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讲义-第13讲

合集下载

杜甫《绝句》古诗词PPT

杜甫《绝句》古诗词PPT

作者生平
客死舟中
大历四年(769)正月,杜甫离开岳州,沿湘江南下投靠亲友,临行前,再登 岳阳楼,写了一首《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三月,到达潭州,又至衡州。第 二年春,仍泊舟潭州,遇到李龟年,作《江南逢李龟年》。四月避臧玠乱, 往衡州。又想去郴州投靠舅舅崔玮。因遇到发大水,船只无法前进,一家人 在船上饿了五天五夜。幸亏耒阳聂县令送来白酒牛肉。后返回潭州。一路上 看到各种凄惨景象,写下了《湘夫人祠》《过洞庭》等诗。770 年冬,杜甫 自潭州赴岳州,作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死 于舟中,终年59岁。
作者生平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杜甫去奉先看他的妻子 ,刚进家门就听到哭 声——他的小儿子饿死了。杜甫回忆这十年长安的生活和沿途所见所闻,写 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也是在这个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十二月, 洛阳失陷;次年六月,潼关失守;长安攻破;玄宗仓皇逃往成都,太子李亨 在灵武即位(肃宗)。已搬家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的杜甫听到肃 宗即位的消息,北上投奔肃宗,不幸被叛军所俘,押送到长安。陷居于长安 的杜甫把自己的感伤和担忧融到自己的诗歌中,写《春望》《哀江头》等。
诗词赏析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 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 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 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 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岭雪山。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

杜甫《绝句》诗词原文及赏析PPT课件

杜甫《绝句》诗词原文及赏析PPT课件

《绝句》对后世诗词创作的影响
启迪后人
杜甫的《绝句》以其简洁明快、意蕴深远的风格,成为后世诗人 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推动创新
受杜甫《绝句》的影响,后世诗人在创作中更加注重锤炼字句、 提升诗意,推动了诗词艺术的繁荣发展。
扩大题材范围
杜甫《绝句》所涉及的题材广泛,为后世诗人提供了更多的创作 灵感,丰富了诗词创作的题材库。
时代背景
杜甫的《绝句》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分别代表了唐 、宋两个不同时代的诗词风格。两者在表现手法和主题上有 一定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
情感表达
《绝句》含蓄内敛,抒发诗人内心的感慨;而《江城子·密州 出猎》则豪情满怀,彰显苏轼豪放洒脱的个性。两者在情感 表达上各有特色,但都极具感染力。
04
《绝句》与其他诗词的对 比赏析
与李白《静夜思》的对比
风格差异
杜甫的《绝句》以其凝练、含蓄著称,而李白的《静夜思》则简洁明快,直抒 胸臆。两者风格迥异,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主题共鸣
尽管两首诗词风格不同,但它们都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对 自然美景的赞美。
与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对比
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生平经历
杜甫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早年 生活优裕。然而,他一生多灾多 难,战乱和政治动荡使得他颠沛 流离,但他始终坚持着对诗歌的
热爱与追求。
诗歌风格
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善于以朴 实的语言抒发深沉的情感,对后
世影响深远。
《绝句》的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
《绝句》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首 短诗,创作时间约为唐朝宝应元
总结
《绝句》是杜甫的一首代表作,其通过对自然景 色的描绘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深沉的 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体现了其高超的诗艺 和人文关怀。

《绝句》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绝句》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东吴 吴
结构:上下 音序:W 部首:口 组词:东吴 吴国 造句:孙权建立了三国时期的东吴。
书写指导: “口”略扁。 “天”字第一横从横中线上方 起笔,第二横长,撇捺舒展。
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读释疑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 . ..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我来说一说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这首诗各描写了什么景物? (串珠问题1)
《绝句》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
这首诗各描写了哪些景物?在诗中 画出来。(串珠问题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读诗中描写景物的词句,感受景 物的特点。(串珠问题3)
《绝句》的景色色彩明丽,清新开阔。
这首诗诗人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景 物的?(串珠问题4)
朗读课文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了解作者
了解诗题
自读感知
《绝句》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你是从哪句诗、哪个词看出来的?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
理解诗意
迟日江山丽
迟日:春天的太阳 在春天阳光的照耀下 ,山河多么美丽!
理解诗意
春风花草香
15 古诗二首 绝句
激趣导入

绝句——第十三讲:诗的空间设计

绝句——第十三讲:诗的空间设计

绝句——第十三讲:诗的空间设计绝句的创作方法:诗的空间设计与渔阳十二法之法九我们继续了解绝句时空设计过程中空间设计的虚实处理和绝句的语言风格,以及学习渔洋绝句12法之第九法三个问题一、绝句创作过程中空间设计的虚实处理1、空间设计过程中“虚”与“实”的界定“虚”:无法眼见的空间或者不存在于现实的空间均属于虚空间“实”:实实在在眼前空间属于实空间。

2、“虚”空间的大体分类虚空间大体分:设想出的虚空间、仙冥虚空间、梦境中的虚空间注意,因为在古代诗歌中全虚的空间毕竟是很少的,所以我们所举的例子,只剥离诗中的虚空间来认识这三类虚空间。

(1)设想的虚空间例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最后一句:“杜陵寒食草青青”也属于这类型的虚空间。

(2)仙境中的空间宋代晏殊的《中秋月》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嫦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3)梦境中的空间《梦中作四截句》龚自珍一例春湖汗漫声,月明报有大珠生。

紫皇难慰花迟暮,交予鸳鸯诉不平。

梦境的虚空间,有首很有趣的诗?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3、空间设计的虚与实配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做到虚实相参。

如果作品写的过于坐实,写的实景太多,就会使诗少了灵动的趣味。

绝句在结构上有个特点;就是以少胜多、以虚写实。

所以我们在绝句创作过程中必须注意虚实结合。

如何结合?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先虚后实例如:《嫦娥》边贡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中国古典诗艺品鉴》分析这首诗时说:立足人间,推想月宫冷寂,然后发出世人只知羡月,不知月羡慕人间的感慨,台湾仇小屏博士分析时说:仙境与人间的两两对比,道出了作者的深意,所以这首属于先虚后实的写法。

杜甫《绝句》精品ppt课件-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杜甫《绝句》精品ppt课件-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绝句》数量词分析

《绝句》数量词分析

有实有虚,使诗更有特色。



远Leabharlann 近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哪些句子是 写远景,哪些句子是写近景的?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描 写颜色和动作的词语!

请同学们在朗读本诗时认真领会相 对的两个词语之间的关系!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
•含:包含。 •秋:不指秋天,一年叫 一秋,千秋就是千年。这 里是虚指,是过了许多年 的意思。
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万里与千秋一样是虚指,指 很遥远。 •泊:停、靠,这里是停泊的 意思。
门外江里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绝句
• 诗的后两句,着重写静景。“千秋雪” •和“万里船”相对,一说时间长,一说距离 •远,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含蓄地讲了 •诗人想远游东吴的思想感情。
自由读古诗
绝句
(唐)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歌唱。
两个黄鹂鸣翠柳,
•鸣:叫。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 枝间叫得很动听。
请你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的歌唱, 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江里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说说你的体会
黄翠白青: 描绘出了明丽的色彩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解析及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解析及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解析及教案以美为线索,执教杜甫《绝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解析启东市长江小学樊裔华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绝句》是杜甫《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内容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一幅春天的画,一幅有声有色的画,一幅动静结合的画。

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执教本课,以美为线索。

★感受颜色美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颜色的美。

尤其是“青”这种颜色,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一定的差异,我们不能直白地告诉学生“青”就是指蓝,而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感受到“青天”是湛蓝的、瓦蓝的、蓝莹莹的、一碧如洗的……由此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体会意境美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

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

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

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

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教学中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这样一种美好的情感。

最具韵味的是一个“含”字。

让学生读读诗句,从中体会作者是站在哪儿在看外面的世界。

三年级下册语文《绝句》ppt课件

三年级下册语文《绝句》ppt课件
门外江里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近处的景物
精选ppt
53
写作背景:
这首《绝句》是1200多年前安史 之乱得以平定的第二年写下的,那 个时候是唐代的由盛变衰的时候, 发生了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中杜 甫就到处去流浪、漂泊。安史之乱 被平息了,战争终于过去了,百姓 们不用再东躲西藏,居无定所了。
精选ppt
精选ppt
45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描 写颜色和动作的词语!
精选ppt
46
黄翠白青: 描绘出了明丽的色彩
精选ppt
47
说说你的体会
黄翠白青: 描绘出了明丽的色彩
千秋雪: 表现出时空的永恒。
万里船: 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
精选ppt
48
请你根据这首古诗对对子!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精选ppt
29

鸣叫 鸣谢

柳树 柳枝
两个黄鹂鸣mínɡ翠柳liǔ ,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歌唱,)
精选ppt
30
一行白鹭上青天
精选ppt
31
同学们好,我叫白鹭,你们也可以叫我 鹭鸶。我们天生丽质,身体修长,有很细长 的腿和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我 们全身披着洁白如雪的羽毛,大家看我像不 像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呢?
黄、翠、白、青 。
2、《绝句》这首诗的观察顺序:
一、二句由低到高,由近到远;三、四句
由高到低,由远到近

3、《绝句》这首诗是(唐 )代诗人( 杜甫
)写的。字子美,他的诗被称作(诗史),他被
尊为(诗圣 )。
4、绝句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 )。每句

2017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设计语文S版

2017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设计语文S版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和方法: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朗读体验,体会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古诗《早发白帝城》,体会诗人轻松愉悦的归来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风光;读古诗《绝句》,体会迷人的春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游长江三峡吧!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

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板书课题。

生齐读。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在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

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

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

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

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现在的湖北省内。

《早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

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等自己解决。

绝句 杜甫 PPT课件

绝句 杜甫 PPT课件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绝 句唐
杜 甫
20
·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一生写诗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他 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21
绝句:
也叫绝诗、截句或 断句,是我国古诗的一 种体裁。
它的特点是每首诗 共四句,每句一般有五 个字或七个字,分别称 为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
25

个 黄 鹂
新绿的柳树上有一对黄好,我叫白鹭,你们也可以 叫我鹭鸶。我们天生丽质,身体修长, 有很细长的腿和脖子,嘴也很长,脚趾 也是如此。我们全身披着洁白如雪的羽 毛,大家看我像不像一位高贵的白雪公 主呢?
27


白 鹭 上
一行白鹭向着蔚蓝的
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
22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3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4
同学们好,我叫黄鹂,也有 人称我们为"黄莺"、 "黄鸟"。 我们是一些中等体型的鸣禽, 羽毛一般是全黄色,很是好看, 我们的歌声也很清脆动听哦。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5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古诗《绝句》课件

古诗《绝句》课件

早发白帝城
唐 ·李 白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早晨 离开
云 霞 中间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早 晨 离 开 了 在 云 霞 中 的 白 帝 城,)
遥远
返回、回到
千里江陵一日还。
(当 天 就 可 以 回 到 千 里 之 遥 的 江 陵 。)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欢快 地鸣叫着。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行白鹭飞向蔚蓝的天 空。
窗含西岭千秋雪
含:包含,镶 千秋雪:千年积雪
西岭的千年积雪像镶在窗里 一样。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船停靠岸边。 万里:遥远
门前的岸边停靠着从遥远 的东吴航行来的船只。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 ·李白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
李白(701年2月28 日-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朝诗 人,有“诗仙”之称,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 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 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 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 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 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 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 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 《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醉 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湖 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 传。
1.背熟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2.完成快乐同步练第十三课。
叫 不停、不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讲义(共十三讲)
第十三讲
大家好!这讲我们学习两个内容,一是绝句的十三种变格;二是渔洋绝句第十二法。

一、绝句的十三种变格
二、这个谈不上讲课哈,是和大家分享一下资料《绝句的十三种变
格》。

这是台湾学者范况先生总结的《绝句十三种变格》希望大家结合例诗仔细揣摩,体会并学会应用。

1、一意格:四句一意到底,谓之一意格。

例诗:杨洵美的《七绝•宫词》
一道甘泉接御沟,上皇行处不曾秋。

谁言水是无情物,也到宫前咽不流。

很明显四句话都是围绕泉水来写的吧。

2、折腰格:一、二句与三、四句意相贯但实际并不联属
例诗:王维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二句是描写景物的对吧?而第三句和第四却突然转了个
弯弯,也就是意相贯,实际并不联属。

3 、续腰格:三、四两句与一、二两句,语不联属,而意脉联属。

例诗:元慎的《七绝•酬乐天秋兴见赠,本句云:莫怪独吟秋兴苦,比君较近二毛年》
劝君莫作秋风赋,白发如星也任垂。

毕竟百年同是梦。

长年何为少何为。

4、连珠格:全诗句意联络不断,谓之联珠格。

例诗:白居易的《七绝•昭君词》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5、分应格:第三句应第一句,第四句应第二句,谓之分应格例诗:吕温的《七绝•吐蕃别馆中和日寄朝中僚旧》吕温
清时令节千官会,绝域穷山一病夫。

遥想满堂欢笑处,几人缘我向西隅。

6、各应格:第二句呼应第一句,第四句呼应第三句。

上下各字呼应。

谓之各应格。

例诗:白居易的《七绝•华阳观中秋夜招友玩月>
人道中秋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裹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7、错应格:第三句呼应第二句,第四句呼应第一句。

谓之错应格。

例诗:王昌龄的《七绝•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障几千里,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8、双尾格:以两意承结。

谓之双尾格
例诗:韩翃的《七绝•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9、单尾格:以一意承结,谓之单尾格。

例诗:陈陶的《七绝•答莲花妓》
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

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
10、到头结穴格:诗的末句尽处,始见诗题,谓之到头结穴格。

例诗:杜甫的《七绝•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翘首青云格:二、三、四句,呼应首句第一字,围绕首句第一字去写,谓之翘首青云格。

例诗:王昌龄的《七绝•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12、下答上格:即第一句问,其他三句回答第一句,谓之下答上
格。

例诗:窦巩的《七绝•南游感兴》
伤心欲问前朝事,唯见长江流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13、下翻上格:后两句翻前两句意。

例诗:王昌龄的《七绝•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不知愁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有愁
这十三变格中有几种照应的法子,大家其实不陌生,他不单适应于绝句,也适应于律诗。

大家不妨找出《秋兴八首》结合上面的法子加以分析,不难发现其照应接承的办法。

二、渔洋绝句第十二法。

【要点】此法诗中必要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

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

既用对偶,复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则一气奔腾直下
【要点解读】此法诗中必要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

对仗与对偶,我们学习律诗的时候已经详细讲解过了,今天我们简单复习一下二者的概念。

【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
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那么我们看看《句中对》
【句中对】也称【当句对】是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语词自成对偶,当句对用在句中,有灵活多变、抑扬顿挫的效果。

比如:“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

”这是当句对的一个典型的例对。

野水---田水互对,晴鸠---雨鸠互对,而且呢上下联又遥遥成对,十分工整。

又如白居易的《寄韬光禅师》这首: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全诗共四句,不仅每句之中有当句对。

非有妙思者不能为。

当句对也称“句中自对”,是对联格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则和技巧。

当句对中也有工对和宽对,尤以宽对最具魅力。

下面看十二法的例诗:
昨上京江北固楼,微茫风日见瓜洲。

层层远树浮青荠,叶叶轻帆起白鸥。

——瓜洲渡江二首之一
家住茱萸湾复湾,年年三月上茅山。

白沙江边吹笛去,赤山湖上赛神还。

——茅山进香曲四首(之一)
宿鸟惊寒解报更,夜闻林雨达天明。

迢迢绝涧千重瀑,寂寂中峰一磬声。

——德云庵晓起
长乐坡前雨似尘,少陵原上泪沾巾。

灞桥两岸千条柳,送尽东西渡水人。

——灞桥寄内二首
红叶碛边红叶飞,黄鱼沱上黄鱼肥。

百丈牵江怯西上,三巴迎客好东归。

——棹歌
上滩嘈嘈如震霆,下滩东来如建瓴。

瞥过前山才一瞬,鹧鸪啼处到空舲。

三、
兵书峡口石横流,怒敌江心万斛舟。

蜀舸吴船齐著力,西陵前去赛黄牛。

——新滩二首(楚蜀诸滩首险在兵书空舲二峡间)
岂有酖人羊叔子,更无悔过窦连波。

残碑堕泪回文锦,一种销沉可奈何。

——襄阳口号
持节西穷万里源,至今黄鹄怨乌孙。

空闻宝马归天厩,不见征人入玉门。

——博望城
截止本讲,我们已经学完渔阳绝句十二法的所有内容。

绝句的课程就全部讲完了,希望大家再认真复习一下讲义,真正领会讲义的全部内容,能写出高标准的绝句好诗,谢谢大家!下课。

作业:命题诗《七绝•秋思》
要求:1、应用渔洋绝句第十二法
2、限韵十一尤
3、采用十三种变格之“一意格”
4、运用绝句语言之“含蓄”使意在言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唐韵诗词学院教学部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