的玉器制作中国玉文化的繁盛时期
汉朝的玉器制作中国玉文化的繁盛时期汉朝的玉器制作:中国玉文化的繁盛时期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玉文化繁盛时期。
汉朝统一了中国,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玉器的制作和使用达到了高峰,成为汉代社会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介绍汉朝玉器制作的技艺和风格,探讨汉代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一、汉朝玉器制作的技艺1. 玉石的选材汉朝时期,玉石的选材非常讲究。
汉代人对于玉石的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们尤其青睐白玉、青玉和琥珀。
这些玉石质地坚硬,色彩纯净,并具有良好的光泽。
玉匠通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在采矿、评估和采购优质的原料上。
2. 制作工艺的发展汉朝玉器制作工艺积累了前代的经验基础,逐渐形成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技艺。
汉代玉器的制作多采用“勾勒”和“刻画”的技术。
勾勒是通过用特制的镐在玉石上点画线条,然后再用锥永、磨砂机等工具进行雕刻和打磨的过程。
刻画则是直接用利器在玉石表面刻划图案,符号或文字。
这种技术在汉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使得汉朝玉器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3. 镶嵌和烧制在制作玉器时,汉朝还经常使用镶嵌和烧制技术。
镶嵌是将金、银、铜等贵重金属或其他宝石镶嵌在玉器上,增添了玉器的华丽度。
汉代玉器通常采用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来镶嵌,使得它们更加显眼和美观。
烧制则是将玉石放入高温的炉中进行烧烤,使其表面产生一层云纹或倒刮痕迹,增强了其艺术韵味。
二、汉朝玉器的风格1. 古朴典雅的风格汉朝玉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著称。
玉匠们通过把握玉石的天然纹理,雕刻出各种动物、花鸟、人物和几何图案。
他们注重勾勒线条的流畅和简洁,力求在简单中体现美的意境。
同时,他们还利用不同的工艺和材质,使玉器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和质地。
2. 崇尚自然的主题汉朝玉器的主题也多与自然有关。
人们崇尚自然、追求简单和谐的生活态度在玉器中得到了诠释。
例如,在汉代玉璧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葫芦、葵花、莲花等自然图案。
秦汉玉器的制作技术与样式特点
秦汉玉器的制作技术与样式特点Introduction玉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材,它既可用作仪器,又可作为礼物。
而其中,秦汉玉器以其独特的工艺和样式,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宠儿。
本文将就秦汉玉器的制作技术和样式特点进行探讨。
一、制作技术1.选择原料秦汉玉器的制作过程中,选材至关重要。
制作秦汉玉器的常见原材料有绿块玉、白玉和黄玉等。
这些原材料质地优良,不易破裂,且无太多细密纹路。
2.切割磨光切割和磨光是制作玉器的重要环节。
在秦汉玉器的制作中,切割和磨光采用人力操作,以达到平稳度高、细致度高、光洁度高的目的。
操作人员在进行切割和磨光时,需要借助磨料等工具,进行高度细致的切割和精细的磨光。
3.雕刻图案雕刻图案是秦汉玉器的一大特色。
在玉器上雕刻不仅是为了美观,更体现出了秦汉玉器制作工艺的高超。
在雕刻中,操作人员需要根据图案和玉器本身的特点,进行出神入化的雕刻。
二、样式特点1.古朴典雅秦汉玉器的样式古朴典雅,多以几何形状和动物纹饰为主。
在雕刻上,多采用“玉人面描摹法”,即将人的面部特征描绘到玉器上。
这样的描绘方法,不仅使玉器更具艺术性,更使雕刻技法达到了新的高峰。
2.图案繁复秦汉玉器的图案繁复,常见的有各种动物、花卉等乃至堆雕玉。
在堆雕玉中,雕刻人员通过多次组合,雕刻出一整块玉上面各种不同图案的纹饰,以达到艺术效果的最高境界。
3.形体丰满秦汉玉器的形体丰满,多以立体感为特点。
加之雕刻工艺精湛,使得造型更加逼真,更加具有工艺美感。
同时,秦汉玉器的样式也与时代背景有关。
在秦汉时期,中华文明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为因应当时社会的需要,秦汉玉器更吸收了许多新元素,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
Conclusion总之,秦汉玉器是中华文明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工艺精湛和艺术价值高等特点深受收藏界的青睐。
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了解秦汉玉器提供一些参考,并引导大家更多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做出贡献。
历代玉器的雕琢技法,看这篇就够了!
历代玉器的雕琢技法,看这篇就够了!玉不琢,不成器。
顾名思义,每件玉器都要经过精心雕琢,至少要经过切割,才能成为一件工艺精美或素面莹润的艺术品。
了解历代玉器的雕琢技法或称切工、做工,对鉴定玉器的年代不无裨益。
测一测几十年后的你是什么样子广告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
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
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玉料分开;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
展开剩余94%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
现今的玉雕技法,大体还是采用切、磋、琢、磨四种方法。
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
新石器时代,由于所用的生产工具都是由石器制成,器物的做工受到限制。
器物大多厚薄不均匀,往往一边厚一边薄,甚至出现开片时错位的痕迹,而且造型不规整,如圆形的器物不够圆等。
器物的刃部不够锋利。
如玉刀、玉斧、玉铲的刃部较厚钝,钻孔往往出现上部大下部小的圆锥形,侧观孔壁边缘往往留有旋转纹。
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玉鸮红山文化玉器:雕琢追求神韵,体表光洁,边缘过渡自然,碾磨技术精湛,片状器物边缘较薄,似有刃,表面无玻璃光,但光泽细腻,个别器物表面有斑坑,小而深,呈密集状。
红山文化青玉带齿动物面纹饰良渚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琮良渚文化玉器:直线纹是由笔直的阴线构成,细曲线纹是短而细的线条错落连接而成。
两种不同做工的线条在同一器物上并存,就是鉴定其真伪的根据。
商朝玉器商朝由于对石制工具作了进一步的磨光和修整,使这些工具更加锋利和适用,特别是青铜工具的使用,使琢磨玉器的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开出比较均匀而薄的玉片。
玉器雕刻风格在于穿孔以及雕刻的线条,玉器雕刻的纹路多是呈直线的,流畅利落,阴纹比较多,阳纹少。
商代晚期青玉鸟形佩玉器雕刻穿孔也是非常有特点的,大部分均为两面对打,呈外大里小状,类似喇叭花的形状。
古法制玉流程图
内部使用课件
Page 1
“捣沙研浆图”。砣:碾盘上的石 轮; 秤锤; 打磨玉器的砂轮,称 “砣子;
过去用砣子打磨玉器,本身的硬度 不足以琢磨掉玉的一部分。它是靠 着在砣与玉之间的沙,一点一点地 磨掉玉石的某部分。琢玉用的沙是 从天然沙中淘出的,分红沙、黑沙 、黄沙,其中黑沙硬度最高,可以 达到8-9度。捣沙、研浆是把琢磨 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精细程度。把 捣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 沉淀过程中,精细自然分层。
“木砣图”。木砣是磨光的砣,一般是用 葫芦瓤作的。
Page 12
“皮砣图”。皮砣是牛皮制成的,是玉器 的最后工序抛光上亮用的。
Page 13
Page 2
“开玉图”。把大块的玉石分解,要用类似于锯的 工具。过去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又称弓子。图中画 的更象锯。开玉的弓弦是铁丝制成的,几根铁丝拧 成麻花股。开玉时在弦上加解玉沙,并不断加水, 慢慢把玉材“磨”开。
Page 3
“扎砣图”。琢磨玉的轮子叫“砣”,扎砣 的主要作用相当于“切”。把玉材切开,或 切掉部分,大材要用大弓,小材用小弓,更 小的或部分的就用扎砣。
Page 4
“冲砣图”,冲砣是粗磨,相当于做胚。
Page 5
“磨砣图”。相对冲砣来说是进一步加 工,在胚的基础上磨出细节。
Page 6
“掏堂图”。掏堂即掏膛儿。如鼻烟壶、 瓶、碗、笔筒、杯等玉器,都要掏膛儿。 要在玉器上先钻出一个眼,然后用特别的 砣一点一点地把内部的玉磨掉。
Page 7
“上花图”。在磨好的器物上,琢磨出各 种花纹。从图中可发看到,上花用的砣, 更小,型号也更多。
Page 8
“打钻图”。打钻是用一个管状磨具,在玉 器上钻出圆圈状的沟槽。钻到一定深度,把 中心的圆住打掉,即可掏膛儿。图中还有个 细节,即在横杆上挂了一个重物,以增加向 下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解析古玉的加工工艺
解析古玉的加工工艺古玉工艺的鉴定1、工艺概述: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在玉器的加工工艺上,每个时期也都有着显著的不同。
从新石器时代的打磨及晚期的原始砣具加工;到商周之交出现,春秋时期普遍使用的铜砣机;再到春秋晚期出现,战汉普遍使用的铁砣机加工,每一个时期的加工特点,都会把痕迹一一留在玉器上,这就为我们鉴定玉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至于每个时期的器型、纹饰等的演变过程及特征,由于很多玉器资料上已经讲的很详实,这里就不再一一累述。
下面主要从加工工艺的细节上讲述如何鉴定玉器老的加工工艺。
工艺鉴定,也是古玉鉴定中的重要部分,所以,也是大家必须要关心和搞懂的。
当然,工艺鉴定,也不是孤立的,它必须还要结合入土特征,造型纹饰等辩证的分析,科学的论断。
2、工艺鉴定要点:A、打磨工艺:商代以前的玉器雕琢工艺,大多采用比玉硬度大的器物加水来回搓磨的方式,速度很慢,所以,玉器表面非常光滑,润泽,几乎看不见很多细小的平面;加工沟槽里面一样打磨精细,与玉器表面的包浆一致。
新石器时代晚期,表面虽然沿用以前的加工方式,但工艺明显粗糙,在玉器表面可见很多不同的小面。
这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玉敷面的眼眉部分,从它的包浆可以看出打磨的精细,从反光的不同可以看出表面打磨的特征。
商代,由于使用砣具,利用解玉砂加水琢磨,速度加快,所以玉器表面会留下深浅不一、粗细不同、不规则的直线型抛光痕,特别是在圆雕动物或人物的嘴下、耳后,转折处更为明显。
西周中晚期,由于砣磨精细,所以表面及砣痕中刻划痕不很明显。
到了战汉,打磨工艺更是到了顶峰,正是由于打磨的更加精细,才会出现了大量玉器上的玻璃光,这是战汉玉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B、孔洞加工:新时期晚期以前的钻孔,大多采用手工磨制,孔洞的形状不规则,成喇叭状椭圆形。
两面对钻的,有的成蜂腰状,蜂腰部分会很细薄锐利。
有的成对钻的喇叭孔或隧孔。
从新时期晚期开始,由于砣具的出现,孔洞内会出现研磨砂留下的粗细不一、相互不平行的旋纹。
古代玉石加工的技术手段
古代玉石加工的技术手段
古代玉石加工的技术手段包括以下几种:
1. 打磨和磨光:古代玉石加工通常采用磨料、砂砾和水来进行粗糙表面的打磨,然后使用砂轮、石针等工具进行精细的磨光,以获得光滑而亮丽的表面。
2. 雕刻和琢磨:古代玉石加工师通常使用骨刀、铜刀、石刀等工具进行雕刻和琢磨,以创造出琳琅满目的图案和纹饰。
这些工具常常需要经过磨削和磨光,以确保它们可以切割和雕刻玉石。
3. 镶嵌和搭接:在古代玉石加工中,宝石和金属常常被镶嵌或搭接在玉石上,以增加装饰效果。
古代加工工匠通常使用金属丝、粘合剂或高温焊接等技术来实现这一过程。
4. 雕塑和切割:古代玉石加工师使用刀具和锉刀等工具进行雕塑和切割,以创造出各种形状和立体结构。
这需要高超的技巧和耐心,以确保切割出准确和精细的形状。
5. 烧制和熔化:一些特殊的玉石加工需要使用高温烧制或熔化的技术。
这包括烧制陶瓷瓦片以制作镶嵌物或熔化金属以制作合金。
烧制和熔化需要掌握正确的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物体不受损坏。
总的来说,古代玉石加工的技术手段需要掌握多种工具和技巧,
同时还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艺术感。
这些技术手段的传承和发展,为古代玉石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玉石雕刻的常见工艺技法
玉石雕刻的常见工艺技法1.相玉琢玉工艺过程之一。
从一块璞玉,到做成一件玉器,首先就是进行"相玉"设计。
"相"即是"看",看后琢磨思考,以判断玉石的内在质量,和外形的优劣,而后立意确定做什么题材的作品。
2.划活琢玉工艺过程之一。
就是根据所构思的形象,在玉料上用笔墨线条,把它形象地划(画)出来。
"划活",在琢玉工艺中是关键的一环。
3.琢磨琢玉工艺过程之一。
就是指玉器的具体制作。
制作玉器行话称"琢磨"。
因为玉石异常坚硬,必须用铁制圆盘――铊为工具,以水和金刚砂为介质,经过铡、錾、冲、压、勾、顺等工艺,一点一滴琢磨而成。
它与雕刻的"刀子活"截然有别。
玉石琢磨,是一种十分谨严的技艺,高手琢磨的玉件,能达到"小中见大"、"以轻显重"的艺术效果。
4.碾磨琢玉工艺过程之一。
也叫"光亮"、"抛光"。
是用紫胶、木、葫芦、牛皮及铜制的铊子,将玉件琢磨的粗糙部位,碾磨平整。
并通过应用氧化铬等一些化学粉剂原料作介质,使玉件显露出玉材光洁、温润和晶莹的本质。
5.双钩碾法汉代琢玉著名技法。
在记载玉的文献中,说它的刻纹细如游丝,像头发,宛转流动,没有一点滞迹。
和出土的汉代精美玉器相引证,古文献上的这些说法是可靠的。
6.两明造"两明造"技巧,在清代中期出现,在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建筑中有较多的应用。
两明造透玉雕,是在一块扁平(或稍凸)的玉片上,正反两面透雕出两层各不相同的纹样,两层中间完全透开,以四周边缘相连为一整体。
纹饰镂空,正反相错,互相掩映,巧妙奇特。
难度较大,作工精细。
7.金错玉器利用传统的金错工艺技术,在制成的玉器上碾成细线纹饰,然后嵌以金丝或银丝。
玉器须经过磨错。
俗称"嵌金",实为"金错"。
中国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流程
中国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流程
第一步:原料选材
玉器的原材料主要是玉石,常见的有和田玉、翡翠、紫罗兰等。
在古代,玉石的选材非常严格,要求石质坚硬、无瑕疵,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颜色和纹理。
第二步:设计图纸
根据玉石的形状和特性,设计师会先制定出玉器的设计图纸。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玉器的形状、纹路和纹饰的布局等因素。
第三步:切割开料
根据设计图纸,玉匠会用工具将玉石切割成所需的形状。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以防止玉石的断裂或损坏。
第四步:粗磨
在完成切割后,玉匠会用砂轮对玉石进行粗磨。
这个过程旨在将玉石表面的褶皱和纹理磨平,使其更平滑。
第五步:细磨
在粗磨完成后,玉匠会继续使用砂轮进行细磨。
这个过程旨在进一步平滑和修饰玉石的表面。
第六步:雕刻
完成磨削后,玉匠会使用各种工具对玉石进行雕刻。
这个过程需要精确的手工技巧和独特的艺术感。
第七步:打磨
在雕刻后,玉匠会使用各种砂轮对玉石进行打磨,以进一步细化和平滑玉石表面的纹理和雕刻。
第八步:抛光
最后一步是抛光。
玉匠会使用不同颗粒大小的砂轮和抛光产品对玉石进行仔细的抛光工作。
这个过程旨在让玉石的表面更光滑、有光泽。
以上是一般的中国古代玉器制作流程,每个工序都需要熟练的技巧和经验。
通过这些工艺流程,玉匠们将玉石加工成精美绝伦的玉器,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艺术水平。
宋朝的玉器与工艺品制作
宋朝的玉器与工艺品制作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也是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玉器与工艺品的制作技艺达到了巅峰,宋代的玉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一、玉器制作工艺宋代的玉器制作以青玉和白玉为主,工艺精湛独特。
制作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材:选择上等的天然玉石,质地坚韧,色泽纯净,无瑕疵。
2. 切割与粗磨:将玉石切割成制作所需形状,然后进行粗磨,使其初具雏形。
3. 细磨与打磨:通过细磨和打磨,使玉器的表面光滑细腻,展现出光彩照人的效果。
4. 雕刻与饰纹:在玉器表面进行雕刻和饰纹,表现出各种花鸟、山水、人物等题材的艺术形象。
5. 抛光与定形:最后通过抛光和定形,使玉器呈现出独特的光泽和形态。
二、玉器的传统工艺品宋代的玉器产量相对较少,但是制作的精细度和艺术性更加突出。
以下是一些宋代的传统工艺品:1. 玉佩:宋代的玉佩制作工艺精美,形态多样,包括钮形、片形、圆洁形等。
常常以动植物、花卉等为题材,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2. 玉镯:宋代的玉镯以其纯净的材质和简洁的设计为特点,常常在镯子上雕刻出各种图案,如花卉、龙凤等。
3. 玉杯:宋代的玉杯工艺精良,有些杯子上雕刻有唐伯虎、西施等传说人物的故事。
4. 玉观音像:宋代的玉观音像制作精妙,许多观音像以女性形象为主,细腻的雕琢和优美的曲线展示了玉器的艺术魅力。
三、宋代玉器的艺术特点宋代的玉器制作注重形式美和雕刻技法的完美结合,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1. 纤薄精巧:宋代玉器制作注重细节和比例的精确,形状纤薄精巧,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2. 萧瑟静雅:宋代的玉器以其柔和的色彩和冷艳的质感令人称道。
其作品往往给人以静雅之感,无论是佩戴还是观赏,都能带来一种内敛与清静的美感。
3. 自然质朴:宋代的玉器作品注重自然主义,追求质朴与自然之美,常以植物、鸟兽等为题材,真实地再现自然界的景象。
4. 表现技法:宋代的玉器制作技法丰富多样,善于使用浅浮雕、高浮雕、开光等技法来展现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明清古玉的加工工艺与工艺制作流程
明清古玉的加工工艺与工艺制作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古玉的选择。
古玉的选择是古玉加工的第一步,通过专业鉴定师根据古玉的纹理、色泽、质地等特点进行挑选,确保选取的古玉具有较高的价值和观赏性。
古人制作玉器的工艺全流程,有图有真相!
古人制作玉器的工艺全流程,有图有真相!2016-06-06古玩艺术品鉴定秘笈中国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流程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日趋完善的。
新石器时代的琢玉工艺相对简单,后因铜、铁等金属工具的运用,工艺流程逐步复杂,至清代晚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玉器制作工艺流程。
清末李登渊的《玉作图》,将中国古代玉器的工艺流程分解为捣沙、研浆、开玉、扎砣、冲砣、磨砣、砣堂、上花、打钻、透花、打眼、木砣、皮砣等,即先准备解玉砂(捣沙、研浆),接着用一把没有锯齿的拉锯(又称拉丝)和着解玉砂将玉料锯开(开玉),然后在带圆盘砣(又称砣)的旋车上将玉切成坯(扎砣),再根据需要,或以装有边缘粗厚的圆盘状冲砣的旋车磨平表面(冲砣、磨砣),或以装有卷筒穿堂锥、成膛钻的旋车掏堂(砣堂),或以装有形似小图钉的圆盘状勾砣(又称丁子)的旋车雕花(上花),若需要镂花,则先用拉钻打孔(打钻),再用搜弓镂锯(透花),最后磨光,用木制圆盘砣包上沙浆或牛皮以旋车抛光(木砣、皮砣)。
一件精美的玉器就通过这样一个工艺流程问世了。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
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
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预料分开;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
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
现今的玉雕技法,大体还是采用切、磋、琢、磨四种方法。
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
一、捣沙和研浆如图一、捣沙研浆中,一玉工用杵将石臼中的石沙捣碎,而另一玉工则正在将捣碎的石沙用筛子将颗粒大小分类,随后用水漂去沙中的泥,之后干净的沙子被称为“解玉沙”,以备随后琢磨玉器之用。
院子里还有木桶、木盆和毛刷,是将筛好的沙再用水泡着,泥巴之类的杂质就会随着水漂流出去了。
经过捣沙和研浆的程序,就可以得到颗粒均匀的石沙。
这些沙是用来解剖玉璞、琢磨玉器的,所以就做“解玉沙”、“磨玉沙”。
常见古玉制作工序(图文详细讲解)
常见古玉制作工序(图文详细讲解)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玉石与文化联姻,便生成卓尔不群的玉石文化。
“言念君子,温润如玉”这是古代先贤将美艳纯净的玉石人格化的生动表达中国琢玉工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以精湛的技艺和优美的造型著称于世,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享有“东方艺术”之美誉。
琢玉大师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玉料的玉质、玉色与工艺技术、民族特色融于一体,琢于一体,琢成的玉器精品无疑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之物,同时也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宝贵财富。
可以说每一件玉石成品都经历了“千刀万剐”,今天就介绍下古代制玉的制作工序:古玉器的加工可以分为:一开料、二扎锅制坯、三冲锅成型、四磨锅、五掏膛、六上花、七镂空、八打孔、九抛光。
1.开料开料又称剖片,也就是根据器型需要从大块玉料上截取一部分进行琢制,其开料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线锯切割,另一种是砣片切割。
新石器时代早期使用敲击法,后期则使用线锯切割,夏商及西周时期,玉料剖片开始使用金属线,因而可以制作出比以前更薄、体型更大的片雕玉器。
但在我国西北地区一直流行用砣片切割,玉料用砣片开料的一般是直径较小的玉器,所留切割很多呈弧状,也有直线开料痕,商周以后大量普遍用线切,而小料或体型较小的玉石则用砣切,需要注意的是,线切与砣切在玉料断面上所留的痕迹是不一样的,线切要多呈直线状,而多呈多弧线状。
2.扎锅以木为轴用钢板制成的,周边薄似刀片的圆盘,名为扎锅。
粘带解玉砂浆,将玉料开成粗坯。
3.冲锅用直径1~12厘米,6~9毫米厚的钢圈制成錾锅,圈内横以厚竹枝,再将其以紫胶接在木轴上,粘带解玉砂浆将粗坯冲削成型。
4.磨锅用6~9毫米厚的钢盘做成大小不同的磨锅,粘带解玉砂反复琢磨,玉皮表面使之平整细腻。
5.掏膛凡碗、杯、瓶一类器皿内部必须掏空者,以钢片卷成套筒,加解玉砂浆打钻,再将玉芯敲断取出即为掏膛。
6.镂空镂空过程,先用桯钻加解玉沙在需镂空处打一个或数个定位圆孔,然后用搜工线锯搜之——将弓弦一头穿过玉孔再系在弓头上,用横木或竖木稳住玉器,加解玉砂浆,顺着设计纹样的边缘来回拉搜工,其过程如同木工锯搜一样。
中国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流程
中国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流程第一步:选材。
选取优质的玉石是制作工艺的第一步。
在中国古代,人们常用的玉石有和田玉、翡翠、青金石等。
制作玉器常用的是和田玉,因其质地细腻、温润,且有着独特的光泽和颜色。
第二步:开料。
将选定的玉石经过开料工艺进行切割,以便后续的雕刻加工。
开料通常采用磨料和翡翠石料进行切割,并使用绳子或铁丝固定切割位置。
根据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进行适当的切割和裁剪。
第三步:精制。
将开料后的玉石进行打磨和磨光,使其表面光滑、均匀。
精制过程中使用不同粒度的磨料和工具,如砂轮、砂纸等,根据需要不断调整,直到玉石达到所需的平滑度和光泽度。
第四步:雕刻。
雕刻是制作玉器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具技术性的一步。
雕刻通常采用手工传统技术,技艺高超的雕刻师傅通常会凭借经验和技巧进行雕刻,形成琳琅满目的图案。
第五步:纹饰加工。
在雕刻玉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设计和需求进行各种纹饰的加工。
纹饰加工通常包括线刻、鼓凿、浅浮雕、高浮雕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使玉石表面形成各种美观的纹样和图案。
第六步:打磨。
完成雕刻和纹饰加工后,需要进行最后一次的打磨工艺。
打磨是为了使玉器的表面光滑、均匀,并消除可能产生的划痕和不规则瑕疵。
打磨工艺通常使用不同粒度的砂轮和砂纸进行,最终达到所需的光泽和质感。
第七步:装饰与装配。
根据玉器的用途和设计,可以进行一些额外的装饰和装配。
常见的装饰物包括珍珠、金属镶嵌、绳索等。
装配工艺通常使用金属环和胶水等器材将玉器的各个组成部分连接在一起。
第八步:雕印。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流程,经过这些步骤,制作出来的玉器精美绝伦,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技术智慧,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解析古代琢玉基本工藝及工具(圖)
解析古代琢玉基本工藝及工具(圖)...玉器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不只是作品本身,它的製作工藝手法,也早已成為中國話的常用詞彙,如切磋、琢磨。
《詩經》中有「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大雅·盪之什》有句:「白圭之,尚可磨也:斯言之,不可為也。
」認為白玉有了瑕疵,可以磨掉,人的言行若有不軌,是磨不掉的,所以要「守身如玉」。
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解釋了制玉的工序:以解玉砂(金剛砂)與水攪拌,用可旋轉的輪子帶動盤和攪拌好的解玉砂把玉料拋開並慢慢琢磨成器。
制玉領域最大的變化是制玉工具的進步,過去靠雙腳不斷地登踏製造動力,現在換成了電動馬達,過去切磨工具一分鐘轉幾百轉,現在一分鐘能上萬轉。
手工制玉雖更溫潤,但其費時費力是難以想像的。
張廣文先生在《玉器史話》中有一段記述,可見手工制玉的繁複:「玉器製造的工序極複雜,碾制一件玉器需要畫樣、鋸料、做胚、做鈿、磨光、刻款等主要工序。
玉材硬度一般在七度左右,質地非常硬,普通金屬刀具不能刻動,加工時需要用琢磨法碾制。
一般是在一個桌凳上安上腳踏皮帶傳動裝置,帶動一個砣子旋轉,砣子有大有小,依加工需要更換,最小的砣子僅有釘頭大小,砣子上加水,再加著一種極硬的『解玉砂』在玉材需要加工的部位,旋轉碾磨,因而加工速度極慢。
一件玉器,不僅材料貴重,製造時所用工時也非常浩繁,特別是清代宮廷制玉,速度極慢,成本相當高。
例如乾隆三十年七月蘇州解辦的青白玉大碗,高三寸五分,口百五寸八分。
每件做胚用六七十工,打鑽掏膛九十一工,做鈿六十三工,光玉四十一工,鍍刻年款四字做四工。
」由此而知清代制玉用工之一斑。
故宮博物院有清代唐榮祚所作的《制玉圖》,他將全部制玉程序以12張圖來表示,《制玉圖》風格寫實,記錄描繪出制玉的主要步驟。
每圖分上下兩部分。
上部描繪出制玉的手法,下部描繪出此手法所使用的工具。
...過去制玉的碢,本身的硬度不足以琢磨掉玉的一部分。
古代玉器加工的工艺流程详解
古代玉器加工的工艺流程详解切磋、琢磨等玉器加工的工艺手法早就已成为中国话的常用词汇,《诗经》中就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字句。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解释了制玉的工序:以解玉砂(金刚砂)与水搅拌,用可旋转的轮子带动盘和搅拌好的解玉砂把玉料抛开并慢慢琢磨成器。
其实,从古至今玉器加工的最大变化是动力的改变:过去靠的是人力脚蹬踏板,现在是电动马达。
故宫博物院有清代唐荣祚所作的《制玉图》,他将全部制玉程序以12张图来表示,图下还画着这一程序所用的各种工具。
第一幅图名为《捣沙研浆图》,画的是加工沙子。
旧时碾玉所用红沙、黄沙、黑沙都是从天然沙中淘出的,其中黑沙的硬度最高,可以达到8—9度。
捣沙研浆是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粗细程度,然后再将捣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使粗细分层。
第二幅图名为《开玉图》,画的是如何将大的玉石分解。
所用工具是弓子或锯,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弓弦是用铁丝拧成麻花制成的。
开玉的时候要在弦上不停地加解玉沙和水,慢慢地在玉石上磨,一点点将玉石“解开”。
第三幅图名为《扎砣图》,相当于大块玉石解开后的细切,是做手镯、花件、摆件,还是戒面,这时就要切成合适大小的玉料。
所谓“砣”指的是轮片,以水磴带动旋转以切磨加工玉料。
大的玉石用弓子解开,小的就要用水磴上的“砣”来解了。
第四幅图名为《冲砣图》,指的是粗磨做胚。
第五幅图名为《磨砣图》,指的是细磨。
第六幅图名为《掏膛图》,需要在玉器上先钻眼,然后用特制的砣将玉石的内部一点点掏空,在加工器皿时一般常用掏膛。
第七幅图名为《上花图》,指在磨好的器物上用很细小的砣加工各种图案。
第八幅图名为《打钻图》,指钻孔,也是掏膛的准备工作。
第九幅图名为《透花图》,指镂空。
第十幅图名为《打眼图》,指在玉器上磨出眼儿。
第十一幅图名为《木砣图》,指抛光,“木砣”一般用葫芦制作。
第十二幅图名为《皮砣图》,这也是抛光的程序,“皮砣”是用牛皮制成。
由这12幅图可以看出,古时的碾玉设备主要就是水磴,以足蹬踏板为动力,带动各种“砣”快速旋转,“砣”上需不停地浇水和沙。
汉朝的玉器制作玉的雕刻与工艺
汉朝的玉器制作玉的雕刻与工艺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也是玉器制作与玉雕刻技艺取得巅峰的时期。
在汉朝时期,玉成为了贵族和统治者的象征,玉器制作达到了独特的艺术高度。
本文将介绍汉朝时期玉器制作的工艺与玉的雕刻技法。
一、玉器制作的工艺汉朝的玉器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材、打磨、切割、雕刻、琢磨和打磨等。
首先,选材是玉器制作的第一步。
汉朝时期,人们主要采用和田玉、青田玉、新疆玉等上等玉石进行制作。
这些玉石质地稳定,纹理美观,非常适合玉器制作。
接下来是打磨环节。
打磨的目的是将玉石表面的粗糙部分磨平,使其光滑细腻,为后续的切割和雕刻打下基础。
然后是切割阶段。
切割是将选好的玉石按照设计好的形状进行切割和雕琢,以便后续的雕刻工作。
这个过程需要高度的技术与精确度。
接下来是雕刻环节。
汉朝的玉器雕刻技艺极为精湛,玉工们能够通过精确的刀法和细致的凿刻,将各种动植物、人物形象等栩栩如生地刻在玉石上面,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感受。
在雕刻过程中,玉工们还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意图,运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使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和立体感。
完成雕刻后,还需要进行琢磨和打磨。
这个过程主要是将雕刻过程中可能留下的瑕疵和不平整的地方进行修复和打磨,使整个玉器更加光洁和美观。
二、玉的雕刻技法1.浮雕技法浮雕技法是将图案和纹饰从玉石的表面凸起,形成一种立体感的雕刻工艺。
汉朝的玉器中,经常使用浮雕技法进行雕刻,将各种动植物、神话人物等刻在玉石上,再通过对比修饰和镂空技法,使整个作品更加栩栩如生。
2.透雕技法透雕技法是将玉石雕刻成一种龟裂状态,使内部的纹理或者图案透过外表的玉皮显现出来。
这种技法可以给观赏者一种隐约透视的感觉,增加了作品的立体感和神秘感。
3.拓片技法拓片技法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玉雕技法。
通过将玉石放在纸上,用墨汁蘸取玉石表面的凹凸纹理,再把纸取下来,得到纹理的印迹。
这种技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展示出玉石的纹理和图案,并可以用于后续的应用和设计。
玉器雕刻常用术语
玉器雕刻常用术语玉器雕刻程序及常用术语玉器的雕琢顺序通常是这样的:1. 选料根据玉料的质地、大小、色彩及形状,凭丰富经验判定如何进行加工。
2. 设计在充分体现玉料优点的基础上,尽可能摒弃明显的缺点,最大程度地保留玉料的有效部分,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它决定了玉料今后的艺术生命。
3. 粗绘在设计成熟的基础上,用笔墨在玉料上绘出初步的轮廓,将设计的雏形定型下来。
4. 锯割将玉料按粗绘的轮廓锯割下来。
5. 铡将粗绘轮廓中不能锯割的多余部分,铡除掉。
6. 錾按照设计的构思进行雕刻,让玉料初步成形。
7. 冲对玉料进行琢削,将那些棱棱角角磨掉。
8. 轧对玉件的细微部分进行加工。
9. 磨勾对玉件进行精加工,至此,一件玉器作品已基本雕琢成形。
10. 抛光对玉件进行最后的光洁度处理。
玉器常用术语:1.俏色:又称巧作,指巧妙利用玉料上的不同颜色琢成图案纹饰,增加表现力。
2.蛀孔:指玉质表面大小不一,如虫蛀一般的孔洞,是原料表面的一种特征。
3.玉皮:往往指玉石子料表面的皮称为玉皮,有色皮,石皮,僵皮等等。
4.铁沁:地下水中铁质氧化后顺着玉石较疏松的纹理沁入内部,形成红褐色~褐黄色的沁色。
5.脱胎:指出土玉器经人工长期把玩盘摩后,玉质晶莹亮润,色泽愈发鲜艳的一种变化,犹如羽化成仙,脱出凡胎。
6.白化:玉器入土后,受到埋藏环境地下水的影响,其显微结构发生变化,透明度丧失,颜色变白的现象。
7.喇叭孔:指用旧式工具钻磨的圆孔,上大下小,状如喇叭,俗称“喇叭孔”。
8.管钻痕:指器物表面留下的圆孔钻孔的痕迹。
9.生坑:指新出土或出土后未经盘磨的器物。
10.熟坑:指未经入土或早年出土后经人工盘磨的器物。
11.象鼻穿:又称“牛鼻穿”,指并排二孔,内部相通。
12.通心穿:俗称“通天眼”,孔从顶至底钻成。
13.斜刀:西周特有的刀法,指在并行的双阴线中,磨去其一的线墙,使之成斜坡形。
14.汉八刀:汉代特有的刀法,器物线条粗劲、简练,雕琢极少,似八刀刻成。
解惑古玉器常用术语
解惑古玉器常用术语近年来参与到玉器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古玉器以其独有的艺术历史价值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对于刚进入玉器交易市场,对古玉器并不是很了解的人来说,古玉器中常用的那些术语是代表着什么意思呢?下面将针对常用的术语进行解释,为收藏新手们解惑。
沁色:埋藏上中古玉,受地下水、土镶及埋葬物的浸蚀,表面发生了化学和物理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致使古玉表面颇色发生变化,称为沁色.染色做旧:也称为伪沁色。
是用人工方法.对新玉进行加工染色.做成古沁色。
方法繁多.近年又有新的进展.这些.按现代玉石学的行话,称为优化处理.绺裂:俗称玉隔、玉纹,指玉质内外的裂纹。
饭糁:俗称玉花,指玉内与周圈界线分明的白斑。
蚀斑:俗称土蚀、土锈、土咬、土吃.指玉质表面遭上浸蚀形成的斑纹。
蛀孔:指玉质表面,大小不一,如虫蛀般的孔。
生坑:或称土古,指新出土或出土后未经盘熟的玉器。
熟坑:即传世玉,指未入土,或早年人土后经人工盘熟的玉器。
脱胎:指出土器经人工长期把玩后.玉质晶莹透润,色泽愈发鲜明,犹如羽化成仙,脱去凡胎。
切割痕:玉器表面留下的剖切痕迹。
拉锯痕:俗称拉丝痕.指某些器物孔网中留下的锯拉痕迹。
管钻疲:玉器表面留下的图形管钻的痕迹。
单面钻:孔由一面钻成,呈一面大一面小的喇叭形。
双面钻:孔由两面对钻,外面大、里面小,有时有位错。
通心穿:俗称通天限.孔从顶至底钻成.象鼻穿:在一平面上斜穿二孔.相通。
阴刻:指到人底面的雕法,有单线阳刻和双线阴刻。
斜刀:西周特有的刀法,指并行的双阴线一粗一细。
汉人刀:汉代特有刀法,器物线条粗劲简练,雕刻极少,属阴刻。
游丝毛雌.汉代特有之刀法,指线条纤细如丝,作断续游动状.留皮:指在玉器上留下原料的表皮作为装饰。
巧色:又称巧作、俏色,指利用原料的不同颜色雕刻.托底:指在断裂的玉器上耗以板料.使其复原如初。
补整:以石青或蜡等物境补空洞。
嵌宝:在玉器上嵌宝石.描金:用金粉勾填花纹或直接在玉器上描绘.古玉,这行里全是坑呀,明月是不敢去碰的!其实此文算是对玉器常用术语的一个补遗,玉器是玉器,古玉器是古玉器,本质上一样都是玉,但其实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不要将这两个概念给混淆了,否则会使你在购玉之路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认识误区。
玉器调法名称
玉器调法名称【精选】
通心穿
通心穿就是在玉器中心,由顶部到底部开钻出一个通天眼的形制出来的玉器
斜刀
相对于直刀法,斜刀就是在并行的两条阴刻线中将阴线之间的‘墙’磨掉留下的斜坡形
透雕
透雕,还叫镂空雕刻法
汉八刀
汉代特有的一种刀法,玉器的线条有种劲爆而且简练的走刀风格。
游丝毛雕
游丝毛雕在玉器上显得其线条有如细丝般纤细,排列齐整,看上去好像细丝在游动,其实是错觉造成的。
浮雕
浮雕所指的就是雕刻所要表现的题材凸出玉器的底面的一种雕刻技法,类似篆刻作品中的阳刻!浮雕分高浮雕与浅浮雕。
饭碜
饭碜其实就是玉花,属于玉器的自有纹理,就像我们喝米粥那样的米粒斑点,在玩玉的多年经验总结,只有和田玉具备这样的饭碜状态
纵列
纵列就是玉器的内外出现了绺裂
圆雕
圆雕就是立体雕刻表现的手法
其实,对于玉器类的专有名词术语千千万万,通过几篇文章是很难说得完整,说得详细透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玉器加工工艺及术语
本帖最后由 cfc379997 于 2010-7-11 15:14 编辑
玉器的琢玉过程比较复杂,玉器的生产工艺一般都有以下几道工序来完成。
1、捣沙
琢玉首先需要制作玉砂。
先用砧杵将石砂捣碎,再经过极细的筛子筛过。
然后,漂去其浆,将净砂浸水以适用,并收集浆料,用于上光工序。
2、研浆
器物磨光需研制极细腻的"黄"砂(石英砂)。
3、开玉
用多股钢丝绞成的钢绳及浸水"黑石砂"(石榴石砂),以两人不厌其烦地在玉石切口上来回拉锯钢绳,经相当久的时间才将玉石剖开。
如玉体极重,则用大扎锅开之。
4、扎锅
锅即砣,以木为轴,用钢板制成周边薄似刀片的圆盘,名扎锅。
加以浸水"黄砂"(石英砂) ,将去净石皮的玉材截成方块或方条。
5、冲锅
用4分
— 4寸直径,2分
—3分厚的钢圈制成錾锅,圈内横以厚竹枝,再将其以紫胶接在木轴上,磨玉时加浸水砂冲削之棱角,使器物成形。
6、磨锅
用2分~3分厚的铜盘做成磨锅。
其大小不同,可有六、七等。
冲后之钰(玉坯)则需磨琢,使玉体表面细腻。
7、掏堂
有些器如瓶、盂等的内部空间,以钢片卷成套筒,加浸水"黑石砂"掏其膛,完后,玉中必有一根玉琏柱,则用小锤敲击,即断。
8、上花
凡玉器外面需琢各种图案花纹,皆用周边薄似刀口的小钢圆盘或小钢锅磨冲之,工具之大小以方便适用为度。
9、打钻
如有图案需镂空透雕,就需先用锥木呈钻加金钢钻粉在需镂之处打透花眼,即钻圆孔,然后再用搜弓锯搜之。
10、搜弓
金刚钻钻孔之后,以一条钢丝结于弯弓两端,作为搜弓。
用时先解钢丝一头穿过玉孔,复经于弓头上,用横木或竖木稳住玉器,加细石英砂,顺花样以搜之,如同木工锯搜通花一样。
11、打眼
有些小器物如鼻烟壶、扳指、烟袋嘴等需打眼时,因手不便扶持,得用7
寸~8寸高大白竹筒一个,内注清水,水上置木板数块,形状不一,或有孔,或有槽窝,用时将玉器夹在板孔中或槽窝内,再以左手握扣锥木呈钻,右手拉绷弓,使锥木呈快速旋转,并借助金钢钻粉以打眼。
12、木锅
器物即成,玉体平净,但尚欠光亮,当用木锅加更细的浸水砂浆以磨之。
但小件玉器或有很细密花纹者,不能用木锅磨之,而用细钢针顺纹槽研磨,使纹线油亮。
13、水锅
将牛皮包于木锅之外,加浸水浆料研磨之上光,令玉体光亮湿润。
仿制工艺
1、
工艺仿制;
(1)仿制琢玉工序必须基本上与古玉器的费劲和低效的琢玉风格相仿,切忌使用快捷的电动工具。
(2)磨料必须使用散砂,并且散砂颗粒的大小不甚均匀,磨制时,只能用浸水散砂法,并以钢或木质的磨砣来冲磨,不能使用胶合成型的磨砣,这样能使表面残留磨痕与古玉器的近乎一致。
(3)线槽部位只能使用钢针加散砂来研磨,可使线槽壁上的残留磨痕与"扇棱"相仿。
(4)圆弧面的成形需在慢速磨砣上滑动冲磨来实现。
并以细砂冲磨掉所有的微小棱面,可使其没有任何"小平面"。
(5)对镂空透雕玉器,必须使用搜弓锯来拉开所有通花,并注意留有细窄的通花,这样能使所有通花孔壁近乎逼真。
(6)钻眼必须用来回旋转的锥木呈钻,外加浸水金刚钻粉来完成,以使孔的两端及内部形成与古玉器的钻眼孔壁相仿的特征。
(7)使用皮砣和砂浆将所有表面上光,只要使表面磨痕达到油脂感即可,切忌上得很亮,也即上光要见好就收,否则就很难产生陈旧感。
可以相信,若按上述要领来仿制古玉器,其效果就能基本达到以仿乱真的程度。
2、伤残的仿制
玉工琢制仿古玉时,常需要做出人为伤残,常见的人工致残手法有以下三种:
3、砣碾致残
多用极小的砣子或钢锥,在器表上碾出圆形或椭圆形深浅不一的点状坑,或划出长短不等的道,似遍体鳞伤的磕碰致残。
若仔细观察,则可分辨出系由大小不等的纹点或随手线组成的斑痕。
4、砂磋毛道
在器表做出或多或少的隐约可辨的毛细划道。
表示长期传世所遗留的摩损痕迹。
做法是对器表面部分抛光,一部分保留粗面;也可以在器表抛光后,局部敷以玉砂稍加摩挲。
如借助放大镜观察,这种毛细划道常分布较有规律性,且线条分明,清晰且新,与真品的模糊痕迹明显不同。
5、敲击致残
在器身轻轻敲打,使伤而不脱,造成棉白斑。
或在器口部或玉器边缘敲打,造成残缺。
有时把完整的玉敲断,再加粘接。
为掩饰断裂口的新痕,常在这些部位进行特殊的染色处理,有时反而欲盖弥彰。
8、沁色的仿制
在《玉纪补》中记载有下列几种玉器仿沁色的方法:
1、石灰古法
通过烧烤玉器使其颜色变白,以充古代的鸡骨白玉。
但是,同真古玉相比,其表面有火烧的细裂纹。
2、水坑古法
将质地松软的玉器用乌梅水煮,然后再用提油法上色,俗称"梅玉"。
但是,这种仿古玉一般显得造作并不自然。
3、牛毛纹法
把玉器放入浓灰水和乌梅水中煮,趁热置于风雪中,冷冻成细如发丝的裂纹,以充古玉中的牛毛纹,俗称"风玉"。
4、叩锈法
把玉器与铁屑拌在一起,然后用热醋淬之,放置十几天后埋入地下,经数月取出后,表面会被铁屑蚀出桔皮纹,纹中杂有土斑和深红色的铁锈。
俗称"叩玉"。
5、卤提法
用"卤提"之法上色,颜色渗入玉肌,灰煮不退。
这种沁色在天阴时颜色较鲜,天晴时则略显混浊。
笔者在谈到古玉时,时时会遇到许多的词汇,有许多朋友很可能对这些术语不甚了解,故在此整理,做一个简单介绍。
玉润墨香拙笔 10.07.11
附图片资料:
下载 (137.22 KB) 2010-7-11 15:07
古人加工古玉图
0111247.jpg (224.83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