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ppt
合集下载
水体富营养化介绍课件PPT
![水体富营养化介绍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02553e9ff00bed5b8f31df4.png)
18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
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 重,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 注。太湖水污染治理是国家 确定的“三河三湖”治理的 重要任务之一。2001年9月, 国务院在苏州召开太湖水污 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温 家宝总理亲临会议并作了重 要讲话,提出了太湖水资源 保护“以动治静,以清释污, 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十 字方针。2015年两会期间, 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也被提 上记事日程,引起社会的重 视。
(3)恢复水体使用功能,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严 重匮乏的问题。
(4)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2
23
3、积极组织打捞。同采取人工和机械化打捞与藻 水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理太湖蓝藻,虽是治 标之策,但仍是一种比较直接、高效的方法。
21
五、治理意义
(1)对富营养化河湖水体进行治理修复,是社 会经济发展、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 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
(2)明显提高富营养化河湖水体的处理效果、大 大缩短治理周期、有效降低处理成本。
水体富营养化 --太湖
组员:
1
目录
一、概念 二、成因
三、危害 四、防治措施
五、治理意义
2
一、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由于大量的氮、 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 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 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 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3)水葫芦在生长的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溶解氧, 腐烂后又造成二次污染,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
12
水体富营养化之蓝藻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在一些营养 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 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 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 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 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 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s), 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对鱼类、 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
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 重,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 注。太湖水污染治理是国家 确定的“三河三湖”治理的 重要任务之一。2001年9月, 国务院在苏州召开太湖水污 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温 家宝总理亲临会议并作了重 要讲话,提出了太湖水资源 保护“以动治静,以清释污, 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十 字方针。2015年两会期间, 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也被提 上记事日程,引起社会的重 视。
(3)恢复水体使用功能,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严 重匮乏的问题。
(4)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2
23
3、积极组织打捞。同采取人工和机械化打捞与藻 水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理太湖蓝藻,虽是治 标之策,但仍是一种比较直接、高效的方法。
21
五、治理意义
(1)对富营养化河湖水体进行治理修复,是社 会经济发展、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 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
(2)明显提高富营养化河湖水体的处理效果、大 大缩短治理周期、有效降低处理成本。
水体富营养化 --太湖
组员:
1
目录
一、概念 二、成因
三、危害 四、防治措施
五、治理意义
2
一、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由于大量的氮、 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 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 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 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3)水葫芦在生长的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溶解氧, 腐烂后又造成二次污染,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
12
水体富营养化之蓝藻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在一些营养 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 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 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 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 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 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s), 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对鱼类、 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发生ppt课件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发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563d4eb52acfc789ebc9e5.png)
9
第一节 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控制
缺点:
▪发生装置复杂,投资大,费用高 (1kg臭氧耗电15~20度); ▪在水中不稳定,易散失; ▪不能储藏,边生产边使用;
.
10
第一节 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控制
4.二氧化氯消毒
一种氯消毒法,效果优于氯,次于臭氧。
(1)优点:不形成致癌物---三氯甲烷; pH6~10范围内,杀菌效果几乎不受pH影响; 有很强的除酚能力。
.
13
第二节 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控制
富营养化的危害(p305):
➢ 消耗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鱼类等无法生存; ➢ 藻类分泌有毒物质,死亡腐败等,影响水质; ➢ 改变水体生态系统,引起生物群落的演替。
.
14
第二节 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控制
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
常用的方法有:
观察蓝藻等指示生物;
测定生物量;
6. 紫外辐射消毒
费用高,水中物质产生干扰作用,只适用于优质水 和纯水的消毒
7. 微电解消毒
微电解水产生活性氧,具有强氧化能力,可杀死细菌
.
12
第二节 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控制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发生
水体从贫营养向富营养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 缓慢的过程。在天然情况下,需要千百万年的时 间。
由于某些因素,特别是人类的活动,使营养物质 (氮、磷等)大量进入水体,促使水体中的藻类 过量繁殖,造成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在淡水水体 中称为“水华”,在海水中为“赤潮”。
➢ 一般,pH=7时,杀死病毒所需余氯量是杀死一 般细菌的2~20倍,并与水温成反比
➢ 杀死赤痢阿米巴需余氯3-10 mg/l,时间30 min ➢ 杀死炭疽杆菌需余氯量更大 ➢ 容易形成致癌物---三氯甲烷
《水体富营养化》课件
![《水体富营养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3f91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b.png)
参考文献
- 张三, 李四. "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与趋势." 环境科学研究, 2019(2): 24-30. - 王五, 赵六. "中国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研究." 生态环境科学, 2020(3): 45-50.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 饮用水危害
富营养化会影响水源地的水质,增加饮用水 中有毒物质的含量,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 游泳健康风险
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中的细菌和藻类繁殖, 增加游泳时感染疾病的风险。
海藻水华的形成原因
海藻水华是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的现象。主要原因包括: • 高浓度养分的供应 • 适宜的水体温度和光照条件
《水体富营养化》PPT课 件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的营养物质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容量,导致水体生态 系统失衡的现象。本课件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和预防治理方养化是指水中的营养物质超过自然生 态系统的容量,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
营养物质
主要包括氮、磷等养分,来源于农业、工业和 城市排放的废水等。
海藻水华对水体的影响
海藻水华会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以下影响:
缺氧
藻类过度繁殖消耗水中氧气, 造成水体缺氧。
光线阻塞
大量藻类浮游体遮蔽了水体表 层,影响深水植物的光合作用。
毒素释放
某些藻类可能释放有毒物质, 对水中生物造成伤害。
中国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目前中国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 许多湖泊和河流已经受到富营养化的影响。 • 沿海地区也存在海藻水华的问题。
富营养化的原因
过度施肥 农药使用 工业废水排放
农业化学肥料流失至水体 农药流失进入水体 含有高浓度养分的工业废水排入水体
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课件
![《水体富营养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4f367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1.png)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 的认识,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 污染源的排放。
控制策略
化学方法
通过投放化学药剂,如硫酸 铜等,降低水体中的藻类数 量,从而控制富营养化的发 生。
生物方法
利用微生物、鱼类等生物资 源,通过生态学原理,控制 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达到防 治富营养化的目的。
工程措施
03
水体富营养化的检 测与评估
检测方法
化学检测
通过检测水体中的氮、磷、钾等 营养盐以及有机物、重金属等污 染物的含量,判断水体的富营养
化程度。
生物检测
利用水生生物(如藻类、鱼类、浮 游动物等)的生理反应和种群结构 变化,评估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
遥感技术
通过卫星或飞机搭载的遥感设备, 监测水体的颜色、浑浊度等物理特 征,推断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状况。
生态修复和保护
这是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需要 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工业废水等污染源的 排放,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
通过生态工程措施,如湿地修复、植被恢 复等,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少富营养 化的发生。
加强监测和预警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建立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 并预警富营养化的发生,为采取应对措施 提供依据。
人工湿地技术
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通 过植物、微生物等净化水质。
曝气增氧技术
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 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分解有 机物。
生物操纵技术
通过调整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优化生态结构,控制藻类
生长。
富营养化治理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湖泊的富营养化治理:通过源 头控制、生态修复和曝气增氧技 术,成功降低了湖泊的富营养化 程度,恢复了水体的生态功能。
水体富营养化介绍课件
![水体富营养化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04c8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5.png)
工业和农业排放的控制
加强工业和农业废水处理,减少废水 中营养物质的流入,降低富营养化的 发生风险。
结论
通过对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危害进行总结,强调控制和治理富营养化的重要性,以保护水体生态。
参考文献
引用相关研究和报告的参考文献,提供更多深入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资料来源。
水体富营养化介绍课件PPT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藻类过度繁殖的现象。本 课件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影响、分类、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超过自然水体富营养状态的程度,导致藻类等富营养化生物过 度繁殖的现象。 富营养化的影响包括水体的变色、臭味、氧气不足等,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扰乱生态系统平衡
富营养化改变了水体的营养 结构,影响水生生物的物种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富营养化的防治
1
生物控制和修复技术
2
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如生物阻挡网、
人工湿地等,控制藻类繁殖和改善水
体生态环境。
3
行政管理和政策措施
加强水质管理,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 法规,加大对富营养化的监测和治理 力度。
富营养化的分类
自然富营养化
自然富营养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如植物残体和有机物的富集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输入,如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
富营养化的成因
1 土地利用变化
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整治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至水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
2 城市化和工业化
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大量废水排放进入水体,含有富集的养分,促进藻类生长。
3 农业和畜牧业
农业和畜牧业的化肥和畜禽粪便流入水体,提供了大量养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加强工业和农业废水处理,减少废水 中营养物质的流入,降低富营养化的 发生风险。
结论
通过对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危害进行总结,强调控制和治理富营养化的重要性,以保护水体生态。
参考文献
引用相关研究和报告的参考文献,提供更多深入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资料来源。
水体富营养化介绍课件PPT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藻类过度繁殖的现象。本 课件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影响、分类、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超过自然水体富营养状态的程度,导致藻类等富营养化生物过 度繁殖的现象。 富营养化的影响包括水体的变色、臭味、氧气不足等,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扰乱生态系统平衡
富营养化改变了水体的营养 结构,影响水生生物的物种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富营养化的防治
1
生物控制和修复技术
2
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如生物阻挡网、
人工湿地等,控制藻类繁殖和改善水
体生态环境。
3
行政管理和政策措施
加强水质管理,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 法规,加大对富营养化的监测和治理 力度。
富营养化的分类
自然富营养化
自然富营养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如植物残体和有机物的富集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输入,如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
富营养化的成因
1 土地利用变化
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整治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至水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
2 城市化和工业化
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大量废水排放进入水体,含有富集的养分,促进藻类生长。
3 农业和畜牧业
农业和畜牧业的化肥和畜禽粪便流入水体,提供了大量养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PPT课件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e805d5aeaad1f346933f73.png)
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 现称为赤潮。
2019/12/25
4
滇池水华
2019/12/25
赤潮
5
二、评价标准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指标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 标和生物学指标。物理指标主要是透明度,化学指标包括 溶解氧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等,生物学指标包括优势 浮游生物种类、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和生物现存量(如 生物量、叶绿素a)等。
2019/12/25
1
2012年8月
武汉东湖
蓝藻水华
2019/12/25
2
2019/12/25
赤潮
3
水体富营养化
一、定义: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
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 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 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
2019/12/25
18
1.1 定义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和管理控制的、工程化 的湿地, 通过模拟自然湿地, 人为设计与建 造的由饱和基质、 挺水与沉水植被、 动 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
它改变了湿地的传统形态,通过科学的设计和 改造,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 化学和 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水体的净化。
目前一般采用的标准是: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0. 3mg/L,磷含量大于0.01~0.02mg/L,生化需氧量大于 10mg/L,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 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 pLg/L.
2019/12/25
6
2019/12/25
7
三、我国现状
我国主要淡水湖除处于人烟稀少的地区与原始状 态的湖泊外, 其营养盐水平基本上都达到了富营养化发 生的标准浓度,水体的富营养化在多数湖泊中已处于相 当水平。
2019/12/25
4
滇池水华
2019/12/25
赤潮
5
二、评价标准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指标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 标和生物学指标。物理指标主要是透明度,化学指标包括 溶解氧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等,生物学指标包括优势 浮游生物种类、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和生物现存量(如 生物量、叶绿素a)等。
2019/12/25
1
2012年8月
武汉东湖
蓝藻水华
2019/12/25
2
2019/12/25
赤潮
3
水体富营养化
一、定义: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
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 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 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
2019/12/25
18
1.1 定义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和管理控制的、工程化 的湿地, 通过模拟自然湿地, 人为设计与建 造的由饱和基质、 挺水与沉水植被、 动 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
它改变了湿地的传统形态,通过科学的设计和 改造,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 化学和 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水体的净化。
目前一般采用的标准是: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0. 3mg/L,磷含量大于0.01~0.02mg/L,生化需氧量大于 10mg/L,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 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 pLg/L.
2019/12/25
6
2019/12/25
7
三、我国现状
我国主要淡水湖除处于人烟稀少的地区与原始状 态的湖泊外, 其营养盐水平基本上都达到了富营养化发 生的标准浓度,水体的富营养化在多数湖泊中已处于相 当水平。
3.2.13.2水体的富营养化课件
![3.2.13.2水体的富营养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07259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a.png)
二、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 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 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DO)下降,鱼类及其他 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起因是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自养生物如藻类等大 量繁殖,出现疯长的现象,尤其在夏季,环境温度、光照条件 适合植物生长,当长到一定规模时,同时由于水温高,CO2的 溶解度减小,水中溶解的CO2和营养素又相对不足,自养生物 开始死亡,残体经过微生的好养分解、厌氧分解过程,使水体 的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变臭,引起异养生物水生动物如鱼类 等的大量死亡,水质进一步恶化,严重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
目录
1 水中营养元素 2 富营养化 2 富营养化的危害
一、水中营养元素
限制因素
H2O CO2
N Fe P Mn
Zn
一、水中营养元素
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Total Phosphorus, TP) 是限制的营养物;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 硝酸盐(Total Nitrogen, TN)限制植物的生长和 总的生产量。 通常使用N/P值的大小来判断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 N/P > 100时,贫营养湖泊状况; N/P < 10时,富营养状况。
二、富营养化
二、富营养化
太湖蓝藻水华
二、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蒿草类大量繁殖
二、富营养化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的乳白色海水
二、富营养化
红藻大量繁殖引起的赤潮
二、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指标
TN含量 > 0.2~0.3 mg/L TP含量 > 0.01~0.02 mg/L BOD > 10 mg/L 叶绿素-a > 10 μg/L 细菌总数 > 10 万个/mL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及防治措施 PPT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及防治措施 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4c3c6dcc1755270622081e.png)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降低水体的透明度。
(二)富营养化水体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有害气 体,以及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如石房蛤毒素)也会伤害水生动物
(三)富营养化水中含有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 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会中毒致病等等。
(四)向水体开释有毒物质。 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另一个影响是某些藻类能够排泄、开释有毒性的物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及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及防治措施
1.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现状 2.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3.防治措施
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现象,它通常是指湖泊、 水库等封闭水体以及某些河流水体内的氮、磷等植 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在自 然状态下,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由于人类 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 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 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还是藻类将大量繁殖, 使生物的种群、种类数量减少,破坏了水体的生态 平衡,大大加快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
滇池未被污染前
被污染后
从20世纪30年代首次发现富营养化现象到 现在,全球范围内已有30%~40%的湖泊和水 库受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影响。我国是个湖 泊众多的国家,现有湖泊2700余个,总面积达 911km2 ,占国土面积的0.95% ,其中约1/3为浅 水湖泊,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与长江中下游地 区。由于经济发展、人口膨胀与不合理的开发 利用,越来越多的湖泊产生富营养化。
治理方法
物理方法
(一)污水分流。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源污 染。工、农业生产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是造成湖泊水体 营养盐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排放管道的改造,将 污水的排放引至别处,是防治湖泊富营养化重要的、有效 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预防措施
控污截源(减少外来营养物质) (1)源头控制:
Ⅰ加强领导 建立目标责任制 Ⅱ重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改进农业生产耕作布局、合理灌溉、施肥、数字 农作技术 Ⅲ加强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应修建与完善下水道系统,以截流输送到 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脱氮除磷;工业推行清洁生产, 将污染消除于生产过程中,对需外排的废水,采取 脱氮除磷处理,达标外排。
控制修复技术
控制和修复技术有物理、化学和生态修复。 • 物理修复是借助工程技术措施 ,清除底泥污染的 一种方法,主要有疏浚、填沙、营养盐钝化 、底 层曝气、稀释冲刷、调节湖水氮磷比、覆盖底部 沉积物及絮凝沉降等一系列措施。 • 化学修复如加入化学药剂进行杀藻。 • 生态修复技术有人工湿地、生物浮床、生物操纵
物理和化学方法只能暂时控制,治标不治本。生 态修复是新的领域,研发热点。
污水在湿地中沉降
昆明滇池人工湿地处理暴雨径流试验系统
生态浮床
生态浮床
厦门某湖 的生态浮 床
香根草生态浮床
生态控制
re-establishment of the submerged macrophyte communities
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 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 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导致 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 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 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 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 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 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 长。
1971年的某一天早晨,日 本濑户内海的渔民正要出海 打鱼,忽然发现了一种奇妙 的景象:海水在一夜之间由 蔚蓝色变成了赤红色,好像 是在海湾上铺了一块硕大无 比的红地毯,一时间,消息 不胫而走,附近的人们都来 观看这闻所未闻的奇景,有 的人还赞不绝口,为自己大 开眼界而高兴。 殊不知,这 并不是什么奇景,而是一场 灾难。没过多久,海风带来 阵阵难闻的恶臭,死鱼大批 漂向岸边,这时,渔民们才 恍然大悟:啊呀,我们的生 计完了!
•4.水华本来是水域自然生态系必然的演替过程:一 片水域在形成后,随着岁月的增长,水域中的养分 会越来越多,而且水会越变越浅,到最终变成沼泽 或陆地,像这种自然消长过程,即属水华。水域的 污染会加速水华现象:优氧化的营养源,大多来自 于施肥过度的农地,或都市污水中的清洁剂或有机 物产生的。家庭废水.抽水马桶的排放水与非肥皂及 合成肥料都含有很高的磷化物和硝酸盐类,当水中 氮化物和磷酸盐类的浓度增高时,藻类就可以大量 繁殖,造成所谓的“藻华”。因为藻类大量繁殖, 也会因而大量死亡,这些藻类的尸体,在腐烂分解 的过程会用尽水中的氧气,使得栖息在那儿的鱼族, 会因窒息而死亡,再者,形成藻花的蓝绿藻,往往 是群体状或丝状,这些不是滤食性鱼类的食物,因 此,表面上看来,鱼类的食物很丰富,事实上有不 少鱼类,却因饥饿而死亡,这就是所谓的“红潮”, 也是“藻华”的后遗症.。
(2)控制外来污染物的工程手段 ①前置库技术 ②引水冲刷
前置库技术
前置库是指利用天然水塘或人工水库的 蓄水功能将因表层土壤中的污染物(营 养物质)淋溶而产生的径流污水截留在 水库(塘)中,不让其直接进入所要保 护的水体,经沉淀自然净化后用于日常 农灌。
引水冲刷:引水冲刷是减少和稀
释湖泊水体营养物质的有效方法, 加快水的换水周期使得蓝藻来不及 生长。 用含磷和氮浓度低的水注入湖泊, 起到稀释营养物质浓度的作用,这 对控制水华现象,提高水体透明度 等有一定作用。
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
• 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 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目前,有些国家开始试验用 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大型水 生植物包括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加拿大海罗地、多 穗尾藻、丽藻、破铜钱等许多种类,可根据不同的气候条 件和污染物的性质进行适宜的选栽。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 特点是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 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污水。经过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转 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同时对 重金属分子也有降解效果。水生植物一般生长快,收割后 经处理可作为燃料、饲料,或经发酵产生沼气。
发生条件
富营养化发生所必备的条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归 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总氮总磷等营养盐相对比较充足; ②铁,硅等含量比较适度; ③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和溶解氧含量; ④缓慢的水流流态,水体更新周期长。 只有在上述四方面条件都比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某种优势藻类“疯狂增长” 现象,发生富营养化。
பைடு நூலகம் 如何认定水体富营养化
多数学者认为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是藻类大量 繁殖的原因,其中又以磷为关键因素。影响藻类生长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因素(如阳光、营养盐类、季节变化、水温、pH 值,以及生物本身的相互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很难预 测藻类生长的趋势,也难以定出表示富营养化的指标。
目前一般采用的指标是: 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0.3ppm; 生化需氧量大于10ppm; 磷含量大于0.01-0.02ppm; 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 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μ mg/L。
娄尚灵、陈成、曹丹丹、刘明、邓静 组 员: 张龙艳、雷淼文、陈伟林、赵良斗、 吴大鹏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概念: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 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 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 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 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 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 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
滇中调水工程
引金沙江之水解滇中之渴、冲刷滇 池污染,以流动的贫营养水代替停 滞的富营养水的目的。
谢谢!
1.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 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 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 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 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可能造成溶解氧的不饱 和状态,促进细菌类微 生物的繁殖,一系列异 养生物的食物链会有所 发展,水体中耗氧量将 大大增加,溶解氧的过 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 都会对水生动物有害, 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参考图)凶恶赤潮“劫”走4万鲍 鱼
•2.藻类只在水体表层能接受阳光的范围内生长, 并排出氧气,在深层的水中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而出现耗氧,在夜间或阴天也耗氧。藻类的死亡 和沉淀都把有机物转入深层或底层水中,那里将 聚集大量待分解的有机物,但却没有足够的溶解 氧供应,则变为厌氧分解状态,使大量的厌氧细 菌繁殖起来。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 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 水,也会中毒致病。 •3.无机氮的富集,开始使硝化细菌繁殖,大量消 耗溶解氧,在缺氧状态下,又会转为反硝化过程。 这样在底层将出现呼吸消耗有机物速度远远快于 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速度的腐化污染状态,并逐 步向表层发展,严重时可使一部分水体完全变为 腐化区。
我国赤潮的情况
2001-06-20 浙江中部、北部海域日前发生大面积赤潮 2001-06-21 珠江口海域荒漠化严重赤潮频频鱼虾减少 2001-05-31 福建海域发生赤潮 大量养殖物死亡 2001-05-28 浙江南部海域出现大面积赤潮和水母灾害 2001年05月 浙江宁海赤潮消息 2001年05月 长江口和舟山群岛附近海域赤潮有蔓延趋势 2001年05月 长江口和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 2001年02月 2001年我国赤潮发生预测及管理对策 2001年01月 香港2001年夜光藻赤潮爆发 (2001-01-16) 2000年08月 赤潮侵袭大亚湾 2000年08月 渤海发生第四次赤潮 (青岛晚报,2000.8.8) 2000年07月 渤海发生今年第一次赤潮 .5.29) 2000年05月 东海多次发现大面积赤潮 .4) 2000年01月 珠海出现红色中缢虫赤潮(新华社,2000.1.17) 1999年07月 渤海发生大面积赤潮(中新社,1999.7.5) 1998年12月 碧海行动计划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8.12.9) 1998年04月 香港和珠江口特大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