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麻疹 PPT课件
麻疹黏膜斑 (koplik’ spots)
➢ 時間:發疹前1~2天出現。 ➢ 典型部位:頰黏膜沿第二磨牙的部位。 ➢ 形態:直徑約0.5~1mm 的灰白色小點,周圍有紅暈,
似鵝口瘡。 ➢ 發展:1~2天內很快增多,皮疹出現後逐漸消失。 ➢ 本病特有體征,具早期診斷價值。
麻疹黏膜斑(Koplik’s spots)
麻疹黏膜斑(Koplik’s spots)
3. 出疹期 (eruption stage)
發熱3~4天後出現皮疹,持續1周左右。 出疹順序:耳後、發際→額、面部→頸→自上而下漸及軀幹
→四肢,達手掌、足底。2~3天遍及全身。 皮疹性質:皮疹初為稀疏淡紅色斑丘疹,直徑2~5mm,壓
之退色,逐漸皮疹增多,融合呈卵圓形或不規則形,疹間可 見正常皮膚,也可有出血性皮疹,壓之不退色,皮疹出透後 轉為暗棕色。 出疹時體溫更高,體溫高達40~40.5℃,全身中毒症狀加重。
輕型麻疹
➢ 有部分免疫力者;潛伏期長,前驅期短、輕,常無麻疹黏 膜斑;皮疹稀疏,無脫屑及色素沉著;無併發症。
重型麻疹
➢ 多見於全身狀況差,免疫力低下或繼發嚴重感染者。起病 急驟,持續高熱,全身中毒症狀重,可出現中毒性麻疹、 出血性麻疹、休克型麻疹、皰疹性麻疹。此型病情危重, 病死率高。
非典型麻疹
序和皮疹形態 3. 恢復期疹退後麥麩樣脫屑和褐色色素沉著
診 斷(diagnosis)
特異性檢查:在前驅期末和出疹 期初,從鼻咽拭子 塗片找到多核 巨細胞。麻疹病毒分離和血清學 檢查陽性。
治 療(treatment)
1. 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保持室內適當的溫度、濕 度和空氣流通,避免強光刺激。注意皮膚和眼、 鼻、口腔清潔。鼓勵多飲水,給予易消化和營養 豐富的食物。注意補充維生素,尤其維生素A。
麻疹ppt课件完整版(2024)
核酸检测
检测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采用PCR等方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03
02
01
与麻疹相似,但症状较轻,皮疹细小且分布均匀,无麻疹黏膜斑。
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高热3-5天后热退疹出,皮疹呈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
近期有服药史,皮疹多样,停药后皮疹逐渐消退。
发病原因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特征
01
02
03
04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发病前2天到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经用具、玩具或密切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全年均可发生,但3~5月是发病高峰期。
01
02
潜伏期
一般为10~14天,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
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个人防护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麻疹病毒关键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力
基因工程疫苗
将麻疹病毒基因插入其他病毒载体中,构建重组病毒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
利用mRNA技术生产麻疹病毒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力
mRNA疫苗
提高免疫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方便储存和运输等
免疫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等,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预防继发感染
保持口腔、鼻腔、眼部的清洁,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如出现继发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处理并发症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炎、喉炎、脑炎等,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发生肺炎等并发症,需住院治疗并使用相应抗生素。
荨麻疹患者的护理课件
物等
护理建议
护理建议
避免过敏原:与医生合作确定特定过敏 原,尽量避免接触或食用。 使用药物: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组胺药 物或其他指定药物来控制症状。
护理建议
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洗涤剂和保 湿剂来保持皮肤清洁和滋润。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以避免过度 出汗和刺激皮肤。 注意衣物选择:穿宽松透气的衣物,并 尽量避免使用粗糙的纤维材料。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注意避免摄入 可能引起反应的食物和药物。
紧急护理
紧急பைடு நூலகம்理
学习紧急情况下的急救处理方法,如使 用紧急止痛喷雾剂、寻求医疗帮助等。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根据医生指示,随 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荨麻疹患者的护理课件
目录 介绍 常见诱发因素 护理建议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紧急护理
介绍
介绍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症状包括 瘙痒、红肿和起疹子。 本课件旨在为荨麻疹患者提供相关护理 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缓解症状 。
常见诱发因素
常见诱发因素
荨麻疹的发作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 食物:如海鲜、巧克力、坚果等 - 药物:如阿司匹林、抗生素等 - 物理刺激:如热水、阳光、紧身衣
护理建议
护理建议
避免过敏原:与医生合作确定特定过敏 原,尽量避免接触或食用。 使用药物: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组胺药 物或其他指定药物来控制症状。
护理建议
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洗涤剂和保 湿剂来保持皮肤清洁和滋润。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以避免过度 出汗和刺激皮肤。 注意衣物选择:穿宽松透气的衣物,并 尽量避免使用粗糙的纤维材料。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注意避免摄入 可能引起反应的食物和药物。
紧急护理
紧急பைடு நூலகம்理
学习紧急情况下的急救处理方法,如使 用紧急止痛喷雾剂、寻求医疗帮助等。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根据医生指示,随 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荨麻疹患者的护理课件
目录 介绍 常见诱发因素 护理建议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紧急护理
介绍
介绍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症状包括 瘙痒、红肿和起疹子。 本课件旨在为荨麻疹患者提供相关护理 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缓解症状 。
常见诱发因素
常见诱发因素
荨麻疹的发作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 食物:如海鲜、巧克力、坚果等 - 药物:如阿司匹林、抗生素等 - 物理刺激:如热水、阳光、紧身衣
儿科麻疹ppt课件
麻疹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飞沫传播
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时 ,病毒随飞沫排出,易感 者吸入后可感染。
接触传播
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 污染物,如鼻涕、痰等, 接触到易感者的口、鼻或 眼结膜等处可引起感染。
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后可经胎盘传给 胎儿。
麻疹的症状表现
发热
多为中等度以上发热,可伴有 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等。
麻疹的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患者
避免与麻疹患者接触,特别是在 麻疹高发季节和地区。
提高免疫力
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的 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 麻疹病毒的风险。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 集场所等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 感染麻疹病毒。
麻疹疫情的监测与控制
监测系统
建立有效的麻疹监测系统,及时 发现病例并采取控制措施。
预防接种是控制麻疹的有效手 段,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实施过程
宣传教育、疫苗分发、接种实 施等。
经验总结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接种率; 定期开展监测评估,确保预防 接种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麻疹发病
通过接种麻疹疫苗,可以 预防麻疹的发病,保护个 体免受麻疹病毒的侵害。
降低传播风险
接种疫苗后,个体产生免 疫力,降低了将麻疹病毒 传播给其他人的风险,从 而减少了麻疹的传播。
保护易感人群
对未接种疫苗的易感人群 ,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 接种疫苗可以保护他们不 受麻疹病毒的侵害。
麻疹疫苗接种计划
早期症状
发热、咳嗽、流鼻涕、眼睛红 、泪水多等。
治疗方法
卧床休息,遵医嘱用药,如解 热镇痛药、止咳药等,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荨麻疹护理查房PPT课件
荨麻疹护理查 房PPT课件
目录 引言 查房内容 治疗方案 预防与注意事项
引言
引言
荨麻疹概述: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 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肿 胀、瘙痒的斑块或丘疹。 查房目的:了解病情变化、评估治 疗效果、提供护理建议。
查房内容
查房内容
了解患者的病史:询问过敏史 、曾用药物、饮食等。
观察皮肤病变:密切观察病情 的进展和改善情况。
谢谢您 的观赏聆听查房内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了解荨麻 疹的病情严重程度,如轻度、 中度或重度。 提供护理建议:给予患者适当 的护理建议,如注意避免过敏 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选择 口服或局部激素药物,如抗组 胺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皮肤护理:使用温和的洗涤剂 ,避免搔抓患处。
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过敏原,如海 鲜、坚果等。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提供支持和安慰。
预防与注 意事项
预防与注意事项
避免过敏原接触:了解个体过 敏原,尽量避免接触。 饮食调理:保持健康饮食,避 免过度刺激食物。
预防与注意事项
生活习惯调整:避免过度疲劳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规律生活:适度运动、养成良 好的生活习惯。
目录 引言 查房内容 治疗方案 预防与注意事项
引言
引言
荨麻疹概述: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 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肿 胀、瘙痒的斑块或丘疹。 查房目的:了解病情变化、评估治 疗效果、提供护理建议。
查房内容
查房内容
了解患者的病史:询问过敏史 、曾用药物、饮食等。
观察皮肤病变:密切观察病情 的进展和改善情况。
谢谢您 的观赏聆听查房内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了解荨麻 疹的病情严重程度,如轻度、 中度或重度。 提供护理建议:给予患者适当 的护理建议,如注意避免过敏 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选择 口服或局部激素药物,如抗组 胺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皮肤护理:使用温和的洗涤剂 ,避免搔抓患处。
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过敏原,如海 鲜、坚果等。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提供支持和安慰。
预防与注 意事项
预防与注意事项
避免过敏原接触:了解个体过 敏原,尽量避免接触。 饮食调理:保持健康饮食,避 免过度刺激食物。
预防与注意事项
生活习惯调整:避免过度疲劳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规律生活:适度运动、养成良 好的生活习惯。
《麻疹演示课件》PPT课件
麻疹病毒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导 致身体虚弱,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麻疹的症状和体征
咳嗽
干咳或咳痰。
眼结膜炎
眼睛红肿、流泪、畏光。
发热
体温升高,通常在38-40℃之 间。
流鼻涕
清水样鼻涕。
皮疹
在发热后3-4天出现,开始为 红色斑丘疹,逐渐发展为水疱 ,最后形成棕色痂皮。
麻疹的传播方式
01
02
03
飞沫传播
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咳嗽和打喷嚏后,以及在处 理鼻涕、口水和食物前。
保持室内通风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患者
避免接触麻疹患者
如果发现身边有人感染了 麻疹,应尽量避免与其接 触。
预警系统
通过数据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等方式,预测麻疹 的传播趋势,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信息共享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麻疹监测和预警信息,共同 应对全球麻疹疫情。
控制麻疹传播的措施
隔离和治疗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确诊病例进行治疗,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个人防护
教育公众加强个人防护,如勤洗手、戴口罩等,避免接触感染源 。
个人应积极接种麻疹 疫苗,并避免前往麻 疹高发地区。
政府应加大对麻疹防 控工作的投入,加强 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 。
社会应加强麻疹防控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未来麻疹防控的趋势和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麻疹防控手 段将更加科学和高效。
全球合作与交流将进一步加强 ,共同应对麻疹等全球性公共 卫生挑战。
社区宣传
开展社区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荨麻疹护理PPT课件
生活环境保护:指导患者在日 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过 敏原的刺激,如使用防敏洗涤 剂、避免过度劳累等。
荨麻疹护理
药物治疗:介绍常见的荨麻疹 药物治疗方法,如抗组胺药物 、激素药物等。
常见误区
常见误区
小心过敏原:警示患者对于可能引 发荨麻疹的过敏原应保持警惕,如 食物、环境等。 不要乱用药:提醒患者在用药方面 谨慎选择,避免滥用药物造成不良 影响。
荨麻疹护理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荨麻疹护:介绍荨麻疹的定义和 常见症状。 病因及诱因:解释荨麻疹的病因和 可能的诱因,如过敏反应、药物等 。
引言
临床表现:描述荨麻疹的典型 临床表现,如皮肤瘙痒、红斑 等。
荨麻疹护 理
荨麻疹护理
饮食调理:介绍荨麻疹患者在 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避免食 用过敏原、辛辣食物等。
常见误区
寻求专业帮助:鼓励患者及时 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 指导。
谢谢您 的观赏
聆听
荨麻疹护理
药物治疗:介绍常见的荨麻疹 药物治疗方法,如抗组胺药物 、激素药物等。
常见误区
常见误区
小心过敏原:警示患者对于可能引 发荨麻疹的过敏原应保持警惕,如 食物、环境等。 不要乱用药:提醒患者在用药方面 谨慎选择,避免滥用药物造成不良 影响。
荨麻疹护理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荨麻疹护:介绍荨麻疹的定义和 常见症状。 病因及诱因:解释荨麻疹的病因和 可能的诱因,如过敏反应、药物等 。
引言
临床表现:描述荨麻疹的典型 临床表现,如皮肤瘙痒、红斑 等。
荨麻疹护 理
荨麻疹护理
饮食调理:介绍荨麻疹患者在 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避免食 用过敏原、辛辣食物等。
常见误区
寻求专业帮助:鼓励患者及时 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 指导。
谢谢您 的观赏
聆听
麻疹培训演示ppt课件
心肌炎治疗
心源性休克应及时应用大量肾上腺皮 质激素冲击治疗、扩血管药物、保护 心肌药物及补充血容量等综合治疗措 施。
肺炎治疗
治疗同一般肺炎,疑细菌感染时应选
用1~2种抗生素治疗,中毒症状严重
者可短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忌用
呼吸兴奋剂。
疫苗接种及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 的措施。目前我国规定初次接种 年龄为8月龄,再次接种年龄为7 周岁。也可8月龄初免,1.5-2岁 再免疫1针以减少初免失败的易感 者。
临床治疗与并发症管理
麻疹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肺炎、脑炎等,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因此需要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研究。
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新型疫苗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 有望研发出更加安全、有效、便 捷的麻疹疫苗,以满足不同人群
的需求。
精准防控策略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 技手段,实现麻疹疫情的实时监 测、预警和精准防控,提高防控
发病原因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存在于患者口鼻咽眼结合 膜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易感者接触后几乎全部发病,约90%发生在6个月 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 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 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 共同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家庭护理指导建议
01
02
03
04
环境优化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定 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饮食调理
荨麻疹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护理方法
注意饮食:避免摄入可能引起过敏的食 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较长,请及时 就医。 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或涂抹药膏,应遵循 医生的建议。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荨麻疹患者的护理PPT 课件
目录 引言 荨麻疹概述 护理方法 注意事项
引言
引言
荨麻疹患者的护理旨在减轻症状和提高 生活质量。 此PPT将介绍荨麻疹的基本知识以及护 理方法。
荨麻疹概述
荨麻疹概述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特征 是皮肤出现红色疹子和瘙痒。
荨麻疹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过敏 反应和感染等。
荨麻疹概述
确诊荨麻疹需要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相 应测试。
护理方法
护理方法
避免诱发因素: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或 触发荨麻疹的物质,例如花粉、食物过 敏原等。
保持皮肤清洁与湿润:使用温和的清洁 剂,保持皮肤干燥和湿润,避免搔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护理方法
使用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 组胺药物或其他抗炎药物缓解症状。 减轻瘙痒感:使用冷敷或温水浸泡可以 缓解皮肤瘙痒。
2024年度-麻疹ppt课件
药物疹
近期有服药史,皮疹多样,停药后皮疹逐 渐消退。
14
04
治疗原则与措施
15
一般治疗原则
隔离患者
对麻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病毒传播。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症状进行相应治疗,如发热、 咳嗽等。
加强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患者皮肤、 口腔、眼部的清洁,提供营养支持。
16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抗病毒药物
• 非典型麻疹:包括轻型麻疹、重型麻疹、异型麻疹等。
6
02
麻疹病毒与免疫
7
麻疹病毒结构特点
麻疹病毒属于副黏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科,是一种包膜病毒,具有螺旋 对称的核衣壳。 病毒包膜上存在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和融合蛋白 (F),分别负责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识别和膜融合过程。
麻疹病毒的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负链RNA,编码6种 结构蛋白。
发病原因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 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 有溶血作用。麻疹病毒有6种结构蛋白;在前驱期和出疹 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麻疹 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此病毒抵抗力不强, 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 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但在低温中能 长期保存。
5
临床表现及分型
• 典型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 有轻度体温上升。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 吸道感染症状: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 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 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 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 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 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斑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 可留有暗红色小点;偶见于躯干部,为散在、少许红色斑丘疹;颈部淋 巴结肿大和肝轻度肿大;年龄大些的患儿可诉头痛、嗜睡、烦躁不安等 症状;食欲下降多见呕吐、腹泻和腹痛等症状少见。
麻疹小讲课PPT课件(2024)
01
注意事项
2024/1/29
02
03
0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 并发症并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易感人群,应及时接种麻 疹疫苗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儿 童对麻疹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1
2024/1/29
07
总结与展望
32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麻疹病毒的特性与传 播途径
通过飞沫传播,也可 通过接触感染者的鼻 咽分泌物传播
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 措施,同时也可通过提高人群 免疫力来消除麻疹的传播。
11
2024/1/29
03
麻疹实验室检测
12
病毒分离培养技术
采集标本
取患者鼻咽分泌物、尿液 或血液等标本。
2024/1/29
病毒分离
将标本接种于敏感细胞( 如人羊膜细胞、Vero细胞 等),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
病毒鉴定
2024/1/29
21
并发症风险评估
年龄因素
免疫状态
病情严重程度
治疗和护理不当
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出 现并发症。
2024/1/29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 易感染并出现并发症。
病情越重,出现并发症 的风险越高。
不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可 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22
处理原则和方法
及早识别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 发现并发症的迹象。
2024/1/29
及时治疗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治疗、 对症治疗等。
加强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加强皮 肤护理和口腔护理,预防继发 感染。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增 强身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麻疹讲课PPT课件
麻疹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监测麻疹病毒的传播情况,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防控措施 评估麻疹疫苗接种计划的实施效果,提高疫苗接种率 了解麻疹病毒的变异情况,为疫苗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减少麻疹的传播
麻疹监测的方法和手段
病例监测:对疑似麻疹病例进行报告、调查和诊断 免疫接种:通过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麻疹发病率 实验室监测: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麻疹病毒 流行病学监测:对易感人群进行调查,评估麻疹的传播风险
医疗救治:加 强医疗救治, 提高麻疹患者
的治愈率
国际麻疹防治 现状和展望
国际麻疹防治进展情况
全球麻疹疫苗 接种率:逐年 上升,但仍有
待提高
发达国家麻疹 防治情况:疫 苗接种率较高, 防治效果显著
发展中国家麻 疹防治情况: 疫苗接种率较 低,防治工作
仍需加强
新技术应用: 基因编辑、人 工智能等技术 在麻疹防治中 逐步应用,为 未来防治工作 提供新的思路
麻疹的预防和 治疗
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预防接种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疫苗可以产生免疫力,对个人和整个社区都具有重要意义。 及时接种疫苗可以避免麻疹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和心脏疾病。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的关键措施之一。
预防接种的时机和程序
强化接种:4-6岁或入学时 进行强化接种
支持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保持口腔、眼部清洁, 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
免疫治疗:使用麻疹疫苗治 疗,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
再次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麻疹的康复期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感染 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感染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5)SSPE:无特殊治疗
十一 预 防
1.管理传染源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严密隔离,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呼吸 道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 易感接触者检疫3周,已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者延长至4周
2.切断传播途径 通风换气,日光或紫外线照射 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 戴口罩
41
十一 预 防
(出疹第三天)
21
麻疹面容
22
出血性皮疹
23
(3)恢复期
出疹3-5天后 皮疹出齐后缓解 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 糠麸样细小脱屑及淡褐色色素沉着,
1-2周消失,有后期诊断意义 全身表现减轻 无并发症者全程10-14天
24
恢复期
25
麻疹恢复期色素沉着
26
27
六 分型
轻型麻疹
– 见于1岁内婴儿、接触麻疹后被动免疫者
b、能被紫外线杀灭。
c、对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3、耐寒、耐干燥— 疫苗冷藏保存
4、病毒培养及传代 — 减毒活疫苗
5、病毒存在于患者前驱期及出疹期,可在患儿的
眼结膜、鼻、咽、气管分泌物、血和尿中检出。
6、感染后可产生三种抗体,即补体结合抗体、血液
4
抑制抗体、中和抗体。
麻疹病毒
外有脂蛋白包膜 膜内有血凝素, 可凝集猴红细胞
四 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 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
血
借飞沫
第一次病毒血症 少量病毒(2-3d)
终身免疫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复制
(肝脾骨髓淋巴结)
第二次病毒血症 大量病毒(5-7d)
血
特异性免疫
Ⅳ变态反应
1病0毒血症消(退15-,17脏d)器内病毒消除(高热、各皮种疹)症(状7-14d)(皮肤靶、器肺官、胃繁肠殖道)
5
三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急性患者为本病唯一传染源 无症状携带者及隐性感染者少 发病前2天~出疹后5天均具有传染性,前驱期传
染性最强,有合并症者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的 10天。出疹后逐渐减低,疹退时已无传染性。 病毒由鼻、咽和眼分泌物排出,尿中也可排病学
2、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
麻疹患者的护理
(Measles)
1
一概述
定义: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强,易流行, 病后持久免疫力。
3
二 病原学
麻疹病毒:
1、副粘液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无亚型
——抗原性稳定(疫苗免疫稳定)
2、在体外生存力弱,不耐热、紫外线及消毒剂
a、在流通空气中或在阳光下半小时既失去活力。
时间:起病2-3天出现,出疹后1-2天完全消失 部位:双侧近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粘膜上 特点:为0.5-1mm针尖大小灰白色小点,微隆起,
周围有红晕,在1-2d内迅速增多融合扩大 成片,形成浅表糜烂,似鹅口疮 意义:早期诊断价值
14
麻疹黏膜斑
15
16
(2)出疹期
出疹
时间:于第3-4病日开始出疹,一般持续3-5天。 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颈→躯干→四肢→手脚心
恢复期
3、必要时采用辅助检查
39
十 治疗
1.对症治疗:
(1)忌用强退热剂、冰水及酒精等擦浴,以免影
响皮疹透发
(2)中毒症状重者,可予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2.并发症治疗:
(1)支气管肺炎:抗菌治疗
(2)心肌炎:营养心肌。心衰者强心、利尿
(3)喉炎:抗菌治疗,蒸气或雾化吸入,严重
者气管切开
(4)脑炎:同病毒性脑炎
具有被动免疫力 有人可患两次以上的麻疹——见于患有免疫缺陷
病的人
8
三 流行病学
4、流行特征 冬春季为多,全年均可发生 缺乏周期性,流行强度减弱。我国麻疹疫
苗广泛推广以后,高峰期为当年的1月份 至5月份 年龄后移,6个月内婴儿可受到母体抗体 的保护,多见于6个月至5岁小儿 流行地区:流动人口居住地及免疫空白点 9 轻型多,不典型多
或曾接种、第二次得麻疹者
– 特点
潜伏期长,可达21-28天,
症状轻:低热2-4天,或伴少许皮疹,
2-3天消退,无色素沉着,无麻疹粘膜
斑或不典型
重型麻诊
– 由于病毒毒力较强或机体抵抗力低,或
因严重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28
– 中毒性,休克性,出血性,疱疹性
七 并发症
1.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2.心肌炎 3.喉炎-窒息 4.麻疹脑炎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5.营养障碍 6.结核病恶化
直接传播: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 飞沫经口、咽、鼻部或眼结合膜侵入(常见)
间接传播:通过衣物、被褥、玩具等传播。 (少见)
7
三 流行病学
3、易感性
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 接种过疫苗的人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患过麻疹的人可获得终身免疫 人群中有5%的人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 婴幼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生后6个月内
29
八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早期辅助检查方法
1、多核巨细胞检查
2、病毒抗原检查
3、检测尿中包涵体细胞
(二)其他手段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相对较多)
2、病毒分离
34
3、抗体检测(IgM,有早期诊断价值)
九诊断
是否到过疫区
1、流行病学史 是否接种过疫苗
是否接触麻疹病人 前驱期
2、临床表现 出疹期
3、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 麻疹减毒活疫苗:最有效 接种对象:未患过麻疹的小儿 时间:8个月初种,4-6年后(7岁)复种 接种反应:少数低热 效果:12天出现抗体,1个月达高峰,4-6岁 消失,阳性率95%-98%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头痛 上呼吸道炎症:流涕、咽痛、咳嗽 眼结合膜炎症状:畏光、流泪、眼分泌物 增多,眼结膜充血、眼睑浮肿(麻疹面容) 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特征性体征 麻疹前驱疹:颈、胸、腹一过性风疹样皮 12 疹,数小时消退
眼部卡他症状
金鱼眼
13
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
2-3d出齐 疹型:
– 稀疏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5mm,压之退色, 大小不等,高出皮肤 →增多融合,疹间可见 正常皮肤 →出透后转为暗棕色。
– 呈充血性皮疹,少数病例可呈现出血性皮疹。 – 病情严重时,皮疹可突然隐退。
18
麻疹皮疹在耳后的分布
(出疹第一天)
19
麻疹红色斑丘疹(出疹第二天)
20
麻疹皮疹在手掌、脚掌的分布
五 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10天(6-18天),曾接受被动 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21-28天)。 (此期末可有轻微症状)
典型麻疹:分三期,每期约3-4天,全程 10-14天(简记烧三出三退四) (1)前驱期 (2)出疹期
11 (3)恢复期
(1)前驱期
从发热到出疹(3-4天),但体弱、重症或 滥用退热剂者可延至7-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