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致病细菌ppt课件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
病原学(Etiology)
布氏杆菌-- G-阴性多形性球杆状细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不运动 根据储存宿主菌种的不同分6个种: 羊布氏杆菌 (马尔他布氏杆菌) 致病力最强 牛布氏杆菌 (流产布氏杆菌) 致病力最弱 猪布氏杆菌 致病力次强 犬布氏杆菌 隐匿发病,复发/慢性化 绵羊附睾布氏杆菌 沙林鼠布氏杆菌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 病畜,以羊为主,包括绵羊、山羊、其次为牛(黄牛、水牛、奶牛)及猪。我国主要为羊布氏杆菌病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主要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播,亦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 易感人群(susceptible population): 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再次感染发病率2%-7%。
发病机制复杂,细菌、毒素和变态反应均参与 累及范围广,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最常见 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可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清除病菌而痊愈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感染菌量大、毒力强,则部分细菌逃逸免疫,被吞噬细胞带入新的组织器官形成新感染灶--多发性病灶阶段。感染灶的细菌再次入血导致复发。
世界各地均有发病 WHO统计:>50万人/年 中国: 地区分布: -常见于牧区,20~60年代,6000人次/年 -近年增多,主要在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东等地有流行区 主要流行类型: -羊型,其次为牛型,少数为猪型。 流产布氏杆菌、马尔他布氏杆菌为主要病原体
地区性: 牧区最多,半农半牧区次之, 农业区又次之,城市最低 职业性: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 季节性:春末夏初,家畜流产高峰后 1-2个月最多。
流行特点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大肠埃希菌PPT课件
一、引起疾病症状(致病性、流行病学情况)---3-4 二、基本情况及特征 ---5-12 三、培养特性 ---13-14 四、生化特性 ---15-18 五、抗原特征 ---19-20 六、检验方法(举例阐述检验某一食品、商品中该菌
的详细操作过程)---21-23
精选ppt课件2021
2
一.引起疾病症状
状为发热37.5°~38.5°。腹痛,腹泻,头痛,
恶心,呕吐。腹泻呈水泻便,一般2-3次,最多9 次。经抗菌素治疗2-3天痊愈,无死亡。
精选ppt课件2021
3
大肠艾希氏菌O157
大肠埃希菌(大肠艾希氏菌O157),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肠道中大 量存在的共生微生物. 大肠艾希氏菌O157是肠出血性大肠艾希氏菌的一个主要血清群,严 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该菌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腹泻和肠炎,并发溶 血性尿毒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的可致人死亡. 目前,多个国家已将“O157”列为必须报告的传染病,予以高度重 视.为防止大肠艾希氏菌O157感染事件的发生,我国于1997年5月建 立了全国性的监测网络,2000年卫生部将大肠艾希氏菌 O157列为 重点监测对象.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 革兰氏阴 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能发酵多 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大肠埃希菌 的致病物质之一是血浆凝固酶.
精选ppt课件2021
10
2、多数有周身鞭毛, 可运动,但也有无 鞭毛或又失去鞭毛 无动力变异株。
3、有菌毛
普通菌毛 性菌毛
有些菌株还有致病
性菌毛,菌毛与致
病力相关。
精选ppt课件2021
11
《布鲁氏菌病》课件
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02
03
分享经验与技术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防 控布鲁氏菌病的经验和技 术,共同提高防控水平。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参与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 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等开展的布鲁氏菌病防控 合作项目。
加强信息交流
及时了解全球布鲁氏菌病 疫情动态,加强信息交流 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 共卫生挑战。
例。
实验室检查
包括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分 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其中细菌学 检查和血清学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 法。
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如 结核病、风湿热等。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其他治疗
注意休息,遵医嘱治疗,保持良好的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如对症治疗、免疫治疗等,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慢性期头痛较为常见, 多为轻至中度。
睡眠质量差,易醒,多 梦。
不典型症状
胃肠道症状
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 泻等。
皮疹
如斑疹、丘疹、结节等,可出 现在病程的任何时期。
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晕、头痛、颈项强直等。
心血管症状
如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 。
03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疑 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
总结词
了解布鲁氏菌病的地理分布和流行情况有助于更好地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
详细描述
布鲁氏菌病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地区,布鲁氏菌病在牲畜和野生动物 中广泛流行,导致人类感染的风险增加。在某些地区,布鲁氏菌病已经成为地方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当地居民 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最新常见的传染性疾病PPT课件
2024/3/12
19
• 临床特征主要症状有发热及上呼吸道卡 他症状,一般发热低到中等度,亦有突 发高热伴惊厥者。麻疹粘膜斑为本病早 期特征。随皮疹隐退全身中毒症状减轻, 热退,精神、食欲好转,咳嗽改善而痊 愈。整个病程约10~14天。
2024/3/12
20
• 麻疹的预防
• 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呼吸 道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 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根据 情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 疫制剂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在麻疹流 行期间,应大力宣传患者不出门,医药 送上门,易感儿不串门,集体机构加强 晨间检查,对可疑者应隔离观
2024/3/12
23
• 肺结核的预防
• 尽早发现病人,实行直接监视下治疗, 这是目前结核病防治的最重要的措施, 因为他能直接控制结核病的传染源。
• 虽然,切断传播途径很难有切实可行的 措施,但由于结核病菌通过尘粒和飞沫 传播,而飞沫漂浮在空气中的。所以教 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 气新鲜。研究证明,通风将明显减少飞 沫浓度,从而减少结核病的感染和传播 机会。
2024/3/12
14
• 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岁 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 可终身免疫。
• 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 轻、中度发热,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 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1~6日的 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脱皮后不留 疲痕。结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 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 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 肺炎。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 、真菌、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 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 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大肠埃希氏菌》课件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加强公众对大肠埃希氏菌的认 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保障食品安全
对食品进行大肠埃希氏菌检测 ,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 权益。
控制疫情爆发
及时发现并控制大肠埃希氏菌 疫情爆发,减少社会恐慌和损
失。
PART 04
大肠埃希氏菌的基因组学 研究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基因组结构
大肠埃希氏菌基因组由单条环状 染色体组成,包含约4.6×10⁶个 碱基对,编码约2000个基因。
总结词
大肠埃希氏菌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等。
详细描述
大肠埃希氏菌能够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不能利用柠檬酸盐作 为碳源。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红色菌落。此外,大肠埃希氏菌还具有 抗原构造和抵抗力等特点。
发现历史
总结词
大肠埃希氏菌的发现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自那时以来,人们对这种细菌的认 识不断深入。
开发多价疫苗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的不同血清型,开发多价疫苗,以提高疫苗的 保护范围和效果。
新型疫苗技术
研究新型疫苗技术,如基于mRNA的疫苗和DNA疫苗,以提供 更安全、有效的免疫保护。
疫苗接种策略
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疫苗接种策略,以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 效果。
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监测与控制
加强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和遏制疫情爆发,以 保护公众健康。
PART 02
大肠埃希氏菌的致病性
致病机制
01
02
03
粘附机制
大肠埃希氏菌通过粘附素 粘附在肠道上皮细胞上, 进而侵入细胞内或细胞下 组织。
毒素产生
某些大肠埃希氏菌能产生 肠毒素,引起肠道分泌增 加,导致腹泻等症状。
常见病 ppt课件
急性扁桃体炎
(二)临床表现: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 。可分为三种:
1、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大部分由病毒感染
所致。扁桃体充血渗出少或无,全身症状较轻。
2、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多为细菌感染,可
出现黄白点状化脓性滤泡,散布在粘膜下,扁 桃体充血、肿胀,周围粘膜可有红肿。起病急, 吞咽时,咽部疼痛明显,畏寒、高热,伴有头 痛、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
(三)治疗 1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 2 对症治疗 3 抗感染 (四)预防 同上感。
18
急性胃肠炎
(一)病因 夏秋季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细菌及
病毒等感染所致。 常常食进被感染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
物、水、瓜果等所引起,或饮食不当, 如过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 引起的胃肠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 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一般 潜伏期为12~36小时。
3、急性陷窝性扁桃炎:扁桃体充血肿胀隐窝
内,脓性渗出物。挤压时有脓性物溢出,可形
成脓性伪膜。
11
急性扁桃体炎
(三)治疗 1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对症处理。 2 局部治疗:含片、局部涂布碘甘油。 3 抗菌治疗: (四)预防 同上感。
12
急性扁桃体炎的危害
正常情况下,扁桃体的淋巴细胞和抗体 能将病菌消灭或控制住,维持机体的健 康。
常见病 ppt课件
上呼吸道感染(上感)
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三部分。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 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或细菌引起,有时 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病微生物的混合感 染,80%-90%是由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 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该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
布鲁菌病PPT课件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易感人群
主要是患病的羊、牛、猪等家畜。患 病动物的组织、血液、乳汁、尿液等 均含有大量病原菌。
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但感染后 发病者较少。从事畜牧业、屠宰业、 兽医等职业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病动物 的皮毛、肉类、乳制品等。此外,还 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含有病原菌的气溶 胶而感染。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 分析。实验室检查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 测等。
鉴别诊断
布鲁菌病需与其他引起发热、关节痛和肝脾肿大的疾病进行鉴 别,如风湿热、结核病、伤寒等。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 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02
布鲁菌病实验室检测
布鲁菌病PPT课件
• 布鲁菌病概述 • 布鲁菌病实验室检测 • 布鲁菌病治疗与预防 • 布鲁菌病案例分析 • 布鲁菌病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布鲁菌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 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发病机制
布鲁氏菌为细胞内寄生菌,主要侵犯淋巴系统和循环系统。病原菌进入人体后,被 吞噬细胞吞噬并带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局部病灶。病原 菌在细胞内寄生,不易被清除,可导致长期感染。
补体结合试验
利用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 应的原理,检测血清中布 鲁氏菌抗体。
ELISA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血清中布鲁氏菌特异 性抗体。
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检测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 布鲁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提高
检测灵敏度。
主要病原细菌ppt课件
不溶血
r溶血
无致病性
2019
-
21
按C(多糖)抗原不同分类
可分为A、B、C、D、E、F、G、H等
18个族。
对人致病的大多(90%)属于A族。A族
又称为化脓性链球菌,其次为B族,其
它族少见。
2019
-
23
抵抗力 杀死:60℃; 常用消毒剂敏感; 干燥尘埃中生存数月。 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氯霉 素都很敏感。 致病物质分三大类: 细菌的胞壁成分; 外毒素; 胞外侵袭酶类
2019 -
8
生化反应
触酶反应:阳性
多数菌糖发酵试验,产酸不产气
致病菌分解甘露醇
根据凝固酶的有无
阳性菌 凝固酶阴性者无致病性
阴性菌
2019
-
10
抗原组成
capsule
polysaccharide (teichoic acid)
SPA
2019
-
11
抵抗力
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
约1/3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
肠毒素,如果温度低于15℃,则不能形成肠毒素。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杀白细胞素
表皮剥脱毒素
2019 -
13
致病物质2---酶
凝固酶
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 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 使感染局限化和形成血栓。
纤维蛋白溶酶:水解纤维蛋白 透明质酸酶:降解结缔组织(扩散因子) 脂酶:分解脂肪 触酶:分解H2O2 耐热核酸酶
2019
-
32
抗原结构
抵抗力
091
抗原种类:O、H、K抗原
胆盐、煌绿对该菌有抑制作用
沙门氏菌属ppt课件
水处理
采用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去除水 中的沙门氏菌。
水质监测
定期进行水质监测,确保供水安 全。
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
01
在处理食品和接触宠物后,应立即洗手,避免沙门氏菌的传播
。
注意饮食卫生
02
避免食用未经烹煮或未彻底烹煮的肉类、蛋类和奶制品。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沙门氏菌的动物
03
接触可能携带沙门氏菌的动物后,应立即洗手,避免将沙门氏
沙门氏菌可以通过水源传播,如 饮用水、游泳池水、河流和湖泊
等。
水源受到沙门氏菌污染可能是由 于动物粪便、污水排放或雨水冲
刷等途径。
通过水源传播的沙门氏菌可能导 致急性肠胃炎、伤寒等病症。
接触传播
沙门氏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粪便或尿液传播。
在护理或照顾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时,如处理粪便或尿液等排泄物时,若防护措施不 当,容易发生感染。
传播疾病
沙门氏菌可在动物与人之间传 播,引发人类疾病。
对环境的危害
污染水源
沙门氏菌可在水中繁殖 ,污染水源,影响人类 和动物的饮用水安全。
污染土壤
沙门氏菌可在土壤中存 活,污染土壤环境,影 响农作物生长和食品安
全。
传播疾病
沙门氏菌可通过污染环 境传播疾病,影响人类
和动物健康。
破坏生态平衡
沙门氏菌的大量繁殖和 传播可破坏生态平衡,
抗原结构
沙门氏菌具有O抗原、H 抗原和Vi抗原,其中O抗 原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抵抗力
沙门氏菌对理化因素的抵 抗力较一般无芽孢细菌强 ,在水、牛奶、肉类食品 中能生存数月。
沙门氏菌属的分类
根据O抗原不同
沙门氏菌可分为A~Z共20个血清 型,其中A~F等6个血清型为非 病原性,G~Y等15个血清型为病 原性。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细菌感染与免疫 细菌感染与致病机制
侵袭过程
• 黏附与定植 • 侵入 • 繁殖与扩散
黏附与定植
• 黏附现象:单个散在吸附
微菌落 细菌生物膜
• 黏附物质:普通菌毛/荚膜 • 黏附机制:静电吸引/疏水作用/
阳离子桥联作用/配体受体相互结合
• 黏附的组织趋向性
E. coli fimbriae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5、其他梭菌外毒素:艰难梭菌可产生毒素 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毒素 A和B的靶分子是Rho,其作用机制尚不清 楚。
• 外毒素的分子结构不是A—B型模式的尚有: (1)损伤细胞膜的毒素
• (2)激素样作用的毒素
内毒素
是G-在死亡裂解之后,释放出来的菌体成分
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肝枯否细胞、 中性粒细胞 等使之释放内源性热原, 再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所致。
(B)白细胞数目改变
早期白细胞减少,以后增加。减少可能与大量白细胞粘 附于毛细血管壁有关;继之白细胞数增多, 则与骨髓受内 毒素刺激后, 使白细胞大量释放入血有关。但伤寒菌内 毒素是例外, 始终使血循环中的白细胞数减少。
• 1、具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活性的 毒素:这类毒素都为A-5B结构,即每 一外毒素分子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 单位组成。包括有霍乱肠毒素、大肠 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百日咳毒素等。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2、RNA糖基化酶毒素:这类毒素的分子结构式 为A-5B。例如痢疾志贺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和大肠 埃希菌0157:H7产生的Vero毒素。
Type 1
mannose
P
• galactose – glycolipids – glycoproteins
4.中护微生物-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ppt课件
( 2 )全身感染
❖ 概念:机体与病原菌相互作用中,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薄弱,不能将病原菌限于局部,以致病原菌及其毒素向 周围扩散,经淋巴道或直接侵入血流,引起全身感染。
❖ 在全身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菌血症
2)毒血症 3)败血症 4)脓毒血症
3.带菌状态
❖ 概念:在隐性感染或传染痊愈后,病菌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 体外,形成带菌状态。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 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 作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 素
较弱,各菌的毒性作用大致相 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 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外毒素
机体产生
抗毒素
体内或体外
类毒素 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的关系
外毒素
❖ 外毒素的组成与结构: A亚单位+B亚单位
2.简述全身感染的临床表现。
❖ 菌血症 ❖ 毒血症 ❖ 败血症 ❖ 脓毒血症
细菌的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P18)
区别要点 来源
化学成分
外毒素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 菌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 解后释放
蛋白质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组分,菌裂 解后释放
脂多糖
稳定性 60-80 ℃,30分钟被破坏 160 ℃,2-4小时才被破坏
免疫原性 毒性作用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A亚单位:毒素的活性部分即毒性中心、 B亚单位:与宿主细胞特殊受体结合的部位
❖ 外毒素的分类:
神侵入数量
❖ 病原菌毒力极强,极少量的侵入即可引起机 体发病。
❖ 大多数病原菌需要一定的数量才能引起感染, 少量侵入易被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
球菌、肠道杆菌PPT课件
抗生素治疗
针对不同病菌感染,选择合适的抗生 素进行治疗。
控制策略与措施
加强监测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系统,及时 发现并控制疾病传播。
隔离治疗
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 病传播。
公共卫生管理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提高公众对疾 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06
研究进展与展望
研究现状与成果
球菌、肠道杆菌的分类学研究
表皮葡萄球菌
总结词
机会致病菌
详细描述
表皮葡萄球菌通常为机会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如败血症、心内膜炎等。其感染多与医疗操作、植 入物等有关。
脑膜炎球菌
总结词
引起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
详细描述
脑膜炎球菌是引起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可导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其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感 染后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
01
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球菌和肠道杆
菌被精准地分类和鉴定。
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
02
针对球菌和肠道杆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临
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肠道杆菌的毒力因子研究
03
揭示了肠道杆菌的毒力机制,为预防和治疗肠道杆菌感染提供
了理论依据。
研究热点与难点
1 2
新型检测方法的开发
跨学科合作
未来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 包括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
学等。
临床应用转化
加强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 转化,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更
多有效手段。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 全球性的细菌耐药性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HANKS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件第三章常见病原菌
第三章常见病原菌第一节化脓性球菌第二节肠道杆菌第三节弧菌属第四节厌氧性细菌第五节分枝杆菌属第六节其他病原性细菌第一节化脓性球菌一、化脓性球菌概述二、葡萄球菌三、链球菌四、肺炎链球菌五、脑膜炎奈瑟菌六、淋病奈瑟菌1.列出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说出血浆凝固酶、抗O试验的临床意义;3.了解其他化脓性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一、化脓性球菌概述病原性球菌因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称化脓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见图1-3-1)。
图1-3-1 化脓性球菌(一)主要生物学特性1.菌体呈球形,平均直径1µm,典型排列呈葡萄串状,革兰染色阳性。
2.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光滑的有色菌落。
在血平板上,致病菌株可形成透明溶血环。
3.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的不同,葡萄球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4.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
在干燥的脓汁、痰中可存活2~3个月;加热80℃30min才被杀死;耐盐性强;对龙胆紫敏感;对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
但本菌易产生耐药性。
(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包括: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2.所致疾病包括: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
(三)标本的采集与检查根据不同疾病,可采集脓汁、渗出液、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粪便等。
根据镜下细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作出初步诊断。
再经培养后根据菌落特点、凝固酶试验等鉴定是否为致病性葡萄球菌。
(四)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创伤应及时消毒处理。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
三、链球菌(一)主要生物学特性1.革兰阳性,球形或卵圆形,常呈链状排列。
2.营养要求较高,在血平板上不同菌株表现不同的溶血现象,据此将链球菌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有:
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
肺炎链球菌(pneumococcus)
草绿色链球菌(Viridans Streptococcus)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马链球菌(Streptococcus equi)
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
• 肺炎链球菌
– 致病物质:荚膜 所致疾病
·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返回本章目录
二、葡萄球菌属
分类地位: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纲、芽孢杆菌目、葡萄 球菌科。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有: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表皮(白色)葡萄球菌(S.albus) 腐生(柠檬色)葡萄球菌(S.citreus)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一、链球菌属 (一)发现与描述
3.分群 根据C多糖抗原不同,将链球菌分成A~V共20群。
对人致病的多为A群。
·
退出
返回本章目录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一、链球菌属 (二)基因与结构
1.基因 化脓性链球菌全基因长1852.442kb,由1752个 基因构成。
2.结构 细胞壁抗原 (1)C多糖抗原:群特异性抗原。 (2)M蛋白:异嗜性抗原、黏附作用、抗吞噬作用。
·
退出
·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由产生致热 外毒素的化脓性 链球菌所致。细 菌经咽喉粘膜侵 入机体,增殖并 产生毒素引起高 热、全身红疹等 症状,病后获得 较强的免疫力。
·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返回本章目录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一、链球菌属
(一)发现与描述 1.形态特征 革兰染色阳性,球形、椭圆形或矛头状, 成双或链状排列。
②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称乙型溶血或溶血,形成透明溶 血环。致病力强。
③丙型链球菌:称γ溶血或非溶血现象,无溶血环,一 般不致病。
·
退出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一、链球菌属 (一)发现与描述
根据溶血现象分类(临床分类):
返回本章目录
溶血
溶血
·
不溶血
退出
返回本章目录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返回总目录
·
退出
返回总目录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本章导学 细菌是人类最早关注的致病病原生物,人类对常见致病 细菌的认识越是深刻,就意味着对这些危害者的清算越是彻 底。
本章中,你将从形形色色的致病细菌中了解它们被发现 的经过;认识它们各有特点的基因组成与结构;熟悉它们的 致病性与造成的各色临床表现;并且懂得怎样对它们做出检 测与防治。
·
退出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一、链球菌属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三)致病性与临床表现
1.化脓性链球菌 最主要致病性链球菌。
(2)所致疾病 化脓性感染 毒素性疾病——猩红热 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
返回本章目录
·
·
返回本章目录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一、链球菌属 (三)致病性与临床表现
·
退出
返回总目录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学习内容 第一节 革兰阳性致病菌 链球菌属 葡萄球菌属
支原体目 放线菌目
第二节 革兰阴性致病菌 埃希菌属 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 螺旋体目 衣原体科 立克次体目
附录:其他常见致病细菌 思考题
·
退出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返回本章目录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一、链球菌属
分类地位: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纲、乳杆菌目、链球菌科。
·
退出
返回本章目录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一、链球菌属 (三)致病性与临床表现
1.化脓性链球菌 最主要致病性链球菌。
(1)致病物质 黏附素、溶血素、致热外毒素、侵袭性酶。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es) 链激酶(streptokinase,SK) 链道酶(streptodonase,SD)
·
退出
·
·
粘附素
·
返属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三)致病性与临床表现
1.化脓性链球菌 最主要致病性链球菌。
(1)致病物质 黏附素、溶血素、致热外毒素、侵袭性酶。
溶血素:包括溶血素O(SLO)和溶血素S(SLS)。 SLO:对氧敏感,SLO抗体含量测定可用作链球菌感染和风湿 热及其活动期的辅助诊断。 SLS:对氧稳定,无抗原性,溶血环由其所致。
·
退出
返回本章目录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一、链球菌属
(一)发现与描述 2.培养特性
(1)营养要求高,普通培养基上不易生长,需补充血液、 血清、葡萄糖等。
(2)在血清肉汤中易形成长链,管底呈絮状沉淀。 (3)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 齐的“针尖”状细小菌落。
·
退出
·
退出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返回本章目录
二、葡萄球菌属
(一)发现与描述
1.形态特征 革兰阳性球菌、葡萄串状排列,无芽胞,无 鞭毛。
12/10/2020
·
退出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一、链球菌属 (一)发现与描述
2.培养特性
返回本章目录
长链 絮状沉淀
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现象
血琼脂平板上现成的菌落
·
退出
返回本章目录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一、链球菌属
(一)发现与描述
根据溶血现象分类(临床分类):
①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称甲型溶血或溶血,形成草绿色 溶血环。多为条件致病菌。
·
退出
返回本章目录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一、链球菌属
(四)检测与防治 2.防治原则
(1)减少传染源。
(2)注意消毒。 (3)治疗患者以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红霉素和磺胺类药 物也可使用。治疗须彻底,防止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
·
退出
小结
• 链球菌
– 链球菌的分类 抗原构造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ASO及抗O试验
2.肺炎链球菌 (1)致病物质 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分泌型IgA蛋白酶。 (2)所致疾病 大叶性肺炎、继发感染。
3.其他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无乳链球菌。
·
退出
返回本章目录
第十一章 常见致病细菌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
一、链球菌属 (四)检测与防治
1.微生物学检测 (1)直接取材涂片染色镜检。 (2)分离培养与鉴定:血平板培养。 (3)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试验:ASO超过400单 位有诊断意义。 (4)胆汁溶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