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于逻辑的一些形而上学问题
形而上学与逻辑的关系
形而上学与逻辑的关系形而上学和逻辑作为哲学的两个重要分支,一直以来都被人们广泛地讨论和研究。
尽管它们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形而上学和逻辑的基本定义。
形而上学是一门对存在和本体性质进行探讨的哲学学科,关注的是存在的本源、性质、目的和整体结构等。
而逻辑则是研究推理和思维规律的学科,通过研究命题、谬误、推理等来揭示普遍适用的推理规律。
形而上学和逻辑之间最直接的联系在于它们共同关注真理的问题。
形而上学试图揭示关于存在和真理的本质,而逻辑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的框架和方法来判断和推理真理的途径。
逻辑规则的遵循和正确的运用是形而上学研究的基础,只有在逻辑的支持下,形而上学的理论才能建立起坚实的基础。
另外,形而上学和逻辑也在研究对象上存在一定的重叠。
虽然形而上学主要关注存在本身以及本体性质等问题,而逻辑主要关注思维和推理,但在一些情况下它们的研究对象会有一定的交叉。
比如在研究命题的真值和可靠性时,逻辑与形而上学相互交融。
逻辑提供了对命题真值和推理规律的研究方法,而形而上学则关注命题的真理本质和存在的本体属性。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此外,逻辑对形而上学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逻辑中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等方法可以帮助形而上学者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逻辑的严密性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些谬误和无效的推理,使我们的形而上学研究更加准确和可靠。
然而,虽然形而上学可以借鉴逻辑的方法,但两者之间也存在一些区别。
形而上学关注的是存在的本体属性和本质特征,是一种对于世界本源的探索,而逻辑则更加注重思维的规律和真理的推理。
形而上学可以超出逻辑的范畴,探讨一些逻辑无法完全解释的问题,例如自由意志、灵魂存在等。
综上所述,形而上学和逻辑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逻辑为形而上学的研究提供了思维的框架和方法,同时形而上学也可以借鉴逻辑的规律和方法来进行逻辑推理。
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
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Rudolf Carnap1. 导言从古希腊的怀疑派起,到十九世纪的经验主义者为止,有过不少反对形而上学的人。
各式各样的批评都提出过。
许多人宣称,形而上学的学说与我们的经验知识矛盾,因而是假的。
另一些人则根据形而上学问题越出人类知识的界限,认为它是不可靠的。
许多反对形而上学的人宣称,研究形而上学问题是徒劳的。
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解答,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管它;我们还是专心研究行动的人一生中每天面临的实际任务吧!现代逻辑的发展,已经使我们有可能对形而上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问题提出新的、更明确的回答。
应用逻辑或认识论的研究,目的在于澄清科学陈述的认识内容,从而澄清这些陈述中的词语的意义,借助于逻辑分析,得到正反两方面的结论。
正面结论是在经验科学领域里作出的,澄清了各门科学的各种概念,明确了各种概念之间的形式逻辑联系和认识论联系。
在形而上学领域里,包括全部价值哲学和规范理论,逻辑分析得出反面结论:这个领域里的全部断言陈述全都是无意义的。
这就做到了彻底清除形而上学,这是早期的反形而上学观点还不可能做到的。
诚然,在几种早期的思路中,例如唯名论性质的思路中,已经可以找到有关的观念,然而只有在近几十年逻辑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足够锐利的武器的今天,才能采取决定性的步骤。
*译自“Erkenntnis”[《认识》],vol, II (1932)。
英文版译者Arthur Pap。
注:这篇论文,原名“Ueberwindung der Metaphysikdurch Logische Analyse der Sprache”,载“Erkenntnis”[《认识》] vol. 11 (1923)。
我们说所谓形而上学陈述是无意义的,是用这个词的最严格的意义。
从这个词的广泛意义上说,如果断言某个陈述或者提出某个问题而得不到任何效果,就说那个陈述或者那个问题是无意义的。
比如下面这个问题:“电话号码末字是‘3’的维也纳居民平均体重是多少?”或者这个显然虚假的陈述“1910年维也纳有6个居民”,或者这样一个不仅在经验上、而且在逻辑上虚假的矛盾的陈述:“A和B每人都比另一人大一岁”,我们就可以说它无意义。
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
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芝诺悖论是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悖论,它涉及到逻辑和形而上学的许多重要概念。
这个悖论以巧妙的方式突显了自指和无限的悖论性质,引发了人们对于无限和现实世界的深入思考。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芝诺悖论的内容。
芝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一辆移动的车在达到终点之前必须先到达中点,那么它是否能到达终点呢?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表述为一个悖论:“不可能到达终点”。
因为按照芝诺的论证,无论车走了多远,总能找到一个离终点更近的点,从而使车不可能到达终点。
这个悖论牵涉到逻辑的概念。
其中一个核心概念是“无限迭代”。
芝诺通过将车的移动无穷细分,每次只移动一半的距离,来论证车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这种无限迭代的过程导致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即无限次的继续减半是否会导致车到达终点,还是永远只能无限接近但永远无法到达?这个问题揭示了无限的困境,在逻辑上产生了悖论。
此外,芝诺悖论还触及到形而上学的问题。
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基本原理的学科。
这个悖论引发了人们对于空间、时间和运动的思考。
芝诺的论证导致人们深入探讨了连续性和分割性的概念。
它挑战了我们关于运动和空间的直观常识,引发了对于现实世界性质的种种疑问。
对于生活的指导意义来说,芝诺悖论提醒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警惕悖论的可能性。
它教导我们不要盲目追求纯粹的逻辑,要注重对于现实世界的实证和验证。
悖论并不是对于逻辑的完全否定,而是提醒我们逻辑的局限性。
同时,这个悖论也要求我们在形而上学的思考中思辨性地思考,避免陷入悖论或蕴含着悖论的论证。
总之,芝诺悖论以其独特的逻辑性和形而上学性引发了人们对于无限和现实世界的思考。
它显示了无限和自指的悖论性质,为我们提供了思辨和思维的机会。
通过对芝诺悖论的理解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逻辑和形而上学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思维工具来指导我们的思考与行动。
形式逻辑与形而上学的相互关系
形式逻辑与形而上学的相互关系引言形式逻辑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重要的两个分支,它们在探讨不同领域的问题时相互关联并相互支持。
形式逻辑是研究推理形式和有效推理方法的学科,而形而上学则研究存在、实在和本体等问题。
从表面上看,形式逻辑和形而上学似乎是截然不同的学科,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形式逻辑与形而上学的相互关系,并讨论它们对于哲学研究的重要性。
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形式逻辑是基于形式符号的理论,它研究的是推理形式和推理规则。
形式逻辑主要涉及到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和模态逻辑等内容。
在形式逻辑中,通过使用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自然语言中的推理过程形式化,从而使得推理过程更加严密和精确。
命题逻辑是形式逻辑中最基本的分支,它研究的是命题和命题之间的关系。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被表示为符号,通过逻辑连接词(如“与”、“或”、“非”)来构造复杂的命题。
同时,命题逻辑还研究了推理规则,如合取推理、析取推理和否定推理等。
谓词逻辑是命题逻辑的扩展,它引入了谓词符号和量词符号,并研究了命题中的谓词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在谓词逻辑中,命题被表示为谓词符号和对象符号的组合,通过量词符号来限定变量的范围。
谓词逻辑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自然语言中的推理过程,使得推理过程更加精细和复杂。
模态逻辑是形式逻辑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命题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在模态逻辑中,引入了模态操作符号(如“可能”、“必然”),用于表示命题的不同的语义特征。
通过模态逻辑,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事实和可能性,从而使得推理过程更加细致和全面。
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研究存在、实在和本体等问题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超越感性经验的领域。
形而上学讨论的是世界的本质和结构,关注的是存在的本体问题。
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实体、属性、关系、时空等,它试图揭示存在的真实面貌并寻找背后的本质。
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思辨和分析的方式进行。
现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争议
现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争议形而上学(Metaphysics)自古以来就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探讨存在、现实和世界的本质等基本问题。
在现代哲学语境中,形而上学的争议愈发复杂,不同的哲学家和学派对其意义、方法和内容的理解各不相同。
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形而上学的争议,分析其理论背景、主要流派以及影响力。
一、形而上学的历史回顾形而上学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意思是“在物理之上”。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了众多基本概念,探讨了“存在”的不同层面,并试图建立一个关于宇宙的统一理论。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经过近代实验科学的兴起,形而上学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许多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如洛克、休谟和康德等,对形而上学提出了严厉的批判。
在20世纪,随着逻辑实证主义、海德格尔哲学及后结构主义等思潮的出现,形而上学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
不同流派对形而上学关注的特定方面产生了一系列争议。
例如,一些哲学家认为形而上学是探讨人类理解及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而其他人则提出形而上学问题常常陷入无意义的辩论,缺乏实证基础。
二、现代形而上学争议的根源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逐渐习惯于依赖实证的方法来理解世界。
然而,传统形而上学所关注的问题往往难以以实验或观察验证,因此遭受到较大质疑。
这种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与意义维特根斯坦在他的《逻辑哲学论》以及后期作品中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他认为许多哲学问题实际上源于对语言使用的不当。
在他看来,很多形而上学的问题是不具有实际意义的,只是由于语言模糊导致的逻辑混乱。
这一观点引发了一场反对传统形而上学观念的运动。
2. 科学与哲学20世纪中叶,逻辑实证主义者主张所有知识都应建立在可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否定了纯粹形而上学的价值。
他们认为,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应当可被经验检验,否则就属于无意义之批判。
这一理论给现代形而上学的诸多论点带来了挑战。
3. 存在问题与实体论在当代哲学讨论中,「存在」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05. 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与形而上学
作为事物的首要本质的实体
• 我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提供线索。事物本然 的谓词与偶然的谓词,本然的性质是本性, 特殊的性质虽存在,但并非形而上学的核 心对象 • 实体的研究及一个事物本然的性质。实体 的定义。我们只能发现特殊的个别事物, 但定义却在于对象的普遍本质,这些普遍 本质是该事物成为该事物的基础,是一些 特定性质的组合作为基底
界定形而上学的问题
• 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科学,或对存在ειμι及 其”诸原则“和”诸原因“的研究 • 是或存在ον总是某个东西,即实体ουσια, 在逻辑中即主词,是即一种作为动态过程 的产物特定的实体。形而上学思考的就是 存在ον(即存在着的实体ουσια)和它的原 因αιτια(即实体由之而存在起来的过程)。 οντολογια=αιτιολογια
形而上学μεταφυσικος
• 形而上学的术语。Metaphysics,metaphysics。Meta意味着在……之后,或与……一 起。Physics是物理,但首先是自然。总结、 超越、深入?
• 求知乃人类之本性。纯粹认识的欲望,纯 粹感觉的快乐。 • 慧。
三段论与科学及科学的前提
• 三段论是亚里士多德逻辑系统的基础。三段论是语言和思想的一种必 然逻辑,要确定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关系,从而为科学论证提供工 具。其前提则是,语言逻辑的关系就表达了事物本身的关系。 • 三段论的定义、经典例子及其意义。亚里士多德定义三段论为由描述 某些事实的已知陈述必然地推导出其他陈述所构成的一段论说。一般 而言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所构成。大前提:所有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因此苏格拉底也是要死的。 • 三段论正确的前提是其前提的正确。三种推理:辩证的推理、诡辩的 推理与演绎的推理,完全取决于前提的性质:真似、似真而非、全真。 • 演绎推理的前提是要达到第一原理,第一原理要通过观察和归纳得到。 • 第一原理不能演证,否则将产生无穷倒退,因此存在科学知识与科学 知识的原初源泉。 • 科学奠基于初始前提,而初始前提则奠基于理智直观,亚里士多德谈 “认出”,与柏拉图“回忆”相对照。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和逻辑学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逻辑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形而上学是探讨存在的本质和本原的哲学分支,而逻辑学则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有效性的学科。
亚里士多德认为,形而上学的目标是通过理性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而逻辑学则提供了探究的工具和方法。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形而上学和逻辑学是相互支持的。
逻辑学为形而上学提供了推理和分析的工具,使得哲学家能够更深入地探究存在和本质的问题。
同时,形而上学的探究成果也丰富了逻辑学的内涵,推动了逻辑学的发展。
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经常使用逻辑推理来探究形而上学的问题。
他运用三段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逻辑方法,对概念、命题和范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同时,他也强调了逻辑学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所有学科的基础。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逻辑学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
逻辑学为形而上学提供了分析和推理的工具,形而上学则为逻辑学提供了探究的目标和内容。
这种关系反映了亚里士多德对于理性和存在之间的深刻思考,也对我们理解他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真能清除形而上学吗?
湖北第二师范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J a n . 2 0 1 7
V o 1 . 3 4 No . 1
第3 4卷第 1 期
文通过反 思卡 尔纳普 的意义概 念 , 假 陈述概念 和他 自己对 于 形 而上 学 的评 价 , 得 出结论 : 通 过 逻 辑分析 能够清 除的 只是 科 学层 面的形 而上 学 , 即形 而 上 学并 不表 示有 关 外部 世界 的科 学 的
实在 的知识 。形 而上 学作 为一 门学科 并不 能 因此 而失 去存在 价值 。
一
传 ・ 系辞 上 》 : “ 形而上者谓之道 , 形 而下 者谓 之 器。 ”这里 “ 道” 为根 本 的无 形 的东 西 , “ 器” 为 有 形 的可感知 的物 质 。它们 之间 的差别 非常 类似哲 学 问题 和 物理 问题 ( 也 可 以称 为 科 学 问 题 ) 的 区 别, 所 以用 “ 形 而上 ” 来 对等 翻译 m e t a p h y s i c s 还 是
域里 , 包括全 部 价值哲 学 和规范 理论 , 逻辑 分析得 出否定 结论 : 在 这个 领 域 里 的全部 断 言 或 者 陈述 都 是无 意 义 的。 ” _ 1 卡 尔 纳普 的 的 这 篇 反 对 形 而
上学 的文 章很 容 易 给人 造 成形 而上 学 一 无 是处 、 已经 死亡 的假象 。卡 尔纳普 成功 了吗?在 哲学 的 最 终 意义上 真 的消 除了形 而上学 吗 ? 为 了便 于探 讨 , 我 们 从 以下 几 个 层 面 来 进行 澄清 和说 明 。 简述“ 形而 上学 ”
论关于逻辑的一些形而上学问题——以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为视角
论关于逻辑的一些形而上学问题——以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为视角摘要:形而上学以“是什么”的方式追问存在之本体。
逻辑存在本身之所以存在的根据是什么?逻辑存在本身之所以存在的根据是如何可能的?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认为,哲学就是哲学本身,存在哲学从根本上超越了本体论和认识论,将哲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最高的层次和境界,存在哲学是要为整个哲学的研究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存在哲学;逻辑;形而上学一、什么是存在哲学不同的哲学家或者说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不一样的。
富人说,哲学就是他们酒足饭饱后消遣的谈资;穷人说哲学就是每天思考着下一顿的着落;读书人说哲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神学家说哲学就是上帝;哲学家说哲学来源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理念构造等等。
“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是整个哲学研究看似简单却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都代表着每一个回答者的哲学理念、哲学水平、哲学高度和哲学境界。
“知在红楼第几层”也就是这个意思。
海德格尔说,“存在是什么?存在就是存在本身。
”所以若问我“哲学是什么”,我的答案就是“哲学就是哲学本身。
”在《形而上学导论》的第四章《对在的限制》中,海德格尔探讨了与在(Dasein)相关的四个概念:形成(Werden)、表象(Schein)、思(Denken)、应当(Sollen)。
作为在的限制,它们和在有区别却又特地属于在——即使只是作为它的异物[1]94。
他这样分别描述四者与在的关系。
“在在与形成的对比中就是停留。
在在与表象的对比中就是停留着的模式,就是总是同样者。
在在与思的对比中就是作为根据者,现成者。
在在与应当的对比中就是总是当前作为还没有实现或者已经实现的应该做出来者。
”[1]201与前三者不同的是,应当不仅不是以此外随便什么地方提供来加给这个在的,而且当“这个在本身,在确定地被阐释为理念的情况下,就随身把与可作模式的事与应当做的事的关涉带来了”[1]196。
更重要的是,建基于思之上的在被应当提高了。
逻辑经验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
2011年第12期山东社会科学No.12总第196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6·哲学研究·逻辑经验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郝苑孟建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北京100049)[摘要]逻辑经验主义虽以激进的反形而上学著称,然而,不仅逻辑经验主义清除形而上学的方法预设了逻辑原子论的形而上学,而且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实质上也不得不奠基于实在论的形而上学。
对逻辑经验主义形而上学基础的反思表明,科学哲学若刻意回避形而上学问题,难免陷入唯我论等悖谬的形而上学立场。
若能合理吸收修正的形而上学所蕴含的创造精神和实践理性,科学哲学必将更为有力地推动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逻辑经验主义;形而上学;科学实在论;实践理性[中图分类号]B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12-0005-06一有关世界的存在问题,在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形而上学有关世界存在的论述,可以归结为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问题。
传统西方哲学有关世界实在性的争论,构成了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基本冲突。
早期逻辑经验主义者整体倾向于将有关世界的存在问题归为无意义的形而上学。
在他们看来,唯心论与唯物论有关外部世界实在性的理论分歧表面看似尖锐,但若涉及具体的常识和科学实践问题,两者并没有根本的分歧。
比如,唯心论者虽然否认外部世界独立于心灵的实在性,但是,他绝不会将原子与有关飞马的想象视为具有同等客观实在性的事物;唯物论者虽然否认主观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但他绝不会主张仅靠电子就能构造出疼痛的感觉,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唯物论者也不会否认感觉的真实性。
①既然有关世界实在性的不同形而上学体系在科学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并没有产生实际的差异,逻辑经验主义就主张根据思维经济原则,将没有实际差别的诸多形而上学理论从哲学中清除出去。
哲学中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
哲学中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最常见的两个分支,它们分别探讨了语言和真实性的本质。
逻辑学是指研究语言规则和逻辑结构的学问,形而上学则指探讨现实世界或实在性的研究。
尽管它们各自存在着自己的特征,但两个领域之间有很多交叉点,这也是理解哲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语言规则和逻辑结构的学问,主要关注语言的结构和语句的合理性,包括推论、证明、修辞和演绎等。
逻辑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逻各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
亚里士多德把逻辑学视为哲学的基础,他将其分为四个部分:范畴、命题、推论和科学方法。
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清晰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正确的逻辑思维可以有效地避免漏洞和谬误,确保论述合理而有力。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守一定的逻辑规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的逻辑思维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无谓的争论和误解。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或实在性的学问,包括存在、本体论、意义和价值等方面。
形而上学是哲学中最古老和最基本的分支之一,但它的主题和方法一直存在争议。
形而上学的关键问题是:世界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探讨的是不可感知和不可理解的本质,因此它一直被认为是哲学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形而上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解释世界。
它探索世界的本质、结构和性质,从而确定我们是否能够理解世界以及这种理解的基础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形而上学因其非常规性而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现实世界和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逻辑学和形而上学都是哲学中最为基本的学科,虽然它们各自探讨的对象和问题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关联。
逻辑学可以确保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形而上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这些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逻辑是区分合理和不合理的一般原则,而形而上学则是通过理解存在来回答基本哲学问题。
总的来说,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两个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
语言的逻辑与“逻辑”(Logos)的语言——简析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语言观的批判
把语言当作 固定 的对 象物和符号系统 , 是人类语法逻辑 的展现 。但在海德 格尔看来 , 语言不是逻辑 和理
性 的系统 , 而是古希腊“ 逻辑 ”L gs意义上的“ ( oo) 聚集 ” 和显现 , 是非形而上学的 、 主客一体的原初“ 发声 ” 。 关键词 : 而上学 : 形 海德格尔 ;L gs ; “oo” 语言
语 言 的逻 辑 与“ 辑 ” L g s 的语 言 逻 (o o )
简析海德格 尔对形 而上 学语 言观 的批 判
刘 文 斌
( 中国人 民大学哲学院, 北京 10 7 ) 0 8 2
摘要 : 出逻辑主义 、 指 工具 主义语 言观的不足之处 , 出一种非形 而上学 的语 言观 , 提 是海德格尔语言 思想的重中之重 。在他看来 , 非形 而上学 的语言理解和逻各斯 的原初含义息息相关 。形而上学的语 言观
步认 为 西方哲 学也错 误 地把 语言 当成 了一 个存
在者 , 当成 了一个 对象 . 这恰 恰是 对原 初语 言 的 而
莫大误解 。按照海 氏的理解 , 关于语言的工具性考
认为语言是一个生成的过程 ,与人的精神活动息 息相关。海德格尔在欣赏洪堡的同时也 贵州正安人 , 刘 17 一 , 中国人 民大学哲学 院博士生 。主要研究方 向: 国哲学。 外
也失 去 了它 的本来 面 目, 由原初的澄 明之 境变为人
、
语 言的逻 辑 : 传统 形 而上学 语 言观
近代以来 , 主客二分的研究方式非常盛行 , 存 在成 为了一种 客体 , 被给予 了对象化 的考量 。 么 , 那
主体 如何 才能克 服 自身而 达到客体 呢? 对于这个 问 题 的回答 林林总 总 , 莫衷一是 , 似乎都难 以服众 。 但 在海德 格尔看来 ,所有 的 回答都 忽略 了一个 问题 , 都错误 地把存在 者 当成 了存 在 。因此 。 氏大声疾 海 呼我们应 该重新 回到存在 的问题上来 。 德格尔进 海
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
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
孙显元
【期刊名称】《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5)002
【摘要】芝诺用以构造悖论的逻辑是论辩术,是形式逻辑的前身.他从能被思维的是能存在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原理出发,认为矛盾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从而建立了感
性与理性的"二律背反".芝诺悖论都是建立在这个"二律背反"基础上的,它是产生芝
诺悖论的总根源.芝诺把作为思维科学的逻辑推广到整个宇宙,把知性思维的认识推
广到理性思维领域,将逻辑矛盾等同于辩证矛盾,进一步取消辩证矛盾,从而以理性否定感性,否定事物的矛盾和运动的存在.
【总页数】8页(P1-8)
【作者】孙显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02.15
【相关文献】
1.亚里士多德实体与属性二分下的芝诺悖论——芝诺悖论归属问题的诊断 [J], 聂
辰桅
2.基于时空连续的芝诺悖论的逻辑分析 [J], 李大凯
3.墨家的矢与芝诺的箭——在墨家哲学体系中探讨芝诺悖论 [J], 陈舒颜
4.芝诺悖论、贝克莱悖论和罗素悖论“三胞胎”悬案的解决:概念与逻辑、无穷观、
与“无穷”相关的数量形式及其处理理论和技术 [J], 欧阳耿
5.数学基础理论中的千古悬案——科学哲学——芝诺悖论、贝克莱悖论和罗素悖论新解 [J], 欧阳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逻辑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以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为视角
论逻辑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以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为视
角
郭晓鸣
【期刊名称】《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21)005
【摘要】针对逻辑哲学的基本问题即:逻辑存在本身之所以存在的根据是什么? 逻辑存在本身之所以存在的根据是如何可能的? 本文以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为视角,认为哲学就是哲学本身,逻辑哲学不应当研究诸如"什么是逻辑"等逻辑问题.同时认为,逻辑哲学是研究与逻辑有关问题的哲学,哲学逻辑根本就是没有理论意义的.【总页数】7页(P99-105)
【作者】郭晓鸣
【作者单位】广东金石行律师事务所,广东,佛山,5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16
【相关文献】
1.论关于逻辑的一些形而上学问题——以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为视角 [J], 曾丽娜
2.论关于逻辑的一些形而上学问题——以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为视角 [J], 曾丽娜
3.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怀疑论的存在--关于哲学基本问题意义的新认识 [J], 胡长栓
4.逻辑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塔尔斯基的真理概念 [J], 程仲棠
5.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的两个基本原则 [J], 徐为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哲学毕业论文形而上学逻辑哲学论文
形而上学逻辑哲学论文1.事实与事物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一定可以“勾画出世界的图像”,因此世界必然可以认知的。
基于这个观点,维特根死坦首先否定了传统的以事物为基础的形而上学,他认为,“世界是事实的总体,不是事物的总体。
”换言之,维特根斯坦所建立的是“事”的哲学而不是“物”的哲学。
传统的物的哲学中,形而上学是以认识论为基础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去认知物体的属性、性质、实体和本质,去“追求经验背后的形而上学问题”,进而又涉及到一般与个别的问题,最终我们考察的对象从存在物上升到存在本身。
这种哲学注定是无法实现的,从休谟开始,人类能认识存在本身就收到了批判,到康德把“物自身”,排除了认识论领域,这一形而上学观点就被否定了,因为它要求我们去认识超出理性认知的对象,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维特根斯坦把事实作为世界的基本组成,他说“世界是事实的总体”,“世界分解为诸事实”。
2.事态与对象事态原先被罗素翻译为原子命题,即事实的组成部分。
维氏认为事态是最基本的事实,事实要么是事态,要么是事态的复合。
但是反过来,事态并不一定是事实,因为事态包含了所有可能发生的事实,不仅是在世界中真正发生了的事实。
“事态是对象(事物)的结合”,事态就是事物在世界中存在的载体,事物通过在事态中与其他事物相结合来存在,它的本质就是能出现在各个事态当中。
对象在事态中与其他对象结合的方式称为事态的结构,这种结构是包含在对象之中的,对于一个对象,它与其他对象所有的可能的结构也就是所有他能构成的事态,维特根斯坦称之为对象的形式。
这种形式是始终不变的,因此,给定了一个对象,就相当于给定了它的形式,也就给出了含有该对象的所有事态,“如果给出了所有的对象,那么同时也就给出了所有可能的事态”,因此,事物的本质就是存在于诸事态当中,当我们知道一个对象,就等同于知道了它出现于诸事态中的可能性。
维特根斯坦同时规定,世界的形式即是所有对象的形式的总和。
对象的可能的事态构成了对象的形式,它是不变的,而对象的外在性质,即哪些事态成为了事实则是可以变化的,称之为对象的配置。
休谟问题逻辑层面的解决和实践解决
休谟问题逻辑层面的解决和实践解决休谟问题逻辑层面的解决和实践解决引言休谟问题是哲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也是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休谟问题指出,人类如何从感性经验中得出普遍性的知识或真理。
这个问题在哲学和逻辑学中一直是一个争议的话题,许多哲学家和逻辑学家都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将从逻辑层面和实践层面两个方面来探讨休谟问题的解决方法。
逻辑层面的解决方法1.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中最古老、最基本、最广泛的一门哲学学科。
它研究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存在本身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形而上学认为,存在于感性经验之外的东西是普遍性知识或真理的来源。
2. 理性主义理性主义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自己内在的理性来获得普遍性知识或真理。
理性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而非通过感官。
3. 直观论证直观论证是一种以直接感知为基础的推理方式。
这种推理方式基于人类的感性经验,通过直接感知得到普遍性的知识或真理。
实践层面的解决方法1. 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认为,人类只能通过感性经验来获得普遍性知识或真理。
这个观点认为,人类的所有知识都源于感性经验。
2.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一种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假设和理论的方法。
科学方法基于实践,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假设和理论是否正确。
3. 范畴论证范畴论证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
这种推理方式基于特定范畴中的事实和规律,推导出普遍性规律或真理。
结论休谟问题是哲学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在逻辑层面上,形而上学、理性主义、直观论证等都提供了解决休谟问题的途径;在实践层面上,经验主义、科学方法、范畴论证等也提供了解决休谟问题的途径。
不同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有不同的看法,但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形而上学与逻辑学的关系解读
形而上学与逻辑学的关系解读形而上学和逻辑学是哲学中两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们分别研究的是存在和思维的本质。
虽然它们在研究对象上有所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形而上学是研究存在的学科,它探讨的是实体、属性、关系以及存在的本质。
形而上学思考的是超越物质世界的问题,试图回答存在的根本问题。
它关注的是存在的本体、存在的本质以及存在的原因。
形而上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存在的本质、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因果关系等等。
它试图通过思辨和推理来揭示存在的真相,探索宇宙的奥秘。
逻辑学则是研究思维和推理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思考过程的规律和准则。
逻辑学试图通过分析思维的结构和原理,揭示思维的规律性和合理性。
它研究的是思维的形式,而不关注具体的思维内容。
逻辑学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正确的推理方法和规则,以及评价推理的有效性。
逻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逻辑体系,成为后世逻辑学研究的基础。
虽然形而上学和逻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逻辑学为形而上学提供了思维和推理的工具,帮助形而上学家进行思考和分析。
形而上学的研究需要运用逻辑学的方法,以确保推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逻辑学的规则和原则为形而上学的推理提供了基础,使得形而上学成为一门系统和科学的学科。
另一方面,形而上学也为逻辑学提供了研究对象和动力。
形而上学的问题和思考为逻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思维素材和问题,推动了逻辑学的发展。
形而上学的思考可以引发逻辑学家对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的反思,从而推动逻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形而上学和逻辑学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作用。
形而上学的研究需要逻辑学的方法和工具,而逻辑学的发展也依赖于形而上学的问题和思考。
它们共同构成了哲学体系的两个重要支柱,为人们理解世界和思考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总而言之,形而上学和逻辑学是哲学中两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们分别研究的是存在和思维的本质。
关于形而上学的三个问题
一
起 归类 的时 候 , 它 的本 质 就不 再 是 “ 桌子” , 而 是 诸
家具 ” 或“ 木 质 的东西 ” 这样 一些 本 质规 定 。 同样 刻 地把 握世 界 , 哲 学 上 的 最 高学 说 被 提 出来 了 , 即形 如 “ 桌 而 上学 。广 义 的形而 上学 指关 于研 究世 界 的本质 、 灵 张 桌 子 我 们 可 以根 据 不 同 的 情 况 给 它 加 上 “
因而物质运动时空都是无限的彼此关联着的存在试图强加某种界限是思维反辩证法的典型特征同时也是人妄图主宰宇宙的自大心里在作祟宇宙就是它自己的样子和人的思维没有任何关系生命只是宇宙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偶然现象
2 0 1 3年 4月
延安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l a S c i e n c e )
一
、 “ 家具” 、 “ 木质 的东 西 ” 等 本质 概念 , 这就是 说 一 魂、 神学、 宇宙 、 时间、 空 间等超 经验 的学 说 ; 狭 义 的形 子 ” 张桌子作为个体存在是不能用“ 本质” 这个词加 以界 而上学指本体论 。本文对形而上学的本体论 以及宇
宙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 而这两部分都可能涉及到神 说的。判定个体事物的时候 , 人们 习惯于放在它的类
学 理论质 当做个 体存 在 的根据 。这 表明, 本 质是 关 于某 类 事 物 的抽 象 规 定 。或 者 说 , 要
、
本 质 与规律
应 当是这 样 的一 组 形而 上学 作为思 维 的理性 具体 , 其 实质 是追求 对 想得 出关 于某 类 事物 的本质 规定 ,
逻辑思维与形而上学的关联
逻辑思维与形而上学的关联引言逻辑思维和形而上学是两个看似相对独立的领域,一个关注于思维和推理的规范性,而另一个则关注于探讨存在和现实的本质。
然而,这两个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
本文将探讨逻辑思维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共同对人类思维和理解世界的影响。
逻辑思维的定义与特征逻辑思维是指基于逻辑规则和推理原则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思考过程。
它关注于理性和合理性,致力于建立正确的推理链和论证结构。
逻辑思维注重形式上的准确和严谨,强调逻辑演绎和推理的合理性。
其主要特征包括:•严密性:逻辑思维追求推理过程的严密性,确保每个论证环节都可靠和准确。
•一致性:逻辑思维要求思考过程中的各个命题和论断之间要保持一致,避免逻辑上的矛盾。
•可证明性:逻辑思维强调每个论证环节都可被明确证明,以确保推理过程具有可靠性。
•可复制性:逻辑思维鼓励其他人能够复制和验证推理过程,确保其普遍适用性和有效性。
形而上学的定义与特征形而上学是一门哲学学科,关注于探索存在的本质和基本问题。
它探讨的问题包括现象和实体的本质、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自由意志等。
形而上学超越了观察和实验,提出一种超越经验的思考方式。
其主要特征包括:•抽象性:形而上学探讨的问题超越了日常经验,关注于超越感官感知的抽象概念。
•综合性:形而上学试图通过整体的、全面的视角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基础性:形而上学关注的问题涉及到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其他学科和领域研究的基础。
•可能性:形而上学允许提出各种可能性和假设,超越了具体的已知事实。
逻辑思维与形而上学的关联虽然逻辑思维和形而上学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问题,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关联和相互影响。
逻辑思维对形而上学的影响逻辑思维对形而上学的研究和思考提供了一种合理性和严密性的方法。
逻辑思维的规则和原则可以被应用于形而上学的推理过程中,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明确命题和论证链,并确保推理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合理性。
逻辑思维帮助我们避免犯错误的逻辑,从而提高形而上学思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关于逻辑的一些形而上学问题
摘要:传统形而上学提倡绝对主义、永恒性;存在主义则高扬个人高于全体的原则,倡导相对主义、历史性。
而海德格尔的存在是“有根”的存在,是意义的存在;而这种意义只是对人这样一个特殊的“此在”才显现出来。
关键词:存在哲学;形而上学;存在主义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1
一、什么是存在哲学
海德格尔说:“存在是什么?存在就是存在本身。
”所以若问我“哲学是什么”,我的答案就是:“哲学就是哲学本身。
”在《形而上学导论》的第四章《对在的限制》中,海德格尔探讨了与在(dasein)相关的四个概念:形成(werden)、表象(schein)、思(denken)、应当(sollen)。
作为在的限制,它们和在有区别却又特地属于在——即使只是作为它的异物。
他这样分别描述四者与在的关系:“在在与形成的对比中就是停留。
在在与表象的对比中就是停留着的模式,就是总是同样者。
在在与思的对比中就是作为根据者,现成者。
在在与应当的对比中就是总是当前作为还没有实现或者已经实
现的应该做出来者。
”
与前三者不同的是,应当不仅不是以此外随便什么地方提供来加给这个在的,而且当“这个在本身,在确定地被阐释为理念的情况
下,就随身把与可作模式的事与应当做的事的关涉带来了”;更重要的是,建基于思之上的在被应当提高了。
海德格尔指出:“存在地地道道是超越(transcendence)。
”存在哲学从根本上超越了本体论和认识论,它将哲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最高的层次和境界存在哲学是要为整个析学的研究奠定最坚实的
基础。
同时,她最能体现现代哲学的最高水平和品质。
因此,现代哲学的最高代表是存在哲学。
二、整体思维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工具理性对社会生活的主宰导致人们的生
活异乎寻常的外在化。
“人在技术上制造自己;如若这一点成功了,那么,人就把他自己炸毁了,亦即把他的作为主体性的本质炸毁了,使之在空气中爆炸开来,于是,绝对无意义的东西就被当作唯一的
意义,而对这种效果的维护就显现为人对地球的统治。
”而且在现在社会世俗化过程中,宗教逐渐的衰微,使人们的精神生活面临着“无家可归”境地,崇尚非理性的存在主义为了摆脱“生命中不堪承受”的精神失落与焦虑,消融主体与客体的外在对立,找回自己的“存在之家”,才应运而生。
然而我们现成的状态却远不是源初与理想的状态:单看那日益繁琐的规章制度、法律条款就可见一斑。
《理想国》中苏格拉底曾说,真正的立法家不应当把力气花在法律和宪法方面做这一类的事情,不停地制订和修改法律以期找到一个办法来杜绝商业上的以及其他方面的弊端的做法其实等于是在砍九头蛇
的脑袋——砍了一个,又长出九个,永无宁日。
那么我们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在海德格尔看来,问题在于,我们只关注在者而遗忘了在,并且因此把价值也误作一种在者而非在。
在与应当的区分在遥远的往昔只是由于将x(在者)标明为(善)而有萌芽状态,真正对其进行区分则完全属于近代。
三、立足于人
传统形而上学见物不见人,提倡绝对主义、永恒性;存在主义则高扬个人高于全体的原则,倡导相对主义、历史性。
存在主义尤其把个人的生存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认为人的真正存在就表现在个人的孤独、忧虑、烦恼、畏惧、沉沦、死亡等生存情绪或心理感受中。
“没有诸如象死亡、忧虑、犯罪、害怕和颤慄,以及绝望一类不愉快的事情,这个完整的人就不是完整的。
”
存在主义集大成者海德格尔认为,以往的形而上学家们虽孜孜以求存在问题的解决,却反而把存在给遗忘了;究其原因,是他们混淆了存在与存在者;早在希腊贤哲们以“是什么”的提问方式追问到的存在是“理念”“第一原因”等时,他们的本体论就是无根的了;孰不知,“是什么”永远只能是存在者。
“形而上学从存在者出发又归结到存在者上去”。
存在根本不“是什么”,而是“如何是”,“问之所问”之存在才是存在者的根。
存在只可以通过存在者通达于存在,但并非任何存在者都能追问到存在、领悟到存在。
在所有存在者中,“唯当此在在,才有存在”;只有“此在(dasein)”人,才能向存在发问,领会着存在。
“我们领会存在这回事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必然的。
”存在是人的世界,而人生活在世界中;如果没有此在生
存,也就没有世界在此。
存在是世界向人显示出来的本源性、本然性的意义,存在只对在dasein意义下的人才有意义。
“若没有终有一死的人的留神关注,物之为物也不会来”;甚至“时间只有在人的情况下才成其为时间。
“唯当此在存在,才有真理。
唯当此在存在,存在者才是被揭示、被展开的。
唯当此在存在,牛顿定律、矛盾律才在,无论什么真理才在。
”
形而上学以“是什么”的方式追问存在之本体,由于存在本体(理念、实体、绝对精神等)属性的永恒性、绝对完美性,否定性“无”是不能够存在的。
“可以肯定,海德格尔之前,西方哲学从未想出非存在的实质,但是佛教的哲学却做到了。
“无既不是一个对象,也不是任何存在之物。
无的发生,既不靠它自身,也不超然于存在之外,像某种附属物。
那使得存在的开启对人的存在来说变为可能的东西,便是无。
”海德格尔“有根”的存在,是意义的存在;而这种意义只是对人这样一个特殊的“此在”才显现出来。
而人是时间性、历史性的,是有死的,所以人必须面对“无”的问题。
如果说存在是对人的一种意义,那么“无”就是这种意义的失落。
人总是有死的,所以人也就始终面临着“无”的威胁。
“在我们已经从恐惧中中恢复过来以后,我们自己便确认恐惧开启了无。
”
参考文献:
[1](德)海德格尔,熊伟,王节庆译.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德)海德格尔:论自然的本质和概念[j].路标,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0:298.
[3](古希腊)柏拉图,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2009.
[4](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三联书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