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排泄系统

合集下载

组织胚胎学9第九章消化系统

组织胚胎学9第九章消化系统
干细胞治疗在消化腺疾病中的应用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在消化腺疾病中得到了一些应用,如肝脏疾病和胰腺 疾病的治疗等,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THANKS
感谢观看
下腺等器官。
肝的发生
肝由原始的肝脏芽发育而来,经过 一系列的细胞增殖和分化,形成具 有分泌胆汁和代谢功能的器官。
胰腺的发生
胰腺由原始的胰芽发育而来,经过 一系列的细胞增殖和分化,形成具 有分泌消化酶功能的器官。
04
消化系统的疾病
消化管疾病
食管疾病
食管炎、食管癌、食管裂孔疝等。食管炎是由于胃酸反流、 化学刺激等因素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食管癌则是食管黏膜 上皮的恶性肿瘤,食管裂孔疝则是由于食管裂孔扩大导致腹 腔内脏器进入胸腔所致。
胰腺疾病
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酶消化胰腺自身所 致,慢性胰腺炎则是由于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所致,胰腺癌则是起源于胰腺 导管上皮或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
05
消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消化管的研究进展
01
消化管细胞类型
近年来,对消化管细胞的类型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如腺上皮细胞、
胃肠疾病
胃炎、胃溃疡、胃癌、结直肠癌等。胃炎分为急性和慢性, 胃溃疡则是由于胃酸和蛋白酶的消化所致,胃癌是起源于胃 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则是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 肿瘤。
消化腺疾病
肝病
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肝硬化则是由 于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所致,肝癌则是起源于肝细胞或胆管细胞的恶性 肿瘤。
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等,这些细胞在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02
肠道微生物组研究
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组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肠道微生物对消化系统功能

第九章 软体动物

第九章 软体动物

• 珍珠的形成 • 由珍珠质层形成。 • 外套膜受到微小沙粒等异物侵入刺激,受刺激
处的上皮细胞即以异物为核,陷入外套膜的上 皮之间结缔组织中,陷入的上皮细胞自行分裂 形成珍珠囊,由囊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将核 包住,逐渐形成珍珠。
软体动物-瓣鳃纲-贝壳、外套膜结构图 (C.P.Hickman,1995)
一、代表动物:中国圆田螺
1、生态:生活于湖泊,河流,水田等地,以水生植物的叶子为食. 2、外形:头部圆柱形,吻突出,一对触手很长,右触手比左触手
短而粗(交接器);肌肉质唇右侧的较发达为出水管,左侧的为入 水管;足大型.
3、消化系统:口,咽,食道,胃,肠,肛门. • 具齿舌,磨碎食物 • 具唾液腺(无消化酶) • 肝脏呈螺旋状,分泌淀粉酶,蛋白酶具胞外消化
1.身体柔软,不分节,一般左右对称 2.身体分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头部:口,眼,触手和其它感觉器官 运动敏捷的种类,头部分化明显,其上生有眼、 触角等感觉器官,如田螺、蜗牛及乌贼等;行 动迟缓的种类,头部不发达,如石鳖;穴居或 固着生活的种类,头部已消失,如蚌类、牡蛎 等。 足:运动器官,块状,斧状,拄状长腕状 常因动物的生活方式不同,而形态各异。有的 足部发达,呈叶状、斧状,可爬行或掘泥沙; 有的足部退化,失去了运动功能;固着生活的 种类,则无足;有的足已特化成腕,生于头部, 为捕食器官,称为头足。 内脏团:内脏器官,如消化,循环,生殖 多数种类的内脏团为左右对称;部分种类扭曲成 螺旋状,失去了对称形,如螺类。
心室 肝,胃,肠 输尿管,子宫 卵巢,外套膜 心耳 肾门静脉 腮门静脉
主动脉
6、排泄系统:
• 肾脏1个,为黄
色的三角形棱 锥体,输尿管为 一个大型的腔, 肾孔开口外套 膜
7、神经系统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统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统

(e)
H
肌丝
G -肌 动 蛋 白 分 子 (j)
F-肌 动 蛋 白 质 丝
(k)
(l)
(g)
(i)
肌球蛋白丝 肌球蛋白分子
(f)
(h)
(m )
(n)
轻酶解肌球蛋白 重酶解肌球蛋白
22
3、骨骼肌的收缩作用
TN-T
原肌球蛋白
TN-C 原肌球蛋白
TN-I 肌动蛋白
肌动蛋白
TN-T
TN-C TN-I
肌动蛋白
46
1、吸收的部位
➢ 小肠是营养物质被吸收的主要部位。人的小肠长度约3~ 4m,粘膜有很多环形皱襞与大量的绒毛,绒毛上皮细胞 顶端又伸出许多突起,形成微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 较小肠腔面积约增加600倍左右,达200m2以上,构成了 巨大的吸收面积。
47
48
2、吸收的机制
➢ 被动转运 ➢ 主动转运
41
肠腔 肠上皮
绒毛
肌间神经丛 粘膜下神经丛
肠系膜
固有膜 杯状细胞
肠腺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 内环行肌层
绒毛 粘膜上皮
淋巴滤泡
外纵行肌层 浆膜
图9-12 空肠切片图及消化管模式图(横切面)
腺体 导管
粘膜 肌织膜 外膜
42
(二)小肠内消化
1、胰液及其分泌
(1) 胰液成分和作用 (2) 胰液分泌的调节: ①神经调节;②体液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
63
(三)心脏
➢ 心有四个腔,可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左、右心房间有房间隔,左、右心室间有室间隔,因而两 房间不通,两室间也互不相通。(如下图)
64
二、淋巴系统
65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



消化管发达, 由口、口腔、胃、肠、肛门构成。 少数寄生种类退化。 具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等 。 口腔内常有颚片及齿舌。颚片一个或成对,可辅 助捕食。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的结构,可锉碎食物。
11
软 体 动 物 的 齿 舌 :
12
(四)呼吸系统:


具专职呼吸器官。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 ;陆生种类外套腔内部 一定区域的微血管密集成网,形成肺,不过这 种"肺" 只能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发挥作用,所 以这些陆生种类多数在夜间或阴天活动。
35


36




37
丽 蚌
珠 蚌
38


39


40
七、头 足 纲
外套膜有发达的肌肉,足特化为腕(8、10或更多 条)和漏斗,闭管式循环系统,脑有中胚层形成的软骨 匣保护; 原始种类有贝壳,多数种类贝壳被外套膜包被或退 化。全部海产,运动迅速。 现存约650种,化石种类9000多种。常见种类如乌 贼、章鱼等。
15
(六)排泄系统:



两种类型: 1、后肾管: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于围心腔,称
肾口;另一个开口于外套腔,称肾孔。
2、围心腔腺: 也有排泄的功能,可将代谢产物
排于围心脏内,由后肾管排出体外。
16
(七)神经系统:

典型的软体动物主要有 4对神经节,其间有神经相互 连接。

1 脑神经节:位于食道背侧,发出神经至头部及体前
乌贼的直肠有一支管,末端膨大为囊状,称墨囊, 内有墨腺分泌墨液用以自卫。
41
42


43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二)后鳃亚纲(Opistobranchia) 鳃在心后方,壳小,甚至退化 被鳃目:具内壳和外壳。海兔、舌蝓 裸鳃目:无壳,无鳃。蓑海牛
( 三 ) 肺 螺 亚 纲 (Pulmonata) 无鳃,有肺,心耳1个, 肾1个. 基眼目:眼位于触 角基部。椎实螺, 柄眼目:眼位后触 角顶端:蜗牛,舌蝓、 石磺
腹足类分类
分类依据:贝壳,足形态,厣有无及形态,鳃与心室 的关系 (一)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 具外壳,具厣,鳃和心耳位于心室的前方. 1.原始腹足目:鳃楯状,1对,2肾,齿舌角质 齿一般极多。代表动物:鲍、笠贝、蝾螺、马 蹄螺、鲳螺 2.中腹足目:栉状鳃,1肾,无吻无水管。代 表种类:滨螺、宝贝、冠螺 3.新腹足目:栉鳃1个,吻发达,有水管,齿 舌狭长。代表种类:芋螺、荔枝螺、骨螺
3.外套膜:身体背侧皮 肤的一部分褶襞延伸 为膜状,能分泌贝壳,保 护功能. 外套腔:位于外套膜与 内脏囊之间的空腔,与 外界相通.
4.贝壳 成份:95%CaCO3+贝壳素 结构: 角质层(最外):仅有贝壳素构成,透明,薄,具 色泽.由外套膜缘生壳突起分泌形成的,起着保 护外壳作用 壳层(中间层):由角拄状的方解石构成,由外 套膜缘背面表皮细胞分泌而成的 珍珠层(底层):由叶状的霰石构成,这一层由 外套膜的整个外表皮细胞分泌形成.富光泽,不 断加厚.
9.生殖和发育 雌雄异体或同体 海产种类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两个幼 虫阶段,某些淡水种类有钩介幼虫.
软体动物门分纲 分纲依据:体制是否对称,贝壳,鳃,外套膜, 神经等方面分为7个纲 1.单板纲:几种 2.无板纲:约200种 3.多板纲:1000种 4.腹足纲:10万以上 5.掘足纲:300种 6.瓣鳃纲:2万种 7.头足纲:700种,化石10,000种以上。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 泌尿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 泌尿系统

1.尿的成分和性质
尿量:正常成人 1~2L/d;正常约1500ml/d
少尿:150—500ml/d; 无尿:100ml/d以下; 多尿:2500ml/d以上
成分:来源于血浆,水:95~97%,
固体物质:3~5%
无机物:Na, K; NaCl
有机物:尿素、肌酐、尿酸、氨、胆色素等
理化性质:淡黄色,
pH 5.0~6.0,受食物影响大。
肾门


肾盂

肾窦
肾动脉 肾静脉
肾盂
• 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央部凹陷,称肾门。 有肾静脉、肾动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 等出入。它们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肾 蒂。肾蒂由上到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 盂。
• 由肾门深入肾实质之间的腔隙称肾窦 ,窦 内容纳肾盏、肾盂、肾血管及脂肪组织等。
1.2 位置
腹后壁,脊柱两侧;
2、肾的微细结构
• 2.1肾单位(nephron):肾的基本功能单位, 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每个肾 脏是由12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
• 2.1.1 肾小体(renal corpuscle):肾小球, 肾小囊
• 2.1.2 肾小管(renal tubule):近端小管, 髓袢细段,远端小管
• 肾髓质在肾实质的深部,色淡,由15~20个肾 锥体组成,锥体的底朝向皮质,锥体的尖端钝圆, 伸向肾门,称为肾乳头,其顶端有许多乳头孔, 肾形成的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内。
• 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性小管,围绕肾乳头,每侧 约有7~8个肾小盏。 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 大盏,肾大盏约有2~3个。由肾大盏合成一个扁 平漏斗形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弯向下行,移 行为输尿管。
滤过血液变稠
滤过膜和有效滤过压的情况只提供了 原尿生成的可能性,要变为现实,还 需满足时间(或血流速度)的条件。

第9章 室内给排水施工图的绘制

第9章  室内给排水施工图的绘制

AutoCAD建筑设计与范例应用
实例分析
设计思路分析
在进行给水系统的设计时,应重点考虑:高层、低层建筑的给水区是否 符合规范要求,最不利用水处的水压能否得到保证;给水管道的连接是 否存在回流污染问题;水池、水箱至生活饮用水点的供水管上是否按规 定采取了安全可靠的一次防污染措施;按规定需设中水的项日,是否设 置了中水处理与供水系统,中水水量是否平衡。 在进行排水系统的设计时,应重点考虑:排水系统是否采用了雨、污分 流;雨水斗及其布置是否符合要求;污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横管的连接是 否满足规范要求,或采取单独出户的措施;水管是否按规范要求设置通 气管及检查口、清扫口。
整理课件11绘制某卫生间给排水平面图autocad建筑设计与范例应用设臵绘图环境设臵绘图环境绘制卫生间蹲便器绘制卫生间蹲便器绘制蹲便器之间的隔板绘制蹲便器之间的隔板绘制污水池和洗脸盆绘制污水池和洗脸盆绘制挂式小便斗绘制挂式小便斗绘制卫生间的排水系统绘制卫生间的排水系统绘制卫生间的给水系统绘制卫生间的给水系统标注管线的管径和编号标注管线的管径和编号整理课件12绘制某卫生间给排水平面图设臵绘图环境设臵绘图环境在使用autocad2007进行卫生间给排水平面图的绘制之前需要先设臵好相应的绘图环境
AutoCAD建筑设计与范例应用
图9-3 插入蹲便器后的效果
图9-2 【插入】对话框 图9-4 男卫生间蹲便器的布置效果
图9-5 女卫生间蹲便器布置效果
图9-6 左侧小卫生间蹲便器布置效果
AutoCAD建筑设计与范例应用
绘制某卫生间给排水平面图
绘制蹲便器之间的隔板
通常情况下,卫生间中各个蹲便器之间都是用隔板隔开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单独的“小房间”,因此 需要添加隔板以及相应的门。在计算好蹲式大便器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距离制作好了“隔板”图块之后, 直接将其进行调用就可以了。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绘制男卫生间的隔板。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创建块”按钮 ,即可打开【块定义】对话框。 在“名称”框中输入“图块/隔板1”之后,单击“选择对象”按钮 ,选择已绘制出来的隔板图形。2.单击 “拾取点”按钮 ,选择隔板的右下角端点作为插入点之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将隔板示意图定义为 图块。 3.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插入块”按钮 ,即可打开【插入】对话框,在“名称”下拉列表中选择“图 块/隔板1”选项并插入参数(系统默认设置),单击【确定】按钮,根据已知尺寸将“图块/隔板1”图块 插入到指定位置,其中点1是要拾取的插入点,如图9-7所示。 4.绘制女卫生间的隔板。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插入块”按钮 ,即可打开【插入】对话框,在“名称” 下拉列表中选择“图块/隔板2”选项并插入参数(系统默认设置),单击【确定】按钮,根据已知尺寸将 “图块/隔板2”图块插入到指定位置,其中点1是要拾取的插入点,如图9-8所示。 5.绘制小卫生间的隔板。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插入块”按钮 ,即可打开【插入】对话框,在“名称” 下拉列表中选择“图块/隔板3”选项并插入参数(系统默认设置),单击【确定】按钮,根据已知尺寸将 “图块/隔板3”图块插入到指定位置,其中点3是要拾取的插入点,如图9-9所示。

9-软体动物门

9-软体动物门

思考:河蚌与鳑鲏鱼之间是什么关系?
5. 掘足纲
全部海产,多在泥沙中穴居,约350种左右,
如:大角贝、胶州湾角贝等。
● 具贝壳一个,呈弯曲的长管状,两端开口,
故又名管壳类(Siphonoconchae)。
● 头部退化为前端的一个突起。
● 无鳃,以外套膜进行呼吸。
● 足发达成圆柱状,能挖掘泥沙。
胶州湾角贝
9. 排泄系统
9.1 肾脏(鲍雅诺氏器 organ of Bojanus) 位于围心腔腹面两侧的肾脏,由 后肾管而来,由管状部分和腺质 部分构成。腺质部分为黑褐色海
绵状组织,以肾口与围心腔相通;
管状部分为薄壁的管子,以肾孔
开口于鳃上腔,代谢废物经后肾
管排出体外。
9.2 围心腔腺(凯伯尔氏器organ of Keber’s) 围心腔腺位于围心腔前背侧,为分支 状的腺体,由扁平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组 成,内有微血管分布,可提取血液中的废 物送到围心腔中,再经过肾脏排出。
齿舌为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 由膜带和其上有规律排列的角质齿片组合而成。
齿片的形状、 数目和排列方式 是鉴定种类的重 要特征。用齿式 表示。 圆田螺的齿式 为2:1:1:1:2
蜗牛齿舌
6.
真体腔极度退化
除头足类外,多数软体动物真体腔极度
退化,仅剩下了围心腔、生殖管腔和排泄管 腔,初生体腔形成血窦(blood sinnus)。
扭转
螺旋扭转
左右变位 一侧器官受压消失,一个肾脏 左右变位 一个鳃 左右变位 一个心耳 鳃在心耳的前方 外套膜开口向前 呈8字形
扭转学说:
腹足纲化石及担轮幼虫都是两侧对称的, 根据重演律推测现存腹足类的不对称是在进
化过程中形成。人们提出了扭转学说来解释

9第九章道路排水

9第九章道路排水

§9-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路基排水工程:地面排水,地下排水
一、地面排水设备
1.边沟:设在挖方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 多与线路平行。主要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 向路基的少量的地面水,不宜与其它沟渠合并使用。 1)形式:梯形、矩形、三角形、流线型 2)尺寸:一般底、高为0.4~0.6m,特殊时局部加大 尺寸。 3)长度:不宜过长,尽量就近排除路基范围。 纵坡一般与路线相同。但不小于0.5%。
5)截水沟离开路基的距离的确定 6)截水沟的沟槽加固 一般要求不能使水下渗,影响边坡稳定。 对于地质不良地段应避免积水成害; 对于纵坡大的截水沟为防止冲刷; 平台上设的边沟,防止水流渗漏影响稳定。
3.排水沟:主要用来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 水流(边沟、截水沟、取土坑或路基附近低洼处汇 集的水)引排到桥涵、天然河沟或远离路基指定地 点。 1)形式:一般梯形 2)尺寸:经水力水文计算确定。B、h大于等于 0.5m 3)布置:离路基尽可能远,距路基坡脚一般不宜 小于3~4m,高速公路高路堤,坡脚排水沟不小于 2m,纵坡应保证水流畅通,不产生冲刷或淤积, 一般不小于0.3%,不大于3% 4)长度:小于500m
2 iz B 1 2 ih
vs
1 kb ne
2 2 i z ih
五、边缘排水系统
1)定义:由沿路面边缘设置的透水性填料集水沟, 纵向排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组成的排水 系统。 2)构造:集水沟、横向出水管、过滤织物、纵向排 水沟 3)使用条件: 适用于改建路面、基层透水性小的路面结构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4)尺寸:管的直径一般为7-15cm,按水力计算确 定。
2)尺寸:需水力计算来确定尺寸,水流量不大时, 可用标准尺寸 3)构造:进水口、主槽、出水口 4)出水连接:桥涵、自然沟、排水沟

第九章 排泄(第2节) (1)

第九章  排泄(第2节) (1)
举例讲解 5 分钟 举例讲解 10 分钟
2)异常情况 尿液中含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上皮 细胞、细菌或炎性渗出物时,排出的新鲜尿液即呈白色絮 状混浊,此种尿液在加热、加酸或加碱后,其混浊度不变, 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5.比重。 成人在正常情况下, 尿比重波动于 1.015~1.025
3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理论课教案
肾脏生成尿液是一个连续不 断的过程, 而膀胱的排尿则是 间歇进行的。 排尿活动是受大 脑皮层控制的反射活动。 当膀 胱内尿量增加时(成人达 400~500ml、儿童约 50~ 200ml),膀胱内压力增加, 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压力 的刺激而兴奋引起排尿反射。 导入 5 分钟,回顾上节课内 容,引入本节课内容。
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
基 本 内
任课教师:庞俊彤

职称:助教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之间,一般尿比重与尿量成反比。若尿比重经常固定于 1.010 左右,提示肾功能严重障碍。 6.酸碱反应。正常人尿液呈弱酸性,一般尿液 pH 介于 4.5~7.5 之间,平均约为 6。酸中毒患者的尿液可呈强酸 性,严重呕吐患者的尿液可呈强碱性。 7.气味。 正常尿液气味来自尿内的挥发性酸。 尿液久置后, 因尿素分解产生氨,故有氨臭味。若新鲜尿有氨臭味,疑 有泌尿道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因尿中含有丙酮, 故有烂苹果气味。 (二)影像排尿因素的评估(熟悉) 1. 心理因素:排尿受暗示的影响,任何听觉、视觉或其他 身体感觉的刺激均可诱发排尿,如有的人听见流水声就想 排尿。 2.个人习惯: 大多数人在潜意识里会建立一些排尿时间的习 惯,如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是排尿,晚上就寝前也要排空膀 胱。 3.社会文化因素:如排尿的隐蔽性或有无其他人在场等。 4.液体和饮食的摄入: 如果其他影响体液的因素不变, 液体 的摄入量将直接影响尿量和排尿的频率,摄入得多,尿量 就多。 5.气候变化:夏季炎热,身体出汗量大,导致尿液浓缩和尿 量减少;冬季寒冷,身体外周血管收缩,循环血量增加, 体内水分相对增加,使尿量增加。 6.治疗及检查:外科手术、外伤、麻醉剂、某些诊断性检 查前要求患者禁食禁水、某些检查造成尿道损伤、水肿、 某些药物等因素都可直接影响排尿.

《基础护理》第十章 排泄

《基础护理》第十章 排泄

《基础护理》课程教案护理评价(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与查对制度,准确遵照医嘱完成留置导尿术。

(2)护理操作规范严谨,集尿袋连接紧密,固定妥当,引流通畅。

(3)护患沟通有效,保护患者隐私,患者了解留置导尿管后的日常护理。

术后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术的目的、重要性及护理方法,使其能主动配合并参与护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2)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应妥善放置,避免受压、扭曲、堵塞。

(3)防止逆行感染: ①保持尿道口清洁:女性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性擦拭尿道口、阴茎头及包皮,每天1~2次;②每天定时更换集尿袋,及时排空并记录尿量;③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更换时间;④患者离床活动时,引流管和集尿袋应安置妥当,不可高于耻骨联合,以防尿液逆流;⑤如病情许可,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更换卧位,使尿量维持在2000ml/日以上,起到自然冲洗尿道的目的。

(4)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并经常观察尿液,每检查一次尿常规。

若发现尿液浑浊、沉淀或出现结晶,应及时遵医嘱进行膀胱冲洗。

(5)训练膀胱反射功能,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来阻断引流,一般每3~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膀胱冲洗术】护理目的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保持其尿液引流通畅;清除膀胱内的血块、黏液、细菌等,防治感染;治疗某些膀胱疾病,如膀胱炎、膀胱肿瘤等。

护理评估(1)患者的病情、情绪、意识、治疗情况、认知反应、配合程度等。

(2)患者的医疗诊断、用药情况,药物作用与不良反应等。

护理计划1.操作者准备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可按节或课设计填写。

2.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

3.授课方式主要包括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5.其他内容要求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具体详细。

第八章 泌尿系统的排泄

第八章  泌尿系统的排泄

第九章泌尿系统的排泄概述:排泄是指人和动物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而又不被机体利用的一些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进入体内的异物(毒物、药物)等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相关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其排出途径除了肾脏外,还可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水、盐、尿素,通过肺排出二氧化碳,通过胆汁排出胆色素等。

其中,肾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

动物体排泄器官的功能可概括如下:1、维持体内水份。

2、维持体内的离子平衡和酸碱度。

3、维持体液的渗透压。

4、清除代谢产物。

5、排出进入体内的异物。

本章主要讲述人体肾脏对尿液生成和调节的机制。

第一节泌尿系统结构及其基本功能一、泌尿系统的结构1、泌尿系统的组成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2、肾脏的位置与形态3、肾脏的内部结构肾实质分皮质和髄质。

皮质是肾实质的外围部分,血管丰富,活体时呈红褐色。

皮质深入至髄质的部分称肾柱。

肾髄质由若干个锥形结构组成,称肾锥体。

锥体底朝向皮质,头朝向肾窦,称为肾乳头。

肾乳头被若干个漏斗形的结构包绕,称肾小盏,2-3个肾小盏汇合成一个肾大盏。

数个肾大盏汇合成扁平的漏斗状结构称为肾盂,与输尿管相连。

二、肾的功能解剖1、肾单位和集合管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

肾单位由以下部分构成:集合管集合管与远球小管相连,每一集合管可接受多条远曲小管的汇合。

集合管在尿生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肾小球旁器肾小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球外系膜细胞和致密斑三者组成。

球旁细胞或近球细胞是位于入球小动脉中膜内的肌上皮样细胞,是由血管平滑肌细胞演变而来的,细胞内有分泌颗粒,分泌颗粒内含肾素。

球旁细胞是肾素分泌细胞,在尿量与血压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球外系膜细胞是指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间的一群细胞,具有吞噬能力。

它们与致密斑相互联系,细胞内有肌丝,故也有收缩能力。

球外系膜细胞的具体功能目前尚不清楚。

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的起始部分,此处的上皮细胞变为高柱状细胞,局部呈现斑状隆起,故称为致密斑。

第10章动物的排泄(内环境的控制)

第10章动物的排泄(内环境的控制)
• 尿道炎
(男女有别)
• 肾盂肾炎 • 尿血 • 肾衰竭 • 肾透析
三、肝在稳态中的作用
1. 分泌胆汁,乳化脂肪对脂类的消化、吸收起重要作用。 2. 肝脏是贮存糖类的主要器官,调节血糖浓度平衡。 3. 合成血浆蛋白,调节蛋白质代谢,将氨基酸的代谢产
物、氨转化为尿素。 4. 主要的解毒器官。 5. 贮存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2)、铜、铁的主要器
⑥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 蛋白质的重吸收通过胞饮方式重吸收。
– 小管液中氨基酸的重吸收与葡萄糖的重吸收机制是 相同的,也是与Na+的重吸收相伴联的,只是其载 体蛋白不同。
⑦尿素的重吸收
– 滤液中的尿素,约有30%-40%被肾小管重吸收,尿 素的重吸收是被动的弥散作用,吸收部位主要在近 球小管,其次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分布在皮 肾小管
质和髓质
肾小管:
1)近曲(端)小管, 2)髓袢段(粗、细) 3)远曲(端)小管
一个肾约有100万个功能单位-肾单位组成。
肾脏血液循环特点
1 血液供应丰富,血流量大。 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4。
2 有两套毛细血管网:即肾小 球毛细血管网和肾小管周围 毛细血管网。
3 肾血流在肾不同部位的分布 差异很大,肾皮质血流量约 占全肾血流量的94%,髓质 血流量仅占6%左右。
官。
第10章动物的排泄(内环 境的控制)
2021年8月21日星期六
两个很重要的概念
排泄(小便):是机体将物质分解代谢的终末产物和 它不需要的或过剩的代谢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广义 还包括呼出的CO2等。 排遗(大便):未经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通过消 化道排出体外的过程。
动物与环境的化学交换
➢消化系统:营养素 ➢呼吸系统:气体 ➢循环系统:运输 ➢排泄系统:废物

第9章 泌尿系统

第9章 泌尿系统


N a+ K+ Cl-
尿素
Na+
●髓袢升支粗段: 对水、尿素不通透; 对Na+通透性低; 但能以Na+∶2Cl∶K+同向转运方式的 继发主动转运。

细胞内
Cl-
K+ Na+

N a+ K+ Cl-
尿素
Na+
●同向转运体模式:
管腔膜上有 Na+:2Cl-:K+ 同 向 转运体→Na+、Cl顺电-化学梯度, K+ 逆 电 - 化 学 梯 度 同向转运入细胞内。
(二)肾血液循环的功能特点 1、肾血流量大,肾内血流分布不匀。 2、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比较高。
这一高压有利于血浆中的水分和其中的溶解物由 肾小球滤入肾小球囊内。 3、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较低且血浆胶体渗透压 较高。 4. 肾血流量具有自身调节作用。
4、肾血流量的调节方式
在80-180mmHg范围内,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稳定。 肌源学说:当A压↑→肾小体入球小动脉管壁平滑肌紧 张性↑而收缩→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
原尿 = 血浆的超滤液
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g/L) 成 分 血浆 原尿 终尿 浓缩倍数 水 900 980 960 1.1 蛋白质 80 微量 0 葡萄糖 1 1 0 Na+ 3.3 3.3 3.5 1.1 Cl- 3.7 3.7 6.0 1.6
K+ 0.2 0.2 1.5 7.5 尿酸 0.02 0.02 0.5 25.0 尿素 0.3 0.3 20.0 67.0 肌酐 0.01 0.01 1.5 150.0 氨 0.001 0.001 0.4 400.0

排泄系统教案

排泄系统教案

排泄系统教案教案标题:排泄系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人体排泄系统的结构特点和相关器官的功能;3. 了解排泄过程中的物质转运和调节机制;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疾病和日常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一、引言A. 引入话题:从我们身体中排出的废物都去了哪里?B. 激发学生思考:能否想象没有排泄系统,我们的身体将如何运作?二、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与功能A. 讲解排泄系统组成:肾脏、尿路系统、皮肤和肺部等。

B. 解释排泄系统的功能:滤除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节酸碱平衡。

三、肾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A. 描述肾脏的位置和形态;B. 解释肾脏的功能:排尿、调节血压、产生尿液等。

四、尿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 讲解尿路系统包括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B. 解释尿液在尿路系统中的运输过程和储存功能。

五、皮肤的排泄功能A. 引入皮肤作为排泄器官的重要性;B. 解释汗液的成分和排泄功能。

六、肺部的排泄功能A. 简述气体交换与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B. 解释肺部对于排出水分和热量的调节作用。

七、排泄过程中的物质转运和调节机制A. 解释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B. 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八、相关疾病和卫生习惯A. 介绍常见的排泄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和肾功能损害等;B. 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排泄系统的兴趣;2.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详细介绍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以肾脏为重点,介绍其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4. 继续介绍尿路系统、皮肤和肺部等其他排泄器官的功能;5. 解释物质转运和调节机制,重点关注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6. 引导学生了解排泄系统相关疾病,并讨论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7.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概括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资源准备: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2. 示意图或模型:展示排泄系统的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肾 前肾又称原肾,为脊椎动物最先出现的 泌尿器官,形成于胚胎时期,位于胚胎 体腔的最前端。


前肾的结构简单,由前肾小管(尿细管)和前 肾小球(血管小球)构成。前肾小管分节排列, 每一小管略呈弯曲,一端与前肾管连接相通, 另一端为肾腔口与体腔相通。背主A的分枝伸 向每个肾腔口处,并分枝形成毛细血管球(前 肾小球)。肾腔口周围有纤毛,肾腔口可借助 纤毛的颤动,把从血管球滤出的尿液纳入前肾 小管内,然后汇流到前肾管排出体外。

二、肾小管的回收作用(终尿形成) 原尿属于血浆成分,其中尚含有许多成 分可供机体利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就会被肾小管(近曲小管)上皮的回收 作用将原尿中的有用成分重新回收,使 尿液浓缩形成终尿,此过程称终尿形成 过程。终尿经集合管、中肾管流入膀胱, 再经泄殖腔排出体外。

三、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有些鱼类只有肾小管,而没有肾小球,这种鱼 类肾小球的泌尿作用则靠肾小管来完成。即使 有肾小球的动物,其肾小管上皮也具有重要的 分泌作用。如哺乳动物肾上皮的泌氢、泌氨、 排酸保碱作用等均属于肾上皮的分泌作用。有 些鱼类在繁殖期,肾小管可分泌粘性物质,把 水生植物粘合在一起筑成巢穴,以便进行营巢 生殖。
其余为排尿器官。
后 肾
肾 皮 质
肾 髓 质
二 肾的结构: • 被膜 •肾实质=皮质+髓质
2.皮 质
3.肾锥体 5.肾小盏 4. 肾 柱 6.肾大盏
7.肾 盂
8.输尿管
1.被膜
肾皮质
肾髓质
(一)肾单位
• 肾小体 • 泌尿小管 • • •…
肾小体与肾小球(EM)
@肾小体(肾小球)
• 肾小囊+血管球 • 血管极+尿极
远端小管
• 单层立方上皮 • C小,染色浅 • 游离面无刷状缘 • 基底面纵纹明显 •功能:重吸收Na+、Cl-和水,分泌K+ 和H+。调节机体的水盐平衡。
远曲小管
远曲小管
(二)集合管系
分三段:
弓形集合小管+直集合管+乳头管 功能:重吸收水和交换离子,浓缩尿。
(三)球旁复合体
• 也称肾小球旁器

一 脊椎动物泌尿器官进化 肾脏是脊椎动物的泌尿器官,但高等脊椎动物 与低等脊椎动物肾脏的进化程度、发育过程与 组织结构有明显不同。高等脊椎动物肾脏进化 程度高,其发育过程按其出现先后分为前肾、 中肾和后肾三个阶段。而低等脊椎动物鱼类的 肾脏进化程度低,发育过程仅有前肾、中肾两 个阶段,缺少后肾阶段。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原尿形成) 流入肾脏的动脉血流经肾小球时,因肾小球入 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管经粗,肾小球内血流 来的快,走的慢,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加之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强,血液中的某 些血浆成分(如水分、糖类、无机盐及代谢产 物尿素等)均可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滤出到 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此过程为原尿形成过程。

肾小囊是肾小管起始端膨大并凹陷形成 的双层杯囊状结构,包裹在肾小球的外 围。肾小囊的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 (脏层)紧贴在肾小球的外围,外层 (又称壁层)包绕在脏层的外围,两层 之间有一狭窄的腔隙称肾小囊。 2、肾小囊

(二)肾小管 肾小管起始于肾小体的尿极,与肾小囊的壁层 相连接。在其连接部是一段极短的颈部,其管 腔口径较细,管壁上皮呈立方形,分界较清楚。 与颈部相连接的是一段长而弯曲的近曲小管, 此段管径较粗,管腔不规则,管壁上皮呈锥体 形或低柱状,细胞分界不明显,细胞游离缘有 刷状缘,具有很强的回收作用。近曲小管之后 为一段较短的远曲小管,管径细,管壁上皮为 单层立方上皮。


肾脏的主要功能与生理作用1、通过泌尿 作用,排泄废物; 2、通过回收作用,调 节水盐代谢和体液渗透压; 3、通过泌 H+作用和H+ 、Na+交换,排酸保碱,调 节体内酸碱平衡。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原 尿。 2、高等脊椎动物与鱼类肾脏的进化程度有何 差异? 3、简述鱼类肾脏——中肾的组织结构? 4、什么叫肾单位?肾单位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5、简述肾脏的功能与尿液形成过程。
• 球旁C • 致密斑:离子感受器,感受Na+浓
度的变化
• 球外系膜C
致密斑
近血管球复合体模式图
填空
1. 肾小体由___,___组成. 2. 肾小体有两极,即___,___,前者是___出 入处,后者与___相连. 3.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腔面有___,电镜下由 整齐排列的___组成,其功能是扩大了细 胞游离面的___.
名词解释
滤过膜(滤过屏障)
第二节
鱼类中肾的微细结构
鱼类属于低等脊椎动物,其进化程度低,肾脏 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前肾和中肾两个阶段。前肾形 成于胚胎时期,中肾为成鱼体内的肾脏,鱼类没 有后肾。
鱼类中肾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在肾表 面被复一层浆膜,称肾被膜或肾外膜。 被膜中的结缔组织在肾门部伸入肾的内 部形成肾间质。 肾实质是由许许多多细长弯曲的小管组 成,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泌尿部和 排尿部两个部分。 中肾的组织结构

(一)、前肾 前肾又称原肾,为脊椎动物最先出现的泌尿器 官,形成于胚胎时期,位于胚胎体腔的最前端。 (二)、中肾 中肾是继前肾之后的泌尿器官,随着胚胎发 育,前肾逐渐萎缩退化 (三)、后肾 后肾是高等脊椎动物成体的泌尿器官。
•肾 • 输尿管 • 膀胱
概 述
• 尿道 肾产生和排出尿液,

一、泌尿部 泌尿部为尿液形成的地方,又称肾单位, 为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在肾组织中有 无数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又可分为肾 小体和肾小管两个部分。

(一)肾小体 肾小体为一球形小体,又分为肾小球和肾小囊 两个部分。 1、肾小球:为一团毛细血管网构成的球状结 构,又称血管球。由肾动脉分枝形成,肾A经 肾门部入肾后反复分枝,形成入球小动脉,经 肾小体血管极进入肾小囊内,并分支形成毛细 血管球。肾小球毛细血管又逐渐会合成出球小 动脉,再经肾小体血管极出肾小体,延伸到肾 小管周围形成肾小管毛细血管。
组织胚胎学课件
四年制本科生专用 第九章排泄器官
河北农业大学水产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脊椎动物泌尿器官的进化; 2、掌握脊椎动物肾脏的微细结构; 3、掌握鱼类中肾的微细结构; 4、熟悉尿液的形成过程与生理作用。 难点与重点 1、鱼类中肾的微细结构; 2、尿液的形成过程与生理作用。
• 功能:形成原尿
3.肾小囊腔
肾 小 体 与 原 尿 形 成
2. 出球 微动脉
1. 入球 微动脉
肾小囊
肾小囊是肾小管起始端膨大并凹陷形成的双层杯囊状结构 。
1. 肾小体的结构
(1)血管球:
•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
•入球微A→4-5分支→网状毛细血管袢→出
球微A。
• 两端均为A →毛细血管血压高→原尿形成
二、排尿部 排尿部包括集合管、中肾管等几个部分: 上述的远曲小管互相汇合形成集合管, 集合管进一步汇集成中肾管(又称输尿 管)。 功能:主要对水分重吸收,浓缩尿液。 两侧中肾管在接近末端合并为一,并稍 扩大形成膀胱,再经泄殖腔开口于体外。

肾脏的功能 肾脏是主要泌尿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形 成尿液,尿液在肾脏内的形成过程包括 以下两个阶段:

中肾肾单位结构模式图
1、主动脉 2、血管小球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腔口
4、中肾管
5、中肾小管
(三)、后肾 后肾是高等脊椎动物成体的泌尿器官。 随着脊椎动物的不断进化,肾脏也由低 级向高级进化,最终进化成为后肾阶段。 所以,高等脊椎动物成体的肾脏为后肾。


一 脊椎动物泌尿器官进化

肾脏是脊椎动物的泌尿器官,高等脊椎 动物其发育过程按其出现先后分为前肾、 中肾和后肾三个阶段。而低等脊椎动物 鱼类的肾脏进化程度低,仅有前肾、中 肾两个阶段.
(2)肾小囊
• 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囊
• 外层和内层之间的狭窄腔隙为肾小囊腔
• 与近曲小管相连
• 内层C有突起,称足C,包绕在血管球表面
肾小囊
足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滤过膜
滤过膜
(3)@滤过膜(滤过屏障)
• 血液→血管球毛细血管→血浆内部分物 质→ • 有孔毛细血管内皮 • 基膜 • 足细胞裂孔膜 • →滤入肾小囊腔 • 滤入肾小囊腔的滤液称为原尿。 • 每昼夜180L。
前肾肾单位结构模式图
1、主动脉 2、血管小 球 3、肾腔口 4、前肾管 5、前肾小 管
(二)、中肾 中肾是继前肾之后的泌尿器官,随着胚胎发 育,前肾逐渐萎缩退化,中肾接着发育。中肾 由许多中肾小管和中肾小球组成。中肾小管由 单层上皮组成,其游离端扩大成球型,以其前 壁内陷形成双层壁膜的肾小囊,将中肾小球包 裹起来形成肾小体,与体腔失去联系,有的仍 有肾腔口通向体腔 。中肾小管的另一端与中肾 管相连接,鱼类成体肾脏为中肾。

近曲小管的功能: 重吸收功能:吸收85%以上Na+和水, 全部蛋白质,氨基酸和葡萄糖及维生素, 50%的碳酸氢盐和尿素。 分泌功能:H+、氨和尿酸。

远曲小管功能 游离面无刷状缘,重吸收Na+、Cl-和水, 分泌K+和H+,调节机体的水盐平衡和酸 碱平衡。

鱼的肾脏(中肾)
鱼的头肾
2. 肾小管的结构 (1)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近直小管 (2)细段 (3)远端小管 •远曲小管 •远直小管
近曲小管:
• 单层立方上皮
• 游离面有刷状缘
• 基底面有纵纹
近直小管
• 上皮C较矮 • 微绒毛及质膜内褶 等相对不发达
近曲小管
EM:
刷状缘 =
微绒毛
质膜内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