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和端口映射的区别

NAT和端口映射的区别
NAT和端口映射的区别

对于nat,每一个访问的建立,都会在防火墙上留下记录,比如192.168.1.50的12345端口复用了200.201.30.41的54321端口进行对新浪的访问,则防火墙会有一个对应的表200.201.30.41:54321<——>192.168.1.50:123 45,当数据返回时,仍然会按照这个连接,将数据返回给内网主机192.168.1.50;当连接结束时,会释放200.201.30.41:54321的端口,这时,54321号端口又可以给其他的连接请求使用。这是对于nat的情况。

而对于端口映射的情况则不同,例如内网的web服务器的ip地址为172.168.1.10,web 服务需要向外网发布,这时,就需要进行端口映射,在防火墙上建立固定的端口映射表172.168.1.10:80<——>200.201.70.71:80,这个映射是固定的。这样,在外网的用户访问该web服务器的时候,访问的就是外网200.201.70.71这ip地址。访问时使用http://200.201.70.71即可访问到172.168.1.10:80的web服务器(实际上是http://200.201.70.71:80,由于http协议默认

使用80端口,所以可以省略)。这时,200.201.70.71的80端口就被占用了,也就是不能再被其他的内部地址使用,虽然这里的80端口是保留端口,但是原理是一样的。

在做端口映射的时候,可以将内部地址端口映射为外部地址相同的端口,也可以映射为不同的端口,如内网有另外一台web服务器172.168.1.20需要向外网发布,但是200.201.70.71的80端口已经被172.168.1.10的80端口占用了,这时,可以使用其他的任何未被占用的端口(非保留端口),如建立以下的映射:172.168.1.20:80<——>200.201.70.71:8080,这时,访问http://200.201.70.71:8080即可访问到172.168.1.20发布的web服务,只是这个时候必须指定访问8080端口,否则会访问到172.168.1.10发布的web服务。而由于8080端口已经被端口映射的服务占用了,所以nat时,是不会使用该端口了(端口映射的优先级较高)。

注意,映射的外网ip地址的端口可以随意指定,但是内部的要使用的服务端口必须不能跟默认端口重叠,如要发布web服务的172.168.1.10服务器可以使用80地址,如果使用3389端口,就变成了远程连接。

端口转发、端口映射、DMZ之间的区别:

相同:端口转发和端口映射、DMZ都是把内部的服务器开放出来,使得能从广域网访问到服务器。所达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

区别:端口转发只能转发一个端口,而且它的内部访问端口和外部访问端口可以不一样。

端口映射设置的是一个端口范围,不管是从局域网内访问还是从广域网访问,访问端口

必须一致

DMZ:是把所有的端口都开放出来,使得从广域网可以访问到服务器的所有端口。也就是不在对服务器进行防护。

windows NAT映射端口教程

网外(Internet)访问代理服务器内部的实现方法 作者:Zealous July 来源:dc资讯交流网 鲨鱼丸ID:zsj008od Thursday,May30,2002由于公网IP地址有限,不少ISP都采用多个内网用户通过代理和网关路由共用一个公网IP上INTERNET的方法,这样就限制了这些用户在自己计算机上架设个人网站,要实现在这些用户端架设网站,最关键的一点是,怎样把多用户的内网IP和一个他们唯一共享上网的IP进行映射!就象在局域网或网吧内一样,虽然你可以架设多台服务器和网站,但是对外网来说,你还是只有一个外部的IP 地址,怎么样把外网的IP映射成相应的内网IP地址,这应该是内网的那台代理服务器或网关路由器该做的事,对我们用私有IP地址的用户也就是说这是我们的接入ISP服务商(中国电信、联通、网通、铁通等)应该提供的服务,因为这种技术的实现对他们来说是举手之劳,而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首先得得到系统管理员的支持才能够实现。因为这一切的设置必须在代理服务器上做的。 要实现这一点,可以用Windows2000Server的端口映射功能,除此之外Winroute Pro也具有这样的功能,还有各种企业级的防火墙。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用户,恐怕还是用Windows2000Server最为方便。 先来介绍一下NAT,NAT(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将一个IP地址域映射到另一个IP地址域技术,从而为终端主机提供透明路由。NAT包括静态网络地址转换、动态网络地址转换、网络地址及端口转换、动态网络地址及端口转换、端口映射等。NAT常用于私有地址域与公用地址域的转换以解决IP地址匮乏问题。在防火墙上实现NAT后,可以隐藏受保护网络的内部拓扑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如果反向NAT提供动态网络地址及端口转换功能,还可以实现负载均衡等功能。 端口映射功能可以让内部网络中某台机器对外部提供WWW服务,这不是将真IP地址直接转到内部提供WWW服务的主机,如果这样的话,有二个蔽端,一是内部机器不安全,因为除了WWW之外,外部网络可以通过地址转换功能访问到这台机器的所有功能;二是当有多台机器需要提供这种服务时,必须有同样多的IP地址进行转换,从而达不到节省IP地址的目的。端口映射功能是将一台主机的假IP地址映射成一个真IP地址,当用户访问提供映射端口主机的某个端口时,服务器将请求转到内部一主机的提供这种特定服务的主机;利用端口映射功能还可以将一台真IP地址机器的多个端口映射成内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端口。端口映射功能还可以完成一些特定代理功能,比如代理POP,SMTP,TELNET等协议。理论上可以提供六万多个端口的映射,恐怕我们永远都用不完的。 一、下面来介绍一下通过NAT共享上网和利用NAT来实现端口映射。 1、在Windows2000Server上,从管理工具中进入“路由和远程访问”(Routing and Remote Access)服务,在服务器上鼠标右击,-》“配置并启用路

cisco-asa-8.2与8.4的nat区别

1.NAT(nat-control,8.2有这条命令,开了的话没有nat是不通的) 1.8.2(PAT转换) global (outside) 10 201.100.1.100 nat (inside) 10 10.1.1.0 255.255.255.0 ASA/pri/act(config)# show xlate 1 in use, 1 most used PAT Global 201.100.1.100(1024) Local 10.1.1.1(11298) 8.4 object network nat subnet 10.1.1.0 255.255.255.0 object network nat nat (inside,outside) dynamic 201.100.1.100 ASA8-4# show xlate 1 in use, 2 most used Flags: D - DNS, i - dynamic, r - portmap, s - static, I - identity, T - twice TCP PAT from inside:10.1.1.1/53851 to outside:201.100.1.100/5810 flags ri idle 0:00:04 timeout 0:00:30 2.8.2(动态的一对一转换) nat (inside) 10 10.1.1.0 255.255.255.0 global (outside) 10 201.100.1.110-201.100.1.120 netmask 255.255.255.0 ASA/pri/act# show xlate detail 2 in use, 2 most used Flags: D - DNS, d - dump, I - identity, i - dynamic, n - no random, r - portmap, s - static NAT from inside:10.1.1.1 to outside:201.100.1.110 flags i NAT from inside:10.1.1.2 to outside:201.100.1.111 flags i 8.4 object network nat subnet 10.1.1.0 255.255.255.0 object network outside-nat range 201.100.1.110 201.100.1.120 object network nat nat (inside,outside) dynamic outside-nat ASA8-4# show xlate 1 in use, 2 most used Flags: D - DNS, i - dynamic, r - portmap, s - static, I - identity, T - twice NAT from inside:10.1.1.1 to outside:201.100.1.115 flags i idle 0:01:13 timeout 3:00:00 3.8.2(转换成接口地址) nat (inside) 10 10.1.1.0 255.255.255.0 global (outside) 10 interface ASA/pri/act# show xlate detail 1 in use, 2 most used Flags: D - DNS, d - dump, I - identity, i - dynamic, n - no random, r - portmap, s - static

NAT详尽的解释

随着internet的网络迅速发展,IP地址短缺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案。下面几绍一种在目前网络环境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即地址转换(NAT)功能。 一、NAT简介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的功能,就是指在一个网络内部,根据需要可以随意自定义的IP地址,而不需要经过申请。在网络内部,各计算机间通过内部的IP地址进行通讯。而当内部的计算机要与外部internet网络进行通讯时,具有NAT功能的设备(比如:路由器)负责将其内部的IP地址转换为合法的IP地址(即经过申请的IP地址)进行通信。 二、NAT 的应用环境: 情况1:一个企业不想让外部网络用户知道自己的网络内部结构,可以通过NAT将内部网络与外部Internet 隔离开,则外部用户根本不知道通过NAT设置的内部IP地址。 情况2:一个企业申请的合法Internet IP地址很少,而内部网络用户很多。可以通过NAT功能实现多个用户同时公用一个合法IP与外部Internet 进行通信。 三、设置NAT所需路由器的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 设置NAT功能的路由器至少要有一个内部端口(Inside),一个外部端口(Outside)。内部端口连接的网络用户使用的是内部IP地址。 内部端口可以为任意一个路由器端口。外部端口连接的是外部的网络,如Internet 。外部端口可以为路由器上的任意端口。 设置NAT功能的路由器的IOS应支持NAT功能(本文事例所用路由器为Cisco2501,其IOS为11.2版本以上支持NAT功能)。 四、关于NAT的几个概念: 内部本地地址(Inside local address):分配给内部网络中的计算机的内部IP地址。 内部合法地址(Inside global address):对外进入IP通信时,代表一个或多个内部本地地址的合法IP地址。需要申请才可取得的IP地址。 五、NAT的设置方法: NAT设置可以分为静态地址转换、动态地址转换、复用动态地址转换。 1、静态地址转换适用的环境 静态地址转换将内部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地址进行一对一的转换,且需要指定和哪个合法地址进行转换。如果内部网络有E-m ail服务器或FTP服务器等可以为外部用户提供的服务,这些服务器的IP地址必须采用静态地址转换,以便外部用户可以使用这些服务。 静态地址转换基本配置步骤: (1)、在内部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地址之间建立静态地址转换。在全局设置状态下输入: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内部本地地址内部合法地址 (2)、指定连接网络的内部端口在端口设置状态下输入: ip nat inside (3)、指定连接外部网络的外部端口在端口设置状态下输入: ip nat outside 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义多个内部端口及多个外部端口。 实例1: 本实例实现静态NAT地址转换功能。将2501的以太口作为内部端口,同步端口0作为外部端口。其中10.1.1.2,10.1.1.3,10.1.1.4的内部本地地址采用静态地址转换。其内部合法地址分别对应为192.1.1.2,192.1.1.3,192.1.1.4。 路由器2501的配置: Current configuration: version 11.3

Windows2003配置NAT端口映射

Windows2003配置NAT端口映射 YHX 本文介绍的端口映射指的是利用Windows2003服务期的NAT功能,将对该服务器上某个公网IP指定端口的访问转发到和该服务器所连接的内部局域网某台服务器上。 配置分为NAT服务器的配置和内部局域网服务器的配置两部分: 一、NAT服务器的配置 对Windows2003服务器的要求:拥有两张网卡,一张配置有公网IP,连接到Internet,一张连接到内部局域网。为便于阐述,假设两张网卡IP配置如下:公网网卡:IP=220.179.244.238,NetMask(子网掩码)=255.255.255.0,GW(网关)=220.179.244.129 局域网网卡:IP=192.168.0.1,NetMask=255.255.255.0,不配置GW NAT端口映射配置步骤: 1.从控制面板的“管理工具”打开“路由和远程访问”;

2.在打开的界面左边树形目录中,选择标识有(本地)名称的服务器,右键菜单 选择“配置并启用路由和远程访问”,点击“下一步”;

3.在弹出的界面选择第2项:“网络地址转换(NAT)”,点击“下一步”; 4.在“Nat Inter net连接”界面中选择公网IP的网卡,点击“下一步”;

5.在“网络选择”界面中选择连接到内部局域网的网卡,点击“下一步”;

6.点击“完成”按钮,windows2003自动启动服务。

以上步骤配置完后,在树形目录“IP路由选择”下将会有个“NAT/基本防火墙”的节点,选中它后,在右边的视图内会有几个连接,选择公网IP的那个连接,进入它的属性配置。 在属性配置界面上有几个TAB,分别是“NAT/基本防火墙”、“地址池”、“服务和端口”、“ICMP”。我们主要配置第1和第3项。 “NAT/基本防火墙”:接口类型选择“公用接口连接到Internet”,并确保“在此接口上启动NAT”打勾,防火墙配置随意; “服务和端口”:服务和端口是端口映射的重点,它配置的是对公网IP哪些端口的访问将被转发到内部局域网的哪个IP和端口上。 选择添加进入“添加服务”界面,“公用地址”表示连接到公网的接口,选择“在此接口”;“协议”则根据服务的类型选择TCP或UDP;“传入端口”指对哪个端口的访问将被转发;“专用地址”指的是访问将会转发到的内部局域网中

IP Nat enable和 ip nat inside outside 区别

彻底理解Cisco NAT内部的一些事 一.Inside和Outside 很多在Cisco配置过NAT的人都有过一个疑问,那就是inside和outside的区别!以下是Cisco官方文档上关于NAT执行顺序的说明: 注意红色和蓝色圈住的部分,对于inside-outside而言,NAT发生在路由之后,而对于outside-inside而言,NAT发生在路由之前。这是目前为止,我们唯一需要记住的。 1.问题 迷惑的原因不在别的,就在inside,outside这个名字不好,实际上如果将inside-outside换成POST-ROUTING,将 outside-inside换成PRE-ROUTING的话,就非常好理解了,最重要的是,换了名字之后,NAT看起来不再和设备的inside/outside网口域相关,而和“路由”发生了关系,虽然本质上没有任何变化。 后面会介绍,实际上,在理解Cisco的NAT的时候,根本不能将inside 和outside单独拿出来理解,inside和outside仅仅是一个位置限定词,代表

“某地”,而具体的是“到某地去”还是“从某地来”,还需要一个副词,这就是source和destination。在详述这个之前,姑且先将inside和outside单 独拿出来使用。 接下来我来说明一下NAT和路由的关系是多么重要!考虑以下的数据流,我以“路由”这个动作为中心: 正向包:-->NAT point1-->路由-->NAT point2--> 返回包:<--NAT point1<--路由<--NAT point2<-- 我们看一下在NAT point1和NAT point2上要做些什么动作才合理。首先我们先考虑转换正向包的源IP地址发生在NAT point2,那么对于返回包,目标地址转换就发生在NAT point2,返回包转换完目标地址后,发生路由查询,数据包 正常返回,没有任何问题。现在考虑正向包的源IP地址转换发生在NAT point1,那么按照将NAT钩子操作安装在数据流同一位置的原则,返回包的目标地址转换只能发生在NAT point1,此时已经经过了路由查询,路由查询是基于目标地址 转换前的目标地址来的,也就是说这个路由结果并非真正的路由结果,真正要想将返回数据包送到目的地,必须基于转换后目标地址来查询路由表才可以,然而即便这个针对转换前目标的路由查询结果实际上是个假的结果,你也要必须把它映射成一个真的结果 (这就是ip nat outside source中add-route参数要做的事情,下面的例子详述)。以下给出一个实例:

思科NAT配置实例

CISCONAT配置 一、NAT简介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的功能,就是指在一个网络内部,根据需要可以随意自定义的IP地址,而不需要经过申请。在网络内部,各计算机间通过内部的IP地址进行通讯。而当内部的计算机要与外部internet网络进行通讯时,具有NAT功能的设备(比如:路由器)负责将其内部的IP地址转换为合法的IP地址(即经过申请的IP地址)进行通信。 二、NAT 的应用环境: 情况1:一个企业不想让外部网络用户知道自己的网络内部结构,可以通过NAT将内部网络与外部Internet 隔离开,则外部用户根本不知道通过NAT设置的内部IP地址。 情况2:一个企业申请的合法Internet IP地址很少,而内部网络用户很多。可以通过NAT功能实现多个用户同时公用一个合法IP与外部Internet 进行通信。 三、设置NAT所需路由器的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 设置NAT功能的路由器至少要有一个内部端口(Inside),一个外部端口(Outside)。内部端口连接的网络用户使用的是内部IP地址。内部端口可以为任意一个路由器端口。外部端口连接的是外部的网络,如Internet 。外部端口可以为路由器上的任意端口。 设置NAT功能的路由器的IOS应支持NAT功能(本文事例所用

路由器为Cisco2501,其IOS为11.2版本以上支持NAT功能)。四、关于NAT的几个概念: 内部本地地址(Inside local address):分配给内部网络中的计算机的内部IP地址。 内部合法地址(Inside global address):对外进入IP通信时,代表一个或多个内部本地地址的合法IP地址。需要申请才可取得的IP地址。 五、NAT的设置方法: NAT设置可以分为静态地址转换、动态地址转换、复用动态地址转换。 1、静态地址转换适用的环境 静态地址转换将内部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地址进行一对一的转换,且需要指定和哪个合法地址进行转换。如果内部网络有E-mail服务器或FTP服务器等可以为外部用户提供的服务,这些服务器的IP地址必须采用静态地址转换,以便外部用户可以使用这些服务。 静态地址转换基本配置步骤: (1)、在内部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地址之间建立静态地址转换。在全局设置状态下输入: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内部本地地址内部合法地址(2)、指定连接网络的内部端口在端口设置状态下输入:ip nat inside (3)、指定连接外部网络的外部端口在端口设置状态下输入:

vmware关于桥接和NAT的区别

vmware关于桥接和NAT的区别 (1)Bridged Networking(即网桥):网桥允许用户将虚拟机连接到主机所在的局域网(LAN)。此方式连接虚拟机中的虚拟以太网交换机到主机中的物理以太网适配器。 (2)NAT:网络地址翻译(NAT)设备允许用户将虚拟机连接到一个外部网络,在该网络中只有一个IP网络地址并且该地址已经被主机使用。 VMware的几个虚拟设备: VMnet0:这是VMware用于虚拟桥接网络下的虚拟交换机; VMnet1:这是VMware用于虚拟Host-Only网络下的虚拟交换机; VMnet8:这是VMware用于虚拟NAT网络下的虚拟交换机; 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1:这是Host用于与Host-Only虚拟网络进行通信的虚拟网卡;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8:这是Host用于与NAT虚拟网络进行通信的虚拟网卡; 一、桥接网络: 可将虚拟机模拟接入主机所在的局域网。 二、nat网络: 在NAT网络中,会使用到VMnet8虚拟交换机,Host上的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8虚拟网卡被连接到VMnet8交换机上,来与Guest进行通信,但是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8虚拟网卡仅仅是用于和VMnet8网段通信用的,它并不为VMnet8网段提供路由功能,处于虚拟NAT网络下的Guest是使用虚拟的NAT服务器连接的Internet的。 这时候,你的Guest和Host就可以实现互访了,并且如果你的Host此时已经连接到了Internet,那么你的Guest也就可以连上Internet了。那么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8虚拟网卡在这里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它仅仅是为Host和NAT虚拟网络下的Guest通信提供一个接口,所以,即便Disable

思科交换机NAT配置介绍及实例

思科交换机NAT配置介绍及实例 CISCONAT配置 一、NAT简介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的功能,就是指在一个网络内部,根据需要可以随意自定义的IP地址,而不需要经过申请。在网络内部,各计算机间通过内部的IP地址进行通讯。而当内部的计算机要与外部internet网络进行通讯时,具有NAT功能的设备(比如:路由器)负责将其内部的IP地址转换为合法的IP地址(即经过申请的IP地址)进行通信。二、NAT 的应用环境: 情况1:一个企业不想让外部网络用户知道自己的网络内部结构,可以通过NAT将内部网络与外部Internet 隔离开,则外部用户根本不知道通过NAT设置的内部IP地址。 情况2:一个企业申请的合法Internet IP地址很少,而内部网络用户很多。可以通过NAT 功能实现多个用户同时公用一个合法IP与外部Internet 进行通信。 三、设置NAT所需路由器的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 设置NAT功能的路由器至少要有一个内部端口(Inside),一个外部端口(Outside)。内部端口连接的网络用户使用的是内部IP地址。 内部端口可以为任意一个路由器端口。外部端口连接的是外部的网络,如Internet 。外部端口可以为路由器上的任意端口。 设置NAT功能的路由器的IOS应支持NAT功能(本文事例所用路由器为Cisco2501,其IOS为11.2版本以上支持NAT功能)。 四、关于NAT的几个概念: 内部本地地址(Inside local address):分配给内部网络中的计算机的内部IP地址。 内部合法地址(Inside global address):对外进入IP通信时,代表一个或多个内部本地地址的合法IP地址。需要申请才可取得的IP地址。 五、NAT的设置方法: NAT设置可以分为静态地址转换、动态地址转换、复用动态地址转换。 1、静态地址转换适用的环境 静态地址转换将内部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地址进行一对一的转换,且需要指定和哪个合法地址进行转换。如果内部网络有E-mail服务器或FTP服务器等可以为外部用户提供的服务,这些服务器的IP地址必须采用静态地址转换,以便外部用户可以使用这些服务。 静态地址转换基本配置步骤:

2019年电信屏蔽端口范围

2019年电信屏蔽端口范围 篇一:电信屏蔽80端口怎么做网站服务 电信屏蔽80端口怎么做网站服务? 使用nat123端口映射穿透80发布网站做网站服务。实现简要过程: 1.配置nat123端口映射。添加映射。外网端口指定是80。 2.映射后,访问网站正常。 篇二:常用端口号与对应的服务以及端口关闭 常用端口号与对应的服务以及端口关闭 端口简介:本文介绍端口的概念,分类,以及如何关闭/开启一个端口 21端口:21端口主要用于FTP(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服务。23端口:23端口主要用于Telnet(远程登录)服务,是Internet上普遍采用的登录和仿真程序。

25端口:25端口为SMTP(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服务器所开放,主要用于发送邮件,如今绝大多数邮件服务器都使用该协议。 53端口:53端口为DNS(DomainNameServer,域名服务器)服务器所开放,主要用于域名解析,DNS服务在NT系统中使用的最为广泛。 67、68端口:67、68端口分别是为Bootp服务的BootstrapProtocolServer(引导程序协议服务端)和BootstrapProtocolClient(引导程序协议客户端)开放的端口。69端口:TFTP是Cisco公司开发的一个简单文件传输协议,类似于FTP。 79端口:79端口是为Finger服务开放的,主要用于查询远程主机在线用户、操作系统类型以及是否缓冲区溢出等用户的详细信息。 80端口:80端口是为HTTP(HyperTextTransport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开放的,这是上网冲浪使用最多的协议,主要用于在(WorldWideWeb,万维网)服务上传输信息的协议。

NAT设置之端口转发和端口映射和DMZ的区别

无线路由器——NAT设置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1994年提出的。当在专用网内部的一些主机本来已经分配到了本地IP地址(即仅在本专用网内使用的专用地址),但现在又想和因特网上的主机通信(并不需要加密)时,可使用NAT方法。 简单的说,NAT就是在局域网内部网络中使用内部地址,而当内部节点要与外部网络进行通讯时,就在网关(可以理解为出口,打个比方就像院子的门一样)处,将内部地址替换成公用地址,从而在外部公网(internet)上正常使用,NAT可以使多台计算机共享Internet 连接,这一功能很好地解决了公共IP地址紧缺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您可以只申请一个合法IP地址,就把整个局域网中的计算机接入Internet中。这时,NAT屏蔽了内部网络,所有内部网计算机对于公共网络来说是不可见的,而内部网计算机用户通常不会意识到NAT的存在。 无线路由器的NAT设置,一般用于处于内网的主机需要打开某些端口供外网电脑访问从而提供服务,比如说网站服务器。 我以JCG JHR-N926R这款无线路由器为例跟大家分享分享NAT设置。通常情况下,路由器都有防火墙功能,互联网用户只能访问到你的路由器WAN口(接ADSL线口),而访问不到内部服务器。要想让外面用户访问到局域网内的服务器,那么你就要在路由器上做一个转发设置,也就是端口映射设置,让用户的请求到了路由器后,并能够到达游戏服务器或WEB服务器。这就是端口映射/端口转发。有时也称

为虚拟服务。 下面有三种NAT的设置方案。 第一步:设置服务器端口首先把服务器要开放的端口设置好,并把服务器的防火墙关闭,否则外网不能通过服务器。下面可以选择三种方案中的一种进行设置使用。 第二步:路由器的设置 第一方案:端口转发连接好路由器,进入路由器的设置界面——点击“高级设置”——点击“NAT”,出现如下界面 : “IP地址”这里填入您给服务器指定的IP地址(这个IP必须的固定的,否则IP地址改变的话,您的端口转发就不能成功)。 “内部端口”这里填入服务器设置好的端口号,也就是局域网访问服务器时要使用的端口号。这里的端口号必须和服务器要开放的端口号一致。 “外部端口”这里填入外网访问服务器时使用的端口号,这里的端口号可以自己设定。“服务备注”这里主要是为了方便您知道这个开放端口的意思,随便自己填写,只要自己明白就好。 这些都填写完成之后,在后面的“启用”那里打上钩,最后点击“应用”按钮,那么整个端口转发就设置完成了。 第二方案:端口映射连接好路由器,进入路由器的设置界面——点

虚拟机bridged、host-only和NAT网络模式的区别和用法

VMWare提供了三种工作模式,它们是bridged(bridged模式)、NAT(网络地址转换模式)和host-only(主机模式)。要想在网络管理和维护中合理应用它们,你就应该先了解一下这三种工作模式。 1.bridged(桥接模式) 在bridged模式下,VMWare虚拟出来的操作系统就像是局域网中的一台独立的主机,它可以访问网内任何一台机器。在bridged模式下,你需要手工为虚拟系统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而且还要和宿主机器处于同一网段,这样虚拟系统才能和宿主机器进行通信。同时,由于这个虚拟系统是局域网中的一个独立的主机系统,那么就可以手工配置它的TCP/IP配置信息,以实现通过局域网的网关或路由器访问互联网。 使用bridged模式的虚拟系统和宿主机器的关系,就像连接在同一个Hub上的两台电脑。想让它们相互通讯,你就需要为虚拟系统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否则就无法通信。 如果你想利用VMWare在局域网内新建一个虚拟服务器,为局域网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就应该选择bridged模式。 这种方式最简单,直接将虚拟网卡桥接到一个物理网卡上面,和linux下一个网卡绑定两个不同地址类似,实际上是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从而达到侦听多个IP的能力。 在此种模式下,虚拟机内部的网卡(例如linux下的eth0)直接连到了物理网卡所在的网络上,可以想象为虚拟机和host机处于对等的地位,在网络关系上是平等的,没有谁在谁后面的问题。 使用这种方式很简单,前提是你可以得到1个以上的地址。对于想进行种种网络实验的朋友不太适合,因为你无法对虚拟机的网络进行控制,它直接出去了。 2.NAT(网络地址转换模式) 使用NAT模式,就是让虚拟系统借助NAT(网络地址转换)功能,通过宿主机器所在的网络来访问公网。也就是说,使用NAT模式可以实现在虚拟系统里访问互联网。NAT模式下的虚拟系统的TCP/IP配置信息是由VMnet8(NAT)虚拟网络的DHCP服务器提供的,无法进行手工修改,因此虚拟系统也就无法和本局域网中的其他真实主机进行通讯。采用NAT模式最大的优势是虚拟系统接入互联网非常简单,你不需要进行任何其他的配置,只需要宿主机器能访问互联网即可。 这种方式也可以实现Host OS与Guest OS的双向访问。但网络内其他机器不能访问Guest OS,Guest OS可通过Host OS用NAT协议访问网络内其他机器。NAT方式的IP地址配置方法是由VMware的虚拟DHCP服务器中分配一个IP ,在这个IP地址中已经设置好路由,就是指向 如果你想利用VMWare安装一个新的虚拟系统,在虚拟系统中不用进行任何手工配置就能直接访问互联网,建议你采用NAT模式。 这种方式下host内部出现了一个虚拟的网卡vmnet8(默认情况下),如果你有过做nat服务器的经验,这里的vmnet8就相当于连接到内网的网卡,而虚拟机本身则相当于运行在内网上的机器,虚拟机内的网卡(eth0)则独立于vmnet8。 你会发现在这种方式下,vmware自带的dhcp会默认地加载到vmnet8界面上,这样虚拟机就可以使用dhcp服务。更为重要的是,vmware自带了nat服务,提供了从vmnet8到外网的地址转换,所以这种情况是一个实实在在的nat服务器在运行,只不过是供虚拟机用的。很显然,如果你只有一个外网地址,此种方式很合适。 host-only(主机模式) 在某些特殊的网络调试环境中,要求将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隔离开,这时你就可采用host-only模式。在host-only模式中,所有的虚拟系统是可以相互通信的,但虚拟系统和真实的网络是被隔离开的。 提示:在host-only模式下,虚拟系统和宿主机器系统是可以相互通信的,相当于这两台机器

NAT技术原理

nat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属接入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原因很简单,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l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编辑本段网络地址转换(NAT)简介NAT概述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将IP 数据报报头中的IP 地址转换为另一个IP 地址的过程。在实际应用中,NAT 主要用于实现私有网络访问公共网络的功能。这种通过使用少量的公有IP 地址代表较多的私有IP 地址的方式,将有助于减缓可用IP 地址空间的枯竭。[1] 说明:私有IP 地址是指内部网络或主机的IP 地址,公有IP 地址是指在因特网上全球唯一的IP 地址。RFC 1918 为私有网络预留出了三个IP 地址块,如下: A 类:10.0.0.0~10.255.255.255 B 类:172.16.0.0~172.31.255.255 C 类:192.168.0.0~192.168.255.255 上述三个范围内的地址不会在因特网上被分配,因此可以不必向ISP 或注册中心申请而在公司或企业内部自由使用。NAT技术的产生虽然NAT可以借助于某些代理服务器来实现,但考虑到运算成本和网络性能,很多时候都是在路由器上来实现的。随着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数量的不断猛增,IP地址资源也就愈加显得捉襟见肘。事实上,除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外,一般用户几乎申请不到整段的C类IP地址。在其他ISP那里,即使是拥有几百台计算机的大型局域网用户,当他们申请IP地址时,所分配的地址也不过只有几个或十几个IP地址。显然,这样少的IP地址根本无法满足网络用户的需求,于是也就产生了NAT技术。NAT技术的作用借助于NAT,私有(保留)地址的"内部"网络通过路由器发送数据包时,私有地址被转换成合法的IP地址,一个局域网只需使用少量IP地址(甚至是1个)即可实现私有地址网络内所有计算机与Internet的通信需求。NAT将自动修改IP报文的源IP 地址和目的IP地址,Ip地址校验则在NAT处理过程中自动完成。有些应用程序将源IP 地址嵌入到IP报文的数据部分中,所以还需要同时对报文的数据部分进行修改,以匹配IP头中已经修改过的源IP地址。否则,在报文数据都分别嵌入IP地址的应用程序就不能正常工作。NAT技术实现方式NAT的实现方式有三种,即静态转换Static Nat、动态转换Dynamic Nat 和端口多路复用OverLoad。静态转换是指将

NAT地址转换-服务器端口映射实验

NAT地址转换-服务器端口映射实验(绝对的经典可以跟单臂路由相媲美) 2014年11月27日(网络设备配置技术实验课堂手工敲打总结啊) 看完后觉得赞,快去下载吧,送老师几个豆 张文武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网络技术专业教师 项目背景:某企业的网络拓扑图如图3-41所示,路由器通过专线连接到外网,只有一个公网地址:202.99.111.2;内网的网段是192.168.0.0/24,内网有一台Web服务器(192.168.1.100)和一台Ftp服务器(192.168.1.101)需要同时对外网提供服务。要求在路由器上设置端口映射,把公网地址202.99.111.2的TCP80端口映射到Web服务器服务器;TCP21端口映射到Ftp服务器,现将路由器配置如下: 拓扑图: 配置思路:(非常重要) 1按要求画图 2把相应的IP地址配置到对应的设备或端口上。 3三层交换机,路由配置静态路由使网络畅通 4路由器上做NA T地址转换,使内部网络可以上网 5路由器上做端口映射,确保外部用户能够安全访问web,和FTP服务 具体配置过程: 一拓扑结构图 二IP配置 1.给路由器端口配置IP地址

R>en R#conf t R(config)#int f0/0 R(config-if)#ip add 202.99.111.2 255.255.255.252 R(config-if)#no sh R(config)#int f0/1 R(config-if)#ip add 192.168.0.1 255.255.255.0 R(config-if)#no sh 2.给交换机端口配置IP地址 Switch>en Switch#config t Switch(config)#int f0/1 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 //把端口f0/1改变为路由端口模式 Switch(config-if)#ip add 192.168.0.2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no sh 给内部主机设置网关地址: Switch(config)#in vlan 1 Switch(config-vlan)#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vlan)#no sh 三交换机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 1三层交换配置静态路由确保内部主机外出的数据包转发路由器的内网接口f0/1 switch>en switch #conf t switch(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0.1 2路由将要发往外部的数据包转发到运营商的IP202.99.111.1/30 R>en R#config t 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202.99.111.1 3路由器从外网中接受到返回内网数据,配置一条回指路由,转发给三层f0/1口R(config)#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0.2 四在路由器上配置NAT地址转换,将内网中的私有地址转换为公有地址: R>en R#config t R(config)#int f0/0 R(config-if)#ip nat outside

Nat穿透方法分析

Nat穿透方法分析 一、nat分类 静态NAT (Static NAT) 内部网络中的每个主机都被永久映射成外部网络中的某个合法的地址。 动态地址NAT (Pooled NAT) 在外部网络中定义了一系列的合法地址,采用动态分配的方法映射到内部网络。 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Port-Level NAT) 把内部地址映射到外部网络的一个IP地址的不同端口上。 二、基本nat分类 (1)Full Cone NAT(完全圆锥型) NAT会将客户机地址{X:y}转换成公网地址{A:b}并绑定任何包都可以通过地址{A:b}送到客户主机的{X:y}地址上 (2)Address Restricted Cone NAT(地址限制圆锥型 ) NAT会将客户机地址{X:y}转换成公网地址{A:b}并绑定只有来自主机{P}的包才能和主机{X:y}通信 (3)Port Restricted Cone NAT(端口限制圆锥型) NAT会将客户机地址{X:y}转换成公网地址{A:b}并绑定只有来自主机{P,q}的包才能和主机{X:y}通信 (4)Symmetric NAT(对称型) NAT会将客户机地址{X:y}转换成公网地址{A:b}并绑定为{X:y}|{A:b}<->{P:q} NAT只接受来自{P:q}的incoming packet,将它转给{X:y} 每次客户机请求一个不同的公网地址和端口,NAT会新分配一个端口号{C,d} 三、Nat穿透方法分析 A机器在私网(192.168.0.4) A侧NAT服务器(210.21.12.140) B机器在另一个私网(192.168.0.5) B侧NAT服务器(210.15.27.140) C机器在公网(210.15.27.166)作为A和B之间的中介 A机器连接过C机器,假使是 A(192.168.0.4:5000)-> A侧NAT(转换后210.21.12.140:8000)-> C(210.15.27.166:2000) B机器也连接过C机器,假使是 B(192.168.0.5:5000)-> B侧NAT(转换后210.15.27.140:8000)-> C(210.15.27.166:2000) A机器连接过C机器后,A向C报告了自己的内部地址(192.168.0.4:5000),此时C不仅知道了A的外部地址 (C通过自己看到的210.21.12.140:8000)、也知道了A的内部地址。同理C也知道了B的外部地址(210.15.27.140:8000)和 内部地址(192.168.0.5:5000)。之后,C作为中介,把A的两个地址告诉了B,

IPSec的NAT穿越详细介绍

IPSec的NAT穿越详细介绍 1. 前言 IPSec提供了端到端的IP通信的安全性,但在NAT环境下对IPSec的支持有限,AH协议是肯定不能进行NAT的了,这和AH设计的理念是相违背的;ESP协议在NAT环境下最多只能有一个VPN主机能建立VPN通道,无法实现多台机器同时在NAT环境下进行ESP通信。关于IPSec在NAT环境下的需求问题在RFC3715中进行了描述。 NAT穿越(NATTraversal,NAT-T)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在RFC3947,3948中定义,在RFC4306中也加入了NAT-T的说明,但并没废除RFC3947,3948,只是不区分阶段1和阶段2。该方法将ESP协议包封装到UDP包中(在原ESP协议的IP包头外添加新的IP头和UDP 头),使之可以在NAT环境下使用的一种方法,这样在NAT的内部网中可以有多个IPSec 主机建立VPN通道进行通信。 2. IKE协商使用UDP封装 RFC3947主要描述如何检测是否存在NAT设备,并如何在IKE中协商使用UDP来封装IPSec 数据包。 本帖隐藏的内容 2.1 检测 功能是检测通信中是否存在NAT设备和对方是否支持NAT-T。 正常的IKE协商使用的UDP包的源和目的端口都是500,如果存在NAT设备,大多数情况下该UDP包的源端口部分会改变,只有少数情况不改。接收方如果发现UDP源端口不是500,那可以确定数据是经过了NAT设备。另外,确定NAT的位置也是重要的,在检测对方失效(DPD)时,应该尽量由在NAT设备后面的一方主动进行DPD探测,而从另一方探测有可能会失败。检测对方是否支持NAT-T是通过交换vendor ID载荷来实现的,如果自身支持NAT-T,在IKE 开始交互就要发送这种载荷,载荷内容是“RFC 3947”的MD5值,也就是十六进制的“4a131c81070358455c5728f20e95452f”。 判断是否在NAT设备后面是通过发送NAT-D(NAT-Discovery)载荷来实现的,载荷内容是IP 地址和UDP端口的HASH值,NAT-D载荷格式如下,载荷类型值是20: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 | Next Payload | RESERVED | Payload length | +---------------+---------------+---------------+---------------+ ~ HASH of the address and port ~ +---------------+---------------+---------------+---------------+ HASH值的计算方法如下,具体HASH是根据协商来确定的: HASH = HASH(CKY-I | CKY-R | IP | Port) CKY-I和CKY-R是协商发起方和响应方的cookie。 协商中双方各自至少要发送两个NAT-D载荷,第一个载荷是对方的地址和端口的HASH,后面的载荷是自己的地址和端口,如果本地有多个地址,则要发送多个载荷,包括所有地址和

nat123端口映射

前言: 前段时间在谈天说地这个版块发过一个叫作《玩了几天nat123基本会了在本地建了几个站》的帖子,有不少的留言欣感荣幸。当时采用的是nat123软件加米特网申请的二级域名制作的(米特网二级域名转发nat123端口映射时提供的域名),现在那个帖子上的网站基本无法访问了。所以今天特意发个之后续版本,同时也会把端口映射的教程写进来。目前采用的自费域名解析cname值的方式,暂时不会再做解析修改访问起来比较稳定。但因web服务器就是小弟这台破电脑加宽带,白天访问速度可能会好点,白天用光纤晚上用宽带。https://www.360docs.net/doc/6c3424967.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6c3424967.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6c3424967.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6c3424967.html,欢迎访问谢谢。 正文教程: 这个教程将和大家一起学习,server2008X86版本下iis安装与iis下添加网站,并用nat123做端口映射外加域名做cname解析。端口映射外加域解析设置也是最简高效以最快速度被世界访问的方法。 一、iiis安装与本地添加(发布)网站 开始-管理工具-服务器管理工具-角色摘要-添加角色-下一步-web服务器iis安装(因为我已安装iis这里不卸载重新安装了,当选择安装iis后会提示勾选安装哪些功能,一个笨方法全勾上管你是asp还是php)

iis下添加网站 开始-管理工具-iis管理器-网站(右键添加网站)-填写所好网站名字物理路径端口80不要修改方便解析 安装完iis后80端口是被占用的,被默认网站占用。建议删除默认网站重新添加你要发布的网站

点击确定一个网站就这样发布了,本地而已。因为我发布的这个电影网站是asp的,所以得配置下它所需要的环境。 单击你添加的网站-双击窗口后边asp-把启用父路径设为tru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