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理学实验指导
【鱼类学实验指导】肌肉系统
实验123456789101112131415实验四肌肉系统一、目的要求通过鱼类骨骼肌几个主要部分的观察,了解鱼类肌肉系统的一般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二、材料与工具1.实验材料尖头斜齿鲨、鲤。
2.工具解剖刀,解剖剪,尖头镊子。
三、解剖方法与观察内容(一)解剖方法用解剖刀沿头部后方身体背正中线的皮肤划开一刀口,注意勿伤及肌肉,用镊子小心将头部后方的左侧皮肤从前向后逐渐提起,同时用解剖刀将皮肤与肌肉割离,背、臀鳍基部的一些小肌束一端附于皮肤下方的腱膜上,因此在剥离皮肤时,不能用力过猛,否则会使此处的肌肉束与皮肤一起撕去。
(二)观察内容观察浅层肌肉为主,注意每块肌肉的起止点及肌纤维方向与作用。
尖头斜齿鲨:1.头部背侧面肌肉(1)瞬膜肌:位喷水孔前方一小束斜行肌肉,起点附于耳囊侧面,止点在瞬膜后方,收缩时可使瞬膜斜移向背上方,遮盖部分眼球。
(2)颅颌肌:位眼球与喷水孔之间一片肌肉,起点附于眼上方脑颅的侧壁,肌纤维斜向后方,以粗短肌腱附于腭方软骨后端,收缩时提举上颌。
(3)背缩肌:这是围绕鳃孔周围的一大片肌肉,每侧五个鳃裂,将肌肉分隔为六节,各节在鳃裂的背腹两端连成一片。
此肌收缩时可压缩咽腔进行排水,并关闭鳃孔。
(4)下颌收肌:位第二背缩肌前面,起点在上颌侧面,止点在下颌的米克尔氏软骨上,向后延伸达下颌后半部,收缩时将口关闭。
(5)斜方肌:被背缩肌所遮盖,需翻开肩带前方的背缩肌,才能暴露斜方肌全貌。
此肌起点在背面腱膜上,止点在肩带前缘,收缩时使肩带上举。
2.头部腹面肌肉(1)颌间肌,位于下颌中央前方的一片肌肉,起点在中央腱膜上,收缩时使口底上升压水出鳃孔。
(2)腹缩肌:共有6节,1—2节肌肉前部起点在中央腱膜上,止点在角舌软骨的腹缘,后部肌纤维起点在2—3腹缩肌之间的腱膜上,止点在舌弓与第一鳃孔之间的腱膜上,3—6节腹缩肌起点在前面腹缩肌之间的腱膜上,止点在后面腱膜上,收缩时关闭鳃孔,压缩咽喉。
(3)喙颌肌:去掉颌间肌及部分腹缩肌,可见腹面中央一块纵长带状肌肉,起点位于肩带乌喙部,止点在左右下颌连合处,收缩时可使口张开,甲状腺位于此肌前方背面中央处。
鱼类营养生理实验
鱼类蛋白质利用率的测定
(三)克氏定氮法 采用克氏(Kjeldahl)定氮法测定样品含氮量。其方法如下: 1.原理 2H2SO4 C+O2 CO2 2SO2+2H2O+O2 2H2+O2 2H2O
NH2-CH2-COOH+3H2SO4 2NH3+H2SO4 2H2SO4+Se2 (NH4)2SO4+H2SeO3 3(NH4)2SeO3 (NH4)2SO4+2NaOH NH3+H2BO3
(5)计算。 样品含氮量(%)=(样品滴定值-空白滴定值)×c×n 1 000×VD V×100 m 样品粗蛋白含量(%)=样品含氮量×625 式中,c为标准酸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n为氮原子的摩尔质量(14); VD为样品消化后定容体积(mL); V为用于测定的消化液体积(mL); m为样品质量(g)。
(二)14C标记粗纤维的提取 称取20 g 14C标记的凤眼莲干粉置于3 000 mL大烧杯中,加入2 000 mL 125 mL/L H2SO4,加热煮沸,同时加入数滴辛醇溶液,以防止气泡过多,并 注意水分蒸发。不断用滴管加入沸水,使烧杯内溶液保持在2 000 mL左右。持续沸 腾30 min后趁热倒入布氏漏斗中抽滤。抽滤毕,用沸水洗2~3次,每次用水约40 0~800 mL。洗至滤渣不呈酸性为止。再用2 000 mL 125 g/L NaOH 溶液把漏斗内的滤渣洗回原大烧杯中,并依法进行碱处理。碱处理后,滤渣用沸水洗至不 呈碱性;用煮沸的125 mL/L H2SO4 400 mL分为2~3次洗滤渣,以除 去溶于酸中的某些金属沉淀,接着用沸水分数次洗去残余硫酸直至不呈酸性为止。最后, 用100 mL 950 mL/L乙醇洗滤渣,再用200 mL乙醚分两次滤洗,所得的滤 渣就是粗纤维,将它置于105 ℃烘箱中烘干备用。 提取的粗纤维的抽样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试验,证实与粗纤维共存于凤眼莲植物体中的蛋 白质、脂肪、糖类等物质均已清除。
鱼类学实验指导(水产养殖、生物科学)
鱼类学实验指导(⽔产养殖、⽣物科学)“鱼类学”实验指导课程编号:12414220 专业:⽔产养殖、⽣物科学学时:33学时指导教师:龚⼩玲第⼀部分鱼类形态实验⼀鳞⽚、⾊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实验⽬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形式、鳞⽚的分区、鳞⽚上年轮的识别,⾊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鱼的⾊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黄鱼的硬棘实验药品与器材⽢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剪⼑、镊⼦、玻⽚、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观察的主要内容:⼀鳞⽚1.盾鳞: 由表⽪真⽪发⽣(路⽒双髻鲨)鳞棘(露在⽪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基板(插⼊⽪肤部分)2.硬鳞: 由真⽪发⽣(软⾻硬鳞类硬⾻硬鳞类)3.⾻鳞: 由真⽪发⽣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分类: 按栉刺的有⽆分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呈同⼼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乎平⾏)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素细胞取活体⾦鱼彩⾊鳞⽚,放在载波⽚上,盖上盖玻⽚,在显微镜下观察⾊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黄⾊素细胞(连成细胞)反光体三鳍条硬棘: 不分⽀不分节假棘: 不分⽀分节软条: 分⽀分节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素细胞,其它使⽤解剖镜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双髻鲨鳞⽚的⽰意图(注意各部分的⽐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意图实验⼆~四鲫鱼、⼩黄鱼、鲳鱼的形态⽐较解剖(9学时)实验⽬的鲫鱼、⼩黄鱼、鲳鱼⽣活环境、⽣活⽅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较解剖,从⽽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性。
鱼类动物实验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鱼类动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鱼类生理、生态和形态等方面的知识;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了解鱼类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1. 鱼类生理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鱼类生理特性,掌握鱼类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2)实验内容:观察鱼类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等生理现象,测定鱼类体温、血液pH值等生理指标。
(3)实验步骤:①观察鱼类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等生理现象;②使用生理学仪器测定鱼类体温、血液pH值等生理指标;③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 鱼类形态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鱼类形态结构,掌握鱼类形态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实验内容:观察鱼类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结构,学习鱼类分类学知识。
(3)实验步骤:①观察鱼类外部形态,如体型、鳍、鳔等;②解剖鱼类,观察内部器官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③学习鱼类分类学知识,了解不同鱼类的形态特点。
3. 鱼类生态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鱼类生态特性,掌握鱼类生态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实验内容:观察鱼类生活习性、繁殖方式、食物链等生态现象。
(3)实验步骤:①观察鱼类生活习性,如栖息地、活动规律、繁殖方式等;②研究鱼类食物链,了解食物链的组成和能量流动;③分析实验结果,探讨鱼类生态学问题。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鱼类生理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鱼类在正常生活条件下,具有稳定的呼吸、消化、循环和排泄功能;(2)鱼类体温、血液pH值等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鱼类生理功能正常;(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进一步了解鱼类生理特性。
2. 鱼类形态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鱼类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如体型、鳍、鳔等;(2)通过解剖观察,了解鱼类内部器官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3)学习鱼类分类学知识,认识不同鱼类的形态特点。
3. 鱼类生态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鱼类具有特定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2)研究鱼类食物链,了解食物链的组成和能量流动;(3)分析实验结果,探讨鱼类生态学问题。
鱼类生理学实验内容
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1)实验3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选修) (3)实验二骨骼肌单收缩复合收缩和强直收缩 (4)实验三蛙心起搏点 (6)实验四蛙心灌流 (7)实验五脊髓反射 (9)实验六红细胞与白细胞的计数 (11)实验七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13)实验八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测定——浓度梯度法 (16)实验八鱼类血液指标的综合分析与差异比较 (17)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必修)[目的与原理]掌握机能学实验的基本组织分离技术;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蟾蜍等两栖类动物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其离体组织的实验条件较简单且易于控制,在机能实验中常用蛙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神经、肌肉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及肌肉收缩等某些基本特性或活动规律。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试剂与器材]任氏液、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金属探针、玻璃钩针、蛙钉、滴管、培养皿、锌铜弓、烧杯。
[实验步骤]1、破坏脑脊髓:(1)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左手握住蟾蜍,用食指按其头部使之略向前屈,拇指按住其背部,其余三指则握住蟾蜍的四肢和腹部,其手法如图1-7-1A。
(2)用右手持金属探针,在头颅后缘,自枕骨大孔与脊椎管之间刺入椎管,先左右摆动,离断脊髓;再向前插入颅腔,向左右摆动数次,捣毁全部脑组织,如探针确已插入颅腔,则向各方向摆动时,即有触及颅骨的感觉。
(3)将探针撤回至枕骨大孔,但不拔出皮肤,直接向后插入脊椎管,直达骶部,轻轻转动探针,以破坏脊髓。
如探针确已在脊椎管中,则不能左右摆动,探针不得穿透脊椎管,以免损伤内脏。
最后拔出探针,用小棉球堵塞创口以止血。
脑脊髓破坏完全后,蟾蜍将失去一切反射活动,全身肌肉软瘫。
如动物仍有反射动作,表示破坏不彻底,必须重新破坏。
2、去皮和制作下肢标本:图1-7-1破坏蟾蜍脑脊髓及剥去皮肤(1)左手握住蟾蜍的脊柱,用粗剪刀在前肢腋窝处,将脊柱横断,并沿脊柱两侧避开坐骨神经剪开腹壁,此时头、躯干上部及内脏全部下垂,剪除头、全部躯干及内脏组织,剪去肛周皮肤,留下脊柱和后肢(图1-7-1B、C)。
鱼类学实验指导
武汉工业学院实验指导实验一:鱼体外部形态测量一、实验目的:熟悉鱼类的体形和身体外部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掌握鱼类外部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和特点;掌握外形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鲫、解剖盘、解剖刀、直尺、镊子三、实验内容:凡10m以下标本均以mm,10m以上者以cm为计量单位1. 观察性状:头部,躯干部,尾部,吻部,颊部,眼后头部,下颌联合,颐部,峡部,喉部,眼间隔2. 测量鲫的头尾轴,背腹轴和左右轴的长度并说明其体形3. 可测量性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
四、作业1.绘出鲫鱼体轴,并用表格列出体轴的测量值。
2.画出鲫鱼的外观图,在图上标出鲫鱼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的位置,并用表格列出上述测量的数据。
附鱼类各部分名称1吻部:头部最前缘到眼前缘。
2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
3眼间隔:两眼间最短距离。
4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
5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
6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
7颏部(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
8峡部:颏部后方、喉部前方的部位。
9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
10头部:吻端到鳃盖骨的后缘之间的部分。
11躯干部:鳃盖骨的后缘到肛门之间的部分。
12尾部:肛门到尾鳍末端之间的部分。
常用的测量部位:1全长:吻端到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标准长):吻端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3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
4头长:吻端到鳃盖骨或最后一鳃孔后缘的长度。
5吻长:眼前缘到吻端的直线长度。
6眼径:沿体纵轴方向眼的直径。
7眼间距:两眼间的最短距离。
8眼后头长:头在眼以后的长度。
9尾柄高:尾柄部分最低的高度。
10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缘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实验二:骨骼系统的解剖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鱼类内骨骼的观察,以了解、熟悉、掌握骨骼的一般结构和演化关系,同时为学习鱼类的肌肉系统等及鱼类分类学奠定基础。
动物生理学实验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注意事项
动物生理学实验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动物生理学实验时,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鱼类的生理特性,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进行这个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的注意事项。
我们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到一些特殊的器材,比如鱼缸、水泵、过滤器等等。
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些鱼类和鱼食。
在选择鱼类时,我们应该选择那些生长迅速、健康状况良好的品种,以便更好地观察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理反应。
我们还需要注意鱼食的质量和数量,以免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在进行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控制好水温和水质。
鱼类对水温的要求比较高,一般要求在20°C~30°C 之间。
水质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定期更换水并加入适量的盐分和矿物质。
二是控制好鱼缸内的水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向鱼缸中加水或抽水,以保持鱼缸内的水量稳定。
三是控制好实验时间和频率。
一般来说,我们每次实验的时间不宜过长,每周进行一次即可。
我们需要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工作。
在进行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准确记录每条鱼的数量、体重、活动情况等基本信息。
二是定期测量每条鱼的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
三是观察每条鱼的行为变化和反应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是一项非常关键的研究工作。
只有通过认真细致的操作和精确的数据记录,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动物生理学实验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注意事项
动物生理学实验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注意事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是动物生理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通过该实验可以了解鱼类体内渗透压调节的机制。
鱼类生理学实验
鱼类生理学实验鱼类生理学实验是一种以观察、记录和探究鱼类生理活动为主要目的的科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通过分析和记录鱼类的各种生理参数来研究鱼类的生理机能和生存环境,为人类保护和利用鱼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也大有益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下鱼类生理学实验的步骤。
第一步:实验前准备在进行鱼类生理学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工具,例如水槽、溶氧计、温度计、酸碱度计等,以及实验所需要的鱼类。
同时,还应当选择合适的实验环境和时间,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步:实验设计在实验前,应当做好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
包括确定实验所需参数、测量方法和实验流程等,以及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特别要注意实验过程中鱼类的健康状况和安全,尽量减少实验对鱼类的伤害和不适。
第三步: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认真按照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进行,同时密切观察实验结果和变化,及时纠正实验中出现的偏差。
例如,在测量鱼类心跳频率时,需注意测量频率和时间间隔,排除外界干扰,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第四步: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操作结束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归纳,将鱼类的生理参数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鱼类的生理机能和环境适应性等问题。
同时,需要对实验结果加以解释和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验成果。
总结:鱼类生理学实验是一种富有启发性和具有科学价值的实验,并有助于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并认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成果的应用价值。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科学)
“鱼类学”实验指导课程编号:12414350 专业:生物科学学时:39学时指导教师:龚小玲实验一鳞片、色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片形式、鳞片的分区、鳞片上年轮的识别,色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氏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片;金鱼的色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小黄鱼的硬棘实验药品与器材甘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镊子、玻片、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皿观察的主要内容:一鳞片1.盾鳞: 由表皮真皮发生(路氏双髻鲨)鳞棘(露在皮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基板(插入皮肤部分)2.硬鳞: 由真皮发生(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3.骨鳞: 由真皮发生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分类: 按栉刺的有无分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几呈同心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几乎平行)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小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二色素细胞取活体金鱼彩色鳞片,放在载波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色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黑色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黄色素细胞(连成细胞)反光体三鳍条硬棘: 不分支不分节假棘: 不分支分节软条: 分支分节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片、色素细胞,其它使用解剖镜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氏双髻鲨鳞片的示意图(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示意图实验二~四鲫鱼、小黄鱼、鲳鱼的形态比较解剖(12学时)实验目的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解剖,从而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鱼的各种实验报告
鱼的各种实验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介绍鱼类的各种实验研究,包括鱼类行为实验、鱼类生态实验以及鱼类生理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鱼类的行为、适应能力以及生理机制,为保护和利用鱼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一、鱼类行为实验1. 觅食行为观察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不同种类鱼类的觅食行为。
例如,将鱼类放置于水池中,同时向水池中放入不同种类饵料,记录各种鱼类对不同饵料的选择和觅食策略。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鱼类的觅食习性和食性分类。
2. 群体行为观察实验观察鱼类在不同群体组织中的行为表现。
例如,将鱼类放置于不同大小的水池中,记录各种鱼类的集群活动,包括聚拢、分散、领导者行为等。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鱼类的社会行为和领导层次。
3. 学习与记忆实验通过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实验,研究不同种类鱼类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例如,将鱼类与特定刺激(如光线或声音)相连,观察它们对该刺激的反应。
后续的实验可以用来测试鱼类对该刺激的记忆时间和程度。
二、鱼类生态实验1. 水质适应实验研究不同种类鱼类对不同水质环境的适应能力。
例如,将鱼类分别放置在不同氧含量、酸碱度、温度等条件下,观察它们的呼吸、饮食和活动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鱼类对不同水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2. 迁移与季节行为实验研究鱼类的迁移和季节行为,以揭示它们的迁徙路线、迁徙动力和迁徙方式。
例如,通过标记回收法来追踪鱼类的迁移路线,或者通过监测鱼类的光感受器和地磁感受器来了解其导航行为机制。
3. 摄食选择实验研究鱼类在不同食物资源环境下的选择行为。
例如,将鱼类置于不同种类食物的选择场景中,观察其对不同食物的摄食偏好。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鱼类的食物选择机制和资源利用策略。
三、鱼类生理实验1. 呼吸实验通过测量鱼类的呼吸频率和耗氧量,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鱼类的呼吸适应能力。
例如,将鱼类放置于氧浓度不同的水域中,测量其呼吸频率和氧耗量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鱼类对氧浓度变化的适应机制。
鱼类生理学具体实验内容
鱼类生理学实验实验一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及反射弧的分析实验项目学时:3** 实验要求:■必修□选修一、实验目的及要求:通过对某些脊髓反射(如脊蛙的屈肌反射)的分析,了解反射弧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蛙趾引起屈肌反射。
以脊蛙的屈肌反射为指标,观察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并分析它们产生的机制。
二、实验基本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规性律性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将动物的高位中枢切除仅保留脊髓的动物成为脊髓动物(如脊蛙),它们产生的反射活动为单纯的脊髓反射,由于失去高位中枢的控制反射活动较为简单,便与观察与分析反射过程的某些特征。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引起反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
如:反射时(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至效应器出现反应所经历的时间)的长短、反射活动空间范围的大小、反射活动持续时间的久暂以及引起反射活动的刺激条件等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蟾蜍、硫酸溶液(0.1%,0.3%,0.5%,1%)、纱布。
蛙类手术器械、铁架台、血管钳一把、秒表、玻璃平皿、肌夹、搪瓷杯、小滤纸(约1cm×1cm)、烧杯。
四、实验内容或步骤:1、实验准备取蟾蜍一只,用粗剪刀由两侧口裂剪去上方头颅,制成脊蟾蜍。
将动物俯卧位固定在蛙板上,于右侧大腿背侧纵行剪开皮肤,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沟内找到坐骨神经干,在神经干下穿一条细线备用。
手术完后,用肌夹夹住动物下颌,悬挂在铁架台上。
2、实验项目(l)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①反射时的测定:在平皿内盛适量0.1%硫酸溶液,将蟾蜍一侧后肢的一个脚趾尖浸入硫酸溶液中,同时按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至后肢发生屈曲所需要的时间,并立即将该足趾浸入搪瓷杯水中浸洗数次,然后用纱布拭干。
鱼类生理学实验
4 分析与探讨 4.1 Hb测定结果比对照高(或低、或基本一致),从操作过程 方面说明原因:……。 4.2 RBC脆性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最小抵抗高(或低、 或基本一致),最大抵抗……,从操作过程方面说明 原因:……。 4.3 凝血时间测定结果表明,××处理能加快(抑制或不 凝)血液凝固,为什么?××管加CaCl2后凝固,为什么? (从凝血机制分析) 5 参考文献 [1] 杨秀平. 动物生理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5-99.
RBC脆性测定(NaCl%)
最小抵抗
最大抵抗
实验组
对照组
75
0.48~0.40
0.33~0.21
3.2 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表2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试管号
实验处理
凝血时间(秒)
1
空白
2
液体石蜡4滴
3
棉花少许
4
冰水环境
5
肝素4滴
6
草酸钾4滴
7
肺组织浸液4滴
5号管加CaCl24滴
6号管加CaCl24滴
家兔Hb、RBC脆性测定及影响血凝的因素观察
1 实验相关信息及目的 2 材料 2.1 动物 2.2 主要药品: 2.3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简述或按生理实验指导书a~b页介绍方法进行[1]。 4 结果 4.1 家兔Hb、RBC脆性测定:见表1。
实验四 蛙心收缩的记录和心肌特性证明 【实验目的】 学习蟾蜍心脏活动描记的方法,观察心肌收缩的特点。 【实验原理】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几乎占据了整个收缩 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收 缩。因此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心脏总是有节律的 舒缩。在心脏舒张早期之后,给心肌一次有效刺激, 会引起心脏一次期前收缩,紧接着出现一次较长的间 歇——代偿间歇。
鱼类学实验报告
鱼类学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鱼类学方面的一些基本原理,同时透过实验加深对鱼类的认识并提高实验技能。
二. 实验材料和仪器1. 鱼类样本2. 显微镜3. 活体鱼类实验器材4. 安全手套和实验服5. 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鱼样本按标准操作进行解剖,取出它们的鱼鳃和鱼鳞,并将其观察到细胞结构及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2. 成像将鱼的鱼鳃和鱼鳞分别进行镜下成像,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通过对样本的成像来了解细胞结构和生理特征3. 实验记录进行实验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记录,包括观察习性的变化,发现的问题以及所得到的结果四.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得到了鱼类生物学方面的一些基础性的数据,以及对鱼鳃和鱼鳞的构造及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2. 结论及探讨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鱼类的鱼鳃和鱼鳞是它们与生俱来的重要器官,对鱼类生存至关重要。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鱼类吸收氧气,还可以防止身体遭受外界的伤害。
五. 实验注意1. 实验过程中有害物质会影响实验结果,必须穿戴实验服和安全手套2. 实验现场必须保持干净卫生,避免污染仪器3. 在进行鱼类活体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造成其伤害,结束实验后应尽快放回水中以减少其压力4. 拆解鱼类样本时一定要办好防护措施,不要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六.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充分了解了鱼类的鱼鳞和鱼鳃构造,对鱼类生物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巧。
此外,我们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努力学习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实验工作。
【鱼类学实验指导】鱼类的生物学测定(可编辑)
//0>./20104413200/2001.htm实验1//./20104413200/2002.htm2 //./20104413200/2003.htm3//./20104413200/2004.htm4 //./20104413200/2005.htm5//./20104413200/2006.htm6 //./20104413200/2007.htm7//./20104413200/2008.htm8 //./20104413200/2009.htm9//./20104413200/2010.htm10 //./20104413200/2111.htm11//./20104413200/2011.htm12 //./20104413200/2013.htm13//./20104413200/2014.htm14 15?实验十五??鱼类的生物学测定??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 (二)材料 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 (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
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 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
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 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鱼类生理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鱼类生理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鱼类生理学实验课程编号:4942223080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课程总学时:16 学分:1.0 实验学时:16 实验学分:1.0面向专业:水产养殖学实验室名称:生物实验室一、课程简介鱼类生理学实验是与《鱼类生理学》相配套的专业基础课,与理论课既互为补充,又相对独立。
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问题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严谨治学和团队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及要求鱼类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鱼类生理实验常规仪器和基本实验技术的操作和鱼类生理学实验常用标本的制备和某些生理指标测定的方法。
通过实验学习和掌握生理学的理论,以及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的基本理论;能独立客观地进行实验。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实验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在实验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各项实验操作。
要求学生动手进行操作,使学生能掌握鱼类生理学实验研究的常规操作方法和手段。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一)考核方式:实验共16学时,4次实验,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随堂考查和综合素质等方面。
(二)评分标准随堂考查以当堂面试方式进行,公布评分标准,逐个考查学生的操作、观察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实验报告强调规范,报告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与原始记录的一致性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原始记录强调其真实性。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仪器维护、桌面卫生、值日卫生。
以百分制评定成绩,实验报告占80%,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评定占10%,科研素质评定占10%。
五、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刺激电极( 6 套)、电子刺激器( 6 台)、蛙手术器械 6 套、血细胞计数板( 30 套)、血色素计吸管( 30 套)、计数器( 30 个)、显微镜( 30 台)、血红蛋白计( 6 套)、离心机( 1 台)、鱼类呼吸测定装置( 6 套)、酸式滴定管( 30 套)、 250ml 锥瓶( 30 个)、测氧仪( 2 台)。
鱼类学实验报告
鱼类学实验报告1. 引言鱼类学实验是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鱼类的研究可以了解它们的行为、生理特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鱼类的行为和生理指标,探究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变化和生理响应。
2. 实验设计2.1 实验材料•鱼缸:用于容纳鱼类的透明玻璃容器。
•水质检测工具:用于检测鱼缸中的水质参数,如PH值、溶解氧含量等。
•饲料:用于喂养实验中的鱼类。
•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实验数据。
2.2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洗鱼缸并填充适量的水。
检测并调整水质指标至合适的范围。
2.实验组设置:将一定数量的鱼放入鱼缸中,根据实验需要设置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强度等。
3.观察记录:观察和记录鱼类的行为,包括游动方式、觅食行为、群体行为等。
4.生理指标检测:定期检测鱼缸中的水质参数,并观察鱼类的生理指标,如呼吸频率、心率等。
5.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鱼类的行为和生理响应差异。
6.结论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鱼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生物学特性。
3.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和记录的鱼类行为和生理指标,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鱼类的活动范围和觅食行为有所变化。
在较低温度下,鱼类的游动活动减少,觅食行为也相应减弱;而在较高温度下,鱼类活动范围扩大,觅食行为变得更活跃。
这表明鱼类对温度变化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
此外,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鱼类的行为也有所变化。
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鱼类活动范围有所减小,觅食行为减弱;而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鱼类活动范围扩大,觅食行为变得更加活跃。
这表明光照强度对鱼类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通过对水质参数和鱼类生理指标的监测,我们发现水质的变化对鱼类的生理状态产生了显著影响。
当水质变差时,鱼类的呼吸频率增加,表明它们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而在水质较好的情况下,鱼类的呼吸频率相对较低。
动物生理学实验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注意事项
动物生理学实验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注意事项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动物生理学实验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
这个实验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其实呢,它就是让我们看看鱼儿是如何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的。
那么,在进行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别着急,我马上就给大家一一道来。
我们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比如说,我们需要一条健康的金鱼、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一些食盐和一些水。
这些材料都是非常简单的,大家应该都能轻松找到。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进行实验了。
我们要把金鱼放进透明的玻璃容器里。
这时候,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紧张,因为毕竟是在观察活生生的小生命。
不过没关系,我们要保持冷静,慢慢地进行实验。
接下来,我们要在容器里加入一些食盐。
大家知道吗,食盐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渗透压调节剂。
当我们往容器里加盐的时候,会让水的渗透压变高,从而促使鱼儿排出多余的水分。
这样一来,鱼儿就能更好地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了。
然后,我们要观察鱼儿的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能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说,当盐放进去之后,鱼儿可能会变得有些不安分,不停地在水里游来游去。
这是因为它们正在努力地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
而且,你还会看到一些白色的小泡沫出现在水面上。
这就是因为鱼儿排出来的多余的水分被食盐吸收了,形成了这些小小的泡沫。
我们在进行这个实验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
比如说,不要把盐直接撒在鱼儿身上,以免对它们造成伤害。
还有就是,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把容器里的水倒掉,清洗干净,以免对下一次实验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动物生理学实验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是一个非常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鱼儿是如何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的,也可以培养我们对待生命的敬畏之心。
所以呢,大家不妨在课余时间尝试一下这个实验,相信一定会收获很多乐趣的哦!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喜欢这次关于动物生理学实验鱼类渗透压调节实验的探讨。
鱼的实验报告初中生物教案
鱼的实验报告初中生物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鱼类的特征和适应水中生活的生理结构。
2. 学习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鱼类的特征和适应水中生活的生理结构。
2. 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鱼类的适应水中生活的生理结构的理解。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鱼、显微镜、解剖工具、测量工具。
2. 实验场地:实验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鱼类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实验观察(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鱼的生理结构,如鳃、鳍等。
2. 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特征。
三、实验操作(1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解剖鱼,观察其内部结构。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数据记录和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实验观察和操作的结果进行记录。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鱼类的适应水中生活的生理结构。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水生动物的适应策略。
2. 学生可以参观水族馆或进行户外考察,观察不同种类的鱼类的适应特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鱼类的适应水中生活的生理结构。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亲手操作,观察和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延伸环节,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水生动物的适应策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overall,本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鱼类的适应水中生活的生理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生理学实验指导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目的学习生理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了解刺激的种类。
原理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变。
若给神经或肌肉一次适宜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肉眼可看到肌肉收缩和舒张一次,表明神经和肌肉产生了一次兴奋。
在生理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等,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动物与用品蟾蜍或蛙、任氏液、食盐、1% H2SO4滤纸、普通剪刀、手术剪、眼科镊(或尖头无齿镊)、金属探针(解剖针)、玻璃分针、蛙板(或玻璃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锌铜弓(或电子刺激器)、酒精灯。
实验步骤与项目破坏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
左手握住蟾蜍,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
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
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入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2~3次,捣毁脑组织。
如果探针在颅腔内,应有碰及颅底骨的感觉。
再将探针退回至枕骨大孔,使针尖转向尾端,捻动探针使其刺入椎管,捣毁脊髓。
此时应注意将脊柱保持平直。
针进入椎管的感觉是,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蟾蜍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
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蟾蜍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
此时可将探针反向捻动,退出椎管。
如蟾蜍仍有反射活动,表示脑和脊髓破坏不彻底,应重新破坏。
2.剪除躯干上部、皮肤及内脏用左手捏住蟾蜍的脊柱,右手持粗剪刀在前肢腋窝处连同皮肤、腹肌、脊柱一并剪断,然后左手握住蟾蜍的后肢,紧靠脊柱两侧将腹壁及内脏剪去(注意避开坐骨神经),并剪去肛门周围的皮肤,留下脊柱和后肢。
3.剥皮一只手捏住脊柱的断端(注意不要捏住脊柱两侧的神经),另一只手捏住其皮肤的边缘,向下剥去全部后肢的皮肤(图5.1-2)。
将标本放在干净的任氏液中。
将手及使用过的探针、剪刀全部冲洗干净。
4.分离两腿用鑷子取出标本,左手捏住脊柱断端,使标本背面朝上,右手用粗剪刀剪去突出的骶骨(也可不进行此步)。
然后将脊柱腹侧向上,左手的两个手指捏住脊柱断端的横突,另一手指将两后肢担起,形成一个平面。
此时用粗剪刀沿正中线将脊柱盆骨分为两半 (注意,勿伤坐骨神经)。
将一半后肢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中备用,另一半放在蛙板上进行下列操作。
5. 辩认蛙后肢的主要肌肉,蛙类的坐骨神经是由第7、8、9对脊神经从相对应的椎间孔穿出汇合而成,行走于脊柱的两侧,到尾端(肛门处)绕过坐骨联合,到达后肢背侧,行走于梨状肌下的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内,到达膝关节腘窝处有分支进入腓肠肌(图 5.1-3)。
6.游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用蛙钉或左手的两个手指将标本绷直、固定。
先在腹腔面用玻璃分针沿脊柱游离坐骨神经,然后在标本的背侧于股二头肌与半膜肌的肌肉缝内将坐骨神经与周边的结缔组织分离直到腘窝,但不要伤及神经,其分支待以后用手术剪剪断。
同样用玻璃分针将腓肠肌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离并在其跟腱处穿线、结扎。
7.剪去其它不用的组织操作从脊柱向小腿方向进行。
(1)剪去多余的脊柱和肌肉将后肢标本腹面向上,将坐骨神经连同 2~3节脊椎用粗剪刀从脊柱上剪下来。
再将标本背面向上,用镊子轻轻提起脊椎,自上而下剪去支配腓肠肌以外的神经分支,直至腘窝(图5.1-4(A)),并搭放在腓肠肌上。
沿膝关节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并将股骨刮净,用粗剪刀剪去股骨上端的1/3(保留2/3),制成坐骨神经-小腿的标本。
(2)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脊椎和坐骨神经从腓肠肌上取下,提起腓肠肌的结扎线剪断跟腱。
用粗剪剪去膝关节以下部位,便制成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图5.1-4(B))。
8.检验标本用鑷子夹持坐骨神经中枢端,如腓肠肌发生迅速而明显的收缩,说明标本的兴奋性良好。
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备用。
然后再依次用热玻棒、食盐(或1% H2SO4滤纸)刺激坐骨神经中枢端(或肌肉),观察肌肉收缩有何变化? 如果放上食盐肌肉无动静,用任氏液将盐冲洗掉,再观察冲洗过程中肌肉收缩有何变化?注意事项避免蟾蜍体表毒液和血液污染标本,压挤、损伤和用力牵拉标本,不可用金属器械触碰神经干。
在操作过程中,应给神经和肌肉滴加任氏液,防止表面干燥,以免影响标本的兴奋性。
标本制成后须放在任氏液中浸泡数分钟,使标本兴奋性稳定,再开始实验效果会较好。
热玻棒的温度防止过高,以免烫伤标本。
思考题用各种刺激检验标本兴奋性时,为什么要从中枢端开始?刺激有几种形式?如何解释对食盐的不同处理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二、反射弧的分析目的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并证明反射活动的完成有赖于反射弧的完整存在。
原理反射活动是依靠反射弧实现的。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是实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
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将不能实现。
反射弧示意图实验动物与用品蛙(或蟾蜍),蛙类手术器械,支架,玻棒,烧杯,玻璃皿,纱布,线,滤纸,棉花,0.5%、1%硫酸,1%可卡因。
实验步骤与项目取一只蛙,破坏大脑,但保留脊髓,即做成脊蛙标本。
然后用肌夹夹住蛙的下颌(或用大头针钩住下颌),并将脊蛙悬挂在支架上。
待其安静后进行下列实验项目。
1、用烧杯盛0.5%硫酸,分别刺激蛙两后肢趾端,观察有无反应?为什么?待出现反应后,立即用清水洗净脚趾,并用纱布擦干。
2、在蛙左后肢踝关节上方,将皮肤作一环形切口,剥取切口以下皮肤(注意除净趾尖皮肤),再用0.5%硫酸刺激该肢趾端,有无反应?为什么?3、剪开右侧大腿背侧的皮肤,再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分离出坐骨神经干,在坐骨神经干放一浸过1%可卡因的小棉球,然后每隔数秒钟用0.5%的硫酸刺激该后肢脚趾,直到不引起反应为止,为什么?4、当右后肢不再出现收缩反应时,立即将浸过1%硫酸的滤纸片贴在该后肢躯干部皮肤上,该后肢是否仍然出现反应?为什么?每隔数秒同样刺激一次,直到不能引起右后肢反应为止。
为什么?5、用蛙针破坏脊髓,再刺激蛙身体的任何部位,有无反应?为什么?注意事项•毁脑时不可伤及脊髓,以免破坏脊髓反射中枢。
•分离坐骨神经应尽量向上,并尽量剪断与其相连的分支。
•每次酸刺激后应立即用清水洗净脚趾,并用纱布揩干。
•剥脱脚趾皮肤要完全,若剩留少量皮肤会影响实验结果。
注坐骨神经干中包括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
由于传出神经纤维较粗,故其麻醉所需时间较传出神经纤维为长。
实验三、凝血时间的测定目的学习凝血时间的测定方法。
原理血液流出血管后,受到刺激的血小板就会释放出一系列凝血因子,使血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网状的纤维蛋白,血液发生凝固。
测定凝血时间可反映血液本身出凝血因子是否缺乏或减少。
本实验用鱼作为实验材料比常规的家兔和鼠所用仪器要少,费用低,实验控制更易。
实验动物与用品150 g重的鲤鱼,注射器,玻片,尖针,秒表。
实验步骤与项目将鱼用湿布包住,侧卧于木板上,在鱼尾部(腹鳍和尾鳍之间)侧线下方用手去除少许鳞片,将注射器在侧线下方1~2 mm处垂直插入肌肉,碰到脊椎骨后,稍往下方移动,插入尾静脉内,轻轻抽取注射器,让血在负压作用自然流入注射器内。
2、凝血时间观察:将注射器内的血小心注在事先准血好的玻片上,记下时间,每隔30 s用针尖挑血一次,直至挑起细纤维血丝为止。
从开始出血到挑出细纤维血丝的时间即为凝血时间。
注意事项湿布包鱼时仅将身体部位包住,不要包到鳃,以免影响鱼呼吸;如一时抽不出血可轻轻转动注射器,直至血被抽出为止;针尖挑血应向一个方向直挑,不可多个方向挑动或挑动次数过多,以免造成破坏纤维蛋白网状结构,造成不凝血的假象。
实验结果报告该实验动物的凝血时间。
并对全班的结果加以统计,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讨论血液凝固对机体的生理意义。
实验四、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目的以血液凝固时间作为指标,了解对血液凝固影响的因素,加深对生理止血过程的理解。
原理血液凝固是一个酶的有限水解激活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激活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激活过程。
实验动物与用品鸡、2%草酸钾溶液、EDTA-Na,生理盐水,液状石蜡、注射器,试管6支、小烧杯2个、试管架,竹签1束(或细试管刷)实验步骤与项目将鸡保定,侧卧于木板上,打开翅膀,找到翼静脉,酒精棉球消毒,从静脉的下部倾斜进针,插入静脉内,回血后,轻轻抽取注射器,让血在负压作用自然流入注射器内。
2、试管准备好试管1 不加任何处理(对照管)试管2 用液状石蜡润滑整个试管内表面试管3 放少许棉花试管4 置于有冰块的小烧杯中试管5 EDTA 1滴试管6 加草酸钾1~2 ml每管加入血液2 ml。
将多余的血盛于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竹签搅动直至纤维蛋白形成。
记录凝血时间每个试管加血2 ml后,即刻开始计时,每隔壁15 s 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再流动为止,记录所经历的时间。
5、6、7号试管加入血液后,用拇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使血液与药物混合。
5.如果加EDTA和草酸钾的试管不出现血凝,可再向两管内分别加入0.025 mol•L-1的CaCl溶容液2~3滴,观察血液是否发生凝固?2注意事项采血的过程尽量要快,以减少计时的误差。
对比实验的采血时间要紧接着进行。
判断凝血的标准要力求一致。
一般以倾斜试管达45o时,试管内血液不见流动为准。
每支试管口径大小及采血量要相对一致,不可相差太大。
实验结果将实验结果及各种条件下的凝血时间按表填写,并进行比较、分析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实验五、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目的观察动物在麻醉情况下的胃肠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原理胃肠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活动。
胃的运动有蠕动和紧张性收缩;肠的运动有蠕动、分节运动和摆动等。
在正常机体内,胃肠运动受神经的体液因素的调节。
实验动物与用品喂饱的兔,手术台,麻醉药,常用手术器械,电刺激器,台氏液,脸盆。
0.01%乙酰胆碱,0.1%肾上腺素,0.1%阿托品。
实验步骤与项目1、将兔麻醉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及腹部背毛。
切开颈部皮肤,分离一侧迷走神经,于其下穿一线备用。
剖开腹腔,在肾上腺附近找出左侧内脏大神经,亦于其下穿一线备用。
将兔体浸入盛有37℃台氏液的脸盆内,用止血钳扯开腹腔,以便观察。
2、观察正常胃肠运动的形式和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