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数列与数表

合集下载

数列与数表的规律知识点总结

数列与数表的规律知识点总结

数列与数表的规律知识点总结数列和数表作为数学中常见的概念,是研究数的排列规律的一种方法。

在数学中,数列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一组数,而数表则是数列的集合,它们在数学运算、数学模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总结数列与数表的规律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等差数列与等差数表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差值固定的数列,其中公差是指相邻项之间的差值。

等差数表也是类似的概念,只不过它是由多个等差数列组成的表格。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个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2)(a1 + an),其中Sn表示前n 项的和。

3. 等差数表的构成等差数表可以通过将等差数列依次排列得到,每一行都是一个等差数列,相邻行之间的公差相等。

二、等比数列与等比数表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比值固定的数列,其中公比是指相邻项之间的比值。

等比数表也是类似的概念,只不过它是由多个等比数列组成的表格。

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第n个项,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 * (r^n - 1)) / (r - 1),其中Sn表示前n项的和。

3. 等比数表的构成等比数表可以通过将等比数列依次排列得到,每一行都是一个等比数列,相邻行之间的公比相等。

三、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特殊的数列,它的前两项是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1. 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为:Fn = Fn-1 + Fn-2,其中Fn表示第n个斐波那契数。

2. 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斐波那契数列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如黄金分割性质、逼近性质等,在数学和自然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数列与数表的规律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数列与数表的规律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数列与数表的规律与应用知识点总结数列与数表是数学中常见的重要概念,它们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数列与数表的规律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知识点。

一、数列的规律与性质数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数,其中每个数都称为项。

数列可以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例如:an = f(n)。

在数列中,常见的规律与性质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递归关系等。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它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 - 1)d,其中a1是首项,d是公差,n表示项数。

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1)第n项的求法:an = a1 + (n - 1)d(2)前n项和的求法:Sn = n/2 [2a1 + (n - 1)d](3)任意两项之和等于相应等距离两侧项之和:ak + am = ak+1 + am-1 (k < m)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它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其中a1是首项,r是公比,n表示项数。

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1)第n项的求法:an = a1 * r^(n-1)(2)前n项和的求法:Sn = a1 * (1 - r^n) / (1 - r),当0 < r < 1 或者r > 1(3)相邻两项之比相等:an/an-1 = r3. 递归关系递归关系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依赖于前一项或多个前一项的关系,而不是通过通项公式直接计算。

递归关系的性质包括:(1)递归关系的转化:将递归关系转化为显式公式,以便求解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二、数表的规律与性质数表是一个由数字或数据排列形成的表格,在实际问题中经常出现。

它们可以是一维数表、二维数表或更高维度的数表。

1. 一维数表一维数表是指只有一行或一列的数表。

在一维数表中,常规的规律与性质包括:(1)累加:将数表中的数字进行累加,得到一个数值。

(2)平均值:计算数表中的数字的平均值。

《数列及其表》课件

《数列及其表》课件

递归数列及其性质
递归数列是通过前面的项来定义后面的项的数列。递归数列具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和应用,如帕斯卡三角形和斐 波那契数列。
数列极限与收敛准则
1
定义
数列的极限是数列中的元素接近的一个值。
2
收敛准则
例如,当数列的绝对值的极限为0时,数列就是收敛的。
3
极限计算
通过递推公式或直接计算数列的极限。
公式
第n项an = a1 * r^(n - 1)
调和数列和公式
定义
调和数列是每一项的倒数是等差数列的数列。
公式
第n项an = 1 / n
例子
1, 1/2, 1/3, 1/4, 1/5是一个调和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及其性质
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经典的数列,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它在自然界和艺 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如黄金分割比和兔子繁殖等。
算术数列和公式
1
例子
2
2, 5, 8, 11, 14是一个公差为3的算术数列。
3
定义
算术数列是一个公差为常数的数列,每 一项与前一项之差相等。
公式
第n项an = a1 + (n - 1)d
等差数列和公式
定义
等差数列是一个公比为常数的数 列,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相等。
例子
1, 2, 4, 8, 16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 差数列。
《数列及其表》PPT课件
数列及其表简介:《数列及其表》PPT课件将向您介绍数列及其表的基础概念, 包括定义、分类、公式、收敛性、求和、历史发展和现实应用等,帮助Leabharlann 深 入了解这一数学领域的重要内容。
数列与数列表简介
数列是数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数列我们可以研究数值的变化规律以及数学模型的构建。数列表是对数列 进行整理和展示,方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列。

数列与数表的规律总结知识点总结

数列与数表的规律总结知识点总结

数列与数表的规律总结知识点总结数列和数表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在数学的学习中经常会涉及到它们的应用。

数列是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而数表是由数列组成的表格形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数列与数表的规律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等差数列与等差数表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值都是相等的。

等差数表是由等差数列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表格。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第n项的表达式为:aₙ = a₁ + (n - 1) × d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前n项的和为Sₙ,则有:Sₙ = (n/2) × (a₁ + aₙ)3. 等差数表的规律等差数表的每一行都是一个等差数列,而每一列的数之间也存在等差关系。

可以通过观察数表中每一行或每一列的数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二、等比数列与等比数表等比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等比数表则是由等比数列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表格。

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则第n项的表达式为:aₙ = a₁ × q^(n - 1)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前n项的和为Sₙ,则有:Sₙ = a₁ × (q^n - 1) / (q - 1),(q ≠ 1)3. 等比数表的规律等比数表的每一行都是一个等比数列,而每一列的数之间也存在等比关系。

可以通过观察数表中每一行或每一列的数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三、特殊数列与数表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数列和数表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形式。

1.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

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为:fₙ = fₙ₋₁ + fₙ₋₂,(n ≥ 3)2. 杨辉三角杨辉三角是一种特殊的数表,其中的每个数都是由上面的两个数相加而来。

第四章 数列(公式、定理、结论图表)--2023年高考数学必背知识手册(新教材)

第四章 数列(公式、定理、结论图表)--2023年高考数学必背知识手册(新教材)

第四章数列(公式、定理、结论图表)一.数列的概念:1.定义: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2.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记作,,,,321 n a a a a 简记{}n a .3.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项数n 的关系若用一个公式)(n f a n =给出,则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4.数列的项为当自变量由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它的图像是一群孤立的点。

5、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6、求数列中最大最小项的方法:最大⎩⎨⎧≥≥-+11n n n n a a a a 最小⎩⎨⎧≤≤-+11n n n n a a a a 考虑数列的单调性二、等差数列1、定义:(1)文字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2)符号表示:11(2)(1)n n n n a a d n a a d n -+-=≥-=≥或2、通项公式: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11n a a n d =+-.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a a n m d =+-;②n ma a d n m-=-.通项公式特点:1()n a d n a d =+-),为常数,(m k m kn a n +=是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3、等差中项若三个数a ,A ,b 组成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若2a cb +=,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即a 、b 、c 成等差数列<=>2a cb +=4、等差数列{}n a 的基本性质),,,(*∈N q p n m 其中(1)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

数列与数表知识点总结

数列与数表知识点总结

数列与数表知识点总结一、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数列是指一系列有顺序排列的数所构成的集合。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数列可以有限个项,也可以有无穷个项。

数列一般用a1, a2, a3, …表示,其中ai表示数列的第i项。

数列的性质包括:公差、前n项和、通项公式等。

(一)公差对于数列{an},如果相邻两项之间的差d是一个常数,即an+1 - an = d,则称数列{an}为等差数列,其中d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如果数列{an}是一个等差数列,那么第n项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

对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Sn可以表示为Sn = (a1 + an) * n / 2。

(二)通项公式对于数列{an},如果能找到一个与n有关的表达式f(n),使得an = f(n),那么f(n)称为数列{an}的通项公式。

通项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求出任意项的值,也能够帮助我们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求出第n项等。

(三)基本性质1. 数列的第n项可以用通项公式表示;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3. 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为Sn = (a1 + an) * n / 2;4.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通过求出前n项和公式和第n项公式进行推导。

二、数列的类型数列根据项之间的关系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和等等。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d为等差公差。

等差数列有以下特点:1. 相邻两项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2. 前n项和的公式为Sn = (a1 + an) * n / 2;3. 通项公式可由前n项和的公式和第n项公式进行推导;4. 等差数列的和可以表示为最大项和最小项之和乘以项数除以2,即Sn = (a1 + an) * n / 2。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之间的比是一个常数。

数列与数表综合

数列与数表综合
数列与数表综合
本讲知识体系 等差数列: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 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数 等差数列的第n项=首项+(n-1)×公差 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 第一关:整数数列 第 关:等差数列求和 第二关:等差数列求和 第三关:分数数列 第四关:数表
第1关:整数数列 :
【例1】(★ ★) 有一列数:2,3,6,8,8,…从第三个数起, 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乘积的个位数字,那么这 一列数中的第 列数中的第100个数是_____。
【例2】(★★) 有 列数 第 个数是3,第二个数是 有一列数,第一个数是 第 个数是4,从第 从第 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的 个位数 从这列数中取出连续的50个数,并求 个位数。从这列数中取出连续的 个数 并求 出它们的和,所得的和最大是多少?
第2关:等差数列求和
【例3】(★★★) 昊昊从1开始写了若干个连续自然数,并对它们 列竖式求和。因为粗心,昊昊少加了一个数, 最后得到的和是2011。请问:昊昊从1写到哪个 数?少加了哪个数?
第3关:分数数列 第3关: 数数
【例4】(★★★★)
1 1 2 1 1 2 3 2 1 1 2 有这样一串分数: 有 样 串分数 ,,,,,,,,,, , 那么, 1 2 2 2 3 3 3 3 3 4 4 89 ⑴第一次出现的 ⑴第 次出现的 是这 是这一串分数中的第几个分数? 串分数中的第几个分数? 98 ⑵第500个分数是几分之几?
答案 【例1】8 数列问题: 数列问题 所求项数越大,说明规律性越强,具有周期性 数表问题: 根据数表规律解题 要看构成 根据数表规律解题,要看构成 【例2】257 【例3】昊昊写到了63,少加了5 【例4】⑴它是第9498个分数 16 ⑵ 23 【例5】⑴第15行第2列上;

四年级奥数:数列与数表

四年级奥数:数列与数表

四年级奥数:数列与数表经过观察与归纳找出数与图的规律。

观察是寻找规律不可少的手段,是发现本质、归纳规律的先导,有些问题解答不出来,究其原因,与其说是“想不出”,不如说是“看不出”。

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数、形、式等现象的观察,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归纳,从而得出规律。

只有经过观察、思考和试算,发现数与数、图形与图形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题目的答案。

同学们,通过学习,希望你在平时多积累,多归纳,善于发现、总结一些规律,因为学会发现往往比学会几道题目重要得多。

名师点题例1知识概述1、数列:主要包括⑴递增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为重点考察对象。

⑵周期数列;例如:1,2,4,7,1,2,4,7,1,2,4,7,…⑶复合数列;例如:1,3,2,6,3,9,4,12,5,15…⑷特殊数列;例如: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2、等差数列通用公式: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 +(项数– 1)×公差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 + 1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3、中项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数,也等于首项与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

4、数表规律给出几个具体的、特殊的图形,要求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从而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

具体方法和步骤是:⑴通过对几个特例的分析,寻找规律并且归纳;⑵猜想符合规律的一般性结论;⑶验证或证明结论是否正确。

在杯赛考试中主要将图形规律与等差数列结合到一起来考察。

(1)在数列3、6、9……,201中共有多少数? (2)在数列3、6、9……,201和是多少? (3)如果继续写下去,第201个数是多少? 【解析】(1)因为在这个等差数列中,首项=3,末项=201,公差=3,所以根据公式: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便可求出。

六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强化训练: 数列与数表(下)(解析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强化训练: 数列与数表(下)(解析版)全国通用

第四讲数列与数表(下)1、巩固数列和数表的解题思路,复习前一讲内容;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掌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一些方法;3、在对数列数表的学习中,让学员体会到数学的规律性,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手段,而规律的找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理解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数列或数表的规律.1、根据每相邻几个或相隔几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所要填的数.2、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3、对于那些分布在某些数表中的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往往与这些数在数表中的特殊位置有关,这有时会是解答的关键.诚然,找数列与数表的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需要综合运用知识,一种不行,及时调整思路,换一种方法再分析.请记住:找到的规律,一定要适合数组中的所有数或所有算式,才能真正成为这题的“规律”,只要有一个不行,这就不成为该题的“规律”.一串数排成一行,它们的规律是这样的:头两个数都是1,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也就是:1,1,2,3,5,8,13,21,34,55,….问:这串数的前100个数中有多少个偶数?【解析】注意观察不难发现每3个数中有1个偶数,这个规律不难解释,因为第一、二个数均是奇数,而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所以第三个数为偶数,则第四个数为奇数,….100÷3=33……1.解答:这串数的前100个数中有33个偶数.如图:将从5开始的连续自然数按规律排列填入数表中,请问: (1)123应该排在第几列? (2)第2行第20列的数是多少?【解析】解答:(1)(123-4)÷5=23……4,所以123在第24列.(2)第2行第20列的数是19×5+2+4=101.第1列第2列 第3列 ... 5 10 15 ... 6 11 16 ... 7 12 17 ... 8 13 18 (9)1419…讲演者: 得分:讲演者: 得分:70个数排成一行,除了两头的两个数以外,每个数的3倍都恰好等于它两边两个数的和.这一行最左边的几个数是这样的:0,1,3,8,21,……,问最右边一个数被6除余几?【解析】观察这些数为0,1,3,8,2l,55,144,377,……,这些数除以6的余数依次为0,1,3,2,3,1,O,5,3,4,3,5,0,1, 3,……,即每12个数一循环,70÷12=5……lO,即为4.解答:最右边一个数被6除余4.有一串数如下:1,2,4,7,11,16,…….它的规律是:由1开始,加1,加2加3,……,依次逐个产生这串数,直到第50个数为止.那么在这50个数中,被3除余l的数有多少个?【解析】这串数除以3的余数列,与由1开始依次加1,2,0,1,2,0,1,…,所得数串除以3的余数列相同,为1,2,1,1,2,l,1,2,1,…,是以1,2,1三个数为周期的数串.也就是说从第1个数开始,每3个数中有2个数被3除余1.有50÷3=16……2,16×2+1=33.解答:所以有33个数被3除余1.如图,有一个边长为1米的下三角形,在每条边上从顶点开始,每隔2厘米取一个点,然后以这些点为端点,作平行线将大正三角形分割成许多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三角形.求(1)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三角形的个数;(2)所作平行线段的总长度.【解析】(1)从上数到下,共有100÷2=50行, 第一行1个,第二行3个,第三行5个,……,最后一行99个, 所以共有(1+99)×50÷2=2500个;(2)所作平行线段有3个方向,而且相同, 水平方向共作了49条, 第一条2厘米,第二条4厘米,第三条6厘米,……, 最后一条98厘米, 所以共长(2+98)×49÷2×3=7350厘米.解答:(1)2500个;(2)7350厘米.如图表中数的排列顺序.请问2015在第几行第几列?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1行 1 2 5 10 17 ……第2行 4 3 6 11 18 ……第3行9 8 7 12 19 ……第4行16 15 14 13 20 ……第5行25 24 23 22 21 …………………………………………【解析】观察数列,第1列的数字规律是第1行是1×1,第2行是2×2,第3行是3×3,以此类推.44×44=1936,45×45=2025.解答:2015在第45行11列.如图,把从1开始的自然数按某种方式排列起来.请问:(1)200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2)第18行第22列的数是多少?【解析】观察数列:这些自然数按照从右上到左下斜线排列.每条斜线上出现的数的个数依次为:1个,2个,3个,…,我们可以总结出:某个数所在的行数+列数=斜线数+1.(1)1+2+……+19=190,1+2+……+20=210,因此200位于第20条斜线上,并且是第10个数.所以200位于第10行,第11列.(2)第18行第22列的数一定位于第39条斜线上,而行数恰好是它在这条斜线上的第几个.所以第18行第22列的数是1+2+……+38+18=759.解答:(1)200位于第10行,第11列;(2)第18行第22列的数是759.中国古代的几年方法角“干支纪年”,是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天干共十个,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其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每对干支表示一年.在干支纪年中,每六十年纪念方式循环一次.公元纪年则是国际通行的纪念方式.图是1911年到1926年得公园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对照表.请问:(1)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发生在公元1911年,是干支纪年的辛亥年,公元2049年是干支纪年的什么年?(2)21世纪的甲子年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3)“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末的戊戌年,这一年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公元纪年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天干 辛 壬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丙 地支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12 4 7 11 16 …3 5 8 12 17 6 9 13 … 10 14 … 15 … …【解析】解答:(1)己巳年;(2)2044年;(3)1898年.一串数排成一行,它们的规律是这样的:头两个数都是1,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也就是:1,1,2,3,5,8,13,21,34,55,……,问:这串数的前100个数中有多少个偶数?【解析】注意观察不难发现每3个数中有1个偶数,这个规律不难解释,因为第一、二个数均是奇数,而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所以第三个数为偶数,则第四个数为奇数,…….100÷3=33……1.解答:这串数的前100个数中有33个偶数.如图,从4开始的自然数是按某种规律排列的.请问: (1)100在第几行第几列? (2)第5行第20列的数是多少?【解析】解答:(1)100在第1行第25列;(2)第5行第20列的数是81.如图,把偶数2,4,6,8…排成5列,各列从左到右一次为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和第5列.请问:411 12 19 20 ... 5 13 ... 6 10 14 18 ... 7 15 (8)91617…2468(1)100在第几行第几列? (2)第20行第2列的数是多少?【解析】解答:(1)100在第15行第2列;(2)第20行第2列的数是138.将学员分为两组,做猜谜语的游戏,一组出题,另一组回答,轮流进行.同学们有很多这样的题目,谨举两例,抛砖引玉.身体足有丈二高,瘦长身节不长毛,下身穿条绿绸裤,头戴珍珠红绒帽.(打一植物) 【谜底】高粱麻布衣裳白夹里,大红衬衫裹身体,白白胖胖一身油,建设国家出力气.(打一植物) 【谜底】花生这种训练,对数学审题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效.14 12 10 16 18 20 22 28 26 24 … … …。

数列与数表的认识与应用

数列与数表的认识与应用

数列与数表的认识与应用数列和数表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们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从数列和数表的定义、性质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讨论。

一、数列的定义与性质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一串数。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用第n项表示。

2. 数列的常见表示形式:(1)通项公式:若数列的每一项都可以由n表示,且可以找到一个公式把每一项与n联系起来,则这个公式称为数列的通项公式。

(2)递推公式:若数列的每一项都可以由前一项表示,则这个关系式称为数列的递推公式。

3. 数列的分类:(1)等差数列: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2)等比数列: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3)斐波那契数列: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的数列。

4. 数列的性质:数列有许多重要性质,包括有界性、单调性、极限等。

二、数列的应用数列在不同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1. 经济学中的数列应用:(1)GDP增长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可以看作是一个数列,在宏观经济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2)股票价格变化:股票的价格变化可以看作是一个数列,通过分析数列的特点,可以预测股票未来走势。

2. 自然科学中的数列应用:(1)物理学中的运动学问题:在物理学中,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量可以构成数列,通过分析数列的规律,可以解决各种运动学问题。

(2)生态学中的种群模型: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变化可以构成数列,通过研究数列的特点,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 信息科学中的数列应用:(1)密码学中的序列生成:生成一串随机数列是密码学中重要的问题,随机数列的生成受到密码学安全性的限制。

(2)信号处理中的滤波器设计: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可以看作是一个数列,通过控制数列的性质来实现信号的处理与滤波。

三、数表的定义与应用1. 数表的定义:数表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数字表格,通常以行和列的形式展现。

4.第四讲找规律

4.第四讲找规律

第四讲 找规律内容总结:通过观察已知项,找出所给的数列、数表或图形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规律对其进行补填。

解题中注意多重规律的叠加。

1、(预习) 找规律,填空(1) 2,6,10,14,18,22, 26 , 30 ,34;(每次+4) (2) 97,88,79,70,61, 52 , 43 ,34;(每次-9) (3) 3 ,8 ,15,24,35,48,63,80,99; 相邻两项的差是一个连续递增的奇数列。

(5、7、9、11、13、15、17、19) 2、(预习) 找规律,填空(1) 1,1,2,3,5,8,13,21, 34 , 55 ,89; 数列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为前两项之和。

(2) 5,7,12,19,31,50,81,131,212; 3、找规律,填空(1) 1,3,9,27,81,243,729;(乘以3) (2) 1,4,9,16,25,36,49,64;(平方)4、找规律,填空(1) 40,2,37,4,34,6,31,8,28,10,25,12;(子数列,偶数项2、4、6,奇数项-3) (2) 1,2,2,4,3,8,4,16,5,32,6,64,7; (子数列,偶数项2、4,8,奇数项1、2、3、4) 5、找规律,在图中的空格内填入适当的数(1) (2)6、找规律,在图中的空格内填入适当的数同列的两个数字相差17 (2)同行的三个数,后两个相加等于第一个。

7、图中原本是由9个“小人”排列成的方阵,但有一个没有到位。

请根据图形规律,在标有“?”的位置画出你认为合适的“小人”。

8、找规律,填空:(1) 3,5,9,17,33,65,129;(每项*2-1、或者两项的差为2、4、8、16)(2) 1,2,2,4,8,32,256;(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面两项的乘积)(3) 1,2,4,4,7,8,10,16,13,32,16,64,19,128;(奇数项组成数列1、4、7、10 偶数项2、4、8、16、32)(4) 1,2,3,3,6,5,10,8,15,13,21,21,28,34;(奇数项组成数列1、3、6、10 、15 偶数项2、3、5、8、13)9、图中的数都是按某种规律排列的,请分别根据规律上“?”处的数。

初中的数列与数表理解知识点总结

初中的数列与数表理解知识点总结

初中的数列与数表理解知识点总结数列和数表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通过对数列和数表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规律性,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数列和数表的基本概念、求解方法和应用进行讲解,并提供相关例题进行讲解和解析。

一、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可以用公式的形式表示。

数列的每个数叫做数列的项,按顺序排列的位次叫做数列的项号。

2. 数列的种类:常数数列:数列中每个数都相等,如2,2,2,2,2……等差数列:数列中每个数与它前一个数之差相等,如1,3,5,7,9……等比数列:数列中每个数与它前一个数的比相等,如2,4,8,16,32……3. 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能够表示数列中第n项与项号n之间关系的公式。

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可以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4. 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我们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数列的所有项的和,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列的总和与数列项之间的关系。

二、数表的概念和应用1. 数表的概念:数表是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将一些数值表示出来的表格,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数表的规律,得出数的特征和数之间的关系。

2. 数表的常见类型:乘法口诀表:用于学习乘法表,通过对表中的数值进行计算,得出乘法的结果。

方格数表:用于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方格中的图形和数值,推测规律和数之间的关系。

3. 数表的应用:数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的规律和推测数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数表中的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三、数列和数表的求解方法1. 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当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两项a1和a2以及公差d时,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推导出通项公式an=a1+(n-1)d。

2. 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当已知等比数列的前两项a1和a2以及公比q时,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推导出通项公式an=a1*q^(n-1)。

数列与数表的特征与计算

数列与数表的特征与计算

数列与数表的特征与计算在数学的广袤天地中,数列与数表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在数学理论中有着关键的地位,还在实际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列,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

比如我们熟悉的等差数列,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是一个固定的常数;再比如等比数列,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

数列的规律可以多种多样,有的可能是周期性的,有的可能是由某个特定的公式所决定。

等差数列的特征非常明显。

假设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_1\),公差为\(d\),那么它的第\(n\)项就可以表示为\(a_n = a_1 +(n 1)d\)。

通过这个公式,只要我们知道了首项、公差和项数,就能轻松求出任意一项的值。

例如,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2\),公差是\(3\),要计算第\(10\)项的值,就可以这样计算:\(a_{10} = 2 +(10 1)×3 = 2 + 27 = 29\)。

等比数列也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如果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是\(b_1\),公比是\(q\),那么第\(n\)项就是\(b_n = b_1×q^{n 1}\)。

比如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是\(3\),公比是\(2\),要算第\(5\)项,即\(b_5 = 3×2^{5 1} = 3×16 = 48\)。

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数列。

比如斐波那契数列,它的特点是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这个数列在自然界中有着神奇的出现,比如植物的生长规律、兔子的繁殖数量等。

数表则是将数列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数据更加直观和清晰。

数表中的每一行或每一列可能构成一个特定的数列,或者数表中的数字之间存在着某种隐藏的规律等待我们去发现。

在解决数列和数表的问题时,关键是要找出它们的规律。

这需要我们仔细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行大胆的猜测和验证。

有时候,可以通过计算相邻两项的差值或比值来寻找规律;有时候,可能需要对数字进行一些变形或转换,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4.1数列的概念课件(人教版)

4.1数列的概念课件(人教版)

2n2
30n
2(n2
15n)
2 n
15 2
2
225 2

因为 n N* ,所以当 n 7 或 n 8 时, Sn 取最小值.
(2)当 n 1 时, a1 S1 2 30 28 .
当 n 2 时, an Sn Sn1 2n2 30n [2(n 1)230(n 1)] 4n 32 .
, Sn1
n ,n
1 2
.
例 6 已知数列an 的前 n 项和公式为 Sn n2 n ,求an 的通项公式.
解:因为 a1 S1 2 , an Sn Sn1 n2 n [(n 1)2 (n 1)] 2n(n 2) , 并且当 n 1 时, a1 21 2 依然成立.
所以an 的通项公式是 an 2n .
特别地,各项都相等的数列叫做常数列.
如果数列{an} 的第 n 项 an 与它的序号 n 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 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项公式就是数列的函数解析式,根据通项公式可以写出数列的各项.
例 l 根据下列数列{an} 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 5 项,并画出它们的图象.
解析:因为 Sn 3n 2 ,所以 Sn1 3n1 2(n 1) ,则 an 3n 3n1 23n1 . 1,n 1
当 n 1 时, a1 S1 3 2 1,不符合上式,所以 an 2 3n1 ,n 2 .
-4 7.数列an 中, a1 1, a2 5 , an2 an1 an (nN*) ,则a2022 __________.
验证得当 n 1 时, a1 28 满足上式,所以 an 4n 32 .
1.数列的相关概念及分类 2.数列的符号表示 3.从函数角度看数列 4.数列的通项公式 5.数列的递推公式 6.数列的前n项和

4.1.1数列的概念PPT课件(人教版)

4.1.1数列的概念PPT课件(人教版)
的前5项为
【变式练习】
根据下面的通项公式,分别写出数列的前5项.

.
解:(1)在通项公式中依次取n =1,2,3,4,5,得到数列
的前5项为
(2)在通项公式中依次取n =1,2,3,4,5,得到数列
的前5项为 -1,2,-3,4,-5.
(3)这个数列的前4项可以写成10-1,100-1,1 0001, 10 000-1,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2)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不完全归纳法,它蕴 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6.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2(n--11)n)((n2+n+1)1).
(1)写出它的第 10 项; (2)判断 2 是不是该数列中的项.
33
【解析】 (1) a10=(-119)×10×2111=31919.
解:(1)视察知,这个数列的前4项都是序号的 2倍加1,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2)这个数列的前4项可以写成20,21,22,23, 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三、典例解析 例 1 根据下列数列 { an }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 5 项, 并画出它们的图象.
1 an
n2 2
n;2 anຫໍສະໝຸດ ncos1 .
3,4,5,6,7,8,9.

(2)GDP为国内生产总值.分析各年GDP数据,找出
增长规律,是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根
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我国(1998~2002年)这五年GDP值
(亿元)依次排列如下:
78 345,82 067,89 442,95 933,102 398.
【解析】(1)各数都是偶数,且最小为 4,所以通项公式 an=2(n+1)(n∈N+). (2)这个数列的前 4 项的绝对值都等于序号与序号加 1 的积的倒数,且奇数项为负,

数列与数表的递推关系知识点总结

数列与数表的递推关系知识点总结

数列与数表的递推关系知识点总结数列与数表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数列与数表的递推关系是指通过一定规则得到下一个数字或数项的方法。

本文将对数列与数表的递推关系进行总结,并介绍常见的递推模式和解题方法。

一、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其中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数列可分为有限数列和无限数列两种形式。

有限数列是指项数有限的数列,而无限数列是指项数无限的数列。

数列的性质包括首项、公差、通项公式等。

首项是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公差是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

通项公式能够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它是数列的重要性质,常用于求解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二、等差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为常数的数列。

等差数列的递推关系可通过以下公式表示:An = A1 + (n-1) * d其中,An表示等差数列中的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通过等差数列的递推关系,可以很容易地求得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同时,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还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等差数列的求和等。

三、等比数列的递推关系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为常数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递推关系可通过以下公式表示: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等比数列中的第n项,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同样地,通过等比数列的递推关系,可以求得等比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等比数列也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科学领域中,如经济增长模型、生态系统模型等。

四、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关系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前两项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关系可通过以下公式表示:Fn = Fn-1 + Fn-2其中,Fn表示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n项。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例如植物的分枝情况、兔子繁殖的规律等。

通过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关系,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五、数表的递推关系数表是将数列排列成表格形式的一种形式,用于描述数字之间的特定关系。

四年级奥数:数列与数表

四年级奥数:数列与数表

四年级奥数:数列与数表经过观察与归纳找出数与图的规律。

观察是寻找规律不可少的手段,是发现本质、归纳规律的先导,有些问题解答不出来,究其原因,与其说是“想不出”,不如说是“看不出”。

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数、形、式等现象的观察,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归纳,从而得出规律。

只有经过观察、思考和试算,发现数与数、图形与图形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题目的答案。

同学们,通过学习,希望你在平时多积累,多归纳,善于发现、总结一些规律,因为学会发现往往比学会几道题目重要得多。

名师点题例1知识概述1、数列:主要包括⑴递增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为重点考察对象。

⑵周期数列;例如:1,2,4,7,1,2,4,7,1,2,4,7,…⑶复合数列;例如:1,3,2,6,3,9,4,12,5,15…⑷特殊数列;例如: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2、等差数列通用公式: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 +(项数– 1)×公差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 + 1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3、中项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数,也等于首项与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

4、数表规律给出几个具体的、特殊的图形,要求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从而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

具体方法和步骤是:⑴通过对几个特例的分析,寻找规律并且归纳;⑵猜想符合规律的一般性结论;⑶验证或证明结论是否正确。

在杯赛考试中主要将图形规律与等差数列结合到一起来考察。

(1)在数列3、6、9……,201中共有多少数? (2)在数列3、6、9……,201和是多少? (3)如果继续写下去,第201个数是多少? 【解析】(1)因为在这个等差数列中,首项=3,末项=201,公差=3,所以根据公式: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便可求出。

小学数学四年级 数列数表基础 PPT+作业+答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 数列数表基础 PPT+作业+答案

(1)将从 1 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竖着排列,56÷4=14(列) 所以 56 在第 4 行、第 14 列。
(2)4×(7-1)+2 = 26。
【小结】 忽大忽小,隔空观察,分类分析。
演练5
观察下面的长方形数表,并回答:第6 行、第18 列的数是多少?
7×(18-1)+6 = 125
例题6
下面数表中的数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请问: ( 1) 111 排在第几行、第几列?(2) 第 19 行、第4 列的数是多少?
例题7
将连续奇数1,3,5,7,9,11,… 每五个一行排成 下面的数表。 请问:(1) “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平均数 与中间数有什么关系? (2) 如果可以上、下、左、右平移 “十”字框,使它框住另外五 个数,那么这五个数的和能等 于 2011 吗?能等于2015 吗?能等 于2045 吗?如果能,请 求出这五个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作业3
3. 如下表:将从 1 开始的连续自然数填入下面的数表中。请问:这 个数表中每( )个 数为一个最小周期,98 是第( )个周期里的第 ( )个数,即第( )行、第( )列 的数。
【答案】7;14;7;14;7。
作业4 4.小新、小东、小芳、小俞老师和小罗老师五人站成一横排,并 按照如下方式轮流报数。 想一想,最先报第 4 次数的是哪个人? 最先报第 7 次数的又是哪个人?
演练4
请观察下面的长方形数表:请问:152 在该长方形数表里的第 几行、第几列?
按 S 形排152 在第 21+1=22 行,偶数行的数从右向左排列。152 在第 22 行、第 3 列。
例题5
观察下面的长方形数表,并回答: (1) 56 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2) 第2 行、第7 列的数是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数列与数表综合
【知识点】
一、等差数列
1.首项:a1 =a n-(n-1)×d
2.末项:a n =a1+(n-1)×d
3.公差:d=( a n – a1 )÷(n-1)
4.项数:n=( a n – a1 )÷d+1
5.和:Sn=( a1 + a n )×n÷2
二、特殊数列
1.山顶数列:1+2+3…+n+…+3+2+1=n2
2.奇数数列:1+3+5+…+(2n-1)=n2
3.平方数列:12 + 22+ 32… +n2=n×(n+1)×(2n+1)÷6
4.立方数列:13 + 23+ 33… +n3=(1+2+3…+n)2
三、等比数列
1.公比:q=a2÷a1
2.求和:Sn=(末项×公比-首项)÷(公比-1)
复习:
1.完全平方公式:(a±b)2=a2+b2±2ab
2.平方差公式:a2-b2=(a+b)×(a-b)
【周周测】
练习1 已知数列2、3、4、6、6、9、8、12、……,该数列中的前101项和是(),2010是数列中的第()项
练习2 昊昊从1开始写了若干个连续奇数,并对它们列竖式求和.因为粗心,昊昊把一个数多加了,最后得到的和是2011.请问:昊昊从1写到哪个数?多加了哪个数?
练习3 我们知道:9=3×3,16=4×4,这里,9、16叫做“完全平方数”,在前300个自然数中(不包括自然数0),去掉所有的“完全平方数”,剩下的自然数的和是()。

练习4 1×3+2×4+3×5+…+97×99+98×100=
练习5 在一次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八名同学的分数恰好构成等差数列,总分为656,且第一名得分数超过了90分(满分100分)。

已知同学们的分数都是整数,那么第三名的分数是()。

练习6 在圆周上一条直径的两端填上数1与2,第一次将两端两数的和1+2=3填在圆弧的中点,如图所示;第二次将每段圆弧两端两数的和1+3=4,2+3=5填在每段圆弧的中点;……如此反复进行下去,当第8次填完数之后,圆周上所有数的和是( )。

练习7 自然数每9个数一行进行排列,现在用2×3的小方框围出6个数,然后算出它们的和.如图,可以横着围或竖着围.若某个方框围出的6个数之和为567,那么其中最大的数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8
19 27
28
练习8 将自然数从1开始,顺次排成如图所示的螺旋形,其中2,3,5,7,…处为拐点,请问:(1
)第
30个拐点处的数是( );(2)前30个拐点处的各数之和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