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土地科学著作——倪绍祥著《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评介
土地资源学 第5章 土地资源评价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资源学
第 5 章 土地资源评价
关键术语: 土地质量 土地潜力 土地适宜性 评价系统 土地经济 评价指标
本章重点
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 土地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FAO 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5.1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5.1.1 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
5.1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5.1.2 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
2. 为国土空间规划服务
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在于对土地用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做出合理的决定,使土地用途与土地 质量协调起来,达到高效持久的利用。
3. 为土地交易服务
土地交易一般要求对土地进行估价,而土地资源评价所形成的土地分等定级的结果是十地交易必 不可少的基础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土地使用者选择土地提供指南。
本章小结
• 1. 土地资源评价的实质是土地用途的要求与土地性状的匹配关系,如果二者匹配程度高,则土 地质量高,反之亦然。
• 2. 土地资源评价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 • 3. 土地潜力评价,主要是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 (土壤、气候和地形等) 及其对于土地的某种持久
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做出等级划分。 • 4. 土地适宜性是指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自然条件的适宜程度。利用方式在
内涵上宽窄不一,宽者如适宜农业、林业、牧业、城市建设等,窄者如适宜于小麦、玉米、棉 花、柑橘等。
复习思考题
• 1.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 • 2.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步骤 • 3.为何说不考虑土地利用方向的土地资源评价意义不大? • 4.简述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 5.简述 FAO 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 6.进行土地经济评价的指标有哪些?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本科,医药学
33.00
已出
7694
药物化学
仉文升
本科,医药学
35.00
已出
7746
药物设计学
仇缀百
本科,医药学
22.00
已出
7317
生物技术制药
熊宗贵
本科,医药学
22.00
已出
8371
医学神经生物学
吕国蔚
本科,医药学
30.00
9.15
7745
临床医学导论
孙宝志
本科,医药学
22.00
经络腧穴学
徐平
教材目录
书号
书名(版次)
作者
适用范围
估价
出版日
工科微积分(上册)
施光燕
本科,工科,各专业
28.00
已出
7722
数学分析(上)
陈纪修
本科,数学
25.60
已出
6959
数学分析简明教程(上)
邓东皋
本科,数学
21.40
已出
6960
数学分析简明教程(下)
邓东皋
本科,数学
27.40
已出
6982
数学实验
姜启源
本科,理工科各专业
广义函数与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
齐民友
本科,数学
12.10
9.15
7705
概率极限理论基础
林正炎
本科,数学
17.10
9.15
7605
线性统计模型
王松珪
本科,概率统计
16.40
9.15
流体力学(上)(第二版)
周光炯
本科,力学
16.40
国内外土地评价与调查现状综述
国内外土地评价与调查现状综述(亚力坤,土资101,1003070130)由倪绍祥编著的《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一书,92年秋季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是我国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方面的一部系统面全面的论著,它集中反映了国内外,特别是我国近十多年来在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研究方面的最新成就与前沿水平。
该书的显著特点是: 第一、结构合理、体系完整。
全书共九章,三十五节,包括绪论、土地类型、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土地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数量方法在上地评价中的应用,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囊括了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的基本内容。
在结构上,从生地类型、土地分级、分类和上地类型调查制图等入手,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开展土地评价研究,分别对土地潜力、土地适宜性和土地经济等评价做了探讨。
最后讨论了数量方法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和上地资源信息系统及其应用,也符合上地类蟹与土地评价研究的顺序,反映了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的实质。
第二、理论性强。
该书是一部以论述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主的著作,它不同于其它区域性的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论述,后者多偏重于描述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土地类型划分、.土地类型特征与土地评价。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第3版)是从(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共13章,主要内容:一是土地类型研究,主要论述土地分级和土地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土地类型的结构与演替,土地类型调查,土地类型制图;二是土地评价研究,主要论述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农用地和城镇土地的分等、定级与估价及数值法土地评价的原理与方法;三是论述了土地信息系统在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第3版)在吸纳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全书内容作了增补,重点充实了土地类型结构研究,土地类型调查实例,农用地和城镇土地的分等、定级与估价,土地经济评价,数值法土地评价以及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实例等方面的内容。
土地资源学--绪论
第二阶段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吸收了欧、美、澳等国的思想,完成中 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和 1:100万土地类型图等的编制工作,进行了城市 土地、林地、天然草地等的评价分析,土地综合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逐步形成。 第三阶段 80年代中期至今,土地研究结合国土整治与 规划、区域规划、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土地利用 规划、开发区建设、土地使用制度研 究、城市规划等实际工作进行。 13
7
(三)土地科学的学科体系 土地资源学在土地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位置 大多数人把土地科学学科体系分为二级,土 地资源学为二级学科。
土地资源学
土 地 科 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利用学 土地管理学 土地法学 土地信息学 其 它
8
(陆红生,2002)
土地资源科学在学科中的地位
资源科学 综合资源学 区域资源学 部门资源学
14
2.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
前苏联 20世纪30年代是前苏联土地类型学或景观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
重要时期。在景观思想指导下,前苏联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土地问题的理 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出了一系列土地分类、分级、利用等方面的理论 和实践成果。
德国
对景观学的研究亦做出了重要贡献。早期景观学研究的代表人物 S· 帕萨格, 提出一个景观单元等级系统。对近现代景观学有重要影响的是 Carl Troll。他将生态学思想引进土地研究之中。
25
也可以理解为:
景观是基本的自然地理单位,它是在一 定地域范围内,可以明显观察得到的一组限 区形成的特定的有规律的地域,是由地貌、 植被、气候、土壤等多种自然因子以及人类 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各个组成部分有着 共同的发展史。
26
2)景观的特性
A.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 B.景观具有明显形成特征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 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 C.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D.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 具有尺度性 E.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 综合性
《土地评价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评价学》课程教学大纲Land Assessment Science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土地评价的理论,技术方法及实践应用。
掌握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测算等土地资源自然评价,农用地分等与农用地定级等土地资源自然经济综合评价,城镇土地分等与城镇土地定级等土地资产评价的方法原理。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土地科学的研究和土地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三)素质目标:提升专业技能,加强专业综合能力培养。
— 1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和掌握土地评价的理论,技术方法及实践应用;了解土地评价中数理统计、地统计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等支持技术;了解土地评价方法原理及成果对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运用。
(二)理解土地评价的步骤、方法及可能产出的成果,理解并能运用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以及工作方法和步骤。
(三)掌握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测算等土地资源自然评价,农用地分等与农用地定级等土地资源自然经济综合评价,城镇土地分等与城镇土地定级等土地资产评价的方法原理;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土地与土地评价概述(2学时)1.1 土地的概念与特性1.1.1 土地的概念1.1.2 土地的特性1.2 土地利用与分类1.2.1 土地利用与分类的概念和意义1.2.2 土地利用与分类的原则和依据1.2.3 我国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1.3 土地评价概述1.3.1 土地评价的概念和原则1.3.2 土地评价的方法1.3.3 土地评价的分类1.4 国内外土地评价的发展与趋势1.4.1 国外土地评价的发展简况1.4.2 我国土地评价的发展简况1.4.3 土地评价的发展与趋势— 2 —知识点:土地利用与分类、土地评价的概念、分类、原则及程序。
重点、难点及作业1. 土地评价的概念、分类、原则及程序。
2. 简述国内外土地评价的发展与趋势。
第二章土地评价的理论基础(2学时)2.1 土地肥力和生产力理论2.2 生态系统理论2.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2.2 生态系统的结构2.2.3 生态系统的功能2.3 地租理论2.3.1 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2.3.2 马克思地租理论2.3.3 新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2.4 区位理论2.4.1 农业区位论2.4.2 工业区位论2.4.3 中心地理论2.4.4 市场区位论2.5 城市地理学理论2.5.1 人地关系论2.5.2 城市化理论2.5.3 城市的可达性2.5.4 聚集效应论2.6 城市土地经济学理论2.6.1 城市土地供求理论— 3 —2.6.2 土地产权理论2.6.3 土地资源配置理论2.6.4 土地投资开发理论2.6.5 外部地价理论知识点:生态系统理论、地租理论、区位理论。
土地评价类别管见
土地评价类别管见
倪绍祥
【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1992(011)003
【摘要】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各有其特定的内容和服务目的,应予明确区分。
土地潜力评价揭示某一块土地可被利用的范围以及在这些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
在进行土地潜力评价之前必须规定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先次序。
优先次序不同,即使同一块土地其评价结果也不同。
土地适宜性评价强调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作出适宜性等级评定,每一块土地均可针对不同利用方式作出土地适宜性等级评定。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指在一定的劳动和物质投入下土地用于农、林、牧业所能提供的物质产品的能力的评定。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倪绍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
【相关文献】
1.四川汉族民歌类别管见 [J], 王平;魏瑜玲;罗亮星
2.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土地评价模型的建模研究:以大连市郊区农业土地评价为例[J], 刘闯
3.潜在类别与潜在类别因子分析在异质性群体分类中的比较及应用 [J], 李观海; 赵丽; 邓凯升; 张瑛; 宫晓; 郜艳晖
4.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土地评价模型的建模研究——以大连市郊区农业土地评价为例[J], 刘闯
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临床亚型的潜在类别以及对不同类别首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反应的分析研究 [J], 邱健;程金湘;任佳封;孙述昱;赵显超;江应聪;宿长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方法的对比
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方法的对比摘要土地评价是以不同土地利用为目的,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鉴定、分类、评级和估价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
土地评价单元的确定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以土地类型单位为评价单元,以土壤分类单位为评价单元,以土地利用现状的地块作为评价单元,以网格方法作为土地评价单元。
本文主要研究这四种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力求为土地评价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从而为保持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关键词:土地评价单元,土地类型,土壤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图,网格单元以土地类型单位为评价单元。
土地类型是气候、地表物质、地形、土壤、水文、动植物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产物。
这些因素互相作用,最终形成了有规律的,不同地域组合的、相对均一的地域单元划分。
【1】土地评价又称为土地分等,是以不同土地利用为目的,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鉴定、分类、评级和估价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基本特征是比较土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质量的供给。
由于土地类型反映了土地的全部自然特征,也考虑了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因此它不仅能反映出土地和土地利用差异性的自然条件,而且也能体现全部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结果的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适合于作为土地评价的基础单位。
与土地利用类型相比,土地类型着重研究土地的自然属性,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土地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物质基础。
土地类型研究是掌握自然地理特征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自然区划和区域研究、土地类型研究以及自然地理过程研究【2】可以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环境结构,揭示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等特点。
作为其基本研究对象的土地类型研究从类型学的角度解释了地表各组成要素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与其他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表现出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在以土地类型单位为评价单元的过程中,土地类型结构是揭示区域基本特征的有效手段,研究土地类型结构可以更好的理解土地的成分构成、本质以及分异规律,为大农业生产布局、土地生态设计以及自然区划等工作的幵展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
5章 农用地分等
d)记分规则表的编制应尽量建立在当地试验资料的 基础上;如果没有试验资料,则要采取适当的定性 分析方法,如特尔菲法加以确定;
分等因素分值计算原则
采用相对值法的分值计算原则包括:
a)因素分值的确定要建立在因素与农用地质量相 关研究的基础上。
单元指定作物产量- 二级区对应作物的最大
成本指数aj
产量-成本指数Aj
等间距法
第一步:准备工作及外业补充调查
✓表格准备; ✓图件准备; ✓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 ✓农用地利用资料 ✓农用地经济资料 ✓其他资料
第二步:根据标准耕作制度,确定基准作物、指定 作物
✓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
✓指定作物: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
及的作物,指定作物是给定的。
第三步: 确定农用地分等因素及其权重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因素法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 分,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分等因素指标区 2)确定分等因素 3)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 规则表 4)确定分等因素权重
土壤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评价单元图
叠置后成果
b)地块法 在底图上用明显的地物界线或权属界线,将农用
地分等主导特性相对均一的地块,划成为封闭单元。 均质地块法适用于所有分等类型和地区。
c)多边形法 将所有分等因素分值图进行叠加,最终生成的
封闭多边形即为分等单元。此方法适合采用计算机技 术进行农用地分等的地方。
农用地等、级、价的关系
农用地 “等”与农用地“级”之间的关系:在已经 开展了农用地分等的地方,则应以农用地等别划分为 背景,直接引用农用地分等成果,通过定级因素修订 得到定级结果。
兰州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参考书目
1、《区域分析与规划》(第二版),崔功豪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2、《旅游地理学》(第三版),保继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
3、《城市地理学》(第二版),许学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
4、《城市生态学》(第三版),杨小波等,科学出版社,2014年2月;
《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程红等主编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第二版
《动物生物学》陈小麟,方文珍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第四版
发育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张红卫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三版
生理学《生理学》第7版,朱大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体解剖学《人体组织学与解部学》(第4版),段相林,郭炳冉,辜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郭齐勇,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新编》,苗力田,李毓章,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汤国安等,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第2版),韦玉春等,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水文学(含水文统计学)
1、《水文学原理》,沈冰、黄红虎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
2、《水文统计学》,黄振平、陈元芳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
水文水利计算
《水文水利计算》(第2版),梁忠民、钟平安、华家鹏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版。
水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吴吉春、张景飞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年版。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导论》,盛连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耕地质量评价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综述摘要: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耕地质量评价是全面衡量耕地质量水平,其结果主要应用于农业和国土政策的制定。
本文主要从GIS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着手做一综述,着重回顾了耕地质量评价的国内外发展的状况,分析指出GIS技术在耕地质量评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同时对耕地质量评价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字:GIS;耕地质量;评价0 引言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人口数量不断地增多,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虽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最新数据为20.3077亿亩,比原来掌握数据增加2亿亩,但是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的国情没有改变,而草原、滩涂、冰山积雪等生态空间不断被挤压。
根据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世元的说法,从数据增加耕地区位特点、损毁情况看,尽管二次调查耕地数据多了2亿亩,但增加耕地中相当部分需要安排退耕,相当数量不宜耕种,相当数量正常耕种受影响。
我国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也就是18亿亩多。
从优质耕地减少情况看,全国城镇用地增加较快,优质耕地减少较多,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
因此,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对当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决定性的影响,开展耕地资源的质量评价、科学管理和保护已成为当前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1]。
本文主要从GIS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着手做一综述,包括耕地质量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等。
1 耕地质量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1.1国内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我国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世界上研究土地分类、进行土地评价最早的国家。
据《禹贡篇》记载,42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全国疆土分为九州,按土色、质地、植被、水文将土地划分为三等九级,依据其肥力制定贡赋等级。
地理文献观后感
学院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姓名郭雄伟专业地理科学学号201221000118提交日期2015年7月16日一、文献:近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进展作者:倪绍祥(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期刊:自然科学学报感想:作者谈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了大量的土地评价工作,相关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的背景下,作者曾进行评述近10年来,由于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强烈驱动,中国的土地评价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为了检阅这一阶段所取得的成就,以进一步推动此项研究的健康开展,笔者查阅和析了分近10年来中国学者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并从六个方面进行概括和分析。
首先作者谈到农林牧业土地评价仍是土地评价的主流,在农业评价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开始摆脱过分依赖土地潜力分级的做法,而且在评价中更加重视定性与定量结合,通过评定土地的生产力水平划分土地等级。
近10年来中国农业土地评价的另一重要趋势是在原农业部门的农用土地评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这项研究已从偏重土地自然属性发展到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人地一体化的资源价值管理评。
在对牧业的评价中,作者指出,近10 年来中国林牧业土地评价尽管仍在开展,但与耕地评价相比,仍属薄弱领域。
在林地评价方面,主要是针对人工林地的质量评价。
除了以上作者谈到的之外,作者还谈到由于土地适宜性评价针对性强,实用性大,因此,近10年来发展更快,而且有新的拓展。
城市地价评估异军突起,城市地价评估中出现了新的亮点。
旅游用地评价方兴未,近10年来中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旅游用地评价的开展。
一些原先不受重视的地区或新的旅游地评价领域开始得到关注。
土地评价出现了一些新的应用领域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针对土地退化及其防治的土地评价。
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是脆弱生态环境和特殊生态环境的土地评价。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受到重,土地评价的方法和模型有很大发展。
作者总结到,近10年来,中国土地评价更加重视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特定目标或对象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得到了更快发展。
耕地质量评价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综述摘要: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耕地质量评价是全面衡量耕地质量水平,其结果主要应用于农业和国土政策的制定。
本文主要从GIS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着手做一综述,着重回顾了耕地质量评价的国内外发展的状况,分析指出GIS技术在耕地质量评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同时对耕地质量评价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字:GIS;耕地质量;评价0 引言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人口数量不断地增多,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虽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最新数据为20.3077亿亩,比原来掌握数据增加2亿亩,但是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的国情没有改变,而草原、滩涂、冰山积雪等生态空间不断被挤压。
根据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世元的说法,从数据增加耕地区位特点、损毁情况看,尽管二次调查耕地数据多了2亿亩,但增加耕地中相当部分需要安排退耕,相当数量不宜耕种,相当数量正常耕种受影响。
我国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也就是18亿亩多。
从优质耕地减少情况看,全国城镇用地增加较快,优质耕地减少较多,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
因此,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对当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决定性的影响,开展耕地资源的质量评价、科学管理和保护已成为当前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1]。
本文主要从GIS 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着手做一综述,包括耕地质量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等。
1 耕地质量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1.1 国内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我国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世界上研究土地分类、进行土地评价最早的国家。
据《禹贡篇》记载,4200 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全国疆土分为九州,按土色、质地、植被、水文将土地划分为三等九级,依据其肥力制定贡赋等级。
土地评价与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土地评价与规划系别:环境工程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07,08级2010年12月27日至2011年1月2日共1周指导教师签字:舒莹系主任签字:2010年10月20日根据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大纲制订本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土地评价与规划》课程,是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土地利用图的实践性编制工作和土地资源的评价工作,可使学生具体掌握土地资源评价程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资料完成安徽省淮北平原土地评价与规划,内容包括:基础资料收集和原始图件处理、评价因子分析、评价因子选择、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案选取及评价方案可行性分析、土地潜力和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内容进行规划进而得出土地利用规划图。
二、课程设计题目1、安徽淮北平原土地质量潜力评价2、安徽淮北平原土地质量适宜性评价三、指导教师及设计分组1、指导教师:舒莹、黄木易、刘万青、杜娟2、设计分组:四、课程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1、起止时间:2010年12月27日至2011年1月2日共1周五、设计原始资料1、倪绍祥编著.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朱德举主编.土地评价[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徐盛荣主编. 土地资源评价[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编.安徽淮北平原土壤[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六、设计成果(具体要求内容供参考)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2、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评价规划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摘要,目录,研究区概况,研究任务和依据概述,研究区土壤属性分析,土地评价因子选取,选取原因和依据,评价标准给定,依据选定因子和标准对研究区土地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内容和研究区自然情况进行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v ariation of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w as small and gentle,but the max imum was large.
In summer,the daily variation of the soil temperature at 40cm depth is also evident.Its variation is funda mentally a sine curve and consistent w ith solar radiation.How ever,its phase is lagged as the depth increase.T he transport direction of energy between surface and its below layer could change tw o times in summer.In w inter,although the soil temperature show ed relatively evident daily variation and play ed as sine curve,the temperature on surface w as alw ays below that of under layer.Even the surface could absorb the solar energy,but it w as too little.T he energy w as transported from low er layer to upper layer all the day in w inter.Key words:Northern Part of the Xizang Plateau;Soil temperature;Daily Variation
面向21世纪的土地科学著作
倪绍祥著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 评介
王守春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土地作为人类的一种资源,在20世纪后半期显得越来越重要。
这是由于人口的增加、环境的污染、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城市与乡村建筑和道路建设等的发展、人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
土地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20世纪后半期,土地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对象,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 土地科学。
而土地类型和土地评价研究,则是土地科学研究的核心。
倪绍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的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 被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这一方面的权威著作。
该书是作者长期以来在土地科学方面研究和教学的系统总结。
作者在80年代初留学英国,专攻土地科学,回国后从事土地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并编写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 一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新出版的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 一书,是作者在1992年版本基础上作了补充和改写。
新版本反映了土地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如在土地类型方面,由单纯的土地类型研究发展到更为重视土地类型的结构、演替及其与土地规划关系的研究;在土地评价方面,已从过去倚重土地自然评价逐步演变为自然评价和经济评价相结合的土地综合评价,从传统的为农林牧业服务的土地评价逐步拓展到旅游地、城市建设用地等非农业用地的评价,属于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城市地价评价逐步拓展到旅游地、城市建设用地等非农业用地的评价,属于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城市地价评估不仅有大量开展,而且已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另外,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正在成为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所有这些新进展,在第二版中都得到体现。
值得指出的是,作者长期以来还从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教学,积累了大量的成果和经验,这些使该书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
同时作者又广泛吸收了国内外在土地类型和土地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使该书内容充实。
该书在土地类型和评价方面,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在理论和方法论方面,有自己的独创性。
同时,该书中有丰富的具体实例和图表,其中有很大部分为作者自己的实际研究成果。
该书作为面向21世纪的教材和土地类型与评价的权威著作,对地理科学、农林、国土规划、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诸多领域,都是一部重要的基础著作。
期待该书在我国下一世纪的科研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作出贡献。
574!!!!!!!!!!!!!!!!!!!!地!!理!!科!!学!!!!!!!!!!!!!!!!!!!!!1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