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ppt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共57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共57张PPT)
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 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 原子运动的场所。
二、唯物主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霍布斯创立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的完整体系,认为宇宙是所有机械 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
二、唯物主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 世界的本原是有限的、不变的分子。 ② 宇宙由原子和虚空组成。 ③ 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 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B.具有机械性、形而 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 唯心主义
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B.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C.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三、唯心主义
(一)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 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 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学发展始终并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先有花,再在人脑里有花的形象? 还是先在人脑里有花的形象,再有花?
(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学习计划 (思维)
决定 反映
我们总会碰到
学习实际 (存在)
1.原因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 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即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2.原因二: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 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原因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 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 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3张PPT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3张PPT

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 避的基本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 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问题,也 就是意识 和物质的 关系问题 为什么说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 问题 思维和 存在何 者是本 原的问 题 存在 决定 思维 唯物 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思维 决定 存在 思维和 存在有 没有同 一性的 问题 唯心 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拓展延伸】——开阔哲学视野
为什么西方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而中国哲学史中没有?
除其产生所在之时代不同外,其精神 面目,实有卓绝显著的差异。
——冯友兰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 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问题,也 就是意识 和物质的 关系问题 为什么说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 问题 思维和 存在何 者是本 原的问 题 存在 决定 思维 唯物 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思维 决定 存在 思维和 存在有 没有同 一性的 问题 唯心 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唯心 主义
形而上学
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背景资料: 18世纪6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点燃工业革命之火,英国进入 靠煤做动力的蒸汽时代。哪个城市崛起,哪个城市就烟尘弥漫。当时 诗人这样赞美那个时代“我们住在仙境里”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1.2万人因此命丧。惊醒了“仙境”中的英 国人,环保意识觉醒。今天的伦敦早已不是雾都,是世界十大清洁城 市之一。

百舸争流的思想 PPT

百舸争流的思想 PPT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本 课 主 要 依 据 2017 版 新 课 程 标 准 以“哲学有什么用”为议题展开。


本着活动性课程体系建设,主要通

过学生参与分享自己找到的生活中 充满智慧的哲理故事,感悟哲学的
基本问题。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内容提要
1 生活中的唯物主义哲理故事 2 生活中的唯心主义哲理故事 3 总结辩论哲学的基本问题
4 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哲学观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甲组成员展示生活中的唯物主义哲理故事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我以及世界是客 观存在的,独立 于你界的本源是物质)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乙组成员展示生活中的唯心主义哲理故事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 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
(谁为第一性)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世界是依附我的意识 而存在的,只要我不 去想,它就不在
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辩论赛
哲学的本源是什么
甲组认为是物质 乙组认为是意识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辩论赛结果
1.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
总结为:甲组胜利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2 人教课标版

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2 人教课标版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点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考点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误区:混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物 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 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二是意识和 物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意识能否反映物质的问 题。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是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 能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成功体验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① 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 ③④
B
成功体验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有无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2.1哲学的基本问题 (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2.1哲学的基本问题 (共29张PPT)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20.11.28~1895.8.5)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 哲学的重大 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 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 和 存在 的关系问题。
换句话说
不“搭“搭要思配意配“关“辩混维识物物证系淆””质 质 关”:和 和和 和 系不“ “意 意同”存 物识 识于在 质的 的” ”相 相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知识目标: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我们知道了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研究人生 问题,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哲 学研究的问题中,是否有一个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 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呢?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的意义上使用,这是区别他们唯一的标准。
走进哲学 思辩人生
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 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 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同一性” 内
思维 和 存在 有没有 同一性 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本体论)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认识论)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 认识存在
否认能正确 认识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谁为第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有无同一性)
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根据天、地、苗等
决定
农民施什么肥
存在
根据资金、周围环境、市场需求等

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9 人教课标版

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9 人教课标版

探究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 维 与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可知论) 否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不可知论)
即: 意 识 与 物 质
思维能否正 确反映存在
休谟,大卫(Hume,David 1711~1776) 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欧洲近代不可知论的主 要代表。 休谟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只是心理的知觉和感觉, 感知以外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物质的实体还是精 神的实体,究竟是否存在,我们是无法解答的。 他把世界的一切都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
你赞同休谟的观点吗?为什么?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如: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 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 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农民: 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工人: 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医生: 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古谚语
(1)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 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农民种植什么?
气候,土地,种子,市场供求
思维
客观情况 生产成本,产品供求
企业制定 产品价格
从实际出发
符合 主
人们的 思想如: 理论、 计划、 思想、 观点等

意识 以外的 一切事 物如: 地球、 生 物、 环 境、 国 情等
对哲学含义的总结
1.从本义上看:
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 3.从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看: 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

《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

《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

--精品--
2.唯心主义:意识是世界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 唯心 主义
基本观点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 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 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 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 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常见观点
心外无物
存在就是被 感知
客观 唯心 主义
把虚构出来的、超社会超自然的 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 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 神的外化和表现。
(5)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
(6)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 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 辨证唯物主义
(8)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王充)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子夏) 客观唯心主义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精品--
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 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 用。
--精品--
知识点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理生万物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精品--
下列观点哪些属于唯物主义世界观?哪些属于唯心主义世 界观?为什么?
(1)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 形之用”。(范缜古代) 朴素唯物主义
(3)水是万物的本原。(泰勒斯)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4)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苟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

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中的百舸争流思想
社会进步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改革创新,才能实现持续发展。这种思想鼓励社会各界勇于探索、实践新的发展理 念和模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
社会进步中的包容与开放
百舸争流思想在社会进步中体现为包容和开放的态度。社会需要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声音,同时也要开放思 想、接受新事物,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百舸争流的思想体现了开放、包容、创新和进取的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思 想之一。
历史背景
百舸争流的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竞 争思想,如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
在经济发展中,百舸争流的思想表现 为市场竞争与合作共赢的结合;在文 化交流中,表现为文化多样性与文化 创新的结合。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市场化、 信息化等趋势的加速发展,百舸争流 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之一。
拓展生存空间。
社会变革
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进程将继续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联 系将更加紧密,推动世界经济繁荣。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为未来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城市化进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将成为人们生 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提高生活品质。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将不断完善,为弱势群体提供 更好的保障。
百舸争流的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
01
02
03
04
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 ,未来将有更多智能化应用出 现,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领域的突破将为医疗 、农业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
革,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新能源技术
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推 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实现可持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2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2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答题规范 选A。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考查获取及解读信
息的能力。科学家的实验表明世界是物质的,进一步论证了思维和
存在的同一性,故选A项。B项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C项说
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哲学源于人们
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它把物质归 结为自然科 学意义上的 原子,因而具 有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和历史观上 的唯心主义 等局限性
把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
(如人的目的、意 (如上帝、理
志、感觉、经验、念、绝对精神
心灵等)夸大为唯 等)看作世界
一的实在,当成本 的主宰和本原,
原的东西,认为客 认为现实的物
观事物以至整个 质世界只是这
关闭
③说明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正确;④说明了世 界的本原是原子,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正确;①说明了人的主观感觉是 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②说明了客观理念通过模仿,分有了关闭 现B 实世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故选B项。
解析 答答案案
-6-
3.(2019·天津)下列选项与漫画《心病》的哲学寓意最贴切的是 ()
即二者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
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
的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关于“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

百舸争流

百舸争流

考点2:唯物主义 • • 知识点1.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 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知识点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比较
常见观点 评价
古代 朴素 唯物 主义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 水、火、土 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荀子
知识点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探究二:
材料一:星球之外是否也存在着史前人类,人类 是否是史前人类的后代或者是他们的杰作,或是 动物的进化,这些是我们所不能预知的。 材料二: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 被认识的事物。 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形态 3.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 哲学的基本问题
• 是什么 • 为什么
百 舸 争 流 的 思 想 • 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 义 • 唯物主义
• 基本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基本派 别 • 唯心主义 • 基本观点 • 基本派别
• (1)①材料一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是第一性的 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 主观精神的主观唯心主义。 • 材料二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 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的客观唯 心主义观点。②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把意识当作是 世界的本原,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 (2)宗教思想都认为客观世界之外由一个万能的 主宰,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另外,一些封建 迷信思想,尽管不系统,但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 念或者上帝、神等主宰世界,也属于客观唯心主 义。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点精讲
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 的哪种基本形态
1 、世界的本原是一团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 、世界一切运动都是从这地方到那地方, 并且都是原子在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 、世界联系、发展、并充满矛盾的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
2017版高三一轮政治教学实用课件
第16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命题探究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 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基本 形态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 上学唯物 主义(半 截子、机 械) 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 义 本原认识 具体的 物质形 态 自然科 学意义 上的原 子 进步性 坚持了唯物主 义的根本方向 ,本质上是正 确的 在总结自然 科学成就的 基础上,丰富 和发展了唯 物主义 局限性 只是一种猜测 缺少科学依据 ,把复杂问题 简单化 具有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历史观上的唯 心主义,不彻 底性 代表人物 荀子、范缜 泰勒斯、赫 拉克利特 德谟克 里特斯
命题点二:考查对两个哲学派别基本观点的理解
【典例2】(2015·浙江卷,27)中 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 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 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 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 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 见( )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高中政治课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课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 等,亦属此义。
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 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 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3、掩耳盗铃 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 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又如,“画饼充饥”、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
(一)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1.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

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

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

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

神。
(二)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形态
的 两 个
式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决 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基 本
观点:世 而界 是的意本识原决是定意物识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派 别
唯 心 主 义
表 1. 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由人的意识 现 创造的,决定的 形 2. 客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由某种神灵 式 或某种不可捉摸不定的绝对观念创造决定
辨别(主观唯心主义 / 客观唯心主义):
1. 物是观念的集合 主观 2. 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客观 3. 心外无物 主观 4.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主观 5. 我思故我在
辨别(主观唯心主义 / 客观唯心主义):
1. 物是观念的集合 主观 2. 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客观 3. 心外无物 主观 4.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主观 5. 我思故我在 主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内容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问 题
从生活实践看: 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原因
从哲学研究看:
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
从哲学发展看: 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
练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辩证唯物主义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辩证唯物主义
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 在一定的方寸土熄灭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8、气者,理之依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二)、唯心主义的形态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思维和存在(或者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 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
⑴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 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⑵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 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2、、划唯分物唯主物义主的义基和本唯形心态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心主义二种形态比较表
基本
基本观点
形态
主观 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 觉、心灵、已知、观念等)夸大为唯一的 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 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 唯心 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 天、神、鬼、宗教等)看作世界的主宰 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 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和不足: 1.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 作用。 3.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 具有不彻底性。 4.缺乏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在不断发展中 的物质过程,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经验 疑人偷斧、指鹿为马、掩耳盗铃、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郑人买履等。
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1、“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2、柏拉图:理念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3、黑格尔:绝对精神论。 4、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朱熹:理在事先 。“存天理、灭人欲。” 6、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7、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 8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 处惹尘埃。”
A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9.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
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复习巩固
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3、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 火、木、金、土。早期的“五 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 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
上述观点属于哪一种唯物主义观点?这种观点有 什么优点和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承认世界的物 质性。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 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 质上是正确的。
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 师曰: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 尔.
“存在三即者被有感知何”共同点?
“物是观念的集合 贝克莱
“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心外无物”王守仁
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
主义物主哲义学的局C限.反性映,了是最彻广底大人的民唯群物众主的义根,本是利益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D法. 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 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B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庄子梦蝶
庄子有一次梦见自己 变成一只蝴蝶,醒来 后,提出了一个著名 的问题:“究竟是刚 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 蝴蝶呢,还是现在蝴 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 子?”
在梦中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东 西,证明我们的感觉是很不可靠的.
那么在醒时所感觉到的我们及周围世界 也很可能是个错觉,一种像梦一样的假象.
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维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与 第一性的问题。 存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关 系 思维与存在有没有 问 同一性问题,即思 题 维能否正确认识存
在的问题。
可知论:肯定世界是可以认识 的,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 唯物主义者承认物质(存在)决定意识(思维),但也 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但也 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 者为本原的意义上使用,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否则 会造成混乱。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
物质和意识
谁是本原
(一)、唯物主义
A.具有猜测性, B.没有科学依据; C.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
1.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发表“原子说”,提
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
2.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 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 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 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 和。”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 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
识世界的可能性。思维不能正
确认识存在。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 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 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这种观点有什
么优点和局限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 质的属性。
用自然科上的原子,认为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 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 运动,所以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性:即把自然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方法推广为哲 学的分析方法,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却是唯心的。 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注意: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 “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 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 在的问题。
结论一: 从生活实践看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 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农民想植什么?
气候,土地,种子,市场供求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呢?
自学课本12-13页第一段,思考: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什么?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3.填表格:
唯物主义的三种 形态
合理性
局限性
下列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1.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唯心主义
2.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唯心主义
3.“我在故我思。”唯物主义
4.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唯物主义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外无一物,何处惹
尘埃。”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 富的满足,专门迷恋物质享受 的人。
唯心主义则是追求“心灵”世 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的人。
◎你同意上述材料对唯物主义、唯心主 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唯物主义 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C.把物质归结为物质
本质上是正确的
的具体形态
2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A.学把物唯质物归主结为义自然
都论物有近学一唯代定物形的主而局义上限丰 物性富主,和义还发不展是了科唯学的科具世学有界意机观义械上性和的、方原形法子而;上B.

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
心主义
义3、辨义辩和证证历唯唯史物物唯主 主AB..义正反和映确了揭历社示史会了唯历物物史质主发世义展界克的的客基服观本了要规旧求律唯物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世界观与 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
复习与回顾
世界观
人们对整 个世界的总 的看法、根 本观点。
决定
体现
用来观察问 题、处理问题
方法论
人们认识 和改造世界 的根本原则、 根本方法。
世界表象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形神之辩
形神之辩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 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 宣扬人死后精神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 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 名流驳得哑口无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