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区域差异分析

合集下载

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

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

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投资水平差异。

首先概述了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整体情况,然后分别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进行了详细分析。

发现东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对较低。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数据,可以看出各地区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存在差异,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调整。

在结论部分对整体分析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本文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中国各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分析,总结1. 引言1.1 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研究工作,通过对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投资环境。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资本形成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固定资产的投资情况和价格变动情况。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差异较大。

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较高,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对滞后。

通过对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全面分析,从整体概述到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具体分析,总结各地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国各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2. 正文2.1 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概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可以了解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总体规模、结构和趋势,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企业做出投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

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

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也呈上升趋势。

本文将对中国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分析。

首先,不同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存在差异。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2.3,其中,西藏自治区为134.6,河北省为103.5,浙江省为100.1,广东省为99.7。

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差距较大,其中,西藏自治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也相应较高。

例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较全国平均水平略低,但相对于其他地区仍属较高水平。

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成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加强了市场竞争,进而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升。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上升也与房地产市场需求有关。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保持着高需求状态,不少地区的楼市热度持续上升。

这也意味着,地产投资成为一种重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形式,进而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升。

最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上升也与科技进步有关。

近年来,科技的发展为整个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产业升级和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而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升。

综上所述,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存在差异,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房地产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密切相关。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固定资产投资差距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固定资产投资差距的实证分析

15 年 , 国发 展经 济 学 家罗 格纳 ・ 93 美 纳克 中文版 ,96 一书 , ( 18 ) 在其
中提 出了“ 困恶 性循环 ” 论 。从 供给方 面看 , 贫 理 农村
as e s s t .Ev de e i c t t atwe ho d ata m u m p t nc t t r l to h p ofi o e s rt a he nv s men i nc s ndi a e h s ul t ch ch i ora e o he e a i ns i nc m dipa iy nd t i e t t
国城 乡收入 差距 和城 乡固定 资产投 资差距之 间存在 长期均衡 的协 整关 系和 显著 的短 期动 态调整机 制 。实证 结果显 示 , 需要 充分 重视我 国的城 乡收 入差距 与城 乡固定 资产投 资差距之 间的有机联 系, 小城 乡居 民收入 差距主要 可通过 缩 小城 乡固定 缩
资 产 投 资 差 距 来 实现 。 关 键 词 : 入 差距 ; 收 固定 资 产 投 资 差 距 ; 整 ; 差修 正 模 型 协 误 中 图 分 类 号 :3 57 F2 .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 9 4 ( 0 9 0 — 0 0 0 10 — 9 0 2 0 )3 0 2 — 3
a d sg ic n sotrn d n mi ajsm n meh ns ew e h no i ai n h n et n a ff e n inf a t h r u y a c du t e t c a im b t en te ic me ds r y a d te iv s i - p t me tg p o i d x
Ab t a t Usn i e i s mo e , h a e k s a mp rc l s u y o n o i p rt n h n e t n a ffx d s r c : i g tme s re d l t e p p r ma e n e ii a t d n i c me d s a i a d t e i v s me t g p o e y i a s t b t e r a n u a n Ch n v r 9 3 2 0 s e s e we n u b n a d r r l i i a o e 1 8 — 0 7.I i h we h t t e e e i t l n — u q i b i m o n e r to t s s o d t a h r x s o g r n e u l ru c i t g a i n i

我国各地区八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我国各地区八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我国各地区八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分析摘要:为了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在八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存在的差异,所以本文对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八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做了相关的分析。

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阐述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论证了了我国各省市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这些差异分析,得出了造成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总结出了相关的结论。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一、研究问题阐述及理论依据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固定资产的活动。

固定资产投资在壮大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技术装备水平、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所以,为了了解我国2010年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由于不同行业之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差异会给人民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八大不同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做了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来阐述所要阐述问题。

聚类分析就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

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

这两种方法很好的把本文章所要研究的问题作一详细的“解说”,同时也为此问题奠定了理论依据。

二、模型设计(一)聚类分析模型聚类分析按照分析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快速聚类(k-均值聚类)和分层聚类(系统聚类)。

spss的快速聚类过程适用于对大样本进行快速聚类,尤其是对形成的类的特征有了一定认识时,快速聚类不失为一种优良的方法,所以本文设计的是快速聚类的模型分析。

快速聚类的主要思想是,首先选择k个观测量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根据距离最小的原则将各个观测量分配到这k个类中;然后,将每一个类中的观测量计算变量均值,这k个均值又形成了新的k 个聚类中心。

依次类推,不断进行迭代,直到收敛或达到分析者的要求为止。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分析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分析

2005 8.51% 10.83% 0.49% 7.07% 2.49% 0.75% 0.97% 3.30%
2006 7.81% 11.03% 0.45%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1% 2.06% 0.70% 0.87% 2.72%
2007 6.89% 10.31% 0.41% 7.39% 1.73% 0.64% 0.91% 2.31%
-18-
北方经济┃Northern Economic
2012 年 第 3 期
表 1)。
表 1 2003~2009 年我国公共投资领域投资金额占全行业投资金额
的比重统计表
各行 业投 资占 比
年份
电力、 燃气及 水的生 产和供
应业
交通运 输、仓 储和政

科学研 究、技 术服务 和地址 勘察业
水利、 环境和 公共设 施管理
第四,外资在投资中的比重总体来看不大,只是在 1995~ 1997 年之间占比达到了两位数,1997 年之后外资投资占比逐 年下降。至 2009 年外资占比已经 1.8%,这与若干年之前各 地招商引资的热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外资资金虽然占比较 少,但是可以说是完全市场化的资金,外资资金的进入就是 为了寻求获得利润,并且新进的外资资金总体来看没有行业 以及区域的限制,因此外资的产业以及区域投向可以看做是 市场对行业以及区域的选择。但是我们看到近年来外资占比 逐年下降,这是否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投资环境的恶化还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
第三,企业自筹资金及其他从 1981 年占比 55%增长至 2009 年的 77.4%始终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来源,并且 保持了稳步上升的态势。首先,这反映出企业自身积累能力 的加强,我国各类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近十 年中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各类企业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 升;其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信贷资金取得较为困难的体现, 企业不得不依赖自身的资金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中小民营 企业尤其如此;再次,企业自筹资金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除 了大型的企业集团企业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经营外通常企

我国三大区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空间分布研究

我国三大区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空间分布研究
很多经济学家都强 调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 中的地 位 , 为 认 从表 1可看 出 ,值 变化趋 势表 明区域问投 资差异不 断缩 I 它的规模 、 速度 和结构是发展 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约束 。亚 小——相对于 G P、 口和面积的 I D 人 值分别从 19 9 5年的 00 、 . 4 当・ 密认 为资本积累是劳动分 工的基础 ,它决定 国民收入 的 01 、.9减小到 2 0 斯 . 0 3 2 0 5年的 00 、.2 02 。在我 国 区域 间社 .20O 、. 6 增长速度 。l l 】 凯恩斯 的投资乘数理论里提到在一定消费倾 向下 , 会 固定资产投 资分布趋于相对均衡 的过程 中, 省区的投资总 各 国民经济 中新增投资可 导致 收入成倍增加 。[ 哈罗德一 多马 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 2 l 在 经济增长模型 G=SK中 , / 由于假定资本一产 出比率 固定不变 , 表 1 9 5年 ~ 0 5年社会 固定资产 投资 l 1 9 20 值 年 份 1 5 96 97 9 19 J00 01 02 0 2 4 2 5 9 l9 9 19 l99 0 2 20 l 0 0 0 9 1 l 8 2 l 0 23 0 l 0 故储蓄率就是决定经济增长 的唯一因素 。l 引 因为资本可 以全部 相 对于C 0 , D P . 0 a 0o 0 d .2 .1 . 0 l .a . 00 0 0 d . 0 00 00 o l o 0 l 0 . .1 . l 转化为投资 , 以储蓄率就是投 资率。罗斯托认为在经济起 飞 所 相对于 01 01 01 01 01 .d . 01 . 00 00 人口 .3 . 1 .1 . . 01 01 .d 01 . f . l 2 l d d d g 阶段 , 生产性投 资 占国民收入的 比例提高到 1 %以上是实现经 0 相对于 积 02 0 d .d . 02 02 0 d .d 02 02 02 面 .d . 02 0 .d . 02 .d . 2 2 2 d . 东部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辽宁 、 黑龙 江 、 吉林 、 海 、 江苏 、 浙江 、 山东 、 福建 、 南 、 东: 海 广 济起 飞的三大先决 条件之一 ; 还特别强调增长必须 以利润 不断 中部 : 山西 、 南 、 河 湖北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西部 : 四川 、 贵州、 云南 、 藏 、 西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 重新投资 为条 件。[ 4 1 李京文对我 国 15 9 3年至 19 间经 济增 夏 、 、 占、 。 藏没有包括在 内; 9 0年 新疆 内蒙 广西 西 将重庆 市并AI 『数据选 自 19 年 ~ 0 6年度 SJ 。 I l 96 20 中 长 的研究认 为, 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7 . 7 经 《 国统计 年鉴》 5 0 %, 济增 长源泉 与发达 国家存在 较大差异 。 耿 明斋认 为投 资是拉 1 ( ) 地 区对 总差 距 的贡 献 及 分 解 二 分 动经济增长 的主动力 , 而过度投 资又会诱 发经 济剧烈波动 , 不 由于 I 指数 只反 映差距 的一般 变化趋势 , 不能具 体分析各 利 于 经 济 增 长 。删 区域对 总差距 的贡献 ,而基尼 系数 方法却能弥补这一不足 , 公 改革开放 以来 ,国家强化 了对 中西部地 区的投 资力度 , 对 式为 : 实现 区域协调发展起 到了积极作用 。 但地区投资差距及其结构 变动对经济发展差距 产生怎样影响 , 目前对此进行细致定 量分 C= ∑i '= Y , 1 2 x k x 。 一 x … ( < < _ i Xx … ) ( 2 ) 解 的研究成果很少 。因此研究地 区问和地 区内投 资差 距 , 对揭 “ “ ∑y i 1 = 示我 国区域发展差距 , 合理确 定投 资速度 、 向 、 方 结构 以及制定 式( ) ,; 按各 省社会 固定 资产额从 低 到高 的顺 序排 2 中 Y是 政 策 具 有 重 要 意义 。 列的, n是省份数量。 我 国三 大 区域社 会 固定 资产 空 间分布 特征 对基尼系数进行按投资来源分解 : ( ) 一 总量 差异 G ∑k k ) k ∑kk k = ( / C = SC () 3 为反 映地域投 资结构变化 , 采用不平衡指数计算 地域 分布 其 中 G为基 尼系数 , C 为分项集 中率 , 为平均分项 , 不平衡 的程度 。公式为 : 为全 国投资总额 。 kd 10 SC GX 0 %表示第 K个地 区对基尼系数的 2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性差异研究_王璇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性差异研究_王璇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4卷 总第66期)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6 2012(Vol.14 Sum No.66)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性差异研究*● 王 璇(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41)摘 要: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在逐步提高的同时,不同地区在主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10年我国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各项指标进行计量分析,并进行综合排序。

依据得出的数据结论,以明确我国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差异的数量特质,以分析出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性差异性,。

同时为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机制提出优化和改良的建议。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因子分析;因子得分DOI:10.3969/j.issn.1009-4458.2012.06.028中图分类号:F82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2)06-0073-03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固定资产的投资作为全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购置与建造固定资产的手段,可以不断调整生产力及经济结构的区域分布,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创造物质条件来改善人民生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的GDP已经达到397983亿元人民币,GDP的增速夜达到了近10.3%,并且,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得到了很快的增长,2010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经达到278240亿元人民币,增速为23.8%。

[1]2.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问题(1)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与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不相匹配。

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公用事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这一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十分庞大。

但是,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地方政府没有举债的权力,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财政收入目前来看是十分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尽管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却也带来了很大的金融及财政风险。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摘要:中国区域经济的差距已经越来越成为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隐患,沿海区域与内地区域的差异,省份之间的差异,城市的市中心与郊区的差异越来越成为百姓心中的痛。

如何实现区域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提上日程,日渐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议题。

依据经济地理学给出的大体框架可以得出全球化、简政放权、投资水平和市场化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最重要的四个机制因素;全球化和投资是促进区域经济差异加剧的重要直接驱动力,简政放权则间接促进了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大,而市场化能够潜在地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缓和区域经济差异。

此次研究在数据选取上更为细化和全面,尝试追踪和监测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格局,构建经济增长差异定量测度方法体系和技术平台,加强区域间的关联以及经济溢出、空间溢出效应测度研究,关注差异机制和机理解析。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差异方向;地理因素;中国经济地理学1 引言自2 0世纪8 0年代中后期至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20年,世界经历了一个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大稳定”的时期。

尤其是2002—2007 年,是世界经济增长少见的高度乐观的“ 黄金时期”,除了日本等少数国家,各类经济体包括美欧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大都实现了较高速的经济增长。

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差异是地理学研究和区域发展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中国的区域差异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2 俩尺度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分析2.1省级差异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东部沿河,以及珠三角地区由于国家政策一定的支持,以及抓住了改革的机遇,积极招商引资,发展制造业、创新驱动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而中部地区的河南、安徽、江西由于紧邻发达省份,作为农民工的输出大省,人口开始大量流出,但是同时地理位置较近,承接了一些发达省份的产业,经济发展处于稳定的阶段。

东三省作为共和国的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重工业战略地位的下降,加上东三省的资源瓶颈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已经又原来的高速发展渐渐落后于全国的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构成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态势、把握经济增长动力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增速、行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入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报告。

首先,就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增速进行分析。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经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

截至去年年末,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XX万亿元,同比增长X.X%。

从增速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较过去出现了一定的放缓,这与我国经济增速回落、调结构、转方式等因素有关。

然而,尽管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仍然居高不下,更凸显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韧性。

其次,就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结构进行深入剖析。

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涵盖多个行业的综合性指标,其行业结构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不同行业发展情况及国民经济结构演变。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近年来,制造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也日益增加。

特别是制造业的投资增长相对较快,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也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动力。

最后,我们将关注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分布情况。

据统计数据显示,东部地区一直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区域,投资额占比近年来保持稳定。

然而,随着西部地区发展的加快以及中部地区发展的崛起,这两个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

这表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正逐渐实现地区均衡发展,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总的来说,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速、行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进程,为未来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希望本文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全面而深入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

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

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国家之一。

中国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是观察中国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出各地区的投资水平和经济活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分析,以了解各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

我们来了解一下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含义。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是指用来测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变动情况的一个指数,通常用来衡量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和趋势。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生产设备购置等方面,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

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各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趋势。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也较高。

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成熟,因此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主要受到国际市场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投资水平相对较为稳定。

东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这两方面的投资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增长。

可以说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中国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东部发达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较高,主要受到国际市场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投资水平相对较为稳定;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较低,主要受到国内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的影响,投资水平相对较为薄弱。

我们需要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持续增长。

也需要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全国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10 中国区域差距:趋势、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新疆兵团局队联队 魏凤英、饶华、于宏业)

10 中国区域差距:趋势、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新疆兵团局队联队 魏凤英、饶华、于宏业)

新疆兵团局队联队参赛队员:魏凤英、饶华、于宏业中国区域差距:趋势、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摘 要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由于政策和区域的因素, 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利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趋同核算模型,考察了地区差异、人均GDP增长率、外商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教育支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等经济因素对1997-2006年间中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的贡献,分析了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并根据所得出的结论给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区域差距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趋同 面板数据一、问题的引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东部由于优惠的经济政策和先天的地理位置发展迅猛,而中西部由于各种原因,发展速度和规模远远落后于东部。

区域差距成为研究中国区域经济问题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并日益成为约束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缩小区域差距成为中国政界和学术界重要的命题。

二、现有研究成果回顾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关于研究我国地区差距状况的文章大量涌现,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区域间差异作了深入的研究。

魏后凯(1992)采用加权变异系数分析了1952 年—1990 年人均国民收入,得出各省间呈倒“U”型轨迹,东中西部呈“S”型轨迹的结论;王梦奎、李善同(2000)采用加权变异系数对1952 年—1997 年人均收入进行分析,认为自1978 年以来各省间差异呈下降趋势,1990 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东中西部间呈扩大趋势;徐建华(2005)采用泰尔(Theil)系数分析了1952 年—2000 年 GDP、人口,得出1952 年—1978 年基本上呈扩大趋势,1979 年—1990 年呈缓慢的缩小趋势,1991 年—2000 年呈缓慢的扩大趋势。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二 、 固定 资 产投 资 对 区域 经 济 增 长 影 响 的 实证 分析
( )研 究模 型及 数据 选择 一 1 .研究 模型
收 稿 日期 :2 1-41 0 1 .8 0
作 者 简 介 :任 歌 (92) 18. ,女 ,陕 西 西安 人 ,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经 济 与金 融 学 院博 士 生 , 国家 开 发 银 行 陕 西省 分 行 经 济师 。
L G P =C +p ni i ( =1 ,3 n D i i i I+ L i ,2 ) () 2
其 中 ,i( =1 ,3 i ,2 )分别 表示 东 、 中 、西 部地 区 ,G P 表示 i DI 区域 的 国 内 生产 总 值 ,C 表 示 常 i
数 项 , 表 示待估 参数 ,I为 i ; 区域 的 固定资产 投 资额 。 2 .数 据分 析
第 5期 ( 总第 10期 ) 6 2 1 年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财 经 论 丛
Colc e s y n na c d Ec no is l td Esa so Fi n e a o m e e n
N .5 ( e ea,N . 10 o G n rl o 6 )


研 究 问题 的提 出
改革开 放 3 来 ,我 国 国 民经 济 保 持 了 9 8 0年 .%的 年 均增 长速 度 ,取得 了举 世 瞩 目的成 就 。然
而 ,伴 随 着经 济的 高速增 长 ,区域经 济发 展不 协 调 、不 均衡 问题 也 随之产 生 。尽 管 我 国实 施 了 “ 西 部 大 开发 ” 振 兴东 北老 工 业基 地” 促 进 中部 崛起 ”等一 系列 重 大 国家 战 略 ,但 区域经 济非 均衡 、“ 、“ 问题并 未 得到根 本 改变 ,区域经 济发 展 的非均 衡性 矛盾 仍较 为突 出 ,中、西部 地 区 已成 为我 国区域 经 济均 衡 发展 的 “ 板 ” 短 。研 究发 现 ,我 国经 济能 够实 现 高速 增 长 的一 个 重要 原 因就是 巨大 的 战略 空 间相 继 释放 出 巨大 的经 济 能量 ,而 这 一系列 纵深 战 略的背后 则 是三 驾马 车 中的 “ 资 ”在起 着主 投 要 的推 动 作用 。据 有关统 计 资料 显示 ,世 界金 融 危机 之 后 ,我 国经 济 增 长 之所 以能够 实 现 “ 八 ” 保 目标 ,这 主要得 益 于 固定 资 产投 资 的增长 。 由此可 见 , 固定 资产 投资 在 区域经 济增 长 中扮 演着举 足

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

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

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地区在这一指数上的差异和变化趋势。

通过数据来源与方法的介绍,对全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比较,并分析了不同地区投资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地区呈现上升趋势。

文章提出了建议未来政策方向,以应对不同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变化。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中国各地区、比较分析、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差异、上升趋势、政策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估不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这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方向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投资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研究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有助于分析和预测不同地区经济的发展动态,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探讨不同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分析,揭示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变化趋势,揭示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发展状况。

通过深入研究分析,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指导其未来的投资决策和政策制定。

为学术界提供研究数据和分析结果,丰富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为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

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

对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析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是衡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变化的重要指标,其反映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价格情况。

本文将分析中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情况。

从全国角度看,2019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1%。

而从不同地区看,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增速略低,中西部地区增速略高。

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的引领者,这里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019年,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同比增长0.8%,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从不同省份看,广东的增速高达2.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很多,而上海、浙江等省份的增速则较低。

这说明东部地区不同省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速逐渐加快。

2019年,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西部地区的增速更高,甘肃、青海、新疆等省份同比增长超过3%。

而中部地区的增速较低,湖南、湖北等省份同比增长仅有0.5%左右。

在各行业中,制造业是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增速最高的一个行业,2019年同比增长1.5%。

这与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主导行业有关。

同时,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增速较快的行业还有公共设施、交通运输等行业。

此外,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增速较慢的行业有房地产、水利等行业。

总的来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同比增速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同比增速较高。

同时,不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变化也存在较大差异。

这些差异的存在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固定资产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的关系

固定资产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的关系

固定资产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的关系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受到了不少学者的关注。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正在发展的国家,也面临着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经济增长的地区间差异依然存在。

造成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本文主要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来研究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的影响。

标签:经济增长;地区差异;固定资产一、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自然资源短缺、经济频繁波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今后的增长速度和质量。

为了使中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必须理性的分析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使中国经济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态势来看,中国经济总体上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数据得,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增长率是10.1%,90年代的经济增长率是10.7%,21世纪前10年的经济增长率是10.5%,经济增长率虽然在某些年份出现了波动,但是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在中国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阻碍,为了使我国经济可以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解决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问题,使得各地区间经济可以平衡稳步增长。

2.中国经济地区的划分根据地理因素和经济水平相结合的原则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青海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东部地区主要是一些沿海省市和经济政治中心,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它们在区位和政策上享有一定的优势,并且东部地区地形相对平坦且毗邻大海交通发达。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特点的分析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特点的分析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特点的分析导读:本文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特点的分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特点近年来,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同时,影响投资增长的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变化特点经过3年治理通货膨胀的努力,199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名义值,以下无特别说明均同)从1993年的61.8%降至14.8%,1997年在惯性作用下进一步滑至8.8%。

1998年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新出现的通货紧缩趋势,开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加大了国债投资力度,投资有所回升;1999年由于国债发行时机没有把握好等原因,造成了投资一度滑坡,增速降到5.1%的低谷;这个问题后来得到了重视,从2000年开始,投资增长率逐年提高,2002年达到了16.1%(见图1)。

图11990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变动近年来投资增长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全社会投资中国有经济比重较大,国有投资增长对全社会投资“影响力”较大,投资增长机制仍不完善。

第二,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十分紧密。

投资很大程度上成为宏观政策的调节手段,主要表现为在经济增长率过高、通货膨胀严重时,减少投资抑制经济过热;在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增长率持续放缓时,增加投资防止经济过冷(见下表1)。

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生特点突出,可持续性和自主增长能力不足。

表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资本形成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比增长率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以下各表如无特别说明均同。

(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投资分类变动呈现以下特点:1.从所有制性质上看,个体和其他经济等非国有投资已取代国有投资升至首要地位1997~1998年,启动内需主要是依靠国有投资的增长,其中1998年国有投资增长率分别高于集体、个体和其他投资增长8.5、8.2和5.8个百分点,国有投资增量部分占全部投资增量比重比1997年上升12个百分点,达到66%。

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的开题报告

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的开题报告

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但相对于东部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为西部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高资本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提供参考。

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阶段,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东部地区存在差异,并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此外,随着我国政府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在西部地区的作用也有可能逐步变化。

因此,深入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够更好地把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定义西部地区:考虑到我国西部地区的范围比较广泛,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明确所研究的区域范围。

2. 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和分类:阐述固定资产投资的含义和分类,明确研究的投资范围。

3.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探究固定资产投资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明确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4. 数据分析与比较:通过搜集数据,分析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验证研究假设。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了解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明确研究内容和方向。

2. 统计分析法:收集各地区的经济数据和投资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相关结论和推理。

3. 实证分析法:将研究的假设转化为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实证分析,验证假设的正确性和可信度。

三、预期研究结果1. 揭示固定资产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 分析各种因素对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程度,为资本效益的提升提供策略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区域差异分析
一、提出问题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的地区,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程度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时,不但要从总体上分析其总量水平,还要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性差异。

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空间差异明显,比如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中部、西部之间的差异等,为了更加全面的把握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制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方针,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就有必要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差异分析。

二、数据收集
为了分析我国省际层面的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这里选择了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关的一些评价指标,它们分别代表固定资产投资各地区的投资规模、该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各种所有制形式所占投资规模。

包括内地资本、国有资本、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个体经济等。

这些指标可以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取得。

其原始数据如表1。

表1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原始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三、数据统计处理
(一)因子分析
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到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见表2)。

表2 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横坐标为因子数目,众坐标为特征根,可以看到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很高,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最大,第三个以后的特征根值都较小,所以贡献也较小。

因子分析模式
有限责任=0.916F1+0.023F2
私营=0.904F2+0.086F2
集体=0.850F1-0.233F2
股份合作=0.837F1-0.413F2
其他=0.831F1-0.493F2
个体=0.778F1-0.310F2
外商=0.736F1+0.574F2
港澳台=0.659F1+0.650F2
国有=0.651F1+0.148F2
联营=0.575F2+0.258F2
表3 因子的协方差矩阵
(二)聚类分析
为了对固定资产作进一步的分析,这里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原始指标进行聚类。

表4
由图可以看出,从大的方面来说,将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分为3类较为合理。

第一类是辽宁、山东、江苏、福建、浙江、广东六省,这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最发达的地方,是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的。

第二类是上海、江西、天津、四川、河北、北京、湖北、安徽、吉林、重庆、广西、河南、贵州、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

总的说来,这一类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较发达,固定资产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较高的发展程度。

第三类是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湖南、陕西、山西、海南、云南等地区。

这一类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相对于全国其它地区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固定资产投资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三)对聚类结果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一般来说,聚类的结果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聚类方法和选择了不同的聚类距离,其结果是会有一定差异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因此就有必要检验分类的合理性,这里是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进行检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只考虑在一个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对现象不同水平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根据方差分析的原理及假设,我们可以认为某个影响因素的条件下不同水平组数据的方差相等,只要检验各组均值是否相等,即可判断在这个因素下不同水平组的分类是否对研究变量产生显著影响。

在这里,四个类别可当成四个组,聚类的类别可当作自变量,因子得分可看作因变量因此。

Agglomeration Schedule
Stage
Cluster Combined Coefficient
s
Stage Cluster First
Appears
Next Stage Cluster 1 Cluster 2 Cluster 1 Cluster 2
1 21 29 19460.400 0 0 2
2 21 30 50635.310 1 0 15
3 2
4 28 71410.920 0 0 7
4
4 2
5 123723.87
0 0 6
5
17 18 149768.58
0 0 17
6 4 8 156344.54 4 0 9
5
7
24 31 181555.34
3 0 15
8
20 22 251183.93
0 0 11
9
2 4 450519.85
7
0 6 10
10
2 9 595003.64
8
9 0 16
11
14 20 603742.15
5
0 8 12
12
13 14 664755.48
3
0 11 18
13
3 6 818264.19
0 0 20
14
11 12 832395.64
0 0 23
15
21 24 877419.84
6
2 7 25
16
2 27 943517.27
10 0 18
17
5 17 1203154.9
90
0 5 21
18
2 1
3 1242489.5
13
16 12 21
19
1 7 1270750.1
00
0 0 22
20
3 16 1478715.7
25
13 0 24
21
2 5 1915928.5
03
18 17 22
22
1 2 2108570.1
17
19 21 25
23
11 19 3051256.6
90
14 0 24
24
3 11 4264289.7
94
20 23 26
25
1 21 4656448.3
93
22 15 28
26
3 23 7387785.0
65
24 0 28
27
10 15 9003081.2
60
0 0 29
可以认为,在进行聚类的结果中,各类的因子得分的确存在显著性差别,而这种差别正是反映了各省市(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着差异。

四、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结果分析
(1) 辽宁、山东、江苏、福建、浙江、广东6省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地区,这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有着相对优越的投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宽松的投资政策以及最先进行改革开放等良好的条件。

另外,这6省市都位于中国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早,发展程度最高的省份,经济实力强,因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自然也就较其它省市大。

(2) 上海、江西、天津、四川、河北、北京、湖北、安徽、吉林、重庆、广西、河南、贵州、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

这些省市(自治区),除北京、上海和天津外,其余地区都位处我国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吸引不了大量的资金,得不到很大的发展,但同时相对于西部地区来说,无论是交通条件、水电等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而北京、上海、天津是中国经济非常发达的城市,按理说固定资产会很大的,但是由于它们
是直辖市,毕竟人口、土地等自然资源有限,因此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如果不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那么经济发展水平很有可能会停滞不前甚至是造成经济衰退。

这三个直辖市经济实力还不足于和东部沿海那些经济发达省市相抗衡,因此固定资产投资也难以达到东部省市的那种规模。

(3) 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湖南、陕西、山西、海南、云南。

这些省市(自治区)大多属于西部地区,位处我国大陆内部,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还不完善。

但这些地区往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这些地区目前是中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地方,但是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几年里,经济必将迅速发展,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因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也具有巨大潜力。

总体而言,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上,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最发达,中部地区一般,而西部内陆地区则相对落后。

(二)对策建议
首先,东部地区应该保持自我的优势,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步伐,做到服务全中国,面向东南亚,对接欧美日。

同时,加大对中西部等经济较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保持东西部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其次,对于经济发展还不充分的中部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做好经济发展等相关方面的政策法规,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用东部地区为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而向内地转移相关产业的大好形式,加快招商引资力度,借鉴东部地区发展的经验,吸取教训,做好经济发展时的环境保护,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最后,深处我国内陆的西部地区,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具有典型特色的旅游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开展特色的旅游活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这对于经济的增长以及解决本地区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具有双重的作用。

各地区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依照自身情况,发展相应的经济,而不盲目的发展一些投资大但是环境污染也大的相关产业,那么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定会又好又快,祖国的繁荣昌盛指日可待。

第 11 页共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