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手法赏析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诗歌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文学形式,其创作和鉴赏都需要一定的艺术手法。

在诗歌鉴赏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形式、语言、意境等方面。

下面将对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魅力。

首先,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是其最基本的艺术手法之一。

韵律是指诗歌中音节、音调、停顿等元素的有机组合,而节奏则是指诗歌中句子和词语的重音和轻音所形成的一种韵律感。

通过合理运用韵律和节奏,诗人可以使诗歌在朗诵时更具有韵律美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其次,诗歌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多种手法,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可以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通过比喻和拟人,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象化,使之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此外,诗歌的意境和意象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方面。

诗歌的意境是指诗歌所营造出的一种情感氛围和思想境界,而意象则是指诗歌中所运用的具体形象和符号。

通过意境和意象的营造,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具有内在的艺术美感和思想深度,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诗歌的结构和布局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方面。

诗歌的结构包括诗歌的体裁、韵律、格律等方面,而布局则是指诗歌中各个部分的排列和组合。

通过合理的结构和布局,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具有整体的美感和艺术性,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韵律和节奏、修辞手法、意境和意象、结构和布局等多个方面。

这些艺术手法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内在美感和艺术魅力。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对诗歌鉴赏有所帮助,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艺术之美。

古诗鉴赏艺术手法赏析(解析版)

古诗鉴赏艺术手法赏析(解析版)

古诗鉴赏艺术手法赏析(解析版)古诗鉴赏艺术手法赏析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在古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塑造形象,创造意境。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1. 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将两种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表达方式。

通过比喻,诗人可以以物喻人,以物喻事,以物喻景,以人喻事等,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具体的描写。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将戍鼓比喻为守夜的战士,将边秋的寂寞和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

2. 借代手法借代是通过特定的符号或象征物来代表其他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的修辞手法。

借代可以使诗歌形象更加饱满,意境更加深邃。

比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其中“黄河”和“海”都是代指壮阔的景色和壮丽的气势。

3. 径显手法径显是一种通过点到达面的写作技巧,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境。

径显使得诗歌更为抒情,节奏感更强,引人入胜。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对时间的简洁表达,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展现得淋漓尽致。

4. 拟人手法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自然事物、抽象概念或人造物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行为或生命等特性,赋予其人性化的形象。

这种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鲜活,读者更易于产生共鸣。

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将雨赋予了智慧和情感。

5. 对偶手法对偶是指在诗句里通过形式上的呼应来表达意义上的对立或矛盾。

对偶手法使诗句更加简练明了,既韵味十分浓厚,又容易记忆。

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典型的对偶手法展现。

6. 视觉手法视觉手法是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描绘和颜色的表现来引导读者的想象和感知,增强诗歌的意境。

比如《题西林壁》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鲜明的视觉形象让读者产生广阔的联想。

李煜《虞美人》艺术手法赏析

李煜《虞美人》艺术手法赏析

李煜《虞美人》艺术手法赏析在李煜的词作中,《虞美人》是一首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佳作。

它历来被推为“词中之龙”,备受词人、评论家的青睐。

它那凄凉哀怨、沉郁苍凉的风格以及创作手法的精妙绝伦都令人叹为观止。

所以,我想就本词从艺术手法上作些赏析,以便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我们知道,古典诗歌分为“风”“骚”两派。

风,属于表现型,即直接诉诸读者感官,如悲秋、伤春、怀古、送别等等,代表作如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骚,属于批判型,意在讽谕社会现实,如屈原《离骚》。

而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却采用了不折不扣的批判型手法。

其中,他运用象征的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怀,寄托自己的感慨。

“春花秋月何时了”。

前句化用南朝文学家谢朓《只子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人借眼前景物的描写,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思念。

后句是写对政治生活的厌倦。

语本唐代诗人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人用比兴手法,反用其意,说理透彻,情真意切。

整个上片,主要用“惜”字来表达作者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和对南唐王朝的眷恋。

从内容看,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一是抒发亡国之痛,二是谴责庸臣误国,三是思念故国旧都。

可以看出,李煜的这首词是先扬后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深化的。

这样,就使得全词感情波澜起伏,有变化而不平板,内容真实而不矫揉造作。

可见,李煜的这首词不仅是词史上划时代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照千秋的不朽之作。

特别是它那前无古人的凄苦哀怨、沉郁苍凉的风格以及创作手法的精妙绝伦都令人叹为观止。

因此,我认为要准确把握这首词的内涵,必须充分掌握其艺术特色。

从写作手法上来讲,本词主要运用了三种艺术手法:象征、比兴、双关。

春思首联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

春思首联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

《春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其首联为“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这两句诗通过细腻入微的艺术手法,将春天的景色和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出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首先,从对仗手法来看,首联采用了工整的对仗,以“燕草”对“秦桑”,以“如碧丝”对“低绿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和谐的统一。

这种对仗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其次,从象征手法来看,“燕草”和“秦桑”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文学中,“燕”常常象征着远方的亲人或朋友,“秦”则常常用来指代故乡或亲人。

而“草”和“桑”都是春天里常见的植物,它们的生机勃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旺盛。

通过将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诗人成功地表达出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从色彩运用来看,诗人通过“碧丝”和“绿枝”两个词,生动地描绘出了春天的色彩。

碧丝般的燕草和绿枝低垂的秦桑,形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卷。

这种色彩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李白的《春思》首联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将春天的景色和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诗歌鉴赏常用艺术手法大全

诗歌鉴赏常用艺术手法大全

记叙【概念】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概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句】(杜甫《漫成一首》)【赏析】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议论【概念】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赏析】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概念】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表现手法起兴【概念】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例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虚实结合【概念】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例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赏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联想【概念】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赏析诗词句子艺术特色

赏析诗词句子艺术特色

诗词句子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1. 语言运用:诗词中的语言运用非常精妙,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 意象营造:诗词中的意象营造是艺术特色之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使读者产生共鸣和联想。

3. 节奏韵律:诗词的节奏韵律也是艺术特色之一,通过押韵、平仄、对仗等手法,形成优美的节奏和韵律,使诗词更加易于朗读和记忆。

4. 情感表达:诗词中的情感表达也是艺术特色之一,通过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手法,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体验,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动。

5. 艺术风格: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他们的诗词作品也因此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例如,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苏轼的词风豪放激昂,李清照的词风婉约清新等。

在赏析诗词句子的艺术特色时,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深入体会诗人所运用的语言、意象、节奏韵律、情感表达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作品所蕴含的美感和价值。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吕建辉在古典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中,我们往往感到满头雾水。

其主要原因是,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比较灵活,没有统一的说法。

同一首诗歌同一种艺术手法,可以冠以不同的说法;同一首诗歌又可以同时运用几种不同的艺术手法。

其次是对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的特点不甚了解,甚至与修辞手法,或者文章的表达方式混淆。

这些都是造成我们在赏析古典诗歌艺术手法时的拦路虎。

对此,我们首先必须理清思路,对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清楚的认识,使之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纲”,在碰到具体诗歌赏析时,才会“纲举目张”,准确地分析出诗歌的艺术特点。

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哪些呢?我们不妨先看下表:从表中我们看到,“诗言志”是赏析的总纲,其中的“志”实际包括“志、情、理”三个方面。

从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言“志”的诗歌主要运用“托物言志”、“借物咏怀”、“因事咏怀”等手法;抒“情”的诗歌主要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手法;说“理”的诗歌主要运用“寓理于景”、“因事寓理”、“借物喻理”等手法。

从具体地表现手法(技巧)来看,有几十种之多(见上表,且不限于表中的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种手法不属于某一类诗歌专用,无论的言志还是抒情、说理都可以使用,并且可以同时在一首诗歌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掌握了古典诗歌艺术手法赏析的“纲”之后,我们就可以试着对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赏析。

例如: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

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又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艺术手法鉴赏01(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艺术手法鉴赏01(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秋季课程·搭建体系,全面学习2021-2022学年度9月第 2 节授课内容诗歌鉴赏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解决问题诗歌鉴赏赏析题-艺术手法角度学生类别A1□A2☑B1□教学重难点古代诗歌鉴赏常考技巧类型的区别记忆与分析运用前序回顾诗歌鉴赏-意象意境鉴赏一.前序回顾二.课程引入秋季课程·搭建体系,全面学习三.基础知识基础概念分类要清——表达技巧题四类型通法要明——表达技巧题解题三步骤(一)准确分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重点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加以讲解。

(一)精准审题1.审题型。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型和暗考型。

(1)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2)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

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区间)。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

依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

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片)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指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

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

“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表达方式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动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绘声绘色绘形)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表现手法比兴、象征、烘托、对比、照应、联想、想象、用典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借代、排比、设问、反问等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说明:因各种版本对有些技巧的分类并不一致,例如,有的把动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托物言志等归入了表达方式,而有些图书则将其归入了表现手法。

自然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赏析

自然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赏析

自然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赏析
自然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赏析
自然景物描写即描写自然环境的风景,包括四季风景、山水花木风景,乡村城市风光等。

作品中所使用的特殊语句组织方式,就是艺术手法。

恰当的艺术手法是与欣赏者的审美能力相适应的,可以使景色描写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自然景物描写所能够使用的艺术手法种类丰富,异彩纷呈。

下面介绍几种初中语文课文中常见到的:
一、简笔勾勒。

景色描写中的简笔勾勒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景色的基本特征或全貌,不着华丽修饰,不加过多渲染。

如《小石潭记》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上景色的描绘仅仅十二个字,便展示出了小石潭周围幽静精致的全貌:青翠的藤蔓和树木,均匀地围绕小石潭,柳条随风飘动,缠绕覆盖。

此文中使用此手法的还有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寥寥几字写出了通向小石潭水流的形状、远近、地理状况。

寥寥数语胜过千言万语,这便是简笔勾勒的效果,正如鲁迅所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赏析这样的景色描写时可以抓住此特点来分析鉴赏。

二、工笔细描。

景色描写中的工笔细描,着力于精雕细刻,用细致入微的笔法描摹景物,使所写景物纤毫毕现,如在眼前。

例如: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选自《满井游记》)这是初春水光的特写镜头,作者袁宏道观察入微,不仅细腻地描绘出春波一层一层的如同鱼鳞的。

艺术手法的特点

艺术手法的特点

艺术手法的特点
艺术手法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及其特点:
1. 象征: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暗示、代表某种抽象的意义或概念。

2. 隐喻:使用一种事物来暗喻另一种事物,以增强作品的意义和深度。

3. 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突出主题、情感或思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4. 夸张:对事物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大或强调,以达到强调、突出或讽刺的效果。

5. 变形:改变事物的形状、比例或结构,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6. 构图:通过安排元素的位置、大小、比例等来营造作品的视觉平衡和美感。

7. 色彩:运用色彩的冷暖、明度、饱和度等特性来表达情感、氛围和主题。

8. 透视:运用透视原理来表现空间、深度和距离,使作品更具立体感。

9. 节奏:通过重复、变化和对比等方式来营造视觉或听觉上的节奏感。

10. 韵律:类似于节奏,但更强调元素之间的和谐和流畅,给人以美感和舒适感。

诗词赏析艺术手法

诗词赏析艺术手法

诗词赏析艺术手法一、比喻。

比喻在诗词中就像是给事物穿上了一件奇特的外衣。

比如说“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诗人李贺把大漠的沙比作雪,燕山的月比作钩。

这一比喻啊,可不得了,瞬间就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那片广袤无垠的沙漠,沙子像雪一样洁白,燕山的月亮弯弯的像钩子一样挂在天上。

这种比喻让原本单调的景象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好像一幅画就在眼前展开了。

再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把冬天的雪花比作春天的梨花。

本来冬天是寒冷又单调的,可这么一比喻,好家伙,那漫天的雪花就像梨树一夜之间全开了花似的,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而且还让寒冷的冬天有了春天的那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呢。

二、拟人。

拟人就像是诗人给那些不会说话、没有情感的东西赋予了生命和情感。

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把花和鸟都拟人化了。

花怎么会流泪呢?鸟又怎么会惊心呢?可是诗人这么一写,就把自己在战乱时期的那种感伤和离恨通过花和鸟表达出来了。

花好像也能感受到国家的动荡不安而落泪,鸟也因为人们的离别而惊心,特别巧妙。

还有“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把青山当成一个有情感、有审美的对象。

他觉得青山很妩媚,还推测青山看他也是这样。

这就像是和青山在互相欣赏,把自己的情感和青山联系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那种豁达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三、夸张。

夸张就像是一个放大镜,把事物的某个特点放大好多倍。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写庐山瀑布,说瀑布有三千尺长。

哪有真的三千尺的瀑布呀?但是他这么一夸张,哇,那瀑布的雄伟壮观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我们仿佛看到那巨大的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倾泻而下,就像银河从天上掉到人间一样,特别震撼。

再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他说自己的白发有三千丈长,这简直太夸张了。

可是呢,我们却能深刻地感受到他内心的忧愁有多么的深,就像这三千丈的白发一样无尽头。

四、对偶。

对偶就像是一对双胞胎,整齐又对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这两句诗,“两个”对“一行”,数量词相对;“黄鹂”对“白鹭”,鸟类相对;“鸣翠柳”对“上青天”,动作和地点相对。

李煜《虞美人》艺术手法赏析

李煜《虞美人》艺术手法赏析

李煜《虞美人》艺术手法赏析这首词采用的是比兴的艺术手法,它不仅表现出离愁别恨的缠绵悱恻,而且将自己心灵深处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就其艺术构思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前两句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在结构上并无甚特殊之处。

如果与作者其他词的结构比较起来看,也不外乎就是从昨天写到今天,又从今天回到昨天。

这种结构方式已经运用得很熟练了,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

但是这两句所包含的内容却很值得注意。

“春花秋月”是从大处落墨的,它是与时间紧密相联系的,“往事知多少”则是从小处着眼的,它是与历史长河中的某个阶段相联系的。

因此,这两句既是从整体上着眼,回顾过去;同时又是从细部着笔,点染未来。

这样,整个结构就给人以“大处落墨”而“小处着眼”的感觉,避免了单纯的回顾与单纯的展望之嫌,使得上下片浑然一体。

至于它所用的比兴手法,更为典型。

所谓“春花秋月”,是以美好事物的代谢为喻,实际上也是以个人的悲欢离合为喻,来寄托或表现人生的哀伤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它似乎是由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引起感触而触发议论,而其实际上则是用美好事物的消逝、衰败来比喻昔盛今衰,昔乐今哀。

因而这两句的内容既丰富,意境又深远,还能引起读者对社会人生的联想,加深印象,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但第三、四句笔锋一转,突然改用三言两语写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种从国家到个人,再由个人到眼前景物的跳跃,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常见的。

李煜以后的李璟、李煜、冯延巳等人都曾有过这种写法。

这种跳跃的结果,便是避免了那种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体的抽象的议论,而是形成了委婉曲折、跌宕多姿的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

同时,这两句从月光的皎洁到朱颜的憔悴,进而联想到江水的东流,从而暗示出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也颇有深意。

而这种感慨,正是借助“春花秋月”的描绘而发的。

小学古诗词赏析常用艺术手法

小学古诗词赏析常用艺术手法

小学古诗词赏析常用艺术手法在古诗词的赏析中,我们应该理解诗人明白诗人想表达的感情和采用的艺术手法。

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赏析常用艺术手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诗词赏析常用艺术手法(一)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托物言志如:“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高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子规》余靖)5、巧用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春雨》周邦彦)6、联想巧妙如:“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韩愈)9、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10、以动写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王维)11、以静写动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

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

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寻梅》乔吉)13、以实写虚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经的艺术手法赏析

诗经的艺术手法赏析

诗经的艺术手法赏析诗经的艺术手法赏析导语:《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多运用的艺术手法大家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诗经的艺术手法赏析,欢迎借鉴!《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扩展阅读:诗经名句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3、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矣。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国风·邶风·绿衣》译:绿色丝啊绿色丝,绿丝本是你手织。

睹物思人念亡妻,是你是我无过失。

细葛衣啊粗葛衣,穿在身上有凉意。

睹物思人念亡妻,样样都合我心意。

4、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邶风·柏舟》5、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6、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7、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8、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10、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诗经。

卫风。

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强化表现手段这种手法所起的强化作用指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之强调与突出作用,它不仅能强化读者对小说的印象,而且能突出表现内容的内涵。

1、对比表现手法这是一种最能起到强化作用的手法,通过双方的对比既能突出各自的特征,又能强化表现的主体及内涵。

如《边城》这部小说中的一处对比:“这里又没有人过渡,你在这儿做什么?”“我等我爷爷。

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等他来他可不会来。

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他还会,他答应来找我,就一定会来的。

”“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翠翠误会了邀她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心里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来骂人,这时正因为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地说:“你这个悖时砍脑壳的!”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

”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老兄,你要怎么!”便走上河街去了。

黄狗为了自己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翠翠便喊:“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告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好要狗莫向好人乱叫,放肆地笑着,不见了。

此处的对比,表现于翠翠与傩送这两个人物的处事及性格的对比。

天色已晚,傩送好心地邀请翠翠到他家,翠翠却出言不逊地拒绝。

通过对比,突出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此处对比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傩送的优秀品格。

2、重复表现手法重复是指细节的重复、相同的一句话的重复,以及同一个景物的重复、同一个物景的重复。

重复能强化读者的印象,并能深化重复物的内涵。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别里科夫有一句习惯用语“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同一句话及与此类似的话在小说中多次重复出现。

人物这种语言的重复,其浅层意义是揭示他的谨小慎微,胆小怕事;深层意义是揭露沙皇政府的残酷专治。

令人深思的是,别里科夫心里咕念着这句话之后,他竟然为此忧郁而死。

《边城》这篇课文中多处运用重复手法,如傩送手下的那个伙计先后拿着火把出现于读者面前。

这两次都是翠翠在回忆中出现的,这可谓见物如见人,由这个火把使翠翠联想到傩送这个人。

作者用两次出现的火把,表达翠翠对傩送感情的发展,这个相似的火把的重复出现寄托着翠翠的情思。

3、夸张表现手法夸张手法,就是对描述的对象予以超乎寻常的夸大,使其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是喜剧中常用的手段,通过夸张能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中通篇运用夸张手法实现主人公的形象,以此嘲讽沙皇政府的专治。

如开头一段中夸张手法的妙用: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市里去世。

您一定听说过他。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

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

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也许为了替自已的胆怯、自己寻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这段描述中,作者用细节描写勾画出别里科夫的外在形象,用富有比喻意味的一系列“套子”表现他古怪的生活习惯,这些描述体现出夸张手法的特点。

其中最具有夸张力的是,即使在最晴朗、风和日丽的天气里,他依然一身下雨天的打扮,而且穿着厚厚的棉大衣。

作者以这种与天气极不相称的穿戴,使之形成强烈的反差,由此产生由夸张手法所带来的喜剧效果。

二、含蓄表现手段这是与强化表现手段相对的一类艺术手法,如比喻、衬托、拟人等手法,它们比强化表现手段显得含蓄,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

1、比喻表现手法比喻表现手法是一种相似性的联想,它可以用于作品的总体构思,也可以用于局部构思。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题目就是比喻,作者将这个喻体几乎用于全文。

如开头段中,除了用夸张手法还运用比喻手法,其中“套子”是喻体,本体是别里科夫。

这个喻体在下文中又出现过,如“这个装在套子的人差点结了婚”。

这个喻体在文中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小说的结尾。

结尾句这样写到:“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是用比喻点题,其喻意顿时扩大,其喻体由别里科夫扩大到无数个别里科夫样的人。

这篇小说中,作者还将比喻手法用于局部构思,如开头段中的后半段: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也许为了替自已的胆怯、自己寻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这部分内容,是前半段对别里科夫描述内容的延续,自此开始设喻,由前半部分的本体引出喻体。

其中“套子”是明喻,这段的结束句则是隐喻。

“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这个喻体隐喻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是老一套,陈旧而无新意。

2、衬托表现手法衬托手法或是用于烘托人物的性格,或是映衬人物的内心世界。

衬托手法与隐喻都比较含蓄,只有用心品味,才能体现出它所暗示的意思。

《边城》这篇课文中多次运用衬托手法,其中有这样的一处衬托:再过一会儿,对河那两只长船已泊到对河小溪里去不见了,看龙船的人也差不多全散了。

吊脚楼有娼妓的人家,已上了灯,且有人敲小鼓弹月琴唱曲子。

另外一些人家,又有划拳行酒的吵嚷声音。

同时停泊在吊脚楼下的一些船只,上面也有人在摆酒炒菜,把青菜萝卜之类,倒进滚热油锅里去时发出沙沙的声音。

河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像只有一只白鸭在潭中浮着,也只剩一个人追着这只鸭这段描写绘声绘色,既有各种声响描写,又有白鸭这个视觉形象描写,作者借助这些视听形象勾画出一幅幅静谧的夜色图。

文中那些传来的隐隐约约的声音,衬托出夜晚静寂的氛围;那朦朦胧胧的河,潭中浮着的鸭子,以及追鸭人,这些也衬托出朦胧中的静。

作者营造这种寂静的气氛,反衬翠翠因找不到外公的不安、焦急的心情。

3、拟人表现手法《边城》中运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将那条黄狗拟人化,为小说增加不少的情趣。

对这条狗先后描写如下: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那里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只黄狗。

那黄狗汪汪地吠着,受了惊似的绕屋乱走;有人过渡时,便随船渡过河东岸去,且跑到那小山头向城里一方面大吠。

翠翠正坐在门外大石上用棕叶编蚱蜢、蜈蚣玩,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忽然醒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就问它骂它:“狗狗你做什么!不许这样子!”可是一会儿那远处声音被她发现了,她于是也绕屋跑着,并且同黄狗一块儿渡过了小溪。

这是课文中黄狗和翠翠首次亮相,用机灵、好动的黄狗引出翠翠这个人物。

这种写法显得生动,富有情趣。

这次出现的黄狗,作者尚没有将其人格化,下面的几个情节中,用拟人手法写这条黄狗,如:水上那一个不再说什么,手脚并用地拍着水傍了码头,湿淋淋地爬上岸时,翠翠身旁的黄狗,仿佛警告水中人似的,汪汪地叫了几声,表示这里有人……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起来……“不许走!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的吠着。

以上有关黄狗的描写,其拟人化的成分一次比一次加大,如果说前两次在拟人之中含有明喻,那么第三次就是纯粹的拟人手法。

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表现出翠翠与黄狗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又为故事情节平添艺术色彩。

三、伏笔照应的运用伏笔,就是在下文中将要发生的故事,提前在上文中先埋下一笔,为下文中的故事做准备。

照应,指后面发生的故事情节,与前面伏下一笔照应。

伏笔照应是前呼后应的关系,它能使情节发展得自然、顺畅。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伏笔照应:现在,您听一听后来发生的事吧。

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画着别里科夫打了雨伞,穿了雨鞋,卷起裤腿,正在走路,臂弯里挽着华连卡;下面缀着一个题:“恋爱中的anthropos。

”您知道,那神态画得像极了。

那位画家一定画了不止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

别里科夫也接到一份。

这漫画弄得他难堪极了。

这处伏笔与开头段中有关别里科夫的外貌相照应,这幅漫画又与临结尾处他摔下楼梯之后担忧的心理照应。

这是在叙述漫画事件的同时为下文伏上一笔,在临结尾处以别里可夫“又会有一张漫画”的心理活动予以照应。

《边城》也有伏笔照应,如: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

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

为了想早早地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

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

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这是以两支唢呐吹奏的乐曲声来呼应,即用迎亲乐队吹奏出的唢呐音乐声先伏下一笔,以呼出下文中另外的唢呐声;结尾中以《娘送女》这支唢呐吹奏曲与前面的伏笔照应。

这个伏笔照应生动而含蓄地暗示翠翠欲嫁给傩送的美好心愿。

四、鲜明的风格特征1、漫画式的创作风格漫画式风格其显著的特点是辛辣的讽刺和夸张。

它的笔触简练,用简洁的勾勒就能突现被表现主体的特征。

《装在套子里的人》,除了开头中的人物外貌描写,以及别里科夫与柯互连科争执这个情节写得具体,其它的内容多为简笔,甚至用叙述语言,但是仍然不失去其讽刺和夸张的意味,因为即使在叙述几件事,而不是具体的故事时,其字里行间均流露出那种讽刺和夸张的漫画风格。

这篇小说不刻意去编织故事,不以生动曲折的故事吸引读者,而是以刻画这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为主,并从这个人物折射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

学习这篇课文,不要以小说的故事性以及情节的曲折、完整性特点来限定这篇小说,而要理解这篇课文独特的漫画式风格。

2、散文式的创作风格《边城》这篇课文体现出散文化的创作风格,它不追求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局泥于故事情节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全过程。

本文构思新颖,小说的样式独特、别致。

从作者的思路不难看出,本文是时空交叉结构,即在顺叙之间先后掺插进两段插叙,这两段插叙不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是先插入两年前的事,后插入一年前的事。

仅从这个结构方式,就不同于其它的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