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家庭教育
曾国藩家风故事
![曾国藩家风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2b8b3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9.png)
曾国藩家风故事曾国藩,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家风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曾国藩的家风故事,不仅是一段家族传承的历史,更是一种家庭教育的楷模,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曾国藩家风故事的第一则,是关于孝道的。
曾国藩自幼丧父,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他从小就懂得孝顺,对母亲孝敬有加。
他曾说,“孝顺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这句话也成为了他一生的信条。
他的孝道精神感染了家人,也影响了他的子孙后代,成为了家族的传统美德。
其次是曾国藩对教育的重视。
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对子女言传身教。
他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和才能,不断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勤奋好学。
他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种家风影响了曾家后人,也使得曾家子孙成为了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才。
曾国藩还以身作则,注重家教。
他自己勤奋好学,一生不倦,不断励志向上。
他的精神影响了家人,也成为了曾家的家风。
他常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种家风也激励着曾家后人,不断追求进取,励志奋斗。
曾国藩还注重家族和睦。
他倡导家庭和睦,亲如一家。
他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是最重要的。
”这种家庭和睦的氛围也成为了曾家的传统,使得曾家子孙团结一心,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曾国藩的家风故事,不仅是一段家族传承的历史,更是一种家庭教育的楷模。
他的孝道精神、对教育的重视、以身作则、家族和睦等家风,都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这些家风也成为了曾家的传统美德,影响和激励着曾家后人不断追求进取,勇往直前。
曾国藩的家风故事,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芒,成为后人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曾国藩家训经典的箴章
![曾国藩家训经典的箴章](https://img.taocdn.com/s3/m/729e9ad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5.png)
曾国藩家训经典的箴章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与军事家,也是一位重视家庭教育的父亲。
他的家训经典包含了许多箴言和教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曾国藩家训中的经典箴章:1. 勤俭节约:“勤于勉学,俭于用钱,爱精思细虑,喜有余庆。
”曾国藩强调勤奋研究和节约开支的重要性,提倡思考和庆祝节日,但要保持适度。
勤俭节约:“勤于勉学,俭于用钱,爱精思细虑,喜有余庆。
”曾国藩强调勤奋学习和节约开支的重要性,提倡思考和庆祝节日,但要保持适度。
2. 诚实守信:“说话不虚伪,做事不虚浮。
家藏祸福全有天,细君多少有余德。
”曾国藩教导子女要诚实守信,要秉持着正直的品德来言行事。
诚实守信:“说话不虚伪,做事不虚浮。
家藏祸福全有天,细君多少有余德。
”曾国藩教导子女要诚实守信,要秉持着正直的品德来言行事。
3. 尊敬长辈:“敬事贤人,悌亲友爱。
尊守兄道,教诲兄弟。
”曾国藩强调尊重长辈,尽孝顺之责,亲如兄弟,亲如朋友,亲学生如教子。
尊敬长辈:“敬事贤人,悌亲友爱。
尊守兄道,教诲兄弟。
”曾国藩强调尊重长辈,尽孝顺之责,亲如兄弟,亲如朋友,亲学生如教子。
4. 勇往直前:“行事须勇决,不可消除,知过必改,行善不如意,亦勿顾忌。
”曾国藩鼓励子女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和错误,勇于改正错误,坚持行善,不计较收获。
勇往直前:“行事须勇决,不可消除,知过必改,行善不如意,亦勿顾忌。
”曾国藩鼓励子女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和错误,勇于改正错误,坚持行善,不计较收获。
5. 关心社会:“移风易俗,天下可治。
使民之害除,庶国之贤能出。
”曾国藩强调重视社会责任,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以身作则,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关心社会:“移风易俗,天下可治。
使民之害除,庶国之贤能出。
”曾国藩强调重视社会责任,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以身作则,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这些箴章不仅对曾国藩的家庭教育起到了指导作用,同时也是对后人的一种启迪和教育。
这些家训经典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都可以作为我们今天家庭教育的参考和借鉴。
曾国藩家训内容
![曾国藩家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95ac3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2.png)
曾国藩家训内容
- 勤字功夫:曾国藩认为,那些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勤奋。
他提倡早起和有恒心,认为只要肯立志,人人都可以做到。
- 读书志向:读书人首先要有远大的志向,其次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如果能够发奋自立,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读书。
- 自立自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能够站稳脚跟,同时也要知道他人也要站稳脚跟,这就是所谓的自立。
- 人生思考:曾国藩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无穷无尽的,人类的一生只是其中的一瞬间。
古人的书籍和近人的著述浩如烟海,人们的目光所能及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世间万物变化多端,美好的名声和成就也各不相同,人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 家庭教育:曾国藩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的祖父留下了八个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他要求兄弟子侄们要牢记这八个字,并将其作为家庭的传统。
- 修身养性:曾国藩提出了“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的修身养性之道。
这些家训体现了曾国藩对家庭教育、个人成长和为人处世的重视,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家训大全
![曾国藩家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400b56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f.png)
曾国藩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家庭教育、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曾国藩家训的一些主要内容:1. 家庭教育:曾国藩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认为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品德和才能的基础,因此他提倡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他也强调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修养,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等基本道德规范。
2. 道德修养: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立身处世的基础,因此他提倡人们要注重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素质。
他认为,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谦虚谨慎、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美德,同时也要注重自我反省,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3. 为人处世:曾国藩认为,为人处世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因此他提倡人们要注重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认为,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同时也要注重自我反省,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4. 读书学习:曾国藩认为,读书学习是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和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他提倡人们要注重读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他认为,读书要注重方法,要善于思考和分析,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和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5. 勤俭持家:曾国藩认为,勤俭持家是家庭幸福的基础,因此他提倡人们要注重勤俭节约,珍惜家庭财富和社会资源。
他认为,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积累财富和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曾国藩家训强调了家庭教育、道德修养、为人处世、读书学习、勤俭持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故事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f583f9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9.png)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故事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实践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他注重对孩子品德的培养,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其家庭教育故事充满了智慧和教诲。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他的父母虽不识字,但非常重视教育。
在曾国藩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深远。
他的父亲曾麟书虽是农民,但对儿子的教育有着严格的要求,从小就教导他要勤奋学习,诚实做人。
曾国藩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继承了父亲的教育理念。
他强调“勤”字当头,认为勤能补拙,勤能成才。
他要求孩子们早起晚睡,勤于读书,勤于思考。
他曾说:“读书如种田,不勤则荒。
”这句话体现了他对勤奋的重视。
除了勤奋,曾国藩还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比学识更重要。
他教育孩子们要诚实守信,要谦虚谨慎,要尊重他人。
他常说:“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
”这句话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曾国藩还特别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
他鼓励孩子们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他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行者。
”这句话体现了他对实践的重视。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故事,不仅仅是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是对后人的启示。
他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品德的培养,注重实践的锻炼,注重知识的学习。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成长为有用的人才,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故事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鼓励孩子勤奋学习,积极参与实践,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曾国藩家训家规 -回复
![曾国藩家训家规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83f923a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2.png)
曾国藩家训家规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因此留下了一些家训和家规。
以下是一些曾国藩的家训和家规:
1. 诚实守信:要做到言而有信,不欺骗他人,保持真实和正直的品行。
2. 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孝顺敬爱,帮助他们解决烦恼和困难。
3. 勤俭节约:勤奋努力工作,节约用钱用物,不浪费和奢侈。
4. 识人善任:慎重选择朋友和合作伙伴,善于发现人的优点和能力,做到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5. 尊重师长:尊重老师和长辈的教诲和指导,不骄傲自大,虚心接受教诲。
6. 勤奋学习:不断学习进取,不骄傲自满,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7. 坚定信仰:有坚定的信仰和价值观,遵循道义原则,做人正直,言行一致。
8. 爱护家人:关心家人的健康和幸福,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些是曾国藩的一些家训和家规,他将这些原则应用于个人和家庭生活中,以培养出善良、正直、勤奋和有责任心的后代。
曾国藩最经典家训
![曾国藩最经典家训](https://img.taocdn.com/s3/m/1c7bae3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1.png)
曾国藩最经典家训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之一”。
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卓越的成就,也注重家庭教育,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家训。
曾国藩最经典的家训包括以下几点:
1.勤俭节约,不浪费。
曾国藩认为,浪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和每一分每一毫的财富,做到勤俭节约。
2.教育子女,注重品德。
曾国藩非常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他认为,孩子的品德是决定其一生命运的关键因素,只有培养出高尚的品德,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3.重视家族传统,继承家风。
曾国藩的家族传统非常重要,他认为,家族传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继承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族的长远发展。
4.尊重父母,孝顺长辈。
曾国藩非常注重家庭关系,他认为,尊重父母、孝顺长辈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家风。
以上就是曾国藩最经典的家训,这些家训不仅适用于曾国藩的家庭,也适用于每一个家庭,是一种传承下去的宝贵财富。
- 1 -。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17fdcf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c.png)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家庭教育者。
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强调,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主张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孩子。
在教育内容上,曾国藩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
他强调,德是人的根本,智是人的工具,体是人的载体。
他主张孩子应该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
同时,也要注重智力的培养,学习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此外,还要注重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教育方法上,曾国藩主张“因材施教”。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来进行。
他反对一刀切的教育方式,认为那样会扼杀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
在教育态度上,曾国藩主张“严而有爱”。
他认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充满爱心。
严格要求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而爱心则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不仅对他的子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家庭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启示。
他的家庭教育观念,如以身作则、全面发展、因材施教、严而有爱等,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现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他的家庭教育观念,不仅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整个社会的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将其融入到我们的家庭教育实践中,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分析
![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ea266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5.png)
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分析曾国藩是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开国名臣”。
不仅如此,他在家庭道德教育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心得和方法。
本文从家庭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对曾国藩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进行分析。
首先,曾国藩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顺承家教,外不失礼,内不失人,三人之交备。
”(《曾文正公全集》)。
在曾国藩看来,优秀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还可以让人懂得如何行为得体、为人处世,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其次,曾国藩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强调以身作则。
他认为,人们的行为和品德往往受到父母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行为树立榜样,让子女从自己身上学习正义、诚信的品质。
曾国藩说:“古人有言,言不由衷,毫无可取。
身为父母,须行事多端,自然能感得真。
不谓言语不可用,只是著办不力。
”(《曾文正公全集》)。
这也是曾国藩倡导的“三从制度”之一,即为父母鞠躬尽瘁、言传身教,为子女做出榜样。
第三,曾国藩强调家教是一种持久的过程,需要从小培养,不断巩固和加强。
他认为,家庭教育是人格形成的基础,需要从小灌输,适时加强,直到成人。
他指出:“蒙童之时,宜劳其心,壮岁之时,宜劳其体,适合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不可失时机。
等孩子成年后再去教育就迟了。
”(《曾文正公全集》)。
因此,曾国藩与妻子共同辅佐子女的家庭教育,注重个性发展、适度竞争、思维自由,尤其重视儒学课程以及对于孩子自信、独立自主、责任感等品质的培养。
最后,在曾国藩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中,还是有一点家长霸道的味道。
其实这也是受到时代背景和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曾国藩生活在封建社会下,因此传统的家长式教育方式依然存在。
曾国藩在家庭教育方面推崇孝道,要求孝顺父母。
对于家长的话语,孩子必须遵从,禁止直接反驳,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
总之,曾国藩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中凝聚着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智慧。
他倡导良好的家庭教育,强调以身作则和从小培养,并注重以实际行动和久久为功的方式展现家长的责任和担当。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学原理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d235a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c.png)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学原理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原理。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立德为首要目标:曾国藩强调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子女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立德教育要以身作则,父母应该以高尚的道德榜样引导子女,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2. 注重知识的传授:曾国藩注重培养子女的学问修养,他提倡从小培养读书学习的习惯,重视教育子女的责任。
他自己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的榜样,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才干,以便能够对子女进行更好的教育。
3. 重视思想教育:曾国藩认为,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子女。
他提倡父母应该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启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培养独立见解和判断力。
同时,他也强调要引导子女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能够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稳定的心态和正确的行为。
4. 培养自律的品质:曾国藩主张培养子女自律的品质,他认为纪律和自律是成功的关键。
他强调子女要训练自己的意志力,坚持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生活纪律,要有恒心和毅力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5. 重视实践教育:曾国藩主张将教育和实践相结合,他提倡家庭教育的同时要
注重让子女亲身实践和实践经验。
他鼓励子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这些原理反映了曾国藩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独特观点,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提倡的立德、知行合一等原则,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述略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述略](https://img.taocdn.com/s3/m/8efca799a45177232e60a2cd.png)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述略曾国藩虽一生显赫,对子侄的教育却时刻不肯放松。
后人对他的家庭教育思想推崇备至,梁启超曾经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很值得我们深刻的借鉴。
一、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体系(一)教育是无时无处不在的曾国藩无论是在京为官、外放地方还是身处戎旅,他都时时处处想到对子侄的教育问题。
他认为要对后辈谆谆教诲,循循善诱,这样才能使后辈不至疏漏。
他在京期间挂念家中子侄的教育,曾多番写信劝导答疑,甚至在回乡为母丁忧期间,亦时刻不忘对儿子的教育,他在给好友欧阳牧云的信中说:“弟于京中一切,不甚挂念。
所最挂念者,惟念纪泽儿年少,恐其学坏。
敬求老兄大人时时教诲,时时防闲,总须多讲多解,令其神不外散,乃为有益,千万千万。
” 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作为一代大儒是何等重视自己子侄的教育情况。
在与太平军作战期间,他亦不忘家中子侄的教育问题,“余每次写家信,必谆谆嘱咐,盖因军事危急,故预告一切也。
” 即使身处战场、军情危急,曾国藩也要写信对家中子侄诸多劝告,他在家信中说:“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1/ 7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宴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有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
” 這是曾国藩在经历靖港战败和湘潭大捷后,对于“耕读之家”的再次强调。
到了晚年,他疾病缠身,切感来日无多,更加念念不忘子侄的教育,亲手订立了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条家训,用这四条自我警醒,并且要求子侄们共同遵守,互相考察。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涵盖了方方面面,从国家大事到家庭琐事,可谓面面俱到,细致入微。
关于读书,他谈到“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关于持家,他谈到“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7554cb7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12.png)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曾国藩是清代的名臣与将领,他的家风和家训也是一直被后人所传承和推崇的。
他的家风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注重家庭教育,重视家族和睦,以及为人处事的准则。
以下是曾国藩家风家训的内容以及注解。
家风:一、养正心: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只有正心才能有正道,所以要养正自己的内心,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立身行己:坚持做一个清正廉明、品德高尚的人,不贪图个人私利,不辱没家族尊严。
三、家族和睦:坚持家族和睦,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父母子女和睦相处,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尊敬长辈:尊重长辈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基本准则之一,曾国藩注重尊重长辈,认为这是家族和睦的重要保障。
五、仁爱善心:曾国藩注重爱心和仁慈,认为只有待人宽容、包容,才能收获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六、谦虚谨慎:曾国藩认为一个人不应该自大自满,而是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家训:一、立身勉力:立身是人生的第一要务,曾国藩提倡要立身于天地之间,勤劳刻苦,永不放弃,既要明确目标,又要不断努力。
二、修齐治平:曾国藩强调治平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只有拥有稳定和平的生活环境,才能全力发挥自己的能力。
三、清正廉明:曾国藩的这一家训表达了他对做人的根本态度,即要清白、公正、诚实,守住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底线。
四、以和为贵:曾国藩注重和谐,认为只有与人和睦相处,才能收获彼此的信任和尊重。
五、克己奉公:这是曾国藩非常重要的一条家训。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做到克己奉公,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家族和国家做出贡献。
六、宽容待人:曾国藩在家训中强调要宽容待人、以和为贵,认为这样不仅能收获帮助和支持,而且能够换来人们的尊重和同情。
以上是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这些家风和家训,无论对于曾氏家族,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所展示的传统儒家思想、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可以给我们今天的人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引导。
我们应该像曾国藩一样,注重修身养性,立足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做一个品德高尚、克己奉公、尊重长辈、幸福和睦的人。
曾国藩的家风家教
![曾国藩的家风家教](https://img.taocdn.com/s3/m/223cb9e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c.png)
曾国藩的家风家教曾国藩的家规家风涵盖的内容很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孝,即对长辈要恭敬顺从。
友,即对平辈要善意仁爱。
一个家庭,若能做到孝顺友善地相处,那么这个家庭便可以长久地兴旺下去。
曾氏在比较官宦、商贾、耕读三种家庭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故而他把“孝”列为三个能导致家庭祥和因素中的第一个。
勤俭。
勤与俭在曾氏家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他说:“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
”国也好,家也好,要想兴旺,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勤俭。
勤劳成就事业创造财富,俭朴则能葆珍惜之心养清正之身。
读书。
在这方面曾氏最有见识之处在于不仅要子弟读八股文等应试书籍,更重要的是要读于身心事业有实际作用的书。
而且,读书重在于行,若不能行,读亦无益。
曾氏对诸弟说:“《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
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他教导诸弟,不要沉溺于科举之中,“此中误人终身多矣”。
年过二十,若还总是围绕在揣摩考题上用功,将来必然悔恨不已,应该早早明白这个道理,“壹志从事于先辈大家之文”。
睦邻。
曾国藩祖父很注重与邻里之间的关系,常说“人待人,无价宝”,即人与人之间的友善相处,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曾氏也很看重这方面。
他引用幕僚李榕之母的两句话“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来教育家人不要怠慢邻里乡亲。
邻居之间有庆贺吊唁等事,曾家人不仅要送钱送物,还要亲自上门致意。
曾国藩家规家风的重点在于严格管教对于两个儿子的教育,曾国藩抓得很紧。
教子,在曾氏的家庭教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对儿子的教育与期盼,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做读书明理的君子。
咸丰六年,已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认认真真地给时仅九岁的次子纪鸿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那么,什么是君子呢?曾氏接着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曾国藩家训十条
![曾国藩家训十条](https://img.taocdn.com/s3/m/59ba712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3.png)
曾国藩家训十条曾国藩家训的主要内容是给子孙们留下的家庭教育规范,即用“十条”来表达曾国藩所传授的精神和文化知识。
这些条款融合了曾国藩心态、学识、品性和成果,是丰富多彩、精炼而且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文献。
1. 忠孝”:曾国藩非常着重孝顺父母,要求子孙必须忠孝,以体现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孝悌”和“忠节”,以及唯有至死忠贞的“忠”字。
2. 圣明”:曾国藩强调“持教制礼”,称其持守圣明,指代遵循明礼、尊重家风,受九经五礼教导,保持崇高的精神高度,以实现家族繁荣昌盛。
3. 明辩”:曾国藩沉浸于西汉书院文化,在他的家训中尤其着重“明辩”,要求他的子孙要以理服人,推崇仁辩智谋,并以行文之章来证明事实,发挥出自己的文才智慧。
4. 洁身”:曾国藩对自身的生活节令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他以“洁身”来表达要求子孙坚持正派的行为方式,沉着冷静,不以金钱物质为主,凡事不贪,遵令而行。
5. 俭以防匮”:曾国藩强调应俭以防匮,吝啬是一种道德,他要求子孙要坚持节俭,勤俭节约,不被物质诱惑所迷惑,要保持上进心,宽厚待人。
6. 知和为贵”:曾国藩注意劝导子弟尊重老者,他教育子弟要求和谐,有博爱之心,以“知和为贵”为准则,及时行善,做出社会贡献。
7. 效法古今”:曾国藩告诫子孙要把古今的伦理和道德作为生活指引,观其古今之规,通古今之变,要求子孙效法古今,读书研究历史,以古为鉴,洞悉当今,勤学好问,严格自身,时刻铭记自身的责任。
8. 审时度势”:曾国藩教育子弟要善于变通,懂得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了解时代的更新,把握形势的发展,善于审时度势,避免因此而错失良机。
9. 志在必得”:曾国藩要求子孙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以获取更大的成就,他要求子孙要有耐心和毅力,以“志在必得”为铭记,不断努力,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抱负。
10. 恪尽职守”:曾国藩强调人生安足而死,且奉恪尽职守,他要求子孙要尊重先人,崇尚优秀,增强学习精神,保护国家,不忘公务,尽自己的职责,恪尽职守,以谦虚谨慎,勤勉而乐业为人生准则。
曾国藩的家风教育
![曾国藩的家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ef2c02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f.png)
曾国藩的家风教育曾国藩是中国清朝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著名的文化家。
他在政治、治理、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也有着一套完善的家风教育。
他的家风教育不仅注重道德教育,还注重实际能力和知识的培养。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曾国藩的家风教育。
一、家庭关系曾国藩的父亲是一位严厉的人,对整个家庭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他的家庭教育中注重家庭关系的维护。
曾国藩的家人之间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夫妻之间亲密无间,老年人和孩子也互相尊敬。
这种和谐家庭氛围极大地影响了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二、道德教育曾国藩非常注重家风教育中的道德教育。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对其一生的成败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他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注重道德教育。
他要求家庭成员要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他在家中经常与家人讨论道德和品德问题,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严格的自我要求,传承和保持了家族的先进道德观念。
三、实践能力培养曾国藩认为,道德教育只是家风教育的一部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
他认为,一个家庭的成员不仅要有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还要具备实际能力。
因此,他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包括农业、手工制作等各种实用技能。
他认为,这些技能对于年轻一代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加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助于年轻一代的成长。
四、学术教育曾国藩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学术教育。
他认为,学术教育是家风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他认为,通过学术教育,可以培养家庭成员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他希望家庭成员都能成为有知识、有理想的人。
他经常与家庭成员分享他的经验和学术成果,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学习。
五、文化传承曾国藩在家庭教育中注重文化传承。
他认为,传承家族文化是家风教育的重要方面。
他把家族文化传承看作责任和使命,并以此为家风教育的核心内容。
他鼓励家人了解自己的家族文化,了解祖先的事迹和成就。
他还在家中建立了一个家族博物馆,收藏和展示家族历史文物和文献。
这种文化传承方式不仅加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助于保持家族的文化传统。
曾国藩家家训经典故事
![曾国藩家家训经典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c3e4b1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b.png)
曾国藩家家训经典故事——勤奋刻苦,成就人生
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家家训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典范之一。
其中,有一个关于勤奋刻苦的故事,令人深受启发。
据说,曾国藩年轻时非常聪明,但同时也很懒惰。
他经常拖延时间,直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工作。
他的父亲知道这一点后,非常担忧,因为他知道懒惰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于是,他告诉曾国藩,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成就人生。
曾国藩听从了父亲的话,开始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他每天早早起床,读书写作,直到深夜。
即使生病了,他也不放弃学习。
最终,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奋刻苦是成就人生的关键。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和牺牲。
正如曾国藩所说:“勤于做,苦于学,才能成才。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例子,他们都是经过勤奋刻苦的努力才取得的。
比如,李嘉诚在创业初期,每天工作长达18 个小时,坚持了数十年,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企业家。
还有马云,他曾经连续三次高考落榜,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曾国藩的家训,勤奋刻苦,努力奋斗。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_家庭教育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_家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cc9f4eec1c708a1284a44ec.png)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曾氏家族从清朝至今久盛不衰,好运连连,这与他们的家训是分不开的。
曾国潜的曾祖父曾制定治家信条八个字:“早、扫、考、室、书、蔬、猪、鱼。
”其意思是:一要早起,二要打扫清洁,三要诫修祭扫,四要善待亲邻,其余四事就是:读书、种菜、饲鱼、养猪。
曾国藩幼承家训,对上一辈所定的俭朴家规,信守不渝,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及至他官居极品,位至爵相,仍然节俭自守,并严勉家人保持寒索家风。
他在给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官三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息,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位可也,略丰亦可,大丰则我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贵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不论大家小家,仕农工商,俭苦守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他为家中子弟能达到尚勤俭劳苦、戒骄奢倦怠的目的,曾为家人制定一套勤俭课目,规定男子要“看、读、写、作”,女子要”绣、食、粗、细”,即织麻纺纱,烧茶煮饭,打扫房舍,缝制衣服等。
他在南京总督府任内,其夫人和儿媳们,每天还坚持织麻纺纱。
相传曾国蒲为官三十年着布衣布袜,他每日吃饭,亦很简单,以一荤为主,有客略增加。
曾国藩任总督,三弟任巡抚后,家中人看子孙增多,旧居不够用,他的九弟就花了三千串钱新建了一房舍。
他听后大怒,写书指责九弟说:“新屋搬进容易搬出难,吾此生誓不住新屋!”他到病故时,仍住在两江总督旧居。
即使家中有很多的房间,你晚上也只如睡在一张床上,即使你能尝尽天下的山珍海味,一日也不过三餐而已。
凡事都要适可而止,适当地追求生活质量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超过限度成为了贪欲的奴隶,你就再也无法回头,苦海无边了。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启示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09a580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c.png)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启示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从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得到的启示:首先,曾国藩注重品德教育。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家庭教育中,他强调诚实、守信、谦逊和勤奋等品质的培养。
他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使孩子们从小就明白做人的根本。
其次,曾国藩提倡勤奋学习。
他认为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他鼓励孩子们广泛阅读,不仅学习经典文学,也涉猎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
他本人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再者,曾国藩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
他鼓励孩子们参与家务劳动,参与社会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曾国藩倡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他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基础,而学校教育则是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他主张家长与老师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最后,曾国藩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他认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他通过分配家务、参与家族事务等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承担责任,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通过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虽然环境和条件与曾国藩时代有所不同,但他的教育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借鉴他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品德、学习习惯、实践能力、责任感等,以帮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曾国藩教育孩子的故事
![曾国藩教育孩子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add3a3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00.png)
曾国藩教育孩子的故事
曾国藩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啊!他不仅自己成就非凡,在教育孩子方面那也是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呢。
曾国藩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他对孩子们的要求那可真是严格得很呢。
他就像一位严厉又慈爱的船长,引领着孩子们在人生的海洋中航行。
他常常教导孩子们要勤奋读书,就如同那不知疲倦的耕牛,默默地耕耘着知识的田地。
他会给孩子们布置很多的功课,让他们不断地学习、进步。
他还强调品德的培养,这不就像是给树苗修剪枝叶,让它能够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吗?他告诉孩子们要诚实守信,要懂得感恩,要乐于助人。
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孩子们。
记得有一次,曾国藩的小儿子犯了一个小错误,他没有立刻严厉地批评他,而是耐心地给他讲道理,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就好像是一位耐心的导师,引导着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这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早就大发雷霆了吧!
曾国藩也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能力。
他鼓励孩子们自己去面对困难,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他人。
这就像是把小鸟推出巢穴,让它们学会自己飞翔一样。
他的孩子们在他的教导下,个个都很有出息,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材。
看看现在的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恨不得什么都替孩子做了。
这样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吗?能让孩子真正地成长吗?我们真应该好好学学曾国藩的教育方法啊!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孩子要严格要求,要注重品德培养,要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感、有能力的下一代,不是吗?。
曾氏家规家训
![曾氏家规家训](https://img.taocdn.com/s3/m/bd213ae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a.png)
曾氏家规家训
曾氏家规家训是指曾国藩所创立的家训和家规。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重视家庭教育的父亲。
他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修养和家庭和睦,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家规教育子女。
曾国藩的家规家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尊敬长辈:要敬老尊贤,孝敬父母和长辈。
2. 诚实守信:要讲究诚信,言行要一致,做人要光明磊落。
3. 勤奋努力:要培养勤奋好学的习惯,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4. 严守纪律:要遵守社会法规和家庭纪律,做到有规可依,保持秩序。
5. 知足常乐:要懂得知足常乐,满足于自己的所拥有的。
6. 尊重他人: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侵犯他人,善待他人。
7. 自尊自爱:要保持自尊自爱的心态,做到自信而又谦虚。
8. 和睦相处:要保持家庭和睦,尊重家庭成员,互相包容和体谅。
以上是曾氏家规家训的一些主要内容,主要着重于培养孝顺、正直、勤奋和守纪律等方面的品德,以及家庭和睦相处的原则。
这些家规家训对于培养子女的良好品质和建立和谐家庭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可用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可用八句话和八个字概括:第一是'八'句话,便是八本堂.咸丰十年二月,正是曾国藩反守为攻的大战初年,这位统兵大帅,却一面辑录经史百家杂钞, 一面作书寄家,名其所居曰"八本堂":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第二是'八个字', 便是"书, 蔬, 鱼, 早, 扫, 考, 宝"八字家规. 后人曾戏称为治家的八宝饭.书: 就是读书. 古之传统家庭,必有一祭祀祖宗的神龛, 设于堂屋的正中. 神龛两侧, 必然张贴一幅对联:"把祖宗一炷清香, 必诚必敬; 教子孙两条正路, 宜读宜耕."蔬: 就是蔬菜. 曾星冈曾说: 凡蔬菜手植而手撷者, 其味弥甘.鱼: 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 天机活泼, 正是一种兴旺气象.猪: 粮多猪多, 自给自足.早: 就是早起,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扫: 就是扫除, 包括洒洗.考: 就是祭祀.宝: 就是善待亲族邻里.曾国藩常常教训儿子说:“予不愿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学为圣贤,全由自己做主。
”“官阶日益进,心忧日益深。
”清代学者纪晓岚的这句话,曾国藩大概体会得尤其独特,在别人或许会觉得虚伪,在曾国藩却句句是泪!曾国藩说他“无处不忧心,无日不惧祸”,“所过之处,千里萧条,民不聊生”,他一定体会到了曹操写作“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时的心境,不然,他能说出这样的话吗?处在乱世,身居高位,掌握着广大军民的生杀大权,几乎是人生的一大不幸。
曾国藩觉得自己才识浅薄,却久居高位,为了避免大灾大难,所以他才兢兢业业,不图安逸,崇尚勤俭,讲求廉矩。
他以为只有这样才是载福之道。
这是人人都可以做,但不是人人都愿意做到的事。
这正如赵鼎所说:“凡在仁宫,以廉矩为本。
人之才性各有所长,固难勉强。
惟廉矩二字人人可至。
廉矩,祈以处己;和顺,所以接物。
与人和则可以安身,可以远害矣。
”曾国藩久在官场,深知官场关系之复杂,是非之繁多。
环境之险恶,加上他为人谨慎勤勉,善于明哲保身,因而把廉洁自律、勤勉奉公作为居官不败之本。
他认为,为官廉洁,则立身清正;做事勤勉,则事无疏漏;清正而无疏漏,则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任凭风云变幻,也可以稳如泰山了。
八句话和八个字概括:第一是'八'句话,便是八本堂.咸丰十年二月,正是曾国藩反守为攻的大战初年,这位统兵大帅,却一面辑录经史百家杂钞, 一面作书寄家,名其所居曰"八本堂":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第二是'八个字', 便是"书, 蔬, 鱼, 早, 扫, 考, 宝"八字家规. 后人曾戏称为治家的八宝饭.书: 就是读书. 古之传统家庭,必有一祭祀祖宗的神龛, 设于堂屋的正中. 神龛两侧, 必然张贴一幅对联:"把祖宗一炷清香, 必诚必敬; 教子孙两条正路, 宜读宜耕."蔬: 就是蔬菜. 曾星冈曾说: 凡蔬菜手植而手撷者, 其味弥甘.鱼: 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 天机活泼, 正是一种兴旺气象.猪: 粮多猪多, 自给自足.早: 就是早起,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扫: 就是扫除, 包括洒洗.考: 就是祭祀.宝: 就是善待亲族邻里.曾国藩常常教训儿子说:“予不愿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学为圣贤,全由自己做主。
”“官阶日益进,心忧日益深。
”清代学者纪晓岚的这句话,曾国藩大概体会得尤其独特,在别人或许会觉得虚伪,在曾国藩却句句是泪!曾国藩说他“无处不忧心,无日不惧祸”,“所过之处,千里萧条,民不聊生”,他一定体会到了曹操写作“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时的心境,不然,他能说出这样的话吗?处在乱世,身居高位,掌握着广大军民的生杀大权,几乎是人生的一大不幸。
国藩觉得自己才识浅薄,却久居高位,为了避免大灾大难,所以他才兢兢业业,不图安逸,崇尚勤俭,讲求廉矩。
他以为只有这样才是载福之道。
这是人人都可以做,但不是人人都愿意做到的事。
这正如赵鼎所说:“凡在仁宫,以廉矩为本。
人之才性各有所长,固难勉强。
惟廉矩二字人人可至。
廉矩,祈以处己;和顺,所以接物。
与人和则可以安身,可以远害矣。
”曾国藩久在官场,深知官场关系之复杂,是非之繁多。
环境之险恶,加上他为人谨慎勤勉,善于明哲保身,因而把廉洁自律、勤勉奉公作为居官不败之本。
他认为,为官廉洁,则立身清正;做事勤勉,则事无疏漏;清正而无疏漏,则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任凭风云变幻,也可以稳如泰山了。
本文Tag标签:家庭教育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
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对于曾国藩的功过是非,这里姑且不论,但他关于家庭教育的主张和做法,颇有值得称道之处。
曾国藩终生注重家庭教育,他把教育子弟的重点放在修“心”、修“身”、修“行”上。
修“心”是人心智心力的砥砺,是人道德品质的培养。
曾国藩提倡修“心”,是要其子弟做到“慎独”、“不忮不求”、“孝友”、“仁”、“敬”、“ 谦”、“恕”等。
修“身”是通过保养和修炼以获得健康的体魄。
为此,曾国藩反复教育子弟要劳逸适度,惩忿窒欲,眠食有恒,耕作时习。
曾国藩也注重修“行”,要求自家子弟言谈举止朴实,待人谦敬、宽容,为人不能清高、刻薄,生活上也要去奢侈之风。
为求达上述目标,曾国藩有一整套教育子弟的方法。
训诫,是曾国藩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家教方法。
他把为人处世之道、修身养性之方,直接地教导、告诫子弟,明确要求子弟为或不为,开诚布公,循循善诱。
他常把一些对子弟的要求通过警句和隽语的形式加以概括,以期引起子弟的重视。
如“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本”(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四败”(妇女奢淫者败,子弟娇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
这些高度凝练的概括,自然容易为其子弟所熟记和践行。
通过对祖宗嘉言懿行的称赞,令子弟弘扬祖德,也是曾国藩教育子弟的方法之一。
曾国藩的祖父颇有一套治家之法,致使家业兴旺。
对此,他深为敬重,信守不移。
他将祖父相传之家法概括为“早”(早起)、“扫”(洒扫)、“考”(祭祀祖宗)、“宝”(善待亲族邻里)、“书”(读书)、“蔬”(种菜)、“鱼”(养鱼)、“猪”(养猪),作为治家之道的八字诀,叮嘱家人时时留心,躬身实践。
实际上,像曾国藩家族这样的豪门大户,其成员干活多少是无关紧要的。
曾国藩认为关键是要形成一种勤俭持爱的风气,养成勤俭致富的习惯,这样才能家运兴盛、家风融融、和乐太平。
曾国藩时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剖析,把自己行为的对错得失告诉家人,以作为曾门子弟的借鉴,这也是他家教的方法之一。
他曾给儿子写信,反省自己的不足。
他说:“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吾生平于此二字少工夫,今谆谆则训吾昆弟子侄,务宜刻刻遵守。
至要至要。
”对家人的缺点错误,曾国藩能直接批评,使受批评者因受到指责而感到羞愧。
他曾批评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批评澄弟“满腔骄傲之气”,批评六弟、季弟较懒,批评曾纪泽写字笔力太弱,看书成诵者太少,举止也不厚重。
批评之后,他还能指出改正的方向,态度严肃中肯且平和,令家人心悦诚服。
曾国藩之所以如此注重家庭教育,把教育子弟视为自己的重要义务和职责,究其原因,与他的文化素养和人生态度有关。
曾国藩自幼接受儒家学说的熏陶,后受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专治理学,以理学为正宗,程朱理学的思想学说、伦理道德,已深深融入他的思想言行之中,被后人赞誉为“理学名儒”。
与此相应,他的人生态度是入世的,看重自身的社会作用,追求“立德”、“立言”、“立功”的人生价值,因而对家人也有严格的要求。
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尽管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但他对子弟的要求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
注重家教勤俭持家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
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
勤既可以健壮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
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
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
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
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由此可见,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
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
”曾国藩认为,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骄逸继而就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
一个官宦之家能够延续一两代,真的是很少很少的。
所以曾国藩觉得应该由勤俭入手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
以身作则平民生活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
曾国藩不仅在穿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而且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
曾国藩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的话,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
可以说曾国藩这个农家子弟,对于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是理解得非常深刻的。
曾国藩的“住”也是很普通的。
曾国藩的家和他弟弟曾国荃的豪宅相比,简直是差远了。
我去过曾国藩的家乡,曾国荃的房子和曾国藩后来的府第富厚堂我都去过,两者相比,富厚堂只能用寒酸来形容。
就这样的一个富厚堂,曾国藩听说花了那么多的钱,他都不忍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