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手法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强化表现手段这种手法所起的强化作用指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之强调与突出作用,它不仅能强化读者对小说的印象,而且能突出表现内容的内涵。

1、对比表现手法这是一种最能起到强化作用的手法,通过双方的对比既能突出各自的特征,又能强化表现的主体及内涵。如《边城》这部小说中的一处对比:“这里又没有人过渡,你在这儿做什么?”“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他还会,他答应来找我,就一定会来的。”“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翠翠误会了邀她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心里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来骂人,这时正因为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地说:“你这个悖时砍脑壳的!”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老兄,你要怎么!”便走上河街去了。黄狗为了自己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翠翠便喊:“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告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好要狗莫向好人乱叫,放肆地笑着,不见了。此处的对比,表现于翠翠与傩送这两个人物的处事及性格的对比。天色已晚,傩送好心地邀请翠翠到他家,翠翠却出言不逊地拒绝。通过对比,突出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此处对比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傩送的优秀品格。

2、重复表现手法重复是指细节的重复、相同的一句话的重复,以及同一个景物的重复、同一个物景的重复。重复能强化读者的印象,并能深化重复物的内涵。《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别里科夫有一句习惯用语“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同一句话及与此类似的话在

小说中多次重复出现。人物这种语言的重复,其浅层意义是揭示他的谨小慎微,胆小怕事;深层意义是揭露沙皇政府的残酷专治。令人深思的是,别里科夫心里咕念着这句话之后,他竟然为此忧郁而死。《边城》这篇课文中多处运用重复手法,如傩送手下的那个伙计先后拿着火把出现于读者面前。这两次都是翠翠在回忆中出现的,这可谓见物如见人,由这个火把使翠翠联想到傩送这个人。作者用两次出现的火把,表达翠翠对傩送感情的发展,这个相似的火把的重复出现寄托着翠翠的情思。

3、夸张表现手法夸张手法,就是对描述的对象予以超乎寻常的夸大,使其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是喜剧中常用的手段,通过夸张能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中通篇运用夸张手法实现主人公的形象,以此嘲讽沙皇政府的专治。如开头一段中夸张手法的妙用: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市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已的胆怯、自己寻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这段描述中,作者用细节描写勾画出别里科夫的外在形象,用富有比喻意味的一系列“套子”表现他古怪的生活习惯,这些描述体现出夸张手法的特点。其中最具有夸张力的是,即使在最晴朗、风和日丽的天气里,他依然一身下雨天的打扮,而且穿着厚厚的棉大衣。作者以这种与天气极不相称的穿戴,使之形成强烈的反差,由此产生由夸张手法所带来的喜剧效果。

二、含蓄表现手段这是与强化表现手段相对的一类艺术手法,如比喻、衬托、拟人等手法,它们比强化表现手段显得含蓄,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

1、比喻表现手法比喻表现手法是一种相似性的联想,它可以用于作品的总体构思,也可以用于局部构思。《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题目就是比喻,作者将这个喻体几乎用于全文。如开头段中,除了用夸张手法还运用比喻手法,其中“套子”是喻体,本体是别里科夫。这个喻体在下文中又出现过,如“这个装在套子的人差点结了婚”。这个喻体在文中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小说的结尾。结尾句这样写到:“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是用比喻点题,其喻意顿时扩大,其喻体由别里科夫扩大到无数个别里科夫样的人。这篇小说中,作者还将比喻手法用于局部构思,如开头段中的后半段: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已的胆怯、自己寻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这部分内容,是前半段对别里科夫描述内容的延续,自此开始设喻,由前半部分的本体引出喻体。其中“套子”是明喻,这段的结束句则是隐喻。“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这个喻体隐喻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是老一套,陈旧而无新意。

2、衬托表现手法衬托手法或是用于烘托人物的性格,或是映衬人物的内心世界。衬托手法与隐喻都比较含蓄,只有用心品味,才能体现出它所暗示的意思。《边城》这篇课文中多次运用衬托手法,其中有这样的一处衬托:再过一会儿,对河那两只长船已泊到对河小溪里去不见了,看龙船的人也差不多全散了。吊脚楼有娼妓的人家,已上了灯,且有人敲小鼓弹月琴唱曲子。另外一些人家,又有划拳行酒的吵嚷声音。同时停泊在吊脚楼下的一些船只,上面也有人在摆酒炒菜,把青菜萝卜之类,倒进滚热油锅里去时发出沙沙的声音。河

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像只有一只白鸭在潭中浮着,也只剩一个人追着这只鸭这段描写绘声绘色,既有各种声响描写,又有白鸭这个视觉形象描写,作者借助这些视听形象勾画出一幅幅静谧的夜色图。文中那些传来的隐隐约约的声音,衬托出夜晚静寂的氛围;那朦朦胧胧的河,潭中浮着的鸭子,以及追鸭人,这些也衬托出朦胧中的静。作者营造这种寂静的气氛,反衬翠翠因找不到外公的不安、焦急的心情。

3、拟人表现手法《边城》中运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将那条黄狗拟人化,为小说增加不少的情趣。对这条狗先后描写如下: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那里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只黄狗。那黄狗汪汪地吠着,受了惊似的绕屋乱走;有人过渡时,便随船渡过河东岸去,且跑到那小山头向城里一方面大吠。翠翠正坐在门外大石上用棕叶编蚱蜢、蜈蚣玩,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忽然醒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就问它骂它:“狗狗你做什么!不许这样子!”可是一会儿那远处声音被她发现了,她于是也绕屋跑着,并且同黄狗一块儿渡过了小溪。这是课文中黄狗和翠翠首次亮相,用机灵、好动的黄狗引出翠翠这个人物。这种写法显得生动,富有情趣。这次出现的黄狗,作者尚没有将其人格化,下面的几个情节中,用拟人手法写这条黄狗,如:水上那一个不再说什么,手脚并用地拍着水傍了码头,湿淋淋地爬上岸时,翠翠身旁的黄狗,仿佛警告水中人似的,汪汪地叫了几声,表示这里有人……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起来……“不许走!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的吠着。以上有关黄狗的描写,其拟人化的成分一次比一次加大,如果说前两次在拟人之中含有明喻,那么第三次就是纯粹的拟人手法。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表现出翠翠与黄狗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又为故事情节平添艺术色彩。

三、伏笔照应的运用伏笔,就是在下文中将要发生的故事,提前在上文中先埋下一笔,为下文中的故事做准备。照应,指后面发生的故事情节,与前面伏下一笔照应。伏笔照应是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