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含无土栽培)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营养学(含无土栽培)期末复习题

名词解释

营养临界期: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不同作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临界期不同。大多数作物磷的营养临界期在幼苗期。氮的营养临界期,小麦、玉米为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水稻钾营养临界期分蘖期和幼穗形成期。

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缓释肥(控释肥):将能够在整个生长季节,甚至几个生长季节慢慢地释放植物养分的肥料,称为控制释放肥料,简称控释肥。

质流(集流):

营养最大效应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起最大效能的时期,叫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这一时期,作物生长迅速,吸收养分能力特别强,如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增产效果将非常显著。

报酬递减律:

复混肥:在一种化学肥料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要素或只含其中任何两种元素的化学肥料称复混肥料。

扩散: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

接触交换:

限制因子律:

养分归还学说:

肥料:凡是施入土壤中用来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的物质均称为肥料。分为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又分为氮肥、磷肥、钾肥等。

问答题

1、合理施肥有哪些基本原则?

一、平衡施肥

二、首先满足最小养分

三、肥料效益是指导施肥的又一基本原则

四、合理施肥必须考虑影响草坪的综合因素

五、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2、植物营养学有哪些研究方法?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种类?

生物田间试验法

生物模拟试验法

化学分析法

数理统计法

核素技术法

酶学诊断法

3、说明钾在植物体中的含量,分布和生理功能,钾素缺素症有哪些表现?

•钾在植物体中含量较高,在0.3%-5% 之间,一般都超过磷。高产作物中钾的含量非但超过磷,甚至超过氮。

•钾是细胞中最丰富的阳离子,细胞质中,钾的浓度≥100mmol/L,比硝酸根或磷酸根离子高几十倍至百余倍,且高于外界环境中有效钾几倍至数十倍。

•钾在植物体内无固定的有机化合物,虽然在某些螯合物中会有共价牲特征出现,但钾主要以离子态为主。

•钾和氮、磷一样,在作物体内有较大的移动性。随着作物的生长,它不断由老组织向新生幼嫩部位转移,即再利用率高。所以,钾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如生长点、芽、幼叶等部位。这与钾在作物体内的生理代谢起积极作用有关。

营养功能:

•促进酶的活化生物体中约有60多种酶需要钾离子作为活化剂。

•促进光能的利用,增强光合作用钾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K+能保持叶绿体内类囊体膜的正常结构,缺K +时类囊体膜结构松散,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有利于植物正常呼吸,改善能量代谢糖酵解过程中,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均需K +或Mg2 +离子作活化剂,使糖酵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再通过三羧酸循环进一步氧化分解,并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形成ATP。说明K +对于促进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

•增强植株体内物质合成和转运

•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

•增强蛋白质与核蛋白的合成。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全盛均需要钾作活化剂。

•增强植株抗性

•增强抗冻、抗旱、抗盐能力施用钾肥常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如抗寒、抗旱、抗盐、抗酸等。葡萄幼芽冻害试验结果表明,在-18℃,表土交换性钾为22mg/100g 土时,受冻害的幼芽占38.0%,而交换性钾为67 mg/100g土时,受冻幼芽仅21.5%。

•钾能增强植物的抗旱能力,养活植物的蒸腾作用,达到经济用水。

•钾还能提高植物抗盐性。关于钾能增强植物抗性的原因,从总的来说,是由于钾能增强植物细胞生物膜的持水能力,防止脱水,使生物膜处于正常的液晶态结构,维持稳定渗透性和生理活性。

•增强植物对病虫害的抗性

•减轻水稻受还原性物质的危害

缺钾:

•由于钾在作物体内流动性大,且可再利用。故在缺钾时老叶上先出现缺钾症状,再逐渐向新叶扩展,如新叶出现缺钾症状,则表明严重缺钾。缺钾的主要特征,通常是老叶和叶缘先发黄,进而变褐,焦枯似灼烧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叶中部、叶脉处仍保持绿色。随着缺钾程度的加剧,整个叶片变为红棕色或干枯状,坏死脱落。有的作物叶片呈青铜色,向下卷曲,叶表面叶肉组织凸起,叶脉下陷。

•但不同作物上缺钾症状也有特殊性。禾谷类作物缺钾时下部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新叶也出现同样的斑状。叶片柔软下披,茎细弱,节间短,虽能正常分蘖,但成穗率低,抽穗不整齐,田间景观出现杂色散乱生长,结实率差,籽粒不饱满。其中大麦对缺钾敏感,其症状为叶片黄化,严重时出现白色斑块。十字花科和豆科以及棉花等叶片首先出现脉间失绿,进而转黄,呈花斑叶,严重时叶缘焦枯向下卷曲,褐斑沿脉间向内发展。叶表皮组织失水皱缩,叶面拱起或凹下,逐渐焦枯脱落,植株早衰。果树缺钾时叶缘变黄,逐渐发展而出现坏死组织,果实小,着色不良,酸味和甜味都不足。烟草缺钾时还影响烟叶的燃烧性。

4、磷素缺乏或过多时植物有哪些外观症状?

•作物缺磷的症状在形态表现上没有缺氮那样明显。缺磷时,使各种代谢过程受到抑制,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根系不发达,成熟延迟,籽实细小。

•缺磷植株的叶小,叶色呈暗绿色,缺乏光泽,这主要是由于细胞发育不良,致使叶绿素密度相对提高;同时植株缺磷,有利于铁的吸收和利用,间接地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使叶色变深暗。当缺磷较严重时,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相对积累,形成较多的花青苷。

•症状一般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

•缺磷可使禾谷类作物分蘖延迟或不分蘖,株间不散开,长相似“一柱香”。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穗粒少而不饱满。此外,造成玉米果穗秃顶,油菜脱荚,棉花和果树落蕾、落花,甘薯及马铃薯薯块变小,耐贮性变差。

5、施肥应遵循哪些基本原理?

•一、养分归还学说

•二、最小养分律

•三、限制因子律

•四、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

6、复混肥有哪些特点(优点与缺点)?

优点:

•养分种类多、含量高

•物理性状好,制成复混肥可以改善某些单元肥料的不良性状

•副成分少,对土壤性质的不利影响少

•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开支

缺点:养分比例相对固定,不能适用于各类植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种类、数量的要求•难以同时满足施肥技术的要求, 不能充分发挥所含各养分的最佳施肥效果。

7、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主要包括介质中的养分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值、养分离子的理化性质、根的代谢活性、苗龄、生育时期植物体内养分状况等。

8、说明磷的在植物体中的含量,分布和生理功能

•植物体内磷的含量一般为植株干物重的0.2~1.1%。作物体内磷的含量,因作物种类、生育时期与组织器官等不同而异。磷是作物种子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在数量上仅次于氮。不同作物种子中的含磷量不同,禾谷类作物的籽粒往往低于豆科作物的种子,豆科作物种子中含磷量又少于油料作物种子。例如,油菜籽中含磷量为

1.1%,大豆、花生中含磷量接近1%,而稻、麦、玉米籽粒的含磷量仅0.6~0.7%。作

物其它部位磷的含量均不及种子多,通常叶片中磷的含量比茎和根要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