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生产涵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产函数
第一节厂商
1.1.2公司制企业:1)指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
2)主要利用发行债券和股票来筹集资金。
3)股票所有者是公司的股东,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有权利参加
公司的管理和索取公司利润,也有义务承担公司的损失。
1.1.
2.1公司制企业的优点:
1)公司制企业的资金雄厚,有利于实现规模生产,也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分工和专业化。2)公司的组织形式相对稳定,有利于生产的长期发展。
1.1.
2.2公司制企业的缺点:
1) 由于规模庞大,给内部的管理协调带来一定的困难。
2) 公司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管理者在经营上能否符合所
有者意愿的问题。
1.2企业的本质
1.2.1交易成本:是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
1.2.2企业本质: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1.2.3市场的优势:对于厂商购买中间产品而言,市场竞争压力追使其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以避免由于销路有限而带来的损失,从而在总体上保持一个稳定的交易成本。
1.2.4企业的优势:打造风险较低,可长期合作的交易环境,与厂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从而可以消除或降低了相应的交易成本。
1.2.5导致市场和企业交易成本不同的因素:信息的不完全性。
1.3厂商的目标
1.3.1厂商的目标:
1)一般总是假定厂商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利润。
(这一基本假定是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在生产理论中的具体化)
2)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厂商有时并不一定选择实现最大利润的决策。
(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可能是不确定的,且对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缺乏准确的了解)
3)由于有些企业的日常决策是由企业所有者的代理人经理作出,所以代理人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偏离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追求其他一些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标。
(但是,经理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偏离会受到董事会的制约)
第二节生产
生产技术决定成本,生产技术是指生产过程中投入量与产出最之间的关系,即投入量变化所导致的产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1生产函数
2.1.1 生产的过程:从投入生产要素到生产出产品的过程。
2.1.2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2.1.3 定义: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作为前提条件)假定X1,X2,X3,……Xn顺次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 n 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
Q 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Q= f(X1 , X2 , …, Xn ) (4.1)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的生产要素组合(X,X2 , …, Xn) 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为 Q 】
PS:"最大的产量"是对生产函数基本特征的刻画,即强调生产函数所要求的生产技术是有效的,其产量是不可能再增大的产量。
简化:若以L表示劳动投入数量,以 K 表示资本投入数量,则生产函数写为:
Q= f(L, K) (4.2)
2.2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
2.2.1短期生产: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
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2.2.1.1生产要素投入区分:
1)不变投入:生产者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不变要素投入。(机器设备、厂房等)
2可变投入:生产者在短期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可变要素投入。(劳动、原材料、燃料等)
2.2.2长期生产: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1)全部的要素投入:生产者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缩小或扩大生产规模,甚至还可以加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生产。
第三节短期生产函数
3.1 短期生产函数:由生产函数 Q=f(L, K) 出发,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则用 K 表示,劳动技入量是可变的则用 L 表示,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Q=f(L, K) (4.3)
【表示在资本投入最固定时,由劳动投入量变化所带来的最大产量的变化】
3.2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3.2.1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
1)总产量TP L(total product):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TP L= f(L, K) (4.4)
2)平均产量AP L(average product):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最所生产的产量。
AP L=TP L(L,K̅)
L
(4.5)
3)边际产量MP L (marginal product):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最所增加的产量。
MP L=∆TP L(L,K)̅̅̅̅
∆L
(4.6)
或
MP L=lim
∆L→0∆TP L(L,K̅)
∆L
=dTP L
dL
(4.7)
【在劳动投入量固定时,由资本投入最变化所带来的最大产量的变化】
4)由该生产踊数可以得到相应的资本的总产量、资本的平均产量和资本的边际产量。
资本的总产量; TP k= f(L̅, K) (4.8)
资本的平均产量:AP K=TP k(L̅,k)
k
(4.9)
资本的边际产量:MP k=∆TP k(l,k)̅̅̅
∆k (4.10)或MP K=lim
∆K→0
∆TK(L̅,K)
∆K
=dTP K
dK
(4.11)
3.2.2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图中的横轴表示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数量 L ,
纵轴表示产量 Q; TPL 、 APL 和 MPL 三条曲线
顺次表示劳动的总产量曲线、劳动的平均产量曲
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这三条曲线都是先呈
上升趋势,而后达到各自的最高点以后,再呈下
降的趋势。
3.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定义: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
1)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
是递增的;
2)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生产所带来的
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强调: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